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故事-中饱私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字成语故事-中饱私囊
中饱私囊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那么你们知道这成语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中饱私囊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中饱私囊
赵简子,即赵鞅。

春秋末年,他执掌晋国朝政大权后,勤政爱民,体谅百姓疾苦,希望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但是他却不善于约束手下官员。

有一年,国家财政吃紧,赵简子派税官去征收赋税,这可是个大捞一把的好机会。

临行前,税官还是假惺惺地问赵简子:“请您指示一下,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赵简子回答道:“不轻不重最好。

税收重了,国家富了,但老百姓穷了;税收轻了,老百姓富了,但国家穷了。

你们如果没有私心,这件事就可以做得很好。


这时,有个叫薄疑的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您的国家实际上是中饱。


赵简子还以为簿疑说自已的国家很富呢,十分高兴,还故意问簿疑是什么意思。

薄疑直截了当地说:“您的国家上面国库是空的,下面百姓是穷的,而中间那些贪官污吏都富了。

”赵简子听了这话十分吃惊。

后来,赵简子大力整顿吏治,礼贤下士,选贤任能,为赵氏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不求甚解
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陶渊明的人,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

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着,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
人。


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陶渊明不想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于是,授印去职。

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

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匿生活。

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

由于家乡浔阳一带水旱灾害连年不断,所以,他靠着微薄的田产,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即使如此,陶渊明也不羡慕荣华富贵,而是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

他一面耕田,一面读书写诗,不仅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十分逍遥自在。

大概二十八岁那年,陶渊明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

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很喜欢读书,但对所读的书不执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

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五柳先生传》
不寒而栗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

他姐姐义拘是个医生。

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重用。

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中任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

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

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叫宁成。

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

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理。

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

等义纵上任那天,便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

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

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一概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

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

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

当时,这个地方的治安很混乱。

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史料记载:“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意思是说,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

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发抖。

——《史记·酷吏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