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第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7.4《祖国的神圣领土 省》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3.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读图法,谈话法,发散思维,归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
谈话教学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主要问题设计
[导入新课]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阅读课文自学后交流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A.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B.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C.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2.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阅读P67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7.46,分析、交流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2.请大家根据预习搜集到的材料回答。
A.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B.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C.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3.活动:阅读图表7.3,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
教师指导,检查。
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丰富的资源(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三、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纬线和纬度NO.2 纬线和纬度学案设计
四、点拨:
通过下面两幅图和表格来认识纬线与纬度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纬线特点
形状圆线圈
指示方向东西
度数划分
长度
分布
数量
反馈五、小结:
纬
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最短的纬线是
()。
③纬线指示()方向。
纬
度
划分
方法
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
赤道以北为
(),用字母()表示;以南为(),用字母()表示。
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越来越大为北纬。
重
要
纬
线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是()半球。
赤道以南是()半球。
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
高纬度地区( — )。
六、拓展:
1.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2.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规律是()
A.由大变小再增大 B.逐渐增大
C.逐渐变小 D.由小变大再变小
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A.没有变化 B.度数增大 C.度数减小 D.变化无规律
4.北回归线的度数是()
A.23.5°N B.23.5°S C.23.5°W D.23.5°E 5.30°S读作()
A.西经30° B.东经30° C.南纬 30° D.北纬30°6.属于中纬度的是()
A. 15°S B.71°N C.22.5°N D.55°S 7.写出A、B两点的纬度:A_____、B_____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习题
一、选择题
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7.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8.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9.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
A.碰撞
B.张裂
C.分裂
D.隆起
10.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二、填空题
1.地壳的变动和,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德国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块大陆。
3.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一般来说,板块,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三、读图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如图
2.2-6),完成下列要求: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大板块。
它们是: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着的。
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现象。
(3)板块与板块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和。
(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相应的位置上。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的接触地带。
(3)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3.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
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B 5.A 6.B 7.C 8.B 9.A 10.A
二、1.海平面的升降 2.魏格纳一 3.板块运动六 4.内部交界
三、1.(1)六亚欧非洲印度洋太平洲美洲南极洲
(2)运动碰撞或张裂(3)交界火山地震
2.(1)略(2)亚欧印度洋南极洲美洲(3)环太平洋3.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