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五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儒家“五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瑞超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12期
王瑞超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中国古代传统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人伦”体系中最典型的范式就是“五伦”
的伦理规范,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发挥儒家“五伦”思想的积极
作用,塑造和谐健康的道德文明是当下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儒家;精神文明;五伦;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76-02
伦理体系中的“人伦”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为“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这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
要求。
在长期文化碰撞和文化选择的过程中,儒家“五伦”的思想经过不断的更新与再创造,
经受住了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儒家“五伦”思想解析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的儒
家传统思想。
孟子在继承孔子“仁爱、忠恕、礼义”等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人天生都是向善的,要不断通过道德教育和感化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孟子在《滕文公上》提出:“人之有道也。
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
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是孟子“人伦”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书中的《中庸》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者谓之“天下之达道也”。
后来的封建思想家将其简
化为“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
“君臣有义”,孟子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君道’,即君之义,
‘臣道’,即臣之义。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菅,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封建的君臣之道,是一种忠心、礼义
之道。
“父子有亲”,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尽心上)“亲亲”也
就是‘事亲’、‘尊亲’、‘爱亲’,主要指父子之间有骨肉亲情,子要行孝道,要赡养尊敬
长辈。
“夫妇有别”,指夫妻双方相互挚爱而又内外有别,夫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安邦定国等
重大之事,在家庭中居于首要地位。
妇则主要操持家务,服侍丈夫,养育儿女。
这反映了古人
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的不平等观念。
“长幼有序”,晚辈对长辈,兄弟对兄长的尊敬和谦恭,
要遵守封建礼法的严格要求,守长幼之序,行晚辈之礼,反映出封建社会严格的礼仪教化制度。
“朋友有信”指朋友之间要真诚,守信,要相互帮助和扶持。
这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儒家“五伦”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国家、人与家庭、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具
有价值导向的教化功能,在封建社会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儒家伦理与道德文明
2011年10月3日,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震惊全国,这些事件的屡次发生无不
在考验着中国人的良知与道德,是置之不理、袖手旁观抑或是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于危难之时。
每次类似的案例一出现,我们的社会公众总是一哄而上地进行谴责和谩骂。
殊不知,社会是由
一个个人构成的,社会道德的滑坡也是由一个个人的滑坡构成的。
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更多
的是情绪的宣泄和谩骂,每个人都义愤填膺,每个人似乎都十分具有正义感和道德感。
然而,
这么多正义感和道德的化身,为什么却组成了一个日益滑坡的社会?在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
哀不是坏人的过度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如何重建道德文明,如何建
设社会信任、诚信机制,弥补道德精神领域的空白。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
规范。
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伦理、道德方面却发生了种种病变,如政治生活中的腐败、贪污、
渎职、卖官买官;经济交往中的制假贩假、走私贩私、不讲信用、恶劣竞争、坑蒙拐骗;公共
生活中人对人的冷漠、隔膜,对他人不幸的麻木、残忍等都给人留下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它使一颗颗敏感而天良尚存的心灵在刺伤中颤抖绝望着、戕害着,败坏着我们这个古老民
族的灵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产生出许多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
道德的伦理制度和规范,儒家伦理对于规范人们的言行、态度、价值观,提升人们的道德精神
境界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儒家伦理中的“五伦”在协调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国家的关系上
有许多经典的论断,增加了人们对于国家、家庭、集体和他人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
道德文
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充分发挥和利用儒家伦理对于道德文明建设的重构,创造性地扬弃儒家“五伦”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效应,推进国人精神灵魂、伦理道德的前进和上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儒家“五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政治责任篇
孟子“五伦”思想中“君臣有义”指在封建社会中君王与臣子之间的一种忠义和礼义之道。
中国历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在思想和行为上倡导臣民为国家的兴旺发展做
出贡献,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国家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构成的,每个社会个体在社
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一个个体在同一时空范围内,可以有多种角色和
多重责任,但总有一个责任是最核心,最根本的,那就是政治责任。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社会
公民,如学生、老师、农民、商人等,首先要有国家意识,个人的成长、成才、发展与进步需
要在一个稳定团结的大环境下才能完成,需要国家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任何社会
个体要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都是不切实际且荒唐的行为。
国家的利益实质上代表了公民的整
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已使自己获益,正确处理个人主义价值
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分歧,无集体中的个人,不能称之为人,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公
民履行政治责任的一个重要表现为监督国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
思想比较浓厚的国家,“学而优则仕”是许许多多中国人心中的座右铭,为了有朝一日踏上仕途,数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已经不仅仅指高考,现在更多的是指公务员
考试。
公务员拥有权力、地位和声望,是公民领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于普通的公民,他
们一方面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地替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树立廉政、勤政之风和公共伦理道德意识,对个别官员的主人意识、权利意识、等级意识膨胀和鄙视
平民百姓,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权利视若无睹,冷漠残忍的作风进行公共媒体的揭露,接受全
社会的监督和评价,不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均要接受法律的严惩。
(二)家庭责任篇
家庭是因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是社会中的一种基层组织
形式。
在五种人伦关系中“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三种是讲家庭关系的。
“父子有亲”已不仅仅指父亲与子女之间的骨肉亲情,而更多地是指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长辈对晚辈
的关爱与教育。
当部分家长以一种“虎妈、狼爸”式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育儿观教育子女时,
实质上是对孩子人格和肉体上的极不尊重。
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起初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
的不成熟,需要父母给予价值观和人生观上的引导,但绝不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包办,
从上幼儿园到接受高等教育,再到工作、成家,都是父母预先为其设计好的全然不考虑子女的
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只是将个人的愿景和抱负强加给子女,实质上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和
能动性,剥夺了他们追求个体幸福生活的诉求和能力。
我们所强调的家庭责任是建立在平等、
民主的氛围之中,和谐的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孩子学会回报和感恩,而不仅仅只是索取,对父母不再是简单的“孝顺”,而是要“孝敬”,要尊重双方独立的人格,并且承担属于自身
的责任与义务。
“夫妇有别”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是指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
庭观念,而是指男女双方在心理、生理、思维习惯和行为表现等诸多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组建家庭的过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所以
我们提倡夫妻双方要有共同的奋斗理想、共同的事业追求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两个来自不同文
化家庭背景的人,在相互理解、宽容和平等的基础上结合,各自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
我们
反对建立在物质和金钱基础上的婚姻,是对双方人格的不尊重和对家庭神圣职责的亵渎。
夫妇
关系是人伦关系的核心,夫妇关系的不和谐,则老人得不到赡养,孩子得不到良好教育,家庭
就会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长幼有序”对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指在家庭结构内部,要守谦卑之序,对包括父母在内的长辈要讲礼貌、礼节。
(三)社会责任篇
科学技术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恰好以物欲填补了公民精神上的空白点,对物质、金钱、
欲望的迷恋沉醉彻底取代了以往的崇高理想、信念。
缺乏全民族共同的信仰、道德、理想的长
久支撑,表面的物质繁荣绝不会持久,人的精神和灵魂世界的危机会反过来导致经济的危机。
21世纪初的十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此,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一个
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伦理道德的力量,决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和仰慕的国家,在物质繁荣,经济发达的背后潜伏着国民道德、伦理的危机,而
这精神上、灵魂上的危机更深刻,也是更大的隐忧。
孟子主张“朋友有信”,在现代社会推广
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要有诚信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和道德经济,诚信
经营是企业生存的唯一法则,企业要用自身的道德和良知去生存和发展,并且要严格履行企业
的社会责任,要正确处理好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生存与自
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儒家主张用“真诚”之心感化对方,“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守信用,是作为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是社会文
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 李秋梅.传统孝道伦理的当代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6).
[3] 刘俊哲.徐国良.道德困境呼唤儒家伦理——论儒家伦理的当
代价值[J].理论学刊,2007,(5).
[4] 冉小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实意义[J].职校论坛,2008,(8).
[5] 杨富金.中国古代夫妇人伦之道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2).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