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住院1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4例,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罗格列酮。
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如:接受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升高(P 0.05)。
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对缺血性MACE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加充血性MACE风险。
标签:冠心病;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心血管事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条件的改变,我国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逐渐增多,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1]。
临床上常应用罗格列酮以提高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控制血糖,使血糖值达标。
但是近年来国外的临床试验反映罗格列酮能显著提高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这引起临床对于罗格列酮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产生争议[2]。
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我国人群应用罗格列酮的心血管安全性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住院1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7例,女49例,平均年龄(58.4±7.2)岁。
入选标准:(1)依据AHA/ACC的CHD诊断标准;(2)依据ADA推荐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接受同时进行的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1)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在3级及以上;(2)同时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或急性心内膜炎;(3)合并有慢性心房颤动;(4)合并有严重的肝、脑、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
1.2 分组
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两组:(1)对照组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8±7.0)岁;(2)研究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平均年龄(60.2±6.5)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其他内科基础性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按照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的诊治指南予以一系列的治疗措施,主
要为:抗血小板、控制血糖、降压、调脂、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神经内分泌活性,如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
研究组患者在上述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罗格列酮口服,剂量为4 mg/d,bid。
1.4 随访指标观察
出院后嘱患者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缺血性心血管事件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其中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指标为:接受血运重建术(revascularization and remodeling operation,RRO)、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级依据应用NYHA分级标准,记录NYHA分级3级及以上的例数。
对每位NYHA 分级3级及以上的患者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算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每个参数均测量5个心动周期,计算各自的平均数。
其中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为LVEF和SV,而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为LVEDd。
1.5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指标,如RRO、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15.38%(8/52)vs 16.67%(9/54)(P = 0.108)、21.15%(11/52)vs 22.22%(12/54)(P = 0.089)、19.23%(10/52)vs 20.37%(11/54)(P = 0.097)、3.85%(2/52)vs 5.56%(3/54)(P = 0.052)(表1)。
2.2 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LVEF与SV较小,而LVEDd则较高,分别为:(69.7±9.5)% vs (58.9±7.4)%(P = 0.024)、(57.8±6.3)vs (48.5±7.1)(P = 0.027)、(54.2±4.9)vs (64.9±5.8)(P = 0.032)(表2)。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NYHA分级3级及以上患者例数明显较高,为:21.15%(11/52)vs 35.18%(19/54)(P = 0.020)。
3 讨论
根据临床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其导致的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已引起临床乃至社会的关注[3]。
目前临床
已公认糖耐量异常是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国内外的冠心病诊治指南中都要求严格规范化地控制血糖,使血糖降到目标值,并且大量的临床证据也显示严格控制血糖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MACE发生率,改善预后[4]。
目前降糖药物治疗有多种,其中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上调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药理学特点,因而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中罗格列酮是代表药物之一[5]。
但是近年来对于罗格列酮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国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罗格列酮后,其MACE的发生率并无增加,但是有荟萃分析却证实其会增加MACE的发生率[6]。
因此对于我国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人群应用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没有充分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应用罗格列酮后,随访1年,RRO、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等缺血性MACE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是无统计学差异;而充血性心力衰竭则显著增加。
进一步研究显示,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如LVEF与SV显著较低,而反映舒张功能的指标LVEDd则较高,这表明罗格列酮会降低患者的心脏功能,诱导心力衰竭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对缺血性MACE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加充血性MACE风险。
由于本研究的标本数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因此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参考文献]
[1] 王梦然,李敏. 罗格列酮相关心血管事件概述[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11(1):31-34.
[2] Leal I,Romio SA,Schuemie M,et al. Prescribing pattern of glucose lowering drug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the last decade:a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safety warnings about rosiglitazone [J]. Br J Clin Pharmacol,2013,75(3):861-868.
[3] Stacker DJ,Taylor AJ,Langley RW,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rosiglitazone and mefformin on inflammation and subclinical atherosclem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Am Heart J,2007,153(3):445-446.
[4] Hedblad B,Zambanini A,Nilsson P,et al. Rosiglitazone and carotid IMT progression rate in a mixed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the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main results from the Ros iglitazone Atherosclerosis Study[J]. J Intern Med,2007,261(3):293-305.
[5] Nissen SE,Wolski K.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on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 [J]. New Eng J Med,2007,356(24):2457-2471.
[6] Bortolini M,Wright MB,Bopst M,Balas B. Examining the safety of PPAR
agonists-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J]. Expert Opin Drug Saf,2013,12(1):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