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小学唱歌课如何有效进行识谱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唱歌课如何有效进行识谱教学
识谱难教,这几乎是所有音乐教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兴趣为基点”、“形式为重点”、“声势为亮点”、“乐器为辅点”、“创编为促点”等五方面进行有效识谱教学:
一、兴趣为基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音乐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在音乐教学中向学生展示音乐的独特魅力,如一年级上册《国旗国旗真美丽》,我将形如星星的卡片上标上音符,一个个的展示给学生看,并标上唱名,首先让学生识谱,认识“1 2 3 4 5 6 7”,然后逐个将音高唱出来,让学生自己听辨,将星星挂在黑板上。

这样学生既能对音高产生概念,又可以通过认识星星记住七个音的唱名。

再将这些星星按音高位置排列成《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旋律,巩固刚才的识谱环节。

二、形式为重点
1、先节奏后识谱
节奏是旋律的骨干,音高是旋律的灵魂。

许多节奏可以从生活导入,如模仿蝉的叫声、人的行走方式(走路、跑步等等),例如:X—︱知了;x x x x︱跑跑跑跑;让学生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掌握最复杂的节奏,直接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这些有趣的动作、熟悉的词语将节奏拍击或念出来,慢慢的形成积累,从一个节奏型到一句节奏再到整
首歌曲的节奏,等到他们基本熟悉歌曲节奏后,再将音高加入其中就容易多了。

2、先聆听后识谱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课堂中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

试着小声跟唱、模唱,最后到会唱、唱好,这样把唱歌课与音乐欣赏综合在一起,是可行的改革方法。

3、先难点后识谱
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难易程度来设计识谱的形式,有难点的歌曲我们可以将难点先拿出来攻破。

如将曲谱的顺序打乱之后出示,要求学生边听琴弹奏,边将歌曲每句曲调的顺序完整的排列出来,可以以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可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4、先歌曲后识谱
由于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让他们去视唱一首没有印象的旋律,会感到困难,易产生抵抗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先唱歌曲,后识谱的学习形式,学生在原有音乐印象上就能够准确的把握音高和节奏,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识谱的信心会高涨。

三、声势为亮点
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创作的音乐手势,用手势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帮助学生感觉和辨别音的高低。

在学习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e》时,学生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边唱边做柯尔文音乐手势:“do是一只小母
鹿,re是金色阳光,mi是称呼我自己,fa是道路远又长,sol是穿针引线,la这音符跟着sol,ti是饮料和茶点,然后我们再唱do”。

课堂中学生们也被他们这种活泼、新颖地识谱教学所吸引,我借用其法,在平常教学中都能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乐器为辅点
乐器进课堂,不仅使音乐课堂更具趣味性,它还能使孩子们的听力得到更好的训练,因此它也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

因为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如竖笛、陶笛等乐器的吹奏,能使学生正确的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也能使他们潜移默化的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培养了孩子试唱曲谱的能力。

同样在新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各种乐器演奏新的曲调,这样学生就会在尝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创编为促点
不要把识谱定位在旧观念呆板唱着书上的歌谱,学完了新歌之后来创编。

创编后一定要有反馈,有展示作品的创作才是真正有实效的创作,因为是自己创编的旋律,学生会完全沉浸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识谱唱谱能力,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