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账务实例

合集下载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示例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示例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示例例一:出口生产企业一样贸易免税申报及出口退税会计处理1、*有限公司2007年8月出口自产工具一批,12万美元。

12×7.5(汇率)=90万元征退税率之差=17%-5%=12%90×12%=10.8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10.8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0.8借:应收外汇账款90万元贷:出口销售收入90万元2、当月接退税部门“出口物资退(免)税审批单“,载免抵退审批34万元,其中退税审批20万元、免抵14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2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物资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4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4万元例二:以从事进料加工出口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

*有限公司2007年8月有关业务如下:1、当月取得进项税金13.6万元,出口销售10万美元,内销30万元。

出口电缆退税率5%。

取得进项税金:借:原材料80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万元贷:应对账款93.6万元10×7.55(汇率)=75.5万元借:应收外汇账款75万元贷:销售收入75万元依照当月退(免)税出口收入、出口物资所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运算“当期不予免抵或退税的税额”10×7.55(汇率)×(17%-5%)=9.06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9.06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06万元2、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份,载明“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10万元,用红字记:借:产品销售成本10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万元3、当月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载明“当期免抵税额”18万元和“当期应退税额”11万元: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11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物资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8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会计实务: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举例

会计实务: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举例

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举例
某公司为自营出口生产企业的一般纳税人,它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为17%、退税率
为 15%。

2003 年 6 月份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 400 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68 万元,已验收入库。


月末留抵税额 6 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200 万元;收款 234 万元已入
户;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400 万元。

( 该公司实行免、抵、退计算方
法)
通过计算得知:①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17 %一 15%)=8( 万元) ,会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80000
②当期应纳税额: 200×17%一 (68 —8) 一 6=-32( 万元 )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400×15% =60( 万元 ) ,按规定如当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末留抵税额。

即该公司当期应退税额为
32 万元,当期免抵税额60 一 32=28(万元 ) ,其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32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32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8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280000。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例题例1某外贸公司2011年5月从某化妆品公司购进出口用化妆品800箱,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400万元,进项税额为68万元,货款已银行支付。

当月该批商品已全部出口,售价为每箱900美元(当日汇率1美元=6.8元人民币),申请退税的单证齐全。

该化妆品的价款中已含消费税额为130万元,增值税退税率为13%。

以上账务如何处理?应退增值税税额=不含增值税购进额x退税率=4000000x13%=520000元转出不退税增值税额=680000-520000=160000元应退消费税税额=1300000分录:1、购进货物借:物资采购4000000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一进项税额680000贷:银行存款46800002、货物入库借:库存商品4000000贷:物资采购40000003、出口报关销售借:应收账款4896000贷:主营业务收入48960004、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4000000贷:库存商品40000005、不退税增值税额转出借:主营业务成本1600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一进项转出1600006、计算出应收增值税退款时借:其他应收款一应收出口退税52000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一出口退税5200007、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520000贷:其他应收款一应收出口退税5200008、计算出应收消费税退款借:其他应收款一应收出口退税130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13000009、收到消费税退款借:银行存款1300000贷:其他应收款一应收出口退税1300000例2某进出口公司2010年3月购进服60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为93000元,出口至美国,离岸价为15000美元(汇率为1美元=6.7元人民币),假如服装退税率为13%,试计算该公司当月应退税额和一些账务处理1、购进服装的进项税额是多少?2、应退增值税额是多少?3、转出增值税额是多少?4、购进货物分录5、货物入库分录6、出口销售分录7、结转商品销售成本8、增值税应退税额分录9、收到退税款分录1、购进服装的进项税额是多少?93000x0.17=158102、应退增值税额是多少?93000x0.13=120903、转出增值税额是多少?15810-12090=37204、购进货物分录借:物资采购93000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一进项税额15810贷:银行存款1088105、货物入库分录借:库存商品93000贷:物资采购930006、出口销售分录借:应收账款1005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5007、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93000贷:库存商品93000借:主营业务成本372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一进项转出37208、增值税应退税额分录借:其他应收款一应收出口退税12090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一出口退税120909、收到退税款分录借:银行存款12090贷:其他应收款一应收出口退税12090。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详细案例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详细案例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详细案例出口退税账务处理一般来说,“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已两年多了,但有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仍不能很好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抵、退”工作的进行。

笔者现将“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简介如下并举例说明。

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即:本期不得免抵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价格-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即货物到岸价和海关实征关税及消费税)×(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国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即: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价格-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即货物到岸价和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率四、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相当于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出口退税会计处理举例

出口退税会计处理举例

出口退税会计处理举例例题1:某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收购一批货物报关出口,收购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购货金额为100000元,增值税额为17000元,款项已银行存款支付。

该货物的退税率为13%,出口销售价格为15000美元(汇率1:8.30)。

会计分录为,( 1)采购货物时:借:库存商品 1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7000贷:银行存款 117000 (2)出口销售免税,货款折合人民币:借:银行存款 124500 (15000×8.30)贷:主营业务收入 124500(3) 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贷:库存商品 100000(4)计算不予退还的进项税额:100000×(17%-13%)=4000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000 (5)应收出口退税:借:应收出口退税 13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3000 (6)收到出口退税:借:银行存款 13000贷:应收出口退税 13000例2、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某月的经营业务如下:(1)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300万元,货物验收入库。

(2)本月内销货物销售额为200万元,开具了增值税发票。

(3)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300万元。

(4)上期末留抵税额10万元。

该企业货物适用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答案:(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300(17%-13%)=12 (万元);(2)当期应纳税额=200×17%-(300×17%-12)-10=-15(万元);(3)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300×13%=39(万元)(4)因期末留抵税额(15万)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39万元,故,当期退税额为15元。

当期免抵税额为=39-15=24(万元)会计处理:(1)购进原材料借:原材料300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51万贷:银行存款351万(2)内销货物借:银行存款234万贷:主营业务收入- 内销200万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 34万(3)出口外销借:银行存款300万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300万(4)不得抵扣的进项部分:借:主营业务成本12贷: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12(5)允许抵顶的借: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4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4(6)应退税部分:借:应收补贴款-应收出口退税15贷: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7)收到退税时:借:银行存款15贷:应收补贴款-应收出口退税15例3.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月业务如下:(1)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为400万元,已入库。

(完整版)出口企业账务处理

(完整版)出口企业账务处理

出口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一、出口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例一:出口生产企业一般贸易免税申报及出口退税会计处理1、淮安四维工具有限公司2007 年8 月出口自产工具一批,12 万美元。

12X7.5 (汇率)=90万元征退税率之差=17% -5 %= 12 %90X12 %= 10.8 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10.8贷: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0.8借:应收外汇账款90 万元贷:出口销售收入90 万元2、当月接退税部门“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单“,载免抵退审批34 万元,其中退税审批20 万元、免抵14 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20 万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4 万元贷: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4 万元例二:以从事进料加工出口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

江苏欢歌电缆有限公司2007 年8 月有关业务如下:1、当月取得进项税金13.6 万元,出口销售10 万美元,内销30 万元。

出口电缆退税率5%。

取得进项税金:借:原材料80 万元借: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 万元贷:应付账款93.6 万元10X 7.55 (汇率)=75.5 万元借: 应收外汇账款 75 万元贷:销售收入 75 万元根据当月退(免)税出口收入、出口货物所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计算 抵或退税的税额 ” 10X 7.55 (汇率)X (17 % -5 %)= 9.06 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 9.06 万元贷:应交税金 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9.06万元2、收到淮安市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份,载明税额抵减额 ” 1 0万元,用红字记:借:产品销售成本 10 万元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 万元3、当月收到淮安市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载明额”18万元和 “当期应退税额 ”11万元: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11 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货物抵减内销应纳税金) 18 万元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9 万元4、收到运保佣单据 5 万元,冲减原以到岸价申报的出口免税销售,以红字记: 5X(17 % -5 %)= 0.6 万元借:销售收入 5 万元贷:应收外汇账款 5 万元借:产品销售成本 0.6 万元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0.6 万元例三:出口生产企业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账务处理:1、 2007 年 9月,淮安笑语金属有限公司出口不予退税铜材一批 50 万美元。

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出口退(免)政策【案例1】1、5日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适用退(免)税政策的货物一批,实现销售收入20万美元(FOB价);(假定成本90万人民币)2、10日购进原材料一批,可抵扣的进项税额20万元;3、15日国内销售货物一批,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

(不含税价格,内销全额缴纳增值税销项税)假设:该企业内外销货物增值税税率均为13%,出口退税率为9%,汇率:1美元=6.70元。

账务处理1、5月5日出口分录借:应收账款 134万贷:主营业务收入 134万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90万贷:库存商品 90万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借:主营业务成本 5.36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36应转出进项税计算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0×6.7×(13%-9%)=5.36万元计算本次应退税额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12.06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2.06PS:免抵退税=20×6.7×9%=12.06万元2、10日购入原材料获得进项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万贷:银行存款 20 万3、15日内销分录借:银行存款 56.5万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额 6.5万4、月底计算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5万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6.5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36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5.36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2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小知识1、最终“转出未交增值税“余额在借方8.14,说明还有待抵扣进项税,所以不用转出“转出未交增值税”。

2、"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下的余额可以一直存在,不必清零。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举例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举例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举例外贸企业在出口商品时可以享受退税政策,通过退税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竞争力。

下面以一个外贸企业进行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的实例来说明:假设外贸企业X在2024年出口了一批货物,金额为100万美元。

该企业符合退税政策,并且按照规定可以享受13%的退税率。

根据退税政策的规定,该企业需要提供以下证明文件进行退税申请:1.出口货物报关单、商业发票等相关文件。

2.报检单和检验检疫证明。

3.货物出境证明和海关出口核销单。

企业在出口货物时,需要按照以上要求准备相应的文件,并在货物出境后的90天内进行退税申请。

退税申请过程如下:1.准备相关材料:企业根据政策要求准备好所有所需的文件,包括出口货物报关单、商业发票、报检单和检验检疫证明等。

这些文件是退税申请的基础。

2.归类统计:将出口货物按照不同的税率和退税率进行归类,并统计出每个类别的退税金额。

例如,对于13%的退税率,退税金额为出口货物金额乘以13%。

3.填写退税申请表:根据退税申请要求,填写退税申请表并附上相应的文件和资料。

4.提交退税申请:将填好的退税申请表和相关文件提交给国家税务部门进行审核和审批。

5.审核和审批:国家税务部门会对退税申请进行审核和审批,包括对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

审核合格后,将给予退税批准,并发放退税凭证。

6.退税款到账:税务部门在核定退税金额后,将退税款直接打入企业指定的银行账户。

退税款到账后,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1.记账:将退税款的金额记录在企业的财务账簿中,作为其他收入的一部分。

根据会计准则,退税款应作为其他收入登记。

2.税务处理:将退税款信息及时报送给国家税务部门,确保退税款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财务分析及决策:退税款到账后,企业可以进行财务分析,评估退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外贸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可以通过退税政策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退税计算和账务处理的步骤包括准备相关材料、归类统计、填写退税申请表、提交申请、审核审批、退税款到账以及相关的财务处理和分析。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实例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实例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实例计算退税金额的基本公式为:退税金额=出口销售额×退税率。

出口销售额是指企业向海外出口的货物的发票金额,退税率是根据货物所属行业和国家发布的退税政策来确定的。

假设企业出口的货物发票金额为100,000美元,退税率为17%。

按照基本公式计算,退税金额为100,000美元×17%=17,000美元。

退税金额计算完毕后,接下来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具体的账务处理步骤如下:1.录入出口销售收入根据实际情况,将出口销售收入录入企业的会计系统中。

假设出口销售收入为100,000美元,以现金收款为例,会计分录为:借:现金账户100,000美元贷:出口销售收入100,000美元2.计提出口退税根据退税金额计提出口退税。

假设退税金额为17,000美元,会计分录为:借:出口退税费用17,000美元贷:应付出口退税款17,000美元3.收到出口退税借:现金账户17,000美元贷:应付出口退税款17,000美元以上就是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的一个简要实例。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退税计算和账务处理可能存在一些变动和差异,具体操作应根据企业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来执行。

另外,为了保障企业的出口退税申请顺利进行1.准确填写相关申报资料企业在申请退税时需填写相关的申报资料,包括出口货物的发票、报关单等。

填写时应准确无误地提供相关信息,以确保申请的顺利进行。

2.注册并更新相关资质为了便于退税申请,企业应首先注册并更新相关的出口企业资质,如出口企业备案登记、开立退税账户等。

3.与税务部门及时沟通总之,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是一项重要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企业在进行退税计算和账务处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执行,以确保申请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应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流程的变化,以适应退税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案例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举例

案例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举例

案例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举例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是指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中,将出口的产品退还相应的税金。

这是各国政府为鼓励企业加大出口力度而实行的一种政策措施。

下面我将以一家外贸企业的实际案例为例,详细介绍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过程。

公司A是一家位于中国的外贸企业,主要从事服装的出口贸易。

为了提高公司竞争力,政府对公司A的出口产品给予退税政策。

公司A通过向客户出口一个批次订单,获取了退税资格。

首先,公司A需要办理出口退税登记。

根据相关政策,公司A需要办理退税登记手续,以获得退税资格。

退税登记一般由企业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在当地退税主管部门办理。

登记所需的资料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出口合同、发票以及相关财务材料等。

登记成功后,公司A将获得一个登记证明,确认了企业的退税资格。

其次,公司A需要核实出口退税金额。

在出口退税登记的基础上,公司A需要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核实出口退税金额。

具体包括核实出口商品的类别、数量、价值等信息。

核实出口退税金额的计算需要依据当地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退税政策和退税率表,将相关数据与退税率相乘计算得出。

核实退税金额后,公司A可以确定应获得的退税金额。

然后,公司A需要编制退税申请。

根据核实的退税金额,公司A需要编制退税申请表格,并提供必要的退税材料,如出口合同、发票、报关单等。

退税申请一般由公司的财务人员或退税专员负责,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退税申请完成后,公司A将提交给当地退税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最后,公司A需要进行退税账务处理。

根据当地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公司A获得退税资金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一般情况下,退税资金会以电汇或支票形式存入公司A的银行账户。

公司A需要在企业财务软件中记录并核对退税金额,并进行相关会计凭证的取证和登记,以确保退税资金的正确运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需要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税务政策的要求,确保合规性和准确性。

同时,在进行退税账务处理时,还需要与企业的其他财务活动进行核对和对账,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保证企业的退税业务的顺利进行。

出口退税算法_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

出口退税算法_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

出口退税算法_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实例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者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出口货物实行了退(免)税政策,此后出口退税政策适时而变几经调整,形成了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税又退税的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的问题。

由于各类出口企业对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办法不同,有对出口货物单独核算的,有对出口和内销的货物统一核算成本的。

为了与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相一致,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办法,目前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

下面笔者对增值税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相关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一、“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xx]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规定:自20xx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其中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一)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其中:(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免抵退税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1)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出口退税账务实例

出口退税账务实例

在我国,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即相应的销项税额为零。

正是由于销项税额为零,使得进项税额无法得到实际的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税的形式使得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得到实际的抵扣。

目前,在实务上,出口退税在“销项税额”方面并非执行真正的零税率而是一种“超低税率”,即征税率(17%、13%)与退税率(各货物不同)之差,即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比率。

我国对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办法。

“免、抵、退”的含义如下:“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为负数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未能完全抵扣时,对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还。

一、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相关会计处理为:根据“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处理实例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处理实例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 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贷:银行存款58500002. 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3. 产品内销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35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4. 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800005. 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90000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6. 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贷:银行存款90000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即相应的销项税额为零。

正是由于销项税额为零,使得进项税额无法得到实际的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税的形式使得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得到实际的抵扣。

目前,在实务上,出口退税在“销项税额”方面并非执行真正的零税率而是一种“超低税率”,即征税率(17%、13%)与退税率(各货物不同)之差,即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比率。

我国对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办法。

“免、抵、退”的含义如下:“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为负数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未能完全抵扣时,对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还。

一、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相关处理为:根据“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四)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1、若应纳税额为零或正数时,即:没有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为零;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全部作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相关处理为: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有留抵税额时,则可以免抵退税额为限享受退税:(1)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

相关会计处理(根据税务局“免抵退审批通知单”)为: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应退税额”一致)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税额”一致)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退税额”一致)(2)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可全部退税,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0。

相关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补贴款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应收补贴款”所对应的金额,才是真正的退税,根据“当期应退税额”的计算过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进项税额。

应收补贴款科目在会计上属于过渡科目,不应结转利润,待补贴款到账后,该科目余额自然归零。

由此可见,“出口退税”贷方专栏核算的是“当期免抵税额”与“当期应退税额”之和,即税法中规定的“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销售额*退税率)。

而出口货物实际执行的“超低税率”计算的“销项税额”被计入了“进项税额转出”贷方专栏。

如果将该部分数额与“出口退税”贷方专栏数额相加,其实也就是内销情况下,应当交纳的销项税额。

在内销情况下,增值税(销项税)应由购买方支付,但由于出口实行免税政策,购买方免于向销售方支付增值税款(这就是免税的结果),对此,国家以“出口退税”的办法进行补偿。

在这个意义上讲,出口退税就相当于销项税,其目的就是用于进项税的抵扣,抵扣有余的部分则给予退还。

在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中,计算“当期免抵税额”主要是为了账务处理的需要。

免抵税额即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的数额,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在财务处理时将无法平衡。

二、现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

(一)一般生产企业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2008年1—3月有关业务资料如下:1、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①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贷:银行存款等科目5850000②产品外销时,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等科目贷:主营业务收入③内销产品,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等科目35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17%-13%)=48(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⑤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0000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40000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⑥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13%=1560000从应纳税额计算可知,本月应纳税大于0,则应退税额=0;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560000-0=1560000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56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600002、二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等支付价款85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44.5万元;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

①采购原料、出口及内销的会计分录与1月份类似,不再赘述。

②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3%)=20(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00000③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应纳税额=300×17%-(144.5-20)=-73.5(万元)④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免抵退税额=500×13%=65(万元)<73.5(万元),可全部申请退税⑤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应退税额=65万元免抵税额=0期末留抵税额=73.5-65=8.5(万元)借:应收补贴款65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50000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85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850003、三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和装卸费用50万元,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入库;出口货物销售取得销售额600万元;本月无内销。

①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300+50)×(1+20%)=420(万元)借:原材料4200000贷:银行存款等科目3500000应交税金—应交关税700000②出口的会计分录与前2个月类似,不再赘述。

③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20×(17%-13%)=16.8(万元)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17%-13%)-16.8=7.2(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72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2000④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应纳税额=0-(0-7.2)-8.5=-1.3(万元)⑤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20×13%=54.6(万元)免抵退税额=600×13%-54.6=23.4(万元)⑥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应退税额=1.3万元当期免抵税额=23.4-1.3=22.1(万元)借:应收补贴款13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21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34000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85000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85000(二)进料(来料)加工企业案例:某公司从事对外加工业务(以及国内销售业务),对外加工出口A产品,发生国内成本:国内材料成本10,000,000元、国内其他成本(工资、折旧等无进项税金)42,800,000元。

1.该业务采取进料加工方式A、进料加工的核算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货物与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核算大致相同,只是在计算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和应退税额上限时,对免税进口的保税料件视同已征税款计算模拟抵扣税款。

即:本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本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本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应退税额上限=本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本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

免税进口料件的退税率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为准。

出口企业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后,依据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即:本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作如下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B、进料加工方式效果计算:A产品当年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外汇兑换率)170,000,000元,加工A产品进口材料成本(当年海关核销免税组成计税价格)100,000,000元,当年应退税额1,500,000元。

适用“免、抵、退”出口退税政策,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抵的增值税不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A产品税率17%、退税率13%,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费率3%。

(1)销售收入:170,000,000元(2)销售成本:150,000,000元,其中:进口材料成本:100,000,000元;国内材料成本:10,000,000元;国内其他成本:40,000,000元;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170,000,000元×(17%-13%)-100,000,000元×(17%-13%)=2,800,000元(3)应交增值税:-免、抵税额=-〔(出口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退税率-应退税额〕=-〔(170,000,000元-100,000,000元)×13%-1,500,000元〕=-7,600,000元(4)销售税金及附加:-免、抵税额×(7%+3%)=-760,000元(5)利润=(1)-(2)-(4)=20,760,000元2.该业务采取来料加工方式A、来料加工的核算(1)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不作价的,只核算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外汇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2)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作价的,核算进口原辅料款和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原辅料款及加工费)(3)外商投资企业转加工收回复出口a、销售收入同(1)、(2)b、进口料件外商不作价,在发出加工时作如下:借: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只核算数量)贷:外商来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只核算数量)凭加工企业加工费发票,支付工厂加工费借: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委托加工的成品验收入库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代管物资——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称)(只核算数量)贷: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名称)c、进口料件外商要作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