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3.doc

地球历史150 亿年前宇宙的诞生奠定了地球产生的物质基础。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 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此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各个组成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地球系统的运动及运动带来的形貌变迁、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历史。
地球起源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所解释的太阳系的形成关于太阳系的形成,一类认为太阳系是一次激烈的偶然突变而产生的,即灾变说观点;另一类则认为太阳系是有条不紊地逐渐演变成的,即演化说观点。
1755 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提出一个太阳系形成的假说,认为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和卫星等是由星云——一种稀薄的云雾状微粒物质逐渐演化形成的。
1796 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也提出了与康德类似的星云说,后人常把两者合起来,统称“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
这个假说在 19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占统治地位。
星云说认为:恒星的形成是银河弥漫的原始星云的某一个球状碎片,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不断收缩,产生旋涡,旋涡使星云碎裂成大量碎片,每个碎片又逐渐转化为恒星。
太阳就是其中之一,它也不断收缩、旋转,在长期的运动中形成原始太阳。
周围的物体不断聚合、碰撞,越转越大,就形成了今天的八大行星。
行星周围的物质,也是这样渐渐形成了卫星。
这就是太阳系形成的一个主要假说。
]唯心主义认为,地球和整个宇宙都是依神或上帝的意思创造出来的。
18 世纪爱尔兰一个大主教公开宣称:“地球是纪元前4004 年 10 月 23 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9 时整被上帝创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远古的时候还没有天地,宇宙间只有一团气,在一万八千年前,有位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日月星辰和大地。
[康德和拉普拉斯他们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庞大的旋转着的原始星云形成的。
原始星云是由气体和固体微粒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
星云体中的大部分物质聚集成质量很大的原始太阳。
与此同时,环绕在原始太阳周围的稀疏物质微粒旋转的加快,便向原始太阳的赤道面集中,密度逐渐增大,在物质微粒间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渐渐形成团快,大团快再吸引小团快就形成了行星。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据统计,在唐山地震中死亡的人员共 有24.24万人,重伤16.46万人;造成截瘫患 者3817人,失去父母的孤儿4204人,轻伤 仍需治疗者达36万之多。
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它代表的能量 是3.2×1016焦耳,这相当于一个12.5万千瓦 发电机组连续运转8年的总发电量,相当于 1945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400颗原子弹同 时爆炸!
小结
地震频发、震级大 现代地壳活动强烈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严重
断裂
多
发
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同一地域内的地质灾害成因上具有关联性
2004年12月 26日,印度 洋海啸刚刚 发生不久, “快鸟”卫 星在斯 里兰 卡西南岸的 卡卢特勒地 区上空拍到 了这张巨浪 袭击海岸的 场面。
盖地,路桥人畜,扫荡一空。
长白山天池
五大莲池
(三)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是斜坡上 的岩体或 土体,在 重力的作 用下,沿 一定的滑 动面整体 下滑的现 象。
2、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
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1)泥石流形成:动力条件、地形条件、物质条件
(2)泥石流的危害
地震之最
•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
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 中国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7.3 级地震,被世界科技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的发明人: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 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2

地球的演化历史之相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在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或者地质过程时,有时候并不一定需要知道地质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而只需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这种只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方法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定龄方法之前,地质学家采用的就是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这种相对地质年代学的方法至今仍然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过程的主要手段。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①地层层序律N.Steno与地层层序律斯坦诺的职业是医生,他利用在医学中学到的生物学的知识研究化石,创立了生物地层学的原理,并提出了地层学的三个定律:地层层序律即先沉积的一定位于地层的下部后沉积的一定位于上部,由此可以确定沉积事件的先后顺序。
原始连续性定律即沉积过程中如果没有干扰因素,则原始的沉积地层一定是连续的。
原始水平性定律在原始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地层一定是水平的。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②生物地层学W.Smith与生物地层学方法(生物演化律/化石层序律)由于地层的发育往往局限于一定的区域,而不同地区的地层则很难进行对比,这种方法也受到了限制。
英国学者W.Smith发现在特定的地层中往往有一些特定化石类型,如果反过来用特定的化石种类来确定特定的地层就可以进行跨区域的地层对比了。
后来经居维叶、拉马克等人的不断完善,逐渐演变成生物地层学。
在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组合,而在相同时间和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石组合,地层年代越老所含生物化石较简单、较原始,而地层年代越新则所含生物化石较复杂、较进步。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③构造地质学法构造地质学方法(切割律):上述两条准则主要适用于确定沉积岩或层状岩石的相对新老关系,但对于呈块状产出的岩浆岩或变质岩则难以运用,因为它们不成层,也不含化石.但是,这些块状岩石常常与层状岩石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切割的关系,这时,它们之间的新老关系依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来判定,即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或者说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本课程是高中地理选修一中的一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在漫长的岁月中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并掌握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和依据。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质年代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1. 地球的早期演化•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形成的假说和证据;•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了解地球表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2. 地质年代•了解地质年代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了解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和标志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
2. 教学难点•地球形成的假说和证据;•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和标志物。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节课将采用讲授、展示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地球的演化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球的构造。
同时,教师将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地球存在的时间有多久?”等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地球的早期演化(25分钟)A.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结合科学家的理论和相关证据,让学生了解地球形成的假说和证据。
B. 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层次和构成。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课是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本课程以地质学为基础,通过对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掌握地球演化的主要阶段和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包括地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掌握地球演化的主要阶段和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
•理解地球演化和地质年代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证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究地球演化的过程和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对地球演化和地质年代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演化和地质年代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和特点。
2.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和意义。
3.地球演化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地球的早期演化•课堂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地球演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或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地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讲解:结合实例和教材内容,讲解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和特点。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就地球的早期演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汇报和总结:请几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总结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和特点。
2. 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课堂导入:通过给出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剖面图,引出地质年代的概念和划分方法。
•教学讲解:结合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和实例,讲解地质年代的划分原则和意义。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根据提供的地质年代表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讨论,尝试划分地质年代。
•汇报和讨论:请几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划分结果,进行讨论并找出不同划分的原因和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掌握地球深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特点;3.理解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的结构和演化过程;2.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难点1.理解地球深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特点;2.掌握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事件。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地球的深部结构;3.地壳运动;4.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3.观看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2.掌握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过程;2.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讨论地球演化过程;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节地球的深部结构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的结构;2.了解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内部的结构;2.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1.教师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2.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第三节地壳运动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特征;2.了解地球地壳运动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特征;2.地球地壳运动的特点。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展示教学视频;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3.学生就地壳运动的特点进行讨论。
第四节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掌握地球历史上不同年代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地球历史上不同年代的特点。
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教师讲解不同地质年代的特点;3.学生自主查阅相关文献;4.学生就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讨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质年代与地球演化

40
☺38~19亿年 强酸性水圈
硅酸盐矿物风化,析出
K+、Na+、Ca++、Mg++离子
弱酸性水圈(氯化物水圈)
大气CO2、O2作用, 碳酸盐(Ca、Mg)CO3沉积
弱酸性水圈(碳酸盐水圈) ☺19~0亿年
弱酸性水圈
弱碱性水圈
碳酸盐沉积,Ca++、Mg++ 进入岩石;K+、Na+增多
41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42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43
地 球 水 圈 的 形 成
44
地 球 水 圈 的 形 成
45
地 球 大 气 的 分 层
46
地 球 大 气 的 分 层
47
谢谢
表层衍生出了最古老的地壳。 地壳:为富含Al、Ca的铁镁硅酸盐 世界上最古老矿物和岩石年龄:44~ 40亿年
26
生
地
命
球
-------
宇
太
宙
空
物
中
质
璀
演
璨
化
的
的
蓝
必
宝
然
石
27
☻ 地球的起源: 作为太阳系的一部分,地球是和太阳系
同时形成的。
大约46亿年前,在银河系的某个区域, 混合着许多死亡的恒星的残骸和爆炸的灰
CO、CO2、NH3、CH4及水蒸气,强烈的温室 效应 -----CO2水准是今天的20万倍!
☺38~19亿年,缺氧还原大气圈(富CO2 ) 28亿年前,出现释氧光合作用系统:
nCO2+nH2O→(CH2O)n+nO2 ☺19~4亿年,含O2、N2大气圈(游离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0

地球成长史教学设计绵绵不尽的时间长河,谁会想到有一个源头?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谁能想到是从“无”到有?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正是在这一无尽延续的时间中,无穷拓展的空间里,所发生的无数科学传奇之一。
1 宇宙起源—大爆炸时刻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最初的宇宙,是从一个无穷小的“奇点”开始扩展的。
大爆炸中诞生的宇宙,经历了从初期的急剧暴涨,早期的迅速扩张和后来的局部收缩阶段。
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包括——大爆炸后的10亿亿亿亿分之一秒(10-34秒)内,早期宇宙的体积“从无到有”,急剧暴胀了10100倍;大爆炸后的1秒钟内,宇宙温度高达100亿K以上。
此时还没有原子和分子,只有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3分钟后,宇宙温度降至10亿K以下,质子和中子聚变为原子核,形成了最初的四种物质。
其中氢占78%,氦约22%,另有极少量氘和锂;10亿年后,膨胀较慢的区域发生局部收缩,星系开始形成;50亿年后出现首批恒星;90亿年后,太阳系诞生;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2 地球的演化行星地球形成以后,地球在内、外两部发动机的联合驱动下,才得以开始不懈的运动与演化过程。
这两部发动机联合驱动,又各司其职,将地球系统的运动和演化过程从性质上划分为外动力作用过程和内动力作用过程,从时间上划分为短期过程(天至几百年)和长期过程(百万年至几十亿年)。
地球的起源与形成,是一部优美的三部曲:地球在刚形成时,温度比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后来由于陨石等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的温度逐渐升高,最后成为粘稠的熔融状态。
在炽热的火球旋转和重力作用下,地球内部的物质开始分异。
较重的物质渐渐地聚集到地球的中心部位,形成地核;较轻的物质则悬浮于地球的表层,形成地壳;介于两者之间的物质则构成了地幔。
这样就具备了所谓的层圈结构。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气都逃逸了。
但随着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上升到地表成为新的大气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0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部分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地层和化石【教学目标】1、通过对地层组成物质、厚度、相互关系和化石的研究,重塑古地理环境。
2、推测地壳运动幅度和地壳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1、古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
2、地壳运动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分析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塑料瓶、水、泥沙、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也被誉为地质学史的教科书,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科罗拉多大峡谷呢?今天我们将走进“科罗拉多大峡谷”,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推进新课)峡谷简介。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
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壁立千仞,当你走进大峡谷,从顶部往下望去,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最深处2133米,是世界上最深邃的裂口之一。
总面积为2724平方千米。
走进峡谷,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一层层岩石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看到,岩石多呈层状分布,峡谷壁上这一层层的岩石是经过数十亿年形成的,越往底部岩层形成越久远,越往顶部岩层年龄越新。
这种具有时间顺序的岩层称为地层。
(板书:地层)借助地层的帮助我们可以重塑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大峡谷中央段内侧最深处的岩石是由大约17亿年前形成的毗湿奴片岩(变质岩)组成。
岩石中的的一种矿物质,石榴石在压力的作用下会改变化学成分,钙质会增多,而钙质含量越高,在显微镜下就越亮。
科学家们通过技术手段测得这种片岩上部约有9600米高的岩石。
可见17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最古老的山脉的一部分。
科学家推测,这里原来是一片海洋,海岸线从怀俄明州南部一直延伸到苏必利尔湖,最后到达加拿大境内,和如今的北美海岸线大相径庭。
这些山脉沿着古老的海岸线慢慢浮出海面,但是我们学过,高地容易被风化、侵蚀,这些山地也不例外,在5亿年后,经过不断的侵蚀,只剩下最底下的一层,便是大峡谷最古老的一层。
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人教版)-word

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
识点(人教版)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
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1、生物演化史:
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
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发展阶段: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
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
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
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
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2、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
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3、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学习效率。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和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理解地球内外部作用对地球演化的影响;•掌握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地球历史资料进行地质年代的划分;•能够理解并分析地球内外部作用如何影响地球演化;•能够通过解析数据和信息,掌握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基本规律。
3.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地球演化历史和地质年代划分问题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演化过程1.1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1.2 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状态 1.3 地球表层的结构和特征 1.4 地球的年龄和演化2. 地质年代2.1 地质年代的概念和分期方法 2.2 地球历史事件和地质年代的对应关系 2.3 地质年代和生物演化的关系3. 地球内外部作用3.1 地球内部作用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3.2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3 地球外部作用对地球演化的影响4. 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过程4.1 天体凝聚形成地球 4.2 地球的分层和内部物质循环 4.3 地球的表层演化和生物进化 4.4 地球整个演化过程的总体规律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和讨论,传授知识点和概念。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体验地球内外部作用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3.布置作业:通过学生对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学习和理解,布置自主研究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调查和总结。
四、教学步骤1. 地球的演化过程1.1. 讲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1.2. 讲解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状态; 1.3. 讲解地球表层的结构和特征; 1.4. 讲解地球的年龄和演化。
2. 地质年代2.1. 讲解地质年代的概念和分期方法; 2.2. 通过研究地球历史事件和地质年代的对应关系了解地球历史; 2.3. 讲解地质年代和生物演化的关系。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7

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对掌握本节概念性内容难度很大,学生不了解地球早期状况,但大部分学生对三类岩石的的概况很了解,所以本节教学主要考虑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水圈如何形成?
最初,水是以气态存在的,炽热的地球不断向外散热,地球开始冷却,水汽经冷凝通过降水过程,逐渐形成水圈。
生命如何起源?
P67阅读。美国科学家米勒尤里实验是关于生命起源的经典实验之一。
我们学习完了这四者的形成过程,发现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过渡:人们是如何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呢?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是这本书的文字,下面我们学习第二框题
1、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2、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掌握考察、实验、调查等研究方法,更好的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师:PPT展示小组任务卡
2.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看几组图片
第一副是我国南沙群岛海下景观,浅海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鱼类沐浴在光亮温暖的海水中。第二幅是青藏高原的河谷景观,远处有积雪的山峦,近处有清澈的河湖。第三幅是著名的尼亚拉加大瀑布,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交界处,气势磅礴。第四幅是我国南沙湿地(地表过湿,经常积水的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第五幅是贝加尔湖(世界最大内陆淡水湖)冬季的景色。这些景色有陆地的,海洋的,也有国内的,国外的。这就是我们的地球,大家说美不美。大家知道地球有多少岁了吗?他的年龄是多少?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刚刚诞生时就这么美,这么适合人类居住吗?我用一段视频带大家穿越到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3章第1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 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球内部能量长期
积累,达到一定的限度而突然释放时,导致地 壳一定范围的快速颤动。
二、外力地质作用
• 外力地质作用:是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 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 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 分类: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沉积作用、负荷 地质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总结:
内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自转动能和放射 性元 素蜕变产生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 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作用结果: 塑造山岭与凹地,是地 形变化的主导因素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热能、重力位 能、日月天体引力 表现形式: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 负荷地质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 风化作用:在外因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崩解 或化学分解,变成松散的碎屑或土壤。
• 剥蚀作用:风或流水、冰川湖海中的水在运动
的状态下对地表岩石、矿物产生物被搬运到它处。
• 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搬运介质动能减小 或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及生物的作 用时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3章第1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地质作用
• 地质作用: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自然动力引 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及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 的自然作用。
• 分类:根据能量的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 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一、内力地质作用 •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的旋转能和地球中放射性 物质在衰减过程中释放出的热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 负荷地质作用:松散的堆积物、岩块等由于自
身的重量并在其他动力地质作用下崩落或眼斜 坡滑动的过程。
• 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 过程,称固结成岩作用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4

《地球的演化历史》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课标解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质年代表,能够形成一种观念:地球有自身的演化规律,并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生物进化特点。
【教学目标】:能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球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现象。
培养学生地理计算能力,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唯物的、辩证的观点。
【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历史的方法——地层和化石,然后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科学家把地球的历史按照宙、代、纪进行了编年,就形成了地质年代表。
然后逐一介绍的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运动、生物(动物和植物)演化、矿产和气候。
地球的演化历史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后出现的,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具有普通性也具有特殊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用《流浪地球》的片段引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法】实物展示法、图片演示法、讲解法、归纳法、讨论法【学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没有?大家有没有想过地球的未来地理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流浪地球》的片段。
播放视频教师:通过这段视频,我们了解到在未来,人类的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水源、河流、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生态环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其实地球的地理环境一直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从地球诞生那一刻起。
那么地球是从哪儿来的?它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地理环境发生了那些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历史》。
提问:首先,我们来思考人类在地球上存在只有200-300万年,如何知道地球的年龄?学生:略总结:地层和化石。
展示地层和化石的图片。
问题探究: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课件(共25张PPT)

1
将以下选项分别
填入图中空白处,
4
以完成关于不同
地质年代的地球 2
环境和生命现象
5
7 3
的描述。 1、蓝藻
2、无脊椎动物
3、蕨类
6
4、氧气
5、联合古陆
6、爬行动物
7、两栖动物
8、哺乳动物 8
2 、没有做不到,只有不想做,不要败给自己的懒惰。 1 、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12 、抛掉过去,不一定有好的开始,但一定不会比过去坏。 5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2 、青年是创新创业的弄潮人,靠勤劳和智慧让梦想成真。 10 、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8 、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1 、我们总是把陌生人给的一些小恩小惠当做是大恩大德,却把身边那些死心塌地对你好的人当做理所当然。 14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8 、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若都像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对待,人生定会更精彩。 11 、心里万分感慨却不抵现实一个耳光。 7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 、每一个失魂落魄的现在,都有一个吊儿郎当的曾经,你所有的痛苦都是罪有应得。 17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16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前寒武纪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二叠纪 三叠纪 二侏叠罗纪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4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学设计1.学习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学习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重点难点】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学法指导】实验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1、思考回答:初生地球有什么特点?2、【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3、学生讨论、回答:生命起源的过程怎样?大气又是怎样继续演化的?二、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岩层和化石1、学生讨论、回答: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2、【启发提问】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他有什么作用?三、地质年代1、【启发提问】地质年代划分依据是什么?2、学生讨论、总结。
各阶段的特点?【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A.地壳运动D.地震作用C搬运作用D变质作用2.某矿物呈黑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
该矿物可定名为()A.角闪石B.辉石C石榴子石D黑云母3.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A橄榄石B.灰岩c.石英岩D砂岩4某岩石呈灰白色,可见结晶颗粒,遇稀盐酸强烈起沟,具层理构造。
该岩石可定命月A。
石灰岩u.白云岩C花岗岩0.片岩5、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A石英B.蛇纹石C方解石D.辉石6.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A差B相同C.好D.不能确定7.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终至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A顶围悬垂与塌顶B.侧围突出与滑塌C底围鼓胀隆破D,围岩缩径及岩爆8.冲积土是()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A.风化B.山洪急流C河流D.海洋9.一般基岩表面的坡度越大,坡积土的稳定性就()A越大B越小C不一定10.海洋的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70%B.60%C80%D.90%11.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A整合接触B.侵入接触C沉积接触D.完整接触12.下列有关平行不整合接触哪项正确?()A.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一致B.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C.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D.根据底砾岩无法判断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13.下列有关角度不整合接触哪项不正确?()A根据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可以判定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B.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不一致C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无沉积间断D.与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14.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A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C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D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活岩浆岩之间的——种接触关系15.下列哪,页不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A错断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B.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C地层的重复或缺失D.古老地层与全新世以后最新地层是断层接触16.下列哪项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A.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B.地层的重复、缺失C断层三角而D.呈带状分布的泉17.按形成原因天然地震可划分为()A.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B.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C: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D.A+B18.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哪一个是正确的?()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也只有—个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个C每次地震艘级只有1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19.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B.震级是由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决定的C烈度是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D每次地震的烈度只有一个20.岩层倾向与地面倾斜力‘向相反,则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A平行B.弯曲方向—-—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C.弯曲方向—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D.弯曲方向相反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1.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3章第1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新生代的地质年代
标志:哺乳动物 的出现和繁盛
特征:全球气候 变暖,海平面上 升
地质事件:喜马 拉雅山的形成, 青藏高原的隆起
生物演化:哺乳动 物的辐射演化,人 类的出现和发展
各地质年代的特征和标志
太古代:地 球形成,原 始大气和海
洋出现
元古代:地 壳形成,原 始生物出现
古生代:生 物多样性增 加,鱼类和 两栖类出现
地球物理学:地球演化与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密切相关,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
THNK YOU
汇报人:XX
地球的早期生命
生命起源:地球形成初期,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分子,逐渐演化为生命
原始生命形式:单细胞生物,如蓝藻、细菌等
生命进化: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生命逐渐进化为多细胞生物,如藻类、真菌等
生物多样性:随着地球环境的进一步变化,生物种类逐渐丰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 统。
地球的早期地质活动
磁性地层学:利用岩石磁性的变化,确定地层的年龄和顺序
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结合:综合两种方法,更准确地划分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的划分:根据生物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将地球的历史划分 为不同的地质年代,如寒武纪、侏罗纪等。
04
地球演化的历程
地球的演化阶段
地球的形成:约46亿年 前,太阳系中的尘埃和
地球演化的证据
地质年代:通过岩石和化石的年龄测定,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化学:通过分析地球化学成分的变化,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 生物演化:通过研究生物化石和生物演化规律,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物理:通过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和地球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演化的意义
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研究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ppt课件1

2019/10/17
教学资料精选
40
谢谢欣赏!
2019/10/17
教学资料精选
41
种说
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地球上本
来就已经存在。
谈谈你对生命诞 生的认识。
元古代 (25 亿年到 5.7 亿年前)
早元古代
中元古代-----大气圈和水圈中自由氧含量的增加 18 亿年时导致了真核生物的出现
晚元古代(震旦纪)----出现了大量裸露高级动物和少量小型 硬壳动物的先驱。
元古代生物界占主导地位的是菌、藻类
晚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腕足类、 珊瑚、有孔虫、菊石类最为繁盛。二 叠纪末海生生物有一次大的灭绝事件,
灭绝的生物主要是海生无脊椎动 物。。。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成 宇宙射线 紫外线 闪电
有机小分子物质
H2 H2O CH4 H2S HCN
氨基酸 核苷酸 单糖
形成 长期积累 缩合 聚合
有机高分子物质 组成 浓缩 凝聚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 化和地质年代
讨论:
根据太阳系形成的过程, 你能想象地球诞生时得 模样吗?
这是科学家猜想的地球 形成初期的模样,它和你 想像的一样吗?
比较下面两幅图,你能 想象出46亿~26亿年前地球 的外貌和发生的变化吗?
46 亿 年
38 亿 年
早期地球的特点:——一个 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球。 岩浆喷发 熔岩流, 水蒸气凝结 原始海洋; 原始大气 不含氧气。
•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
识点(人教版)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生物演化史:
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
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发展阶段: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
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
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
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
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2、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3、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学习效率。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