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历史第十六次双周考试题.doc

合集下载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葛兆光说:“世界上唯有我们的祖先将一个国叫作‘国家’,国是公有的,家是私有的,原本应泾渭分明,但古人却将其混同。

”对此影响最大的早期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礼乐制 C.宗法制 D.君主制2.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

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 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士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3.周代大封同姓,“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惭统一于大同,然后风教日随丁画一,而生兵之困亦以少衰”。

据此可知,周代分封()A.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认同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C.为秦汉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郡县制的产生4.古代中国皇帝“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查以纠之”。

为此建立一套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系统,以下符合此体系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唐朝中书省 B.唐朝御史台、明朝内阁C.宋朝参知政事、清朝军机大臣 D.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5.“从汉末起门阀制度正在滋长,现实政权的基础建立在世家大族所支配的经济结构上面。

而九品中正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的企图,但最终结果却是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权威。

”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造成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妥协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大量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唐代三省制确立后,先是三省长官各自在本署办公,武德年间于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合署办公,高宗时又将政事堂迁到中书省。

这说明唐代( )A.皇权专制体制得到不断强化B.注重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C.三省职权间的矛盾长期存在D.尚书省的职权日益得到扩大7.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

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0~11世纪,西欧教会掀起了克吕尼运动,即不允许修道人士结婚生子,实行禁欲主义,同时反对教会世俗化,强调教会的财产私有化和神圣不可侵犯。

此外,该运动还催生了《教宗敕令》,规定“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

由此可推知,该运动( )A.迎合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强化了罗马教廷的权力C.促进了教权与王权对立统一D.净化了教会的精神世界2.下面是13世纪朝鲜出现的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老乞大》片段。

这说明当时( )C.高丽王朝大力发展汉语教育D.汉语成为朝鲜民间的通用语言3.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享有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

由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开始B.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C.中国商品因领先世界而备受各国欢迎D.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4.“它在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

”材料中的“它”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5.《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独立,被称为第一部“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和保护财产私有等。

两者共同之处是( )A.奠定法美三权分立的法律基础B.成为人们争取解放的精神武器C.猛烈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指导法美两国建立君主立宪制6.如图反映西方政治发展中重要法律文献出现的时序。

图示所反映的发展趋势是( )A.西方政治民主化完成B.君主专制的加强C.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D.西方代议制扩展7.马克思在其一部著作中写道:“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历史】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试题(解析版)

【历史】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试题(解析版)
C.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D.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答案】C
【解析】
夏商时期中原王朝和地方诸侯方国构成政治联盟,到西周时期“授土授民、既封且分”建立诸侯国,形成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表明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C项正确;夏商时期中原王朝与方国是政治联盟,还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A项错误;夏商王朝是各方国的“共主”,与方国不是平等关系,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不仅局限于边远地区的开发,D项错误。
C.为持久抗战做了一定 经济准备D.反映了蒋介石的剿共步伐加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材料核心信息是1935年国民政府中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的资源委员会规定,确立了国家在涉及国防相关经济领域的绝对地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结合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可知国民政府此举目的是加强政府对经济控制,为国防服务,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是为持久抗战做了一定的经济准备,不是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故A项错误;B项错在国民政府在1928年东北易帜时已实现了形式统一,排除;D项错在国防建设是对外抗日,不是对内,此时红军在长征途中,故D项错误。故选C。
2.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两汉的统治延续四个多世纪,其鼎盛时期人口达到5900多万。这说明
A.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B.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C.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D.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汉代统治稳定和社会繁荣得益于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官僚队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秦汉时期政府治理能力有所提升,B项符合题意;材料分析的是官僚队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是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不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作用,也没有相关抑商、重农的具体信息,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每题2分)1、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A.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2、《复活的兵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

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裹亦必等。

”材料反映秦朝()A.民间手工业生产规范 B.军队装备世界领先C.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D.手工业生产水平高3、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

……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

这说明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4、西汉官员在谈到盐铁官营时指出:“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排挤)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国用足。

”这表明盐铁官营A. 使政府获得经济与政治双重利益B. 基本解除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 阻碍了社会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D. 以解决军费问题为主要目的5、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A.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 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6、唐代宗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最终宋徽宗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

这反映出( )A.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B.“工商食官”的政策逐步受到削弱C.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坊市制度D.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日趋严格7、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三第十六次双周考英语试卷Word版包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三第十六次双周考英语试卷Word版包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级中学2019届⾼三下学期⾼三第⼗六次双周考英语试卷Word版包含答案2018-2019学年⾼三年级第⼗六次双周考英语试题出题⼈:赫伟玲李庆国审题⼈:夏燕茹郑纪英(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部分听⼒(共两节,满分30分)该部分分为第⼀、第⼆两节。

注意:回答听⼒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听⼒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节(共5⼩题;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个⼩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题和阅读下⼀⼩题。

每段对话仅读⼀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B.£9.18.C.£9.15.答案是C。

1. How does the man like to begin his lecture?A. With an introduction.B. With a smile.C. With a funny story.2.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A. Wait for the airport bus.B. Go to the airport by taxi.C. Take a taxi and go home.3. When will the man have a meeting?A. In a minute.B. Tomorrow.C. In a couple of hours.4. What is the man doing?A. Making a phone call.B. Making a visit.C. Making an appointment.5. What might have happened?A. An earthquake.B. A fire.C. A gas accident.第⼆节(共15⼩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5段对话或独⽩。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六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六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六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礼本来只施行于贵族阶层,即所谓“礼不下庶人”。

孔子却“有教无类”,不但将包括周礼在内的礼乐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各个阶层,而且主张对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培养各个阶层的道德精神气质 B.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C.加强道德教化以实现治国安民 D 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25.东汉后期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进用的权利被视为通例,因而州郡僚佐中所谓大吏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

大姓冠族每郡只此数姓,所以州郡大吏就带有世袭性。

由此可知()A.大姓冠族凭借门第长期把持中央政权B.东汉时期贵族政治具有较强生命力C.九品中正制未能有效的选拔朝廷官员 D 豪强士族势力的发展威胁中央集权26.唐代宰相召开会议的地点叫政事堂,初设在门下省,高宗末移至中书省。

玄宗时因宰相张说奏请,改名为中书门下,列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

这表明()A 门下省职权范围的扩大 B.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C.尚书省的地位得到巩固D.三省分工制衡机制的强化27.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28.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鸦片战争前清廷曾多次下令查禁鸦片入口,但英国殖由此可知()A. 英国用鸦片贸易打开了中国市场B. 鸦片贸易加深了清廷的统治危机C. 清廷政策违背“自由贸易”原则D. 查禁鸦片表明中国人民已经觉醒29.章士钊在《评新文化运动》中说:“文化运动,所以发扬民族之特性,一民族之特性,在具体的事物上表现出来,是谓文化。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30×2=60分)1.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抗拒,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

这表明分封制A.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 B.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C.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D.增加了中心对地方限制2.西周国都的近郊称为乡,主要居住着平民,乡的长官为乡大夫。

依据《周礼》记载,乡大夫每三年对平民的“德行道艺”进行考核,将胜出者举荐给朝廷。

这表明西周时期A.减弱了诸侯国权力 B.孕育了后世的选官制度C.破坏了世卿世禄制 D.出现“礼崩乐坏”的迹象3.《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加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

这表明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精确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4.东汉左雄为尚书令,乃奏请举吏皆先试之公府,又复试之于端门。

左雄所创立的这一复试制度虽遭顽固派反对,但基本固定下来。

材料中的制度A.可防止选官中假公济私B.表明察举制度名存实亡C.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D.说明白科举制的进步性5.宋明理学着眼于追求超越的过程中精诚、热忱与志气的培育,对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纠治人类社会的诸多弊端,有着确定的主动作用。

材料表明宋明理学A.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的塑造 B.推动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C.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D.主见自我修养与物质生活结合6.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

这反映出A.儒学正统地位减弱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7.图1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图1A.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B.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C.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8.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干脆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殊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一中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一中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一中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试题数:17,满分:1001.(单选题,4分)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如表材料。

比较如表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史料A 史料B 《诗•齐风》:公田“维莠骄骄”。

《墨子》:“依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栗”。

《国语•周语》“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攻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期也;分地则速。

无所匿迟也”。

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2.(单选题,4分)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

汉初的铸币政策()A.增加人民财富B.影响经济恢复C.增强地方实力D.造成通货膨胀3.(单选题,4分)北宋程颢提出“定心”的修养方法,“所谓定心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崇尚切身感受的内心直觉体验。

这一学说()A.对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用B.反映出程颢是心学的开创者C.指明了修养最高境界是仁D.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意义4.(单选题,4分)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

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

这反映出。

()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5.(单选题,4分)1858年,伍廷芳等创办的《中外新报》在香港创刊。

此后,从19世纪60-90年代末,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总数达到几百种之多。

这一现象()A.表明政论性的报刊已成为主流B.体现清政府对报刊管理不力C.说明社会变局促进媒体发展D.反映近代化努力推动思想剧变6.(单选题,4分)如表为1910年12月15日《申报》广告统计:材料主要表明了()B.民族企业对宣传重视不足C.中国企业的竞争形势严峻D.西方列强加大了资本输出7.(单选题,4分)1934年10月,红军进入贵州省印江县,在进行政权建设的同时,积极宣传抗日,写下了许多标语和歌曲……如“共产党,有主张,领导群众把日抗”。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有观点认为“作为文艺复兴之精神原动力的人文主义思潮,实并未彻底抛弃基督教神学。

相反,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恰恰是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

据此推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是对基督教神学的继承和发展B.不能脱离宗教土壤而独立存在C.根源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D.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完全对立起来2.下表是历朝治水活动年平均值统计表,据此可推知从周秦至清代A.水利是历朝历代国民经济命脉B.农业生产发展受制于治水活动的开展C.国家分裂期治水活动比较活跃D.国家稳定、国力强盛是治水活动的保障3.如图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走向僵化B.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市井文化发展较缓慢4.阅读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官制沿革简表时间督抚设置沿革概略永乐十九年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同年,为安抚军民,朝廷还派多名廷臣巡抚天下,“暂遗即还”。

宣德年间 (1426—1435) 宣德初,命胡概巡抚苏、松、两浙。

其后数年,江西、河南诸省依次专设巡抚官。

一般说来,“往来远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

嘉靖年间 (1522—1566)总督、巡抚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常设机构,三司只是名义上法定的省级机构,但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清代前期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人,摹举官受,修饬封疆”,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1. 关于秦朝速亡的原因,汉高祖的总结是“孤立之败”,于是他将秦朝已经废除的分封制和广泛推行的郡县制兼而用之,试图实现长久统治。

汉高祖的这一做法()A.准确地分析了秦亡原因B.正确吸取了秦亡的教训C.给汉朝的稳定埋下隐患D.是汉朝得以长寿的秘诀2. 读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地图。

下列对两图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隋朝的粮食存储量远超元朝B.元朝开辟了中国的海运事业C.隋元开通运河只为南粮北运D.南方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凸显3. 以下是由唐朝三省六部制到宋朝二府三司制的演变示意图,从这一演变过程可知()A.宰相制度走向衰亡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官员数量日益减少D.中央集权日益加强4. 明清时期的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呈现出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文学成就远超前代的特点。

这一文学形式之所以高度发展主要是因为()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精神需求B.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宋词元曲走向衰落,文艺创作数量不足D.传统儒学遭遇质疑,批判专制思想出现5. 下列图表反映了近代中国出现的社会变化。

从图表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颇受欢迎6. 据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所载,1900年6月,慈禧太后决定“招抚”义和团,对各国宣战。

此时在广东的李鸿章接到宣战诏书以后,当即以为:“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随后授意邮政大臣盛宣怀与东南各省的督抚刘坤一、张之洞等策划同各国领事签订了《东南保护条款》。

据此分析,李鸿章等人的举动()A.表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避免了中国东南各省遭列强侵略C.反映了东南各省督抚的卖国行径D.表达了对义和团运动的大力支持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约法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考试试题四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考试试题四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考试试题(四)24.表1据表1可知,周人的方位观念A.彰显了王权的神奇色调B.反映了周人严谨的地理意识C.体现了周代的政治秩序D.凸显了基于血缘的族群认同25.图I是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画像砖“收获图”。

画像砖形蒙地呈现了六人的割穗、刈草、选种等神态,弥补了汉代史籍对水稻收割工序没有记述的缺陷。

该面像砖( )A.完全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原貌B.佐证了汉代史籍记述的错误.C.表明四川地区最早培植水稻D.体现了艺术性和史料性的统一26.朱嘉认为,虽学者必由《高校》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 。

由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 )A.丰富儒学教化的内容B.穷理与人伦日用的贯穿C.独创本心的求理方法D.为善去恶即为“格物”27.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通货运用状况统计如下表:据此可知,明朝( )A.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B.白银货币化趋势明显C.银钞混用现象贯穿始终D.土地兼并现象较普遍28.1860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至30万,1862 年又增至50万,一度达到70余万,为近代上海的崛起供应了必不行少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

导致这一现象的干脆缘由是( ) A.租界面积的急剧增加, B.中外经贸规模不断扩大C.中国国内的政局变动D.江浙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9.1921年8月后,中国工会组织快速增加,至1923年全国主要的铁路、矿山以及城市、工厂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工人运动也由“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阶段”。

推动当时工人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快速B.国民党实行“扶助农工”政策C.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经济侵略D.工人阶级有了坚毅的领导力气30.1933年,国民政府以海关金单位作为征收关税的标准单位,把伦敦标金作为计算基础。

1934年,财政部取消标金外汇,用现金交割; 1935年,规定标金以中心银行的标准结算。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第三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第三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第三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计60分)1.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学问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快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行忽视的力气;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他谈到的历史事务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抗日斗争2.在民主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各部机关如外交、财政、交通等都迁往新建政府,该地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许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

“这个政府”是指( )A.南京临时政府B.武汉国民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国民政府3.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

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

”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 )A.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起先 B.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C.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D.北伐成功进军,成功歼灭北洋军阀4.1935年1月。

中共中心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会议通过了张闻天《中共中心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的决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路途和组织领导问题,但却没有提出政治路途的错误问题,反而确认“党中心的政治路途无疑义的是正确。

”而且讲得有根有据,连路途错误的示意都没有。

主要是因为( )A.担忧党内发生严峻分裂B.缺乏稳定的政治大环境C.错误性质没人相识清晰D.政治路途问题并不重要5.1935年6月,蒋介石指示兵工署长俞大维:“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造于川黔两省,并须隐私接连运输,不露形迹。

”这从侧面反映出( )A.政府限制了国家经济命脉B.中国工业布局发生巨大变更C.中国民族危机日渐严峻 D.蒋介石加强限制西南地区6.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接连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攻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河南省中牟一高高三历史月考训练

河南省中牟一高高三历史月考训练

某某省中牟一高高三历史月考训练一、选择题1.从18世纪后期起,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其中面积最大的位于A.某某以北外兴安岭以南B.乌苏里江以东C.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D.伊犁河流域3. 1844年,美公使顾盛向总统报告说:“……英国和其它国家也要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符合这句话意思的是A.外国人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B.外国人可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C.外国军舰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D.外国公使可进驻4. 最先取得下列侵华特权的国家依次是(1)强占租借地(2)修筑铁路(3)领事裁判权(4)开设工厂A.英、德、俄、日B.英、俄、德、日C.德、法、英、日D.英、法、英、日5.“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6.《天朝田亩制度》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B.突出地反映了农民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突出地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7.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实质上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A.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传统B.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心理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D.对清政府的统治极为不满8.下列企业中最能体现洋务运动初衷的是A. 开平煤矿B. 汉阳铁厂C. 江南制造总局D. 发昌机器厂9. 19世纪60年代“中外相安,十年无事”,而进入70年代后中外矛盾又激化起来,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因是A.清统治者不甘失败,力图自救B.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损害了列强利益C.西方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D.早期维新派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10.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该做法()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 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2.唐代设立政事堂,二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

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

其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推进决策民主 C.平抑宰相权力 D.平衡二省关系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垄断B. 动摇了郡县制社会基础C.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D.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4、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基层自治卓有成效 B.民间社会发育有限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 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5、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6、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

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

”可见,朱熹意在说明()A.立纲纪以求稳定 B.循理性而求王道C.正君心以申民本 D.省刑罚而薄税敛7.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2019030401169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2019030401169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2.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县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 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3.有学者指出,汉代皇室在面对郡国势力分化、瓦解中央集权的各种苗头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全方位、有系统地消解了宗室成员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汉代皇室的这种努力集中体现为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刺史制度C.实行盐铁专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

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交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

这将会导致( )A.大量自耕农出现 B.土地兼并加剧C.有效保护非耕地 D.田庄经济产生5.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

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

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6.吐蕃和南诏对唐朝蜀中地区的进攻,屡屡以掠夺工技之人为目标;蒙古军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则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

元至元十六年三月,“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礼本来只施行于贵族阶层,即所谓“礼不下庶人”。

孔子却“有教无类”,不但将包括周礼在内的礼乐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各个阶层,而且主张对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培养各个阶层的道德精神气质 B.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C.加强道德教化以实现治国安民 D 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25.东汉后期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进用的权利被视为通例,因而州郡僚佐中所谓大吏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

大姓冠族每郡只此数姓,所以州郡大吏就带有世袭性。

由此可知()A.大姓冠族凭借门第长期把持中央政权B.东汉时期贵族政治具有较强生命力C.九品中正制未能有效的选拔朝廷官员 D 豪强士族势力的发展威胁中央集权26.唐代宰相召开会议的地点叫政事堂,初设在门下省,高宗末移至中书省。

玄宗时因宰相张说奏请,改名为中书门下,列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

这表明()A 门下省职权范围的扩大 B.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C.尚书省的地位得到巩固D.三省分工制衡机制的强化27.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28.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鸦片战争前清廷曾多次下令查禁鸦片入口,但英国殖时间(年)英国输华鸦片(不完全统计)1787 200 箱(每箱约 100 斤或 120 斤)1800—1804 每年平均 3500 箱1820—1824 每年平均 7800 余箱1834 增至 21800 余箱1838 达 4 万余箱由此可知()A. 英国用鸦片贸易打开了中国市场B. 鸦片贸易加深了清廷的统治危机C. 清廷政策违背“自由贸易”原则D. 查禁鸦片表明中国人民已经觉醒29.章士钊在《评新文化运动》中说:“文化运动,所以发扬民族之特性,一民族之特性,在具体的事物上表现出来,是谓文化。

然则所谓新文化,应不应该脱离吾国民族数千年固有之特性? 欧洲文化,亦自有其历史上之特性,中国人能否一概搬运过来? 有无力量运用之于中国? ”这表明,章士钊()A. 主张用民主科学精神唤醒国人B.顽固坚持“中体西用”的旧观念C. 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D.赞同“旧瓶装新酒”式思想革新30.公债是政府为解决账户透支的问题而采取的借债,政府可向社会的企业、事业机构及个人借债,向中央银行借债,也可向国外借债。

下图救国公债是近代国民政府发行的公债。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B. 全民族的抗日热情高涨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D. 民族到了生死攸关时刻31.下图描述了 1952—2013 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人数的演变路径。

据图示“A.B. C”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A. 计划体制一直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B. 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C. 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D.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32.雅典在横向国家权力结构上未明确地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往往既享有立法权,又享有行政和司法权,在权力运作上呈现一体化的局面。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A.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B.奴隶主专政的本质C.多数人暴政的问题D. 间接民主制的优势33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真正信仰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

材料中的“他们”()A. 掀起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B. 发动宣扬“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C. 成为近代唯物主义学说的先驱D. 发动否定上帝的文艺复兴运动34.下图为部分年份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图(以 1913 年为 100),图中 1920年工业生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是( )A. 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的国有化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C.推行五年计划,刺激工业发展D.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35.“2018 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多次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

同时,美国对欧盟、墨西哥、印度、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也频频挥舞关税大棒,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一大不确定因素。

”这反映出()A. 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经济主流B. 经济全球化从此走向了分崩离析C.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面临新挑战D.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已被遏制41.阅读材料(25分)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局八游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

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

为守卫京畿,清朝除在京津冀地区布防八旗兵外,还设立了正定镇、天津镇等七镇绿营兵。

清雍正二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辖区包括今天京津冀的大部分地区。

明清时期,今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京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

《河间府志》卷七记载,该地贩盐商人来自沧州、天津,贩木材商人来自真定(今河北正定)。

——摘编百蔽军《明清时期的“京津冀一体化”》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

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

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材料三 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城经济联合。

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城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

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

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城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表现。

(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

(6分)42.(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东西方经济总量发展及预测表如图所示,历史学家伊恩—英里斯提出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是以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间的“相互赶超”为主线展开的。

——摘编自(美)伊恩·莫里新《西方将主宰多久》围绕材料,结合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三)选考题:共25 分。

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30年代,外国人评论说,“中国的币制是在任何一个重要国家里所仅见的最坏制度,它是乱七八糟一大堆铸币、重量单位和纸币凑成的大杂绘”。

政府对内不能运用通货保护和发展本国经济,对外又不能利用币值的伸缩争取外汇的主动地位。

中原大战后,地方实力派拥有的地方金融权是对抗或挑战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除努力加强对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渗透外,还试图从经济上取得对地方的拉制权。

国民政府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进行内战、维护国家机器运转,必然需要庞大的军政开支,庞大的财政赤字使国民政府在1935年前后陷入了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

加之严重的国际形势影响,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正式实施法币政策,实现了中国货币历史性的跨越。

——摘编自申成玉《试论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内动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

(6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英国政府再也不能利用中国来扼制俄国在东北亚的扩张了,因此英国转而加强对日本的支持。

俄国策划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日俄矛盾迅速激化。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俄国极力主张各国尽快撤兵,而自己却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并进一步控制新疆、蒙古,拒不撤兵。

之后,英日之间走上了订立同盟之路。

经反复磋商,1902年1月,英日在伦敦签署了《英日同盟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两国相互承认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权益,若两国中任何一国的利益在中朝受到侵犯或与第三者发生战争时,另一国严守中立。

如有第四国或更多国家帮助交战对方作战时,缔约国一方应出兵援助。

在此情况下,俄国为摆脱外交困境,与法国在1902年3月发表联合声明,“如其他列强的侵略行为或中国国内再度发生动乱,并对俄法两国政府的利益构成威胁时,将就保卫此等利益的手段进行磋商。

”——摘编自马建标《“英日同盟”的阴影与一战时期的中国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日同盟条约》签署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日同盟条约)的实质及影响。

(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

张仲景在叙述其从医的原因时指出:“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桓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帷名利是务。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扰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英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辫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

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