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测量中导线点检测方法的确定及精度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工作是道路建设最基础的工作,测绘成果的质量,直 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特别是控制测量,是最基本、最 重要的测绘工作。目前,随着测绘仪器设备的更新、作业人员技 术力量的提高,基础控制测绘成果均采用先进 GPS 技术或常规 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来布设首级控制网,精度能较好地达到规范 和设计的要求。
如何加强控制点的检测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道路施工的 顺利进行,本人根据几条高速公路的测绘和检测将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供同行参考。
2 检测的方法
目前,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提供控制网成果的检测方法以 RTK GPS、静态 GPS 测量、导线测量为主。RTK GPS 测量检测导 线点的精度随距离的远近发生变化,且施工单位大多数不具备 此条件;静态 GPS 测量方法由于使用成果的一致性和计算方法 的统一性,不会存在问题,较易检测成功,在此不在赘述。本文 主要探讨使用导线测量对已知点的检测。
2 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
数字地面模型习惯简称为 DTM (Digital Terrian Model),即 是用数字方式对地形表面状态的表述,它是依据地表面上点的 三维大地坐标的集合以及在集合中配有的内插规则,而建立起 来的一个数字化的地面模型。
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
道路施工单位在道路施工放样前,按规定要对先期的控制 点进行平面和高程的检测,以保证放样的准确性,这是必要的 一步,它可以发现原先控制网的不足和点位的变化情况。施工 单位的检测方法和计算方法却各家不一,观测工作比较细致, 但使用起算点的资料大多欠分析,资料来源、成果的投影方式、 边长如何改算等,却被部分作业人员忽略了,致使向监理部门 和设计部门反映控制成果不合要求,影响了施工的进度。
19.8 1/7624(1/18833)
3
11
10 D45 I23
5 -40.2 1/5711(1/16619)
4
15
14
I26 I31
7
3.9 1/10095(1/25514)
5
8
7 I21-1 I25
4 -13.8 1/7635(1/16704)
6
7
6
I363 I01
5
23.8 1/10678(1/29597)
段首末的一级导线点作为起算点,组成一条导线进行平差,这样, 就牵涉到发展层次的不合理性,根据误差传播定律,一级导线再 发展导线,且在破坏点位的地方和为施工放样方便增设导线点的 地方增点,要满足一级导线的精度指标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对于施工单位使用公路设计部门提供的成果,要查清资料 来源和精度情况。每个工区都有不同的情况变化,山区与平地、 离中央子午线的远近、投影带的划分、投影面的确定、设计单位 根据具体情况的特殊要求等,对测绘的结果都有直接的影响, 调阅原资料的精度说明非常重要。
地质、勘察、测绘 专栏
公路测量中导线点检测方法的确定及精度分析
赵书成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00)
摘 要:针对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恢复定线之放样过程及方法,测量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作简要介绍。根据公路建设施工中的测 量工作,针对测量人员对已知导线点的检测方法、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对检测导线点的精度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如何利 用已知资料进行检测,保证测量控制点的精度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提高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关键词:导线测量;检测;精度分析;质量
(3)建议使用边角法检验导线的精度,即分别测定角度、边 长,计算出角度、边长较差和中误差,对原有的成果进行综合分 析和质量评价。
(4)当使用边角法检验导线的精度时,若已知点被破坏不 能满足施工放样要求时,可以布设二级导线点,作为道路中线 的放样测站。
(5)导线点坐标取值是用设计方所给数值,还是用施工方 复核计算的平差结果,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的意见不一,本人 建议使用复核后的坐标,这样可以避免在设计、交接、检核等时 间段内的点位变化,检测后的导线点有现实性,有利于提高道 路放样的精度,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 更加发展迅猛,国家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架已基本形成,经济较 发达地区,已开始对原有的高速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同时 也给测绘工作带来商机,专业的测绘队伍首先完成建设道路所 需的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工作,道路施工部门则按设计部门 的要求,将美丽的蓝图,描绘到广袤的地球上。
由于以上 5 点问题的存在,从理论上讲,若想达到规范要 求很难的,它们均直接影响到导线测量的精度。按照严格直伸导 线的误差传播理论,平差后测距的系统误差可以完全消除,事实 上导线不可能严格直伸,且随导线边数的变化而变化,边数越多, 误差便越大。导线的最弱点在中部,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由测 量误差和起始数据误差所引起的, 起始或测量的长度元素引起 导线点位的纵向误差、角度引起导线点位的横向误差。导线端 点的点位中误差 M 是由导线测量的纵向误差 mt 和横向误差 mu、 起 始 数 据 纵 向 误 差 mt′ 和 横 向 误 差 mu′ 引 起 的 , 即 :M =
一般导线测量是在首级 GPS 控制网的基础上发展的,按照 《公路勘测规范》要求,光电测距一级导线长度不得超过 10km, 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 ±20c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小于 1/ 15000,方位角闭合差小于±10(″ n 为折角数),各家测量单位在 完成基础控制测量和一级导线测量时,这些精度指标是必须要 保证的。
姨 2 2 ′2 ′2 mt +mu +mt +mu ,导线端点的点位中误差具体的反映为导线 全长相对闭合差,相对闭合差的大小直接检定了导线的精度。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导线检测要按照布设导线的步骤和 技术要求进行,不可以放样工作方便而随意增点或无限制地增 加边数,特别是短边对导线的精度影响最大;对于角度、边长的 观测,要加强测回间的检核,对全站仪、棱镜基座的对点器也应 校正。
常规的导线检测方法是测定距离和固定角,计算出测距中 误差和测角中误差来衡量导线的精度,而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 则要求道路施工单位进行导线贯通检查,按照一级导线的精度 要求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这对保证道路的施工确实有极大的 好处,但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发展层次和增加过渡 点的问题,若从基础控制点起算,无可非议,却多数单位是以标
4
-5.8
1/77946
20
4
3
I493 I454
2
-1.2
1/235697
21
5
4
I26 I494
3
-2
1/265956
表 1 中,前 8 条导线计算出的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均超 限,分析其原因是,导线边长未进行投影改正,与已知点不在统 一的投影面上,计算出的边长、角度、坐标增量改正数必定很 大,造成导线相对闭合差超限,这是对原始资料基本情况的掌 握和精度分析不够所造成的,如将观测数据在统一的平面上计 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则出现括号内的结果,完全满足一级 导线的精度要求,后面 13 条导线的计算方法正确,精度较高, 充分说明原成果和本次检测的精度是可靠的。
(3)航空数码相机的应用技术,与传统的胶片航摄相机比 较,测量专用的航摄数码相机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增加飞行成本 的最大重叠度影像获取能力,能大幅度提高影像匹配及立体测 图的精度和可靠性,并制作真正正射影像。
利用上述几种采集方法相结合的办法可获取真正地表的 高精度三维信息,即可做出满足施工图设计精度要求的数字地 面模型,极大地减轻外业测量强度,提高效率。
13
8
7
D8 D16
3
-9
1/91064
14
11
10 H34 H12
1
9.5
1/48491
15
10
9
H20 D81Biblioteka 251/26360
16
10
9
H29 H28
2
-22
1/153846
17
8
7
D12 H35
1
-17
1/19569
18
5
4
I68 D67
1
2.7
1/210232
19
29
28 I454 D14
1 地面数据采集
数字地面模型数据的采集技术通常有以下几种:
(1)利用全站仪或者 GPS RTK 在野外进行实地测量获取, 采点平均间隔 10m,最大不大于 15m,此方法缺点是野外工作 量大,工作强度高,相对效率低,优点是采点精度高,还可以对 某些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等航空测量盲区进行高精度测量;
(2)激光测距三维成像技术,即是利用飞机上装载差分 GPS 和惯性系统 IMU 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可以获取摄像机的对外方 位元素和飞机的绝对位置,实现定点摄影成像和无地面控制的 高精度对地直接定位,并用激光对地面进行扫描能获取真实地 表的高精度三维激光点云;
3 精度分析
现依据某高速公路 13 个标段导线检测的数据来分析一下
检测的精度。导线布设、观测、精度统计如下表:
表 1 导线布设、观测、精度统计表
号线编 号
折角数
边数
1
22
21
起点 I362
终点 E45
补点 7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35 1/8713(1/86958)
2
38
37
D45 I36
19
196
广东科技 2010.1 总第 229 期
7
5
4
D45 I05
3
16 1/10231(1/26398)
8
6
5
D17 D47
4
1.3 1/46145(1/26182)
9
10
9
D20 D20
-
8
1/28532
10
10
9
E59 E59
-
2
1/21037
11
12
11 D18-1 D22
-
30
1/22683
12
10
9
D17 E63-1 6
11.6
1/15387
但从导线的设计、观测的情况分析,这 8 条导线联测的设 计、点数的增加、观测的精度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① 导线路线偏长、边长比远离规范的要求,短边偏多;②导线的折 角数最多达 38 个;③检测的点为 96 个,而新增的点达到 54 个;④第 5 条导线的起算点是从原一级导线点引点后发展的; ⑤8 条导线有 5 条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偏大。
4 经验与建议
对已知导线点的检测方法、计算方法是多样化的,各单位 可根据自身的仪器设备而确定。对于使用光电测距导线作为检 测方法的施工单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资料要作细致的资料分析,首先 查清资料来源和精度、投影带的划分、投影面的确定等,根据实 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
(2)如组成附合导线进行检核,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 计和观测,并从高一级控制点起算,过渡点不宜增多,标段接头 处,应衔接平差,不要相互独立,整条道路全线平差计算,应该 是最佳方案。
195
广东科技 2010.1 总第 229 期
专栏 地质、勘察、测绘
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熊祖志
摘 要:本文介绍了运用数字地面模型在设计阶段横断面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建模、剖切横断面、精度分析。 关键词:数字地面模型;航空激光测距三维成像技术;三角构网;横断面;剖切横断面
前言
公路横断面测量方法一般采用水准仪-皮尺法、GPS RTK 方 法、全站仪法、经纬仪视距法等,通常以中桩作为横断面的“控制 点”,测量出每一个中桩在道路路线正交方向上一定范围内相对 中桩的距离和高差,然后根据所测数据在米格纸或计算机上绘 制成横断面图。在通行、通视条件差的山区,传统方法定向精度 差,测量成果实际精度也有限。横断面图的最主要用途是为路基 设计和土石方量计算提供横断面的地面线及其相关数据。由于 受到测区天气、交通、地形、植被茂密等条件的制约,测量外业工 作强度大,测量进度也可能受到影响,使整个工程计划延迟。
公路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反复比选调整的过程, 当发现土方 量过大、设计横断面与实际地面组合不很合理、挖填方严重失 衡、边坡较高或受地质条件的限制而需要不断地调整平面中心 线、纵坡等。当设计线路进行调整时,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就不能 够实时地得到调整后的公路横断面图,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 的数字地面模型就能在满足精度的条件下实时地对调整后的 公路形状剖切横断面,计算改变后的土石方量,工程造价,使方 案更加美观、切实、可行。
如何加强控制点的检测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道路施工的 顺利进行,本人根据几条高速公路的测绘和检测将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供同行参考。
2 检测的方法
目前,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提供控制网成果的检测方法以 RTK GPS、静态 GPS 测量、导线测量为主。RTK GPS 测量检测导 线点的精度随距离的远近发生变化,且施工单位大多数不具备 此条件;静态 GPS 测量方法由于使用成果的一致性和计算方法 的统一性,不会存在问题,较易检测成功,在此不在赘述。本文 主要探讨使用导线测量对已知点的检测。
2 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
数字地面模型习惯简称为 DTM (Digital Terrian Model),即 是用数字方式对地形表面状态的表述,它是依据地表面上点的 三维大地坐标的集合以及在集合中配有的内插规则,而建立起 来的一个数字化的地面模型。
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
道路施工单位在道路施工放样前,按规定要对先期的控制 点进行平面和高程的检测,以保证放样的准确性,这是必要的 一步,它可以发现原先控制网的不足和点位的变化情况。施工 单位的检测方法和计算方法却各家不一,观测工作比较细致, 但使用起算点的资料大多欠分析,资料来源、成果的投影方式、 边长如何改算等,却被部分作业人员忽略了,致使向监理部门 和设计部门反映控制成果不合要求,影响了施工的进度。
19.8 1/7624(1/18833)
3
11
10 D45 I23
5 -40.2 1/5711(1/16619)
4
15
14
I26 I31
7
3.9 1/10095(1/25514)
5
8
7 I21-1 I25
4 -13.8 1/7635(1/16704)
6
7
6
I363 I01
5
23.8 1/10678(1/29597)
段首末的一级导线点作为起算点,组成一条导线进行平差,这样, 就牵涉到发展层次的不合理性,根据误差传播定律,一级导线再 发展导线,且在破坏点位的地方和为施工放样方便增设导线点的 地方增点,要满足一级导线的精度指标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对于施工单位使用公路设计部门提供的成果,要查清资料 来源和精度情况。每个工区都有不同的情况变化,山区与平地、 离中央子午线的远近、投影带的划分、投影面的确定、设计单位 根据具体情况的特殊要求等,对测绘的结果都有直接的影响, 调阅原资料的精度说明非常重要。
地质、勘察、测绘 专栏
公路测量中导线点检测方法的确定及精度分析
赵书成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00)
摘 要:针对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恢复定线之放样过程及方法,测量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作简要介绍。根据公路建设施工中的测 量工作,针对测量人员对已知导线点的检测方法、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对检测导线点的精度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如何利 用已知资料进行检测,保证测量控制点的精度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提高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关键词:导线测量;检测;精度分析;质量
(3)建议使用边角法检验导线的精度,即分别测定角度、边 长,计算出角度、边长较差和中误差,对原有的成果进行综合分 析和质量评价。
(4)当使用边角法检验导线的精度时,若已知点被破坏不 能满足施工放样要求时,可以布设二级导线点,作为道路中线 的放样测站。
(5)导线点坐标取值是用设计方所给数值,还是用施工方 复核计算的平差结果,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的意见不一,本人 建议使用复核后的坐标,这样可以避免在设计、交接、检核等时 间段内的点位变化,检测后的导线点有现实性,有利于提高道 路放样的精度,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 更加发展迅猛,国家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架已基本形成,经济较 发达地区,已开始对原有的高速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同时 也给测绘工作带来商机,专业的测绘队伍首先完成建设道路所 需的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工作,道路施工部门则按设计部门 的要求,将美丽的蓝图,描绘到广袤的地球上。
由于以上 5 点问题的存在,从理论上讲,若想达到规范要 求很难的,它们均直接影响到导线测量的精度。按照严格直伸导 线的误差传播理论,平差后测距的系统误差可以完全消除,事实 上导线不可能严格直伸,且随导线边数的变化而变化,边数越多, 误差便越大。导线的最弱点在中部,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由测 量误差和起始数据误差所引起的, 起始或测量的长度元素引起 导线点位的纵向误差、角度引起导线点位的横向误差。导线端 点的点位中误差 M 是由导线测量的纵向误差 mt 和横向误差 mu、 起 始 数 据 纵 向 误 差 mt′ 和 横 向 误 差 mu′ 引 起 的 , 即 :M =
一般导线测量是在首级 GPS 控制网的基础上发展的,按照 《公路勘测规范》要求,光电测距一级导线长度不得超过 10km, 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 ±20c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小于 1/ 15000,方位角闭合差小于±10(″ n 为折角数),各家测量单位在 完成基础控制测量和一级导线测量时,这些精度指标是必须要 保证的。
姨 2 2 ′2 ′2 mt +mu +mt +mu ,导线端点的点位中误差具体的反映为导线 全长相对闭合差,相对闭合差的大小直接检定了导线的精度。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导线检测要按照布设导线的步骤和 技术要求进行,不可以放样工作方便而随意增点或无限制地增 加边数,特别是短边对导线的精度影响最大;对于角度、边长的 观测,要加强测回间的检核,对全站仪、棱镜基座的对点器也应 校正。
常规的导线检测方法是测定距离和固定角,计算出测距中 误差和测角中误差来衡量导线的精度,而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 则要求道路施工单位进行导线贯通检查,按照一级导线的精度 要求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这对保证道路的施工确实有极大的 好处,但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发展层次和增加过渡 点的问题,若从基础控制点起算,无可非议,却多数单位是以标
4
-5.8
1/77946
20
4
3
I493 I454
2
-1.2
1/235697
21
5
4
I26 I494
3
-2
1/265956
表 1 中,前 8 条导线计算出的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均超 限,分析其原因是,导线边长未进行投影改正,与已知点不在统 一的投影面上,计算出的边长、角度、坐标增量改正数必定很 大,造成导线相对闭合差超限,这是对原始资料基本情况的掌 握和精度分析不够所造成的,如将观测数据在统一的平面上计 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则出现括号内的结果,完全满足一级 导线的精度要求,后面 13 条导线的计算方法正确,精度较高, 充分说明原成果和本次检测的精度是可靠的。
(3)航空数码相机的应用技术,与传统的胶片航摄相机比 较,测量专用的航摄数码相机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增加飞行成本 的最大重叠度影像获取能力,能大幅度提高影像匹配及立体测 图的精度和可靠性,并制作真正正射影像。
利用上述几种采集方法相结合的办法可获取真正地表的 高精度三维信息,即可做出满足施工图设计精度要求的数字地 面模型,极大地减轻外业测量强度,提高效率。
13
8
7
D8 D16
3
-9
1/91064
14
11
10 H34 H12
1
9.5
1/48491
15
10
9
H20 D81Biblioteka 251/26360
16
10
9
H29 H28
2
-22
1/153846
17
8
7
D12 H35
1
-17
1/19569
18
5
4
I68 D67
1
2.7
1/210232
19
29
28 I454 D14
1 地面数据采集
数字地面模型数据的采集技术通常有以下几种:
(1)利用全站仪或者 GPS RTK 在野外进行实地测量获取, 采点平均间隔 10m,最大不大于 15m,此方法缺点是野外工作 量大,工作强度高,相对效率低,优点是采点精度高,还可以对 某些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等航空测量盲区进行高精度测量;
(2)激光测距三维成像技术,即是利用飞机上装载差分 GPS 和惯性系统 IMU 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可以获取摄像机的对外方 位元素和飞机的绝对位置,实现定点摄影成像和无地面控制的 高精度对地直接定位,并用激光对地面进行扫描能获取真实地 表的高精度三维激光点云;
3 精度分析
现依据某高速公路 13 个标段导线检测的数据来分析一下
检测的精度。导线布设、观测、精度统计如下表:
表 1 导线布设、观测、精度统计表
号线编 号
折角数
边数
1
22
21
起点 I362
终点 E45
补点 7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35 1/8713(1/86958)
2
38
37
D45 I36
19
196
广东科技 2010.1 总第 229 期
7
5
4
D45 I05
3
16 1/10231(1/26398)
8
6
5
D17 D47
4
1.3 1/46145(1/26182)
9
10
9
D20 D20
-
8
1/28532
10
10
9
E59 E59
-
2
1/21037
11
12
11 D18-1 D22
-
30
1/22683
12
10
9
D17 E63-1 6
11.6
1/15387
但从导线的设计、观测的情况分析,这 8 条导线联测的设 计、点数的增加、观测的精度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① 导线路线偏长、边长比远离规范的要求,短边偏多;②导线的折 角数最多达 38 个;③检测的点为 96 个,而新增的点达到 54 个;④第 5 条导线的起算点是从原一级导线点引点后发展的; ⑤8 条导线有 5 条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偏大。
4 经验与建议
对已知导线点的检测方法、计算方法是多样化的,各单位 可根据自身的仪器设备而确定。对于使用光电测距导线作为检 测方法的施工单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资料要作细致的资料分析,首先 查清资料来源和精度、投影带的划分、投影面的确定等,根据实 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
(2)如组成附合导线进行检核,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 计和观测,并从高一级控制点起算,过渡点不宜增多,标段接头 处,应衔接平差,不要相互独立,整条道路全线平差计算,应该 是最佳方案。
195
广东科技 2010.1 总第 229 期
专栏 地质、勘察、测绘
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熊祖志
摘 要:本文介绍了运用数字地面模型在设计阶段横断面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建模、剖切横断面、精度分析。 关键词:数字地面模型;航空激光测距三维成像技术;三角构网;横断面;剖切横断面
前言
公路横断面测量方法一般采用水准仪-皮尺法、GPS RTK 方 法、全站仪法、经纬仪视距法等,通常以中桩作为横断面的“控制 点”,测量出每一个中桩在道路路线正交方向上一定范围内相对 中桩的距离和高差,然后根据所测数据在米格纸或计算机上绘 制成横断面图。在通行、通视条件差的山区,传统方法定向精度 差,测量成果实际精度也有限。横断面图的最主要用途是为路基 设计和土石方量计算提供横断面的地面线及其相关数据。由于 受到测区天气、交通、地形、植被茂密等条件的制约,测量外业工 作强度大,测量进度也可能受到影响,使整个工程计划延迟。
公路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反复比选调整的过程, 当发现土方 量过大、设计横断面与实际地面组合不很合理、挖填方严重失 衡、边坡较高或受地质条件的限制而需要不断地调整平面中心 线、纵坡等。当设计线路进行调整时,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就不能 够实时地得到调整后的公路横断面图,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 的数字地面模型就能在满足精度的条件下实时地对调整后的 公路形状剖切横断面,计算改变后的土石方量,工程造价,使方 案更加美观、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