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
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在商业运作中,利润和成本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利润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所获得的净收入,而成本则是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利润和成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首先,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
无论是生产商品还是提供服务,企业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工人的工资成本、设备的租赁成本等。
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盈利。
如果成本过高,企业在售价上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利润空间,从而导致亏损。
因此,降低成本是企业获得更多利润的关键之一。
其次,利润与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是通过从销售额中减去成本来计算的。
换句话说,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成本。
因此,如果成本降低,利润就有可能增加。
当企业能够控制和降低自身所需的各项成本时,就可以提高利润率,实现更大的盈利。
这也是企业追求成本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利润与成本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利润率来反映。
利润率是指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可以反映出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盈利水平。
如果利润率较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强,而如果利润率较低,则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
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可以直接影响到利润率的高低。
合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因素对其产生影响。
例如,市场需求的波动、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经济环境的变化等。
这些因素也会对成本和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需要灵活应对,不断优化成本结构,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利润和成本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水平的高低也反过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成本的优化和管理,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只有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获得利润。
什么是计划成本

什么是计划成本
首先,从企业生产计划的角度来看,计划成本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计划所需要的全部成本。
这包括生产原材料、人工成本、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等各项费用。
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详细的预算和安排,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成本控制。
其次,从企业经营计划的角度来看,计划成本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成本。
这包括销售费用、市场推广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等各项费用。
企业在制定经营计划时,需要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和安排,以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此外,计划成本还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市场推广费用等。
企业在制定计划成本时,需要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控制,以确保成本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总之,计划成本是企业为实现生产计划或经营计划所需要的全
部成本,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和利润水平。
企业在制定计划成本时,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详细的预算和安排,同时要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控制,以确保成本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只有合理控制计划成本,企业才能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竞争优势。
质量成本计算公式

质量成本计算公式
质量成本计算公式是:
质量成本 = 内部质量成本 + 外部质量成本
其中,内部质量成本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缺陷而产生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失效成本:由于产品在使用阶段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成本,如维修费用、退货费用等。
- 内部返工成本:为了修复内部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而需要重新进行的工作,包括重工和返修费用。
- 等待成本:由于生产过程中等待修复错误和缺陷而导致的成本,如停工导致的生产线停产损失等。
外部质量成本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给外部环境造成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客户返工成本:客户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要求返工或修复的成本。
- 产品退货成本: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客户退货而产生的成本,包括退货运输费用、退款费用等。
- 售后服务成本:为处理产品质量问题而需要提供的售后服务费用,如维修费用、客户咨询费用等。
通过计算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成本的总和,可以评估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决策参考。
名词解释产品成本

名词解释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直
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是生产产品
所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生产过程中直接
参与产品制造的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与生产过程
直接相关的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能源消耗和生产线维护成本等。
除了直接生产成本外,产品成本还包括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等。
这些成本也会分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
以反映企业全面经营活动的成本。
产品成本的计算对企业的经营和决策非常重要。
正确计算产品
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评估产品盈利能力,优化
生产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对产品成本的准确把握
和分析是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实际生产中,产品成本的计算还涉及到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
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选择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以确保产品成本的
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之,产品成本是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正确计算和分析产品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做生意成本与利润计算公式

做生意成本与利润计算公式在商业世界中,了解成本和利润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开办新企业还是在经营现有企业时,都需要对成本和利润有清晰的认识。
成本和利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企业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成本与利润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成本计算公式。
成本是指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了解成本对企业的经营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计算成本时,需要考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 直接成本的计算公式为:直接成本 = 原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直接制造费用。
原材料成本是生产商品所需的原材料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人工成本,直接制造费用是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制造费用。
2. 间接成本的计算公式为:间接成本 = 间接材料成本 + 间接人工成本 + 间接制造费用。
间接成本是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其他费用,如设备折旧、水电费等。
利润计算公式。
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体现。
了解利润对企业的经营同样至关重要。
在计算利润时,需要考虑总收入和总成本。
1. 总收入的计算公式为:总收入 = 单价×销量。
单价是商品或服务的售价,销量是销售的数量。
2. 总成本的计算公式为:总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在上文已经介绍过了。
3. 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利润 = 总收入总成本。
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直接体现。
举例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成本与利润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一种商品,该商品的售价为100元,销量为1000件。
原材料成本为2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10000元,直接制造费用为5000元,间接材料成本为3000元,间接人工成本为2000元,间接制造费用为1000元。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直接成本 = 20000元 + 10000元 + 5000元 = 35000元。
经济学原理 成本

经济学原理成本
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为了获取一种产品或者服务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经济学中,成本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和层次。
首先是显性成本,也就是明确的、直接的货币支出。
比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租赁土地等都属于显性成本。
这些成本通常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或者交易记录来准确记录和计算。
其次是隐性成本,也被称为机会成本。
隐性成本指的是为了做出某种选择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例如,如果你决定去上大学,你将放弃直接就业的机会和收入。
这个放弃的收入就是隐性成本。
此外,还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概念。
固定成本是与企业的生产规模无关,并且在短期内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成本。
比如,租金、抵押贷款利息等都是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则是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变化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劳动力等。
在经济学中,理性的经济主体会根据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来做决策。
边际成本指的是生产或者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所付出的额外成本。
而边际收益则是指额外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理性的经济主体会在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增加产量或消费量,在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减少产量或消费量。
总之,成本在经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正确理解和计算成本可以帮助经济决策者做出更合理和有效的决策,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管理资源和进行生产。
成本利润的三个计算公式

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中,计算成本和利润有多种方法和公式。
下面是三个常见的计算成本和利润的公式:
1. 总成本(Total Cost, TC)= 固定成本(Fixed Cost, FC)+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VC)
总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如租金、折旧费用等;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等。
2. 利润(Profit)= 总收入(Total Revenue, TR)- 总成本(Total Cost, TC)
利润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后所获得的净收益。
总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3. 利润率(Profit Margin)= 利润(Profit)/ 总收入(Total Revenue, TR)
利润率是利润与总收入的比值,表示每单位收入中利润所占的比例。
利润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是一般性的表达方式,在具体应用中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此外,不同行业和组织可能有不同的成本和利润计算方式,因此在具体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公式和方法。
成本名词解释

成本名词解释成本(Costs)是指在生产、经营或制造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企业所付出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用来制造某一特定产品的费用,如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间接费用是与生产过程无关的费用,如经营管理费用、行政费用、折旧费用、企业所得税等。
成本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分,可以细分为原材料成本、劳务成本、燃料成本、营销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税金等,其中原材料成本属于直接成本,其他均属于间接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无论生产量的大小如何,其费用都不变的费用(如折旧、租金、部分营销费用等);变动成本(又称直接成本)是指随着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原材料、能源、薪资等)。
单位成本是指生产出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需要付出的成本总额,它是总成本除以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数得出的数量。
总成本是指一定期间内,企业支出的生产、经营、制造相关的总费用。
成本管理(Cost Management)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根据成本的类别、程度、变动性分类,分析企业的成本运行状况,提出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把握成本的变动趋势,预测成本水平,控制和管理企业成本,以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的管理活动。
成本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析现有成本结构和构成,确定每种成本的占比;第二阶段是确定成本的变动趋势,控制不同类别的成本;第三阶段是开发成本管理策略,实施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以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任何企业以及组织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一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成本管理系统,加强内部成本管理,使企业在介入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方法。
企业应该重视成本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盈利最大化。
只有通过合理的成本管理,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看出,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成本管理,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成本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尽可能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成本的6大类别

成本的6大类别成本的6大类别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它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成本主要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其中直接成本又可以分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子类别。
而间接成本则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三个子类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六大类别。
一、材料成本材料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燃料等物品所形成的费用。
这些物品通常都是直接进入产品中的,因此也被称为直接材料。
材料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指加工产品时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如钢铁、木材等。
2.辅助材料:指加工产品时需要使用到的各种辅助性物品,如油漆、胶水等。
3.燃料:指加工产品时所需燃烧或发电等用途所使用到的各种能源物品,如煤、油等。
二、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直接劳动力的费用,也就是直接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资:指企业为员工支付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
2.社会保险费:指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3.福利费用: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
三、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间接费用,它们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上,但是又必须要计入产品的成本中。
制造费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折旧和摊销:指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所形成的费用。
2.厂房租金和维修费:指企业租赁厂房及其维修所需花费的费用。
3.设备维护和维修费:指企业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所需花费的费用。
四、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管理支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人员工资:指企业为行政人员支付的各种薪酬。
2.办公室租金和维修费:指企业租赁办公室及其维修所需花费的费用。
3.办公设备和耗材费:指企业购买和使用办公设备及其耗材所需花费的费用。
五、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支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广告宣传费:指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所需花费的各种支出。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成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以下介绍8种成本核算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件,2万元;8日购入200件,2.2万元;10日发出存货400件。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500=84元。
所以10日发出存货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
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
28日发出存货200件。
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元;30日购进200件,2.5万。
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
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
成本类专业术语详解

成本类专业术语详解1、生产成本: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材料成本,劳务成本, 制造费用。
※研发部门的制造费用除外。
2、成本结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结算。
进行成本结算前,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
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其中包括:1) 材料成本: 实际发生的材料成本别归集。
2) 费用: 实际发生的劳务成本和制造费用分配。
3、存货资产类型:1) 商品: 在营业活动中以销售为目的持有的资产2) 成品:以销售为目的生产的资产3) 半成品: 未完成但可销售的资产4) 在工品: 已投入生产未完成还在生产线的资产5) 物料:在生产过程中附加使用或为已销售的资产提供服务而使用的资产6) 原材料:为生产产品而购买的资产7) 在途品:未到达的在运输中的资产8) 流通库存包含以下两类:①Sales Intransit :已出库但未确定Sales ,未发生所有权变动的资产;②Return Intransit : 发生销售赤字,所有权转移至本公司,但实物未入库的资产。
4、费用分配:劳务成本和制造费用结算后将实绩I/F至Cost,按Assy别分配5、存货资产别跌价准备:确认总部已登记计提率再进行计提,查询存货别跌价准备金额,与上月金额比较,生成journal并进行Posting。
6、加权平均单价:指在月末,将某种材料期初结存数量和本月收入数量为权数,用来计算出该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这种方法是将某材料的月初库存金额与本月购入的金额之和除以月初库存数量与本月购进数量之和,所求得的该种材料月末平均单价,即作为本月发出材料成本的单价。
几种成本计算的方法

几种成本计算的方法(一)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直接成本计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计算。
2、间接成本计算法:解决间接费用如何计算成本的方法。
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一般以生产工时、机动工时、产值、直接成本为标准。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额= 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数×间接费用分配率完工成本及未完工成本计算法:(1)约当产量法。
约当产量即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即将各种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和在产品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在产品定额成本扣除法。
定额成本是根据消耗定额资料对各加工步骤的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确定的单位定额成本。
(二)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品种法。
按产品品种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分批法。
按批别产品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新产品试制、大型设备修造等。
3、分步法。
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
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产品生产加工的先后顺序,逐步结转产品生产成本,直至最后一个步骤算出产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按照各步骤归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最后从各步骤一起将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结转出来,再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
分类法。
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1、制造成本的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基本账务处理程序(1)直接材料的账务处理。
)直接人工及福利费的账务处理。
(3)辅助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A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商品和劳务,将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
现金成本的基本概念

现金成本的基本概念
现金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直接成本,以及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等间接成本。
现金成本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必须支付的成本,它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计算利润时,需要将现金成本从销售收入中扣除,以确定企业的净利润。
现金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现金成本来提高盈利能力,例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降低直接成本,通过优化销售渠道、降低广告宣传费用等方式来降低间接成本。
成本管理的内容_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

成本管理的内容_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成本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计划、成本分析。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
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
成本管理包括1、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
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
2、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
成本规划成本规划是对成本管理战略的制定,也是对成本管理做出的规划,是成本管理工作在总体上的把握,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战略思路和总体要求。
3、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4、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成本决策、成本考核、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成本分析。
成本决策是指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5、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成本预测是根据有关的成本资料及其他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方法,对本期以后的其中一个期间的成本所作的估计。
成本管理职责具体内容1、负责公司项目交付后维保阶段的成本工作;负责平台相关成本管理工作。
2、成本管理内容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认真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通过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挖掘降低成本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3、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
成本规划成本规划是对成本管理战略的制定,也是对成本管理做出的规划,是成本管理工作在总体上的把握,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战略思路和总体要求。
成本(cost)

成本(cost)企业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达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马克思科学地指出了成本的经济本质:“以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种商品的价值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如果我们从这种产品的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剩余的商品就只是生产要素所花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值或补偿价值。
”“商品价值的这一部分,即补偿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的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己付出的代价的部分,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0页)马克思的这段话,首先只指出了产品成本的经济本质,而不是一般的所有成本;其次,从成本的角度指出产品成本的经济本质是成本+价值。
由于成本+价值无法计量,人们可以计量和掌握的成本实际上就是成本+价值的价格,即成本价。
第三,从补偿的角度,指出成本补偿在商品生产中消耗资本本身实际上说明了成本对再生产的影响。
换句话说,产品成本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措施。
由此可见,在一定的产品销售和销售价格条件下,产品成本水平不仅制约着企业的生存,而且决定着剩余价值m,即利润的多少,从而制约着企业再生产扩张的可能性。
马克思对成本的考察不仅着眼于成本,而且重视补偿,这是对成本本质的全面理解。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消费和补偿是对立统一的。
任何成本都是个体生产者的事情,而补偿是一个社会过程。
成本要求补偿和能否获得补偿是两码事。
这迫使商品生产者注重成本,加强最大限度的管理,以更少的成本寻求补偿,获得最大的利润有人还认为,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多种所有制生产实体同时并存。
成本的含义应适应当前的经济体制,并采用以下理论成本生产的主体是一个小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资料需要购买,即潜在成本,而所需的劳动力是生产者本身,它不需要支付资本,而C可以作为它的理论成本。
成本衡量指标

成本衡量指标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成本的控制和衡量是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
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需要使用各种成本衡量指标来评估和监控成本的情况,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一、直接成本率直接成本率是指企业直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直接成本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较低的直接成本率意味着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潜力和更强的价格竞争力。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来降低直接成本率。
二、间接成本率间接成本率是指企业间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
间接成本包括企业的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研发费用等。
间接成本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
较高的间接成本率意味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善、资源浪费等问题。
企业应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管理费用等方式来降低间接成本率。
三、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定价和市场竞争力。
较低的单位产品成本意味着企业具有更高的价格竞争力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企业应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精简生产流程和优化供应链等方式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四、成本效益比成本效益比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效益与投入的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成本效益比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较高的成本效益比意味着企业在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
企业应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来提高成本效益比。
五、成本弹性成本弹性是指企业在成本变化时,产量或销售额的相应变化程度。
成本弹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较高的成本弹性意味着企业能够灵活调整生产规模和销售策略以适应成本变化。
企业应该通过提高生产灵活性、优化产品结构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来提高成本弹性。
六、成本差异成本差异是指企业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
边际成本的例子

边际成本的例子边际成本是指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判断是否增加产量或减少产量,以达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下面列举了十个关于边际成本的例子。
1. 企业增加一名员工的边际成本假设一家企业每月雇佣了100名员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
如果企业决定再雇佣一名员工,那么这名员工的边际成本就是他的工资,即5000元。
2. 企业增加一台机器的边际成本假设一家工厂已经拥有10台机器,每台机器的购买成本为10万元。
如果企业决定再购买一台机器,那么这台机器的边际成本就是10万元。
3. 企业增加一台机器的使用成本除了购买成本外,企业还需要考虑机器的使用成本,如维修、电费等。
假设一台机器的使用成本为每月1000元,如果企业决定再购买一台机器,那么这台机器的边际成本就是1000元。
4. 企业增加一批原材料的边际成本假设一家食品加工厂每天需要购买1000公斤面粉,每公斤面粉的购买成本为2元。
如果企业决定再购买100公斤面粉,那么这批面粉的边际成本就是200元。
5. 企业增加一批原材料的运输成本除了购买成本外,企业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如运费等。
假设一批原材料的运输成本为500元,如果企业决定再购买一批原材料,那么这批原材料的边际成本就是500元。
6. 企业增加一台设备的折旧成本设备的折旧成本是指按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购买成本计算得出的每年折旧金额。
假设一台设备的购买成本为10万元,使用寿命为10年,那么这台设备的折旧成本就是1万元。
如果企业决定再购买一台设备,那么这台设备的边际成本就是1万元。
7. 企业增加一项广告活动的边际成本假设一家企业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广告宣传,如果企业决定再增加一项广告活动,那么这项广告活动的边际成本就是100万元。
8. 企业增加一项研发项目的边际成本假设一家科技公司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研发新产品,如果企业决定再增加一项研发项目,那么这项研发项目的边际成本就是1000万元。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比如管理费用。
【成本】是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收入所结转的成本金额,比如主营业务成本。
【区别】成本和费用具体区别如下:
1、内容不同。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费用。
不包括未完工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其它费用。
2、计算期不同。
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3、对象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4、计算依据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
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
5、账户和原始凭证不同。
费用是以生产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原始凭证,账户是生产成本等。
产品成本是以成本计算单或成本汇总表及产品入库单,账户是库存商品等。
6、总额不同。
一定时期内,费用总额不等于产品成本总
额。
因为两者的内容和价值量不同。
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等。
7、作用不同。
费用指标,分析其比重,了解结构变化从而加强费用管理等。
产品成本指标,一是反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二是资金耗费的补偿,三是检查成本和利润计划,四是表明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资料:基本企业2002年6月份应付工资为135650元,其中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是12375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3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是8900元;本月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5000、9500和15500小时,本月职工福利费计提比例为14%。
要求:(1)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生产工人工资及提限的职工福利费,并填入下列表中;(2)根据上述资料及分配结果编制工资和福利费分配的会计分录。
(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0625——乙产品39187.5——丙产品63937.5制造费用3000管理费用8900贷:应付工资135650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887.5——乙产品5486.25——丙产品8951.25制造费用 420=3000*14%管理费用1246=8900*14%贷:应付福利费189912、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某企业设有机修、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
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均调设有“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四个成本项目。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采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200*年10月该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发生费用如下:(1)材料费用分配:机修车间领用修理用备件10000元,领用消耗性材料3000元;供电车间领用燃料8000元,领用消耗性材料2000元;共计23000元(该企业不设置“燃料”科目)(2)工资费用的分配:机修车间生产工人工资6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00元;供电车间生产工人工资5000元,管理人员工资2000元;共计15000元。
(3)按照工资费用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4)折旧费用分配:机修车间计提折旧费500元;供电车间计提折旧费800元;共计1300元。
(5)其他费用分配:机修车间发生其他费用3000元;供电车间发生其他费用4000元;共计7000元(均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以及计划单位成本的资料见下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要求:1.根据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逐笔编制会计分录(“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账户均按生产车间列示明细账)。
2.根据有关资料,计算填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3.编制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计分录,其中:机修车间耗用的修理用备件与修理工时相关,全部费用均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供电车间按供电度数进行分配。
4.编制辅助生产车间结转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5.编制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1.各项费用的归集(1)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8000制造费用——机修13000——供电2000贷:原材料23000(2)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6000——供电5000制造费用——机修2000——供电2000贷:应付工资15000(3)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840——供电700制造费用——机修280——供电280贷:应付福利费2100(4)借:制造费用——机修500——供电800贷:累计折旧1300(5)借:制造费用——机修3000——供电4000贷:银行存款70002.填表(见表的填写)表注:(1)机修理工车间待分配费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余额:6000+840=6840(元)“制造费用“账户余额:13000+2000+280+500+3000=18780(元)合计:6840+19780=25620(元)(2)供电车间待分配费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余额:8000+5000+700=13700(元)“制造费用“账户余额:2000+2000+280+800+4000=9080(元)合计:13700+9080=22780(元)(3)机修车间实际费用:25620+1200+600=27420(元)(4)供电车间实际费用:22780+2500=25280(元)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200制造费用——机修600——供电2500——基本车间23000基本生产成本15000管理费用920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27500——供电240004.结转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机修车间全部制造费用:18780+600=19380(元)供电车间全部制造费用:9080+2500=11580(元)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9380——供电11580贷:制造费用——机修19380——供电115805.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借:管理费用120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80——供电12803、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
资料:某企业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在交互分配前,供电车间本月生产费用为36400元,机修车间为33600元。
本月供电车间供电110000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10000度,产品生产耗用800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耗用8000度,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2000度。
本月机修车间修理工时为106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6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7000小时,厂部管理部门3000小时。
要求:根据资料分别采用直拉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假定每度电计划成本为0.345,每修理工时计划成本为3.46,成本差异记入管理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据以编制会计分录。
3.(1)直接分配法电分配率=.364(元/度)修理分配率=(元/工时)产品生产用电:80000×0.364=29120(元)基本生产车间用电: 8000×0.364=2912(元)基本生产车间修理:7000×3.36=23520(元)管理部门用电: 12000×0.364=4368(元)管理部门修理:3000×3.36=10080(元)借:基本生产成本29120制造费用26432管理费用14448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6400——机修33600(2)交互分配法①交互分配电分配率=(元/度)修理分配率=(元/小时)供电车间应分修理费=600×3.1698=1901.89(元)机修车间应分电费=10000×0.330909=3309.09(元)供电车间实际费用=36400+1901.89-3309.09=34992.8(元)机修车间实际费用=33600+3309.09-1901.89=35007.2(元)②对外分配电分配率=)修理分配率=)产品生产用电:80000×0.349928=27994.24元基本生产车间用电: 80000×0.349928=27994.24元基本生产车间修理:7000×3.50072=24505.04元管理部门用电:12000×0.349928=4199.14元管理部门修理:3000×3.50072=10502.16元①交互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1901.89——机修3309.09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901.89——供电3309.89②对外分配借:基本生产成本27994.24制造费用27304.46管理费用14701.3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4992.8——机修35007.23.计划成本分配法①按计划成本分配产品生产用电:80000×0.345=27600基本生产车间用电:80000×0.345=27600基本生产车间修理:7000×3.46=24220管理部门用电:12000×0.345=4140管理部门修理:3000×3.46=10380机修车间用电:10000×0.345=3450供电车间修理:600×3.46=2076②计算差异供电车间=36400+2076-37950=526机修车间=33600+3450-36676=374①按计划成本分配按计划成本分配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2076——机修3450基本生产成本27600制造费用26980管理费用1452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37950——机修36676②结转差异借:管理费用90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526——机修374复习指导中计算题9、10、11 P60—614、按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定额比例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复习指导计算题15、16、18、19 P63—675、外购电费的会计处理复习指导计算题5 P596、可修复、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及会计分录的编制资料:革生产车间本月在忆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10件,按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为68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12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燃料动力1.5元,工资和福利费1.9元,制造费用1.10元。
不可修复废品的残料作价120元以辅助材料入库;应由过失人赔款80元。
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种产品成本负担。
要求:(1)计算不可修复废品定额成本;(2)计算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3)编制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残料入库、过失人赔款和结转废品净损失的会计分录。
解:(1)不可修复废品定额成本原材料=68×10=680 燃料及动力=1.5×120=180工资及福利费=1.9×120=228制造费用=1.10×120=132680+180+228+132=1220(2)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1220-120-80=1020(3)借:废品损失——乙产品1220贷: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原材料680——燃料及动力180——工资及福利费228——制造费用132借:原材料120贷:废品损失——乙产品120借:其他应收款80贷:废品损失——乙产品80借: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1020贷:废品损失——乙产品10207、产品成本还原3.还原分配率=18240×0.5=9120(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原材料费用)6980×0.5=3490(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人工费用)5180×0.5=25900(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制造费用)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或复习指导计算题20 P678、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和连环替换分析法,计算分析原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变动对原材料费用的影响复习指导计算题23 P68解;1、总差额:32×1500—30×1000=180002、原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1500—1000)×30=15000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32—30)×1500=30003、影响总额:15000+3000=180009、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复习指导书P63第15题10、编制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会计分录,编制完工工具交库的会计分录,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