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因素对胆汁分泌影响
实验六家兔胆汁的分泌

实验内容安排
慢性生理实验录像:山羊唾液的分泌
手术准备
观察各种因素对家兔胆汁分泌的影响
实验六、家兔胆汁的分泌及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对象与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讨论思考
三、实验对象与器材
实验对象:
药品:阿托品、甲基硫酸新斯的明、HCl 台氏液(37℃)等 实验器械:胆管插管
时间 项目 正常胆汁分泌 刺激迷走 (频率:10HZ,时间 3min,强度2V) 恢复5min后,记录 胆汁分泌滴数 沿耳缘静脉注射 2ml胆汁 注射阿托品半支
第2min 第 实验项目 1min
第3min
五、注意事项
1. 麻醉。
2.分离神经要看清后再分离(左右两侧)。 3.注意胆管插管和总胆管方向保持一致。 4.分离胆管时应格外小心,胆管所附着的系膜 上密布着毛细血管;
返回
分离颈部神经
剪毛 提起皮肤并剪开约5cm 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肌肉 找出迷走、交感、减压,三条神经 (分离顺序)
返回
抓兔
返回
麻醉
药物: 3%戊巴比妥钠 剂量:1ml/kg 方法:按体重吸好麻醉药后,沿耳缘静脉向 心方向快速注入前1/3的药物,后2/3的药 物缓慢注入。* 小提示:如何顺利的将药物注入耳缘静脉? PLEASE THINK ABOUT! 麻醉判断标准:疼痛反射、眨眼反射
返回
保定
绳要固定在关节之后,前肢于腕关节前, 后肢于跗关节后分别固定在手术台上。
四、实验步骤
(一)手术准备
1.分离神经
抓兔 分离颈部神经
称重
麻醉
保定
2.胆管插管
胆汁问题

胆盐有哪些功用? 胆汁中的胆盐有很多功用,能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肪,可使脂肪成为极小的微滴,增加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和吸收,促进维生素A、D、E、K随脂肪的分解产物一起吸收,能刺激肠道的蠕动功能,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可促进胆固醇的溶解。磷脂又起着促进胆固醇溶解的作用,从而使胆汁保持液体状态。
编辑本段胆汁的生理功能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或胆汁酸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代谢过程
胆色素在体内的来源及其代谢过程是怎样的? 体内胆红素的80%~85%来自循环血液生成和组织内一些含铁卟啉辅基的血色蛋白。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红蛋白转变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未酯化,不能直接与凡登白实验中的偶氮试剂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间接反应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白蛋白结合,随血浆到达肝脏,再通过肝细胞膜上的特异载体转运系统进入肝细胞,并立即与细胞内Y蛋白或Z 蛋白结合,运送至光面内质网。其中绝大多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这种胆红素能与偶氮试剂起直接反应,称为直接反应胆红素,占胆汁中胆红素的90% 。直接反应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及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而转变为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除,称粪胆原,小部分被门静脉重吸收入肝。尿胆素类化合物是胆色素代谢排放的最终形式。
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部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由于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胆汁淤积性肝病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胆汁淤积性肝病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胆汁淤积性肝病(C1.D)是一类由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的肝胆疾病总称,一项基于上海市慢性肝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466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胆汁淤积的患病率为10.26%.C1.D起病隐匿,临床早期无明显症状,进展期可出现黄疸、尿色加深、皮肤瘙痒等一系列高胆红索血症相关表现,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出现肝衰竭等终末事件。
C1.D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包括胆道闭锁(BA)、胆石性肝病、药物性0目汁淤积性肝病(D1.C)、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IgG4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Q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C1.D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困难,治疗亟需解决.为了加深对C1.D本身的认识,同时帮助临床医师在探究C1.D机制和寻找新疗法的研究中更科学、合理地选择工具本文就C1.D的动物模型的制备、机制、优缺点作一综述.1、BA动物模型BA是一种发生于婴儿时期的肝脏内胆管异常狭窄、阻塞或者完全缺失的疾病,可导致胆汁淤积、胆道反复炎症、胆管纤维化。
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患病率为1/2500,约34%~43%为BA e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如不及时诊治,可迅速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而致死亡.因此,对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预防疾病尤为关键,而BA模型的构建是为其提供重要条件。
(1)胆总管结扎BA模型:2008年,国内学者张守华等通过结5~6周龄BA1.B/c 小鼠月且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炎症细胞变化与BA实际情况相符,术后剖腹可见近端胆总管囊性扩张,胆寰增大,肝脏呈淤胆性改变,但该模型存在以下缺陷:①成年小鼠的胆道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与发生于婴J1.M月的BA年龄不匹配;②临床症状方面未很好地复现出BA的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③病理组织学方面可见肝小叶结构模糊,胆汁淤积及大量增生的胆管,以及片状坏死的肝细胞,但未见到肝内外胆管消失、肝纤维化甚至假小叶形成.而后国内学者菌军涛等对该模型进行改良,通过结扎新生BA1.B/c小鼠(出生后5~7天)的胆总管建立BA模型,术后2天出现黄疸、小便深黄、陶土样大便、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等症状,这与临床上BA临床症状有较为相似,术后10天左右出现实验组小鼠死亡高峰期.该模型的优点在于造模方法相对简单,重复性好,周期短,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死亡小鼠解剖后可见增宽的胆总管、大胆囊,黄染的肠道及肾脏,但未见严重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衰竭等情况,这与临床上患儿终末期表现不相符,其次该动物模型制备在小鼠出生后5~7天进行,无法完全模拟围生期胆管闭锁情况。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一、本文概述《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旨在汇集全球肝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为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类以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为特征的肝脏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本文将重点关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早期诊断方法、鉴别诊断要点、治疗策略选择以及长期随访管理等方面,以期提高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还将强调多学科协作在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提倡跨学科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胆汁淤积性肝病研究的深入发展。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以期提高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为肝病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病理过程,其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
了解这些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类。
肝内病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这些疾病可以影响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
肝外病因则主要包括胆道梗阻、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这些疾病可以直接影响胆道系统的通畅性,引发胆汁淤积。
发病机制方面,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涉及胆汁分泌不足、胆汁排泄受阻和肝细胞损伤等几个方面。
胆汁分泌不足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胆汁酸合成减少或分泌障碍。
胆汁排泄受阻则可能是由于胆道系统梗阻或胆道运动功能失调,使得胆汁无法正常流入十二指肠。
肝细胞损伤则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坏死或凋亡,使得肝细胞无法维持正常的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
胆汁成分改变及其相关疾病进展

胆汁成分改变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王 坤,葛春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1)摘要:胆汁是胆道内的消化液,其发挥功能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胆汁成分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当稳定性被破坏时,就会引起相关疾病。
本文综述胆汁成分改变与胆石症、胆管损伤、胆系感染、乙型肝炎及癌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胆汁成分改变对相关疾病机制及治疗措施研究的意义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胆汁;胆汁酸;胆盐;胆石症;胆管损伤中图分类号:R 474.5 文献标识码:A胆汁是胆道内的消化液,约75%由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胆汁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
胆汁成分以水为主(约占97%),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包括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磷脂、钠、钾、钙、磷酸盐、碳酸盐以及少量蛋白质等。
胆汁可分为肝胆汁和胆囊胆汁,肝胆汁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主要原料合成的胆汁,呈金黄色或橘黄色;胆囊胆汁是肝胆汁通过胆道系统进入胆囊后,胆囊壁吸收胆汁中90%的水分和其他一些成分、并分泌粘液进入胆汁中而形成,胆囊胆汁呈暗褐或棕绿色。
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中降解的产物,是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核心的24碳羧酸胆烷胺系(图1)。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占胆汁总固体量的50%-70%。
胆汁酸按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游离型胆汁酸(图2),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少量石胆酸及微量的熊去氧胆酸;另一类是结合型胆汁酸(图2),由上述游离胆汁酸通过肽键分别与甘氨酸、牛磺酸结合形成,包括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和牛磺鹅脱氧胆酸等;人体内的胆汁酸以结合型为主。
胆汁酸按来源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直接合成, 通过侧链添加羟基和氧化作用,形成更多的水溶性产物,如胆酸、鹅脱氧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次级胆汁酸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受细菌作用经7α-脱羟基反应生成,包括脱氧胆酸、石胆酸及二者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
1胆汁淤积的分子机制及相关疾病

的下调并不明显,不如窦面膜胆盐转运体Ntep和0atpl,也不
如微胆管膜上结合物输出泵rI・rp2的下调,因此Bsep在淤胆 性疾病中表达相对稳定,将持续向胆管内排泌胆盐。微胆管 膜外ATP酶作为微胆管膜上胆盐运转体的另一候选分子。在
LPS、EE和CBDL处理后的淤胆模型中并未发生变化,但胆盐
的排泌明显减少,可见膜外ATP酶可能对胆盐的排泌并不重 要。 2.5
DLl.
的减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见有A马的表达减
少,而其他类型淤胆或肝硬化时却未发现有变化,提示嗵
于PBC的变化可能非继发性改变。当PBC患者进行UDCA
治疗后,则见肝脏中幔mRNA正常化,幔免疫反应活性明
显增加。PBC患者、Sieea综合征均见唾液腺中AB表达也减
少,提示PBC日寸,HcG一分泌障碍是全身上皮细胞广泛的特 征。
幔(Cl一/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3一交换体)n2川
胆汁中HC03’的排
泌通过微胆管或胆管膜上Q‘/nco,一交换体而实现,构成
胆盐非依赖性的胆汁流成分,因此A马的受损将引起胆汁流
瘤,类似于化学诱导的肝细胞癌,能转移到肺脏。利用肋I{3
转基因表达或转基因肝细胞移植能够纠正ll,ldr2(一/~)鼠缺
陷导致的病变,也说明了MDR3是小鼠mdr2在人体内的磷脂 “弹跳酶”同系物。有趣的是人类淤胆性肝脏疾病时,发现一 种脂蛋白x(LPX)。在mdr2(一/一)小鼠发生胆管梗阻时未 见升高,说明12X的产生依赖于MDR3/mdr2正常活性。 2.3 MRP2/mrp3(人,动物多药抗性相关蛋白llI型)‘91
糖蛋白缺乏将导致严重肝脏疾病,可发生于生命早期,部分
缺乏将会增加对相关外源因素(如降低MD飓.P糖蛋白活性 或增加胆盐分泌)的敏感性,导致潜在性疾病发生。人们正 在对一些疾病如发生于新生儿的肝外胆道闭锁,胆管缺乏综
柴胡水煎液对家兔胆汁分泌及胆红素含量的影响

柴胡水煎液对家兔胆汁分泌及胆红素含量的影响钱怡文040011163(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38号 210046)摘要:目的学习家兔胆瘘制备方法,观察药物对家兔胆汁分泌的影响。
方法取家兔30只分为5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大柴胡颗粒溶液和不同剂量的柴胡水煎液,适当时间后在总胆管引流出胆汁,测出胆红素。
结果大柴胡颗粒组胆红素含量明显增高,低剂量柴胡水煎液组胆红素含量最高。
结论柴胡有利胆作用,理论上柴胡剂量越高,利胆作用越显著,但是若柴胡剂量过高,会对机体产生肝损害,反而抑制胆汁分泌;将柴胡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也有利胆的作用。
关键词:柴胡水煎液、家兔、胆红素柴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
作为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常作为君药参与多种中药组方。
迄今已从柴胡中分离鉴定出约60种皂苷类化合物、上百种挥发油类化合物及多糖类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解热、抗炎、保肝、抗菌、抗病毒、促酶分泌、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抗惊厥、抗血小板凝集、促进细胞生长和抑制 Na+-K+-ATP 酶等诸多作用【1】。
本次实验, 比较不同剂量的柴胡水煎液对对正常家兔胆汁流量的影响。
1.材料及方法1.1器材家兔固定板、胆管插管、手术剪、平镊、眼科镊、止血钳、注射器、量筒、灌胃器、灌胃管、外科手术缝合线1.2药品柴胡水煎液:600g柴胡放在500ml蒸馏水中浸泡60min后武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煎煮15~20min。
过滤,静置,放冷,为柴胡水煎液高剂量组;再取250ml的高剂量柴胡水煎液放入容量瓶中加水加至500ml,混匀,为柴胡水煎液中剂量组;再取250ml中剂量柴胡水煎液,加水加至500ml,混匀,为柴胡水煎液低剂量组。
大柴胡颗粒、总胆红素、生理盐水50ml、4%戊巴比妥钠1.3动物家兔雌雄不拘,体重1.8~2.2kg。
胆汁分泌不足如何疗养

胆汁分泌不足如何疗养
一、胆汁分泌不足如何疗养二、胆汁分泌不足适宜吃的食物三、胆汁分泌不足的中医调理
胆汁分泌不足如何疗养1、胆汁分泌不足如何疗养
胆汁分泌不足会导致消化功能降低,影响饮食,特别时肉类食品更不能消化,见到油腻的食品会产生恶心厌食,不能闻到油烟味。
胆汁分泌不足时还会出现腹部胀气、便秘、贫血、骨骼疏松人体抗氧化性能大减等症状表现。
胆汁分泌不足时应留意饮食,饮食要平淡,不吃油腻食品,忌食辛辣刺激性、过冷、过热、粗糙等食品。
同时去医院做个检查,确定是哪种因素导致的。
引起胆汁分泌不足的因素包括慢性肝病、输送胆汁管道阻塞、小肠尾部或回肠紊乱、节段性回肠炎、肠内有害菌大量繁殖等等。
另外,经常不吃早饭的话,就会造成胆汁分泌不足,也就会造成胆结石。
吃点助消化的药:如酵母片,乳酸菌素片,平时也要注意不要一次食用过多的脂肪,否则会给胃和胆囊增加很多负担。
平时注意要低脂饮食,饮食要规律,尤其是要重视早餐。
2、胆汁的调节方式
肝细胞是不断的分泌胆汁,但在非消化期间,肝细胞所分泌的胆汁贮存于胆囊中。
胆汁的分泌和排除也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和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类似,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出,通过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使胆汁分泌增加和胆囊收缩;通过G细胞释放胃泌素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胆汁分泌增加。
体液调节:多种体液因素参与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除:胃泌素可促进。
肝内胆汁淤积-武汉

开展科学研究
02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和影响
因素,为制定更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和专家开展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诊疗
技术和经验,提高武汉地区肝内胆汁淤积的控制水平。
公众健康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
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包括 手册、海报等,向公众普及肝内胆汁淤积的 预防和自我保健知识。
肝内胆汁淤积的分类
病因分类
根据病因,肝内胆汁淤积可分为原发 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胆汁淤积多 与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胆汁淤积 则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
病情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肝内胆汁淤积可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仅 有轻度黄疸和皮肤瘙痒,重度患者可 能出现肝功能衰竭和死亡。
02
武汉地区肝内胆汁淤积 的流行病学
在武汉地区,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根据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 疾病的发病率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了解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率对于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率, 可以发现该疾病的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武汉地区肝内胆汁淤积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谢谢观看
特征
肝内胆汁淤积的主要特征是黄疸、皮肤瘙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等。
肝内胆汁淤积的病理生理
01
02
03
胆道梗阻
由于胆道狭窄、胆道结石、 肿瘤等原因,导致胆汁无 法顺利排出,形成胆汁淤 积。
肝脏疾病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 病会影响肝脏对胆汁的分 泌和排泄功能,导致胆汁 淤积。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化疗 药物等可能导致肝内胆汁 淤积。
胃液胆汁胰液颜色

正常的胆汁应该就是金黄色或墨绿色,清亮而无杂质。
呈黄色、清亮,24h分泌量800~1000ml,假如颜色变化,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草绿色:说明胆汁内的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
(2)白色:表示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的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粘膜、胆管粘膜所分泌的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
(3)脓性:泥沙样混浊,说明胆道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
(4)红色:胆道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糜烂破裂而出血,一旦发生出血情况,可服消炎药,或少量多次输血,增加凝血因子;“T”形管内冲洗等。
如仍出血不止,有可能要再次手术止血。
思想上要有预备。
肝细胞持续生成与分泌胆汁,在消化间期,胆汁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并被贮存,于消化期再排入十二指肠。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胆汁600~1200ml。
(一) 胆汁的成分与作用1. 胆汁的性质与成分肝细胞胆汁(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 pH值为7、8~8、6。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 pH值为7、0~7、4,胆汁颜色由胆色素的种类与浓度决定。
成分:无机物有水、Na+、K+、Cl-、HCO3-、;有机物有胆汁酸、胆色素、磷酯、胆固醇与卵磷脂。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称为胆盐(bile salt),主要就是钠盐。
2. 胆汁的作用(1)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与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 减小脂肪表面张力, 使脂肪裂解为直径为3~10um的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 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可聚合形成微胶粒(micelle),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粒中, 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
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3) 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二).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引起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就是通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胆盐。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

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胆汁酸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并通过再循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只有一少部分胆汁酸进入外围循环。
促进胆汁酸肠肝循环的动力是肝细胞的转运系统---吸收胆汁酸并将其分泌入胆汁、缩胆囊素诱导的胆囊收缩、小肠的推进蠕动,回肠黏膜的主动运输及血液向门静脉的流入。
肝胆汁酸的分泌与胆汁形成新合成及再循环的胆汁酸被分泌至胆管以防止肝内高浓度梯度的胆汁淤积。
胆汁酸的主动运输是调节胆汁酸形成及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胆汁酸的分泌也高度影响着胆固醇、磷脂、胆红素分泌入胆汁。
胆汁酸主动运输所产生的渗透压导致水和电解质分泌入胆管增加,从而使胆汁流过胆管的量增加。
胆酸合成过程胆汁酸在胆囊中的生理作用胆汁酸在胆囊中储存浓缩5-10倍。
进餐后,胆囊在胰酶分泌素作用下发生收缩。
在收缩过程中,胆囊的作用像马达,驱动肠肝循环。
通常情况下,在进餐消化后30分钟内,十二指肠中的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
肠道内胆汁酸的生理作用在肠道中,各种形式的胆汁酸充分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并再次决定了自身的命运。
肠道上段胆汁酸与脂类的消化吸收有关。
肠道下段(即回肠及近侧结肠)胆汁酸自身发生变化:在肠内细菌作用下发生转化,并在肠黏膜中大部分以原来的或转化的形式按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机理被重新吸收。
只有一小部分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胆汁酸通过肠道时的吸收和排出与两个特性有关:溶解性和极性。
在末端回肠PH条件下,六种主要胆汁酸盐都是可溶的,因此均为游离态酸。
当与吸收表面接触时,这些复合物全部被吸收。
但是,石胆酸及其复合物可溶性差,极不容易被吸收。
极性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核的羟基数目,另一个是酸根的离子化程度,牛磺酸结合物的离子化程度较高,甘氨酸结合物离子化程度中等,而自由酸较低。
胆汁酸盐极性越差,越容易与未吸收的纤维素或细菌结合,也越容易通过被动扩散被吸收。
胆汁酸在肠中通过两种机理被机体重新吸收1、主动运输:主要发生在回肠远端。
【2019年整理】-10-24胆汁酸与糖脂代谢关系的综述

胆汁酸与血糖、血脂及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摘要]过去胆汁酸仅仅被作为肝脏中来源于胆固醇的两亲性分子,可促进胆固醇、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质的吸收。
近几十年的研究显示——胆汁酸涉及多种代谢过程(血糖代谢、血脂代谢、能量代谢),与这些过程中的某些基因表达及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此外,胆汁酸、胰岛素、血糖也可以调节胆汁酸的合成过程。
胆汁酸成为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肥胖的全新研究视角。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胆汁酸除了参与食物来源脂质吸收及体内胆固醇的溶解,还作为信号分子在多种代谢过程(包括血糖、血脂及能量代谢)中发挥作用。
本文就胆汁酸的这些新作用及可能涉及的机制作一综述。
1. 胆汁酸的概述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产生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经释放进入小肠发挥作用。
作为两性分子,胆汁酸内既含有亲水性的羟基及成基或横酸基,乂含有疏水性炷核和甲基。
胆汁酸按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游离型胆汁酸,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和少量的石胆酸;另一类是上述游离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产物,称结合型胆汁酸。
从来源上分类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
肝纸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cholic acid , CA)和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O 初级胆汁酸在肠道中受细曲作用,进行7a脱羟作用生成的胆汁酸,称为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 , DCA)和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 , LCA)。
胆汁酸的合成有两条主要的途径。
经典途径,占到了胆汁酸合成总晨的90%以上,由CYP7A1 (cholesterol 7a-hydroxylase ,胆固醇7a羟化酶)为限速酶催化。
替代途径,由CYP27A1(sterol-27-hydroxylase,固醇27羟化酶)为限速酶催化。
尽管CYP7A1对于胆汁酸库的规模大小有决定性作用,胆汁酸库的组分则主要受CYP8A1 (sterol-12a-hydroxylase,固醇12a羟化酶)活性的影响。
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病因探讨

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病因探讨【摘要】婴儿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经常给家长带来困扰。
本文通过对婴儿胆汁淤积症的病因进行探讨,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胆汁淤积相关基因的突变,从而引发疾病发生。
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对疾病起到一定影响。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对婴儿胆汁淤积造成影响。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婴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未来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疾病发生的综合影响,以提高对婴儿胆汁淤积症的认识和防控水平。
【关键词】婴儿胆汁淤积症、临床病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药物因素、综合影响1. 引言1.1 胆汁淤积症介绍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肝胆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身上。
它是指胆汁在肝脏内的生成或排泄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胆汁在肝内或胆道内滞留不畅,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婴儿胆汁淤积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了解胆汁淤积症的病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病情的进展和患者的痛苦。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婴儿胆汁淤积症的各种病因,希望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 临床症状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腹胀、脾肿大、肝区压痛等不同表现。
黄疸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呈黄色。
腹胀和皮肤瘙痒则是由于胆汁淤积导致的胆盐排泄不畅,刺激肝细胞合成胆汁酸。
脾肿大则是因为肝脏受损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脾脏肿大。
肝区压痛可能是由于肝脏炎症或肝功能不全引起的。
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
如果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指标:
每分钟胆汁的滴数
预期结果:
耳缘静脉注射稀释胆汁,胃泌素,肌 肉注射新斯的明,十二指肠注射Hcl后, 胆汁的分泌量都增多。结扎迷走神经 后胆汁的分泌量减少。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胆汁 Hcl 新斯的明 胃泌素 结扎迷走神经
处理前(滴/min) 处理后(滴/min)
收集每组的实验结果,整理实验结果得出数据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t检验并判断胆汁,胃泌素 ,新斯的明,Hcl,结扎迷走神经对家兔胆汁分 泌的影响
参考文献:
• •
•
• •
1、朱大年,生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 2、杨宝峰,药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 3、陈新谦,金有预,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陆伦根,胆汁的分泌,排泄和调节及胆汁淤 积发生机制,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第6期 5、李新平,欧阳克清,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
5、观察项目:
(1)观察正常的胆汁的分泌,并记录每 分钟的滴数。 (2)耳缘静脉注射稀释胆汁(用生理 盐水稀释1倍)4ml,并记录每分钟的滴数。 (3)向十二指肠注射0.4%Hcl10ml,并 记录每分钟的滴数。 (4)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1ml/kg,并 记录每分钟的滴数。 。
(5)耳缘静脉注射胃泌素1ml,并记 录每分钟的滴数。 (6)结扎双侧的迷走神经,并记 录每分钟的滴数 6、实验完成后,处死家兔
实验动物:
家兔 雄 1.5~2.5Kg 健康 提供单位:由遵义医学院动物 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胆汁生成的过程及 影响因素 2、熟悉并掌握胆总管插管
主要仪器、试剂与药品
仪器: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 固定台,塑料方盘,塑料导管,粗棉线, 细丝线,注射器,玻璃分针,头皮针,输 液装置一套。 试剂与药品:250/L乌拉坦,胆汁 (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0.5mg/ml新斯的 明,1pq/ml胃泌素,0.4%HcL.
胃泌素:胃泌素对肝胆汁分泌的刺激作用有直接
和间接两种:一种为胃泌素经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 肝细胞,引起肝胆汁分泌增加,另一种为间接作用, 即胃泌素引起胃酸分泌,胃酸可刺激十二指肠粘膜 释放促胰液素,在由促胰液素促进肝胆汁分泌。
结扎迷走神经:进食动作或食物对胃和小肠的
刺激都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肝胆汁分泌的少量增 多,其传出途径是迷走神经,切断迷走神经或应用 阿托品后,上述反应消失;同时,迷走神经还可以 促进胃泌素释放,间接引起胆汁分泌。
研究方案(试验方法与步骤)
1、取家兔一只,称重。 2、麻醉,固定。 3、颈部手术:在喉下正中部位切开皮 肤,分离左右两侧的迷走神经,各自 下方穿线备用。
4、腹部手术:于剑突下沿正中线切开腹壁
5~8cm,暴露腹腔,拉出胃,双结扎肝胃韧带, 在结扎线中间剪断。找到胆囊管,将胆囊管 结扎,然后用注射器抽取胆囊胆汁备用。找 到胆总管,用缝合针在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 处穿线,在胆总管开口附近用眼科剪剪一小 口,然后插入塑料导管,并结扎固定引流胆 汁,同时将胆总管十二指肠端结扎。
Hcl:
0.4%Hcl相当于胃酸的作用,它能刺激 十二指肠粘膜,产生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 促胰液素主要引起水合碳酸氢盐的分泌,使 胆汁中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3−浓度增高,胆囊收缩素通过血液 循环至胆囊,直接刺激胆囊平滑肌收缩,同 时引起胆汁中HCO3−浓度增高,从而刺激胆汁 分泌量的增加
胆汁:
胆汁中的胆盐是胆汁合成的主要原料,静脉 注射胆汁,使胆汁酸盐通过血液回心,再通过肝动 脉运送至肝脏,一方面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使胆汁 量胆盐量明显增加(利胆作用),另一方面作为胆 汁合成的原料参与胆汁合成(肠肝循环)((1) 结合型的胆汁酸在回肠部位主动重吸收,(2)游 离型的胆汁酸在小肠个部位及大肠被动重吸收,由 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均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 中游离型的胆汁酸再转变为结合型的胆汁酸,再随 排出肠腔。)
新斯的明是易逆性抗AchE药,可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 碱大量囤积,兴奋平滑肌,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从而促使 胆汁分泌。Hcl相当于胃酸的作用,它能刺激十二指肠粘 膜,产生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从而刺激胆汁分泌量的 增加。静脉注射胆汁,使胆汁酸盐通过血液回心,再通过 肝动脉运送至肝脏,一方面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使胆汁量 胆盐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作为胆汁合成的原料参与胆汁 合成(肠肝循环)。而胃泌素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使肝 胆汁分泌增加,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胃酸可刺激十二指肠粘 膜释放促胰液素,在由促胰液素促进肝胆汁分泌。 研究各种因素对胆汁分泌的影响对临床胆道疾病的预防及 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注意
1、胆总管附近血管丰富,注意避免出血。 2、手术完成后,应用纱布覆盖创口。 3、观察项目,应在前一项反应基本恢复后, 在进行下一项目的观察。
实验讨论:
新斯的明:是一种常用的易逆性抗AchE药,为 季胺类化合物,它的拟胆碱作用并非直接作用 于受体所致,故又称其为间接作用拟胆碱药, 它可抑制胆碱酯酶,它与胆碱酯酶结合后形成 的复合物没有活性,水解速度非常慢,使得乙 酰胆碱大量囤积,兴奋平滑肌,引起促胰液素 释放,从而促使胆汁分泌。它还能促进胃的收 缩及增加胃酸的分泌,从而使胆汁分泌增加。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 技学机能学实验
各种因素对家兔胆汁分 泌的影响
临床K-7班 组员: 周晓
0920150711
张兴伟 石洪
0920150712 0912150710
立项背景:
•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细胞 分泌,聚集在胆囊,最后由胆总管排到肠道。正常 成人每天由肝脏生成并分泌的胆汁大约有 800~1000ml。胆汁由水、无机盐、胆汁酸、胆固 醇、胆色素、脂肪酸、卵磷脂等组成。胆汁酸与甘 氨酸或牛黄酸结合形成胆盐。胆汁在脂肪的消化和 吸收中起重要作用。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是脂肪 的乳化剂,使脂肪形成微滴,增加脂肪酶作用的面 积;胆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胆汁可以中和胃酸, 为胰脂肪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胆汁还可促进脂溶 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胆盐是促进胆汁自 身分泌的因素,胆汁还参与固醇的代谢。凡是对胆 汁分泌过程有影响的因素都可影响胆汁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