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 上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也可以是指减小的速度
C.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
D.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库伦D.焦耳
3.如图所示,有3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则第1218个小球与1219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sin37°=0.6,cos37°=0.8)
A.1781
4000
B.
1219
4000
C.609
2000
D.
891
2000
4.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结果同时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的运动的是()
A.B.
C.D.
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点是轻质细绳OA、OB和OC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点和C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
A.1个B.3个
C.5个D.7个
6.如图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慢
t t=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B.当1
t t=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C.当1
t t=时,A质点的加速度大于B质点的加速度
D.当1
7.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8.从离地面3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小球通过的路程是8m B.小球的位移大小是3m
C.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3m D.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
9.“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期节目里选用的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牛C.桥D.锄头
10.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9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3s,第二段用时6 s,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
A.1
6
m/s2B.
1
3
m/s2C.
2
3
m/s2D.
4
3
m/s2
11.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4N和9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最小是4N
B.最大是9N
C.可能是4N
D.可能是9N
12.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仍相同,则
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13.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 300m
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C.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
D.前 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14.在大枣红了的时候,几个小朋友正在大枣树下用石块投向枣树,若某个小朋友从看到石块击中枣树树枝到听到大枣落地声最少需要0.7 s,估算一下这课枣树的高度至少是()
A.1.5 m B.2.5 m
C.5 m D.7 m
15.如图所示,大伟跟小伟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伟把小伟拉了过来。
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大伟拉小伟的力比小伟拉大伟的力大
B.大伟与小伟间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大伟拉小伟的力与小伟拉大伟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伟把小伟拉动的过程中,大伟的力才比小伟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16.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如图所示,能轻松地顶住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坛的形变B.头的形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D.人受到的重力
17.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
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18.如图所示,某次特技表演中七架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天空飞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它飞机是静止的
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C.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
D.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
19.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位置,B为AC的中点,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为a2.现测得B点的瞬时速度v B=(v A+v C)/2,则a1与a2的大小关系为( )
A.a1 >a2B.a1<a2C.a1=a2D.无法比较
20.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
如图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
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A.20s
B.0.30s
C.0.10s
D.0.04s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两根轻质细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倾斜杆上的a点和b点、另一端拴在O 点,Oa沿水平方向,Oa与Ob夹角为钝角,现在对O点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保持F大小不变,缓慢向虚线方向转动,转过θ(θ=90°)。
倾斜杆、绳Oa、绳Ob和F都始终在竖直平面以内,且O、a、b的位置不变。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Oa 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 .Oa 上的拉力不断增大
C .Ob 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Ob 上的拉力不断减小
22.长木板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与木板接触面上装有摩擦力传感器,如图甲所示,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α变大),另一端不动,摩擦力传感器记录了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角度α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1
cos f F mg θ B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1cos f F mg θ C .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θ2 时,木块做自由落体运动
D .木板由θ1转到θ2的过程中,木块的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2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叠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C 用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与B 连接,且轻绳与桌面平行,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A 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g μ
B .要使物块A 、B 发生相对滑动,应满足关系1M m μμ
>- C .若物块A 、B 未发生相对滑动,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为2Mmg M m
+
D.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为2mg
24.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底部,另一端和质量为2m的小物块A相连,质量为m的小物块B紧靠A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从t=0时开始,对B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使B始终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A、B分离.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θ、m、x0、a均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从开始到物块A、B分离所用的时间
B.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物块A、B分离时的速度大小
C.物块A、B分离时,弹簧的弹力恰好为零
D.物块A、B分离后,物块A开始减速
25.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 s末,物体速度为9 m/s
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三、实验题
26.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1)某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在桌面上放一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有绳套。
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
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________。
④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⑤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____,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_________N、_____N。
(3)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3.00N、4.00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则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
27.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获取了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于粗心,该同学忘了测量3、4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电源频率为50 Hz).求:
(1)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6=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4=_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8.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1)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________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2)若电源的频率为50 Hz,该同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为________s;如果在打点过程中电源的频率变低,而该同学又没发现电源频率变低,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9.如图是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的一条纸带,每相邻两个点中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赫兹的电源上.则: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 s.
(2)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小车的加速度a=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一条纸
带.A 、B 、C 、D 、E 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纸带的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打D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Hz 时,仍按50Hz 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1.某同学表演魔术时,将一小型条形磁铁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对着一悬挂的金属小球指手画脚,结果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飘动起来。
假设当隐藏的小磁铁位于小球的左上方某一位置C )30(QCS ∠=︒时,金属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也是30,如图所示。
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该同学(含磁铁)的质量为M ,求此时:
(1)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各为多少?
3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2 kg 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一条质量不计的细绳绕过定滑轮和一个质量为m 0=0.1 kg 的小桶相连,已知:M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4.5 N ,细绳水平,滑轮上的摩擦不计,g 取10 N/kg ,求在以下情况中,M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1)只挂m 0处于静止状态时;
(2)只挂m 0但在M 上再放一个M′=3 kg 的物体时;
(3)只在桶内加入m 1=0.33 kg 的砂子时;
(4)只在桶内加入m 2=0.5 kg 的砂子时.
33.一辆汽车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 内经过相距24m 的A 和B 两点,汽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10m /s ,如图所示,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A点与出发点O间的距离.
34.某人在塔顶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释放一个小球,当第6个小球正欲释放时,第1个小球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4个小球与第3个分别位于高为4 m的某一层的上、下沿,问:
(1)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此塔的高度是多少?(g取10 m/s2)
35.A、B两车在一直线上向右运动,B车在前,A车在后。
A车的速度大小为v1=10m/s,B 车的速度大小为v2=2m/s,当A、B两车相距x0=15m时,B车开始加速,加速度大小为
a=2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B两车两次相遇所用的时间。
(2)第二次相遇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速度,选项A错误;
B.加速度也可以是指单位时间内减小的速度,选项B错误;
C.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选项C正确;
D.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选项D错误。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理论内部存在矛盾,通过铜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运用数学演算,得到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创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故A正确,BCD错误
3.D
解析:D
【解析】
以3000给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3000tan37
mg F
=
再以2019个球到3000个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如下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
1782tan
mg Fα
=,由以上两方程可得:
891 tan
2000
α=。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由速度图象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能力.要抓住两球相等的量:加速度,说明速度图像平行,同时到,说明两球不是同时下落.结合v 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面积代表位移去分析.
【详解】
AB.由题意,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初速度为0,同时到达地面,说明两球不是同时下落,且高度大的小球应先下落,则在v t-图像中图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应大一些;在下落过程,两者的加速度相同,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图像斜率相同,故直线应平行,则AB错误;
CD.高度大的小球运动时间长,则末速度要大一些,而D中末速度相同,故C不正确,D 正确。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三个力的平衡,第三个力大小 7>F>1之间,所以A、D错误;若挂5个钩码,则可知MO处于水平.与题意M、N在同一水平线上,矛盾.所以B正确;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看出,A 图线的斜率大于B 图线的斜率,则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A 质点总比B 质点快,故A 错误;
B.图线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所以1t t =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故B 正确;
C.在10t -时间内,A 质点总比B 质点快,即当1t t =时,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故C 错误;
D.两质点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等于零,故D 错误.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动作了,故A 错误;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正反面了,故B 错误;奥运会运动员在万米长跑中,运动员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可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C 正确;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动作了,故D 错误;故选C .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球的路程为5m 8m 13m +=,位移大小为3m ,方向竖直向下,故选项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水在静止。
以水的参照物,则水就是静止的,而桥相对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 正确;
B. 以牛为参照物,牛与桥的位置要发生变化,桥是运动的,水与牛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B 错误;
C. 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 错误;
D. 以锄头为参照物,因为锄头随人在桥上走,锄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
而水与锄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D 错误;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段平均速度为:
119m/s 3m/s 3
x v t =
== 第二段平均速度为: 229m/s 1.5m/s 6
x v t ===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 36s 4.5s 2
t +== 加速度为: 221 1.531m/s 4.53v v a t --=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A .
16 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
13 m/s 2,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
23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43
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1.D
解析:D
【解析】
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F 1−F 2|⩽F ⩽F 1+F 2;
故合力范围为:5N ⩽F ⩽13N ;所以可能的为D.
故选D.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乙先加速后减速,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于v ,则整个过
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 ;丙先减速后加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小于v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v .根据x vt =,知乙的运动时间最短,所以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A .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3.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位移时间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汽车做匀速运动,图线与横坐标平行说明汽车静止不动,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15 s 末汽车的位置坐标为30 m ,离开出发点30 m ,故A 项错;前10 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B 错误,15~25 s 内图象中倾斜直线的斜率表示这段时间内的速度,20 s 末的速度等于这个值,为-1 m/s ,故C 项正确;前10s 沿x 轴正向运动,中间5 s 静止,后面10 s 又沿x 轴的负方向运动,故D 项错
考点:考查了x-t 图像的理解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图像的斜率,以及正负值的含义
14.B
解析:B
【解析】 大枣做自由落体运动,故2211100.7 2.4522
h gt m m ==⨯⨯=,故选B. 15.C
解析:C
【解析】大伟拉小伟的力和小伟拉大伟的力两者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正确。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头顶受到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坛子,受力物体是头顶,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坛的形变,间接原因是物体受到的重力。
故选A 。
17.C
解析:C
【解析】玻璃筒内有空气时,形状和质量都不同的几个物体不同时下落,是因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不同,导致加速度不同.故AB 错误.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高度相同,加速度都为g ,所以下落一样快.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不受阻力,仅受重力,做自由落体
运动,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都是同时落地.
18.A
解析:A
【解析】
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它飞机的位置相对不变动,是静止的,故A 正确;以飞行员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广场上的观众向后掠过,故B 错误;七飞机以非常一致的飞行姿态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所以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静止的,故C 错误;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故D 错误.故选
A.
点睛: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运动的物体也可以作为参考系,但不能选被研究物体本身,参考系的选择情况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也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物体AB 段和BC 段位移均为x ,第一段位移中加速度a 1,第二段加速度a 2,对AB 段:2212B A v v a x -=;对BC 段:2222C B v v a x -=;由题意有:2A C B v v v +=
;由以上三式得:2211()8A C a a v v x
-=-;因为物体做加速运动x 位移为正,解得:a 2>a 1.故B 正确,ACD 错误.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开始时的位置在20cm 处,握住尺时的位置在60cm 处,所以在反应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40cm=0.40m ,由运动学可得:
212
h gt =
解得:
0.3s t =
=≈ A. 20s 与分析不符,故A 错误;
B. 0.30s 与分析相符,故B 正确;
C. 0.10s 与分析不符,故C 错误;
D. 0.04s 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详解】
设绳Oa 、绳Ob 和F 三者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如图所示:
对O 点受力分析,三力平衡,满足拉密定理:
因F 的大小不变,夹角保持不变,则比值恒定,
AB .夹角从钝角变为锐角,则
解析:AD
【解析】
【详解】
设绳Oa 、绳Ob 和F 三者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βγ、、,如图所示:
对O 点受力分析,三力平衡,满足拉密定理:
sin sin sin oa ob F F F αγβ
== 因F 的大小不变,夹角α保持不变,则比值sin F k α
=恒定, AB .夹角γ从钝角变为锐角,则sin γ先增大后减小,而
sin oa F k γ=
故oa F 先增大后减小,故A 正确,B 错误;
CD .夹角β从直角变为锐角,则sin β从最大一直减小,而
sin ob F k β=
故ob F 一直,故C 错误,D 正确。
22.AD
【解析】
【详解】
AB .由图可得,当夹角为θ1时,物体刚好开始滑动,则
解得
故A 正确,B 错误;
C .由图可得,当夹角为θ2时,摩擦力为零,则木块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 ,但此时速度不为
解析:AD
【解析】
【详解】
AB .由图可得,当夹角为θ1时,物体刚好开始滑动,则
11cos f F mg μθ=
解得
11cos f F mg μθ=
故A 正确,B 错误; C .由图可得,当夹角为θ2时,摩擦力为零,则木块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 ,但此时速度不为零,木块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故C 错误;
D .木板由θ1转到θ2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sin cos mg mg ma θμθ-=
解得:
sin cos a g g θμθ=-
当θ逐渐增大时,加速度a 逐渐增大,即木块的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故D 正确.
23.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A 受到的最大合外力为μMg ,则A 的最大加速度:
a=μMg/M=μg
故A 正确;
B. 当A 的加速度恰好为μg 时,A 、B 发生相对滑动,以A 、B 、C 系统为研究对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A 受到的最大合外力为μMg ,则A 的最大加速度:
a =μMg /M =μg
故A 正确;
B. 当A 的加速度恰好为μg 时,A 、B 发生相对滑动,以A 、B 、C 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M +M +m )μg
解得:m = 21M μμ-,要使物块A 、B 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物块C 的质量至少为21M μμ
-,故B 错误;
C. 若物块A 、B 未发生相对滑动,A 、B 、C 三者加速度的大小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2M +m )a
对A :
f =Ma
解得:f =2Mmg M m
+,故C 正确; D.C 要向下做加速运动,C 处于失重状态,绳子的拉力:T <mg ,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
N
T
故D 错误;
24.AB
【解析】
A 、
B 、AB 静止时,,则,对B 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后,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分离时A 、B 间弹力为零,加速度均为a ,设此时弹簧被压缩x,则对A 有:,且,,即可求出:,,AB 正确;
C
解析:AB
【解析】
A 、
B 、AB 静止时,()0k 2x m m gsin θ=+,则0
3k mgsin x θ=,对B 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后,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分离时A 、B 间弹力为零,加速度均为a ,设此时弹簧被压缩x ,则对A 有:kx 2mgsin θ2ma -=,且2012
x x at -=,()202a x x v -=,即可求出:
t =
v =AB 正确; C 、物块A 、B 分离时,弹簧的弹力不为零,A 、B 间弹力为零,此时弹簧弹力
F kx 2ma 2mgsin θ==+,C 错误;
D 、分离时,A 有向上的加速度,之后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再做减速运动,D 错误;
故选AB .
25.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选项A正确;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
a=m/s2=3m/s2
选项B错误;
C.6~7 s内,物体的速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选项A正确;
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
a=
126
2
v
t
∆-
=
∆
m/s2=3m/s2
选项B错误;
C.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D.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
三、实验题
26.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50 4.00 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解析】
【详解】
(1)③[1].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
⑤[2].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2)[3][4].两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拉力的大小分别为2.50N、4.00N。
(3)[5][6].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3.00N、4.00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则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5N,则不能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7.(1)0.413 (2)0.496 (3)2.90
【解析】
(1)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则周期T=0.02×5=0.1s;时间中点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