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乘用车市场点评
汽车行业周报:乘用车销量稳步增长,长安、上汽打造新品牌

目录沪指小幅上涨,汽车板块小幅回调 (4)东风集团与电网开展战略合作,上汽打造“智己汽车” (5)新能源 (5)智能驾驶 (7)传统汽车 (8)多家公司股东减持,上汽与张江出资设立公司 (9)风险提示 (13)图表目录图表1.上周汽车板块市场表现 (4)图表2.上周汽车行业涨幅较大个股 (4)图表3.上周汽车行业跌幅较大个股 (4)图表4.上周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9)续图表4.上周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10)续图表4.上周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11)续图表4.上周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12)附录图表5. 报告中提及上市公司估值表 (14)沪指小幅上涨,汽车板块小幅回调截至2020年11月27日,上证指数收于3408.31点,上涨0.9%;沪深300指数上涨0.8%;申万汽车指数下跌1.3%,跑输大盘2.1pct;其中乘用车子版块上涨2.0%,商用载货车、零部件、汽车服务、商用载客车子版块分别下跌6.5%、2.9%、0.3%、1.8%。
图表1.上周汽车板块市场表现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以2020年11月27日收盘价为准个股方面,今飞凯达、西菱动力等涨幅居前;郑煤机、云内动力等跌幅居前。
图表2.上周汽车行业涨幅较大个股图表3.上周汽车行业跌幅较大个股东风集团与电网开展战略合作,上汽打造“智己汽车”新能源财政部提前下达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375.85亿元国家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预算,2021年共安排新能源汽车补贴375.8529亿元,其中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156.89亿元,占比41.74%;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218.96亿元,包含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11.62亿元,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63.63亿元,2018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143.72亿元。
据了解,2020年财政部下达的各省市区的2015-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预拨112.5766亿元,其中包含符合要求的高效电机产品推广和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而此次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目标为符合要求的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和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2021年补贴总额相当于2020年补贴总额的3.34倍。
2星、5+星均有——2019年度C-NCAP第一批车型评价结果综述

Safety 安全2019年4月1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了2019年度C-NCAP 第一批7款车型的评价结果,持续受到媒体和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该批7款车型涉及4个自主品牌、3个合资品牌,其中2款车型为自愿申请评价。
全部车型按照《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进行评分和星级评定。
3款合资车型中,华晨宝马X3的成绩最高,综合得分率达到94.5%,获得5星级的评价;北京现代菲斯塔的综合得分率为72.3%,达到4星级标准;上汽通用别克品牌旗下的B级车——全新一代君威则是顺利获得5星级评价。
4款自主品牌车型中,领克02凭借95.0%的综合得分率获得5+星级评价,是新规则实施以来首款获5+星级的车型;传祺GS5的综合得分率也在90%以上,获得了5星级评价;大乘品牌首次进行C-NCAP测试,旗下的G70S凭借72.6%的得分率获得4星级评价;斯威G01同样首次进行C-NCAP测试,最终获得2星级评价。
下面,笔者对本批7款车型的成绩进行简要解析。
085086 安全Safety领克02:再次成为记录的缔造者作为自主品牌冲击高端的全新尝试,领克在近些年备受关注。
在2018年第一批C-NCAP 测试中,领克曾在2015版规则下以60.1分的成绩获得5+星级评价,一鸣惊人。
不过所谓“人红是非多”, 网上也不乏对其安全性能的质疑之声。
而在此次测试中,在更严格的2018版规则下,领克02再次获得了5+星级评价,以实际表现诠释了它在安全性方面的领先地位,也打消了大家的质疑。
从具体测试情况看,它在乘员保护项目上的得分率为97.97%。
其中,在两次正面碰撞试验中的成绩都在19分以上(满分20分);在侧面碰撞试验中则是得到了满分;前排座椅鞭打试验得到4.740分(满分5分)。
行人保护方面,其配备了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盖行人保护系统,最终的得分率为78.59%,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
主动安全方面,其配备的具有行人侦测功能的AEB系统出自知名品牌大陆,在本次测试中共得到10.584分(满分11分),性能优异;另外其配备的ESC也得到4分的加分。
汽车调研报告数据分析(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汽车消费需求不断上升。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本报告通过对大量汽车调研数据的分析,旨在为汽车企业、政府部门及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行业数据;3. 各大汽车企业发布的销售数据;4. 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汽车市场报告;5. 网络公开数据。
三、数据分析1. 市场规模分析(1)总体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增长5.1%和5.3%。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2)细分市场规模从汽车细分市场来看,乘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275.1万辆和2275.5万辆,同比增长3.8%和3.9%。
其中,轿车、SUV和MPV车型分别占比为47.5%、35.2%和17.3%。
2. 市场结构分析(1)品牌结构从品牌结构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格局。
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华晨汽车和比亚迪。
这些企业占据了我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2)车型结构从车型结构来看,SUV车型在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9年,SUV车型产销量分别为897.5万辆和918.5万辆,同比增长10.5%和11.5%。
与此同时,轿车和MPV车型产销量分别为1012.3万辆和295.5万辆,同比增长2.5%和5.3%。
3. 消费者需求分析(1)消费偏好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在购车时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外观、配置、油耗和售后服务。
其中,价格和品牌因素占据消费者关注的比重较大。
中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量、产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及车型分析

中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量、产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及车型分析一、定义及特点SUV是指运动型实用汽车,不同于可在崎岖地面使用的ORV越野车(Off-RoadVehicle的缩写);SUV全称是sportutilityvehicle,或suburbanutilityvehicle,即城郊实用汽车,是一种拥有旅行车般的空间机能,配以货卡车的越野能力的车型。
SUV的特点是强动力、越野性、宽敞舒适及良好的载物和载客功能,也有人说,SUV是豪华轿车的舒适精细加上越野车的本性。
SUV是轿车与越野车的混血后裔,与其祖先相比,SUV如虎添翼。
越野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能力较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载货能力,但运动性、舒适性并不突出;而把越野车的这些不足加强后,就可称之为SUV。
SUV乘坐空间表现比较出色,无论在前排还是后排,都能可以宽裕的坐在车里。
前排座椅的包裹性与支撑性十分到位,此外车内的储物格比较多,日常使用方便。
SUV的热潮最早从美国延烧开来,不仅欧美地区在流行,连远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厂商也开始开发SUV 的车款。
由于受到休闲汽车休旅风气的影响,SUV的高空间机能和越野能力,已经取代旅行车成了休闲旅游的主要车型。
SUV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车款。
按照SUV的功能性,通常分为城市型与越野型,现在的SUV一般指那些以轿车平台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轿车的舒适性,又具有一定越野性的车型。
由于带有MPV的座椅多组合功能,适用范围广。
二、产量SUV既具备了越野车的功能,又能在城市中行驶,不失风范,通俗点就是能在城市中开的越野车。
SUV作为都市新兴购车族偏爱的车型,已经成为近几年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
SUV的发展虽然经历了高低起伏的几个阶段,但作为汽车市场重要的一支力量,SUV市场竞争尚未充分,无论是从产品自身还是厂家对市场的开发,市场容量还远未到达极限,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SUV的价位十分宽泛,路面上的常见度仅次于轿车。
汽车行业:汽车需求怎么看:关注补库、报废更新和出口对需求的提振

T汽车行业汽车需求怎么看:关注补库、报废更新和出口对需求的提振“缺芯”边际改善、原材料价格下行,需求有望成为汽车行业X因素。
我们的观点:我国汽车行业处于需求平台期,宏观经济下行对汽车景气度有一定压制,但从中长期看,我国汽车保有量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当前销量距我们测算的销量峰值空间仍大;从短期看,补库、报废更新、出口来带的需求提振有望对冲宏观经济下行的负面影响,因此总量上谨慎乐观。
中长期角度看需求:①2017年销量触顶,我国汽车行业进入需求平台期,增速中枢由2008-2011年20.5%,回落至2016-2020年0.6%。
②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95辆,较发达国家仍有提升空间,但部分城市已处于较高水平。
③预计我国汽车保有量峰值4.5亿辆,销量峰值约为3460万辆。
补库角度看需求:由于汽车“缺芯”,2021年汽车行业经历较大程度的去库。
我们测算若库存恢复至2019-2020年中枢水平,则需补库122万辆,是2022年汽车销量的重要支撑,其中厂家补库30万辆,渠道补库92万辆。
报废更新角度看需求:①我国汽车报废率远低于成熟市场,2020年理论报废量546.2万辆,报废率约为2%,发达国家6%-8%;报废回收量为206.6万辆,报废回收率为0.8%,发达国家为4%-6%。
②我们测算2025年汽车理论报废量为1342万辆,2021-2025年复合增速约为20%。
③我们预计2021-2025年的汽车报废将每年拉动75万辆的新车需求。
出口角度看需求:①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暴增,原因可能是疫情控制较好的海外替代、自主品牌产品力提升、新能源成为出口的突破口。
②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自主品牌崛起,出口有望成为驱动我国汽车需求的重要来源,预计2021年出口198万辆,2022-2025年复合增速为8%。
需求测算:①2021-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分别为2589万辆、2785万辆、2872万辆、2971万辆、3080万辆,yoy分别为2.5%、7.6%、3.1%、3.4%、3.7%。
中国汽车销量分析报告、汽车销量预测及影响汽车销量的的主要因素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销量分析、汽车销量预测及影响汽车销量的的主要因素分析一、2018年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2018年1-11月汽车行业累计销量2542.0万辆,同比下降1.7%,较2017年同期小幅下降,其中乘用车销售2147.8万辆,同比下降2.8%;商用车销售394.1万辆,同比增长5.0%。
我们预计2018年全行业共销售汽车2,808万辆,同比下滑2.8%,其中乘用车2,377万辆,同比下滑3.8%;商用车431万辆,同比增长3.6%。
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月度销量同比增幅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半年乘用车市场景气度明显下行,加之去年同期由于购臵税优惠政策退出提前消费形成的较高基数,导致车市9至11月连续3月同比出现双位数下滑。
1-11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2.8%,其中SUV 与轿车销量小幅下滑,MPV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仍呈现较大幅度下滑。
卡车行业增势良好推动商用车销量小幅增长。
蓝天保卫战与重点省市陆续提前实行国六排放标准拉动重卡需求,重卡市场在较高基数下1-11月仍实现1.6%增长。
受益部分微卡需求转化为轻卡、皮卡在部分省市解禁需求释放,轻卡1-11月同比增长11.0%。
分阶段补贴政策导致上半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有所透支,下半年销量较为低迷,1-11月客车销量同比下降7.0%。
1-11月乘用车景气度下降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1-11月商用车销量增势良好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轿车、SUV车型销量小幅下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滑。
1-11月乘用车四类车型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轿车和SUV销量小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4%和0.8%,SUV 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继续提升至42.8%,MPV与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下滑较大,分别下降16.1%和18.1%。
1-11月乘用车细分车型销量同比均现下滑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SUV销量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比例持续提升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小排量购臵税优惠政策退出与SUV车型逐渐进入低增长区间,加上低价车型滞销,2018年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为41.9%,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缩减。
国内乘用车市场营销分析

国内乘用车市场营销分析乘用车市场是汽车行业中最为重要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用车市场也逐渐成为一个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的市场。
本文将对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市场规模、市场特点、竞争现状、市场营销策略等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市场规模和特点乘用车市场是指中小型轿车、跑车、MPV、SUV等各种类型的乘用车产品所构成的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195.5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占比超过70%。
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巨大,并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市场需求稳步增长: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购车需求稳步增长。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成为未来乘用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2.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乘用车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代步功能上,更加注重车辆性能、品牌和服务体验。
高端品牌的乘用车需求逐渐增加,SUV等运动型车型也备受青睐。
3.汽车新能源化趋势明显: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的不断出台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市场占比逐渐增加。
消费者更加关注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问题,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二、竞争现状乘用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竞争:国内乘用车市场是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竞争的舞台,国际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等一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本土品牌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也日益崛起,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2.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上大部分乘用车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更多地侧重于价格、品牌和口碑,而非产品本身的创新和独特性。
3.渠道竞争激烈:乘用车销售渠道主要包括4S店、经销商和电商平台,各大品牌之间争夺渠道资源和市场份额,竞争激烈。
4.市场份额集中度高: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几大主流品牌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他品牌难以与其抗衡。
中国汽车、商用车、乘用车及品牌轿车产销情况分析

中国汽车、商用车、乘用车及品牌轿车产销情况分析一、2019年汽车产销情况分析《2020-2026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消费调查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量完成2572.1万辆,下降7.5%;销量2576.9万辆下降8.2%,产销量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3.3和5.4个百分点。
2019年上半年降幅更为明显,下半年逐步好转,其中12月当月销售略降0.1%,与同期基本持平。
二、2019年商用车产销情况分析2019年商用车产量完成436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9%;销量432.4万辆,下降1.1%。
分车型产销情况看,客车产销分别完成47.2万辆和47.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5%和2.2%;货车产销分别完成388.8万辆和385万辆,产量同比增长2.6%,销量同比下降0.9%,其中,重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19.3万辆和11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2.3%。
三、2019年乘用车产销情况分析201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36万辆和2144.4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9.2%和9.6%。
占汽车产销比重分别达到83%和83.2%,分别低于上年产销量比重的3.4和1.2个百分点。
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轿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0.9%和10.7%;SU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6.3%;MPV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8.1%和20.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3%和11.7%。
四、2019年中国品牌轿车销量排名2019年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2.9万辆,同比下降5.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3.2万辆,同比下降2.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6%,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售53.2万辆,同比下降4.2%,占SUV销售总量的53.7%,比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中国品牌MPV销售11.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MPV销售总量的79.2%,比上年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2019年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汽车行业2018年1-11月整体营收34783亿元,同比-1.6%,由于2018年12月销量同比将继续下滑,预测汽车行业2018年全年营收同比-3%。
基于2019年汽车销量与2018年基本持平的预测,2019年汽车行业营收同比为+5%。
汽车行业近十年营收同比增速2018年Q1-Q3乘用车板块营收同比为+5.32%,1-11月销量累计同比-3%,预计12月销量同比继续下滑,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同比-5%,全年乘用车板块营收同比-2%。
预计2019年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为-1%,得益于自主品牌单价的提升、新能源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比例的提升,预计2019年乘用车行业营收同比为+5%。
2018年Q1-Q3客车板块营收同比为-2.74%,1-11月销量累计同比-7%,预计12月销量同比继续下滑,预计全年客车板块销量同比-9%,营收同比-7%。
预计2019年客车市场销量同比为-5%,预计2019年客车行业营收同比-5%。
2018年Q1-Q3货车板块营收同比为-11.19%,1-11月销量累计同比为+11%,预计12月销量同比小幅提升,预计全年货车销量同比+10%,营收同比为-15%。
(注:货车板块销量提升而营收下降的原因是,申万二级分类中仅有6家公司,且重卡龙头潍柴动力不在其中。
)2018年Q1-Q3汽车零部件板块营收同比+9.52%,预计全年零部件板块营收同比为+5%。
由于零部件行业在行业中具有一定滞后性,预计2019年零部件行业营收同比与2018年持平2018年Q1-Q3汽车后市场营收同比为-7.35%,预计全年汽车后市场营收同比为-12%。
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将从2019年开始减弱,预计2019年汽车后市场营收同比为-5%。
二、汽车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情况分析1、乘用车行业发展分析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全面竞争来临,紧握自主品牌龙头。
建议增持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受益吉利汽车。
新能源汽车地区差异与市场需求分析

新能源汽车地区差异与市场需求分析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地区差异与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差异因素,最后结合市场需求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随着环保理念的提升和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各国政府倡导的产业。
在国内方面,新能源汽车政策的逐步完善也推动了行业整体发展。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19.4万辆和110.1万辆,同比增长了11.2%和3.9%,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二、新能源汽车地区差异因素1、经济水平经济水平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的地区会更注重环保,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
例如我国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相对较高。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新能源汽车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易上升,工业排放增加,空气污染程度会加剧,人们对环保的意识也会因此增强。
而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炎热,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相对较大。
3、政策利好政策利好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因素。
我国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同,政策支持力度越大,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同时,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实施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
例如,北京对新能源汽车实行摇号的政策,使得北京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出了一定的增长。
三、市场需求1、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目前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充电设施的逐渐普及,这一问题有望被解决。
不过,这也需要政府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2、品牌认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是城市白领,他们对品牌和品质的要求较高。
因此,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认可度也是影响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
与燃油车市场相比,新能源汽车市场品牌和口碑都还较薄弱。
3、价格差距新能源汽车价格相对较高,因此价格差距也成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2019年11月份中国钢材价格走势预测分析报告

2019年11月份中国钢材价格走势预测分析报告综合观点:十月份,国内终端需求开始分化,不同区域销量表现不一,叠加期货预期悲观,国内钢材价格震荡下行。
进入11月份,国内钢材市场面临多空交织因素,一方面,气温下降,北方进入传统需求淡季,国内需求强度整体会有减弱;另一方面,北方采暖季限产将进入全面落地期,市场供给或受到限制,国内钢市有望进入供需两弱的格局。
另外,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下跌空间不大,部分钢厂选择年度检修,都会对当前成材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进入四季度后,为了确保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多地刺激措施还将出笼:在地方债发行提速背景下,基建需求有望保持增长;在年尾“冲刺”效应下,房地产需求也会保持一定韧性。
因此,我们预计11月国内钢材价格并不会出现单边下跌,前期或在一定区间内震荡,待矛盾积累后再次走弱。
基于此,我们对于十一月份钢材价格行情走势持“供需双弱,矛盾积累”的判断,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将在3800-4000元/吨区间波动。
行情回顾:10月钢材价格震荡回落一、行情回顾篇2019年10月份国内钢材价格震荡下滑,全月累计跌幅逾100元。
截止10月27日,钢材指数收在3930,较上月末下跌140,月环比跌幅为3.44%。
具体来看,国庆假期之后,在多地钢厂复产预期影响下,黑色系期货持续走弱,进而带动国内钢市价格走低。
而需求方面也表现不佳,十月中旬起,随着部分地区气温快速下降,下游需求整体渐行渐弱,国内钢材消耗由旺季向淡季过渡,价格出现震荡回落。
与此同时,供给压力随着钢厂复产陆续提升,北材南下节奏加快,贸易商降库出货意愿增强。
因此商家对于后期行情走势较为谨慎,在供强需弱格局影响下,十月份国内钢市呈现震荡回落走势。
国内钢价在经历10月份震荡下调后,11月钢材市场是否还会延续弱势?淡季来临后,国内钢价仍有多少下行空间?原材料价格高位盘整对钢价有何影响?环保限产对钢厂产量有何影响?带着诸多问题,一起来看11月国内钢材价格行情分析报告。
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汽车市场分析报告月度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XXXX部门——2019年10月TENTS 目录010203全国乘用车市场概况"双11"汽车电商激战市场总结及展望National Auto Market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述10月,乘用车产销比上月呈现较快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量均出现8%以上的增长,其中销量比同期增速为今年以来最高的月份,市场出现明显回暖。
项目乘用车产量乘用车销量项目批发零售10月189.97万193.69万增长率8.1%13.3%10月188万180万环比上月17.2%10.6%项目乘用车产量乘用车销量本年累计1650.6万1648.47万增长率2.2%3.9%相比1-9月累计增长率提高0.7个百分点提高1.1个百分点增速15%13.10%累计销量1571万1540万累计增速6%8.70%汽车生产企业销售情况:10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长城、华晨、吉利和江淮。
与上月相比,上述十家企业销量均呈增长,其中长城、吉利、东风和北汽增速更快。
10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198.2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22%。
全国乘用车批发量走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全国乘用车批发量达到188万辆,同比增长15%,达到全年最高峰。
全国乘用车全年销量情况全国乘用车销量结构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0月SUV近70%的增长,轿车虽然呈现负增长,但1.6L以下轿车销量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16%,1.6L以下的轿车占比从去年的74%上升至78%,形成很好车市拉动效果。
10月全国销量9月全国销量去年同期环比增长率999,205942,8281,053,2125.98%187,969156,252176,29220.30%6.62%612,253548,818361,67311.56%69.28%1,799,4271,647,8981,591,1779.20%13.09%细分车型销量排行TOP10实行车购税新政后,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有所增长,同时影响了此次轿车排名。
中国乘用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中国乘用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作者:王丹于淼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乘用车销售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乘用车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乘用车销售市场的发展策略。
笔者认为中国乘用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SUV市场持续扩大的空间并不大,国产乘用车品牌销量扩大的潜力有限,将可能会面临发展的瓶颈,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及早布局,应引导国产乘用车品牌进一步稳定中小城市市场,获得发展的基础,并加速向节能环保和智能化转型,实现发展的弯道超车。
关键词:乘用车市场;存在问题;发展策略;节能环保尽管我国的乘用车市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汽车销售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汽车行业,给我国未来汽车生产和销售都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未来的交通出行方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乘用车的生产和销售都必将面临全新的发展要求。
综合以上背景,我国乘用车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成为广泛探讨的议题。
一、中国乘用车销售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中国乘用车市场不断地壮大,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乘用车销售持续增长的趋势是可以预计到的,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可以预见的巨大市场空间,使得各主要乘用车企业未来的重要战略取向仍然是进一步扩大销量,占领更多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基于理性判断的选择。
这也就决定了,在未來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乘用车销售的市场格局仍然主要是延续当前的状态。
即各乘用车销量在持续增长,轿车在乘用车的销售仍然占据市场的半数左右,其市场份额八成左右仍将继续被有技术和市场绝对优势的合资品牌所控制,而SUV和MPV的销量将会进一步有所增长,这将是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争取的市场份额。
但是,由于SUV普遍排量大、油耗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随着大气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未来的SUV的生产和销售可能都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因此尽管近两年来国内市场对SUV比较认可,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饱和,其销售量持续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
新势力汽车年度总结分析(3篇)

第1篇一、销量表现2024年,新势力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其中理想汽车、问界汽车等品牌表现尤为突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理想汽车1-7月累计交付量达到24万辆,完成率42.9%,领跑新势力车企;问界汽车完成率高达55.7%,紧随其后。
此外,埃安、零跑、蔚来、深蓝、银河、极氪和小米汽车等品牌的完成率分布在30.4%至45%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的完成率最低,仅为22.6%,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
二、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新势力车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例如,问界汽车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埃安、零跑等品牌在电池技术方面也有新的进展。
此外,小鹏汽车的第二品牌MONA M03表现良好,有望帮助其重返三强。
三、市场拓展2024年,新势力车企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各大车企积极拓展线下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线上销售、体验店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新势力车企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如蔚来、小鹏等品牌已在美国、欧洲等地设立销售网络。
四、政策支持202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如补贴政策、充电设施建设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新势力车企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竞争格局2024年,新势力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车企纷纷加大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
在产品层面,新势力车企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车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市场层面,各大车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争夺市场份额。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新势力车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市场竞争。
总结:2024年,新势力汽车市场在销量、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势力车企仍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展望2025年,新势力汽车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自主品牌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更大份额。
2019年上海车展报告

2019 Shanghai Auto Show▪2019上海车展趋势▪看点介绍▪技术总结▪观展攻略趋势1新造车势力集体发力本届车展吸引了20余家新造车势力参展,展台布置、展览车型、技术展示等内容新颖前卫艾康尼克小鹏蔚来零跑趋势2新能源全面爆发几乎所有参展车厂均展出了新能源车型,新能源(三电)平台作为各车厂的主要技术展示内容小鹏广汽传祺比亚迪理想蔚来观致博郡趋势3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成为车市发展的新看点除了主流车厂展示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以外,在3号展馆专门僻出展示三电、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展示区域,吸引了地平线、Pony.ai等展商参展。
车厂展出的概念车除了造型酷炫,还着重展示自动驾驶技术,车内取消方向盘、仪表板等常规零件,取而代之的是宽大的空间、旋转多变的座椅,使车内空间越来越“家居化”Pony.ai丰田一汽奔腾蔚来新石器趋势4媒体力量空前强大本届车展中“驻场”媒体的数量和规模空前,除了驻场媒体以外,各种自媒体、测评机构充斥展馆内。
媒体传播的进化对汽车行业发展利弊参半。
各类事件传播迅速广泛,使得车厂的公关压力大增趋势5非传统汽车领域跨界发展一些传统意义上不属于汽车行业的企业,纷纷跨界汽车产业,对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视角,比如华为、阿里、中国移动等等看点介绍▪华为展出了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全套解决方案▪自主品牌设计理念与合资品牌趋同(概念车,技术应用,内饰设计、外观设计等)▪三电领域、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单独僻处展区,值得观看▪新造车势力往往可以提出不同于传统车厂的独特设计,值得学习借鉴▪BBA推出新车型(奔驰GLB,GLE,宝马新3系,X7,奥迪Q8),代表全球主流设计,可以参考借鉴技术总结▪三电系统和电动车平台是每家展出的重点▪多媒体娱乐系统融合仪表和多屏显示▪车内摄像头逐渐成为标配,功能待进一步开发长条屏三屏双屏车内摄像头车内摄像头四屏观展攻略▪携带充电宝和饮用水▪餐饮资源预计不足,保险起见,自带一点干粮▪乘坐地铁2号线建议在5号口出展,离入口最近▪推荐重点观看3号馆的三电、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展览,7.2号馆的华为展台也重点推荐观看▪自主品牌和新造车势力的展览含金量高于合资品牌,推荐重点观看▪推荐路线:1H 新宝骏2H长安奔腾格罗夫华晨伟世通博世博郡3H地平线AliOS等4.1H奇瑞理想小鹏艾康尼克5.1H蔚来6.1HWEY长安欧尚7.1H零跑爱驰红旗威马哈弗欧拉8.1H阿斯顿马丁宾利劳斯莱斯迈凯伦路特斯8.2H比亚迪广汽传琪广汽新能源7.2H吉利几何华为5.2H6.2H奥托立夫大陆海拉等。
航空机场11月数据点评:客运严重承压,但国际货运需求旺盛

DONGXING SECURITIES行业研究航空机场11月数据点评:客运严重承压,但国际货运需求旺盛事件:11月份,民航生产运输规模再次出现大幅下降,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52.2亿吨公里、2152.6万人次和60.6万吨,环比分别下降28.8%、44.6%和增长0.4%,同比分别下降36.9%、51.5%和10.2%。
运输总周转量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48.7%;旅客运输量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40.6%;货邮运输量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6.7%,其中全货机完成货邮运输量25.5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运力供给降幅较大,情况与今年8月类似:三大航整体运力投放(ASK )降至19年同期的40%左右。
目前民航飞机利用率处于很低的水平,即使窄体机也出现利用小时数明显下降的情况。
同时,北京地区严格的防疫政策导致国航运力投放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运力收缩最为明显,降至19年同期的33%。
中型航司方面,春秋运力投放趋于保守,11月运力投放甚至明显低于今年8月;吉祥运力投放则相对积极。
国内客运承受较大经营压力:11月三大航国内航线客座率降至60%附近,较19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由于北京与上海11月防疫都较为严格,故国航与东航客座率降幅居前,较19年同期都下降超20%。
运力供给方面,三大航国内线供给降至19年60%水平,国航受影响最大,降幅最明显。
东航运力供最为积极,但客座率录得三大航中最低。
南方地区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故南航11月表现相对较好。
吉祥国际线数据异常,背后是国际货运火爆: 11月吉祥航空国际线ASK及客座率数据出现异常,ASK 暴增,客座率骤降。
于此同时公司国际收入货运吨公里由10月的217万吨公里大增至11月的1603万吨公里。
11月数据异常主要是数据口径问题。
公司11月采用787机型执行了较多次的货运包机,但由于公司采用未进行客改货改装(没有拆座位)的客机直接执行货运包机,执行货运的航次也计算了客运数据,才引发了数据异常,数据异常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航空货运的运价持续上涨。
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与供应的量化分析

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与供应的量化分析电动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蓬勃发展。
目前,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的新贵。
电动汽车不仅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更具备高端科技含量。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电动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对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和供应进行数量分析。
需求方面,从现有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快速增长。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127万辆,同比增长3.9%,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97.5%。
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在环保、经济、驾驶体验等方面优势显著,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电动汽车。
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额达到了060亿美元,同比增长27%。
与此同时,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价格不断下降,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入手电动汽车。
供应方面,电动汽车市场的供应正在不断增加。
国内外众多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大力推广电动汽车。
2019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总量达到134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9.67%。
另外,许多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电动汽车补贴政策,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此外,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在稳步推进。
因此,电动汽车的供应将会不断增加,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总体来说,电动汽车市场是一个供需共赢的市场。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及政策的支持,电动汽车市场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种类和更好的服务。
同时,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也将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电动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技术、政策、市场、产业链等各个层面,下文将详细阐述每一个方面的趋势。
1. 技术趋势(1)电池技术。
电池是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将会继续发展,主要趋势是提高能量密度、延长电池寿命、缩短充电时间和降低成本。
(2)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电动汽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