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的关系及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的关系及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随着小学英语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展了关于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方面的研究,在众多方式中,思维导图是时效性相对较高的一种,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像绘制的方式进行思维表达的工具,其最突出的功能就是能对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并对信息之间的逻辑结构进行高效处理。
本文就是在对思维导图的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找出思维导图在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可能性,进而总结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故事结构进行精准把握
2、拓展学生的认知经验,积累相关英语语言知识
3、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得到提高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要参考故事背景来确定,同一篇故事也会由于不同的教学设计而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模式。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可知目前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的思维导图绘制方式主要有放射式、主线式、对比式和关联式。
1、放射式
思维导图就是将放射性的思考模式具体化的方法,可以围绕一个思考中心散发出很多关键节点,而每一个关节点都和中心主题有一个连结,并且每一个连结又会变成另一个中心的主题,然后再进行发散,这些关节的连结就可以被当做是人的记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数据库。
以六年级下册的Helen Keller短文教学为例,采用“放射式”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绘制的思维导图复述故事内容。
绘制的过程也是展开故事情节的过程。
在思维导图中出现的字句就是故事的关节点,利用这些关键词可以将整个故事框架进行描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关联式
当有些故事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联元素时,元素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可以将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作为要点进行绘制,我们称之为“关联式”。
以《what i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一课教学为例,故事中涉及到多个人物的名字,因此可以将名字作为关联元素帮助学生对故事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这样可以让学生理清不同人的名字的基础上,根据思维导图进行练习。
3、主线式
针对那些有清晰发展脉络的故事,可以利用一条主线将整个故事进行勾画,这种方式就被称作是“主线式”。
以四年级《We went to the Great Wall》故事讲授为例,就可以采取这一方式,本文中提到的故事,在发展主线方面比较清晰,有着清楚的层次,每一个句子中都能将主人公的去长城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展示,故事也随之展开。
此外,结合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可知,就是要学会运用动词过去式描述之前发生的故事。
因此绘制“主线式”导图方式时,就可以将每句的动词当做关键词,并在合适的位置添加生词,通过这种方式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进行展现,还可以为学生构建理解课文的桥梁,学生在故事展开时可以实现脱离课本进行复述。
4、对比式
在一些故事中,往往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比元素,因此就可以将这些元素形成对比主体,利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对具有对应特性的主体进行对比分析,这种方式被称为“对比式”。
以六年级《What do you want to eat?》(《你想吃什么?》)一课为例,故事中牵扯到很多事物,对于不同食物的展现,主人公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变化,可以采取“对比式”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吃到食物后自己的心情变化进行把握,还能在对比中让学生对事物具有两面性的特征进行把握,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可知通过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上融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后,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发散后衍生出多个主题故事,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把握,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学习规律,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