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在平时平时和进食时排出途经如何
胆汁问题
胆盐有哪些功用? 胆汁中的胆盐有很多功用,能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肪,可使脂肪成为极小的微滴,增加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解和吸收,促进维生素A、D、E、K随脂肪的分解产物一起吸收,能刺激肠道的蠕动功能,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可促进胆固醇的溶解。磷脂又起着促进胆固醇溶解的作用,从而使胆汁保持液体状态。
编辑本段胆汁的生理功能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或胆汁酸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代谢过程
胆色素在体内的来源及其代谢过程是怎样的? 体内胆红素的80%~85%来自循环血液生成和组织内一些含铁卟啉辅基的血色蛋白。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红蛋白转变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未酯化,不能直接与凡登白实验中的偶氮试剂反应,故称为间接胆红素。间接反应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白蛋白结合,随血浆到达肝脏,再通过肝细胞膜上的特异载体转运系统进入肝细胞,并立即与细胞内Y蛋白或Z 蛋白结合,运送至光面内质网。其中绝大多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这种胆红素能与偶氮试剂起直接反应,称为直接反应胆红素,占胆汁中胆红素的90% 。直接反应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及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而转变为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除,称粪胆原,小部分被门静脉重吸收入肝。尿胆素类化合物是胆色素代谢排放的最终形式。
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部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由于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门路胆汁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成人每日渗出量约800~1000ml.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感化,但不含消化酶.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接收具有重要感化.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下降脂肪的概况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很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联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品的接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接收.在非消化时代胆汁存于胆囊中.在消化时代,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参考材料: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轮回?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成少的物资,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品.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接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感化而变成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接收(包含自动重接收和自动重接收),重接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联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进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轮回.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体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因为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轮回,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施展感化,从而保持了脂类食物消化接收的正常进行.肝脏渗出胆汁的功效若何进行?血液中的不溶性胆红素或直接接收于肝细胞内,或经星形细胞转运入肝细胞内.经肝细胞的感化形成葡萄糖醛酸联合的可溶性胆红素,或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渗出;或释放入胆小管内,与胆盐.胆固醇等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个中胆盐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接收.胆汁是从哪里来的,含有哪些重要成分,有什么感化?胆汁是在胆道中流淌的一种特别的体液,由肝脏渗出产生.胆汁的生成进程异常庞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肝脏不竭地生成胆汁,天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跟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合而变更,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日常平凡多得多.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运用色谱剖析.光谱剖析等现代剖析技巧来剖析胆汁中所含的成分,发明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肝胆汁中水约占97% ),在水中溶有很多种物资,个中包含能帮忙脂肪消化和接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渗出物胆红素,胆汁的色彩就是由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所决议的.此外,胆汁中含有磷脂.胆固醇.钠.钾.钙.磷酸盐和碳酸盐等,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胆汁有两大感化,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忙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接收;二是将某些代谢产品从肝脏排出.在正常情形下,胆汁中各类成分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固,当胆汁中各类成分产生较大的变更时,就会引起胆道疾病.今朝,科学家正在深刻研讨和剖析当胆道患疾病时,胆汁的成分会产生哪些改变,以及各类药物对胆汁成分有哪些影响,从而摸索胆道疾病的病因和有用的防治办法.胆汁的助消化功效表示在哪些方面?胆汁有二大感化:第一就是作为消化液,帮忙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接收;第二是将某些代谢产品从肝脏排出.胆汁在消化道的助消化功效主如果胆汁中胆汁酸起感化,表示在:促进脂肪的消化接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接收,如维生素A.D.E.K等;促进微量元素铁和钙的接收;经肠道接收的胆汁酸,又能促进胆汁的渗出,起利胆感化;刺激小肠和结肠的蠕动;胆汁酸还有助于保持胆固醇再消融状况.人体是如何掌握胆汁的渗出和渗出的?肝脏渗出的胆汁是持续的,但胆汁产生后其实不克不及立刻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在饮食刺激下周期性的进入肠内以助消化的.日常平凡,胆汁经由过程胆囊管进入胆囊,经由浓缩而在胆囊内储存,须要时经由胆囊奥狄氏括约肌和十二指肠调和活动,胆汁才干流入十二指肠,只有这种顺应性的心理反响,才干知足人们1日3餐的进食习惯.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细胞不竭地渗出胆汁.日常平凡胆汁就贮消失胆囊内,当人体吃了食物后,胆汁才直接从肝脏和胆囊内大量排出至十二指肠,并帮忙食物的消化和接收.据研讨,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能引起胆汁的大量渗出和排出,而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感化较小.人体经由过程神经和体液两种门路来掌握胆汁的渗出和渗出.(1)神经感化肝脏和胆道受到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安排,刺激交感神经可克制胆囊的压缩,并使奥狄氏括约肌压缩.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肝细胞增长胆汁的渗出,并使胆囊压缩.括约肌松懈.进食之后,迷走神经产生高兴,就能使胆汁大量流入十二指肠.(2)体液的感化上段小肠的粘膜,在胃酸.脂肪和蛋白质的感化下,能产生胆囊压缩素和促胰液素两种激素,这两种激素经由过程血液轮回可以感化于肝脏和胆道.胆囊压缩素会引起胆囊的强烈压缩和括约肌的扩大.促胰激素则有刺激肝细胞渗出胆汁的感化.在这两种激素的配合感化下,胆汁就大量排至肠内.此外,有些药物也可影响胆道的活动.如吗啡可使括约肌压缩,硫酸镁可使胆囊压缩和括约肌松懈,而阿托品.硝酸甘油等又能使胆囊和括约肌同时获得松懈.所以,这些药物常被用来处理胆道疾病.胆盐有哪些功用?胆汁中的胆盐有很多功用,能帮忙人体消化和接收脂肪,可使脂肪成为微小的微滴,增长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分化和接收,促进维生素A.D.E.K随脂肪的分化产品一路接收,能刺激肠道的蠕动功效,克制肠道细菌的发展,可促进胆固醇的消融.磷脂又起着促进胆固醇消融的感化,从而使胆汁保持液体状况.什么叫胆汁酸的肠肝轮回?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成少的物资,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终产品.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接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感化而变成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接收(包含自动重接收和自动重接收).重接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联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进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轮回.胆汁酸池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体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后因为每次饭后都可进行2~4次肠肝轮回,使有限的胆汁酸池能最大限度地施展感化,从而保持了脂类食物消化接收的正常进行.胆色素在体内的起源及其代谢进程是如何的?体内胆红素的80%~85%来自轮回血液中年轻红细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另约15%~20%系来自骨髓中无效红细胞生成和组织内一些含铁卟啉辅基的赤色蛋白.年轻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体系吞噬损坏,血红蛋白改变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未酯化,不克不及直接与凡登白试验中的偶氮试剂反响,故称为间接胆红素.间接反响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与白蛋白联合,随血浆到达肝脏,再经由过程肝细胞膜上的特异载体转运体系进入肝细胞,并立刻与细胞内Y蛋白或Z 蛋白联合,输送至光面内质网.个中绝大多部分与葡萄糖醛酸联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这种胆红素能与偶氮试剂起直接反响,称为直接反响胆红素,占胆汁中胆红素的90% .直接反响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不被肠道接收,仅有少量胆红素因肠道细菌及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感化而改变成尿胆原及间接反响胆红素被部分地接收.尿胆素类化合物是胆色素代谢排放的最终情势.。
生理学┃小肠内消化(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生理学┃小肠内消化(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生理学· 消化和吸收第四节小肠内消化“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肝细胞能持续分泌胆汁。
在非消化期,肝脏分泌的胆汁(bile)主要储存于胆囊内。
进食后,食物及消化液可刺激胆囊收缩,将储存于胆囊内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直接从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称为肝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并由胆囊排出的胆汁称为胆囊胆汁。
(一)胆汁的形质、成分和作用1、胆汁的形质和成分:胆汁是一种有色、味苦、较稠的液体。
肝胆汁呈金黄色,透明清亮,呈弱碱性(pH7.4)。
胆囊胆汁因被浓缩而颜色加深,胃深棕色,因HCO3-在胆囊中被吸收而呈弱酸性(pH6.8)。
成年人每日分泌胆汁0.8~1.0L。
胆汁中除水分外,含有胆盐、卵磷脂、胆固醇和胆色素等有机物和Na+、K+、Ca2+、HCO3-等无机物。
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胆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胆盐,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色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是决定胆汁颜色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肝脏脂肪代谢的产物。
胆盐与卵磷脂都是双嗜性分子,因而可聚合成微胶粒(micclle),胆固醇可溶入微胶粒中。
卵磷脂是胆固醇的有效溶剂,胆固醇的溶解量取决于胆汁中它与卵磷脂的适当比例。
当胆固醇含量过多或卵磷脂含量过少时,胆固醇便从胆汁中析出而形成胆固醇结石。
另外,胆汁中绝大部分胆红素在正常情况下以溶于水的结合形式(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存在,仅约1%以不溶于水的游离形式存在,后者能与Ca2+结合成胆红素钙而发生沉淀,在某些情况下使游离胆红素增多,便有可能形成胆红素结石。
2、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1)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等均可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水性的肠液中,因而可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的分解消化。
(2)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小肠绒毛表面覆盖有一层不流动水层,即静水层,脂肪分解产物不易穿过静水层到达肠黏膜表面而被上皮细胞吸收。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
1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降 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 胰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加速脂肪分解。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促进脂肪的吸收
胆盐是双嗜性分子,可聚合形成微胶粒。与脂质
2 分解产物共同形成混合微胶粒(一种水溶性复合 物),将脂肪分解产物运送到肠黏膜表面,促进
其吸收。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 因促进脂肪吸收,对脂溶性维生素A、D、E、K 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利胆作用
4 胆盐利胆(由胆盐的肠肝循环)。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迷走神经
肝胆汁少量分泌 胆囊收缩轻度加强
四、大肠内消化
促胃液素
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体液调节
二、胃内消化
1 促胃液素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引起肝胆汁分泌 和胆囊收缩。也可刺激胃酸分泌,间接引起促 胰液素释放而引起肝胆汁分泌。
生理生化教研室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
胆汁
肝细胞分泌胆汁,经肝管、胆总管直接 排入十二指肠(肝胆汁),或由肝管转 入胆囊管而贮存于胆囊(胆囊胆汁)。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易化作用。
排泄作用。
膳食脂质消化过程
膳食脂质消化过
程
膳食脂质消化过程
膳食脂质消化过程是人体将摄入的脂肪分解并吸收利用的过程。
它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包括咀嚼、胃酸作用、胆汁作用以及胰酶作用等多个步骤。
首先,当我们进食含有脂肪的食物时,咀嚼是膳食脂质消化的第一步。
通过咀嚼,食物被细分为更小的颗粒,增加了表面积,有利于后续消化酶的作用。
接下来,食物进入胃部。
在胃中,脂肪受到胃酸的作用。
胃酸是胃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具有酸性特点。
胃酸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脂肪的物理性质,使其变得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
然后,胆汁的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胆汁是由肝脏合成并存储在胆囊中的一种消化液。
当食物通过胃进入小肠时,胆囊收缩,将胆汁释放到小肠中。
胆汁中含有胆汁酸,它的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
乳化是指将大分子的脂肪酸和胆汁酸结合,形成一个微小的混合物,使脂肪更易于被水溶性的消化酶分解。
最后,胰酶的作用使脂肪被彻底分解。
胰腺分泌的胰酶包括胰脂酶、胰蛋白酶和胰淀粉酶等。
其中,胰脂酶是负责脂肪消化的主要酶。
胰酶进入小肠后,与胆汁中的乳化脂肪结合,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小分子的脂肪成分可以被小肠黏膜上的绒毛吸收。
总之,膳食脂质消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消化液和酶的作用。
从咀嚼开始,到胃酸作用、胆汁乳化和胰酶分解,每个步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最终使脂肪被分解并吸收利用。
这个过程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保证了脂肪的消化和营养的摄取。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ppt课件
小肠中重要的消化液-胆汁
贵州中公教育1小肠中重要的消化液-胆汁在平时生活中,大家享受着美食的诱惑。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能被机体消化来供给营养的呢?相信大家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并不陌生,但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来研究一下小肠中重要的消化液-胆汁。
首先我们追溯胆汁的产生源头,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
很多同学在学习胆汁这一章节时会误认为胆汁是由胆囊产生的,我们的胆囊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囊状器官。
有个词语叫“肝胆相照”,在中医学中,肝与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而今天的主题是胆汁,大家知道刺激胆汁排出的因素是什么吗?在解剖学提到过,进食后尤其是进食高脂肪的食物,胆囊收缩会刺激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内。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食物是引起胆汁排出的自然刺激物,其中以高蛋白食物刺激作用最强。
同学们读到这里是否疑惑,胆汁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胃酸属于强酸,有没有一种消化液可以抵抗胃酸呢?答案很明显,胆汁是一种有色、味苦、较稠的液体,胆汁第一个作用是排入十二指肠后可以中和胃酸。
这是由胆汁的性质以及排出途径决定的。
说到现在为什么迟迟不提胆汁的成分,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小肠中重要的消化液-胆汁的第二个作用。
胆汁的成分中除了水、胆盐和胆色素外,胆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胆盐。
这个胆盐的作用可以乳化脂肪,我们可以得出胆汁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说到脂溶性维生素大家想到了什么?我给大家说一下维生素K ,它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肝脏内可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
所以胆汁的作用总结起来主要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和胃酸和促进胆汁自身的分泌。
胆汁的故事不仅仅只有这些,上面我们主要介绍了胆汁的作用与排出,还记得生理上曾经说过机体的调节方式吗?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的特点是迅速、精准、短暂,体液调节缓慢、持久、弥散,自身调节幅度与范围小。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一)胆汁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
成人每日分泌量约800~1000ml。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存于胆囊中。
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
参考资料:什么叫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
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胆汁酸体内含量约3~5g,餐后即使全部倾入小肠也难达到消化脂类所需的临界浓度,然而由于每次餐后都可进行2~4次肝肠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维持了脂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如何进行?血液中的不溶性胆红素或直接吸收于肝细胞内,或经星形细胞转运入肝细胞内。
经肝细胞的作用形成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可溶性胆红素,或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排泄;或释放入胆小管内,与胆盐、胆固醇等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其中胆盐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是从哪里来的,含有哪些主要成分,有什么作用?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
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
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
胆汁和胰液消化物质的原理
胆汁和胰液消化物质的原理胆汁和胰液都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重要的消化液体。
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分解食物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首先,我们来讨论胆汁的作用原理。
胆汁是由肝脏产生并储存在胆囊中的一种消化液体。
它主要由胆红素、胆酸、胆固醇和溶解在其中的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等组成。
胆汁的主要功能是在脂肪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发挥作用。
当我们摄入含有脂肪的食物时,胃酸和胰蛋白酶会将食物中的脂肪酸在胃中部分水解成游离脂肪酸。
然而,游离脂肪酸是不溶于胃酸和水的,因此不能被小肠黏膜吸收。
这时,胆囊会释放胆汁进入到小肠,胆汁中的胆酸与游离脂肪酸结合形成胆酸盐,这种胆酸盐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并能够吸附和包裹脂肪酸形成胆酸盐/脂肪酸复合物。
胆酸盐/脂肪酸复合物的形成大大增加了脂肪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能被小肠黏膜吸收。
其中部分胆酸盐在小肠被肠道细菌降解,形成一个游离胆酸与其他成分的混合物,这个混合物部分会被吸收到肝脏并被消耗,另外一部分则经过回肠所形成。
胆汁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人体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和药物。
胆汁中的胆酸盐不仅能降低脂肪酸的表面张力,也可以形成胆酸盐-药物结合物,这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和药物被人体吸收。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胰液的作用原理。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体,它包含多种消化酶和其他成分。
通过胰管,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协同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胰液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消化酶。
消化酶分为蛋白酶、脂酶和碳水化合物酶三类。
蛋白酶主要分解蛋白质,例如胰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水解成小肽和氨基酸。
脂酶主要分解脂肪,例如胰脂肪酶可以将三酸甘油脂解为二酸甘油脂和游离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酶主要分解碳水化合物,例如胰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此外,胰液中还含有碳酸氢盐和其他成分。
碳酸氢盐可以中和胃酸,提供适宜的酸碱环境来刺激消化酶的活性。
其他成分有促进消化酶的活性和吸收的作用。
消食液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内分泌和体液平衡等。
消化系统习题集 - 九江学院汇总
【解剖消化系统测评题】一、名词解释1.上消化道2.下消化道3.咽峡4.十二指肠悬肌5.回盲瓣6.麦氏点7.齿状线8.肝门 9.肝胰壶腹 10.输胆管道二、填空题1.消化系统由()和()组成。
2.消化管包括()、()、()、()、()和()6部分。
3.消化腺主要包括()、()、()和消化管壁内的()等。
4.口腔以牙弓为界,分为前外侧的()和后内侧的()。
5.腭分为前2/3的()和后1/3的()两部分。
6.舌可分为前2/3()和后1/3的()。
7.牙在外形上可分为()、()和()3部分。
8.牙由()、()、()和()构成。
9.乳牙在出生后()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岁左右出齐。
10.乳牙分()、()和()3类,共()颗。
11.乳牙在()岁左右开始脱落,()相继萌出,一般()岁大部分出齐。
12.恒牙分()、()、()和()4类,共()颗。
13.牙周组织包括()、()和(),对牙有()、()和()的功能。
14.大唾液腺主要有()、()和()3对。
15.咽位于()前方,是()与()的共用通道。
16.咽可分为()、()和()3部分。
17.食管全长约(),按其行程可分为()、()和()3部分18.食管的3处狭窄分别位于食管()处,距中切牙约();与()交叉处,距中切牙();穿()处,距中切牙约()。
19.胃可分为()、()、()和()4部分,临床上将()称为胃窦。
20.胃在中等充盈状态下,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
21.胃的入口叫()上接();出口称()下续(),22.小肠成人全长约(),可分为()、()和()3部分。
23.十二指肠可分为()、()、()及()4部分。
24.大肠长约(),可分为()、()、()和()4部分。
25.大肠区别于小肠的重要标志是盲肠和结肠表面有()、()和()。
26.结肠起于(),终于()。
可分为()、()、()和()4部分。
27.直肠在矢状面上的两个弯曲是()和()。
28.男性直肠前面毗邻()、()和();女性直肠前面毗邻()和()。
肝脏胆汁分泌时间
肝脏胆汁分泌时间文章目录肝脏胆汁分泌时间1、肝脏胆汁分泌的时间胆汁平时一直在慢慢分泌的,贮存在胆囊中,进食后则排出的,当然,进食后分泌也明显增加的,平时分泌的少的。
肝脏会以身体所不需要的物质为原料生成胆汁。
胆汁是有助于吸收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液。
肝脏所生产的胆汁会被运送至胆囊后蓄存下来,在胆囊内浓缩之后被排放到到十二指肠当中。
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不由胃产生,储存在胆囊内。
胆汁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肝脏产生的胆汁称为肝胆汁。
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2、什么是胆汁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排出肝细胞的代谢产物。
胆汁中的成分可分为两类:一是水,无机盐等可以自由通过肝细胞膜。
它们在胆汁中的浓度与血浆相接近;另一类是大分子物质,如胆红素、胆酸、胆固醇、蛋白质、卵磷脂、脂肪酸等本来不是水溶性的物质,需要在肝细胞内经过一个结合过程,成为水溶性后才能通过肝细胞的胞膜排入毛细胆管。
胆汁的日分泌量多达1000ml,临床上经T型管引流,每天引流出的胆汁300ml~700ml左右。
无论何病因引起胆道梗阻,超出这一压力胆汁分泌量会随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当压力达到300mmH2O时胆汁分泌就停止。
胆管完全梗阻48小时,肝脏便停止向胆管内分泌胆汁,但是肝细胞分泌胆汁的功能仍然存在。
胆红素通过肝细胞后又回到血液循环中,患者就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现象。
3、肝脏胆汁的分泌过程是怎样的3.1、释放入血而经肾脏排泄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生成到胆小管。
3.2、未进食时左、右肝管到肝管到胆囊管再到胆囊储存及浓度。
3.3、当进食时肝内胆汁→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3.4、消化期胆汁的排出途径肝细胞产生的胆汁,进入胆小管,经小叶间胆管、肝左管(或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头之间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
古籍中的胆汁简介
古籍中的胆汁简介中医·胆汁胆汁是胆囊所贮藏的精汁,受肝之余气而成,可排泄下行,注入肠中,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西医·胆汁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的具有苦味的有色液汁。
生成后由肝管排出,经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在非消化期间,胆汁由肝管流入胆囊而贮存,当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出经总胆管而流至十二指肠。
胆汁为一种较浓的、具苦味的有色(颜色取决于胆色素的多少)汁液,正常人24小时内分泌量为300~700毫升。
从肝脏初期分泌的胆汁称肝胆汁,呈金黄色或黄褐色,固体物含量较少,比重接近1.009,弱堿性(pH7.4)。
胆汁成分复杂,除水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及血浆中所有的无机盐等。
肝胆汁进入胆囊后,其中水、盐和其他一些成分不断被胆囊吸收,从而使胆汁浓缩,成胆囊胆汁,比重约1.032左右,并由于碳酸氢盐重新被吸收而呈弱酸性(pH6.8)。
胆囊胆汁虽被浓缩,但仍与血液保持等渗,因为氯离子和碳酸氢离子相应减少。
胆汁成分非常复杂(表),除水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及血浆中的所有无机物。
胆囊胆汁和肝胆汁的成分也有很大差别,除氯离子和碳酸氢离子外,胆囊胆汁中的电解质浓度显著高于肝胆汁,胆酸、脂类和胆固醇也高于肝胆汁。
肝胆汁中也含有280~410毫克/100毫升蛋白质,主要为血浆蛋白及少量粘蛋白。
它和胰液、肠液一起对小肠内的食糜进行化学性消化。
胆汁组成胆盐胆酸的牛磺酸结合物,在胆汁和肠内容物的pH6.0~7.7下为负离子,常以盐的形式存在。
形成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
人体每天约有20~30克胆盐由肝分泌出来,而随粪便排出仅0.5~0.7克。
95%以上胆盐在小肠吸收。
3~4%进入结肠被细菌分解。
胆红素(bilirubinin)为人和动物胆汁的主要色素。
氧化成胆绿素,如鸟粪中即此。
使肝胆汁呈金黄色,无消化机能。
为网状内皮系统分解血红蛋白卟详见百科词条:胆汁 [ 最后修订于2015/11/20 23:24:15 共1470字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翼点:为额顶,颞和蝶骨大翼的交汇点,该处骨质甚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可致该动脉破裂出血,而形成颅内血肿。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平对第2肋。
3.椎间盘:连接相邻两个锥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两部分组成。
4.上消化道:指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5.麦氏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6.上呼吸道:鼻咽和喉称~7.纵膈:左右侧纵隔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8.胸膜腔:又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封闭的潜在性腔隙。
9.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出入。
10.子宫峡: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较为窄细的部分称~,长约1cm 妊娠时,此部可随子宫的增长而延长,形成子宫下段,剖宫产常在此进行。
11.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依次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又仅流回心房,血液这种周而复始往返不止的流动现象称~12.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博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
13.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内面,视神经集中穿出的部位有白色的圆形隆起,称~14.內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所形成的宽厚白质板,称~,分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15.垂腕征:桡神经损伤后,出现前臂伸肌瘫痪,不能伸腕,伸指,台前臂时呈“垂腕征”16.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发出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內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这种现象称~17.內皮:衬于心,血管及淋巴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內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18.闰盘:相邻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19.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能传递信息的结构称~20.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称~简答题1.临床上常被选择肌內注射的肌有哪些?临床上常被选择肌內注射的肌有三角肌和臀大肌。
胆汁的作用 爱吃肉的人一定要学会清肝利胆方法
胆汁的作用爱吃肉的人一定要学会清肝利胆方法胆囊人体的肝脏会源源不断、没有间歇的分泌胆汁,这些胆汁会通过胆管、肝管进入胆囊,此时胆囊便起到了储存、浓缩胆汁的作用。
当我们开始吃东西时,胆囊一次排空,胆汁进入肠道开始帮助消化。
那么胆汁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胆汁属于一种消化液,主要含有胆盐、胆固醇与卵磷脂等。
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促进脂肪消化。
胆盐可以使肠道内的脂肪变为细小的液滴,让脂肪与消化酶充分结合,促进脂肪的分解与吸收。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A、D、E、K等维生素吸收需要脂肪的存在。
3.刺激肠道的蠕动,避免肉类吃多了,而消化不良,以及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促进益生菌平衡。
胆汁还促进胆固醇的溶解,提脂肪酶的效率。
总而言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吸收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胆囊切除后会怎么样呢?当胆囊切除后,肝脏所分泌的胆汁便会不停的进入肠道内,没有经过浓酸与一次性排出,对脂肪的消化能力下降,从而脂肪得不到完全的消化,易出现腹胀、腹痛、拉肚子等现象。
这也是为何说胆囊切除患者饮食要清淡的原因。
另外,因为胆汁不断的流入肠道,在空腹时也是如此。
胆汁会在十二指肠内聚集过多发生返流,继而易出现反流性胃炎、胃痛、胃胀等。
所以,非不得已情况,医生是不建议切除胆囊的。
那么爱吃肉的人群该如何清肝利胆呢?1.一日三餐不能少。
还想正常的吃肉,一日三餐不能少,尤其是早餐。
吃早餐更利于胆囊的排空与预防胆囊疾病。
2.太油腻的食物不能多吃。
虽然胆汁可以助脂肪消耗,但是太油腻则对胆汁需求多,影响胆汁酸、胆盐等平衡,易患结石、胆囊炎等。
3.多喝水。
增加喝水与进食次数,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减轻胆囊炎以及胆汁的淤积。
4.饮食调理。
苦瓜,可以利胆、助消化、促进脂肪消耗;山楂,入肝经、胆经、脾经,也可以促进脂肪消化;蒲公英茶,在《本草求真》中记载蒲公英有保肝、清热凉血的作用。
所以,爱吃肉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对肝胆的保护,饭后可以食用一些山楂、苦瓜汁等。
胆汁的产生和排泄途径
胆囊分部:
• 胆囊底 • 胆囊体 • 胆囊颈 • 胆囊管Biblioteka 小叶间 结缔组织门管区
构成: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是肝管分支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分支
小叶间静脉:小静脉,是门 静脉分支
2、肝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肝胰壶腹 (Vater 壶
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Oddi 括
约肌)
•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旳长轴向右行,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一、 肝脏
• 体内最大旳消化腺,是物质代谢旳主要 器官
(一)肝小叶
• 肝旳基本构造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式图
(一)肝小叶
构成: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肝切片 HE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中央静脉 门管区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旳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完整PPT资料
优选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一、 肝脏
•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 器官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肝小叶
•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肝小叶模式图
(一)肝小叶
组成:
是肝管分支 优选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 静脉分支 静脉分支 是肝管分支 小叶间胆管:单层立方上皮 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 (Vater 壶腹) 优选胆汁的产生及排泄途径 是肝管分支 静脉分支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Oddi 括约肌) 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静脉分支
肝板(肝索) 肝血窦 中央静脉
胆小管
肝切片 HE
肝血窦
小叶间 结缔组织
中央静脉 门管区
(二)门管区(portal canal area)
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含三种伴行管道
小叶间 结缔肝管分支
小叶间动脉:小动脉,是肝 动脉分支
小叶间静脉:小静脉,是门 静脉分支
2、肝左管和肝右管 3、肝总管 4、胆总管
肝胰壶腹 ( Vater 壶
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 Oddi 括
约肌)
• 胰管在胰实质内自胰尾沿胰的长轴向右行,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 副胰管引流钩突的胰液,开口于十二指肠小 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