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分析_苏立勇
隧道中的通风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隧道中的通风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13ac1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9.png)
隧道中的通风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隧道工程设计中,隧道中的通风系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风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对于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以及火灾等应急情况的处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隧道中的通风系统设计首先需要根据隧道的用途、长度、横断面形状等因素确定通风量。
通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隧道的空气流量,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
通风系统设计通过计算隧道中的空气流动参数来确定通风量,包括风速、风压、风道大小等。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隧道中可能出现的交通流、火灾烟气、气体排放等因素,确保通风系统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
通风系统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隧道中的环境条件。
隧道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各种气体浓度等。
这些因素对于通风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分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高温环境下,通风系统需要具备降温的功能;在高湿度环境下,通风系统需要具备除湿的功能。
此外,通风系统还需要具备控制氧气浓度、排放有害气体等功能,以保障隧道内的空气质量。
隧道中的通风系统性能分析是评估通风效果以及系统运行情况的重要手段。
性能分析通过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模拟计算,来评估通风系统的效果。
在性能分析中,可以通过测量风速、风压、温度、湿度等参数,来了解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评估通风系统的性能,并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
除了考虑隧道本身的因素之外,通风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还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安全要求。
比如,隧道的出口和入口处需要设置防涌设施,以避免通风系统的反流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通风系统的布局和管道的设计也需要与其他系统(如消防系统)相协调,以实现综合的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隧道中的通风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是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和处理突发情况的重要环节。
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控制隧道内部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保障交通安全和旅行舒适。
性能分析则可以帮助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
公路隧道通风的问题与创新资料
![公路隧道通风的问题与创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15ed1e7a58da0116c1749ab.png)
射 144台 流风机
优点:通风效果好,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
缺点:建设投资巨大,需风机连续运转,能源消 耗巨大,运营维修费用高。
三、目前隧道通风面临的问题
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张东省
1. 能耗的问题
长大公路隧道的成功修建,提高了公路等 级,减少了公路里程,汽车运营能耗降低, 避免了对山体大填大挖,保护了生态环境。 但公路隧道尤其是长大公路隧道的通风设施 却是能源消耗大户,其高额的通风电费使运 营单位难以承担,节能问题尤为突出。
只要保证隧道中的最小能见度,就能够保证 有害气体浓度在人员能够逃生的限度之内,即 控制烟雾浓度是关键。
结论: 通过隧道通风系统控制烟雾浓度是隧道火灾救援逃 生的关键。
采用射流风机通风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隐患,它会使 隧道内烟尘进一步蔓延,对于人员逃生及火灾救援 均会造成极大的困难和危害,且火灾极易烧坏射流 风机的电缆,造成射流风机供电中断,影响隧道内 通风。
无电能耗隧道通风系统的效能
1.提升隧道内空气质量:通过竖井、太阳能集热和负压抽风等装置,使隧道 内产生的废气及时排出,同时新鲜空气不断从隧道两端注入,使得废气和新鲜 空气不混合,保证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提高了隧道的能见度,为司乘人员提 供了污染较少的空气和良好安全的行车环境。
2.大大降低了通风系统电费和运营维修费用:该技术在保证隧道持续 通风的情况下,不用外供电能和通风机械。使隧道通风电费和维 修成本大大降低。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与国家 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战略相适应 。
2.太阳能集热效应技术: 太阳能集热效应技术是一种能够利用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压头和风量的 技术。它是一种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设备,是利用太阳辐射为空气流动提 供浮升力,将热能转化为动能,将竖井底部进气口处的空气引入竖井,产生 烟囱效应,从而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太阳能集热效应通风系统将两类技术 :太阳能集热棚技术、烟囱效应技术合为一体。
浅议公路隧道施工通风设计
![浅议公路隧道施工通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ad1abad1f34693daef3e56.png)
浅议公路隧道施工通风设计摘要:隧道施工通风应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而摆在各级施工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上, 完善和创新管理模式,从而使其走向规范化的轨道上。
本文具体进行了公路隧道施工通风设计。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通风设计隧道施工通风是整个隧道施工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不仅影响施工环境质量, 而且也直接关系施工进度。
因此, 隧道施工通风应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而摆在各级施工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上, 完善和创新管理模式, 从而使其走向规范化的轨道上, 为确保施工进度, 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一、通风方式及其应用1、通风方式分类通风方式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和设备条件确定,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既利用隧道内、外的大气压差进行通风,无需机械设备;机械通风是采用风机为动力,配以风筒送、排风的通风方式(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混合式通风)。
机械通风两种基本方式(压入式通风和抽出式通风)见隧道施工基本通风方式图(图1);混合式通风是两种基本通风方式相配合使用,分为长压短抽式、长抽短压式(前压后抽式、前抽后压式)。
各自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如下表1。
2、通风方式选择要点通风方式的选择应针对污染源的特性进行,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自然通风因其影响因素多、通风效果不稳定且不易控制,尽量避免使用。
故除短直隧道外,有轨运输隧道宜采用吸出式或混合式通风,无轨运输隧道宜采用压入式或变换式通风。
(2)压入式通内能将新鲜空气直接输送至工作面,有利于工作面施工,但污染空气将流经整个坑道,若采用大功率、大管径设备,该通风方式适用范围较广。
(3)吸出入通风的风流方向与压入式相反,但其排烟速度较慢,且易于在工作面形成炮烟停滞区,故一般很少采用,因此,常在工作面处另设局扇以构成混合式通风系统。
(4)混合式通风具有压入式和吸入式的优点,但管路、风机等设施增多,在管径较小时可采用,若有大管径、大功率风机时,其经济性不如压入式。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ed0e60179563c1ec5da7173.png)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若干问题1交通量预测交通量的大小是确定道路是否需要建设以及建成什么等级的控制因素。
交通量的确定应该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推导过程。
但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往往造成交通量预测不准确。
一方面,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为了工程立项,往往夸大交通量,导致通风土建、设备、运营费用的浪费。
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也出现了交通量的增长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测,导致通风设备不够或通风方式已不适宜。
后面这种情况已在很多隧道显现出来,例如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原设计远景交通量22000veh/d,现在实际交通量已超过30000veh/d;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岭隧道,原设计远景交通量大约30000veh/d,现在实际交通量已接近50000veh/d;并且二者的交通量还有很大的上升趋势。
如何准确地预测交通量,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另外,如何处理交通量逐年增长与汽车排污量的下降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较为困难的问题。
2 交通量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1] 规定设计交通量为混合车高峰小时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为洞内线形行车速度。
在很多隧道的通风计算中,就直接按给出的交通量和行车速度取值,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根据交通工程学有关知识,车流密度、交通量和实际行车速度有一个对应关系:当车流密度与交通量较小时,车速可以达到最大值,即洞内线形行车速度;当车流密度、交通量逐渐增大,车速就随之逐渐减小,直至达到一个合理速度,这时交通量最大;当车流密度继续增大,交通量反而减小,车速也减小,直至形成阻塞。
因此在通风计算中必须根据交通量科学地计算实际行车车速。
表1是按照交通工程学计算得到的某山岭地区高速公路双洞四车道隧道的实际通行能力(混合交通量)及平均行程速度。
从表中可以看到前期预测交通量796veh/h 要比二级服务水平的实际通行能力1165veh/h 小得多,平均行程速度可以达到计算行车速度80 km/h ;后期预测交通量1448veh/h 与三级服务水平的实际通行能力1434veh/h 接近,平均行程速度就只能达到62 km/h 左右。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方案以及改进方法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方案以及改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96bbdd6bd97f192379e963.png)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方案以及改进方法摘要:隧道工程的施工环境相对封闭,且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灰尘等有害物质,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方案设计,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
本文对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方案以及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通风方案;改进方法前言:隧道工程是在地下、水下、山体以及建筑物内部修建的一项系统性基础工程。
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先进行岩石爆破,而爆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这些粉尘的颗粒较小,覆盖了整个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伤害。
同时还会因为后期处理困难,导致施工脱节。
与路面工程相比,隧道工程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其安全评价和预警的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要做好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方案,并不断完善。
一、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污染物分析隧道通风结构是提升隧道施工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其规划设计以及设备调试都和隧道施工中的污染源位置和种类息息相关。
因此,在进行通风方案设计之前一定要对隧道内的污染物位置和种类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完善通风设计方案,确保隧道施工快速高效,施工工人身体健康。
隧道内污染物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施工期间的爆破、施工设备以及瓦斯等,二是在运营期间汽车排放出的废气以及CO2和烟雾等。
三是火灾、水灾以及交通混乱等一系列隧道内的突发事件引起的污染。
针对这些污染,可以采取的改善方式主要有:一是改造汽车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二是采用滤毒滤烟的设备对含有污染物的空气进行净化;三是将不完全净化空气的浓度稀释到可以接收的值以下;四是在考虑隧道结构和相关路面结构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应急措施。
二、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通风方案设计基础在进行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通风方案设计时首先要考虑隧道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即人员的忍受程度和行车的安全视距;然后通过交通量和排放量来计算需风量;结合自然通风能力进行机械通风方式和通风设备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经济性和耐久性。
公路隧道施工中通风问题与技术措施
![公路隧道施工中通风问题与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e6fc2c049649b6648d747ff.png)
洞 内 空气 应流 通 、 新鲜 , 氧气 含量 不得 少 于2 O %f 按 体 积计1 。
1 3降低 粉 尘 浓度
粉 尘是 隧 道空 气 污 染的重 要 因素 , 其 中的 游离 S i O l ̄ f 人 体危 害 很大 , 施 工 人 员长 期 吸入 岩粉 , 将会 患 硅肺 病 。规 定粉 尘 含量 , 在 含有 1 O %以上 游离 S i O
C O 是 窒息 性 气 体 ,在 潮湿 的 隧道 内 较S长 , 危 害 性最 大 ; 容 许 浓 度 为2 0 m g /  ̄ 。 当施 工 人 员进 人 开 挖 面
检查时 , 浓度 为1 0 0 n l , 但必须在3 0 a r i n 内降 2 0 mg / ; S O 、 N O 和N H
地 下作 。 通风 可 以分 为借 助 自然 条 件 的 自然 通 风和 依靠 人 为条 件 的机 械通 风
的 一个 重要 原 因 。 因此 , 施 工通 风 必须 从 开始 就要 抓 紧抓好 。 隧道 施工 受 许多 因 素 的影响 , 施¨ r 方法、 施 进 度 、 机 具 和人员 等 是经 常变 化 的 。
通风效果不稳定且不易控制 , 故除短直隧道外 , 应尽量避免采用。 ( 2 ) 压入式通 风能将新鲜空气直接输送到工作面 , 有利于工作面施工 , 但污浊空气将流经
整个 坑 道 。 若 采 用 大功率 、 大管 径 , 其适用 范 围较 广 。( 3 ) 吸 出式通 风 的风 流方 向 与压 入式 相 反 , 但其 排 烟速 度慢 , 且易 在 工作 面形 成 炮 烟停 滞 区 , 故 一 般很
者, 不 得 超过 2 m g , ; 含有1 0 %以下游 离S i O 的水泥 粉 尘 , 不 得超 过6 mg , 。
公路隧道通风的问题与创新
![公路隧道通风的问题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ca928e8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3.png)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公 路 隧 道 通 风 存 在
的问题
05 具 体 实 施 措 施
02 公 路 隧 道 通 风 的 重 要性
04 公 路 隧 道 通 风 的 创 新方向
设备维护成本高
隧道通风设备 需要定期维护 和保养,否则 容易出现故障
维护成本较高, 需要投入大量
资金和人力
设备老化问题 也会增加维护
成本
需要加强设备 维护管理,提 高设备使用寿 命和降低维护
成本
Part Four
公路隧道通风的创 新方向
采用新型通风技术
隧道通风技术现状:传统通风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新型通风技术的优势:高效、节能、环保等 新型通风技术的具体应用:如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等 新型通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等不断创新和完善
06 预 期 成 果 与 影 响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公路隧道通风的重 要性
保障行车安全
降低隧道内烟雾浓度,提高能见度
提高隧道内空气质量,减少对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障行车安全,提高通行效率
提高隧道通行效率
减少交通事故发 生率
减少交通拥堵现象: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避免因隧道内空气质量差而引发的交通拥堵现象,提高道路通行能 力
推动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的创新发展
预期成果:提出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的创新方案,提高隧道通风效果,降低能耗和污染。
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通风技术,如智能控制、空气净化等,提高隧道通风系统的性能 和效率。
公路隧道通风研究
![公路隧道通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de0d1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2.png)
公路隧道通风研究隧道是现代路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山区和城市等复杂地形环境中。
隧道的通风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隧道通风的目标是确保车辆和行人在隧道内的安全,并提供一个舒适的通行环境。
隧道通风的核心问题在于烟气和废气的排除,在出现事故时也能够迅速救援。
有效的通风设计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确保路面的可见性,降低车辆事故的风险。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通风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特点。
首先,通风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排风能力。
通风系统需要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隧道内的废气,包括车辆尾气和事故排放的有害气体。
排风能力不足会导致隧道内空气污浊,对驾驶员和行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通风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空气补充能力。
通风系统需要能够及时补充新鲜空气,以保持隧道内的氧气含量适宜。
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新鲜空气的供应也能够提供疏散通道,帮助人员安全离开隧道。
此外,通风系统应具备可调控的功能。
随着气象条件和交通状况的变化,通风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高温天气和交通高峰期,通风系统应能够增加排风和补风量,保持隧道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和特点,通风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风机系统:风机是通风系统的核心设备,主要用于排风和补风。
风机应具备较大的排风量和补风量,以满足隧道内流通空气量的要求。
2.排烟系统:排烟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产生的烟气。
通过排烟系统,烟气可以迅速排出隧道,从而提供良好的疏散通道。
3.安全设备:通风系统还应配备一些必要的安全设备,例如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及时发现火灾等事故,并触发相应的应急措施。
4.气象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为通风系统的调整提供参考数据。
除了上述的通风系统组成部分,通风研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通风系统的布局:通风系统的布局应尽量减少死角,确保通风效果的均匀性。
布置风机和风口的位置要合理,以提高通风效果。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61de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6.png)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公路隧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而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驾车人员的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因此,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隧道通风设计的目标1.保证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给:为了保障隧道内的空气质量,通风系统需要确保空气充分流通,并及时将新鲜空气供给到隧道中。
2.控制温度和湿度:在夏季高温条件下,隧道内空气温度会上升,而通风系统需要能够有效地控制隧道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驾车人员的舒适性。
3.清除有害物质:隧道通风系统需要具备排除隧道内有害气体的能力,如废气、尾气等,以保证驾车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隧道通风设计的原则1.气流均匀分布:通风系统的设计应确保气流能够均匀分布在整个隧道内,避免某些区域的积热现象导致环境温度过高。
2.风速适宜:通风系统需要控制隧道内的风速,确保驾车人员能够感受到通风效果,同时避免过高的风速对驾车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3.合理布置出风口和进风口: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合理布置出风口和进风口,以实现气流的流通和供给,并避免产生气流的短路现象。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排放废气和尾气:通风系统应建立有效的废气排放和尾气处理系统,确保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火灾隐患:通风系统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火灾隐患,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可能的火灾事故。
3.洪水排水: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可能会面临洪水的威胁。
通风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以避免洪水对隧道通风系统的影响。
四、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1.引风方式:通风系统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两者结合的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风方式。
2.出风口和进风口的设置:出风口和进风口的设置应考虑到隧道的长度和曲线等因素,以确保通风效果的达到最大化。
3.风速和风量的控制:通风系统需要控制好风速和风量,以确保驾车人员的安全和舒适性。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若干问题探析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若干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6af2370b1c59eef8c7b49e.png)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若干问题探析作者:何发成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3期摘要: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是隧道总体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合适的通风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到通风效果、施工难度、设备投入、运营成本等因素,文章就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在国家经济大力增长下迅猛发展,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也日益增多,特别是中长隧道甚至特长隧道的大力发展,由此隧道通风方案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通风方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隧道工程的救灾和运营环境等。
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是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的关键。
同时为了保证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隧道内的有害气体或污染物质的浓度必须通过通风降至一个允许浓度以下,随之带来的还有巨大的通风能耗,因此在减少能耗的前提下,如何保证空气质量,同时满足各种情况下隧道的通风要求,隧道通风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详细分析和研究。
1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理念和步骤1.1设计的指导思想通风方案设计与决策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在决策中确定合适的指导思想,又决定了设计方法与设计参数的选取。
一般来讲,隧道通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原则。
标准和规范是设计人员必须遵循的法则,从原则上来讲应严格执行。
(2)安全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实用原则。
实用性主要体现系统的设计目标,包括安全、环保、运营三个方面的因素。
(4)可靠原则。
可靠性反映系统对不同运营工况的适应能力。
(5)求实原则。
设计方案应与工程特点相结合。
(6)经济原则。
设计应追求高性价比设计原则。
(7)环保原则。
环保问题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8)满意原则。
一方面是指用户、建设地政府和群众对设计方案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是指设计方案自身方面的满意程度。
1.2 通风设计的步骤(1)通风方式的选择。
根据规范要求和工程类比情况,采取合适的通风方式。
要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按照现行规范及本工程的特点,有必要的话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公路隧道通风问题与创新
![公路隧道通风问题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8733ddd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5.png)
技术推广与普及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隧道通 风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企业合作与研发: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共同研发 新的隧道通风技术
教育培训:开展隧道通风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 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隧道通风技术的重 要性和优势,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政策支持与法规完善
智能调节: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通风设 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
节能环保:通过智能控制,降低能耗,减少 碳排放
安全保障:实时监测隧道内的安全隐患,及 时报警并采取措施,保障隧道安全
节能环保技术
01
太阳能通风技术:利用太阳能进行通风,降低能耗
02
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热能进行通风,减少碳排放
03
智能通风技术:根据隧道内环境自动调节通风量,降低能耗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隧 道通风技术创新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隧道通 风创新应用的合法性
建立行业标准,规范隧道通 风创新应用的实施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隧道通 风创新应用的经验和技术
谢谢
隧道内建筑材料: 4 隧道内建筑材料释 放的有害气体,影 响空气质量
隧道内施工:隧道 5 内施工产生的粉尘 和噪音,影响空气 质量
隧道内火灾:隧道 6 内火灾产生的烟雾 和有毒气体,影响 空气质量
通风不畅
01
隧道内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空气质量差
02
车辆尾气排放,加剧空气污染
03
隧道内湿度过高,影响行车安全
公路隧道通风问题与创新
目录
01. 公路隧道通风问题 02. 隧道通风创新技术 03. 隧道通风创新应用
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排放:汽 1 车在隧道内行驶时, 尾气排放量增加, 导致空气污染
隧道通风系统安装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对策
![隧道通风系统安装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393e7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2.png)
隧道通风系统安装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对策1. 引言隧道通风系统是保障隧道内空气质量和安全的重要设施。
在隧道通风系统的安装工程中,存在着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施工重点难点问题分析2.1 风量计算准确性问题准确计算隧道通风系统所需的风量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然而,由于隧道形状、长度、道路交通流量等因素的多变性,风量计算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2 设备选择和布局问题隧道通风系统的设备选择和布局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隧道尺寸限制、设备的功率和效率、布局的合理性等。
不合理的选择和布局可能导致风量分布不均匀、通风效果不佳等问题。
2.3 施工期间隧道内环境的安全性在施工期间,隧道内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粉尘等有害物质,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如何通过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难点问题。
2.4 施工与运营过渡期的协调隧道通风系统的安装工程需要和隧道运营的过渡期协调。
在施工完成前后,如何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保障过渡期内隧道的通风与安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 对策提出3.1 加强风量计算的准确性通过结合实测数据和模拟计算,对隧道通风系统的风量进行准确计算。
在计算中考虑多种因素的变化,并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以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3.2 合理选择和布局设备综合考虑隧道特点、通风需求和设备性能,选择适合的设备。
在布局时,保证设备能够均匀分布,并与隧道形状相适应,以提高通风效果。
3.3 强化施工期间的环境安全管理在施工期间,加强有害物质的监测和通风控制,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性。
同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3.4 预留充足时间进行过渡期的运营准备在施工完成前,提前进行隧道通风系统的调试和运行试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并与隧道运营方充分沟通,协调过渡期内的通风和安全措施,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营。
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e22d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5.png)
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公路隧道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密闭的隧道环境以及车辆排放的废气等问题,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的关键问题以及研究成果。
1. 问题定义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
隧道内部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车辆尾气排放以及灯光照明时产生的热量。
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并为隧道内部创造良好的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是设计与优化的首要目标。
2. 通风系统设计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了通风口的位置与布置、排风设备的选择以及通风风速的控制等。
通风口的位置与布置应尽量使车辆排放的废气能够快速有效地被排出隧道,减少尾气在隧道内部积聚。
排风设备的选择则应根据通风口的位置与间距,以及隧道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采用高效的抽风设备,确保排风能够快速排出隧道。
通风风速的控制则是保证隧道内部空气流通的关键,应根据隧道长度、下坡、上坡等不同地理条件进行合理调整,控制通风风速在合适的范围内。
3. 优化研究为了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优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不同的通风口位置和布置进行优化,以求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另一方面,还可以探索新的通风技术,如喷射风机通风等方法,以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材料制造通风设备,如陶瓷通风塔、湿式排风设备等,以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4. 成果展望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的成果将会在实际建设中得到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为驾车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行车环境。
此外,优化研究的成果还可以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其他类似的场景,如地铁站台、地下停车场等,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更加洁净的空气环境。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7677e5482fb4daa58d4bf6.png)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摘要:首先介绍了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交通量预测、交通量与行车速度的关系、隧道内污浊空气的稀释标准、稀释空气异味的需风量计算等。
结论证实,公路隧道的通风问题是公路隧道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通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让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更加完善。
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与措施在我国公路建设工作的发展下,公路隧道的建设长度越来越长,大量特长公路隧道出现,公路隧道设计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通风问题,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工程造价,运营费用也不断上升,为此,必须要关注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的应用质量。
1 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人们对公路隧道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隧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而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烟尘会在隧道内累计,不会扩散到大气中。
汽车尾气中含有很多有害成分,严重影响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更是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威胁。
污染物的累积以及扬起的灰尘都会降低隧道内的能见度,减小车辆的有效视距,影响行车安全和维护工作。
此外,污染物也会对隧道结构产生影响,缩减其使用寿命。
所以,在隧道内安装通风装置,将隧道内的有害气体稀释和排出,保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相对舒适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2 通风设计原则2.1 通风系统掘进工作面都应该按照独立通风标准进行设计,不得将任意两个工作面之间连接进行通风。
隧道所实际需要的风量大小,应该依据爆破排烟、同时进行施工的最大人员数量和有毒气体最大排出量分别予以测算,并按允许风速进行检验,采用其中的最大值。
隧道施工中,对集聚的空间和衬砌模板台车附近区域,可采用空气引射器气动风机等设备,实施局部通风的办法。
隧道在施工期向,应实施连续通风。
2.2 通风设备(1)压入式通风机应该装置于洞内外新鲜风流中,抑制污风循环。
通风机要事先准备好两路电源,且装置风电闭锁系统,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可以将另一路电源在短时间内迅速接入,以避免风机长时间停运。
公路隧道通风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公路隧道通风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19c1313169a4517723a364.png)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公路隧道通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英文:Auto Control System for Ventilation in Tunnel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华东交通大学学生开题报告书(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1)、(2)均要填,如AY、BX等。
章。
“等级”用优、良、中、及、不及格五级制(可按学院制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办法评定最后成绩)。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摘要公路隧道是一个特殊的建筑物,其内部的环境比较复杂,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问题。
隧道内的CO(一氧化碳)会大量积累,一旦超过一定的浓度,就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VI(能见度)也比较低,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改善隧道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改善隧道内部环境主要工作是排除隧道内的CO和提高VI。
采取的方法就是给隧道通风。
如果一直给隧道通风那肯定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额费用,因此风机就要选择适当的时候开启。
这就需要通过检测CO、VI值,跟设定的CO、VI浓度进行比较,当CO浓度高于设定浓度,VI值高于设定值时,单片机就会控制风机启动,反之则控制风机停止。
本文所设计的隧道通风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是利用CO、VI传感器采集隧道内的CO、VI值,再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送入A/D转换器进行数字转换,然后将被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与设定的CO、VI浓度值进行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来控制风机的启停、交通信号灯的转换和声报警器的开关。
根据这个设计原理利用protel 99 se设计出硬件电路,同时利用Keil C进行软件编程。
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控制;传感器;单片机ABSTRACTRoad Tunnel is a special building with complex inner circumstance, in which there exist many security problems. For exampl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Carbon monoxide)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in tunnel above a certain value, it will seriously affect health; VI(visibility) is so low that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 safety of driving.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road tunnel. The major job to change the inner situation of the tunnel is to discharge CO and improve VI, with this purpose, we can ventilate to the tunnel. It is sure that we can solve those problems if we continuously to ventilate to the tunnel, though it also will bring the high expense at the same time, so the fans should start-and-stop at the correct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detect CO and VI value, with the set of CO、VI concentrations were compar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than set, VI value is higher than the set value, the microcontroller will control the fan starts, otherwise control the fan Stop.The theory of Auto Ventilation Control System In Road Tunnel designed by this article is to utilize the sensor of the CO and VI to coll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and VI in road tunnel, Then put the collected analog signals into A /D converter for digital conversion, and then put converted single to chip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o compare with the set of CO, VI concentrations .At the end, we can control the start-and-stop of the fans、the convert of the traffic signal light, the swich of the sound alarm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of the comparison. Last use protel 99 se to draw circuit diagram, and use Keil C to programme.Keywords: Road Tunnel; Ventilation; control; sensor; SCM(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目录摘要 ......................................................................................................................... I X ABSTRACT . (X)一绪论 (1)1.1 概述 (1)1.2 公路隧道通风方式的现状 (1)1.3 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的现状 (2)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路线 (4)1.4.1 研究内容 (4)1.4.2 研究路线 (4)二隧道通风相关计算 (5)2.1 隧道通风的卫生标准 (5)2.1.1 CO设计浓度 (5)2.1.2 VI设计浓度 (5)2.2 隧道通风需风量计算 (6)2.2.1 稀释CO的需风量 (6)2.2.2 稀释VI的需风量 (6)2.3 射流风机台数计算 (6)三硬件选型 (9)3.1 一氧化碳传感器简介和选型 (9)3.1.1 一氧化碳传感器类型和检测原理 (9)3.1.2 一氧化碳传感器选择 (9)3.2 能见度传感器简介和选型 (10)3.2.1 VI传感器类型和检测原理 (10)3.2.2 VI传感器的选择 (11)3.3 A/D转换器选型 (11)3.3.1 主要特性 (12)3.3.2 内部结构 (12)3.3.3 外部特性 (12)3.4 单片机简介和选型 (13)3.4.1 STC80C52单片机芯片引脚功能介绍 (13)3.4.2 STC89C52单片机芯片封装图 (14)3.5 风机的选型 (14)3.5.1 NSL系列射流风机技术特点 (14)3.5.2 NSL系列射流风机结构 (15)3.5.3 安装、运行、维护应注意的问题 (15)四硬件电路设计 (17)4.1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17)4.2 一氧化碳模块设计 (17)4.3 VI模块设计 (18)4.4 AD转换器与单片机的链接 (19)4.5 声光和按键控制 (19)4.6 风机控制模块 (20)4.7 电源电路设计 (20)4.8系统整体电路图 (21)五软件设计 (22)5.1主程序流程图 (22)5.2 主程序初始化流程图 (23)5.3 报警子程序流程图 (23)5.4 按键子程序 (25)总结 (26)参考文献 (27)附录A 外文翻译-原文部分 (28)附录B 外文翻译-译文部分 (33)附录C 系统程序 (37)致谢 (44)一绪论1.1 概述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中的隧道也日益增多,我国的公路隧道总长度也跻身世界的前列。
关于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的分析
![关于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da90c380eb6294dd886cdc.png)
关于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的分析摘要:我国的公路建设日益发展,公路也逐渐由平原地区向山区转移,公路隧道越来越成为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隧道的通风设计很是需要我们研究,本文全面在几个方面对隧道通风设计做出几点分析。
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分析;通风控制;设备选择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road is gradually from the plains XiangShanOu transfer, highway tunnels more and mor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highway. Tunnel ventilation design is very is we need to study, this paper in the aspects of the tunnel ventilation design make some analysis.Keywords: highway tunnel; Ventilation; Design analysis; Ventilation control; Equipment selection我国的公路建设日益发展,山区公路更是不断增多,比如在陕西的西汉高速,仅隧道就有112个,如此可见,公路隧道是下一步高速公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去分析。
1隧道通风设计分析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交通量,意外发生的情况,通风设备安装,通风设备控制和通风设备选择,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1. 1交通量分析对于交通量的预测,无不存在一部分的误差,各个方面的原因也会造成预测不准确。
而在公路建设研究阶段,为了工程立项,可能会把交通量夸大,为了不必要的浪费,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交通量。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9932ae284ac850ad024268.png)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山区修建了多条高速公路,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也是越来越多,公路隧道逐步向中长隧道甚至特长公路隧道发展。
在公路隧道的建设过程中,通风方案的优劣及运营效果的好坏决定着隧道的救灾工程、运营环境等。
文章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根据自己以往设计的经验,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改善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控制状态;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公路隧道数量日益增多。
根据相关统计,在2002年,修建隧道1 972座,隧道的总长度达到了835 km,包括中特长隧道21座,总长度为76 km,而且每一年新修建的隧道大约为100 km。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路隧道方案的成功与否,因此它对公路隧道的影响比较大,虽然目前我国的公路隧道技术取得了一点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与探讨。
1 交通量预测交通量直接决定道路是否需要建设以及建成什么等级,因此确定交通量必须通过一个严谨的科学推导,但是实际情况是以下两方面原因往往会造成交通量预测不准确:一方面,有些单位或者企业为了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能够成功,通常会夸大交通量,使得通风土建、设备、运营费用都远远超出标准;另一方面,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迅猛,出现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增长的交通量远远大于最初的预测的情况,从而导致了通风设备紧缺或者通风方式已经不合理了。
后者现在经常出现在隧道中,比如成渝高速公路的中梁山隧道,原设计的交通量为22 000 辆/d,现在实际交通量大于30 000 辆/d,远远大于原设计的交通量了。
准确的预测交通量以及处理逐年增长的交通量与汽车排污量的关系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2 交通量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中定义的交通量是指在混合车并且高峰时期一个小时的交通量,行车速度就是指洞内线形行车速度,因此许多通风设计中直接取给出的交通量以及行车速度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青岛胶州湾海底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
![青岛胶州湾海底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7b1b3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c.png)
青岛胶州湾海底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
苏立勇
【期刊名称】《现代隧道技术》
【年(卷),期】2009(046)002
【摘要】青岛胶州湾隧道为特长海底隧道,属城市快速交通隧道,其通风设计是隧道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参照国内、外既有隧道的有关资料,结合本隧道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多个通风方案比选,认为采用分段纵向通风加洞口高排方案最为经济合理;通过对隧道风量计算等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用"在用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
【总页数】7页(P77-83)
【作者】苏立勇
【作者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3.5;U459.5
【相关文献】
1.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青岛端连接线规划探索 [J], 马清;刘淑永
2.梦圆"青黄相接"的海底通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科学论证与决策纪实[J], 贾德昌
3.青岛胶州湾海底公路隧道污染物浓度水平测试 [J], 宁艳涛;贺肖杰
4.胶州湾隧道通风方案设计 [J], 苏立勇
5.我国规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全线贯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路隧道通风程序化设计及应用
![公路隧道通风程序化设计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c394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8.png)
公路隧道通风程序化设计及应用发布时间:2021-07-08T14:41:19.52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上)作者:何鹏飞[导读] 近年来,公路隧道交通量大,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何鹏飞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82摘要:近年来,公路隧道交通量大,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隧道通风效果如果达不到要求,风速过低,可能影响隧道内部空气质量,造成CO浓度和烟尘浓度超标。
隧道内部空气质量会直接影响人员健康,降低空气透过率,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有必要针对公路隧道通风进行设计优化。
下面,文章就公路隧道通风程序化设计及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公路隧道;隧道通风;程序化设计1隧道通风设计过程1.1 初步判定根据隧道《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的规定:单向交通隧道,当符合式L·N≥2×106时,可设置机械通风;双向交通隧道,当符合式L·N≥6×105时,可设置机械通风。
制定隧道火灾防烟和排烟的设计原则:不同隧道长度(如:L≤1 000m、1 000m<L≤5 000m、L>5 000m)的高速公路隧道分别采用火灾防烟和排烟方式。
1.2 计算特征年的设计交通量根据预测年度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和方向不均匀系数等参数,计算项目所处路段的设计特征年高峰小时交通量。
1.3 确定设计标准计算或设定在设计时速下每10km/h一档的参数,主要包括隧道内CO允许浓度、隧道烟雾允许浓度、隧道空间不间断换气频率或换气风速,以及隧道火灾热释放率和火灾临界风速。
1.4 计算需风量计算设计时速下每10km/h一档的稀释烟尘、CO、换气的需风量,取其较大者作为设计需风量,另根据火灾临界风速确定火灾排烟需风量。
1.5 计算通风力及风机数量计算隧道内沿程阻力、局部阻力、自然通风力、交通通风力等,根据风力平衡式:△Pr+△Pm=△Pt+∑△Pj,确定射流风机总升压力和射流风机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582(2005)05-0026-06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分析苏立勇(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洛阳471009)摘 要 文章对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状态、污染物稀释标准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指出了隧道通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改进办法,对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通风设计 控制状态 火灾通风中图分类号:U 453.5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随着近几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公路隧道数量越来越多。
根据有关统计,截止2002年底,已建隧道1972座,总长835km ,其中特长隧道21座,总长76km ;现在每年新增隧道约100km 。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对公路隧道的影响很大,甚至是决定着公路隧道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
伴随着公路隧道的建设,我国的公路隧道通风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目前在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2 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状态应与隧道内行车状态相匹配 目前在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设计人员经常将车速为10km /h 以下的情况定为阻滞工况,其污染物稀释标准按照阻塞工况进行计算;车速为20km /h 及以上为正常工况,其污染物稀释标准按照正常工况进行计算。
依据《公路隧道通风与照明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3.3.3条之第3款规定,交通阻滞为隧道内各车道均以怠速行驶,平均车速为10km /h 。
由于按照《规范》中有关的隧道阻滞工况规定,阻滞段的计算长度不宜大于1km ,因此在长大隧道通风计算中通常以20km /h 的行车工况控制隧道需风量。
笔者认为,这种不分隧道性质、不分隧道服务水平的通风计算方法值得商榷。
《规范》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制定该条的依据是国际道路协会常设委员会(PI A RC )的报告。
在PI A RC 1983中指出,隧道内的车辆密度在行车速度为40~10km /h 时均按照车间距确定;在PI A RC 1995报告中指出,通风计算中,拥挤交通速度大约为10km /h ,并给出了该工况下的车辆密度。
可以看出,车速为10k m /h 确属于交通阻滞,但上述文献并未对正常工况和阻滞工况进行较明确的划分,例如车速为20km /h 是否属于交通阻滞。
我国的道路服务等级分类共分为4级:公路的最低服务等级是四级的下半部分。
当高速公路服务等级为四级的下半部分时,其行车速度为小于43km /h ;不控制进入的双车道公路的服务等级为四级下半部分时,其行车速度为小于37km /h 。
由于隧道作为整条公路的一部分,隧道内的污染物稀释标准属于隧道服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整条公路服务水平的组成部分,因此按照整条公路的服务水平划分隧道的运行工况应该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考虑到隧道中行车速度一般小于设计行车速度的实际情况,因此在高速公路隧道和不控制进入的双车道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中,可以认为其阻滞工况为隧道内各车道平均车速在30km /h 以下,隧道内的污染物稀释标准也与之相适应。
设计中将隧道通风控制状态与隧道内行车状态相匹配,与整条线路的服务水平相适应,使隧道通风系统作为整条线路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可防止盲目增加风量、有效地减少设备投资和运营费用、避免设备闲置浪费,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修改稿返回日期:2005-01-31作者简介:苏立勇,男,工程师.26 第42卷第5期2005年10月 现代隧道技术M ode r n Tunne lling Technology Vo.l 42 No .5O c.t 20053 关于隧道内污浊空气的稀释标准隧道内污浊空气的稀释标准是隧道通风设计的重要依据,其不仅影响隧道通风方案的选择和投资规模,而且会影响到隧道建成后的运营费用及隧道环保。
隧道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隧道内机动车的排放物,主要包括CO、HC、NO x、颗粒物等。
隧道通风设计中主要控制的是CO和颗粒物,其中CO对人体健康和人体的反应能力影响最为突出。
对于隧道内颗粒物的稀释标准业界较为一致,通常为0.007~0.009m-1。
而对CO的稀释标准则争论不一,规范也历经多次变更。
1990年,交通部《J TJ026-9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在公路隧道正常运行时,CO的稀释标准为150ppm;阻塞运行时,短时间内(15m in以内) CO的稀释标准为250pp m。
1999年,交通部《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规定的CO的稀释标准见表1。
而与此同时,PI ARC也在调整其CO的推荐稀释标准。
PI A RC1983推荐:在公路隧道正常运行时,CO的稀释标准为150ppm;阻塞运行时,CO的稀释标准为250ppm。
PI ARC 1995推荐:在公路隧道正常运行时,C O的稀释标准为100pp m;阻塞运行时,CO的稀释标准为150pp m;隧道内CO浓度达到250ppm时,应关闭隧道。
表1 《规范》规定的CO浓度标准T ab le1 C O con cen tration standard s spec ifiedb y《Sp ec ifications》隧道长度/m≤1000≥3000正常运行时250pp m200pp m阻塞运行时300pp m经历时间<20m i nCO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形成Co H b,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从而引起视力和听力下降,以及头痛、眩晕、动作迟缓、痉挛等症状。
人体中生成Co H b的多少与所在环境中的CO浓度、人的接触时间和呼吸速度有关。
人体血液中Co H b的浓度随接触时间的增加一直上升至一稳定值,稳定值的大小取决于C O的浓度。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Co H b浓度为2.5%时即可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对学生的人体实验表明,Co H b浓度为2.5%时,多数学生不能分辨1000H z范围内的声音信号。
从而表明,环境中CO的浓度增加可引起人的时间分辨力、视力、视力敏感度以及运动能力的降低,所有这些都会造成行车事故的增加。
从《规范》条文说明中看出,我国现行《规范》是根据M ay氏曲线的结论:当C o Hb浓度为10%时只会引起轻度头痛,且不留后遗症。
考虑到保险余量,规范制定者采用5%的Co H b浓度确定C O的稀释标准。
正是因为《规范》采用的C o H b浓度偏高,其规定的CO稀释标准也就大大高于国际上的有关推荐标准。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公路隧道CO的稀释标准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过程,恰好与国际隧道C O稀释标准不断严格的发展趋势相反。
我国现行的《规范》规定的CO稀释标准仅仅考虑到人的明显生理感受,缺乏对隧道内行车安全因素的考虑,CO稀释浓度偏高。
应当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充分考虑CO对隧道行车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对隧道内的CO污染浓度稀释标准进行相应的修订,适当降低CO的稀释标准,改善洞内环境,提高洞内舒适度。
4 隧道内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有害气体排放量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隧道通风设计的基本依据,而有害气体排放量计算中又以交通量(N)和有害气体的基准排放量(q)为最主要参数。
车辆的基准排放量以及交通量都应与相应的设计年限相匹配。
根据《规范》的规定,CO基准排放量(q co)为0.01m3/辆km,烟雾的基准排放量(q V I)为2.5m2/辆km;并在条文说明中指出,《规范》规定的基准排放量是以1995年为起点,并按照每年1%~2%的递减率计算获得的排放量作为设计年限的基准排放量。
但在实际的通风设计中,由于递减率取值并无统一规定,全凭设计人员根据经验选取,因此车辆的基准排放量让设计人员备感头痛。
为安全起见,设计人员通常取一较小的递减率,甚至不考虑递减,因此导致隧道通风量的不合理增加。
由于我国近年来对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汽车污染物的修订,以及《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的实施,我国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减少,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根据《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我国轿车的排放控制水平,2000年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一阶段水平(指满足欧洲91/441/E EC和93/ 59/E EC机动车排放法规的要求);最大总质量不大27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分析于3.5t的其它轻型汽车(包括柴油车)型式认证产品的排放控制水平,2000年以后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一阶段水平;所有轻型汽车(含轿车)的排放控制水平,应于2004年前后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二阶段水平(指满足欧洲94/12/E C和96/69/E C机动车排放法规的要求),2010年前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重型汽车(最大总质量大于3.5t)与摩托车的排放控制水平,2001年前后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一阶段水平(指满足欧洲91/542/EEC排放法规中第一阶段限值的要求),2005年前后柴油车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二阶段水平(指满足欧洲91/542/EEC排放法规中第二阶段限值的要求),2010年前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PI A RC是一个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组织,它的常设委员会———隧道技术委员会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不断地进行现场测试,并在历届世界大会中提出它的最新测试成果和调整推荐报告,其推荐值已经被世界多个国家所采用。
PI ARC1995根据欧洲共同体委员会(EEC)制定的各阶段排放法规,分别给出了各种汽车发动机的有害气体排放量数据。
为说明问题,摘录PI ARC1995推荐的汽油发动机轿车的部分CO排放量数据(表2)。
表2 汽油发动机(US83,催化剂转化器)CO排放系数(g/h) Tab le2 C oeff i c ien t of th e exh austion of C O for gaso li n e eng i ne(U S83,catalyst transfor m er)坡度车速/(k m/h)-6%-4%-2%0%2%4%6% 020.020.020.020.020.020.020.01028.742.055.255.266.367.480.62026.538.851.051.061.273.498.44028.641.855.055.066.0106.2159.56030.744.859.059.088.5173.8277.98032.847.963.063.0173.3308.7491.4 10042.762.582.282.2295.9581.6959.3注:1.本表摘录自PI ARC1995;83为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排放法规,与欧洲共同体委员会(EEC)制定的91/441/EEC一致,相当于我国于2000年实施的第一阶段排放法规《GB18352.1-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3.CO的比重为ρ=1200g/m3. 基准排放量通常是指汽车在车速为60km/h、坡度为0%时的汽车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