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小学·典故大全:七擒略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国宝_课件模板

谢谢您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文·小学·典故:国宝
出处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五〈成 公·传二年〉~425~:
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 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 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 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 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 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 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
国文·小学·典故: 国宝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国宝
出处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五〈成 公·传二年〉~425~: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 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 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 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 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 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 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 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
尊前失诗流,塞上得国宝。
全文: 骢马新凿蹄,银鞍被来好。绣衣黄白郎, 骑向交河道。 问君适万里,取别何草草。天子忧凉州, 严程到须早。 去秋群胡反,不得无电扫。此行收遗甿, 风俗方再造。 族父领元戎,名声国中老。夺我同官良, 飘摇按城堡。
国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学·典故:国宝
用典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尊前失诗流,塞上得国宝。皇天悲送远, 云雨白浩浩。 东郊尚烽火,朝野色枯槁。西极柱亦倾, 如何正穹昊。
国文·小学·典故:国宝
出处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五〈成 公·传二年〉~425~:
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 幸。敢不唯命是听。鲁卫谏曰。齐疾我矣。 其死亡者。皆亲昵也。子若不许。雠我必 甚。唯子则又何求。子得其国宝。晋·杜 预注:「谓甗磬」。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稚圭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稚圭
用典 吴融 西京道中闻蛙:
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
全文蓬荜在山阴。
国文·小学·典故:稚圭
用典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 唯荒稚圭宅,莫赠景山鎗。
谢谢您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文·小学·典故: 稚圭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稚圭
相关典故: 未胜蛙 。
国文·小学·典故:稚圭
相关人物: 孔稚圭。
国文·小学·典故:稚圭
出处 《南齐书》卷四十八《孔稚圭传》:
孔稚圭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太祖 为骠骑,以稚圭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 与江淹对掌辞笔。迁正员郎,中书郎,尚 书左丞。……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 长史、南郡太守。……稚圭风韵清韵,好 文咏,饮酒七八斗。……不乐世务,居宅 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 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 「欲为陈蕃乎?」稚圭笑曰:「我以此当 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萧曹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萧曹
国文·小学·典故:萧曹
用典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一:
自笑苦无楼护智,可怜铅椠竟何功。
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 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
束带谬趋文石陛,有章曾拜皂囊封。 期严无奈睡留癖,势窘犹为酒泥慵。 偷钓侯家池上雨,醉吟隋寺日沉钟。 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
国文·小学·典故:萧曹
用典 杜甫 述古三首之三: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 法令如牛毛。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岂惟高祖圣, 功自萧曹来。 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吾慕寇邓勋, 济时信良哉。 耿贾亦宗臣,羽翼共裴回。休运终四百, 图画在云台。 第二百二十卷。
国文·小学·典故:萧曹
用典 白居易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全文: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国文·小学·典故:萧曹
用典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国文·小学·典故:萧曹
用典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 客一百韵:
局促看秋燕,萧疏听晚蝉。雕虫蒙记忆, 烹鲤问沈绵。 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囊虚把钗钏, 米尽坼花钿。 甘子阴凉叶,茅斋八九椽。阵图沙北岸, 市暨瀼西巅。 羁绊心常折,栖迟病即痊。紫收岷岭芋, 白种陆池莲。 色好梨胜颊,穰多栗过拳。敕厨唯一味, 求饱或三鳣。 儿去看鱼笱,人来坐马鞯。缚柴门窄窄,
休明值尧舜,勋业过萧曹。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天骄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天骄
出处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 3780~:
此子弄父兵,罪当笞,小过耳。孰与冒顿 单于身杀其父代立,常妻后母,禽兽行 也!」单于留使者,三岁乃得还。
国文·小学·典故:天骄
用典 张仲素 王昭君: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全文: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 牛羊绕塞多。
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宿梦感颜色, 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 携手在何时。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 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疲疴苦沦世, 忧痗日侵淄。 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国文·小学·典故:天骄
用典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溟海皆震荡, 孤凤其如何。
国文·小学·典故:天骄
用典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
甲马不及汗,天骄自亡魂。
全文: 帝命河岳神,降灵翼轩辕。天王委管籥, 开闭秦北门。 顶戴日月光,口宣雨露言。甲马不及汗, 天骄自亡魂。 清冢入内地,黄河穷本源。风云寝气象, 鸟兽翔旗幡。 军人歌无胡,长剑倚昆仑。终古鞭血地, 到今耕稼繁。
国文·小学·典故:天骄
用典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全文: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 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 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国文·小学·典故:天骄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勿为尘所欺。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七奔_课件模板

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
全文: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 色暗凤凰原。 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 万井寂无喧。 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 康乐谢贤昆。 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如今老病, 归守茂陵园。
谢谢您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文·小学·典故: 七奔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七奔
相关人物: 公子侧(子反) 婴齐(子重)。
国文·小学·典故:七奔
出处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六〈成 公·传七年〉~444~:
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马陵 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 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
国文·小学·典故:七奔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文星_课件模板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
全文: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 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间伴月明。
谢谢您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文·小学·典故:文星
出处 《东观奏记》卷下〈考官漏泄考题 被罚〉~53~:
前进士柳翰、京兆尹柳?之子也。故事, 宏词科只三人,翰在选中。不中选者言翰 于谂处先得赋题,托词人温庭筠为之。翰 既中选,其声聒不止,事彻宸听。杜德公 时为中书舍人,言于执政曰:「某两为考 官,未试宏词,先锁考官,然后考 ●●●●●●●●文书。若自先得赋题者 必佳,糊名考文书得佳者,考官乃公。
国文·小学·典故: 文星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文星
相关人物: 裴庭裕。
国文·小学·典故:文星
出处 《太平御览》卷六〈天部六·星 中〉~58~2~:
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如匡形。故史迁曰: 「斗魁戴匡其第六星名曰司禄此天之府计 集所会也」。
国文·小学·典故:文星
出处 《东观奏记》卷下〈考官漏泄考题 被罚〉~53~:
国文·小学·典故:文星
出处 《东观奏记》卷下〈考官漏泄考题 被罚〉~53~:
当罪上铨为宜,考官不合坐」。宏词赵秬, 丞相令狐绹故人子也,同列将以此事嫁患 于令狐丞相,丞相遂逐之,尽覆去。初, 日官奏:「文星暗,科场当有事」。沈询 为礼部侍郎,闻而忧焉。至是,三科尽覆, 日官之言方验。
国文·小学·典故:文星
吏部侍郎,兼判尚书铨事裴谂左授国子祭 酒,吏部郎中周敬复罚二月俸,监察御史 冯颛左授秘书省著作佐郎;考院所送博学 宏词科赵秬等十人,并宜覆落,不在施行 之限。初,裴谂兼上铨,主试宏、拔两科。 其年,争名者众,应宏词选,前进士苗台 符、杨岩、薛欣、李询、古敬翊已下一十 五人就试。谂宽豫仁厚,有赋题不密之说。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孔丘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孔丘
用典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毒草杀汉马, 张兵夺云旗。 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将无七擒略, 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虽有数斗玉, 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自顾无所用, 辞家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以此不安席, 蹉跎身世违。
国文·小学·典故:孔丘
用典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相顾始知悲,中心忧且栗。 蚩蚩命子弟,恨不居高秩。日入宾从归, 清晨冠盖出。 中庭有奇树,荣早衰复疾。此道犹不知, 微言安可述。
国文·小学·典故:孔丘
用典 刘希夷 故园置酒: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全文: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愿逢千日醉, 得缓百年忧。 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风前灯易灭, 川上月难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平生能几日, 不及且遨游。
国文·小学·典故:孔丘
出处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 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 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 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 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 道,成六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 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国文·小学·典故:孔丘
用典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公卿时见赏,赐赉难具纪。莫问身后事, 且论朝夕是。 空山暮雨来,众鸟竟栖息。斯须照夕阳, 双双复抚翼。 我念天时好,东田有稼穑。浮云蔽川原, 新流集沟洫。 裴回顾衡宇,僮仆邀我食。卧览床头书, 睡看机中织。 想见明膏煎,中夜起唧唧。 四邻竞丰屋,我独好卑室。窈窕高台中, 时闻抚新瑟。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八难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八难
出处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2040~:
「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 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 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 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 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 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 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 曰:「未能也」。
国文·小学·典故:八难
用典 白居易 答四皓庙: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 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 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暗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 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 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 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泽则在天下,云复归稀夷。 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 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
国文·小学·典故:八难
用典 白居易 答四皓庙:
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 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 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 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 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谢谢您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文·小学·典故: 八难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八难
相关人物: 张良。
国文·小学·典故:八难
出处 《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 39~:
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汉王刻印,将遣 食其立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汉王辍 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趋 销印。
国文·小学·典故:八难
出处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2040~:
国文·小学·典故:八难
用典 白居易 答四皓庙: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全文: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 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 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 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 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躯干小_课件模板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躯干小
相关人物: 陈安。
国文·小学·典故:躯干小
出处 《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
安善于抚接,吉凶夷险与众同之,及其死, 陇上歌之曰:「陇上壮士有陈安,驱干虽 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䯀骢父马铁 瑕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 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 䯀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 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曜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 判官:
府中韦使君,道足示怀柔。令侄才俊茂, 二美又何求。 受词太白脚,走马仇池头。古色沙土裂, 积阴雪云稠。 羌父豪猪靴,羌儿青兕裘。吹角向月窟, 苍山旌旆愁。 鸟惊出死树,龙怒拔老湫。古来无人境, 今代横戈矛。 伤哉文儒士,愤激驰林丘。中原正格斗, 后会何缘由。 百年赋命定,岂料沉与浮。且复恋良友,
国文·小学·典故:躯干小
用典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 判官:
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
全文: 昔没贼中时,潜与子同游。今归行在所, 王事有去留。 逼侧兵马间,主忧急良筹。子虽躯干小, 老气横九州。 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雠。朝廷壮其节, 奉诏令参谋。 銮舆驻凤翔,同谷为咽喉。西扼弱水道, 南镇枹罕陬。
国文·小学·典故:躯干小
用典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 判官:
论兵远壑净,亦可纵冥搜。题诗得秀句, 札翰时相投。
谢谢您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夸父渴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夸父渴
用典 元稹 有鸟二十章:
贵人妾妇爱光彩, 行提坐臂怡朱颜。妖姬谢宠辞金屋,雕笼 又伴新人宿。 无心为主拟衔花,空长白毛映红肉。 有鸟有鸟群雀儿,中庭啄粟篱上飞。秋鹰 欺小嫌不食, 凤凰容众从尔随。大鹏忽起遮白日,馀风 簸荡山岳移。 翩翾百万徒惊噪,扶摇势远何由知。古来 妄说衔花报, 纵解衔花何所为。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
国文·小学·典故:夸父渴
用典 元稹 有鸟二十章:
雷惊雨洒一时苏,云压霜摧半年死。 驱去驱来长信风,暂托栋梁何用喜。 有鸟有鸟名老乌,贪痴突悖天下无。田中 攫肉吞不足, 偏入诸巢探众雏。归来仍占主人树,腹饱 巢高声响粗。 山鸦野鹊闲受肉,凤凰不得闻罪辜。秋鹰 掣断架上索, 利爪一挥毛血落。可怜鸦鹊慕腥膻,犹向 巢边竞纷泊。 有鸟有鸟谓白鹇,雪毛皓白红觜殷。
国文·小学·典故:夸父渴
用典 元稹 有鸟二十章:
妖鼠多年羽翮生, 不辨雌雄无本族。穿墉伺隙善潜身,昼伏 宵飞恶明烛。 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啮栋梁成蠹木。 有鸟有鸟名为鸮,深藏孔穴难动摇。鹰鹯 绕树探不得, 随珠弹尽声转娇。主人烦惑罢擒取,许占 神林为物妖。 当时幸有燎原火,何不鼓风连夜烧。 有鸟有鸟名燕子,口中未省无泥滓。春风 吹送廊庑间,
国文·小学·典故:夸父渴
用典 元稹 谕宝二首:
璧充传国玺,圭用祈太折。千寻豫樟干, 九万大鹏歇。 栋梁庇生民,艅艎济来哲。虬腾旱天雨, 骥骋流电掣。 镜悬奸胆露,剑拂妖蛇裂。珠玉照乘光, 冰莹环坐热。 此物比在泥,斯言为谁发。于今尽凡耳, 不为君不说。
国文·小学·典故:夸父渴
用典 张说 喜度岭:
国文·小学·典故:夸父渴
用典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 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 秦岭望樊川,祗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摴蒱说。 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 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 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小学生教育《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果断转给孩子!

小学生教育必读经典《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古时《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值得为孩子永久收藏,终生研读!第一套胜战计1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7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8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9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诸葛亮七擒孟获-夏子然小组17页PPT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成语系列课件模板-七擒七纵

成语课件:七擒七纵
典故:
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 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 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 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 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 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
成语课件:七擒七纵
典故: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 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 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 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 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 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 劝他归顺。
成语课件:七擒七纵
典故: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 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 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 布置得怎么样?”
成语课件:七擒七纵
典故:
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
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 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 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 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 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成语课件:七擒七纵
典故:
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 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 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七擒七纵 qī qín qī zòng
成语课件模板
成语课件:七擒七纵
用法: 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喻运用策略, 使对方心服。
成语课件:七擒七纵
解释: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 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 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七擒孟获精选 课件

字词注释:
率:率领 至:到 战:战役 捷:取得胜利
译句:公元225年,诸葛亮率领军队到南中, 所打的战役都取得胜利。
原文:闻有孟获者,为夷 汉所服,于是令 生致之 。
字词注释: 闻:听说 者:……的人 为:被 服:敬服 令:命令 生致之:把他活捉后送上
译句:诸葛亮听说有位叫孟获的人,被南 方少数民族及汉人敬服,因此,下令要把 他活捉后送上。
原句: 既得,亮使观营阵,曰:“此军如 何?” 获对曰:“向不知虚实,故败。
字词注释: 既:已经 观:观看 向:以前
译文:诸葛亮捉到了孟获后,诸葛亮让他观看 军营阵地,说:“这军营怎么样?”孟获回答 说:“先前不知军营部署的虚实,所以战败了。
字词注释: 犹:还,仍然 天威:天助的威力 南人:孟获自称 公:你,这里指诸葛亮 反:同“返”,返回 平:平定
译句: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释放(他),诸 葛亮还想释放孟获。孟获说:“你有天助的威力, 孟获不再回去了。”因此诸葛亮进军(南中), 南中被平定。
原文:今蒙使观营阵,若止如此,定能胜!” 亮笑,心知获尚不服,纵之使更战。
字词注释: 蒙:承蒙 止:同“只”,只是 尚:还 纵:释放 战:交战
译句: 今天承蒙(你让我)观看军营阵地,假若只 是这样,(我)一定能战胜!”诸葛亮笑了,心里 知道孟获还不曰:“天下 威,南人不复反矣。”于是亮进军,南中平。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略

略共武夫。——《左传·成公十二年》
牺牲不略。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略
详细解释:
——《国语·齐语》
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
—《史记·外戚世家》
渤海又多劫略相随。——《汉书·龚遂传》
略定东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6) 又
统军略地。
进兵北略地。——《战国策·燕策》
龙·物色》
(6) 又如:略约(简略配制);略陈(简要地
谢谢!
卿书》:「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略
康熙字典:
略
【午集上】【田】
略·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6
【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
力灼切,音掠。【說文】經略土地。
【左傳·昭七年】天子經略。【註】經營
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博雅】略,
治也。
又【廣韻】謀略。【前漢·趙充國傳】百
又【龔遂傳】渤海多劫略相隨者,遂下敎
令,卽時解散。
又渠略,蟲名。【詩·曹風·蜉蝣之羽傳】
蜉蝣,渠略也。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略
康熙字典:
【釋文】略,本或作。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略
音韵方言:
略
国际音标
lyɛ˥˧
日语读音
OSAMERU HAKARU HAKARIGOTO
韩语罗马
LYAK
又界也。【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
于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
牢以東。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略
康熙字典:
【註】略,界也。
又【僖十二年】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
七擒孟获ppt课件

二擒孟获
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 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 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 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 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 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 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擒孟获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 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 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 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 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 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 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六擒孟获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 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 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 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 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 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七擒孟获
孟获回去后,向乌 戈国借来三万藤甲军, 与孔明决战。虽然他们 披挂的藤甲又硬又滑, 刀枪不入,诸葛亮用火 攻烧死了无数蛮兵,孟 获第七次被擒,这才真 心投降。
四擒孟获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 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 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 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 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 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
五擒孟获
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 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 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 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 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 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白虎青龙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白虎青龙
用典 陈子昂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 赠韦五虚已:
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
全文: 。 屡斗关月满。 三捷虏云平。 汉军追北地。 胡骑走南庭。
国文·小学·典故:白虎青龙
用典 陈子昂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 赠韦五虚已:
北海朱旄落。 东归白露生。 纵横未得意。 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 苍茫登古城。
谢谢您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文·小学·典故: 白虎青龙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白虎青龙
出处 《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
「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 中得人心。……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 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东汉·高诱注: 「角、亢为青龙,参、井为白虎,星、张 为朱雀,斗、牛为玄武。用兵军者,右参、 井,左角、亢,背斗、牛,向星、张,此 顺北斗之铨衡也」。
三十六计故事PPT课件

智慧囊里面诠释了三十
六计的现代含义,同学们
可以把书中的智慧灵活地
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 中。
3
诸葛亮不是以实力战胜敌人的, 而是了解司马懿的心理,以谋略胜敌 。同学们觉得他的谋略智慧吗?在古 代,有很多像空城计一样制胜(制服 对方以取胜)的谋略,同学们想不想 去见识见识这些既充满智慧又能取胜 的谋略呢?
气
读
自
书
华
.
8
谢谢!再见!
.
9
东汉末年 曹 操
曹操隔岸观火 灭袁氏兄弟, 收服公孙康。
启示:当敌方正在发生矛 盾冲突时,我们要静观其 变,等待时机,坐收渔翁 之利
走为上计
秦朝末年 刘 邦
刘邦冒死赴鸿门 宴,意识到危险 一走了之。
启示:看到对自己形式 不利就要赶紧逃走。保 存实力,为东山再起做 准备
.
6
《三十六计故事》目录:
01 瞒天过海 02围魏救赵 03 借刀杀人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美人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
4
• 用老师刚才推荐的阅读方法,小组内阅读 故事,讨论交流并完成表格。
.
5
故事名称 以逸待劳
时 间 主人公 主人公干了什么事 故事中谋略制胜的智慧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文·小学·典故:七擒略
用典 苏晋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三捷岂云尔,七擒良信然。
全文: 方汉比周年,兴王合在宣。亟闻降虏拜, 复睹出师篇。 祈父万邦式,英猷三略传。算车申夏政, 茇舍启戎田。 严问盟胡苑,军容济洛川。皇情怅关旆, 诏饯列郊筵。 路接禁园草,池分御井莲。离声轸去角, 居念断归蝉。
国文·小学·典故:七擒略
国文·小学·典故: 七擒略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七擒略
相关典故: 七擒 。
国文·小学·典故:七擒略
相关人物:
孔明 孟获 诸葛亮(字孔明)。
国文·小学·典故:七擒略
出处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 亮传〉~92~: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 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 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閒, 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 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 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 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国文·小学·典故:七擒略
简释 七擒略:
指运用智计使人彻底折服。唐李白《书怀 赠南陵常赞府》:“将无七擒略,鲁女惜 园葵”。
国文·小学·典故:七擒略
用典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全文: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调笑当时人, 中天谢云雨。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故交不过门, 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置酒凌歊台, 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泞山,舞回天门月。问我心中事, 为君前致辞。
国文·小学·典故:七擒略
用典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毒草杀汉马, 张兵夺云旗。 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将无七擒略, 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虽有数斗玉, 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自顾无所用, 辞家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以此不安席, 蹉跎身世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用典 贯休 送人征蛮:
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
全文: 七纵七擒阁上, 好去及瓜还。
谢谢您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