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是地球历史最近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
小学科学课堂认识地球的地质年代

古生代时期特征
奥陶纪:海生无脊椎动物 发展,出现头足类动物
寒武纪:海洋生物繁盛, 出现三叶虫等生物
志留纪:植物开始登陆, 出现陆生脊椎动物
泥盆纪:鱼类繁荣,出现 原始两栖动物
中生代时期特征
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 一个时代,孕育了著名的恐龙。
中生代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高, 尤其是恐龙的繁盛。
添加标题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形成原因:地质年代中泥石流、 滑坡等灾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 气候变化、植被覆盖等因素有 关。
影响范围:这些灾害不仅对当 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可能 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如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布范围:这些灾害主要分布 在山区、河流流域等地区,特 别是在地质年代中地壳活动频 繁、气候变化较大的地区。
地球的地质06年代与自然
灾害
地震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地震灾害的形成: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其形 成与地球地质年代的板块构造密切相关。
地震灾害的分布: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这些地区的地质年代和板块构造使得地震灾害频发。
地震对地球地质年代的影响:地震对地球地质年代的演变产生影响,特 别是在板块边界地区,地震活动可能引发地壳变动和地貌变化。
地层沉积: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沉积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是判断地 质年代的重要依据。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地质年代中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通过岩浆活动 可以推断地质年代的演变历程。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研究构造运动可 以了解地质年代中地壳的运动规律和演化历程。
03
地球的地质年代特征
地质年表与生物发展简史

早更新世 中更新世 气候有冰期和间冰期
的交替,哺乳动物繁盛
晚更新世 冰川主宰 巨型动物
灭绝
全新世(冰后期) 形成新地层,
气候转暖 人类出现
谢谢观赏
动保一班 隋欣 毛素琦 扎马太· 哈丁
古近纪
中文名称: 古近纪 英文名称: Paleogene 距今6500万年至2350万 年,分为古新世、始新世、 渐新世。 古近纪
古新世 有蹄类出现 始新世 现代哺乳动物 渐新世 南极洲永久冰层,
三达河组中出现啮齿类化 石
新近纪Neogene 距今2350万年至260 万年,分为:
新太古代
新太古代的年代大约在28~25亿年之间,新太 古代早期出现了地球形成以来的第一次冰河期, 并延续5亿年,也就是28~23亿年之间。 生物进化 在新太古代时期,占据地球上的全部生态系统 的原核生物向着更高级、更适应生存、现代生 物等方面发展,在这占据了地球近三亿年时间 的,地球上可能经历了最早的对地球生物产生 影响的一次大冰期。
显生宙
古生代
早古生代 寒武纪∈ 570(三叶虫时代) 生命大爆发,硬壳动物出现加 里东构造阶段 奥陶纪O 510 大陆遭受广泛海侵,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时期 志留纪S 439 地壳历史转折期,裸蕨植物出现 晚古生代 泥盆纪D 410(鱼类时代) 海西运动,硬骨鱼类出现,蕨类 繁盛 石炭纪C 362 动植物地理分区形成,森林、沼泽出现,重要 成煤期,昆虫崛起 二叠纪P 290 矿产资源丰富
中生代
三叠纪T 250 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 构造阶段) 两次灭绝事件 侏罗纪J 208 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 构造阶段)鸟类哺乳类出现 裸子植物繁盛 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出现 动物界重大变化
中国新生代

新生代新生代是地球历史最近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其已经历的时间仅相当古生代的一个纪。
新生代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其符号是Kz。
1760年,G.阿尔杜伊诺把南阿尔卑斯至意大利平原的地层自老至新,划分为3个纪,第一纪为结晶岩;第二纪为含化石的成层岩石;第三纪是半胶结的层状岩石,常含有海生贝壳。
1829年,J.德努瓦耶根据对巴黎盆地的研究,把第三纪地层之上的松散地层划分出来,称为第四纪。
后来地层划分越来越细,第一纪大致相当前寒武纪,第二纪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第一纪和第二纪废弃不用,而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却保留下来。
第三纪、第四纪合在一起,称新生代。
第三纪又划分为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它们原是第三纪的两个亚纪。
早第三纪旧称老第三纪,约开始于距今6500万年前,结束于2330万年前。
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下第三系,旧称老第三系(E)。
晚第三纪旧称新第三纪,约开始于距今2330万年前,结束于164(或248)万年前。
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上第三系,旧称新第三系(N)。
早第三纪划分为3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其相当地层单位称为:古新统(E1),始新统(E2),渐新统(E3);晚第三纪划分为2个世:中新世,上新世,其相当地层单位称为:中新统(N1),上新统(N2)。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的最新阶段,约开始于距今164(248)万年前,直到现在。
第四纪划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又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故第四纪实际是按四分原则划分的。
第四纪形成的地层称第四系(Q),下分4个统分别称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
新生代和新生界的划分如表15-1。
表15-1新生代(界)的划分新生代地质年代的划分经过了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
最早在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C.莱伊尔研究巴黎盆地第三纪地层时,根据地层中软体动物化石现代种属百分比,将第三纪划分为始新世(1%—5%)、中新世(20%—40%)和上新世(50%—90%)。
中大海地专业考研名词解释

中山大学考研2015年普通地质学6781、晶体与准晶体、非晶质体;2015、2014、2013、20121)晶体是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成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2)准晶体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体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
准晶体的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3)非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与非晶体概念对应的物质是晶体。
2、冰期与间冰期;2015、20121)地球历史中气候的冷暖变化是频繁发生的: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发生,冰雪覆盖面积迅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对应的时期称为冰期;2)气候温暖时期,冰川消融,面积大大缩小,称为间冰期。
3、潜水与承压水;2015、20121)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饱和水称为潜水。
2)充满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4、侵蚀基准面与地方性侵蚀基准面;2015、20131)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引申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2)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侵蚀基准面。
5、地质灾害2015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破坏自然形貌与生态的地质事件,称为地质灾害,例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中山大学考研2014年普通地质学6786、地质作用;2014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们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前者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后者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克拉克值与微量元素;2014、20131)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又称元素丰度。
具体表示是,可以用质量克拉克值;也可用原子克拉克值。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学考适应性地理试题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内,作图时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位于我国松辽盆地的钻井“地壳一号”目前钻探到7018米,其钻机塔身自下而上涂满代表不同地层的标准色。
下表为地层对应标准色。
完成下面小题。
代纪标准色新生代第四纪黄白第三纪黄中生代白垩纪绿侏罗纪蓝三叠纪紫1.“地壳一号”钻探到7000多米的意义包括()①研究土壤结构②研究气候变化③勘探地下能源④研究地幔结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代表人类出现年代的地层标准色为()A.蓝B.绿C.黄D.黄白【答案】1.C 2.D【解析】【1题详解】土壤层最厚才几米,无需钻探到7000多米,因此“地壳一号”钻探到7000多米的意义不包括研究土壤结构,①错;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层的组成物质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不同,因此“地壳一号”钻探到7000多米获取不同地层标本,可以研究气候变化,②正确;我国松辽盆地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藏,“地壳一号”钻探到7000多米可以勘探地下能源储藏情况,③正确;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地壳一号”钻探到7000多米,到达不了地幔层,因此无法研究地幔结构,④错。
②③正确,故选C。
【2题详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人类还未出现,AB错误;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的第四纪,所以标准色为黄白,D正确,C错误;故选D。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人类的起源

5.2.1 人类的起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类人猿(精编版)》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高度相似。
下列有关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现代类人猿的脑容量与人类的相同大小B.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C.现代类人猿失去森林也会进化成人D.人与类人猿的根本区别是人类能使用工具2.劳动创造了()①天然工具②语言③人手④脑.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灵长类进化为人的时期是()A.中生代B.新生代C.太古代D.元古代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类人猿和人类一样有A、B、O、AB等血型B.黑猩猩和人类的DNA差异很小C.类人猿与人类是近亲D.感冒、肺结核、天花等人类疾病不会在类人猿身上发生5.科学家普遍认为,智人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是由于什么不断进化发展的结果()A.双手和智能B.下肢C.语言D.牙齿6.目前,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开展的()①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②对各种猿类化石的研究③对人和猿类各方面的比较④对人和猴子各方面的比较.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下列与人类有共同祖先的一项是()A.类人猿B.猕猴C.狒狒D.金丝猴小时候,我们常常会踮起脚尖,伸长脖子问爸爸妈妈:“我是哪儿来的?我什么时候才会长大?”而今,终于长大了,也懂了…34﹣37题.8.人的双眼皮是显性,单眼皮是隐性,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他们生的子女应该()A.都是双眼皮B.都是单眼皮C.单双眼皮都有可能D.不可能有单眼皮9.珍尼•古多尔整整十三年在大自然中和人类有共同祖先的黑猩猩朝夕相处,珍尼了解到黑猩猩总体数量不多,繁殖不快,生活环境较差,地位较高的黑猩猩在与其它黑猩猩相逢时,从不让路.还发现黑猩猩也会使用、修整工具和捕杀其它动物.下列关于对黑猩猩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珍尼的研究呼吁我们要善待黑猩猩等动物B.黑猩猩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C.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人类最为接近D.黑猩猩是现代类人猿,经过进化能变成现在的人类10.火的使用对人类进化的主要意义在于()A.烧制陶器B.烧制木炭,用于取暖C.垦荒种地D.烧熟食物,使食物易于吸收二.填空题(共2小题)11.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回答:达尔文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是;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如果从你的手臂上取一个细胞通过检验,该细胞中染色体是23对,那么从你腿上取一个细胞检验,其细胞核中染色体是条;人们常说的“第七营养素“是指;当人们进食吞咽时,会盖住喉的入口,避免食物误进气管。
地球演变的五个时代

地球演变的五个时代
根据现在普遍看法大约在138亿年前,宇宙开始了大爆炸,宇宙逐渐开始形成,而地球大约46亿年前诞生的,那么地球在诞生之后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1、太古代
太古代是地球刚刚形成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地球相当混沌不堪,和现在的地球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不仅没有任何的陆地,全都都是汪洋。
是假是大约46亿年前开始,也就是地球刚诞生的时候开始,在24亿年前结束了,这中间度过了漫长的时间。
因为时间过于遥远的关系,所以不能发现更多有效的佐证,只能看到太古代晚期的时候一些菌类和蓝藻等等。
因为不断地质变化,很多岩石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很难留下基本证据。
2、元古代
元古代是地球演变的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地球有了一些基本的陆地雏形。
海洋当中逐渐开始出现一些比较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是假是24亿年前开始,到8亿年前结束,这段时间也不断。
地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核生物逐渐成为了真核生物,这个时代的菌类藻类等等占据地球的`主导地位。
3、古生代
古生代时期地球亚欧大陆的几大板块都基本开始形成,藻类开始大量产生,还有一些比较低级的无脊椎动物也逐渐占据着地球,包括从寒武纪奥陶纪开始,与之到二叠纪结束,其中可能有些不同的说法,但是总的说法保持一致。
4、中生代
中生代就是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也是大家比较感冒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各种动植物开始大量诞生不断开始繁殖,而大家感兴趣的恐龙也在着优越的条件下诞生出来了,不过最终还是灭绝了。
5、新生代
新生代是从6500万年前开始的,这个时代也被分为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各种生物开始不断发展进步,逐渐有了新的样子,所以称之为新生代。
地质年表与生物发展简史资料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 次为:太古宙(太古 代)、元古宙(元古 代)、显生宙(古生 代、中生代、新生 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 纪、奥陶纪、志留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 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 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第三 纪(古近纪、新近 纪)、第四纪
关于“冥古宙”
隐生代 是一个非正式地用来指地球和月球地质演化的最早一 个时期。它是冥古宙的最早一代,并一般被承认开始于近45 亿6717万年前,地球和月球形成时。 原生代 时间大约在42—40亿年前。当时地球出现了第一批 生物,但未留下化石。 酒神代 在月球地质时代里是指由39亿2千万年前至38亿5千 万年前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是由酒神海和其他主要盆地的 撞击事件所组成的。从酒神海里被撞击出来的物质形成了月 球高地上的埙石坑地层的上层部份。酒神代出现了古细菌。 雨海代 在月球地质时代里早雨海代发生于38亿5千万年前至 38亿年前之间,接续于酒神代之后,内太阳系大撞击后期的 结束即在此一时期。
元古代(PROTEROZOIC ERA,PROTEROZOIC)
古元古代 五台运动 阜平运动 中元古代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新元古代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晋宁运动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古元古代
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符号PP)
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 年龄2500百万年(Ma),结束于1600Ma。 古元古代期间蓝藻、细菌繁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早更新世 中更新世 气候有冰期和间冰期
的交替,哺乳动物繁盛
晚更新世 冰川主宰 巨型动物
灭绝
全新世(冰后期) 形成新地层,
气候转暖 人类出现
谢谢观赏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最近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39页PPT

质时代.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最近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

15.3 第四纪
第四纪是地史发展的最新阶段:
生物界发展的最新阶段; 现代海陆分布及地貌起伏形势已经形成; 新构造运动强烈; 气候变化和气候波动频繁,周期性地出现过 冰川活动; 堆积了引人注目的大面积黄土; 特别是出现了有智能的人类,成为占有和改 造地球的主人,地球的历史进入了一个空前 的崭新的时代。
华北地区经过燕山运动,太行山以西隆起,以东发生拗陷; 在早第三纪初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断裂影响加剧,又形成 许多次一级的隆起和拗陷,在拗陷中普遍沉积了第三系, 厚度可达四、五千米;而在隆起地带,沉积变薄以至消失。
华北地区第三系综合剖面图
从华北第三系看环境特征 华北平原地层综合剖面说明:
①第三纪形成盆地,总体以沉降占优势,沉 积物以湖相细碎屑物质为主; ②湖盆多次与海水沟通(海水内泛)和中断, 咸水或半咸水和淡水沉积及生物组合成有规 律的变化; ③反映气候有周期性变化,有时干热,形成 石膏、盐及红色岩层;有时潮湿,形成暗色 岩及煤线、油页岩、石油等,沙河街组为主 要生、储油层; ④随着断裂发育,有多次玄武岩喷发活动。
哺乳动物:固定体温、胎生。比体温随外界变化的卵生动物, 具有优越的演化条件。同时,演化系统清楚,多数根据牙齿 即可进行鉴定,所以对于地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5.2.2 晚第三纪地史特征
晚第三纪全球海陆分布轮廓已经和现代相似。 海水所占面积比现在稍大,而陆地面积比现在稍小。 古地中海残余海水仍淹没北非北部、意大利大部、 西班牙和法国的南部;法国西部和北欧地区则为大 西洋海水所覆盖;北美西海岸南部和墨西哥湾滨海 地区也都为海水所占据。 阿尔卑斯山升起后,古地中海逐渐变成封闭的内陆 海。其残余部分留下来黑海、里海和咸海。 中国大陆则和上述地方相反,当时沿海各海域都是 陆地,后来才为海水所侵没。 经喜马拉雅运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和环太平洋 山脉都已形成,并继续隆起。 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生物界分布、迁徙和气候 的变化影响甚巨,是地史发展中的一件重要事件。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1.A.2.A.C.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灵长类进化为人的时期是()中生代 B. 新生C.D. 元古代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直立行走骨盆变短增宽状变为“S”形3. 下列哪项人体的基本特征不是伴随着直立行走而出现的A. 后肢增长C. 产生了语言变为“S”形4. 下列与古人类能够使用火的意义无关的是(B.D .A.B.B. 下肢增D. 脊柱由弓骨盆变短增脊柱由弓状改善了身体的营养C. 促进了脑的发展D. 直立行走前肢被解放出来5. 到目前为止,从人类所了解的事实可以推断出人类最早可能出现在(A. 非洲B.C.D. 美洲6. 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是()A. 石器B.C.D. 骨器7. 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是A. 南方古猿B.C.D. 智人8. 下列哪一项不能成为古人类化石()A. 古人类的骨骼B. 古人类用过的石器C. 古人类的肌肉D. 古人类的足迹9. 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特定环境不包括()A. 造山运动B.出现冰川C. 森林的稀疏D. 恐龙灭绝10. 下列动物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A. 黑叶猴B.C.D. 金丝猴11. 下列能力中,“东非人”不具有的能力包括()A. 使用工具B. 制造C. 使用火来烧考食物D. 使用电脑12.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 北京猿人B. 黑猩猩和大猩C. 森林古猿D. “东非人”13.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B. 能否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C. 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D. 人类不同种族体质特征的差异,是在一定地域内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14. 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相比,下列不属于智人独有的特征是(A. 人工取火B.会制造工C. 脑容量已达到现代人的大D. 能完全直立行走15.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与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是()A. 使用工具B. 产生了语C. 直立行走D. 用火烤制食物16.客观事实是提出观点的依据,下列关于北京猿人的叙述,属于客观事实的是()A.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 50 〜20 万年前B.其他地区 50 〜 20 万年前,没有北京猿人生活C.北京猿人起源于非洲D.北京周口店地区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二、填空题17.四足行走的古猿身体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如 ______ 、 _____ 、______ 和_____ 等,逐渐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18.大猩猩、黑猩猩主要分布在非洲,长臂猿、猩猩主要分布在亚洲_____ .(判断对错)19.非洲以外的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是事实._____ .三、简答题20.如图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从图中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和这三个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_____ ,再到______ ,直到制造并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 ____ ;从_____ 到懂得御寒、遮羞以至今天着装的美化作用,无不体现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过程中,第一步最重要的变化是 .(3)为了在地上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古人类开始使用 _ ,从而大大提高了捕猎效率.这一点也使得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工具的使用推动了的发展.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答案】1. B2. A3. C4. D5. A6. A7. A8. C9. D10. B11. D 12. C 13. B 14. B15. C16. D17.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18.V19.X20.体形;使用工具;是否着衣;直立行走;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复杂的现代工具;赤身裸体;直立行走;工具;大脑【解析】1.解: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新生代是地球历史的最近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新生代开始时,中生代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部分绝灭,繁盛的裸子植物迅速衰退,为哺乳动物大发展和被子植物的极度繁盛所取代.因此,新生代称为哺乳动物时代或被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的进一步演化,适应于各种生态环境,分化为许多门类.到第三纪后期出现了最高等动物--原始人类.故选B.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近几年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掌握好人类的进化历程才是关键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2.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故选:A.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人与类人猿分界的标准,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意义.3.解: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使后肢增长,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骨盆变短增宽,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和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的意义.4.解:在古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加.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能够用火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差别,早期的人类用火烤制食物来吃,使食物易于吸收,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与D无关.故选:D早期的人类用火烤制食物来吃,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火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5.解:发现于非洲的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思考解答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一般.6.解:人类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这些石器常常与动物的遗骸和人为弄碎的骨头一起被发现,由此古人类学家推断,石器的出现与早期人类的狩猎和肉食行为密切相关.故选A.早期人类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类祖先的大脑越来越发达,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形成了人类社会.7.解: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此后,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分离出来.能人,约150万到250万年,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早期猿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直立人,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即现代入.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第一次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智人,直立人之后未被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淘汰取代,而是一直存活下来并独自发展进化,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故选:A人类的进化主要分五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据此解答. 熟知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掌握人类进化的几个阶段,以及不同阶段中人的特点.8.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他们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生物进化最直接证据是化石.A古人类的骨骼比较硬,容易形成古人类化石.B.古人类用过的石器,是古人的遗物,也能形成古人类的化石.C.古人类的肌肉,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不能形成古人类的化石.D.古人类的足迹,是古人类的生活痕迹,可以形成古人类的化石.故选:C人类的起源(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3)最直接证据是化石.(4)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本题考查学生对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知识点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9.解:由于环境的变化,如造山运动、气候变化出现冰川期导致森林减少,使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在距今约1000万年〜2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像现在的黑猩猩那样,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关键是理解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0.解:黑叶猴、狒狒、金丝猴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不是类人猿;猩猩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是类人猿.故选:B.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做这题的关键是了解类人猿的特点,掌握常见的四种类人猿.11.解:A、东非人能使用工具,A正确.B、东非人能制造工具,B正确.C、东非人能使用火来烧考食物,C正确.D、东非人不能使用电脑,D错误.故选:D东非人是南方古猿的一个种曾经用过的名称,是L利基为1959年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一个头骨建立的.近来大多数古人类学家已同意废弃这一属名,认为这个头骨是南方古猿的一个种——包氏种.古猿能制造工具盒使用工具,但不能使用电脑.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是近亲,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据此答题.关键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3.解:A、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A正确.B、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B错误.C、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其中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 C正确.D、不同种族的人拥有大致相同的基因,其差别是极其微小的,因此他们应属于同一个物种.一般地说,人类的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作用逐渐形成的,D正确.故选: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据此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明确该过程中的重大事件.14.解:A、人工取火,属于智人独有的特征,故正确;B、会制造工具,是能人、直立人、智人共有的特征,故不正确;C、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在1400毫升左右,早期智人脑量较大,男女平均为1400毫升,故正确;D、能完全直立行走,是智人独有的特征,故正确.故选B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5.解: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故选: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16.解:A、其他地区50〜20万年前,没有北京猿人生活,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B、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大约距今50万至20万年的直立人,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C、北京猿人、亚洲直立人起源于非洲,是推测,不属于客观事实;D、北京周口店地区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属于客观事实;故选:D.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关键点:了解客观事实和推测的区别.17.解:在地上生活的过程中,古猿没有尖牙利齿进行攻击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它们只能尽量发挥前肢的作用,利用树枝和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要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工具.经过漫长的时期,它们的前肢越来越灵活,躯干和头也逐步适应直立的姿势,如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这样.四肢行走的古猿逐渐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故答案为: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 此题考查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了解过程即可解题.掌握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8.解:大猩猩: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喀麦隆、加蓬、几内亚、刚果、扎伊尔、乌干达等地.黑猩猩:黑猩猩分布于赤道非洲刚果河以北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中,分布较广泛,从东非的坦桑尼亚一直到西非的塞内加尔都能见到.长臂猿:长臂猿在世界上共有10种,它们的体形大小和毛色各有不同,集中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的大陆及岛屿上的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猩猩:有两个亚种,分别分布于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故答案为:J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分析解答.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了解类人猿的分布情况.19.解:在非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这是事实,而非洲以外的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就是人的一种推测了,应属于观点.故答案为:X.经过考察后得出的结论,应属于事实;推测得出的结论,应属于观点.对于事实和观点的判断,应根据是否已经被确认来判断.20.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从体形、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①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②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一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③衣着上由赤身裸体发展到懂得御寒、遮羞.脑量逐渐增大,终于萌发了意识,产生了语言.(2)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3)为了在地上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古人类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捕猎的效率.这一点,也使得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工具的使用推动了大脑的发展.故答案为:(1)体形;使用工具;是否着衣;直立行走;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复杂的现代工具;赤身裸体(2)直立行走(3)工具(4)大脑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做此题要求我们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明确人与类人猿的关系,了解人和类人猿的区别等.。
地球进化论

地球进化论地球自生成发展至今共分为两个宙:隐生宙和显生宙前寒武纪:隐生宙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代、元古代)开始于大约45亿年前的地球形成时期,结束于约5亿4200万年前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的这段时间。
尽管早在30多亿年前生物就已经出现,但其进化却长期停滞在很低级的阶段,主要是是些低等的菌藻类植物,它们留下的化石说明的情况不多,而且保存这些化石的岩层又太多经过不同程度的变质,更使得地球的早期历史不易被了解,所以才被划入“隐生宙”。
一,冥古宙:开始于地球形成之初,结束于38亿年前二,太古代:时限约从38亿年至26亿年前,长达12亿年①始太古代:地质时期中距今约38亿年前——距今约36亿年前②古太古代:时间介于36~32亿年前。
此时出现第一批蓝绿藻,也是最古老的化石年代。
③中太古代:时间介于32~28亿年之间。
太古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始于迄今46亿年前(地球出现),结束于迄今24亿到38亿年前。
④新太古代,时间:从距今约28亿年——25亿年前,新太古代早期出现了地球形成以来的第一次冰河期,并延续5亿年,也就是28~23亿年之间。
三,元古代(元古宙):时限自26亿年前至5.7亿年前①古元古代:从距今约25亿年到距今16亿年期间,古元古代分成了成铁纪、层侵纪、造山纪、固结纪四纪②中元古代:距今约1600百万年前——1000百万年前,近6亿年的时间,中元古代包括了盖层纪、延展纪和狭带纪.③新元古代:从距今约10亿年前到5.4亿年前,跨越4.6亿年的时间,包括埃迪卡拉纪、成冰纪、拉伸纪(震旦纪:又称埃迪卡拉纪,或文德纪和新元古代,大约从8.5-5.7亿年,被命名为震旦纪,属于新元古代的晚期)。
显生宙:①古生代: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45亿年前,包括寒武纪(5.7亿年前至5.1亿年前)、奥陶纪(5.1亿年前至4.38亿年前)、志留纪(4.38亿年前至4.1亿年前)、泥盆纪(4.1亿年前至3.55亿年前)、石炭纪(3.55亿年前至2.9亿年前)、二叠纪(2.9亿年前至2.5亿年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早第三纪地层及有关矿产
中国第三系以陆相为主,海相沉积仅限于喜马拉雅山、 塔里木盆地西缘、台湾局部地区。由于喜马拉雅运动 影响范围甚广,上下第三系之间常形成不整合接触。 中国东部地区(贺兰山-龙门山一线以东地区),一系 列北北东向大小断陷盆地沉积了很厚的第三系。大致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北部潮湿盆地含可燃有机岩沉积 内蒙古准平原湖相沉积 华夏山间盆地干旱红色碎屑沉积 南部湿润盆地含可燃有机岩沉积 华北沉降盆地干湿相间的泥砂沉积
15.1.2 喜马拉雅构造阶段
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称新阿尔卑斯运动,又称喜马拉雅 运动,简称喜山运动。 新生代,冈瓦纳古陆进一步分裂,各大陆向现代位置 漂移、碰撞、挤压。
早第三纪初,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及非洲和印度部间横亘 着古地中海。早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横贯东西的 北非、欧亚中部的山脉。同时古地中海只剩下残余部分。 新生代,太平洋板块继中生代后连续向环太平洋外带俯冲, 北美、南美的海岸形成山脉;亚洲褶皱隆起或形成岛弧。中 国东部边缘海域的形成,奠定了中国现代地势的基本结构。 喜马拉雅运动中,许多大陆上断裂,形成拗陷盆地;东非大 断裂继续发展,并有玄武岩喷发;印度、格陵兰及西北欧等 都有玄武岩喷发。中国东部差异性升降和裂隙式玄武岩喷发 活动都很强烈。
华北地区经过燕山运动,太行山以西隆起,以东发生拗陷; 在早第三纪初由于喜马拉雅运动,断裂影响加剧,又形成 许多次一级的隆起和拗陷,在拗陷中普遍沉积了第三系, 厚度可达四、五千米;而在隆起地带,沉积变薄以至消失。
华北地区第三系综合剖面图
从华北第三系看环境特征 华北平原地层综合剖面说明:
①第三纪形成盆地,总体以沉降占优势,沉 积物以湖相细碎屑物质为主; ②湖盆多次与海水沟通(海水内泛)和中断, 咸水或半咸水和淡水沉积及生物组合成有规 律的变化; ③反映气候有周期性变化,有时干热,形成 石膏、盐及红色岩层;有时潮湿,形成暗色 岩及煤线、油页岩、石油等,沙河街组为主 要生、储油层; ④随着断裂发育,有多次玄武岩喷发活动。
15.2.3 中国晚第三纪古地理概况
中国晚第三纪地理轮廓已基本和现代相似,除去台湾、海南岛及 沿海个别地段还有海水覆盖,全国大部地区都是陆地。中国东部 相当现代日本海、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等地区也都是陆地, 晚第三纪后期,太平洋海水向西侵入大陆,形成日本海、东海、 南海、黄海等,大约在第四纪初才形成渤海。所以说晚第三纪基 本奠定了现代海陆轮廓。因西南部受印度板块俯冲,东部受太平 洋板块俯冲影响,大陆内部断裂发育,许多已经夷平的古生代和 中生代褶皱山系急剧上升,而断陷盆地则急剧下降。 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河湖发育。华北地区也有湖泊分布。 华北平原继早第三纪之后仍然下沉。松辽盆地亦大范围下沉。 秦岭北侧形成渭河断陷盆地下陷一直延续到第四纪。 晚第三纪,特别是在上新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普遍有玄 武岩喷发活动。 在喜马拉雅运动后,青藏高原逐渐隆起。 台湾地区,中央山脉中新世升起,但东西两侧强烈拗陷。
此外,在加里东和海西阶段形成的古老褶皱带,喜马 拉雅运动中也表现了剧烈上升和断裂。
15.1.3 中国第三纪古地理概况 1.古地理轮廓
中国现代构造和地貌轮廓在燕山运动时奠定了基础。 第三纪初期,除台湾、喜马拉雅山区、塔里木盆地西 缘及海南岛和旅顺等遭受海侵外,中国大陆已是山川 交错,盆地相间。 新生代进一步形成三个拗陷带:第一拗陷带:位于中 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大部为海水淹没;第二拗陷带: 松辽、华北、江汉平原等;第三拗陷带:呼伦口尔、 陕甘宁、四川等盆地。在拗陷中填充了大量碎屑物质, 第三系最厚可达 5000m 。在拗陷盆地下第三系中聚集 了大量石油。有的还形成下第三系煤田。 喜马拉雅运动使喜马拉雅地槽褶皱上升,台湾也脱水 而出。东北、内蒙古、河北北部等地区沿着断裂都有 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
15. 新生代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最近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其已经历的时间 仅相当古生代的一个纪。 新生代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其符号是Kz。 新生代逐渐演化成现代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生物界也逐渐演化 成今天的面貌——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成为地球Hale Waihona Puke 展历史中的一件大事。 新生代的划分
哺乳动物:固定体温、胎生。比体温随外界变化的卵生动物, 具有优越的演化条件。同时,演化系统清楚,多数根据牙齿 即可进行鉴定,所以对于地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5.2.2 晚第三纪地史特征
晚第三纪全球海陆分布轮廓已经和现代相似。 海水所占面积比现在稍大,而陆地面积比现在稍小。 古地中海残余海水仍淹没北非北部、意大利大部、 西班牙和法国的南部;法国西部和北欧地区则为大 西洋海水所覆盖;北美西海岸南部和墨西哥湾滨海 地区也都为海水所占据。 阿尔卑斯山升起后,古地中海逐渐变成封闭的内陆 海。其残余部分留下来黑海、里海和咸海。 中国大陆则和上述地方相反,当时沿海各海域都是 陆地,后来才为海水所侵没。 经喜马拉雅运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和环太平洋 山脉都已形成,并继续隆起。 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生物界分布、迁徙和气候 的变化影响甚巨,是地史发展中的一件重要事件。
15.2 晚第三纪
15.2.1 接近现代的生物界
植物界基本上由现生属组成,并有大量现生种。北半 球喜暖植物分布范围较今更靠北,如西伯利亚生长温 带阔叶林,北欧生长热带常绿植物。植物分区从中新 世开始明显,中国分为华北区、华东沿海区、西北区 和西藏高原区。 无脊椎动物,有大量属种是现生属种。 哺乳动物,大多数早第三纪的特有门类如有袋类、肉 齿类,奇蹄目和偶蹄目中的一些种相继绝灭。一些门 类如长鼻目,肉食目中的熊科,奇蹄目中的三趾马、 板齿犀,偶蹄目中的猪类,反刍动物中的鹿、羊、长 颈鹿,啮齿目、兔形目中的大量属种,则发展很快。 从科的范畴讲,都已和现代密切相关。
15.1 早第三纪
15.1.1 向近代发展的生物界
被子植物始现于早白垩世晚期,到早第三纪极度繁盛, 以乔木为主,种类和数量都大量增加。由于纬度、气 候各地不同,植物分区现象明显。 新生代动物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生代占统治地位 的爬行动物衰退,在中生代始现的哺乳动物迅速发展。 晚白垩世时哺乳动物约有10多个科,古新世增加到 40多个科,始新世又增加了大约80%。从中生代爬 行动物时代过渡到早第三纪哺乳动物时代,是生物 界的又一次巨大的飞跃。 渐新世,一些趋向近代化的种类,如奇蹄目、偶蹄 目以及食肉目、啮齿目等逐渐获得繁衍。其他脊椎 动物如软骨鱼类、硬骨鱼类、鳄类、龟鳖类、鸟类 都有所发展。在无脊椎动物中,双壳类、腹足类、 介形类等也十分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