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合集下载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一、 肝脏
•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 器官
(一)肝小叶
•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式图
组成:
(一)肝小叶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肝切片 HE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中央静脉
门管区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小叶间 结缔组织
门管区
组成: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是肝管分支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分支 小叶间静脉:小静脉,是门 静脉分支
2、肝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肝胰壶腹
( Vater 壶
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 Oddi 括 约肌)
•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 副胰管引流钩突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 乳头。
胆囊分部:
• 胆囊底 • 胆囊体 • 胆囊颈 • 胆囊管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门路胆汁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成人每日渗出量约800~1000ml.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感化,但不含消化酶.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接收具有重要感化.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下降脂肪的概况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很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联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品的接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接收.在非消化时代胆汁存于胆囊中.在消化时代,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参考材料: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轮回?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成少的物资,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品.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接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感化而变成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接收(包含自动重接收和自动重接收),重接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联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进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轮回.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体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因为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轮回,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施展感化,从而保持了脂类食物消化接收的正常进行.肝脏渗出胆汁的功效若何进行?血液中的不溶性胆红素或直接接收于肝细胞内,或经星形细胞转运入肝细胞内.经肝细胞的感化形成葡萄糖醛酸联合的可溶性胆红素,或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渗出;或释放入胆小管内,与胆盐.胆固醇等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个中胆盐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接收.胆汁是从哪里来的,含有哪些重要成分,有什么感化?胆汁是在胆道中流淌的一种特别的体液,由肝脏渗出产生.胆汁的生成进程异常庞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肝脏不竭地生成胆汁,天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跟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合而变更,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日常平凡多得多.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运用色谱剖析.光谱剖析等现代剖析技巧来剖析胆汁中所含的成分,发明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肝胆汁中水约占97% ),在水中溶有很多种物资,个中包含能帮忙脂肪消化和接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渗出物胆红素,胆汁的色彩就是由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所决议的.此外,胆汁中含有磷脂.胆固醇.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胆汁有两大感化,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忙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接收;二是将某些代谢产品从肝脏排出.在正常情形下,胆汁中各类成分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固,当胆汁中各类成分产生较大的变更时,就会引起胆道疾病.今朝,科学家正在深刻研讨和剖析当胆道患疾病时,胆汁的成分会产生哪些改变,以及各类药物对胆汁成分有哪些影响,从而摸索胆道疾病的病因和有用的防治办法.胆汁的助消化功效表示在哪些方面?胆汁有二大感化:第一就是作为消化液,帮忙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接收;第二是将某些代谢产品从肝脏排出.胆汁在消化道的助消化功效主如果胆汁中胆汁酸起感化,表示在:促进脂肪的消化接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接收,如维生素A.D.E.K等;促进微量元素铁和钙的接收;经肠道接收的胆汁酸,又能促进胆汁的渗出,起利胆感化;刺激小肠和结肠的蠕动;胆汁酸还有助于保持胆固醇再消融状况.人体是如何掌握胆汁的渗出和渗出的?肝脏渗出的胆汁是持续的,但胆汁产生后其实不克不及立刻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在饮食刺激下周期性的进入肠内以助消化的.日常平凡,胆汁经由过程胆囊管进入胆囊,经由浓缩而在胆囊内储存,须要时经由胆囊奥狄氏括约肌和十二指肠调和活动,胆汁才干流入十二指肠,只有这种顺应性的心理反响,才干知足人们1日3餐的进食习惯.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细胞不竭地渗出胆汁.日常平凡胆汁就贮消失胆囊内,当人体吃了食物后,胆汁才直接从肝脏和胆囊内大量排出至十二指肠,并帮忙食物的消化和接收.据研讨,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能引起胆汁的大量渗出和排出,而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感化较小.人体经由过程神经和体液两种门路来掌握胆汁的渗出和渗出.(1)神经感化肝脏和胆道受到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安排,刺激交感神经可克制胆囊的压缩,并使奥狄氏括约肌压缩.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肝细胞增长胆汁的渗出,并使胆囊压缩.括约肌松懈.进食之后,迷走神经产生高兴,就能使胆汁大量流入十二指肠.(2)体液的感化上段小肠的粘膜,在胃酸.脂肪和蛋白质的感化下,能产生胆囊压缩素和促胰液素两种激素,这两种激素经由过程血液轮回可以感化于肝脏和胆道.胆囊压缩素会引起胆囊的强烈压缩和括约肌的扩大.促胰激素则有刺激肝细胞渗出胆汁的感化.在这两种激素的配合感化下,胆汁就大量排至肠内.此外,有些药物也可影响胆道的活动.如吗啡可使括约肌压缩,硫酸镁可使胆囊压缩和括约肌松懈,而阿托品.硝酸甘油等又能使胆囊和括约肌同时获得松懈.所以,这些药物常被用来处理胆道疾病.胆盐有哪些功用?胆汁中的胆盐有很多功用,能帮忙人体消化和接收脂肪,可使脂肪成为微小的微滴,增长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化和接收,促进维生素A.D.E.K随脂肪的分化产品一路接收,能刺激肠道的蠕动功效,克制肠道细菌的发展,可促进胆固醇的消融.磷脂又起着促进胆固醇消融的感化,从而使胆汁保持液体状况.什么叫胆汁酸的肠肝轮回?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成少的物资,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终产品.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接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感化而变成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接收(包含自动重接收和自动重接收).重接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联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进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轮回.胆汁酸池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体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后因为每次饭后都可进行2~4次肠肝轮回,使有限的胆汁酸池能最大限度地施展感化,从而保持了脂类食物消化接收的正常进行.胆色素在体内的起源及其代谢进程是如何的?体内胆红素的80%~85%来自轮回血液中年轻红细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另约15%~20%系来自骨髓中无效红细胞生成和组织内一些含铁卟啉辅基的赤色蛋白.年轻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体系吞噬损坏,血红蛋白改变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未酯化,不克不及直接与凡登白试验中的偶氮试剂反响,故称为间接胆红素.间接反响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白蛋白联合,随血浆到达肝脏,再经由过程肝细胞膜上的特异载体转运体系进入肝细胞,并立刻与细胞内Y蛋白或Z 蛋白联合,输送至光面内质网.个中绝大多部分与葡萄糖醛酸联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这种胆红素能与偶氮试剂起直接反响,称为直接反响胆红素,占胆汁中胆红素的90% .直接反响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不被肠道接收,仅有少量胆红素因肠道细菌及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感化而改变成尿胆原及间接反响胆红素被部分地接收.尿胆素类化合物是胆色素代谢排放的最终情势.。

生理学┃小肠内消化(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生理学┃小肠内消化(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生理学┃小肠内消化(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生理学· 消化和吸收第四节小肠内消化“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肝细胞能持续分泌胆汁。

在非消化期,肝脏分泌的胆汁(bile)主要储存于胆囊内。

进食后,食物及消化液可刺激胆囊收缩,将储存于胆囊内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直接从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称为肝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并由胆囊排出的胆汁称为胆囊胆汁。

(一)胆汁的形质、成分和作用1、胆汁的形质和成分:胆汁是一种有色、味苦、较稠的液体。

肝胆汁呈金黄色,透明清亮,呈弱碱性(pH7.4)。

胆囊胆汁因被浓缩而颜色加深,胃深棕色,因HCO3-在胆囊中被吸收而呈弱酸性(pH6.8)。

成年人每日分泌胆汁0.8~1.0L。

胆汁中除水分外,含有胆盐、卵磷脂、胆固醇和胆色素等有机物和Na+、K+、Ca2+、HCO3-等无机物。

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胆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胆盐,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色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是决定胆汁颜色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肝脏脂肪代谢的产物。

胆盐与卵磷脂都是双嗜性分子,因而可聚合成微胶粒(micclle),胆固醇可溶入微胶粒中。

卵磷脂是胆固醇的有效溶剂,胆固醇的溶解量取决于胆汁中它与卵磷脂的适当比例。

当胆固醇含量过多或卵磷脂含量过少时,胆固醇便从胆汁中析出而形成胆固醇结石。

另外,胆汁中绝大部分胆红素在正常情况下以溶于水的结合形式(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存在,仅约1%以不溶于水的游离形式存在,后者能与Ca2+结合成胆红素钙而发生沉淀,在某些情况下使游离胆红素增多,便有可能形成胆红素结石。

2、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1)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等均可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水性的肠液中,因而可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的分解消化。

(2)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小肠绒毛表面覆盖有一层不流动水层,即静水层,脂肪分解产物不易穿过静水层到达肠黏膜表面而被上皮细胞吸收。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
1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降 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 胰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加速脂肪分解。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促进脂肪的吸收
胆盐是双嗜性分子,可聚合形成微胶粒。与脂质
2 分解产物共同形成混合微胶粒(一种水溶性复合 物),将脂肪分解产物运送到肠黏膜表面,促进
其吸收。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 因促进脂肪吸收,对脂溶性维生素A、D、E、K 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利胆作用
4 胆盐利胆(由胆盐的肠肝循环)。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迷走神经
肝胆汁少量分泌 胆囊收缩轻度加强
四、大肠内消化
促胃液素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体液调节
二、胃内消化
1 促胃液素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引起肝胆汁分泌 和胆囊收缩。也可刺激胃酸分泌,间接引起促 胰液素释放而引起肝胆汁分泌。
生理生化教研室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胆汁
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肝管、胆总管直接 排入十二指肠(肝胆汁),或由肝管转 入胆囊管而贮存于胆囊(胆囊胆汁)。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易化作用。
排泄作用。

2017年丹东市基础医学理论《生理学》考点解析之胆汁的分泌

2017年丹东市基础医学理论《生理学》考点解析之胆汁的分泌

2017年丹东市基础医学理论《生理学》考点解析之胆汁的分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肝细胞能持续生成胆汁,胆汁生成后由肝管流出,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由肝管转入胆囊管而储存于胆囊中,在消化期再由胆囊排至十二指肠。

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是一种味苦的有色液汁,由肝细胞分泌后直接流入小肠的胆汁称为肝胆汁,肝胆汁呈金黄色,pH约7.4;在胆囊中储存过的胆汁称为胆囊胆汁,因在胆囊中被浓缩而颜色变深,并因碳酸氢盐被胆囊吸收而呈弱酸性,pH约6.8。

成人每日分泌的胆汁为800~1000ml。

胆汁的成分包括水分和Na+、K+、C1-、Ca2+、HCO3-。

有机成分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和黏蛋白。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1)胆盐:是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

胆盐随肝胆汁排至小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合成胆汁,而后又被排入肠内,这个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2)胆固醇:占胆汁固体成分的4%。

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之间有适宜的比例,这可维持胆固醇呈溶解状态。

若胆固醇分泌过多,胆固醇可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

(3)胆色素:胆色素占胆汁固体成分的2%,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

2.胆汁的作用:(1)乳化脂肪: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滴,分散在肠腔内,从而增加了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可加快脂肪酶对脂肪消化分解。

(2)促进脂肪的吸收:胆汁中的胆盐能够帮助脂肪酸、甘油一酯及其他脂类从小肠黏膜吸收。

胆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其分子可聚合成为直径3~6um的微胶粒,肠腔中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及胆固醇等均可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即混合微胶粒。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其他作用:中和胃酸和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胆汁等。

3.胆汁的分泌、排放及其调节(1)胆汁的分泌和排放:在非消化期,由肝细胞持续分泌的胆汁大部分流入胆囊浓缩储存。

胆汁的排泄过程机制

胆汁的排泄过程机制

胆汁的排泄过程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胆汁的生成:胆汁主要由肝脏合成,肝脏将血液中的胆固醇、磷脂等物质转化为胆汁酸,并分泌到胆管中。

胆管内还含有胆红素、电解质、黏蛋白等成分。

2. 胆汁的储存:胆汁在肝脏内合成后,通过肝管进入胆囊储存。

胆囊在进食时释放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3. 胆汁的排泄:当胆汁在胆囊中储存一定量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中的胆汁酸、胆固醇等物质在肠道中被细菌分解,产生的代谢物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4. 胆汁的循环:胆汁在肠道中,部分脂溶性药物可被重吸收,葡糖苷酸结合物则可被肠道微生物的β-葡糖苷酸酶水解,释放出原形药物,然后被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5. 胆汁的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进食时,胆囊收缩素和神经递质促使胆囊收缩,释放胆汁。

此外,胆汁的分泌还受到胆固醇、胆汁酸等物质的调节。

总之,胆汁的排泄过程机制包括胆汁的生成、储存、排泄、循环和调节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共同保证了胆汁在人体内的正常功能。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副胰管引流钩突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胆囊分部: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胆囊管
一、 肝脏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 器官
(一)肝小叶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式图
(一)肝小叶
组成: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肝切片 HE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中央静脉 门管区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小叶间 结缔组织
门管区
组成: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是肝管分支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肝胰壶腹 ( Vater 壶
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 Oddi 括
约肌)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开口于十二指 肠大乳头。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PPT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PPT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小叶间 结缔组织
门管区
组成: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是肝管分支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分支
小叶间静脉:小静脉,是门 静脉分支
2、肝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肝胰壶腹 ( Vater 壶
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 Oddi 括
约肌)
•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 副胰管引流钩突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 乳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一、 肝脏
•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 器官
(一)肝小叶
•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式图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一)肝小叶
组成: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肝切片 HE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中央静脉 门管区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ppt课件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ppt课件
• 副胰管引流钩
胆囊分部:
• 胆囊底 • 胆囊体 • 胆囊颈 • 胆囊管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小叶间 结缔组织
门管区
10
组成: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是肝管分支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分支
小叶间静脉:小静脉,是门 静脉分支
11
12
13
2、肝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14
肝胰壶腹 ( Vater 壶
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 Oddi 括
约肌) 15
•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1
2
一、 肝脏
•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 器官
3
4
5
6
(一)肝小叶
•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式图
7
(一)肝小叶
组成: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8
肝切片 HE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中央静脉 门管区
9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ppt课件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ppt课件
精品课件
1
精品课件
2
一、 肝脏
•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 器官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4
精品课件
5
精品课件
6
(一)肝小叶
•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精式品课图件
7
(一)肝小叶
组成: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精品课件
8
肝切片 HE
精品课件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中央静脉 门管区
精品课件
14
肝胰壶腹
(Vater 壶 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 副胰管引流钩突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 乳头。
精品课件
16
精品课件
17
胆囊分部:
• 胆囊底 • 胆囊体 • 胆囊颈 • 胆囊管
精品课件
9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小叶间 结缔组织
精品课件
门管区
10
组成: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是肝管分支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分支
小叶间静脉:小静脉,是门 静脉分支
精品课件
11
精品课件
12
精品课件
13
2、肝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1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5.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课件

5.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课件
分离一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分离胆总管插管
剑突下0.5cm处向下正中切开皮肤10 cm 沿腹白线打开腹腔,找到胆总管, 行胆总 管插管。
打开腹腔,将肝脏向胸 腔部位推移,将胃向左 下方推移,找到胃幽门 端,将胃幽门端向左下 方翻转,可见与胃幽门 连接的十二指肠始部有 一圆形窿起(十二指肠 乳头),与其相连向右 上方行走的一黄绿色较 粗的肌性管道,则为胆 总管。
观察项目:
记录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胆汁分泌滴数。 结扎十二指肠两端,并向十二指肠内缓慢注
入HCl 10 mL,记滴。 收集胆汁,用生理盐水稀释一倍,耳缘静脉
注射1 mL(可多注射),记滴。 电刺激迷走神经,记滴。
注意事项
插管位置尽量靠近十二指肠乳头 正常组 插管成功后要等胆囊排胆汁结束,再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刺激可用呼吸实验中的刺激 麻醉时注意观察生理现象
胆汁分泌与排出的调节
123
【目的要求】
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胆汁分泌和排出的 影响
【实验器材】
1.仪器与材料 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BL-420生 物机能实验系统、细塑料管
2.药品 25%氨基甲酸乙酯,0.5%盐酸
3.动物 家兔
【方法与步骤】
1.称重、麻醉、固定 2.颈部手术,行气管插管手术。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讲课文档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讲课文档

•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 副胰管引流钩突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 乳头。
现在十六页,总共十八页。
现在十七页,总共十八页。
胆囊分部:
• 胆囊底 • 胆囊体 • 胆囊颈 • 胆囊管
现在十八页,总共十八页。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现在一页,总共十八页。
现在二页,总共十八页。
一、 肝脏
•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 官
现在三页,总共十八页。
现在四页,总共十八页。
现在五页,总共十八页。
现在六页,总共十八页。
(一)肝小叶
•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式图 现在七页,总共十八页。
(一)肝小叶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分支 小叶间静脉:小静脉,是门
静脉分支
现在十一页,总共十八页。
现在十二页,总共十八页。
现在十三页,总共十八页。
2、肝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现在十四页,总共十八页。
肝胰壶腹
(Vater 壶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 括约 肌)
现在十五页,总共十八页。组成:肝板( Nhomakorabea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现在八页,总共十八页。
肝切片 HE
现在九页,总共十八页。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中央静脉
门管区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小叶间 结缔组织
现在十页,总共十八页。
门管区
组成: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是肝管分支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幻灯片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幻灯片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 途径幻灯片
优选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ppt
一、 肝脏
•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 器官
(一)肝小叶
•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式图
(一)肝小叶
组成: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肝切片 HE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nal area)
• 副胰管引流钩突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 乳头。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小叶间 结缔组织
门管区
组成: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是肝管分支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分支
小叶间静脉:小静脉,是门 静脉分支
2、肝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肝胰壶腹 (Vater 壶
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 括
约肌)
•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胆汁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

成人每日分泌量约800~1000ml。

胆汁就是一种消化液,存有乳化脂肪的促进作用,但不不含消化酶。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存于胆囊中。

在消化期间,胆汁则轻易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

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就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就是机体内胆固醇新陈代谢的最终产物。

初级胆汁酸随其胆汁流向肠道,在推动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促进作用而变成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存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含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返肝脏,经肝细胞处置后,与崭新制备的融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出肠道,此过程称作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部流入小肠也容易达至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由于每次餐后都可以展开2~4次肝肠循环,并使非常有限的胆汁酸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保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展开。

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如何进行?血液中的不溶性胆红素或轻易稀释于肝细胞内,或经星形细胞中转进肝细胞内。

经肝细胞的促进作用构成葡萄糖醛酸融合的可溶性胆红素,或释放出来reuptake而经肾脏排出;或释放出来进温顺管内,与胆盐、胆固醇等共同组成胆汁,排出十二指肠,其中胆盐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和稀释。

胆汁从哪里去的,所含哪些主要成分,存有什么促进作用?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

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

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高等动物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胆汁运输与储存的相关结构
动物胆道系统结构模式图
胆汁由肝细胞持续分泌生成。

消化期的胆汁由肝管流出,经胆总管到十二指肠,称为:肝胆汁
非消化期间的胆汁由肝管进入胆囊,经浓缩后储存,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到十二指肠,称为:
胆囊胆汁
胆囊胆汁较肝胆汁浓稠,不同动物胆囊胆汁浓缩程度不同,肉食性或杂食性动物较草食性浓缩程度高。

马、驴、鹿、骆驼等动物没有胆囊,其功能由粗大的胆管替代。

一、胆汁的成分和生理作用
胆汁是一种粘稠、具有苦味的碱性液体,由水、无机盐、胆汁酸、胆固醇、胆色素等组成。

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黄酸结合形成胆盐。

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食草性动物以胆绿素为主,食肉性动物以胆红素为主,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胆汁的颜色。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
消化;
胆盐
胆固醇
卵磷脂
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因此,胆盐可成为脂肪分解产物到达肠粘膜表面的运载工具,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胆盐还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汁酸的分子结构图
胆汁酸是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转变为次级胆汁酸
胆盐肝肠循环
二、胆汁分泌和排泄的调节
胆汁分泌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但胆汁产生后并不能立即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在饮食刺激下周期性地进入小肠内。

在非消化期间,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大部分流入胆囊内储存。

胆囊可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使胆汁浓缩5~10倍。

在消化期,胆汁从肝管和胆囊直接排入十二指肠。

消化管内的食物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高蛋白食物引起胆汁分泌最多
☐高脂肪食物的作用次之
☐糖类食物的作用最小
胆囊收缩可使胆汁可以大量排入十二指肠。

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双重调节,但体液调节更为重要
(1)神经调节
胆囊及胆管平滑肌富含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和壁内神经丛。

☐摄食或消化管内食物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促进胆汁的排出。

☐迷走神经通过刺激胃泌素的释放,间接性地促进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交感神经可能起抑制性的作用。

(2)体液调节
胆盐能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
是机体最强的体液调节因子
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及胃泌素
均可促进胆汁的分泌
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胆管系统,引起水和HCO3-的分泌。

胆囊收缩素(CCK)刺激胰酶的分泌和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

•食物中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能刺激小肠黏膜的I细胞释放胆囊收缩素,促进胆汁排出;
•胃泌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促进肝胆汁的分泌和胆囊收缩;胃泌素可促进的盐酸分泌,后者通过促进促胰液素的释放,间接促进胆汁的分泌。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