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胭脂鱼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
胭脂鱼养殖与人工繁殖技术

胭脂鱼养殖与人工繁殖技术胭脂鱼养殖很有前景,它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胭脂鱼的生活习性胭脂鱼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
可与波鱼、鲐和黑线飞狐和平共处,但不能与石首鱼和泥鳅混养。
胭脂鱼胭脂鱼生长较快,l龄鱼体长可达200毫米左右,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l5一20千克,最大个体重可达30千克。
胭脂鱼亲鱼的养殖首先,要提供亲鱼充足、适口的优质饵料,以满足性腺发育的营养需要。
一般投喂含粗蛋白35%以上的颗粒饲料,冰鲜鱼浆或冰鲜鱼浆拌鳗鱼饲料,以团块投喂。
但实践表明,胭脂鱼最喜欢吃水蚯蚓,所以,亲鱼培育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亲鱼性腺发育特点,正确掌握日投饵数量,一般4-5月投饵率为3%,6-8月4%-5%,9-l0月3%-4%,ll-l2月日投饵l%-2%,l-3月少量投喂。
特别注意产卵前的30天左右控制投饵量,避免亲鱼过肥,并采取流水或冲水。
每5天一次,刺激性腺发育成熟。
此外,亲鱼培育期间,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和病害的防治,创造亲鱼培育的优良生态环境。
养殖胭脂鱼如何诱导产卵诱导胭脂鱼产卵的激素有高效鱼类催产合剂3号(由dom和sgnrh组成)、鱼类雌性特异蛋白mdash;mdash;fsp、lrhmdash;mdash;a2、hcg、鲤鱼脑垂体。
选择胭脂鱼催产剂的高低、应根据其性腺发育的成熟度而灵活掌握。
对性腺成熟好的(能挤出卵粒),剂量可适当偏低(剂量不可太低,大低了不起作用)。
对性腺成熟度差的(只能挖出卵粒),剂量可适当偏高(但不可太高,太高了反而起抑制作用,甚至引起难产或死亡)。
胭脂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胭脂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胭脂鱼,是一种美丽又热爱繁殖的观赏鱼类。
本文介绍了胭脂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水质要求、饲养和繁殖技巧等,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照料和繁殖胭脂鱼。
正文:胭脂鱼作为一种非常漂亮而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水域。
因其色鲜艳、活泼好动,成为众多鱼类爱好者的首选。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料和饲养胭脂鱼,下面将介绍其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水质要求胭脂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蓝背鱼是热带淡水鱼类,水温常年保持在20-26℃比较适宜;其次,酸碱度(pH值)应保持在6.5-7.0之间;此外,水质应保持清洁,每周定期更换部分水体,并确保过滤系统的正常运行。
2. 饲养技巧(1)饲料选择:胭脂鱼主要以昆虫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专业配制的胭脂鱼颗粒饲料或冷冻纤维虫等,以保证其充足的营养需求;(2)饲养频率:每天喂食2-3次,每次适量为宜;(3)适宜环境:提供适宜的游泳空间和藏身之处是胭脂鱼生活的关键。
因此,应提供合适大小的水族箱,并适时添加适量栖息和游泳设施,以满足胭脂鱼的需要;(4)观察鱼群:定期观察鱼群是否有异常行为或病状,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饲养密度、健康处理等。
3. 繁殖技巧繁殖胭脂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性别分辨:一个种群中会有不同的性别,其中雄性通常更加鲜艳。
在繁殖季节,雄性常常会显示出攻击性和领地意识;(2)繁殖环境:为了成功繁殖,需要为胭脂鱼提供合适的繁殖环境。
理想情况下,可以在水族箱内放置水草以供产卵和产仔觅食;(3)孵化过程:如果成功产卵,需将孵化盘放置在温暖明亮的环境中。
胭脂鱼幼鱼的孵化时间大约为1-2天。
孵化后的幼鱼需要适当关注和照料,提供足够的小颗粒饲料和适当大小的设施。
总结:通过合理地养殖和照料,胭脂鱼可以在家庭水族箱中繁衍生息。
但是,作为一种观赏鱼类,胭脂鱼并不是特别容易繁殖,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胭脂鱼养殖与人工繁殖技术

胭脂鱼养殖与人工繁殖技术一、胭脂鱼介绍胭脂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亲水性白化变异品种,也是一种观赏鱼。
该鱼种肉质可食,多用于养殖或散养。
胭脂鱼的肉质细腻,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高,是人们的饮食非常重要的一类鱼类。
二、胭脂鱼的生态习性胭脂鱼是生存于温带和亚热带的淡水鱼类,分布于全球各地。
胭脂鱼性情活泼,食量较大,适应各种水质条件,具有较高的耐污能力,对养殖条件的适应性比较强。
在自然条件下,胭脂鱼的食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和藻类为主,还可食水生植物。
三、胭脂鱼的养殖1.鱼池的选择与制作胭脂鱼适合在自然湖泊、水库、河流或人工水域中养殖,如果条件限制,也可采用鱼塘、养鱼池等方式进行养殖。
对于胭脂鱼的养殖池,可以选择面积较大,水深适中,富含藻类和浮游生物的水域作为养殖水源。
可以自己进行鱼池制作,一般采用塑料薄膜、水泥池或水泥砖筑造。
需要注意的是,在鱼池有效容积不小于0.3立方米的条件下,单尾胭脂鱼的可容养量为每立方米2~3尾。
2.胭脂鱼的投放胭脂鱼的投放可以在以春季和秋季为主的气温适宜的季节进行,一般采用1-2年龄阶段,体长在58厘米之间的年轻鱼进行养殖,投放密度宜在每亩5001000尾。
3.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胭脂鱼为杂食性鱼类,适合吃浮游生物、藻类和小型底栖动物等食物。
养殖过程中,可以投喂鱼粉、虫粉和鱼饵等饲料,也可以利用稻田等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作为胭脂鱼的主食。
投饵量应适量,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过度污染。
4. 病害防治在胭脂鱼的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病害问题。
比如说口细胞虫病、鱼白病和肠道病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同时也会导致鱼类的死亡。
为了避免这些病害的发生,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和繁殖。
四、胭脂鱼的人工繁殖采用人工繁殖可以提高胭脂鱼的产量和生产效益,同时也可以通过繁殖筛选出具有特殊形态、色彩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新品种。
1. 繁殖池的准备选用水质优良的江河、湖泊或自来水作为繁殖池,必须要保持水质干净卫生。
胭脂鱼养殖

胭脂鱼养殖胭脂鱼通常被人们称为“一帆风顺”。
作为食用鱼,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沿江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的中高档餐厅,一公斤要卖200多元;作为观赏鱼,它是东南亚华侨的最爱,人们取其顺意、吉祥之意,养来作“风水鱼”,在花鸟市场里也是价格不菲。
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野生水生生物。
该鱼体形奇特,花纹鲜艳,因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曾获世界观赏鱼博览会银奖。
一、生物学特性胭脂鱼主要产于长江上游,幼鱼经常群集在水流比较静止的乱石之间;喜欢生活在水的上层,游动缓慢,成鱼及未长成的成鱼栖息在水的中下层,行动矫捷。
每年2月中旬,性腺接近成熟的胭脂鱼亲鱼均要上溯到长江上游的急流中产卵繁殖,等到秋季退水时期,又回到长江干流内越冬。
胭脂鱼性情温和,不跳,行动迟缓,生活力强,起捕率高。
胭脂鱼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如摇蚊幼虫、蜻蜒幼虫、蚬和淡水壳菜等,也可摄食植物碎片及部分硅藻和丝状藻类等,属偏动物性蛋白的杂食性鱼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除投喂水蚯蚓、陆蚯蚓外,也可投喂下杂鱼、动物内脏和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鱼料等。
一般当年鱼可长到0.5~1公斤,3龄鱼可达3~4公斤。
胭脂鱼每年3~4月产卵,5冬龄达性成熟。
二、养殖技术1.苗种培育:鱼苗出膜1个月左右,全长可达3~5厘米,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
培育塘面积1~2亩,水深1.2~1.5米。
鱼苗放池前,先毒塘,后施基肥,喂水蚯蚓、鳗料或花生麸等精饲料。
2.成鱼养殖:胭脂鱼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和性温驯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池塘养殖中,单养或混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单养方式:每亩投放大规格鱼种(50~100克/尾)400~600尾,另外少量补充一些栖息水层和食性等方面互补的其它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
混养时,每亩放养量约200~300尾,可混养的鱼类有鲢鱼200尾,鳙鱼、草鱼和鳊鱼等各30~50尾。
也可作为搭配鱼类部分取代鲤鲫等底层鱼类,小比例地放在其它养殖池,增加池塘养殖效益。
胭脂鱼苗种培育技术试验

旦塑
圊
苗种培育技木试验
于鱼 曲F 塘时试验池水较肥,且池中红虫较多,少量投 喂粗蛋 白含量为4 % 6 的鳗鱼专用饲料和菜饼,投喂前把 菜饼和鳗 鱼料 拌成 状。 前2 天每隔2 0 天投 喂一次饵 料,每次投喂1 千克鳗鱼料、2 千克菜饼,2天 以后即每 0
天 投喂 。投 喂方 法 :第一 周沿 池边 一侧均 匀投 喂 ,第 二
际 ,发 现 问题及 时 处理 。 () 质管 理 2水 胭 脂鱼 喜 欢 生活 在 水质 清 新 、溶氧 量 高 的水 体 中, 此要 做到勤 开增 氧机 、勤 调水 ,保持
6 个气盘式纳米管微孔增氧设施 ,由一台22 .千瓦的罗茨 鼓风机供气。安装结束后进水8 厘米,同时在进水 口用 0
塘水体本身的良性循环 ,从而促进胭脂鱼的健康生长。 () 3病害防治 胭脂鱼在天然水域中很少发生疾病, 但在高密度的池塘养殖 中,稍不注意也会患病。试验池 在养殖期间共用药3 次,因套养的花 白鲢苗种未做好病 害预防工作而感染 了胭脂鱼 ,由于对症下药,及 时治 病,病情未蔓延 ,未造成重大损失。 二、试验结果 1月1 日开始在池塘中放地笼,捕获套养的 “ 2 O 太湖
日对试 验 池 进行 干 池 ,曝 晒 1天 后用 漂 白粉2 千 克/ 0 5 亩 进行 消 毒 , 5 5 月1 日在 池塘 内安装 一 台6 英寸 管 水泵 和
() 1巡塘
勤巡塘观察池鱼的摄食 、活动和池水变
化等情况 ,及时捞 出水中残饵、污物,防止水体污染; 勤检查进排水设施,尤其在天气骤变和暴风雨来 临之
是7 2 月2 日N8 1 。 由于 增 氧 到位 ,整 个 养殖 过程 月1 日) 未发 生 缺氧 浮 头现 象 。
2 苗种放 养 .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

观察与记录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鱼的行为和病情变 化,记录治疗效果。
休药期
确保在出售前一段时间停止用药,确 保食品安全。
05
养殖效益与实例分析
养殖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通过养殖胭脂鱼,可以获得较高 的经济回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
社会效益
养殖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如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 物流运输等,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 机会。
康。
疾病预防措施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换水,维持良好的水环境。
加强检疫和消毒
对新引进的鱼种进行检疫,对养殖工具和鱼 池进行消毒。
合理投喂
选用优质饲料,避免饲料变质。
免疫预防
通过注射疫苗或内服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免 疫力。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对症下药
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 生素、抗寄生虫药等。
用药剂量与疗程
养殖经验总结与建议
经验总结
养殖胭脂鱼需要选择合适的池塘和饲料,注重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
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并加强技术指导和市 场信息服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胭脂鱼养殖概述 • 苗种培育 • 成鱼养殖 • 疾病防治 • 养殖效益与实例分析
01
胭脂鱼养殖概述
胭脂鱼简介
01
02
03
生物学特征
胭脂鱼是一种淡水鱼类, 体型修长,呈纺锤形。体 色鲜艳,呈红色或橙黄色 ,背部有深色条纹。
胭脂鱼苗种培育的日常管理技术

胭脂鱼苗种培育的日常管理技术由于幼苗阶段,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但身体仍较幼弱,易受伤害。
因此,日常管理工作除供给优质适口饵料外,还必须精心护理,做好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工作。
1、培养和调节水质通过合理注水、施肥等措施,使池水既有丰富的适口天然饵料,又有充足的溶氧,是培养和调节水质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其总原则应掌握胭脂鱼水质宜爽的特点,适时、适量地进行换水与施肥,保证池水“肥、活、嫩、爽”;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
具体操作要点可归纳如下:(1)浅水、肥水下塘。
(2)分期注水:随着鱼苗的成长和水质转浓,须及时采取冲水注新水措施,扩展鱼苗生活空间和改良生活环境。
一般每3~5天加水1次,每次注水10~15厘米;早期注水量可小一点,一次注水5~10厘米,注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
炎热夏天,适当增加注水量和注水次数,把水位加深到1米以上,注水时间也改为下半夜或清晨进行。
(3)合理施肥:在鱼苗培育前期,施肥培水是培养幼苗天然饵料食物的重要途径。
鱼苗下塘后,开始摄食小型浮游生物及其幼体,随着鱼苗生长,培育池中浮游动物数量也不断减少。
因此,鱼苗入池后要及时向池塘施追肥。
方法是:采用豆浆或发酵的有机粪肥,每隔3~4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泼洒50千克发酵腐熟的牛粪、鸡粪等;并结合每天泼洒黄豆浆、渣(既作为饵料被幼苗直接摄食,又有肥水作用),可满足鱼苗的摄食要求。
在生产上,采取施肥措施时,要灵活掌握施肥次数和数量,防止水质过肥而影响鱼苗生长。
若水质较肥,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冲注新水,改善水质。
可以说,正确处理好施肥与注水、施肥与投饵的关系是苗种培育的关键和难点所在。
2、保持环境安静因胭脂鱼为中下层鱼类,性较活泼、敏感,易受环境干扰而影响摄食等正常活动,人工饲养条件下宜保持四周环境安静。
3、降低放养密度随着个体的快速生长,要适当降低放养密度,进行1~2次分塘。
4、防治敌害危害胭脂鱼幼苗的敌害生物以水生昆虫(如大型剑水蚤、水蜈蚣、蜻蜓幼虫等)、野生蝌蚪、鸟类为主。
长江子二代胭脂鱼苗种培育技术

米时 ,可直接投 喂鲜活 的水蚯蚓 和鱼 畜肉糜 、鱼 粉 , 并适时分塘转入鱼种培育 。
( 2 ) 鱼 种培育 :采用 人工饲 料为主 、施肥 培育天 然生物饵料 为辅,投 喂鲜活的水蚯蚓或鱼畜 肉糜 、鱼 粉 。当鱼 苗长 达 5 ~6 厘 米 时,轮流 投 喂鲜活 的水 蚯
度 , 一 般 鲜 活 饵 料 的投 饵 率 为 鱼 种 总 重 的 1 5 % ~
2 5 % ,精饲 料投饲率 为 3 % ~6 % ,鱼种 培育一定要投 足
饲料 ,促进鱼种 快速均 匀生长 。
河南信 阳市水产科学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所 汪 利 张 晔 杨 少伟
邮编 4 6 4 0 3 1
4 . 日常管理 由于幼苗阶段摄食旺盛 、生长迅速 ,但 身体仍较
、
材料 与方法
1 . 培育池 的选择和 准备
幼 苗培育 池 为小水泥 池 5口,每池 2 0 米 ,水深
约1 米 、微流水 ,进排水 口设 6 0目网栏 ,幼苗放养前
1 天用 0 . 2 % 高锰酸钾 溶液对水泥池进 行消毒 ,并 冲洗
净高锰酸钾残液 。
3 . 饵料与投喂 ( 1 ) 强 化 培育 :仔 鱼 放养 l ~6天饵 料 选 用 熟 蛋 黄 ,第 一天 2 个 ,以后每 天增加一倍 的投 喂量 ,白天 每隔 2 ~3 小 时喂一 次 ,晚 上每 隔 3 ~4 小 时喂 一次 。 而 后用轮 虫、草 履虫 、硅 藻、绿藻 等浮游 生物投 喂 , 同时投喂适量 的鳗鱼专用饲料 ,每 日4 次 。待鱼 苗长
有利于培 养水中浮游生物 。鱼苗放养 前 8 天用 生石灰 2 0 0 千克 ,对水 化浆全 池泼 洒消毒 ,3 天后 注水 深至
胭脂鱼成鱼池塘套养技术

胭脂鱼成鱼池塘套养技术(永丰培训教材)利用养殖条件较为完善的精养鱼池套养胭脂鱼,成鱼池一般选择 10~15 cm/尾(80~120 g/尾)春片鱼种进行套养,套放鱼种密度为50~60 尾/亩;鱼种池一般配套放养 3~5 cm/尾的胭脂鱼鱼种 100~120尾/亩。
成鱼池胭脂鱼鱼种经 8个月的生长,出池规格在 800~1000g/尾,成活率在90%左右,产量可达40~45kg/亩,新增纯利润1400~1500元/亩;鱼种池胭脂鱼经 6个月左右饲养管理,个体规格可达到 400~500kg/尾,成活率在80%左右,产量可达35~40kg/亩,新增纯利润 800~900元/亩。
一、鱼池选择和要求选择具备常规养殖条件的成鱼池、鱼种池,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面积在 10~20亩为宜,水深 1.5~2.5 m,养殖机电设施配套齐全。
鱼池现有养殖品种结构内没有搭配凶猛性、肉食性、偏动物杂食性鱼类。
二、鱼种选择选择3~5cm/尾夏花鱼种和10~15 cm/尾(80~120 g/尾)春片鱼种,要求鱼种质量良好,鳞鳍光亮完整,无病无伤。
三、套养方法1、成鱼池套养。
选择套养胭脂鱼的池塘类型包括主养吃食性鱼类成鱼池和主养滤食性鱼类成鱼池 2种,鱼池主养品种产量为 400kg/亩以下的鱼池,且不种青,少施肥,主要以10~15 cm/尾(80~120 g/尾)春片鱼种作为套养对象。
①池塘条件。
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成鱼池塘面积一般为10~15亩,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面积一般为10~20亩,水深 2.0~2.5 m,池塘淤泥厚度 15 cm,有完善的进排水设备,配有叶轮式增氧机。
②鱼种投放。
胭脂鱼种投放密度依鱼池原已投放鱼种的数量、规格及模式而定。
一般套放胭脂鱼种数目在 50尾/亩左右,投放时间为每年的3下旬至4月上旬。
③胭脂鱼饵料来源。
胭脂鱼生长所需饲料,一是由鱼池进排水过程中带进的部分水生无脊椎动物及幼虫;二是鱼池在饲养主养鱼过程中剩余的残渣碎屑等。
胭脂鱼养殖:胭脂鱼的养殖方法

胭脂鱼养殖:胭脂鱼的养殖方法图:胭脂鱼胭脂鱼的营养价值极高,符合人体所需求的氨基酸以及蛋白质,许多养殖户因为胭脂鱼在市场的价格稳定而大规模的养殖胭脂鱼,那么,应该如何养殖胭脂鱼呢?【常见问题】:怎么养殖胭脂鱼?1.投饲主养投饲主养每亩放养60克左右的大口胭脂鱼600~650尾,同时套养100克左右的鲢50~60尾,鳙50~60尾,鲤25~30尾,60克左右的草鱼25~30尾。
鱼种放养选择晴天进行,放养鱼种均用3%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
投饲可投喂单一的菜饼、花生饼、芝麻饼、棉籽饼等,也可投喂由鱼粉、豆饼、棉籽饼、无机盐、维生素等组成的配合饲料。
冬季投饲量一般占鱼体重的0.5%~1%,夏季占5%~7%,春、秋季占2%~3%。
主养塘每半月调节水质1次,换去原塘水的1/3,冲入新水。
夏季每10天用生石灰消毒池水1次,每亩用量为20~25千克。
2.施用大草、化肥主养大草、化肥主养塘,每亩放鱼种量基本同投饲塘,与投饲塘不同的是,此类主养塘以保持水质肥爽为主,每月只注水1~2次,鱼的营养来源转换为以浮游生物为主,投饲为辅。
整个养殖期间,每亩可施放大草约2400~2800千克,尿素50~60千克,磷肥100~130千克。
投喂配合饲料每亩125~130千克。
鱼池在生长季节每10天用生石灰调节水质1次,每亩用量为20~25千克。
3.施用大草、粪肥主养鱼种投放及饲养管理基本同大草、化肥主养塘,养殖期间每亩可投入大草约2400~2600千克,粪肥2400~2500千克,配合饲料125~140千克。
总结:虽然胭脂鱼比较容易养,但是子安在是春天季节,在南方多雨水,应该要注意池塘的水质情况,科学养殖定能给你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胭脂鱼属亚口鱼科,亚口鱼科大多数属种分布于北美洲,现存约14属,近80种。
本种是迄今所知的亚口鱼科分布于我国*的一种。
在长江上、中、下游皆有发现。
养殖:胭脂鱼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性情温驯,池塘养殖、单养、混养均可。
最好喂给水蚯蚓,保持水质清爽。
一、苗种培育1、仔鱼的护理人工繁殖的胭脂鱼仔鱼孵出后,每天要仔细清除孵化容器底部污物,避免鱼苗钻进污物中。
调整适当水流,不让鱼苗受过强的水流冲击成团。
用气泵增氧,保证水体溶氧充足,还要严防早春寒潮侵袭。
在水温18—22℃条件下,一般5日龄的仔鱼可转入鱼苗培育阶段。
2、鱼苗培育鱼苗培育设施为小水泥池或小网箱。
放养密度为2000-5000尾/平方米。
至体长3厘米时,稀养至100—200尾/平方米。
鱼苗的饲料可用蛋黄浆作开口饵料喂养1天,而后用轮虫、草履虫、硅藻、绿藻等浮游生物投喂。
待鱼苗长到15厘米时,改喂小型的枝角类和模足幼体;体长2.5厘米时,投喂捣碎的水蚯蚓;体长3-3.5厘米时,可直接投喂鲜活的水蚯蚓。
投喂时,所有的鲜活饵料均应清洗干净,并要用25目网布滤去大型类饲料,日投食2—3次。
3、鱼种培育鱼苗长到3—5厘米时,进行鱼种培育。
鱼种下池前,清塘消毒,施肥培育水中饵料生物。
鱼种下池后,除摄食天然饵料生物外,还应轮流投喂水蚯蚓、陆生蚯蚓、碎的鱼浆和鳗鱼饲料,日投喂2次。
若喂养得当,鱼种饲养到当年底一般可达250-300克。
二、成鱼养殖主要在池塘中进行。
一般以主养方式为主,也可在其他鱼池中套养。
主养池面积以0.2-0.3公顷为宜,池深2-3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
每0.067公顷投放100—20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500—600尾,另搭配鲤、端鱼100尾左右,不投放食性相争的鲤、鲫鱼种。
套养时每0∙067公顷放种20—30尾。
成鱼投喂以配合饲料为主,目前可用长吻或鲍鱼饲料代替使用。
投饲应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在喂配合饲料的同时,每周投喂1次适量的水蚯蚓效果更好。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
胭脂鱼是一种淡水鱼类,生活于中国南方的水域中。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存在显著的
形态差异,因此,深入研究这种差异对于胭脂鱼科学养殖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胭脂鱼幼鱼体形小而短,头大,口小,尾柄短而背高。
头部和背部上有明显的红色斑块,在身体的两侧有深色纵带,腹部为白色。
而成鱼则体形较大,口部增大,尾柄变扁,
尾鳍较大明显,体色也更加鲜艳,呈红色为主,故得名胭脂鱼。
同时,成鱼体表有明显的
鱼鳞,而幼鱼则鳞片尚未完全生长。
研究表明,这种形态差异主要是由于胭脂鱼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存在重大变化所导致的。
幼鱼时期的胭脂鱼主要以吃水生植物的浮游生物为主,因此对于口部和头部的发育并
不重视,重点是让身体快速成长。
而成鱼则成为了食物链中的顶端掠食者,需要更加高效
的捕食方式,因此口部和头部的发育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此,了解胭脂鱼幼鱼与成鱼的形态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科学养殖和保护措施。
在饲养胭脂鱼时,需要注意控制水质,为幼鱼提供适合的营养和生活环境,以促进其
最大程度的生长发育。
同时,保护胭脂鱼成为了现代水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必须通过加强监测和管理措施,对其栖息地和繁殖区域进行科学保护,防止遭受滥捕和环
境污染等威胁。
总之,了解胭脂鱼幼鱼与成鱼的形态差异,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开展胭脂鱼的科学研究、养殖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
在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以推动中国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胭脂鱼是一种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水塘中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
它们以其鲜艳的红色身体和独特的外形而闻名,是淡水观赏鱼的主要品种之一。
胭脂鱼通常在适宜的环境下会迅速生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外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从幼鱼到成鱼,胭脂鱼的形态差异是显著的,这对于了解其生长过程和生态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以期为鱼类研究和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胭脂鱼的生长过程胭脂鱼的生长过程主要经历了幼鱼期、稚鱼期和成鱼期。
在水体中,胭脂鱼的幼鱼期一般为出生后到1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胭脂鱼体长约为1至2厘米,身体呈现出银白色,且较为透明。
而到了稚鱼期,大约为1至3个月左右,胭脂鱼会逐渐长大,身体的颜色也会变得更加饱满,开始显现出淡红色。
而成鱼期主要是指胭脂鱼长到3个月以上,开始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体长也在3至5厘米之间。
从上述生长过程可以看出,胭脂鱼的外观在不同阶段会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颜色和体长上。
接下来我们将对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进行更为具体和系统的研究。
1. 外观颜色差异胭脂鱼幼鱼期的外观颜色呈现为银白色,身体较为透明,很难看到明显的颜色斑纹。
而到了稚鱼期,胭脂鱼的身体开始变得更加饱满,颜色变浅淡红色,身体侧面开始显现出红色的斑纹。
到了成鱼期,胭脂鱼的身体颜色逐渐变得更加鲜艳,呈现出鲜红色,并且红色斑纹也变得更加鲜明和丰富。
胭脂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观颜色差异是十分显著的。
2. 体长差异胭脂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幼鱼期的胭脂鱼一般为1至2厘米,体长较短小,而到了成鱼期,胭脂鱼的体长一般在3至5厘米之间,比幼鱼期有了明显的增长。
稚鱼期的胭脂鱼体长则处于一个中间阶段,一般为2至3厘米之间。
由此可见,胭脂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差异也是显著的。
3. 形态结构差异除了外观颜色和体长的差异外,胭脂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胭脂鱼的繁殖技术

胭脂鱼的繁殖技术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us)俗称大烧鳊、黄排。
属鲤形目、胭脂鱼科。
我国出产的胭脂鱼只有1属1种;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福建的闽江也有分布,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胭脂鱼平时喜欢栖息在江河的中下层,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肉鲜美等优点,幼鱼时具有观赏价值,在国际观赏鱼市场上十分畅销。
在长江上游地区是一种主要的经济鱼类。
捕获的最大个体重达10千克。
现在,胭脂鱼已被人工驯化,在池塘中饲养。
胭脂鱼在每年3~4月产卵繁殖,5龄鱼开始性成熟,但不能在池塘中自然繁殖。
人工养殖胭脂鱼所需鱼苗可通过人工繁殖获得。
捕获天然成熟的亲鱼,在人工产卵池中暂养,注射催产激素或鲤鱼脑垂体,能诱导胭脂鱼排卵。
并采取人工授精,让卵子充分受精,再把受精卵放入环道中孵化。
胭脂鱼胚胎发育时间比“四大家鱼”稍长,在水温20℃时,受精卵6天就出鱼苗。
水温高些,孵化时间更短。
刚孵出的鱼苗体长约0.7厘米,经暂养1周后,体长可达1.3厘米,便可分塘饲养。
胭脂鱼幼鱼摄食绿藻、硅藻、裸藻、蓝藻等藻类和原生动物、水生寡毛类、枝角类、桡足类等、也食面粉等精饲料。
暂养期间,可投喂煮熟的蛋黄。
进行成鱼养殖前,最好经过苗种培育阶段,把细小的幼鱼培育成体长5~10厘米的鱼种,可提高成活率。
苗种培育方法与“四大家鱼”相同,先把鱼种培育塘清塘消毒,灌水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再放鱼种。
鱼种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为1万~2万尾。
胭脂鱼属底栖鱼类,以底栖的小动物和底质中的有机碎屑为食,最适宜在池塘中混养。
村边肥水塘中,水生昆虫的幼体比较多,每667平方米可混养胭脂鱼种100~200尾。
较瘦的池塘,也可混养50~100尾。
如果塘中其他底栖鱼类(鲤鱼、鲫鱼等)较少,还可增加放养量。
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养殖鱼类产量,又能多收几十千克胭脂鱼。
胭脂鱼还可以在鱼种塘和养鳗池中混养。
如果饲料充分,有人工配合饲料投喂,还可考虑主养。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

胭脂鱼幼鱼与成鱼间的形态差异研究胭脂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其色彩艳丽、活泼好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胭脂鱼的生命周期中,幼鱼和成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形态差异。
而研究这种形态差异对于深入了解胭脂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为其繁殖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胭脂鱼幼鱼和成鱼间的形态差异进行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胭脂鱼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养殖的意义。
一、胭脂鱼的生命周期胭脂鱼(学名:Pseudochromis)是一类热带海水鱼,属于隆头鱼科。
它们大多生活在暖水区的珊瑚礁中,喜欢生活在山洞附近。
胭脂鱼外形小巧玲珑,色彩艳丽,是深受水族爱好者喜爱的观赏鱼之一。
胭脂鱼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五个阶段,即卵、幼鱼、稚鱼、亚成体和成鱼。
幼鱼和成鱼之间的形态差异最为显著,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
二、幼鱼与成鱼的形态差异1. 外形特征胭脂鱼的幼鱼和成鱼在外形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幼鱼体型较小,身体相对扁平,头部较大,眼睛较大呈黑色,身体呈现出淡褐色或灰色,背部及尾鳍上具有一些暗色斑点。
而成鱼体型更为修长,身体稍微侧扁,头部较小,眼睛呈现出鲜艳的橙红色,身体呈现出明显的红色或橙红色,整体色彩更为鲜艳。
2. 鳍的形状在鳍的形状上,幼鱼和成鱼也存在显著差异。
胭脂鱼的幼鱼的背鳍、臀鳍和尾鳍相对较小,而成鱼的背鳍和臀鳍则更为发达,尾鳍边缘呈锯齿状,并且具有更多的鳞片,显示出更加华丽的外观。
3. 头部特征成鱼的前额更加突出,头部比幼鱼更加修长,鼻子更尖,眼睛更大且呈现出亮丽的橙红色。
而幼鱼的头部较为圆润,鼻子呈现出较为钝圆的形状,眼睛颜色偏暗,并且眼球呈现出一定的弧度。
以上就是胭脂鱼幼鱼和成鱼在形态上的主要差异。
三、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1. 生长发育胭脂鱼幼鱼和成鱼在形态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
幼鱼在孵化出卵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开始进入摄食期,此时幼鱼的体型较小,头部较大,颜色较为单一,这是因为幼鱼进食摄食较少,还在不断补充营养,并且在摄食期间消耗的营养不足以支撑身体形态的显著改变。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

胭脂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
李恒颂;邬国民;陈焜慈
【期刊名称】《广东科技》
【年(卷),期】1999(000)010
【摘要】一、鱼苗培育 (一)稚鱼的培育刚孵出的稚鱼全长8~11mm,鱼体细长,半透明。
静卧于孵化容器底部,躯干作间歇扭动,偶而向水层窜游,随后侧卧水底,鱼苗十分幼嫩,处于内源性营养阶段。
呼吸主要借助于卵黄囊血管网和背部及尾部的毛细血管网进行。
稚鱼阶段的培育,要特别加强护理,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和水温稳定,防止和清除水中的大型溞类危害,严防寒潮侵袭,此时是鱼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李恒颂;邬国民;陈焜慈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2
【相关文献】
1.黄颡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J], 王文彬
2.鲴鱼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 [J], 揭水龙
3.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J], 罗凯坤
4.鲴鱼苗种智慧培育及成鱼智慧养殖 [J], 周元东;安苗
5.虹鳟孵化池、苗种培育池、成鱼养殖池的修建 [J], 李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胭脂鱼实用健康养殖技术(二)

长江胭脂鱼实用健康养殖技术(二)
何金宝;石义付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三、苗种培育(一)早期鱼苗培育1.内源性营养阶段:在水温18—21℃条件下,受精卵需6天可脱膜出苗。
刚孵出的鱼苗,身体透明细长。
全长在9.5-11mm。
平卧在水底。
全长增至13mm时,口已形成,但不摄食。
鱼苗此时靠身体摆动作垂直游动。
脱膜6-7天.开始作水平游动,但靠卵黄囊供给营养,鳔已
可见。
脱膜后第11天左右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外源性饵料。
此阶段管理的中心工作是水质管理与防止敌害生物。
【总页数】1页(P29)
【作者】何金宝;石义付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产良种实验站,武昌野芷湖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226
【相关文献】
1.长江胭脂鱼实用健康养殖技术(一) [J], 何金宝;石义付
2.长江胭脂鱼实用健康养殖技术(三) [J], 何金宝;石义付
3.长江胭脂鱼实用健康养殖技术(四) [J], 何金宝;石义付
4.长江胭脂鱼实用致富养殖技术(1) [J], 何金宝
5.长江胭脂鱼实用致富养殖技术(2) [J], 何金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饲养胭脂鱼

如何饲养胭脂鱼胭脂鱼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胭脂鱼的饲养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胭脂鱼的饲养方式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有过成功的繁育。
胭脂鱼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
胭脂鱼生长较快,1龄鱼体长可达200毫米左右,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15-20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30公斤。
胭脂鱼的生活习性胭脂鱼胭脂鱼喜好在水体中部和底部活动,不耐低氧。
其体型奇特,尤其幼鱼体形别致,游动文静,而且会随情绪变化改变体色;摄食频繁,属杂食动物,无论食物状态如何均可进食,其食物包括丰年虾、红蚯蚓和蔬菜。
胭脂鱼是卵生动物,但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有过成功的繁育。
雄鱼在接近雌鱼时头部和鳍上会出现结节。
胭脂鱼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
可与波鱼(Rasbora)、鲐(Danio)和黑线飞狐和平共处,但不能与石首鱼和泥鳅混养。
胭脂鱼的分布范围亚口鱼科大多数属种分布于北美洲,现存约14属,近80种。
该种是迄今所知的亚口鱼科分布于中国唯一的鱼种。
在长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数量为多;福建闽江亦产,亦属少见。
分布范围亚口鱼科大多数属种分布于北美洲,现存约14属,近80种。
该种是迄今所知的亚口鱼科分布于中国唯一的鱼种。
在长江上、中、下游皆有,但以上游数量为多;福建闽江亦产,亦属少见。
胭脂鱼的繁殖方式成年胭脂鱼体长最长能达到1米,由于其生长缓慢,在封闭的环境中可以活到25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日常管理:由于幼苗阶段,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但身体仍较幼弱,易受伤害。因此,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除供给优质适口饵料外,还必须精心护理,做好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工作,才能获得理想的养殖效果。
二、成鱼养殖
1.养殖池塘要求:一般无污染的养殖池塘,经过清整均可用来养殖胭脂鱼。池塘清整的措施有:清除过多淤泥;加固地坡、塘基;填堵漏洞;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求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施,可有效防止养殖鱼的外逃和野杂鱼进入。池塘面积2~10亩,平均水深2.0米以上,交通便利且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池塘清整后暴晒数天;鱼种投放前10天,按150千克/亩全面泼洒生石灰清塘消毒,2~3天后注水深至1米左右,施发酵鸡粪或猪粪500~1000千克/亩培养天然饵料生物。根据养殖面积的大小配置3千瓦增氧机1~2台和灌溉等机械设备。
长江胭脂鱼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
胭脂鱼作为食用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抗病力强、性温和、食性广、生长快等优点,是池塘、水库、湖泊养殖新的优良品种。目前,胭脂鱼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且市场需求量日趋增长,价格逐年升高。近年来人工养殖取得良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根据本地养殖户的成功经验,现将胭脂鱼子二代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4.管理:每天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和池水变化等情况;检查进排水设施,尤其在天气骤变和暴风雨来临之际,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勤洗饵料台,每天及时捞出水中残留物、污物,防止水体污染。要特别加强水质管理,做到勤换水,正常情况下,每周可一小换,换注新水l/3;半月一大换,换水2/3。随着鱼体长大,水质渐浓,适当增加换水次数,高温季节更应每天进行换水,并定时开动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丰富;同时每10天施一次光合细菌、EM菌液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整个养殖过程,保持池水新、活、爽,增强鱼体的活力,促进鱼的摄食生长。
2.鱼种放养:放养方式因地、因塘实施,可单养,也可混养、套养。单养时,胭脂鱼放养量500~1000尾/亩,鱼种规格在50克以上,并尽可能同池鱼种大小均匀;套养鲢鱼100~150尾/亩,规格20尾/千克,鳙鱼20尾/亩,规格5~6尾/千克,黄颡鱼100~鱼类(一般指草鱼、白鲢、鳙鱼等)作主体鱼,胭脂鱼作为一种底层搭配鱼,每亩水体放养100~200尾大规格胭脂鱼种即可。由于胭脂鱼性温和、营底栖和肉食性等特性,养殖时注意不宜与鲤、鲫或其他凶猛性肉食鱼类同池混养。
一、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鱼苗培育设施为小水泥池、网箱。面积以5~10平方米适宜,水深约1米、微流水。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初孵鱼苗200~300尾,待鱼苗长至3~4厘米时,再进行分养进入鱼种培育期。分塘时操作要细致,带水过筛,避免鱼体受伤。
2.鱼种培育池准备:池塘大小不限,以500~3000平方米适宜,深度在1.5米以上。池堤牢固、保水保肥力强,底质以壤土最佳。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没有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塘向阳,光照较好,有利于培养水中浮游生物。鱼苗放养前7~8天用生石灰150公斤/亩,对水化浆全池泼洒消毒,2~3天后注水深至60厘米左右,施发酵鸡粪或猪粪300~1000公斤培养天然饵料生物,使鱼苗下塘后,即可吃到适口的天然食物。鱼苗放养前一天拉密网1次,清除蝌蚪等敌害生物,每个鱼池需配置3千瓦增氧机一台。
3.鱼苗放养:胭脂鱼子二代的夏花培育阶段和四大家鱼相同。鱼种培育放养时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放养密度为0.6~1.2万尾/亩,规格为3~4厘米的夏花,放苗时注意温差调节在2℃以内。同时在胭脂鱼夏花放苗后10~15天后套放白鲢夏花0.1~0.2万尾/亩,规格为3~4厘米。
4.饵料与投喂:鱼苗培育,前期饵料选用熟蛋黄每万尾鱼苗每天1个,每隔3~4小时喂一次。中期投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小型浮游动物,同时投喂适量的鳗鱼专用饲料,每日4次。鱼苗长到3厘米时,改投切碎的水蚯蚓或鱼畜肉糜、鱼粉等。鱼苗体长4厘米以后,可直接投给鲜活的水蚯蚓或鱼畜肉糜、鱼粉。鱼种培育,前期以利用池塘中培育的天然生物饵料为主,适当投喂鲜活的水蚯蚓或鱼畜肉糜、鱼粉。当鱼苗长达5~6厘米时,有条件的轮流投喂鲜活的水蚯蚓、陆生蚯蚓、碎的鱼浆和鳗鱼饲料为主,根据经验分析,利用蚯蚓饲喂1龄胭脂鱼种,养殖效果最好,其饵料系数约为4.5(湿重),体长日生长率达1.06%以上。同时投喂适量的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饲料蛋白质要求达35%以上。投饵坚持“四定”原则,一般日投别喂三次,上午8~9时,中午12~13时,下午16~17时各一次。具体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和水质及鱼苗生长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以鱼在1~1.5小时吃完为度,一般鲜活饵料的投饵率为鱼种总重的15%~25%,精饲料投饲率为5%~10%,鱼种培育一定要投足饲料,促进鱼种快速均匀生长。
5.病害防治:胭脂鱼在自然环境中,抵抗疾病能力较强,一般很少患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胭脂鱼苗、鱼种、成鱼等各阶段均有患病现象。像大部分养殖鱼一样,对于胭脂鱼的病害防治工作也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发生。做好“种、饵、密、管”等工作,搞好鱼池、鱼种、食场及饲(肥)料消毒。在非发病季节,每月泼洒1次杀菌、杀虫药物;发病季节(4~6月和9~10月)每月消毒2次,并投喂一个疗程药饵,预防疾病发生。胭脂鱼的常见疾病有:烂鳃病、肠炎病及营养性不良、泛池和寄生虫病等;防治方法与其它养殖鱼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