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课件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胆汁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
成人每日分泌量约800~1000ml。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存于胆囊中。
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
参考资料: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
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部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由于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如何进行?血液中的不溶性胆红素或直接吸收于肝细胞内,或经星形细胞转运入肝细胞内.经肝细胞的作用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可溶性胆红素,或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排泄;或释放入胆小管内,与胆盐、胆固醇等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其中胆盐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是从哪里来的,含有哪些主要成分,有什么作用?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
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
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
8.5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高等动物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胆汁运输与储存的相关结构动物胆道系统结构模式图胆汁由肝细胞持续分泌生成。
消化期的胆汁由肝管流出,经胆总管到十二指肠,称为:肝胆汁非消化期间的胆汁由肝管进入胆囊,经浓缩后储存,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到十二指肠,称为:胆囊胆汁胆囊胆汁较肝胆汁浓稠,不同动物胆囊胆汁浓缩程度不同,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较草食性浓缩程度高。
马、驴、鹿、骆驼等动物没有胆囊,其功能由粗大的胆管替代。
一、胆汁的成分和生理作用胆汁是一种粘稠、具有苦味的碱性液体,由水、无机盐、胆汁酸、胆固醇、胆色素等组成。
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黄酸结合形成胆盐。
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食草性动物以胆绿素为主,食肉性动物以胆红素为主,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胆汁的颜色。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因此,胆盐可成为脂肪分解产物到达肠粘膜表面的运载工具,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胆盐还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汁酸的分子结构图胆汁酸是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转变为次级胆汁酸胆盐肝肠循环二、胆汁分泌和排泄的调节胆汁分泌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但胆汁产生后并不能立即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在饮食刺激下周期性地进入小肠内。
在非消化期间,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大部分流入胆囊内储存。
胆囊可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使胆汁浓缩5~10倍。
在消化期,胆汁从肝管和胆囊直接排入十二指肠。
消化管内的食物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高蛋白食物引起胆汁分泌最多☐高脂肪食物的作用次之☐糖类食物的作用最小胆囊收缩可使胆汁可以大量排入十二指肠。
5.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课件
剑突下0.5cm处向下正中切开皮肤10 cm 沿腹白线打开腹腔,找到胆总管, 行胆总 管插管。
打开腹腔,将肝脏向胸 腔部位推移,将胃向左 下方推移,找到胃幽门 端,将胃幽门端向左下 方翻转,可见与胃幽门 连接的十二指肠始部有 一圆形窿起(十二指肠 乳头),与其相连向右 上方行走的一黄绿色较 粗的肌性管道,则为胆 总管。
观察项目:
记录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胆汁分泌滴数。 结扎十二指肠两端,并向十二指肠内缓慢注
入HCl 10 mL,记滴。 收集胆汁,用生理盐水稀释一倍,耳缘静脉
注射1 mL(可多注射),记滴。 电刺激迷走神经,记滴。
注意事项
插管位置尽量靠近十二指肠乳头 正常组 插管成功后要等胆囊排胆汁结束,再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刺激可用呼吸实验中的刺激 麻醉时注意观察生理现象
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
123
【目的要求】
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胆汁分泌和排出的 影响
【实验器材】
1.仪器与材料 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BL-420生 物机能实验系统、细塑料管
2.药品 25%氨基甲酸乙酯,0.5%盐酸
3.动物 家兔
【方法与步骤】
1.称重、麻醉、固定 2.颈部手术,行气管插管手术。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
1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降 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 胰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加速脂肪分解。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促进脂肪的吸收
胆盐是双嗜性分子,可聚合形成微胶粒。与脂质
2 分解产物共同形成混合微胶粒(一种水溶性复合 物),将脂肪分解产物运送到肠黏膜表面,促进
其吸收。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 因促进脂肪吸收,对脂溶性维生素A、D、E、K 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利胆作用
4 胆盐利胆(由胆盐的肠肝循环)。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迷走神经
肝胆汁少量分泌 胆囊收缩轻度加强
四、大肠内消化
促胃液素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体液调节
二、胃内消化
1 促胃液素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引起肝胆汁分泌 和胆囊收缩。也可刺激胃酸分泌,间接引起促 胰液素释放而引起肝胆汁分泌。
生理生化教研室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胆汁
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肝管、胆总管直接 排入十二指肠(肝胆汁),或由肝管转 入胆囊管而贮存于胆囊(胆囊胆汁)。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易化作用。
排泄作用。
胆汁分泌
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中胆汁酸盐的含量最高。胆汁中还含有多种酶类,包括脂肪酶、磷脂酶、淀粉酶、磷酸酶等。除胆汁酸盐和某些酶类与消化作用毒物、染料及重金属盐等都可随胆汁排出体外。
胆汁有很多种成分,其中97%-98%为水分,固体成分2%-3%,胆汁与血浆等渗,所含的电解质与血液相仿,只是 HCO3-略高,特别是餐后促胰液素增加胆管上皮的分泌。胆汁内有机阴离子包括胆汁酸、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在固体成分中,半数为胆酸盐,其余成分有双葡萄糖胆红素、有机阳离子、药物、金属(铜、铁、锌、锰)、胆固醇、磷脂、蛋白质、肤类、氨基酸、白蛋白、IgA、白三烯、炎细胞因子、一些酶、维生素、卟啉等。
二)胆汁的作用及分泌ppt - (2012年2月) CreateTim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胆汁的作用及分泌调节: 1、胆汁的来源、成分及其作用: 来源:肝细胞--胆小管--小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 800-1000ml/日 肝胆汁(肝细胞直接分泌)为金黄色或桔棕色 胆囊胆汁颜色加深
1
成分:
无机物: 水、钠、钾、钙、碳酸氢盐 有机物: 胆盐(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 成的钠、钾盐)、胆色素(胆红素、胆 绿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粘 蛋白,无消化酶。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有适当比例,如 胆固醇增多或胆盐、卵磷脂减少,胆固 醇易沉淀,形成胆石。
2
作用:
(1)脂肪乳化剂(胆盐、胆固醇、 卵 磷脂)降低脂肪表面张力,乳化脂 肪成微滴,增加胰脂肪酶作用面积。 (2)、胆盐是脂肪分解产物的运载工具, 脂肪分解产物融入胆盐形成的微胶 粒中,成为水溶性复合物。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A,D,E,K) (4)、其他:中和胃酸、胆盐对于胆 汁分泌的自身调节
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1 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
食物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各种食物成分对胆汁分泌的刺激作用强弱顺序为:高蛋白食物 > 高脂肪或混合食物 > 糖类。
1.神经调节:神经对胆汁的分泌及排出的作用均很弱。
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除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外,还可通过引起胃泌素的释放间接引起肝胆汁的分泌和胆囊收缩。
交感神经可能起抑制性的作用。
2.体液调节:
①胆盐和胆汁酸在小肠内95%以上被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被分泌入肠,胆盐在肝、肠之间反复的利用,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②胃肠激素中胰泌素、胃泌素以及胆囊收缩素均可促进胆汁的分泌。
胃泌素:主要作用肝细胞和胆囊,促进肝胆汁的分泌和胆囊收缩;
促胰液素:能引起胆管系统分泌水及HCO 3-。
胆囊收缩素:可引起胆囊收缩降低奥的氏括约肌的紧张性,而使胆汁大量排出。
它也能刺激胆管上皮细胞,使胆汁流量和HCO 3-增加。
血管活性肠肽和胰高血糖素也可使胆汁分泌增加。
P 物质则抑制胆囊收缩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促胆汁分泌效应。
生长抑素亦使水及HCO 3-的分泌减少。
胆汁的成分与生理功能.
胆汁的成分与生理功能胆汁(bile)在肝内生成。
平时分泌的胆汁由肝管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或储于胆囊中,在消化期间从胆囊反射性排出。
马、胳驼、大鼠、鸽等动物没有胆囊,胆囊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由粗大的胆管来代替。
图1 肝脏显微结构模式图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是具有黏滞性和强烈苦味的液体。
刚从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称为肝胆汁;在胆囊中储存过的胆汁,称为胆囊胆汁,因被浓缩而颜色变深。
肝胆汁是弱碱性,胆囊胆汁呈弱酸性。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除水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以及其他无机盐等。
禽类的胆汁,鸡的pH为5.88,鸭的pH为6.14,呈酸性反应,含有淀粉酶。
胆汁中所含的胆汁酸主要是鹅胆酸、胆酸和异胆酸,缺少脱氧胆酸。
胆汁的颜色决定于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
草食动物胆汁的颜色呈暗绿色;肉食动物的胆汁呈赤褐色。
胆色素主要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包括胆绿素及其还原产物胆红素等。
胆固醇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和卵磷脂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是维持胆固醇呈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
当胆固醇分泌过多,或胆盐(卵磷脂)减少时,胆固醇可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这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之一。
2.胆汁的作用①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乳化脂肪,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
②胆盐可与脂肪酸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③胆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
④胆汁可以中和十二指肠中部分胃酸,维持肠内适宜的pH。
⑤胆盐排到小肠后,绝大部分由小肠黏膜吸收入血,再入肝脏重新形成胆汁,即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盐在小肠被吸收后,还成为促进胆汁自身分泌的一个体液因素。
⑥刺激小肠的运动。
图2 胆汁酸(胆盐)的肠肝循环示意图。
胆汁淤积症综合版PPT课件
.-
11/12/2019
17
• 3、胚胎发育异常:Alagille综合征,ARC综合征 • 4、代谢: • 碳水化合物: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糖原贮积症 • 氨基酸:络氨酸血症、高蛋氨酸血症 • 脂肪:尼曼-匹克病、沃尔曼病、胆固醇酯贮积病 • 5、感染:细菌性败血症(G-杆菌)、TORCH、肝炎全套等
.-
11/12/2019
16
病因分类:肝内
• 1、肝细胞性:
胆汁酸合成障碍:胆汁酸合成缺陷1、2、3、4型,脑腱性 黄瘤症
膜转运蛋白异常: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1、2、3、 4型,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 2、肝内胆管疾病:非症状性肝内胆管减少、肝内胆管发育不 良、硬化性胆管炎等
.-
11/12/2019
24
7.胆管逆行造影
腹腔镜术中ERCP已应用于早期确诊:
①仅胰管显影;提示存在肝外胆管闭锁。
②有时可发现胰胆管合流异常,胰管与胆管均能显影,但肝内胆管不 显影,提示肝内型闭锁。
8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
一般主张作肝穿刺活检。主要表现为胆小管明显增生和胆汁栓塞、门 脉区域周围纤维化。
.-
11/12/2019
14
儿童胆汁淤积症
• 目前暂无定义 • 通用诊断标准:
TB>5mg/dl时,BD/TB>20%, 或TB<5mg/dl时,DB>1mg/dl。 诊断治疗模式:强调优先考虑通过内外科手段进行早期干预从 而避免终末期肝病或肝移植。
.-
11/12/2019
15
病因分类:肝外
• 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胆管狭窄、胆结石、胆管自发性穿孔、 胆汁浓缩、胆管外源性压迫
胆道系统的解剖PPT课件
2019/7/30
.
21
病因
(一)代谢改变
1. 胆固醇过饱和: 胆汁内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浓度
改变、胆固醇过饱和时析出结晶。 2.胆红素增高症: (二)胆囊排空障碍
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除术后等。
2019/7/30
.
22
形成结石的因素:
(1)长期高脂肪、高热量膳食使体内胆固醇增加或肝 脏合成胆固醇增多,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
(2)某些肠道疾病由于丧失了胆盐,也使胆固醇处于 相对过饱和状态。
(3)胆道感染,胆囊壁发炎,其收缩功能减退。 (4)由于妊娠引起的胆汁淤滞,神经系统平衡失调, 也可引起胆囊结石。
(5)长期禁食、静脉内营养,可导致胆囊内胆汁淤滞, 结石形成。
(6)胃大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也可使胆 囊排空延迟,利于胆石的形成。
2019/7/30
.
23
胆石分类(按成份):
①胆固醇结石:胆汁中所含的胆固醇过多,溶解 不掉而逐渐沉积。单发者居多,质地坚硬、呈圆形或 椭圆形,结石内约含胆固醇98%,外观呈淡黄色或灰 黄色,表面光滑。X线平片不显影。
• 大约5%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病例因胆囊 解剖不清或出现并发症而转为开放手术.
2019/7/30
.
44
• 拒绝手术或不适于手术的患者
• 胆结石有时可在口服胆酸数月后在体内溶解, 结石应未钙化,口服胆囊造影证实胆囊功能正 常等是溶石的必要条件.
• 熊去氧胆酸每日19mg/kg能减少胆汁内胆固 醇的分泌量,使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下降,可使 30%~40%的患者的富含胆固醇的结石渐渐溶 解.停药后胆结石复发很常见.
肝脏胆汁分泌时间
肝脏胆汁分泌时间文章目录肝脏胆汁分泌时间1、肝脏胆汁分泌的时间胆汁平时一直在慢慢分泌的,贮存在胆囊中,进食后则排出的,当然,进食后分泌也明显增加的,平时分泌的少的。
肝脏会以身体所不需要的物质为原料生成胆汁。
胆汁是有助于吸收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液。
肝脏所生产的胆汁会被运送至胆囊后蓄存下来,在胆囊内浓缩之后被排放到到十二指肠当中。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不由胃产生,储存在胆囊内。
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
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2、什么是胆汁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排出肝细胞的代谢产物。
胆汁中的成分可分为两类:一是水,无机盐等可以自由通过肝细胞膜。
它们在胆汁中的浓度与血浆相接近;另一类是大分子物质,如胆红素、胆酸、胆固醇、蛋白质、卵磷脂、脂肪酸等本来不是水溶性的物质,需要在肝细胞内经过一个结合过程,成为水溶性后才能通过肝细胞的胞膜排入毛细胆管。
胆汁的日分泌量多达1000ml,临床上经T型管引流,每天引流出的胆汁300ml~700ml左右。
无论何病因引起胆道梗阻,超出这一压力胆汁分泌量会随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当压力达到300mmH2O时胆汁分泌就停止。
胆管完全梗阻48小时,肝脏便停止向胆管内分泌胆汁,但是肝细胞分泌胆汁的功能仍然存在。
胆红素通过肝细胞后又回到血液循环中,患者就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现象。
3、肝脏胆汁的分泌过程是怎样的3.1、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排泄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生成到胆小管。
3.2、未进食时左、右肝管到肝管到胆囊管再到胆囊储存及浓度。
3.3、当进食时肝内胆汁→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3.4、消化期胆汁的排出途径肝细胞产生的胆汁,进入胆小管,经小叶间胆管、肝左管(或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头之间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13
肝胰壶腹 (Vater 壶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 括约肌)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14
•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 副胰管引流钩突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15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16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17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感谢您的阅览
(此课件下载后可以自行 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 天分享干货)•胆汁的产生及排Fra bibliotek途径(课件分享)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1
一、 肝脏 •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2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3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4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5
(一)肝小叶 •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胆模汁的式产生图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6
(一)肝小叶 组成: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7
肝切片 HE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中央静脉 门管区
•8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小叶间 结缔组织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课件分享)
门管区
胆汁的排泄过程机制
胆汁的排泄过程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胆汁的生成:胆汁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将血液中的胆固醇、磷脂等物质转化为胆汁酸,并分泌到胆管中。
胆管内还含有胆红素、电解质、黏蛋白等成分。
2. 胆汁的储存:胆汁在肝脏内合成后,通过肝管进入胆囊储存。
胆囊在进食时释放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3. 胆汁的排泄:当胆汁在胆囊中储存一定量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中的胆汁酸、胆固醇等物质在肠道中被细菌分解,产生的代谢物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4. 胆汁的循环:胆汁在肠道中,部分脂溶性药物可被重吸收,葡糖苷酸结合物则可被肠道微生物的β-葡糖苷酸酶水解,释放出原形药物,然后被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5. 胆汁的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进食时,胆囊收缩素和神经递质促使胆囊收缩,释放胆汁。
此外,胆汁的分泌还受到胆固醇、胆汁酸等物质的调节。
总之,胆汁的排泄过程机制包括胆汁的生成、储存、排泄、循环和调节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共同保证了胆汁在人体内的正常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胆盐肠-肝循环: 胆盐→小肠→95%吸收入血→门静脉→肝脏→肝 胆汁↑
胆囊的功能
储存和浓缩胆汁。
在非消化期,壶腹括约肌收缩而胆囊扩张,因而肝 胆汁经胆囊管流入胆囊内储存。 在储存期,胆囊黏膜能吸收其中的水和无机盐类, 使胆汁浓缩4-10倍。 调节胆管内压和排出胆汁。 胆囊的收缩和扩张可调节胆管内压力。 当壶腹括约肌收缩时,胆囊扩张,肝胆汁流入胆囊, 胆管内压无明显升高。 当胆囊收缩时,胆管内压力升高,壶腹括约肌收缩 扩张,胆囊内胆汁流入十二指肠。 胆囊摘除后,小肠内消化和吸收并无明显影响。这 是因为肝胆汁可直接流入小肠的缘故。
胆囊平滑肌收缩
胆管系统
肝胆汁的分泌和排放
⑤胆盐 肠-肝循环
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1.促胆汁分泌物顺序:
高蛋白质>高脂肪>高混合物>糖
2.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ACh→肝、胆→胆汁↑
3.体液调节:
① 胃泌素→ HCl↑→入肠→促胰液素↑→肝细胞 →肝胆汁↑ ② 促胰液素→胆汁总量↑、HCO3—↑ ③ 胆囊收缩素→胆囊胆汁↑
胆 盐 构 成 微 胶 粒
胆 汁 的 利 胆 作 用
胆 盐 的 肠 肝 循 环
胆汁的分泌
金黄色,碱性
消化期 十二指肠 胆囊 肝胆汁 胆囊胆汁 墨绿色,酸性
肝细胞
非消化期
特点:
连续分泌 间歇排放
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图解:
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肪酸>盐酸 小肠Ⅰ细胞 ④CCK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迷走N ①Ach 机械扩张 蛋白质分解产物 胃窦G细胞 ②胃泌素 肝细胞 盐酸蛋>白质分解 产物>脂肪酸 小肠S细胞 ③胰泌素
physiolog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胆汁的分泌与排除
1 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 胆汁的分泌和作用
3 胆囊的功能
胆汁的性质
有色、苦味,较稠的液体。
肝胆汁(金黄色/桔黄色、弱碱性pH=7.4) 胆囊胆汁(深绿褐色、酸性 pH=6.8) 胆汁的成分
无机成分:水、钠、钙、 钾等; 有机成分:胆色素、胆固 醇、卵磷脂、胆盐、无机盐 等。 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 液。
胆汁的作用
胆色素、卵磷脂、胆盐组成乳化剂,促进脂肪消化;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进入十二指肠,中和胃酸;
胆盐构成微胶粒运输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胆盐促进胆汁分泌(胆汁的利胆作用)
胆盐
1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 促进胆汁的合成和分泌。 4 胆盐的肠-肝循环。 进入小肠的胆盐绝大部分由回肠 粘膜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 再形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返回到肝脏的胆盐有刺激肝 胆汁分泌的作用,称为胆盐的利胆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