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变化、政策调节和调节理论

合集下载

初级审计宏观经济学基础—第四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政策分析知识点

初级审计宏观经济学基础—第四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政策分析知识点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第四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政策分析【考试要求】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汇率与汇率制度3.国际收支4.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国际贸易理论概述【例题·单项选择题】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A.绝对优势学说B.后发优势学说C.比较优势学说D.要素禀赋学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学说。

【例题·单项选择题】(2016中)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生产要素之一的国际贸易理论是:A.新贸易理论B.绝对优势学说C.相对优势学说D.比较成本理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新贸易理论把技术看成是生产要素之一。

知识点:国际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进出口不加任何干预和限制,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特权和优惠,允许外国商品和劳务自由进出。

——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但却很难真正做到。

2.保护贸易政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和劳务的竞争,以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

(1)优缺点(2)保护贸易政策手段3.当今世界经济中,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保护都是不存在的,通行的是所谓“有管理的自由贸易政策”,即国家对内制定关于对外经济贸易的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4.世界贸易组织(WTO)(1)WTO是现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框架和组织机构,规定了各国政府在对外贸易立法以及管理实施方面所应履行的义务,并为各成员国间协调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提供了根据。

(2)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2008年7月开始成为WTO核心成员之一;2016年12月,中国15年保护期满。

【例题·单项选择题】一个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属于:A.保护贸易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C.自动稳定器D.有管理的自由贸易政策『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一个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属于保护贸易政策。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新)

第十二讲:国际收支调整理论(新)

• 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 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贸易 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如右 图:
J-曲线形状的形成原因
• 认识时滞: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新价 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存在 认识时滞。
• 决策时滞:供求双方都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 变化的重要性。
• 生产时滞: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供应不 能立即增加。
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应该选择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 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应该选择增加出口的方法。
2.5 吸收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 前述的弹性分析方法只考虑货币贬值对贸 易收支的直接影响;
• 事实上,货币贬值引起的进出口的变化, 不仅直接影响贸易收支,同时还影响国民 收入,而国民收入的变化又会进一步影响 到贸易收支。
2 . 国 民收入 减少 ggyy
国 际竞 争 能力
下降
如 果赤字 是由 资 本流出 > 资 本流入
所 致, 则 会造成 本国资 金供求 紧张
利 率上升
国 内经济 衰退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问题
• 从长期来看,一国不能长期承受国际收支顺差 的状况,原因是: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 差:
顺差
使本国国际储备增加, 物价水平上升,π 通货膨胀加剧。
• 取代时滞:供需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 前的存货。
• 交货时滞:把商品和劳务运到国际市场还需 一段时间。
弹性理论的缺陷
• 弹性理论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弹性理论在分析时,假设货币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 衡状态,这一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
2. 因为货币贬值的目的不在于创造国际收支顺差,而是 为了消除已有的逆差,然而,国际收支已经处于平衡, 那还有什么必要进行货币贬值呢?这是弹性理论无法 回答的问题。

国际金融考试参考

国际金融考试参考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一、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理论:汇率的变动通过分析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进出口的供给与需求,进一步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

弹性分析理论贡献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的传统看法,提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能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揭示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供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现实情况。

弹性分析理论不足将国际收支局限于贸易收支,未考虑劳务进出口和国际资本流动。

仅考虑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未考虑生产、收入等因素。

弹性不容易计算。

实施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忽视了时滞问题。

二、收入分析理论收入分析理论又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由哈罗德和麦克勒普提出。

分析了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

认为出口增加引起收入倍数增加,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进口的增加,只要出口的增加足以超过因收入引起的进口增加,就会改善国际收支。

通过收入变动来调整贸易收支的效果取决于经济开放程度,以及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开放程度越高,进口需求弹性越大,发生逆差时,实施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使收入下降,减少进口支出,顺差时,实施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提高收入,增加进口。

评价从收入的角度阐明国际收支的调节未考虑资本流动,将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三、吸收分析理论吸收分析理论又称支出分析法,是1952年詹姆士·米德和西德尼·亚历山大提出的。

侧重对国民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分析,运用凯恩斯宏观经济基本理论,认为任何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都是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支出行为来发挥作用的。

Y为国民收入,B为国际收支,A为国民收入中被国内吸收的部分,即国内总吸收。

B=Y-A,国际收支=总收入-总吸收总吸收如果大于总收入,国际收支逆差;总吸收如果小于总收入,国际收支顺差;总吸收如果等于总收入,国际收支平衡。

根据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公式,国际收支盈余是总吸收相对于总收入不足的表现,国际收支赤字是总吸收相对过大的反应。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与开放经济宏观均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与开放经济宏观均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与开放经济宏观均衡一、国际收支失衡原因的一般分析尽管导致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因具体国家具体时期而异,但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种情况:(一)经济周期变化对国际收支均衡的影响如果承认经济发展过程总是表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就应当注意到,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个人和企业的收入相应变化,企业生产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化,通过对进出口的影响,致使国际收支失衡。

这种由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二)经济结构对国际收支均衡的制约各个国家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进而形成了各自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其中,进口结构要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从而实现贸易支出稳定增长。

否则容易引起进口数量大起大落,造成贸易外汇支出的剧增或锐减。

而出口结构则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否则外贸收人将会下降。

换言之,一国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不适应国际间对某些商品的生产和需求的变动,也会引起贸易差额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剧烈波动。

这种由经济结构决定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结构性不平衡。

(三)国民收入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国民收入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经济周期、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国民收入变化。

国民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可以分别从贸易支出和非贸易支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方面,收入决定储蓄和消费,自然也就影响到进口需求。

当国民收入提高时,进口支出随之增加,容易出现经常账户逆差。

另一方面,收入影响投资,从而引起国际资本流动。

因为在国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对外投资相应增加,结果资本流出很可能致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国际协调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国际协调

B.2,3,4 C.1,3,4 D.1,2,3,4 答案:B 34.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资本不完全流动的开放小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 由于 BP 曲线平行于横轴,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2,货币冲 销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得以维持,但国际收支失衡也将一直存在;3,出现 国际收支逆差时,可通过央行持续性的抛售外汇来维持本币的固定汇率;4,如 果不采取货币冲销,外汇储备流失迫使 LM 曲线回移,扩张性货币政策失效 A.1,3 B.2,4 C.1,2 D.1,4 答案:B 35.对于浮动汇率制度,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小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扩 张性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实现了最大化;2,扩张性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会缩 水;3,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得以维持;4,扩张性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 完全消失 A.1,3 B.2,4 C.1,2 D.1,4 答案:A 36.固定汇率制度的两国模型中,存在哪些作用机制?:1,外国货币扩张在增加 外国收入的同时也可提高本国收入;2,外国财政扩张在增加外国收入的同时也可 能降低本国收入;3,本国货币扩张对国内经济有长期效应,但对我国经济无实 质的影响;4,本国财政扩张在增加本国收入的同时,对外国经济无实质的影响 A.1,3 B.2,4
D. 答案:B 18.蒙代尔认为,在开放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最佳的政策搭配 方式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A.对 B.错 C. D. 答案:B 19.两国模型中,本国由于维持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外国财政扩张所引起 的外国均衡收入水平提高,事实上是以本国均衡收入下降为代价的。 A.对 B.错 C. D. 答案:A 20.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基本实现了资本完全流动,单一货币则将汇率稳定目标 推向极致,同时各国还完好地保持了独立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能力。 A.对 B.错 C. D. 答案:B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和理论
合理地被指派给一个目标。每一目标应当指派 给 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 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货币政策 ——外部均衡目标 财政政策——内部均衡目标
四、内外均衡政策搭配
2024/6/17
16
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

1.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模型 见 下图:
国际收支顺差
2.对米德冲突的评价
(1)内外冲突始终是开放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
(2)浮动汇率制度下同样存在内外冲突问题
2024/6/17
14
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 节
二、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
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开放性是一把“双 刃剑”
三、内外均衡矛盾政策协调的基本原理
1.丁伯根原则:


扩 张
EB 利 率
IB 1
A
B
2
C0 4
EB IB 3
预算增加
2024/6/17
17
2.支出转换政策与指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斯旺(T.Swan)模型:
本国实际汇率
(四)
贬 值
(三) 失业/顺差
通胀/顺差
0

D. (二)

失业/逆差
EB
(一) 通胀/逆差
.A
.B IB
国内支出增加
2024/6/17
2024/6/17
28
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 T=Px/Pm
SxSm>ExEm,贸易条件恶化; SxSm<ExEm,贸易条件改善; SxSm=ExEm,贸易条件不变。
2024/6/17
29
二、吸收分析法(吸收论 Absorption Approach 西德尼.亚历山大 1952年 1.基本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完整版

国际收支理论完整版

国际收支理论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有助于对各国宏观金融政策的认识,也为一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际收支的决定问题;二是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选择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国际收支理论。

最早对国际收支问题作出系统分析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他在1752年认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存在着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即“价格——铸币流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因此,倡导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

这一思想一直支配着国际收支的分析。

直到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各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混乱,才使得经济学家展开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重新研究。

其中有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A勒纳()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而提出的“国际收支弹性论”;马克鲁普和梅茨勒()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应用于国际收支分析而提出的“国际收支乘数论”;亚历山大(Sidney Stuart Alexander)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为基础提出的“国际收支吸收论”;货币学派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提出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等。

这些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而且为政府制定调节国际收支问题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 Approach),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金本位制崩溃之后,主要由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于1937年提出来的,着重分析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其后的经济学家对此理论作了一定的扩展。

(一)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弹性分析法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是建立于以下的基本假设之上的:(1)假定一个经济体的收入、其他商品价格、消费偏好等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单纯考虑汇率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及由此对贸易收支的影响;(2)进出口商品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即进出口的变化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3)没有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收支主要表现为由商品进出口引起的贸易收支;(4)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

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章 开发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章  开发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高失业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如E点
i
i′
紧缩的货币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
i0
BP LM′
E′
LM
E
IS′
IS
O
Y0 YF
Y
高失业与国际收支赤字同时存在时两种工具的运用
高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如E点
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i
BP LM
E i0
LM′
E′ i′
IS IS′
O
YF Y0
Y
高通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同时存在时两种工具的运用
A
变。导致金融资产流出增加, i1
资本项目出现逆差。这时,外 汇市场上本币将贬值。本币贬
BP2(E2)
值有利于出现经常项目顺差。 i2
B
直到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
逆差完全相抵时,国际收支重 O Y’
Y
新实现均衡,这时新的均衡汇
率E2出现。
国际收支平衡线与汇率
IS-LM-BP模型
二、IS-LM-BP模型
对内均衡
情况: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 货币政策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 货币政策
情况: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对外均衡,BP=0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蒙代尔的政策工具的分配
IS-LM-BP模型
BP曲线向上倾斜:
利率提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国际收 支出现盈余。此时,只有通过减少净出口才能抵销净 资本流入的增加,而净出口又取决于国民收入,所以 只有在实际国民收入也提高的情况下,才能使进口增 加,出口减少,进而抵销由资本项目变化所导致的国 际收支盈余,使国际收支重新恢复平衡。要保持国际 收支平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一定要同方向变动。

第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经常账户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金融账户国际收支二、简答题1.为什么国际收支账户经常为零?2.考虑一个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小型开放经济,由于信用卡盗卡的事件频繁发生,导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请问这一冲击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什么影响?3.考虑一个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小型开放经济,由于出口商品质检不合格的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国外的消费者对该国产品的需求减少,请问这一冲击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什么影响?4.考虑一个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小型开放经济,若中央银行让本币贬值(即调低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那么国民收入和贸易余额会有什么变化?5.考虑一个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小型开放经济,由于自动取款机盗卡的事件频繁发生,导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请问这一冲击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什么影响?6.如何将下列交易在美国国际收支账户中进行归类?是属于经常项目账户还是金融项目账户?a. 一个法国进口商买了一箱加利福尼亚葡萄酒,花了500美元;b. 一个在法国公司工作的美国人从巴黎银行取出他的工资,并存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银行;c. 一个美国人买了一个日本公司的债券,花了10000美元;d. 美国一个慈善机构向非洲捐款100000美元,以帮助当地局面在手乘不好时购买食物。

四、论述题1.请分别分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效应。

2.有人问你:“如果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无法使用货币政策,为什么一个国家还会同意保持固定汇率制度呢?”你将如何回答?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经常账户(即“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相对,是记录商品和服务等进口与出口的项目。

它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四个次级项目。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名义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是两个国家货币的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是用本国货币衡量的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

《西方经济学基础》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 ppt课件

《西方经济学基础》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  ppt课件

➢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 B、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 C、改善外贸收支; ppt课件 D、恶化外贸收支。 19
▪ 5、从均衡出发,出口增加将( B )
➢ A、减少外贸差额; B、使储蓄超过国内投资;
➢ C、使投资超过储蓄; D、降低均衡收入水平。
▪ 6、美元升值将会( D )
➢ A、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减轻美国的通货膨 胀压力;
1949 1951 1953 1955 1957 1959 1961 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ppt课件
12
二、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的不同情况
▪ 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 紧缩性政策 ▪ 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 扩张性政策 ▪ 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 ▪ 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赤字; ▪ 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赤字; ▪ 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盈余; 难以抉择 ▪ 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均衡; ▪ 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均衡; ▪ 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 理想状态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
ppt课件
1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
▪ 一、开放程度的衡量
▪ 对外依赖度=—进—口—+—出—口— GDP
决定一国开放程度的因素:
➢自然资源的赋予情况;
➢经济发达程度;
➢经济结构的差异;
➢历史传统;
➢经济政策以及其他政治或文化因素。
ppt课件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课件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课件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
具体应结合国内的经济状况来考虑: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
所谓边际吸收倾向,是指每增加的单位 收入中用于吸收的百分比。
在货币贬值而引发价格上涨的情
况下,实际现金余额效应使得人们减少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
弹性论-2
该理论主要分析在收入不变条件下货币 贬值对一国国际收支调整的作用。其围 绕着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阐述国际 收支问题,因而将其称弹性分析理论。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
弹性论-3
基本精神: 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
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 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影响 一国 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 收支。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
弹性论-4
弹性论的前提假定 弹性论把汇率水平的调整作为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的基本手段,在分析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之前 做了3个前提假定: 假定其他一切条件(利率,商品价格,国民收入等)不 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由此说明, 此理论运用的是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 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几乎有完全的弹性.这里的供给 弹性有4个,即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与出口商品相竞 争的外国商品的供给弹性;进口商品国外供给弹性与 进口商品竞争的国内商品的供给弹性.这一假定说明, 既然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那么贸易收支的 变化完全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变化. 假定没有资本移动.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即国 际收支=出口商品值-进口商品值.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调节
乘数论
由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由哈罗德提出的.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原是反映国内投资和储 蓄自身变化与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即由于” 乘数”的作用,国内投资的增加给国民收入总量 带来的增加要比投资变动本身大得多,而国内储 蓄的增加会以同样的倍数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乘 数论就是凯恩斯主义者将乘数理论推广到开放 经济情况下,把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进 行研究.

第三章 国际收支

第三章 国际收支

当今社会国际间贸易往来相当频繁,当用
货币支付贸易款项时,就产生了国际收支。 除此之外,国际间的经济、 政治、文化、 军事、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往来也会产生国际收 支。


(二)国际收支的演化
狭义国际收支概念的出现: 国际收支概念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当时它等同 于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差额。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
国际收支衡量报告期内的每一笔对外经济 交易活动。一般以一年为报告期。
第二,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 记录的经济交易。 4类经济交易:
1。交换 A商品服务与商品服务的交换 B金融资产与商品服务的交换 C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 2。转移 A商品服务由一方向另 一方转移 B金融资产由一方向另 一方转移
3。移居 4。其他交易,有些交易并没有发生资金或商品的国际流动 ,但可以根据推论确定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交易的存在,也需 要在国际收支中记录。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国际收支概念越来越不 能全面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情况。特别是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 规模越来越大,各国间的易货也司空见惯。此外,经常涉及单方 面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战争赔款等方方面面的转移,尤其是 美国。于是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实地反映各国对外交 往的实际情况,国际收支的概念的范围和外延被不断扩大,并最 终使国际收支概念的表述建立在类似权责发生制的国际交易的基 础上。以交易为基础,既包括以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括尚 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从而形成了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1。产权关系明晰,所有权和监护权明确,政企分开,有 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
2。经济主体最大限度的追求利益,从而使交换采用市场 交换的方式。企业是经济人,能够对价格信号作出反 应,能以获利为目的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 3。存在健全的保护市场体系运行的法律制度,要有一套 保护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保障。 4。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商品和资本可自由输出入 5。政府在经济系统中扮演守业人角色,政府主要功能是 维护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重点提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及其评价;汇率决定理论及其主要模型; 汇率制度理论及、汇率制度比较;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新进展;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理论、货币替代与麦金农计划。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8世纪时期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就提出了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理论。

目前出现了众多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一、弹性论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纷纷采用货币贬值的手段调节国际收支。

在此背景下,经济学家提出了弹性理论。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 ·Rob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主要探讨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1.弹性的基本概念弹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一般说来,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

在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1)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m E ),其公式为: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m E(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x E ),其公式为: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x E(3)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 ),其公式为: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m S(4)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 ),其公式为: 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率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x S从这四个公式可见,弹性实际上就是一种比例关系。

当这种比例关系的值越高,弹性就越大;比例关系的值越低,弹性就越小。

2.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

第2章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

第2章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

1.2.2 吸收分析理论(absorption approach)
背景:吸收分析理论是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亚 历山大和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凯恩斯的宏 观经济学基础上提出来的。 基本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收入和吸收在国际收支中的 关键作用,其基础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BP失 衡是由于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导致的。 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则Y=C十I十X-M Y=A+B A=总支出=总吸收 B= 国际收支 (忽略资本流动) B=Y-A 若 Y> A 则B>0顺差
§ 1.2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2.1弹性分析理论 1.2.2吸收分析理论 1.2.3货币分析理论 1.2.4内外均衡的调节理论
1.2.1 弹性分析理论(troach)
(1)背景 (2)作用机制 (3)弹性的基本概念 (4)马歇尔-勒纳条件 (5)J效应
(1)背景 20世纪30年代,英—马歇尔(货币、信用和商业)提出价格需求弹性, 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进一步考察和证实了该理论,1944年 美勒纳完善提出“马歇尔-勒纳条件”等人发展而成。 (2)作用机制 该理论把调整汇率周围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分析的是汇率变动对国际 收支的影响。 国际收支←调节汇率↗相对价格 ↘数量 →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弹性分析理论→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政策主张
货币分析理论(the Theory of Monetary Approach)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影响国际收 支的根本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只有保持货币供给的增加与真实 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就可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与稳定。 这一理论强调国际收支对国际储备的影响;强调货币政策的运 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逆差的原因:央行的货币供给量>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国内 货币供给过多引起的)→过剩的货币供给会通过流向国外(国 际储备↓) 顺差的原因:→央行的货币供给量<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对 货币的超额需求(货币需求过度)→将由货币从国外流入来弥 补(国际储备↑) 因此,应通过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减少国际收支的顺差,而紧缩的 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第二讲 国际收支理论与政策

第二讲  国际收支理论与政策

三、应用举例(课本P)
• 每笔国际经济交易(两国间相对流动)都 要记录2次:
四、国际收支的分析与作用
(一)BOP平衡与失衡的含义 1.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 2. BOP的数量平衡:外汇市场均衡 3. 内外均衡:IS-LM-BP模型(蒙代尔-弗莱明 模型)
1.自主性交易平衡与国际收支平衡 (理论定义)
一、BOP失衡的影响:进一步分析
• • • • 1.开放经济下的BOP与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Y=C +I +G +(X – M) Y- (C +I +G )=(X – M) BOP的均衡与否与国内经济均衡三大问题(充分 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密切相关。 • 2. BOP顺差是否一定是好事? 逆差是否一定是坏事? 顺差的影响?如目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国际贸 易磨擦压力 逆差的影响?
3.货币性失衡
在汇率不变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求失衡所 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Ms> Md, 物价上涨, 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逆 差。 4.结构性失衡 经济结构、生产结构落后或单一所导致的国 际收支失衡。
5.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 衡
1997.7.2-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三、国际收支调节
• 自主性交易 企业和个人因纯自主性的经济目的(追求 利润、旅游等)从事的国际经济交易。如 经常项目、FDI等交易。 • 补偿性交易(或调节性交易): 为弥补自主性交易项目不平衡所进行的交 易,如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融资等 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 一国自主性交易项目借贷相等,不需要用 补偿性交易来调节,则该国国际收支是平 衡的。(因这种平衡能维持长久) • 相反, 如果一国自主性交易借贷不相等,需要向 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融资使其平衡, 则称国际收支不平衡。 (因这种平衡是暂 时的,人为的,不能持久)

开放经济理论

开放经济理论

开放经济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古典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早期的开放经济理论以比较优势和绝对优 势为核心,解释了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 分配。
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贸易理论兴起,强 调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等 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全球化与自由贸易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将传统贸易理论与内生 增长理论相结合,解释了贸易如何促进技 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挑战
开放经济政策也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挑战,如 外部经济冲击、竞争压力、就业结构调整等 。一些国家可能面临产业空心化和经济结构 调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和适应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新贸易理论
01
新贸易理论关注市场结构、不 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概念, 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
02
该理论认为,大型企业能够利 用规模经济和专业知识来生产 高效率的产品,从而在国际贸 易中获得优势。
03
新贸易理论还解释了为什么某 些国家在某些产品上具有出口 优势,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以 帮助国家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开放经济政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挑战, 如外部经济冲击、竞争压力、环境问题等。 一些国家可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和挑 战,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适应能力。
开放经济政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机遇
开放经济政策为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出口 机会和投资来源,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技术创 新。同时,参与全球经济体系也有助于巩固 和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开放经济理论
目 录
• 开放经济理论概述 • 国际贸易理论 • 国际金融理论 • 开放经济政策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开放经济理论的实践应用

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概论
主要内容
• 开放经济 • 国际贸易 • 国际收支 • 汇率理论
什么是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就是参与国际经济活 动的经济,在这些国际经济活动中 最重要的还是国际贸易,所以,开 放经济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参与国 际贸易的一种经济”。
开放程度的衡量
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开放的,但各国 的开放程度并不一样。衡量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 标准,是进口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 间的比率,即: • 开放程度=进口/国民生产总值 或 进口/国内生产 总值
经济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 一、经常项目: • 经常项目又称商品和劳务项目,包括:第一商品 (进出口);第二,劳务,如运输、保险、旅游、投资劳 务(利息、股息、利润)、技术专利使用费,及其他劳动; 第三,国际间单方转移,如,宗教、慈善、教育事业赠予、 侨汇、非战争赔款,等等。 • 二、资本项目 • 指一切对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如各种投资、股票 于债券交易等。 • 三、官方储备项目 • 是国家货币当局对外交易净额,包括黄金,外汇储备 等的变动。如果一国贷方大于借方,则这一项会增加,反 之,如果一国借方大于贷方,则这一项会减少。 • 最后的误差项是在借方与贷方最后不平衡时,通过这 一项调整使之平衡。

影响开放程度的因素
• • • • • 第一、自然资源的赋予情况。 第二、经济发达程度。 第三、经济结构结构的差异。 第四、历史传统。 第五、经济政策以及其他政治或文 化因素。
国际贸易的两大理论、一个定理
•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有 利理论 •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提出,分工能 提高生产率,这一原则不 仅适用于国内,而且适用 于各国之间。各国之间自 然资源赋予或后天的条件, 生产同一种商品所用的成 本并不一样。各国生产自 己成本最低的产品,然后 与其他国家交换其他产品, 这样对各国都是有利的。

第四讲国际收支经典理论解读1203

第四讲国际收支经典理论解读1203
第四讲国际收支经典理论解读1203
2、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
★ A=C+I+G I是利率的函数、G是政策函数、C则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无论收入为多少,都必须进行消 费的自主性消费C,即与收入无关的消费。另一部分是 与收入相关的消费cY,c为边际消费倾向。
A = C + cY + I + G ā = C + I + G = 自主性吸收 A = ā + cY
★贸易余额T是边际进口倾向m与本国收入Y 的函数, 且贸易余额T与边际进口倾向m和本 国收入Y成负相关。
第四讲国际收支经典理论解读1203
本国贸易余额与本国国民收入的关系为:
T
T
Y
T
★ 假设自主性贸易余额为正值,显然,这一函数的斜 率为负,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造 成进口增加,贸易余额恶化。
v q值的增加,说明用本国商品衡量的外 国商品的价格越昂贵,意味着本国商 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提高
第四国出口是q(汇率)和外国收入的函数 即:M* = M* ( q,Y* ) ★ 本国的进口是q(汇率)和本国收入的函数。 即:M = M ( q,Y )
则:T = M* (q,Y* ) - M (q,Y)=T (q,Y* ,Y)
第四讲国际收支经典理论解读1203
★ 如图,窖藏函数的斜率为s,在纵轴上 的截距为-ā ,在国民收入为零时,国内 居民的支出就体现为自主性吸收,此时 窖藏为负意味着支出超过收入,当窖藏 为负时一国必须运用其积累的货币资产 或用国际储备。H随着Y的增加而增加
第四讲国际收支经典理论解读1203
★ 如果用H代表国内吸收小于收入的余额,即
第四讲国际收支经典理论解读12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667 36 207
194 716 -158 509
-331 480 -343 260
686 660 -1 029 920
106 870 123 320
403 690 -280 370
-7 510
23 778 -31 288 -17 974 10 571 -28 545 4 944 5 368 -424
中国
日本
美国
德国
英国
-1191.58 4421.53
3718.33 2104.9 -7312.09 2555.34 12200 6780.9 11525.7 13541.2
-9046.18 -5733.37 -19678.7 -10754.3 -6214.15 3153.81 1047.52 -8152.98 2786.86 1222.06 1291.17 4931.57 2149.58 -1301.11 -1503.67 -3781.14 -2542.33 830.303 1994.6 8177.82 3180.12 -1792.62 2786.72 -2019.5 5711.78
第二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 支变化、政策调节和调节理论 支变化、
中国、 中国、美国和日本国际收支平衡表
百万美元) (百万美元)
中国
美国
日本
一、经常项目 1.货物贸易账户余额 1.货物贸易账户余额 1.1货物 货物: 1.1货物:出口 1.2货物 货物: 1.2货物:进口 2.服务 2.服务 2.1服务 服务: 2.1服务:债权 2.2服务 服务: 2.2服务:债务 3.收入 3.收入 3.1收入 收入: 3.1收入:债权 3.2收入 收入: 3.2收入:债务 4.经常转移 4.经常转移 4.1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 4.1经常转移:债权 4.1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 4.1经常转移:债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货币性不平衡(人民币升值) 周期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逐项分析各个项目和内容
尤其是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 (尤其是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
分析各项局部差额和它们与总差额的关系 连续分析一国不同时期的BOP表 连续分析一国不同时期的BOP表 BOP 分析比较几个不同国家的BOP表 分析比较几个不同国家的BOP表 BOP
-573.418 -609.588 -7360.31 -2601.18 -5601.79 426.457 67.709 223.273 254.349 -39.782 -182.848 -1350.32 -672.06 313.337 -589.506
Capital Account, Credit 贷方 Debit 借方 Financial Account, 金融帐户 Direct 国外 直接投资FDI 在报告经济 Dir.Invest. 体内 Assets 资产 股本证券 债务证券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Liabilities 负债 股本证券 债务证券 Assets 金融衍生工具 资产 Financial Liabilities 负债 Derivatives Other Investment 其他投资:资产 Money 货币当局 General 政府 Banks 银行 Other 其他部门 Sectors Other Investment 其他投资:债务 货币当局 Monetary General 政府 Banks 银行 Other 其他部门

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该账户的流量总额较大,由于各国的在利率、 该账户的流量总额较大,由于各国的在利率、金 融市场成熟度、 融市场成熟度、经济发展程度和货币稳定等方面 的差异, 的差异,该账户波动较大 与经常项目的关系??? 与经常项目的关系???
十亿美元
1995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服务
100 80 60
十亿美元
40 20 0 -20 -40 -60 -80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1995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金融账户
700 600 500 十 亿 美元 4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国际收支账户分析(3) 国际收支账户分析(3) 综合账户余额或总差额 :
反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的状况,是衡量 反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的状况, 和分析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
国际收支平衡表
经常账户 货物 服务 收入 经常转移 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储备资产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总差额
物价↓ → 出口↑,进口↓ → 逆 差减小,国际收支逐渐平衡 金融领域: 金融领域:
π↑
汇率? → 汇率?→?
资金流入与流出? 国际收支? 资金流入与流出?→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i
实物经济领域: 实物经济领域:
利率高或低 → 国内投资规模的大小 → 产业的兴衰,国内消费的增减, 产业的兴衰,国内消费的增减,物价的涨跌 → 进出口的规模 → 国际收支的调节
金融领域: 金融领域:
利率的变动 → 促进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短期资本?长期资本?) 短期资本?长期资本?
P
实物经济领域: 实物经济领域:
-31 110
-22 270 12 310 -154 410 126 930 266 340 -265 120 16 970 76 260
-8 652
-8 652
8 730
8 730
-76 260
-76 260
第一节 国际收支影响因素和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账户分析(1) 国际收支账户分析(1) 贸易账户余额 :商品与服务的进出口差额
日本 -40.3073 6.9348 -47.2421 -1870.94 -734.879 221.801 -1234.53 -260.905 -973.625 1965.96 454.547 1511.41 1885.03 -1857.07 -2606.47 0 -2.23425 -1956.47 -647.76 489.214 0 12.8447 3.22141 473.148
-26
7 641 7 677
-1 775 38 753 -10 535 -699 -24 394 6 317 -14 656 8 652
311 120
-3 500
-47 580
-16 470
314 620
-150 900 275 540 -128 590 342 180 -159 450 135 850 11 630 -8 730
综合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 综合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 率状况, 率状况,及国际竞争能力
经常账户差额 :
贸易账户(商品与服务)、收入账户和经常转移账户 贸易账户(商品与服务)、收入账户和经常转移账户 )、
货物与服务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贸易账户余额 经常账户余额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临时性不平衡: 短期、 临时性不平衡: 短期、可逆性 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失衡的含义(经济结构落后、单一); 结构失衡的含义(经济结构落后、单一); 出口商品的收入弹性低、 出口商品的收入弹性低、价格弹性高 进口水平的价格弹性低
∆Q / Q ∆Q / Q , ∆M / M ∆P / P
英国 50.9152 89.4577 -38.5426 1204.3 -2690.96 2249.49 -2555.7 -791.8 -1763.9 4208.65 393.648 3815 0 -349.984 -15199.5 0 -17.0079 -11977 -3205.49 15542.3 0 -0.771032 13713.4 1829.74
德国 2.36667 47.4571 -45.0904 -3014.65 -1693.74 509.398 -1784.16 -258.721 -1525.43 3704.27 143.144 3561.13 0 -991.562 -4402.74 -911.823 111.634 -3043.23 -559.319 1643.88 161.515 36.3968 940.925 505.039
1995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7年 2007年
35000 30000
单位亿美元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货物进出口总额 货物进口 货物出口 服务进出口总额 服务进口 服务出口
美国
德国
中国
日本
国家和地区
2007年
经常帐户 出口 货物Goods 进口 差额 贷方 服务 Services 借方 贷方 收入Income 经常转移 Current Transfers 借方 贷方 借方
78 280
269 580 -191 300 -18 480 276 170 -294 650 -48 020 9 410 -57 430
-54 160
61 000 -115 160 49 840 188 270 -138 430 -12 140 6 210 -18 350
中国
美国
日本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 1.资本账户净额 1.资本账户净额 2.金融账户 2.金融账户 2.1.1国外直接投资 2.1.1国外直接投资 2.1.2在报告经济体 2.1.2在报告经济体 直接投资 2.2.1证券投资资产 2.2.1证券投资资产 2.2.2证券投资负债 2.2.2证券投资负债 2.3.1其他投资资产 2.3.1其他投资资产 2.3.2其他投资负债 2.3.2其他投资负债 三、净差错与遗漏 总余额 四、储备和相关项目 4.1储备资产 4.1储备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