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政治高考专题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2021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效课堂之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 要求
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政策等问题,其根本原因都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3.人民民主的特点
特点
表现
民主权利 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自由权利。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 最广
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 泛 民主主体 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
人大代表 通过
人民代表大会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中共 依法执政 协商民主 政协履职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主权国家 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考纲
考情
备考指南
我国的国家性质
2017.全Ⅰ卷T15 1.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 2018.全Ⅰ卷T16 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为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020.山东卷T17 则.途径及其意义。
单元知识体系
主干知识梳理
考点1 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在我 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 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森严的等级制度,多数服 从少数,全体服从个人。
民主
专政
专制
①作为政体,民主与专制都是一种国家制度,都具有专政职能。 联 ②任何国家的民主都是对统治阶级的民主与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系 的结合,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
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考点2 考查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判断
意义 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
和利益
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
教材纵横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
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决定了我国 国体与公民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决定了我国公民可以依法参
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 国体与政府 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决定 了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 国体决定政体,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 国体与政体 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
坚持权利与 义务统一的 原则
① 在我国,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二者不可分离。
二者 关系
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 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 义务的主体。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
的实现。
b. 正确理解权利和自由 权利和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行使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参与政治生活。 世界上并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内容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 团结
前一律平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
等的原则
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这里的“平等”是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立
法上的平等。②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是说享有相等的权利和 注意
承担同等的义务。平等不是相等、同样、相同。③平等意味着反对
一切特权。④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
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自觉、理性等等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a. 正确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不是全体公民。我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空前
广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和依照法律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制度体系
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 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 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 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 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名师点拨
民主、专政、专制的关系
民主
专政
专制
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
含 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 义 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 区 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别
特 政治权利平等,少数服从
征 多数。
主要依靠暴 力实行的统 治。
以国家权力 的强制实施 为特征。
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高 度集中在个人手中,对国 家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 个人专断的国家制度。
最真 民主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实
人权角度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是最广 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立了一整 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防止出现人 最管 套保障人民 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 用 当家作主的 效率低下的弊端。
2.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 表现 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①公民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②国家在保护公民的
要求 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③任何组织和
坚持公民
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在法律面
和社会的主人。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最真
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实 保障 法律 我国已制定了大量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使宪法规定的公
保障 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特点
表现
物质 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国库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 保障 保障 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
织
保卫祖国
特别提醒 权利、义务≠政治权利、政治义务
权利与义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政治权利与政 治义务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1)权利即义务,义务即权利。(权利与义务有严格界限,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2)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3)权利和义务都可以放弃。(某些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 (4)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 (5)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个更重要)
政治生活二轮复习
专题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
全书知识结构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宗教方针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政策方针
人民 当家作主
政治制度 政策
决定 社会主义民 保障 主政治建设
范围
政治主体
国内政治 国际政治
公民 政治 参与
政府 依法行政接 受监督
1.民主选举 (1)四种选举方式的比较。
从选民角度
从候选人角度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由选民直接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 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
投票选举的 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 应选名额相等的选 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 含义 方式(选民→ 选举的方式(选民→代 举方式(候选名额= 举方式(候选名额>应
选举)。
表→选举)。
应选名额)。
选名额)。
每个选民都 有机会选择 优点 自己信赖的 当家人。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 虑当选者结构的合
的情况下适用。
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 供了选择的余地,在候 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 的竞争。
从选民角度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从候选人角度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在选民较多、 局限 分布较广的 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性 情况下不适 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了选民的选择。
(2)我国的选举制度。 ①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②决定因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要不断提 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积极参与选 举,可以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怎样行使选举权利,体现了公民政治 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的高低。
2018·全国Ⅱ卷T16 2018·全国Ⅲ卷T16
背景,考查人民民主是最广泛、 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增强 学生的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 式
2017·全国Ⅱ卷T16 2.结合网络问政、基层社会治 2019.全国Ⅰ卷T16 理的典型事例,考查公民权利 2020.全国Ⅰ卷T38 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
命题透视 常见题型分析:近三年全国卷高考题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考查频率较 高。 背景材料分析:背景材料大多是国家机关在履职时,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人民 的需求、维护人民利益的具体做法。 已知考查视角:近三年全国卷高考题考查较多的是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对公民 行为的约束、城乡公民的平等等内容。 预测考查视角:2021年高考可能会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措施考查政府维护人民权益; 以法律的出台和相关规定为载体,考查公民义务、公民意识等知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我国 国体与政党 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家性质决
定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国体与外交 外交政策,决定了我国必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只要遇到公民为什么享有某种权利,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做好与 答题经验 人民相关的某些事情,国家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用。
会影响当选者结构的 合理性;如不加以有效 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 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 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四种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说哪个更民 结论 主、更优越。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各自的优点与局限性互 补。
新教材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从政治保证上看,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一 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 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 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 由的法律。这些制度和法律的建立和完善,在实践中保障了 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实。 从实现方式上看,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 织等多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 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
具体 要求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 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 行公民义务。
坚持个人利 益与国家利 益相结合的 原则
二者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 关系 利益上存在差别。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 具体
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政策等问题,其根本原因都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3.人民民主的特点
特点
表现
民主权利 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自由权利。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 最广
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 泛 民主主体 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
人大代表 通过
人民代表大会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中共 依法执政 协商民主 政协履职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主权国家 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考纲
考情
备考指南
我国的国家性质
2017.全Ⅰ卷T15 1.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 2018.全Ⅰ卷T16 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为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020.山东卷T17 则.途径及其意义。
单元知识体系
主干知识梳理
考点1 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在我 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 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森严的等级制度,多数服 从少数,全体服从个人。
民主
专政
专制
①作为政体,民主与专制都是一种国家制度,都具有专政职能。 联 ②任何国家的民主都是对统治阶级的民主与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系 的结合,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
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考点2 考查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判断
意义 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
和利益
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
教材纵横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
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决定了我国 国体与公民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决定了我国公民可以依法参
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 国体与政府 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决定 了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 国体决定政体,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 国体与政体 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
坚持权利与 义务统一的 原则
① 在我国,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二者不可分离。
二者 关系
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 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 义务的主体。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
的实现。
b. 正确理解权利和自由 权利和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行使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参与政治生活。 世界上并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内容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 团结
前一律平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
等的原则
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这里的“平等”是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立
法上的平等。②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是说享有相等的权利和 注意
承担同等的义务。平等不是相等、同样、相同。③平等意味着反对
一切特权。④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
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自觉、理性等等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a. 正确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不是全体公民。我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空前
广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和依照法律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制度体系
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 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 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 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 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名师点拨
民主、专政、专制的关系
民主
专政
专制
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
含 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 义 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 区 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别
特 政治权利平等,少数服从
征 多数。
主要依靠暴 力实行的统 治。
以国家权力 的强制实施 为特征。
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高 度集中在个人手中,对国 家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 个人专断的国家制度。
最真 民主进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实
人权角度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是最广 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立了一整 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防止出现人 最管 套保障人民 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 用 当家作主的 效率低下的弊端。
2.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 表现 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①公民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②国家在保护公民的
要求 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③任何组织和
坚持公民
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在法律面
和社会的主人。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最真
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实 保障 法律 我国已制定了大量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使宪法规定的公
保障 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特点
表现
物质 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国库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 保障 保障 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
织
保卫祖国
特别提醒 权利、义务≠政治权利、政治义务
权利与义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政治权利与政 治义务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1)权利即义务,义务即权利。(权利与义务有严格界限,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2)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3)权利和义务都可以放弃。(某些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 (4)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 (5)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个更重要)
政治生活二轮复习
专题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
全书知识结构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宗教方针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政策方针
人民 当家作主
政治制度 政策
决定 社会主义民 保障 主政治建设
范围
政治主体
国内政治 国际政治
公民 政治 参与
政府 依法行政接 受监督
1.民主选举 (1)四种选举方式的比较。
从选民角度
从候选人角度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由选民直接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 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
投票选举的 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 应选名额相等的选 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 含义 方式(选民→ 选举的方式(选民→代 举方式(候选名额= 举方式(候选名额>应
选举)。
表→选举)。
应选名额)。
选名额)。
每个选民都 有机会选择 优点 自己信赖的 当家人。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 虑当选者结构的合
的情况下适用。
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 供了选择的余地,在候 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 的竞争。
从选民角度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从候选人角度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在选民较多、 局限 分布较广的 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性 情况下不适 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了选民的选择。
(2)我国的选举制度。 ①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②决定因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要不断提 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积极参与选 举,可以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怎样行使选举权利,体现了公民政治 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的高低。
2018·全国Ⅱ卷T16 2018·全国Ⅲ卷T16
背景,考查人民民主是最广泛、 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增强 学生的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 式
2017·全国Ⅱ卷T16 2.结合网络问政、基层社会治 2019.全国Ⅰ卷T16 理的典型事例,考查公民权利 2020.全国Ⅰ卷T38 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
命题透视 常见题型分析:近三年全国卷高考题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考查频率较 高。 背景材料分析:背景材料大多是国家机关在履职时,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人民 的需求、维护人民利益的具体做法。 已知考查视角:近三年全国卷高考题考查较多的是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对公民 行为的约束、城乡公民的平等等内容。 预测考查视角:2021年高考可能会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措施考查政府维护人民权益; 以法律的出台和相关规定为载体,考查公民义务、公民意识等知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我国 国体与政党 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家性质决
定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国体与外交 外交政策,决定了我国必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只要遇到公民为什么享有某种权利,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做好与 答题经验 人民相关的某些事情,国家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用。
会影响当选者结构的 合理性;如不加以有效 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 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 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四种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说哪个更民 结论 主、更优越。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各自的优点与局限性互 补。
新教材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从政治保证上看,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一 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 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 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 由的法律。这些制度和法律的建立和完善,在实践中保障了 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实。 从实现方式上看,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 织等多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 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
具体 要求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 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 行公民义务。
坚持个人利 益与国家利 益相结合的 原则
二者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 关系 利益上存在差别。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 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