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调查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58年是新中国户 籍制度演变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宪法规 定公民有迁徙的自由 。1958年《中国人民 户籍登记条例》颁布 ,严格划分出农业户 籍和非农业户籍,改 由自由迁徙政策为控 制城市人口规模政策 ,控制农业人口迁往 城市。改革开放后, 户籍管制的松动促进 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
第三,劳动力自身方面
而近年来农业农村事业得到了发展乡村的预期发展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使得农村农民的生存使得农村农民的生存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吸引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回乡务农第二体制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制约引发了农民收入增长率下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劳动力外流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又引发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调查分析
回流劳动力自主创业门槛,鼓励和指导更多回流 劳动力成为创业者。
第二,健全及规范相关制度
(1)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入社会经济发展规 划,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
特别是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和年度计划时,一定要将农村劳动力就业纳 入到规划之中去。输出地要对农村地区社会劳动 力就业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把每年有多少农村劳 动力流入本地、多少流向外地、农民工子女就学 状况等基本情况搞清楚。
第二,劳动力外流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而回流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
• 由于大量的农村精壮劳动 力外流,多数情况下农村 主要以留守的老弱病残为 主,农村的经济和生活存 在很多问题:土地流失, 农村经济出现凋零趋势; 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社会 治安环境的恶化;留守儿 童教育和老人问题等等。 其中最为严峻的是留守儿 童教育和老人问题。
• (2)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科学指导劳动力回流 自主创业。国家可将回流劳动力纳人创业政策扶
持范围,制定相应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 、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资金 技术和创业意愿的回流劳动力,组织开展创业培
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在市场准人、财税金融
、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进一步降低
• 一是自身的素质的局限。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 劳动力外流,而职业技能不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 争能力较弱,引发了被动回流现象,但也有部分 人具有回乡创业的条件,劳动力主动回流。
• 二是思想观念的改变。一方面年轻村民觉得从 事农业生产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劳动力外流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家乡更有利于自身 的发展,劳动力回流
2、在耕地福利化趋势下,公平原则高于效率原则。土 地资源不能按照经济效率的原则有效配置,降低了土地的 使用效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呈下降 趋势,导致农村耕作成本提高,而提升农产品价格的空间 极为有限。
客观上引发了农民收入增长率的逐年下降,这种情况 必然会削弱农民对经营土地的热情,使其一有机会就会脱 离土地。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
(1)外出就业人员总量增加; (2)外流劳动力整体的质量提高; (3)劳动力转移的范围扩大; (4)劳动力回流的现象日益明显,并且回流过程中存在主
• (2)健全培训与就业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对 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 上,调动输出地、输入地、用工单位和劳 动者本人的积极性。
谢谢观看!
➢ 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地点主要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 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4)劳动力回流的现象日益明显
回流过程中存在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两种情况。 通常讲的劳动力回流与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是同一概念。 其实质是指: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因种种原因(可能是失业
、也可能是创业或从事先前产业)重新回到流出地超过一 定期限(可认为是6个月)的现象。整个过程中,农村劳动力 的身份(农村户籍)并没有发生改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
第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2.农村劳动力的回流也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他们都比没有外出的传统农民具有更加深厚的基 础。而且有一部分的回流者通过回乡创业进行投 资,有利于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发展, 有利于农业中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 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依据调查的结果显示, 劳动力的被动回流大 于主动回流。
• 被动回流主要是指外出劳动力 在城市就业、生活的过程中,由
于社会客观的就业形势以及自 身人力资本的限制,导致他们最
后不得不选择放弃在城市工作 、生活的机会,重新选择回到农 村。
• 主动回流是指在各种 因素的影响下,在城市 打工的劳动力觉得他
如果没有政府引导, 农村劳动力只是因为对城市 就业收入的预期盲目转移, 将会给城市和农村的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 (2)改变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首先是户 籍制度创新。从长远讲,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 构体制,消除附着在户口上的城乡居民的权利不 平等制度,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居住自由和择 业自由。其次是土地制度创新。土地制度与农村 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密切,从长远看,深化土地 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要促进中西 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并根据中西 部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实际,适当放宽土地 的宏观控制,以适应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快中西 部域区经济的发展。
们回到农村获得可以
比他们继续留在城市 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 他们选择积极主动回 到农村。
2.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外流和回流的原因
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土地问题。
1、过去土地资源配置很不合理。在农村,耕地不是“
资源优化配置”的生产要素,而是一种“生存资料”,活 命的基础,客观上担负着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功能。
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两种情况。
(1)外出就业人员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 断扩大
• 1992—1995年,平均每年转移540万人左右;
• 1995—1997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受此影响,农村 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幅下降,平均每年转移360万人左右;
• 1998—2004年,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 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又开始大幅度增长,平均每 年转移380万人左右;
• (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从长远 来看,城乡劳动者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 体制。建立方便合理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跨 省区转移机制,不论他们转移到什么地方 ,都可以凭卡交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凭卡 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
第三,加强对劳动力的培养
• (1)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现代农业需要的是先进技术、一流设备 但更需要现代化农民,因此必须大力普及 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普及高中 教育,强化职业技术培训。
• 2004-2010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推进,农业劳动 力需求的降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每年 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在4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约4%;
• 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人数将会持续增加。
(2)外流劳动力整体的质量提高
2002年,外出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学历和高中学历的人分别 占59.5%和12.6%,比全部农村劳动力中相应的比例分别 高出16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 二是户籍制度方面。户籍管理制度的放松,越来 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流。但同时,由于城乡分割 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带来了劳动力被动回流 。
• 例如“三农”政策所带给农民的福利,提高了 农村劳动力外出的机会成本。一方面,它为农村 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另一方面,它为农 村提供了可靠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向城市转 移的机会成本,同时增加了外出劳动力返乡的可 能性。
社会大背景 由于农民工流动环境 的不断改善和农村经济 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 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 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 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 农民工离开城市返回农 村。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2004年,在外出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和高中文化程度 的比例达63.3%和12.1%,分别比全部劳动力中相应文化 程度的比例高17.6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3)劳动力转移的范围扩大
➢ 从流向上看, 发达地区劳动力以本地区转移为主, 而相对落 后地区以外向转移为主。
➢ 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而农村劳动力外 出打工的地点主要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广东、江苏、 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而近年来,农业、
农村事业得到了发展 ,乡村的预期发展效 益得到明显的提高, 使得农村农民的生存 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吸引了一部分农村 劳动力回乡务农
第二,体制方面的原因
• 一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制约,引发了农民收入 增长率下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劳动力外流, 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又引发了劳 动力的主动回流。
• 而劳动力的回流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回流不 仅是农村劳动力的回流,而且回流者带来了全新 的思想观念、法制观念、市场观念,给农村的经 济、文化、治安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起着极 大的促进作用。
3.针对以上现象的一些建议
第一,通过政策导向让劳动力转移更加合理
• (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吸纳更多回流劳动力。 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努 力扩大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容量,更大规模地吸纳 回流劳动力。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 公共设施。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扩大招商引资 ,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回流劳动力回到小 城镇创业和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