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最新诗歌鉴赏模拟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最新诗歌鉴赏模拟练习
高考语文最新诗歌鉴赏模拟练

高考语文最新诗歌鉴赏模拟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各题〔近江苏教育学院附中高三语文期中联考〕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这首小令的众多意象中:“一点飞鸿影下〞显得比较独特,请分析这一句在曲子的画面营造与组合中起什么作用.
〔2〕《天净沙·秋》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山东省烟台市近—近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写作本词时,作者刚调任密州,年仅四十。

密州不比杭州,贫穷粗陋,连年蝗灾,民不聊生。

词的上阕专写钱塘上元,有什么作用?试作分析。

〔2〕下阕中山城的“寂寞〞更是人的寂寞,寂寞中抒发了作者情感,试作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全国大联考近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诗的题目为“江村即事〞,诗中写了哪些事?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山东省潍坊市近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②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通州市近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是一首词,“青玉案〞是,“元夕〞是。

词人苦苦追寻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简要分析词中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她的形象的。

〔3〕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合词说说你的理解。

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东省泰安市近-近学年度高三期中考试〕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②.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①俭梳妆:“俭〞通“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

②斗画长:画出长长的眉毛去同别人争妍斗丽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第十六〕,请结合具体语句简析本诗是怎样刻画贫寒士人形象的。

〔2〕这首诗有怎样的艺术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陕西省宝鸡中学近-近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

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此诗颔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2〕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这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意境?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山东省临沂市近—近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有人说这首咏物寄情诗的抒情不滞不露,是一首文情并茂的佳作。

请结合所咏之物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苏省如东、启东近届高三期中联合测试〕
闻鹊喜吴山观涛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鳌:海里的神龟.
⑴阅读上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⑵下阕中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后,写了“隔江闻夜笛〞一句,说说这句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东省威海市近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忆秦城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1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福建省福州三中近—近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13。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江苏省台州市实验中学近高三第二次月考〕
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

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朝词人《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2〕这首曲分几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苏省启东市近届高三阶段调研测试〕
罗敷歌
贺铸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①。

目断书鸿②,平淡江山落照中.谁家水调③声声怨,黄叶西风。

④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注:①丝桐:指美妙的音乐.②书鸿:传书的鸿雁。

③水调:曲牌名。

④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 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秋风〞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徐州市近—近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水调歌头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鸸。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

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②拂金徽:指弹琴。

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2〕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参考答案:
1。

〔1〕“疑〞“急〞表现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2〕运用了白描〔描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

2。

(1)小令中的众多意象均为静态,而“飞鸿影下〞为动态,“静〞中穿插“动〞,使得画面更加活跃生动。

(2)主要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以秋天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的萧瑟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明丽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愉悦;哀景与乐景的对比,刻画出作者情感由低沉到愉悦的过程.
〔3〕白曲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等意象,使曲中画面透出些许朦胧感和暖意,末两句五种景物五种色彩,渲染了秋日大自然的绚丽;马曲中色彩较少,且不明亮,故显得清冷,压抑,悲凉。

3.〔1〕上阕写钱塘上元的繁华与热闹,为下阕写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铺垫〔衬托、对比〕. 〔2〕密州的上元,火冷灯稀,天空阴云密布,将要下雪。

人们击鼓吹箫,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作者此时感到年老而又寂寞难耐,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4。

〔1〕写了①渔翁夜钓回来,②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③安心睡眠的事.
写出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

〔2〕①这首小诗以小见大。

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

②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
5.①第二句“冲〞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

第四句“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②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形象。

6.〔1〕词牌名、题目
〔2〕女子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使用了反衬手法,元宵夜灯火越热闹,越显示出“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而穿戴华丽,坐着“宝马雕车〞的妇女们,又进一步反衬、突出了那人的性格。

〔3〕这个女子象征自己不同流合污,与众不同的高洁人格。

〔答“比兴〞手法或“以女子自比〞皆可〕
7。

〔1〕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

〔2〕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意双关,蕴涵丰富。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之情.
8.〔1〕五言律诗.特点: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颔联、劲联对仗;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2〕①色彩绚丽。

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

②生机活泼.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是活的景,一派活泼,一片生机.③强烈对比.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

④动静相生。

“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⑤俯仰相衬。

“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

〔3〕结尾一联,用意点出题目的“宿〞字。

诗人虽未就寝,然而他已神往枕上的意境:雨打芭蕉的音响,枕上听雨的情韵。

多么清幽而又闲适,浪漫而有诗意.
9.〔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愁恨的情感。

诗人用“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这一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自然便从柳的被冷落想到人的不如意,因而就产生了愁与恨.从柳的生长过程看,长出“黄金缕〞一般的千枝万条是极不容易的,是柳经过千般“殷勤〞方始织就,但这番殷勤的结果不过是“带雨〞“笼烟〞过一春就衰老、凋残了事,这怎能不使人“愁恨〞呢?〔2〕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

“殷勤织就黄金缕〞一句说柳很“殷勤〞,尚且能“织〞,赋予柳以人的行为、感情,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条说成“黄金缕〞是用了比喻,形象地说明柳长出千枝万条的不易,便于抒发柳枝容易衰老、凋残的愁恨。

将“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
店溪桥〞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突出了柳被冷落的感情;将“殷勤织就黄金缕〞的不易与“带雨笼烟过一春〞容易衰老、凋残相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愁恨之情.
10.〔1〕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

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例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2〕“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

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11。

〔1〕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

“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2〕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

落叶片片,象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

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12.〔1〕答案一:“窥〞。

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

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

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

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13。

〔1〕宋李清照
〔2〕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14。

〔1〕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诗句所具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婉的意境,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

〔2〕前四句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四句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
15。

〔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

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

〔2〕①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一一表现词人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让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