2020-2021学年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

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

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

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

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

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

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

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

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

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

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

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

房间里家具很少。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

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

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
“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

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

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

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

朝街的大
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

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

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

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 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

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

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

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

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

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

我曾看到,她在 3 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 4 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

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 6 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

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节选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们的家”这一称呼侧面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

B. 米考伯太太面目消瘦、憔悴,一点儿也不年轻,哺育着四个孩子,生活很不如意。

但为了缓解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她愿意招个房客来住。

C. 米考伯先生家楼上的房间里什么也没有,但为了不让人知道,他们成天拉上窗帘,表现了米考伯一家人爱体面的特点。

D. 米考伯太太的话介绍了米考伯先生的遭遇,“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写出他们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刻画出米考伯夫妇的无耻形象。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鲜明对比,写出其人性的复杂、狡诈。

B. 小说多用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米考伯太太“面目消瘦、憔悴”写出她生活的不如意;“头发散乱,披在
脸上”写出她的悲伤。

C. 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情感更加动人。

D. 米考伯先生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人们将这一典型形象特征概括为“米考伯主义”,可见作者人物塑造之成功、影响之大。

3. 米考伯太太总提及她的爸爸妈妈,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4. “我”对米考伯夫妇抱以怎样的态度?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

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

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

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

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

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

哥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

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

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

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

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

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的声音。

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

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

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

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

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

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

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

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

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

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

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

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

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
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这也是小说
主人公岳珉内心的情感,也与文章标题切合。

B. 当一家人在无可奈何地等待父亲和哥哥的音信时,希望是渺茫的,生病的母亲与已谙世事的岳珉只能编造乐观梦境,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

C. 小说以童年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小说笼罩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

岳珉的情绪复杂而微妙:寂寞中有热烈的渴求,快乐中有现实的隐痛。

D. 小说末尾写映到天井角上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残酷的现实与急切的期待形成强烈对比,虽然与故事的结局关系不大,但也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6. 小说人物描写细腻生动,准确传神,试在文中找出两处人物描写,并试分析。

7. 小说标题“静”是一条暗线,贯穿全文始终。

小说营造了若干“静”的世界,试探究这些“静”的世界的意蕴。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有一匹马
鲍尔吉·原野【1】
①我和父母现在住在“阳光小区”,聊天的时候,我说四五十年前的事,他们在说六七十年前的事,而整日开着的电视机在播报当下的新闻,比如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这场景像话剧,我们轮流上场,讲述时光的往事,时光在某一瞬间重新组合时,平的生活会变得庄重起来,你成了历史的讲述人。

②父母老了,越来越想念自己的故乡。

我不敢带他们外出旅行,我的任务是访问他们的故乡,带回照片和见闻跟他们分享。

去年春天,我拜访我妈的出生地——巴林右旗白音他拉乡宝木图村。

村书记带我看过我妈出生的院落,当年是她祖父平乐爷爷的宅院。

书记说,有人想租这个地方办企业,村里没同意,建成了养老院,叫平乐养老院。

我妈听到后十分高兴,她说平乐爷爷一定赞成。

今年1月,我到科左后旗的胡四台村探望病中的堂兄,这里是我爸的出生地。

回来后,我跟我爸说:“经过胡四台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你老家被建设没了”。

我告诉他:“你经常回忆的白茫茫的沙坨子没了,现在除了玉米地就是林地。

狼和狐狸也没了,胡四台村五里外就是高速路。

现在,你们村跟朝鲁吐镇连上了。


③“咋回事?”他问。

④“房子和房子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大镇了。


⑤他表情变化有如云影从草地上滑过,那是几十年的光阴倏尔而逝。

⑥我去过一些地方,算ー下,国内大概有一百八十八个市县区。

在汉中的江边,两只朱鹮一前一后从我头顶飞过,它们通体橘红兼带粉色,翅膀和尾羽舞动流苏。

我看朱鹮融入天际,而它能在天空俯瞰到什么呢?明代修造的梯田里长满金黄的稻子,稻子们此刻正隐藏在柔纱一般的白雾当中。

在安康的江边,往左手看,莽莽苍苍的大山是秦岭;往右手看,莽莽苍苍的群峰是巴山。

巴山秦岭终日对视竟千万年,由此
雄浑。

广州的珠江边上,被搅碎的灯光在江流里神秘眨眼。

江边有卖水果的摊子,情侣们倚着栏杆相互对视……我把这些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

”我妈说:“不光是大,咱们国家还好啊!”在谈吐上,我妈每每显出比我爸水平高一些。

⑦退休后,母校赤峰学院请我去当特聘教授。

学院与我商议为学生们开什么课,我说讲什么都不过是一个切入口,我们需要给孩子们阐述美。

美不软弱,更不虚无,我们要通过诗文告诉孩子们国土广阔之美,还有人生的刚健之美、善良之美和朴素之美,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持久的话题。

在中国行走,放眼高天厚土,万壑群山,我们不能对之无视无感,不能放弃从中汲取力量。

⑧6月上旬,查娜花(芍药花)在牧区开放。

雪白的、茶碗大的查娜花像天上的星星收拢翅膀留在草原过夜,忘记回家。

七十三岁的牧民班波若指着窗外的山坡对我说:“这么好的花开了,我们的孩子却看不到。

城里多了一个大学生,牧区就少一个年轻人。

这么辽阔的草原,以后留给谁呢?”说着,他用掌根抹脸上的眼泪。

我什么都说不出,屋子里静得像能听到泪水流淌的声音。

我听到我的眼泪落在采访本上。

牧民们多爱自己的家园啊!他们爱小满时分从南方飞回的小黄鸟,爱芒种时分飞回的小蓝鸟,他们忌讳往河水和火里扔脏东西,他们转移蒙古包时,拔掉系绳索的木桩后,会把留在地上的洞填土踩实,以期明年长出青草。

⑨在海拉苏镇采访,食堂的女厨师给我端来一盘馅饼,说这是她哥哥用野芹菜汁泡软羊肉干和的馅,她烙的饼。

“你哥哥怎么来的?”“骑马,三十多里路呢。

”我到巴林右旗和阿鲁科尔沁旗采访,牧民为我举办赛马。

七匹骏马在细雨中哒哒跑远变成小黑点,又从小黑点哒哒跑来变成骏马,好几圈。

在美丽的罕山脚下,他们为我举办蒙古语的诗歌朗诵会。

从四面八方骑马骑摩托车来到的牧民们,大人孩子,一个一个从我身边走过,借篝火的光亮看我的脸。

他们看得那么认真,我知道他们在看自己民族的作家长什么样子。

我实在忍不住,躲到远处的老榆树的阴影里痛哭不已。

是的,我在接过馅饼、听他们朗诵、看到细雨里的奔马时都流下了眼泪。

这时候,所谓深入生活,实为生活深入到你心里。

像山坡吹来的风、像瓢泼大雨那样抱住你,冲刷你身心的污垢。

你会像蒙古黄榆一样坚韧,脸上有牧民那样纯朴的笑。

⑩近来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东西嗡嗡响,它叫《诺恩吉雅》。

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的名字,也是一位蒙古族女人的名字。

这首流传百年的民歌与《嘠达梅林》堪称双璧,俱为瑰宝。

赤峰市正在筹划创作交响曲《诺恩吉雅》,由赤峰交响乐团演出,我来准备文学脚本。

我查阅一些资料,把这首曲子听了上百遍。

越听越觉得这不只是一个姑娘出嫁的故事,是思乡,是依恋父母,是河流与大地。

歌者可以在歌声中放入所有美好的怀念。

我发现,诺恩吉雅其实也是我,我或我们,同样爱着家乡,爱父母,爱草原上的万物。

⑪我有一匹马,这匹鬃发飞扬的蒙古马此刻正在贡格尔草原上吃草或奔跑。

去年8月,我的散文集《流水似的走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赤峰市委宣传部专门召开现场直播的表彰会,对我褒奖。

我在答谢辞中说:“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

”会上奖
励我一匹克什克腾旗的铁蹄马【2】。

后来我发现我的长相开始像马了,窄长脸,眼神机警而有野性。

对我来说,马是更好的归宿。

作为马,我已没有追风的神勇,我是草原上温驯的老马,低着头,驮着我爸我妈,驮着我的文化使命,慢慢往前走。

因为,这里有让马喜欢的草,风和流水。

(有删改)注释:【1】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作家,现为辽宁省作协副主席。

【2】铁蹄马:与著名的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并列为蒙古三大名马,传说曾是成吉思汗禁卫军的专用马匹。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中的“不懈努力”“建设没了”写出了父亲家乡变化之大,语言幽默。

B. 第六段通过描绘汉中、安康、广州江边的景象,作者只想呈现出祖国蓬勃发展的面貌。

C. 第八段中写牧民因忧虑草原的未来而落泪,作者则因为深受感动而流泪。

D. 第十段以“双璧”“瑰宝”比喻《诺恩吉雅》,表现了蒙古民族文化的璀璨。

9. 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优美隽永,请任选一句赏析。

(1)雪白的、茶碗大的查娜花像天上的星星收拢翅膀留在草原过夜,忘记回家。

(2)我是西拉沐沦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

10. 文章结尾处“驮着我爸我妈,驮着我的文化使命,慢慢往前走”一句意蕴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家诫叙
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甚不尽也恻恻乎惟恐甚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

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

子之子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诗》曰:“泂①酌彼行潦,挹②彼注兹,可以餴餴③,岂弟④君子,民之父母。

”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

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
其意。

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

吾病焉,是以为此。

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

”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

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

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

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①泂:从远处。

②挹;舀。

③餴餴;煮饭,烹煮泰稷。

④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则谏,否则去去:离开
B.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肖:孝顺
C. 为《贤母录》,以致其意致:表达
D. 吾病焉,是以为此病:遗憾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父母之于子也/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皆有礼存焉/然力足以至焉
C. 无憾而后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以遗天下之人/但以刘日薄西山
1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B.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C.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D.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

B. 第二段,苏辙举例老师、君主、臣子、孩子的言行,是为了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形成对比。

C. 文章作为一篇序文,写得深情动人,在记叙的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表现父母无私的爱。

D. 作者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诚)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是一定行得通的。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②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南宋·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①。

岁华销尽客心惊。

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②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

故人相望若为情。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江城: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海”两句交代了时局的危急,点明了感慨的原因,具有提领全词的作用。

B.“疏髯”二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既写出诗人为不能报效疆场而惋惜,又写出诗人涕泪的情态。

C.“别愁”两句,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迷离恍惚的气氛,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词感情真挚,意象精巧,意境深远,语言清新淡雅,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

17.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登上泰山之巅,极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以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为题材拟写的,下联同样要求以历史故事为题材,但只给出了前四个字,请从三个备选中选择两个,补全下联,并标出这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不要求平仄,词性大致相同即可。

上联:完璧归赵美名扬天下——蔺相如
下联: ①负荆请罪_________——_________
②持节牧羊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天测地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