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胆汁输送机制
胆汁的输送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泌与排放。
1. 分泌:胆汁由肝细胞分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当肝脏合成胆汁后,会经过肝管流入胆囊。
在非消化期,胆汁会在胆囊内贮存。
2. 排放:在消化期,胆汁的排放分为两个途径。
一方面,当食物进入胃并刺激十二指肠时,会释放出一种激素,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另一方面,在非消化期,胆汁会经过胆总管直接排入十二指肠。
胆汁在十二指肠内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并起到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作用。
胆汁问题
胆盐有哪些功用? 胆汁中的胆盐有很多功用,能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肪,可使脂肪成为极小的微滴,增加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和吸收,促进维生素A、D、E、K随脂肪的分解产物一起吸收,能刺激肠道的蠕动功能,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可促进胆固醇的溶解。磷脂又起着促进胆固醇溶解的作用,从而使胆汁保持液体状态。
编辑本段胆汁的生理功能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或胆汁酸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代谢过程
胆色素在体内的来源及其代谢过程是怎样的? 体内胆红素的80%~85%来自循环血液生成和组织内一些含铁卟啉辅基的血色蛋白。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红蛋白转变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未酯化,不能直接与凡登白实验中的偶氮试剂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间接反应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白蛋白结合,随血浆到达肝脏,再通过肝细胞膜上的特异载体转运系统进入肝细胞,并立即与细胞内Y蛋白或Z 蛋白结合,运送至光面内质网。其中绝大多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这种胆红素能与偶氮试剂起直接反应,称为直接反应胆红素,占胆汁中胆红素的90% 。直接反应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及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而转变为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除,称粪胆原,小部分被门静脉重吸收入肝。尿胆素类化合物是胆色素代谢排放的最终形式。
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部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由于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
1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降 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 胰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加速脂肪分解。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促进脂肪的吸收
胆盐是双嗜性分子,可聚合形成微胶粒。与脂质
2 分解产物共同形成混合微胶粒(一种水溶性复合 物),将脂肪分解产物运送到肠黏膜表面,促进
其吸收。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 因促进脂肪吸收,对脂溶性维生素A、D、E、K 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利胆作用
4 胆盐利胆(由胆盐的肠肝循环)。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迷走神经
肝胆汁少量分泌 胆囊收缩轻度加强
四、大肠内消化
促胃液素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体液调节
二、胃内消化
1 促胃液素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引起肝胆汁分泌 和胆囊收缩。也可刺激胃酸分泌,间接引起促 胰液素释放而引起肝胆汁分泌。
生理生化教研室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胆汁
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肝管、胆总管直接 排入十二指肠(肝胆汁),或由肝管转 入胆囊管而贮存于胆囊(胆囊胆汁)。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易化作用。
排泄作用。
简述胆汁与胰液的主要
简述胆汁与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胆汁的产生,主要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和胰液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胆汁和胰液,胆汁和胰液的成分,分泌。
主要内容:人类与动物体是复杂的有机体,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胆汁与胰液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十分重要作用。
如果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对有机体产生毒性,我各别的论述胆汁与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分泌:一.胆汁的主要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是从肝脏中分泌出来的,胆汁是味苦,粘性,弱碱性的有色液体。
成人每天生成量约100~200毫升,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一点。
胆囊是储存及控制胆汁分泌的器官,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
(一)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3种。
(1)胆盐的主要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A,K,D,E 的吸收,促进胆汁的分泌,胆汁含有重碳酸盐,在十二直肠有中和胃酸的作用。
(2)胆色素的作用: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包括胆红素和胆绿素。
胆汁的颜色由胆色素的含量和种类决定。
如:肉食动物胆汁呈红褐色,猪的胆汁呈黄色,动物的胆汁是暗绿色,人的胆汁是淡蓝色,胆色素不参与消化过程。
作用:是产生大便和尿的颜色,人胆汁的胆色素随大便和尿排除体外。
(3)胆固醇的主要作用:是肝细胞脂肪代谢产物,如果胆固醇分泌过多或胆盐含量减少,可导致胆固醇沉积,这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之一。
通常称牛的胆结石为牛黄,马的胆结石为马宝。
胆汁中还有少量胆汁酸,卵磷脂,电解质和蛋白质等成分。
一般胆汁中没有消化酶,除胆红素外进入体内的药物,代谢产物,毒物,染料及重金属盐等均可随胆汁排除入肠道,再由大便排除体外。
胆汁中极大的成分是水(肝胆汁中水的约占97%),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其中包括能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排泄物胆红素。
此外,胆汁中含有磷酸,钠,钾,钙等元素和磷酸盐。
胆汁的成分与生理功能.
胆汁的成分与生理功能胆汁(bile)在肝内生成。
平时分泌的胆汁由肝管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或储于胆囊中,在消化期间从胆囊反射性排出。
马、胳驼、大鼠、鸽等动物没有胆囊,胆囊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由粗大的胆管来代替。
图1 肝脏显微结构模式图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是具有黏滞性和强烈苦味的液体。
刚从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称为肝胆汁;在胆囊中储存过的胆汁,称为胆囊胆汁,因被浓缩而颜色变深。
肝胆汁是弱碱性,胆囊胆汁呈弱酸性。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除水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以及其他无机盐等。
禽类的胆汁,鸡的pH为5.88,鸭的pH为6.14,呈酸性反应,含有淀粉酶。
胆汁中所含的胆汁酸主要是鹅胆酸、胆酸和异胆酸,缺少脱氧胆酸。
胆汁的颜色决定于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
草食动物胆汁的颜色呈暗绿色;肉食动物的胆汁呈赤褐色。
胆色素主要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包括胆绿素及其还原产物胆红素等。
胆固醇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和卵磷脂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是维持胆固醇呈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
当胆固醇分泌过多,或胆盐(卵磷脂)减少时,胆固醇可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这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之一。
2.胆汁的作用①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乳化脂肪,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
②胆盐可与脂肪酸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③胆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
④胆汁可以中和十二指肠中部分胃酸,维持肠内适宜的pH。
⑤胆盐排到小肠后,绝大部分由小肠黏膜吸收入血,再入肝脏重新形成胆汁,即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盐在小肠被吸收后,还成为促进胆汁自身分泌的一个体液因素。
⑥刺激小肠的运动。
图2 胆汁酸(胆盐)的肠肝循环示意图。
生理学 消化考题
A.紧张性收缩B.
C.蠕动D.
57.关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叙述错误的是:
A.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的葡萄糖
水溶性维生素
分节运动
集团运动
6B.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形式
C.一般形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
D.脂肪分解产物均经淋巴进入体循环
58.有关大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D.在消化道各段平滑肌的发生频率一致
44.消化腺所分泌的大量消化液不具备下列哪一项功能:
A.稀释食物B
C.水解和分解复杂的食物成分D.
45.关于胃肠激素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
A.调节消化腺分泌
B.调节其他胃肠激素的释放
C.营养消化道组织和调节消化道运动
D.调节小肠内营养物的吸收量
46.关于胃酸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
A.胰淀粉酶B.
C.胰蛋白酶D.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保护消化道黏膜
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和盐胰脂肪酶
胰岛素
5
49.胰液中以不具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的酶是:
A.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B.胰淀粉酶
C.胰脂肪酶D.胆固醇酯酶
50.下列哪类物质可能不引起缩胆囊素的释放:
A.蛋白质分解产物B.脂肪和脂肪酸C.盐酸D.糖
A.HCl B.内因子
C.黏液D. HCO
3
61.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要依赖于:
A.动作电位的时程B.动作电位的幅度C.慢波频率D.动作电位的频率62.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要依赖于:
A.迷走神经支配B.交感神经支配
C.壁内神经丛的作用D.平滑肌本身的特性63.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B.组胺
肝和胆工作原理
肝和胆工作原理
肝是我们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
肝脏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
1. 代谢:肝脏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它可以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中,并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
肝脏还可以合成胆固醇和脂类,以及分解多余的脂肪酸。
2. 解毒:肝脏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以便它们可以通过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
肝脏可以清除体内的药物、毒素和废物。
3. 脱氨作用:肝脏可以将氨转化为尿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氨是蛋白质代谢产物,过量积累在体内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影响。
4. 分泌胆汁:肝脏产生和分泌胆汁,其中含有用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胆固醇、胆酸和胆红素。
胆汁会通过胆管进入小肠,并在消化过程中帮助吸收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
胆是由肝脏产生和分泌的,它被储存在胆囊中。
胆囊是一个小囊状器官,位于肝脏下方。
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收缩并释放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胆汁中的胆盐可以促使脂肪颗粒细化,以便于脂肪酶的作用。
此外,胆汁还可以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
肝和胆通过胆管系统相互连接,胆汁从肝脏流向胆囊,再从胆囊流向小肠。
这个过程中,肝细胞对胆汁的产生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肝脏和胆囊在我们的身体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包括代谢、解毒、脱氨和胆汁分泌。
这些功能相互配合,以保持我们身体的正常运作。
小肠中重要的消化液-胆汁
贵州中公教育1小肠中重要的消化液-胆汁在平时生活中,大家享受着美食的诱惑。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能被机体消化来供给营养的呢?相信大家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并不陌生,但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来研究一下小肠中重要的消化液-胆汁。
首先我们追溯胆汁的产生源头,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
很多同学在学习胆汁这一章节时会误认为胆汁是由胆囊产生的,我们的胆囊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囊状器官。
有个词语叫“肝胆相照”,在中医学中,肝与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而今天的主题是胆汁,大家知道刺激胆汁排出的因素是什么吗?在解剖学提到过,进食后尤其是进食高脂肪的食物,胆囊收缩会刺激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内。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食物是引起胆汁排出的自然刺激物,其中以高蛋白食物刺激作用最强。
同学们读到这里是否疑惑,胆汁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胃酸属于强酸,有没有一种消化液可以抵抗胃酸呢?答案很明显,胆汁是一种有色、味苦、较稠的液体,胆汁第一个作用是排入十二指肠后可以中和胃酸。
这是由胆汁的性质以及排出途径决定的。
说到现在为什么迟迟不提胆汁的成分,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小肠中重要的消化液-胆汁的第二个作用。
胆汁的成分中除了水、胆盐和胆色素外,胆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胆盐。
这个胆盐的作用可以乳化脂肪,我们可以得出胆汁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说到脂溶性维生素大家想到了什么?我给大家说一下维生素K ,它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肝脏内可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
所以胆汁的作用总结起来主要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和胃酸和促进胆汁自身的分泌。
胆汁的故事不仅仅只有这些,上面我们主要介绍了胆汁的作用与排出,还记得生理上曾经说过机体的调节方式吗?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的特点是迅速、精准、短暂,体液调节缓慢、持久、弥散,自身调节幅度与范围小。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一)胆汁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
成人每日分泌量约800~1000ml。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存于胆囊中。
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
参考资料: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
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部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由于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如何进行?血液中的不溶性胆红素或直接吸收于肝细胞内,或经星形细胞转运入肝细胞内。
经肝细胞的作用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可溶性胆红素,或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排泄;或释放入胆小管内,与胆盐、胆固醇等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其中胆盐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是从哪里来的,含有哪些主要成分,有什么作用?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
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
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
利胆药促进胆汁排泄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药物
利胆药促进胆汁排泄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药物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它在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面临胆汁排泄不畅的问题,这会对肝脏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幸运的是,现代医学发展了一种治疗方法,即利胆药,它可以促进胆汁排泄,保护肝脏健康。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利胆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利胆药的作用机制利胆药是指那些能够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
胆汁排泄是指肝脏将产生的胆汁排出体外,以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利胆药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从而帮助肝脏完成这一重要功能。
具体地说,利胆药可以通过刺激胆汁酸生成、增加胆汁的分泌、促进胆固醇代谢等方式来起到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
二、利胆药的使用方法利胆药可以通过口服或者注射的方式使用。
常见的口服利胆药有饭后口服胆汁酸类药物,如乙胆酸。
这类药物可以刺激胆汁生成,促进胆汁排泄。
而注射利胆药主要用于特殊情况下,如胆道梗阻等严重疾病的治疗。
当然,具体的用药方法和剂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医嘱使用药物。
三、利胆药的注意事项1. 在使用利胆药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并告知医生你的过敏史以及目前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2. 使用利胆药时要注意疗程和剂量,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3. 长期使用利胆药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4.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在使用利胆药时需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综上所述,利胆药作为促进胆汁排泄、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对抗胆汁排泄不畅的问题。
然而,我们在使用利胆药时需谨记注意事项,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
只有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肝脏健康。
胆汁是肝产生的吗
胆汁是肝产生的吗
一、胆汁是肝产生的吗二、胆汁对人体的作用三、胆汁、胆汁酸和胆酸的区分
胆汁是肝产生的吗1、胆汁是肝产生的吗
胆汁约75%由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排出肝细胞的代谢产物。
胆汁中的成分可分为两类:一是水,无机盐等可以自由通过肝细胞膜。
它们在胆汁中的浓度与血浆相接近;另一类是大分子物质,如胆红素、胆酸、胆固醇、蛋白质、卵磷脂、脂肪酸等本来不是水溶性的物质,需要在肝细胞内经过一个结合过程,成为水溶性后才能通过肝细胞的胞膜排入毛细胆管。
胆汁的日分泌量多达1000ml,临床上经T型管引流,每天引流出的胆汁300ml~700ml 左右。
无论何病因引起胆道梗阻,超出这一压力胆汁分泌量会随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当压力达到300mmH2O时胆汁分泌就停止。
胆管完全梗阻48小时,肝脏便停止向胆管内分泌胆汁,但是肝细胞分泌胆汁的功能仍然存在。
胆红素通过肝细胞后又回到血液循环中,患者就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现象。
2、正常胆汁是什么样的
正常成年人的肝胆汁呈黄褐色,透明澄清,呈碱性,内含固体物质较少,而胆囊胆汁所含的固体成分较多,为中性或弱酸性,其颜色因浓缩而变深。
肝胆汁成分除含大量水分外,其有机成分主要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磷脂、蛋白质及粘液等,占胆汁中固体物质总量的60%以上,其中无机成分主要为钠、钾、钙、氯、碳酸氢盐和少量重金属离子,如铜、铝、锌及锰等,胆囊胆汁的成分与肝胆汁成分相同,但浓度增高。
胆汁酸的代谢-推荐下载
第三节胆汁酸的代谢一、胆汁与胆汁酸1.胆汁述: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一种黄色或棕色液体,通过胆道系统流入胆囊,循总胆管入十二指肠。
2.胆汁分泌量:成人为500~1000ml/d3.肝分泌胆道系统胆囊浓缩(肝胆汁)(胆囊胆汁)4.主要有机成分:胆汁酸盐(含量最高)、多种酶类(如脂肪酶、磷脂酶等)、胆色素、磷脂、脂肪、胆固醇等。
5.主要功能*胆汁酸盐的功能:促进脂质物质的吸收,以及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防止胆石生成。
*胆汁中酶的功能:消化酶、胆汁中的其他成分多属排泄物二、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bile acids)的概念胆汁酸是存在于胆汁中一大类胆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即胆汁酸盐,简称胆盐(bile salts)。
述:胆汁酸盐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类物质消化吸收及调节胆固醇代谢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胆汁酸的种类⑴按结构分为两类①游离型胆汁酸:包括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石胆酸;②结合型胆汁酸:主要有甘氨胆酸、牛黄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黄鹅脱氧胆酸。
⑵按来源不同又可将胆汁酸分为两类①初级胆汁酸:指在肝内由胆固醇直接生成的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物;②次级胆汁酸: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而成的,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
(一)初级胆汁酸的生成述: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生成初级胆汁酸的过程很复杂,需经过许多酶促反应才能完成。
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是其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1.部位:肝细胞的胞液和微粒体中2.原料:胆固醇3.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述:胆固醇7α-羟化酶受产物-胆汁酸的反馈抑制,维生素C、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可提高此酶的活性。
此外,甲状腺素可促进肝细胞合成胆汁酸。
4.过程胆固醇(27C)↓7α-羟化酶7α-羟化胆固醇→→初级胆汁酸(24C)↓结合型初级胆汁酸5.临床意义述:口服消胆胺药或进食大量纤维素食物,使肠道胆汁酸重吸收减少,胆汁酸对7α-羟化胆固醇的反馈抑制减弱,有利于肝内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而降低血胆固醇含量。
肝脏胆汁分泌时间
肝脏胆汁分泌时间文章目录肝脏胆汁分泌时间1、肝脏胆汁分泌的时间胆汁平时一直在慢慢分泌的,贮存在胆囊中,进食后则排出的,当然,进食后分泌也明显增加的,平时分泌的少的。
肝脏会以身体所不需要的物质为原料生成胆汁。
胆汁是有助于吸收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液。
肝脏所生产的胆汁会被运送至胆囊后蓄存下来,在胆囊内浓缩之后被排放到到十二指肠当中。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不由胃产生,储存在胆囊内。
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
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2、什么是胆汁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排出肝细胞的代谢产物。
胆汁中的成分可分为两类:一是水,无机盐等可以自由通过肝细胞膜。
它们在胆汁中的浓度与血浆相接近;另一类是大分子物质,如胆红素、胆酸、胆固醇、蛋白质、卵磷脂、脂肪酸等本来不是水溶性的物质,需要在肝细胞内经过一个结合过程,成为水溶性后才能通过肝细胞的胞膜排入毛细胆管。
胆汁的日分泌量多达1000ml,临床上经T型管引流,每天引流出的胆汁300ml~700ml左右。
无论何病因引起胆道梗阻,超出这一压力胆汁分泌量会随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当压力达到300mmH2O时胆汁分泌就停止。
胆管完全梗阻48小时,肝脏便停止向胆管内分泌胆汁,但是肝细胞分泌胆汁的功能仍然存在。
胆红素通过肝细胞后又回到血液循环中,患者就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现象。
3、肝脏胆汁的分泌过程是怎样的3.1、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排泄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生成到胆小管。
3.2、未进食时左、右肝管到肝管到胆囊管再到胆囊储存及浓度。
3.3、当进食时肝内胆汁→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3.4、消化期胆汁的排出途径肝细胞产生的胆汁,进入胆小管,经小叶间胆管、肝左管(或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头之间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
胆汁酸的代谢
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到胆汁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和代谢途径。
本文将围绕胆汁酸的代谢过程展开讲述。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胆汁酸通过乳头引导进入十二指肠,与食物中的脂肪分子结合形成混合物,提高脂肪的溶解度,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此外,胆汁酸还具有调节胆固醇代谢、排泄多余胆固醇、清除毒素和代谢产物的作用。
胆汁酸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
肝脏通过多个酶的参与,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
首先,胆固醇7α-羟化酶催化胆固醇的7位羟基化反应,生成7α-羟胆固醇。
接着,胆固醇7α-羟化酶的另一个同工酶胆固醇12α-羟化酶催化7α-羟胆固醇的12位羟基化反应,生成胆汁酸的前体母核酮胆汁酸。
最后,母核酮胆汁酸在肝细胞内被胆汁酸合酶催化,形成胆汁酸。
胆汁酸的代谢过程中存在着循环利用的机制。
胆汁酸通过胆汁排入肠道,与食物中的脂肪结合,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
在肠道内,一部分胆汁酸会被细菌降解代谢,形成次级胆汁酸,如去氧胆酸和去氧胆酮酸。
这些次级胆汁酸的一部分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而剩余的则经肠道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返回肝脏。
在肝脏内,胆汁酸的循环利用主要通过肝细胞的胆汁酸转运蛋白完成。
这些转运蛋白包括胆固醇转运蛋白(ABC G5/G8)、胆固醇7α-羟化酶、胆汁酸运输蛋白(ASBT)、胆汁酸合酶等。
胆汁酸运输蛋白(ASBT)位于肠道上皮细胞的绒毛缘,具有胆汁酸的主要摄取功能。
在肝脏内,胆固醇7α-羟化酶催化胆固醇的7位羟基化反应,生成7α-羟胆固醇。
7α-羟胆固醇与胆汁酸合酶催化,形成胆汁酸。
而胆固醇7α-羟化酶的合成则受到胆固醇转运蛋白(ABC G5/G8)的调控。
除了肝脏之外,肠道和肠道菌群也在胆汁酸的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肠道中的细菌可以通过羟化、脱氧和脱羧等反应,将胆汁酸代谢为次级胆汁酸。
此外,肠道菌群还可以影响胆汁酸的合成和转运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调节胆汁酸的代谢。
生理学消化考题
第六章消化一、单项选择题1.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一功能:A.消化吸收 B. 内分泌C.水平衡 D. 免疫2. 关于消化管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正确叙述是:A.是一种超极化波 B. 其后一定伴随动作电位C. 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D. 在切断支配胃肠的神经后消失3.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A.Na+大量内流B.K+大量内流C.Ca2+大量内流D.Cl-大量外流4. 支配胃肠道的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 B. 多巴胺C. 肾上腺素D. 去甲肾上腺素5. 迷走神经兴奋时: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B. 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C. 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6. 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A.消化道 B. 下丘脑C. 腺垂体D. 心脏7. 下列哪种细胞分泌促胃液素:A.胃腺的主细胞B. 胃腺的壁细胞C. 胃腺的黏液细胞D. 胃黏膜内的G细胞8. 关于内因子的正确叙述是:A. 胃腺的主细胞分泌B. 属肽类激素C.促进胃酸分泌 D. 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9. 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A.阿托品 B. 乙酰胆碱C. 促胃液素D. 组胺10.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A. 西咪替丁B. 阿托品C. 组胺D. 前列腺素11.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物质是:A.肠激酶 B. 胃蛋白酶C. 组胺D. 糜蛋白酶12.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排列顺序为:A.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B.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酸钠C. 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D.盐酸、脂酸钠、蛋白质分解产物1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A.胆盐B.胆汁酸C. 胆色素D.水和无机盐14.临床上治疗胃酸过少的胃病可用极稀释的A.H2SO4B.HClC.H3P04D.H2C0315.头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是:A. 纯条件反射性的B.纯神经调节性的C.纯体液调节性的D.神经—体液调节性的16.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最高的时期是:A.非消化期 B. 消化期的头期C.消化期的胃期 D. 消化期的肠期17.下列哪类食物成分是促胃液素释放的强刺激物:A.糖B.蛋白质C.脂肪 D. 维生素18.胃肠道内下列哪种物质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A.盐酸 B.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C. 蛋白质消化产物D. 糖及其消化产物19. 关于胃容受性舒张的正确叙述是:A.反射性地胃窦部肌肉舒张B.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仍出现C. 使胃容量大增D. 阿托品可抑制它的出现20. 关于胃排空的正确叙述是:A.脂肪类食物比糖排空快B.胃排空的速率与胃内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C. 促胃液素抑制胃排空D.十二指肠内的酸和脂肪促进胃排空21. 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A.唾液 B. 胃液C.胰液 D. 小肠液22.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酶多 B. HC03-多C.H2O多 D. 酶和HC03-均多23. 促胰液素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特点是:A.酶多 B. 酶和HC03-多C.酶和H2O多 D. HC03-和H2O多24.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促进作用, 主要是由于它含有:A.脂肪酶B.胆红素C. 胆盐D.胆绿素25. 关于胆汁生理作用的正确叙述是:A.分解淀粉为麦芽糖B.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C. 分解蛋白质为氨基酸D.乳化脂肪,增强胰脂肪酶的消化作用26. 下列哪种消化液中没有消化酶:A.唾液 B. 胃液C.胆汁 D. 胰液27.胆石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是胆汁中:A.胆固醇过多 B. 胆盐过多C.胆红素过多 D. 胆绿素过多28.促胰液素引起胆汁分泌的特点是:A.量多,HC03-量很少 B. 量多,HC03-量也多C. 量少,HC03-量多D. 量少,HC03-量多29.下列哪种形式的小肠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消化: A.紧张性收缩B.分节运动C.蠕动D.蠕动冲30.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A.葡萄糖 B. 氨基酸C.脂肪酸 D. 水31.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大脑皮质 B. 脑桥C. 延髓D. 脊髓腰骶部32.水在小肠内的主要吸收机制是:A.渗透 B. 单纯扩散C. 易化扩散D. 主动运转33.关于钙吸收的正确叙述是:A.食物中的钙大部分被吸收B.肠内容物酸度对钙吸收无影响C. 胆汁对钙吸收有促进作用D.维生素D可抑制钙吸收34.盐酸可促进小肠吸收:A.NaCl B. 铁和钙B. 维生素B12 D. 葡萄糖35.糖、蛋白质和脂肪消化产物主要的吸收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空肠C.回肠 D. 结肠36. 淀粉在小肠内被吸收的主要形式是:A.麦芽糖 B. 果糖C. 葡萄糖D. 蔗糖37. 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产生的原因是:A.Na+ 内流 B. Ca2+ 内流C. K+外流D. Na+ 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38. 切断支配小肠的迷走神经,可以导致小肠:A.紧张性消失,蠕动减弱B. 紧张性减弱,蠕动消失C.紧张性消失,蠕动消失D. 紧张性和蠕动性均减弱39. 下列物质哪种存在于唾液中:A.凝乳酶 B. 寡聚糖C.肽酶 D. 溶菌酶40. 胃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A.内因子 B. HClC.Na+ D. K+41. 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中,哪种含量多:A.Na+ B. HCO3-C.K+ D. Cl-42. 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错误叙述是:A.有自动节律性 B. 对电刺激敏感C. 富有伸展性D. 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43. 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错误叙述是:A.在胃肠安静状态下可记录到B.起源于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Cajal细胞C. 与细胞膜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D.在消化道各段平滑肌的发生频率一致44. 消化腺所分泌的大量消化液不具备下列哪一项功能:A.稀释食物B.保护消化道黏膜C. 水解和分解复杂的食物成分D. 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和盐45. 关于胃肠激素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A. 调节消化腺分泌B. 调节其他胃肠激素的释放C.营养消化道组织和调节消化道运动D. 调节小肠内营养物的吸收量46. 关于胃酸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A.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死入胃的细菌B.进入小肠内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C. 促进小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D.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47. 关于胰液中碳酸氢盐的错误叙述是:A.由胰腺内小导管细胞分泌B.是胰液无机物成分中含量最低者C.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D.提供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最适pH环境48. 下列哪项不是胰液中的消化酶:A.胰淀粉酶 B. 胰脂肪酶C.胰蛋白酶 D. 胰岛素49. 胰液中以不具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的酶是:A.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脂肪酶D.胆固醇酯酶50. 下列哪类物质可能不引起缩胆囊素的释放:A.蛋白质分解产物B.脂肪和脂肪酸C. 盐酸D. 糖51. 关于胆汁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A.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表面张力B.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C.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负反馈抑制胆汁自身的分泌52. 关于铁吸收的错误叙述是:A.只能以Fe2+ 形式吸收B.与内因子有关C.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D.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常伴发缺铁性贫血53.下列哪种物质的吸收不需钠泵参与:A.NaCl B. 葡萄糖C. 氨基酸D. 水溶性维生素54.关于胆盐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化脂肪B.使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增加C. 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D.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55.有关胃排空的叙述,错误的是:A.胃排空速度取决于幽门两侧的压力差B.胃的运动是胃排空的动力C. 促胃液素可促进胃的排空D.排空速度依次为糖>脂肪>蛋白质56.下列运动形式不属于小肠的是:A.紧张性收缩 B. 分节运动C.蠕动 D. 集团运动57.关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叙述错误的是:A.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的B.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形式C. 一般形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D.脂肪分解产物均经淋巴进入体循环58.有关大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贮存食物残渣并形成粪便B.大肠液中的消化酶分解食物残渣C. 大肠吸收水分液润滑粪便D.肠内细菌可利用简单物质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59.关于迷走神经兴奋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胆囊收缩B.肠管蠕动加强C. 胃肠管括约肌收缩D. 消化腺分泌60. 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出现严重贫血, 表现为外周血巨幼红细胞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项减少:A.HCl B. 内因子C.黏液 D. HCO3-61.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要依赖于:A. 动作电位的时程B. 动作电位的幅度C. 慢波频率D. 动作电位的频率62.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要依赖于:A. 迷走神经支配B. 交感神经支配C. 壁内神经丛的作用D. 平滑肌本身的特性63.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多巴胺D. 肾上腺素64. 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是:A. 1.0~2.0B. 4.0~6.0C. 6.0~7.0D. 8.0~9.065. 关于唾液分泌的调节,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 参与唾液分泌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B.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C. 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脑桥D.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分泌增加66.畜体内分泌激素种类最多的器官是:A. 肾上腺B. 消化道C. 脑垂体D. 下丘脑67.下列关于食管蠕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受激素调节B. 食团是顺着压力梯度下移C. 对吞咽液体食物不起作用D. 可发生未吞咽时68.下列哪项不属于胆囊收缩素的作用:A. 抑制胃排空B. 增强小肠和结肠运动C.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D. 促进胰酶分泌69.纯净的胃液PH值约为:A. 5.7~7.1B. 7.4~9.0C. 4.0~6.0D. 0.9~1.570. 能促进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A. 葡萄糖B. HClC. 蛋白质分解产物D. 脂肪71.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是: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 促胃动素72.可抑制促胃液素泌酸作用的物质是:A. 乙酰胆碱B. 组胺C. 肾上腺皮质激素D. 西咪替丁73.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的?A. 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血管活性肠肽B. 交感神经C. 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AchD. 抑胃肽的释放74. 胃蠕动的起步点位于:A. 胃的上部B. 胃的中部C. 胃的底部D. 胃幽门部75. 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可促进胃排空A.胃泌素 B. 肠-胃反射C. 腺必素D. 抑胃肽76.下列关于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使胃粘膜表面处于中性或偏碱性状态B. 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C. 由粘膜及胃粘膜分泌的HCO3-组成D. 与胃粘膜屏障是同一个概念77.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 紧张性收缩B. 蠕动C. 分节运动D. 容受性舒张78. 引起胰泌素释放最强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盐酸C. 胆盐D. 淀粉79.胰泌素能促进胰腺分泌:A. 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少B. 大量的水分,而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很少C. 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很多D. 少量的碳酸氢盐,水分和酶的含量很丰富80.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作用最强的物质是:A. 淀粉B. 脂肪C. 蛋白质分解产物D. 盐酸81.关于胰液分泌的调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腺分泌大量水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很少B. 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C. 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双重控制,而以体液调节为主D. 食物的形象、气味可通过条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82.下列关于呕吐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胃肌收缩所致B. 呕吐中枢位于上丘脑C. 感受器仅位于消化道内D. 颅内压升高,可直接作用于呕吐中枢83.在消化期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最重要的刺激是:A. 胰泌素B. 胃泌素C. 食物刺激消化道D. CCK84.引起胆囊收缩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A. 胆囊收缩素(CCK)B. 促胃动素C. 胃泌素D. 促胃液素85. 缺乏肠激酶时,下列哪种酶的活性将降低?A. 蔗糖酶B. 糜蛋白酶C. 脂肪酶D. 胃蛋白酶86.当远端回肠被切除后将导致胆汁酸在:A. 胆囊的储存增加B. 肝细胞的合成增加C. 肝门静脉血中的水平升高D. 肝静脉血中的水平升高87.下列关于胆盐肝肠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次重吸收约80%B. 可刺激胆汁分泌C. 可促进胆囊收缩D. 胆盐在十二指肠被吸收88.小肠特有的主要以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形式是:A. 集团运动B. 分节运动C. 蠕动D. 袋状往返运动89.下列关于糖在小肠被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单糖的吸收都与Na+同向转运B. 哇巴因可抑制果糖的吸收C. 单糖是小肠吸收的唯一形式D. 果糖的吸收速度比半乳糖慢90.关于蛋白质的吸收错误的是:A. 吸收途径主要通过血液B. 吸收是被动性的C. 以二肽、三肽和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D. 中性氨基酸的吸收速度比酸性或碱性氨基酸快91.关于脂肪的吸收错误的是:A. 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在吸收前须与胆汁盐形成混合微胶粒B. 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在吸收前须与胆汁盐形成脂肪微滴C. 脂肪的吸收途径以淋巴为主D. 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在细胞内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
胆汁分泌不足的症状
胆汁分泌不足的症状胆汁分泌不足是指胆汁在肝脏产生后流向十二指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胆汁分泌量减少或胆汁排泄受阻。
胆汁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消化摄入的脂肪,同时还有排泄废物和抑制肠道细菌繁殖的作用。
胆汁分泌不足会导致身体吸收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能力下降,同时也影响了消化和排泄的功能,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胆汁分泌不足的症状。
胆汁分泌不足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消化不良。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产生胃胀、饱足感、嗳气等症状。
由于胆汁的不足,脂肪无法得到足够的分解和吸收,导致粪便中有大量的脂肪,出现脂肪泻的表现,即大量的油脂被排出体外,粪便呈黏稠状。
胆汁分泌不足还会使患者的皮肤呈现黄疸的表现。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从肝脏排出,并通过胆汁进入肠道,再经过排便排出体外,但胆汁分泌不足时,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导致皮肤和眼白部分产生黄疸。
消化功能减弱会导致患者体重减轻,并伴有全身乏力的症状。
由于摄入的营养无法被充分吸收,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从而导致体重下降和精力不济。
此外,胆汁分泌不足还可能导致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受阻,进而引发相关维生素缺乏症状,如夜盲症、佝偻病等。
长期胆汁分泌不足还会对消化道粘膜产生刺激和炎症,引起恶心、呕吐、胃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此外,胆汁分泌不足还可能引起食欲不振、大便颜色异常(如浅色、灰白色)、胆囊炎/结石等症状,甚至诱发其他并发症,如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等。
总的来说,胆汁分泌不足的症状主要包括消化不良、黄疸、体重减轻、全身乏力、维生素缺乏等。
由于症状较为多样化,一般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酶胆分离名词解释
酶胆分离名词解释
酶胆分离是指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胆汁流动性及胆道系统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结石或肿瘤等。
酶胆分离是通过分析胆汁中特定酶的含量来判断胆汁流动性的一种方法。
通常,胆汁的分泌和排出涉及到多种酶的参与,包括碱性磷酸酶、γ-氨基丁酸转肽酶、Ⅵ型碱性磷酸酶等。
当胆汁流动受阻时,这些酶的含量将异常增加。
通过测定胆汁中这些酶的含量,可以判断胆汁流动性的正常与否。
酶胆分离常用于以下疾病的评估:
1. 胆道结石:胆道结石是胆道系统中的结石,导致胆汁排出受阻。
通过酶胆分离可以判断胆道结石是否存在,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 胆道炎症:胆道炎症通常是由于胆道感染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黄疸等。
通过酶胆分离可以评估胆道炎症的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胆道肿瘤:肝内外胆管癌或胆囊癌等胆道肿瘤会导致胆汁流动受阻。
酶胆分离可以帮助评估胆道肿瘤的存在与程度,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酶胆分离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针头穿刺进入胆囊或胆管,抽取一定量的胆汁样本;然后将胆汁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实验室中,通过酶学分析方法或试剂盒,测定
胆汁中各种酶的含量。
根据酶的含量增加或异常降低的情况,可以判断胆汁流动性的正常与否,并对胆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做出合理的建议。
总之,酶胆分离是一种通过分析胆汁中特定酶的含量来评估胆汁流动性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胆道系统中是否存在疾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胆汁膏的功能主治
胆汁膏的功能主治胆汁膏的概述胆汁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来自于动物胆汁的提取物。
在中医药学中,胆汁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与胆汁相关的疾病,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胆汁膏的功能1.利胆排石:胆汁膏具有刺激胆囊收缩的作用,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它可以增加胆囊收缩的力度,帮助排除胆囊中的胆汁,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和胆道阻塞。
2.消炎解毒:胆汁膏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胆道炎症和胆囊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还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毒素,促进身体的解毒功能。
3.降脂减肥:胆汁膏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消耗,有助于降低血脂和体重。
它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脂肪的堆积,适用于一些与高血脂、肥胖相关的疾病。
4.调节胃肠功能:胆汁膏能够刺激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排泄。
它可以调节胃酸的分泌,缓解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抗胃酸倒流的作用,能够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
5.抗菌作用:胆汁膏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它可以用于治疗一些与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如胆囊炎、肝脓肿等。
胆汁膏的主治胆汁膏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与胆汁相关的各种疾病,以下是胆汁膏的主要主治:1.胆囊炎:胆汁膏能够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的排出,有助于缓解胆囊炎症状和疼痛。
2.胆囊结石:胆汁膏能够促进胆囊的收缩和胆汁的分泌,有助于溶解和排出胆囊结石。
3.胆管结石:胆汁膏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预防和缓解胆管结石引起的症状。
4.肝炎:胆汁膏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肝炎炎症症状和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5.消化不良:胆汁膏能够刺激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排泄,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6.肥胖症:胆汁膏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脂肪的代谢和消耗,有助于减轻体重和调节血脂。
以上仅为胆汁膏的功能和主治的简要介绍,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来确定用量和使用方法。
此外,使用胆汁膏时应遵循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避免过量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胆汁分泌调节PPT(完整版)
插管
记滴
观察项目
胆总管括约肌收缩阻止胆汁排入
(((((12345)))))正电静静结常刺脉脉扎胆激注注十汗膈射射二分下稀乙指泌迷胆酰肠,走汁胆两记神(碱端录经用(,每,生肠1:分观理腔10钟察盐注0的0胆水射0滴汁稀3)7数分释度。泌1H倍C速)l(度40m的.1l变M化.pH。=1)20ml 胆在和手和游在 胆手观(观沿手 在胆在游前和和在手在手通腹在四(在汁胆胆术胆离胆总术察6察剑术十汁胆离1胆胆十术胆术过部十肢2胆/) )3分 总 总 完 总 一 总管 完 胆 胆 突 完二 分 总 一 总 总 二 完 总 完 神 手 二 肌 总静电可泌管管成管段管 附成汁汁下成 指泌管段管管指成管成经术指张管脉刺以受剪括后括气剪 近后分分正后 肠受剪气括括肠后剪后和:肠力剪注激快神一约,约管一 血,泌泌中, 处神一管约约处,一,体神处、一射膈,经小肌以肌、小 管以排排线以 仔经小、肌肌仔以小以液经仔角小粗下中和口舒纱舒穿口 丰纱出出切纱 细和口穿舒舒细纱口纱因分细膜口制迷1体,张布张线, 富布及及开布 分体,线张张分布,布素离分反,/3促走液朝从覆从、朝 ,覆其其皮覆 离液朝、从从离覆朝覆的、离射朝慢胰 神因胆而盖而剪胆注盖调调肤盖胆因胆剪而而胆盖胆盖调胆胆、胆,后液经素囊排创排倒囊 意创节节,创 总素囊倒排排总创囊创节总总呼囊1素,/的方放口放方 避口因因切口 管的方放放管口方口,管管吸方TT3观4口口更控向胆胆向 免素素口(控向胆胆(向插(运向~察6慢制插汗汗插 出和和长注制插汗汗注插管注动插m胆。入入入入 血机机约意。入入入意入意入l 汁,十十, 制制避,十十避,避,1气气分0结二二结 免结二二免结免结c管管泌m扎指指扎 出扎指指出扎出扎插插速固肠肠固 血固肠肠血固血固管管度定。。定 )定。。)定)定的。。 ,。,。,。变在在在化其其其。下下下方方方穿穿穿线线线。。。 观(察胆 6汁)分泌静排出脉及其注调节射因素粗和机制制 促胰液素4~6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小肠的胆盐绝大部分由回肠
粘膜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
再形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
肝循环。返回到肝脏的胆盐有刺激肝
胆汁分泌的作用,称为胆盐的利胆作
用。
整理ppt
胆 盐 构 成 微 胶 粒
整理ppt
胆
胆
汁
盐
的
的
利
肠
胆
肝
作
循
用
环
整理ppt
胆汁的分泌
肝细胞
消化期 非消化期
金黄色,碱性
十二指肠 胆囊
⑤胆盐 整理ppt
肠-肝循环
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1.促胆汁分泌物顺序:
高蛋白质>高脂肪>高混合物>糖
2.神经调节 : 迷走神经→ACh→肝、胆→胆汁↑ 3.体液调节:
① 胃泌素→ HCl↑→入肠→促胰液素↑→肝细胞 →肝胆汁↑ ② 促胰液素→胆汁总量↑、HCO3—↑
③ 胆囊收缩素→胆囊胆汁↑
④ 胆盐肠-肝循环: 胆盐→小肠→95%吸收入血→门静脉→肝脏→肝
胆汁↑
整理ppt
胆囊的功能
储存和浓缩胆汁。
在非消化期,壶腹括约肌收缩而胆囊扩张,因而肝 胆汁经胆囊管流入胆囊内储存。
在储存期,胆囊黏膜能吸收其中的水和无机盐类, 使胆汁浓缩4-10倍。
调节胆管内压和排出胆汁。
胆囊的收缩和扩张可调节胆管内压力。 当壶腹括约肌收缩时,胆囊扩张,肝胆汁流入胆囊, 胆管内压无明显升高。 当胆囊收缩时,胆管内压力升高,壶腹括约肌收缩 扩张,胆囊内胆汁流入十二指肠。 胆囊摘除后,小肠内消化和吸收并无明显影响。这 是因为肝胆汁可直接流入小肠整理的pp缘t 故。
肝胆汁 胆囊胆汁
墨绿色,酸性
特点:
连续分泌 间歇排放
整理ppt
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图解:
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肪酸>盐酸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机械扩张 蛋白质分解产物
盐酸蛋>白质分解 产物>脂肪酸
小肠Ⅰ细胞
迷走N
胃窦G细胞
小肠S细胞
④CCK
①Ach
②胃泌素
③胰泌素
胆囊平滑肌收缩
肝细胞
胆管系统
肝胆汁的分泌和排放
2 胆汁的分泌和作用 3 胆囊的功能 整理ppt
胆汁的性质
有色、苦味,较稠的液体。
肝胆汁(金黄色/桔黄色、弱碱性pH=7.4) 胆囊胆汁(深绿褐色、酸性 pH=6.8)
胆汁的成分
无机成分:水、钠、钙、 钾等;
有机成分:胆色素、胆固 醇、卵磷脂、胆盐、无机盐 等。
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 液。
整理ppt
physiology
学生 汤晓芳
整理ppt
全科二班4小班
小班成员
杜欣 李翠明 汤晓芳 田中粉 徐春 罗娜 杨城岳 曹兴智 宁德佑 周先宇
演讲 汤晓芳 内容整理 杨城岳 曹兴智 周先宇 资料分析 田中粉 李翠明 罗 娜 PPT制作 杜 欣 徐 春
整理ppt
胆汁的分泌与排除
1 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整理ppt
胆汁的作用
胆色素、卵磷脂、胆盐组成乳化剂,促进脂肪消化;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进入十二指肠,中和胃酸;
胆盐构成微胶粒运输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胆盐促进胆汁分泌(胆汁的利胆作用)
整理pp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 促进胆汁的合成和分泌。
4 胆盐的肠-肝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