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井”“阳邑”等古村名已有三千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井”“阳邑”等古村名已有三千年?
在离磁山文化遗址不到十公里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叫“义井”的村子,村子很古老,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
问起村子的名字由来,当地村民拿出了他们自己编辑的一本书,说村子元代就有了,村民是从山西洪洞县过了的,问为什么叫“义井”,他们说,以前这有个井,水甘甜,这里是通衢大道,南来北往的人谁来到这里都可以随便喝水,所以这叫“义井”。
既然是一口甘甜的井,那井在哪呢?村民语焉不详。
有历史记载吗,或者有碑刻志传吗?村民说没有。
再看看周围的地理环境,义井属于太行山走向平原的出口区域,山里的水在这里汇聚向东流出,是滏阳河源头区域,这里有“八涧”(拔剑)等地,有明八源暗八源至说,可以想象,古时候,这里到处是溪流涧水,怎么会缺水,会有取水的“义井”这样的传说呢?
在“义井”三十公里周围有索井、丛井、木井、天井,再远一些有册井、羊井等等,邯郸区域内有不少以单字命名为“井”的村落。
望文生义的解释很显然是解释不通的,说“索井”你不能说索要了东西才能喝水吧。
那么这些“井”又有什么来历呢?
《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西周时“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也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汉
书.食货志》“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
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
”
“井”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卜辞中,据考证商代就开始有井田制了。
井田制是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
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
其外八区为私田,每家百亩自己耕种自己收。
中间一百亩为公田,每家耕种十亩交给公家(王室),剩下的二十亩每家二亩半做居住生活场所。
井田制时,“井”为生产、生活单元,也是最早的百姓编制单位、居住单位。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存繁衍,这里就热闹起来,于是就有了“市井”。
《風俗通》曰“古者二十畝爲一井,因爲市交易,故稱市井。
”现在还说的“背井离乡”“井”用的就是古义,是指祖辈居住生活的地方。
离“义井”几公里还有天井、田井、索井,离义井几十公里有丛井、木井、羊井等。
令人注意的是丛井村向西几里地就是“阳邑”村,“阳邑”是武安“八大镇”之首。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阳邑”是否也是井田制时的“邑”呢?夏商时代人员居住稠密的城市叫“邑”,周人祖先在夏代居住的地方叫“刘邑”。
《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孔颖达“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阳邑的东北有阳苑、阳城、邑
城,这些连在一起说明什么呢?这是否是西周或更早的商那个时期的城邑呢?
1996年6-7月,离义井二公里的北羊台邯峰电厂建设发现了古人生活的遗迹,经河北省文物部门发掘,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先商遗迹,出土了先商居民的生活器具。
北羊台遗址被认定为先商文化遗存,是“先商文化分布的重要区域”,其发现“充实了漳河型先商文化的内容”“同时也是商族在此频繁活动的见证”。
这处先商遗址的发掘被命名为“北羊台遗址”,北羊台南部还有个“南羊台”,原来此处是一个叫“羊台”的地方,时间久了,一个地方成了两处了。
那么为什么叫“羊台”呢?当地人语焉不详。
这样一个奇怪的村名其实放在西周或更早的时期考量也许不难解释。
“台”是什么呢?《说文》“台,四方而高者。
台,会意。
从至从之,从高省。
與室屋同意。
”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
早期的“台”是什么呢,赵王城里有三个“台”,分别是“龙台”“南将台”“北将台”,曹操有“三台”。
1965年位于藁城市台西村,发掘了一座商代中期遗址和墓葬群,叫“台西商代遗址”。
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丰富、文物价值之高,是建国来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从春秋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
但从商代以降,实行了几百年的井田制,那时的名字
却留了下来。
“义井”“索井”“木井”“天井”“册井”等因为地域特点以及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等等原因流传了下来,即使不算商朝的井田制时代,但从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算起,这些名字也有了3000年左右的历史。
义井向南十公里之内有“界城”,那么界城是什么呢?它就是《史记》中的《殷本纪》中记载的商纣王九侯城遗址所在地。
《括地志》云:"相州滏阳县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盖殷时九侯城也。
”当时九侯城也是商王朝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义井再向南几十公里内就是殷商都城安邑(安阳)。
义井向西北几公里之内有磁山文化--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
向西北十几公里之内有午汲古城,午汲古城在1957年的考古报告中确定时期为春秋到西周时期,但也在其中发现了更早石器时代的扁平石斧等东西。
古城长889米、南部宽768米,遗迹尚存,令人震撼。
向北几十公里内就是商代祖乙九年(前1500年)迁都于邢(邢州)的邢台,商朝末期,邢侯为纣王三公之一。
义井向西再远些几十公里内是《尚书》“西伯既勘黎”的黎城。
黎城即九黎族经过长期的斗争比如涿鹿之战失败后,一部分被迫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后来建立的黎国。
到西周时还留有黎民的名称。
现在的黎侯城遗址还在。
义井向东南十多公里是下七垣遗址,磁县时营村西南漳
河北岸台地下七垣遗址除一部分战国墓外,都是先商遗存。
商墓23座,战国墓6座,共出土陶器304件,骨器354件,石器481件,蚌器274件,角器34件,卜骨、铜镞等文物124件。
说明当时先商先民在此活动频繁。
在这样的历史地理环境中考量“义井”“阳邑”等村落名字,我们是否会有一个逐渐清晰的认识,那就是这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这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村”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