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钱塘湖春行--中考题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长安春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长安春望》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长安春望卢纶①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②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③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
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
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②千门:泛指京城。
③川原:此指家乡。
【问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卢诗颈联中的画面,并概括其特点。
【答案】白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生机之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春景/自然的喜爱之情(“最爱”)。
卢诗:“东风吹雨”“家在梦中何日到”抒发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思家望归之情/“逢世难”体现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衰鬓”体现了年华易逝的无奈,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独将”“客”等词体现了客居他乡的孤独、羁旅之愁(任答一种)。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的探究。
白诗: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抒发了作者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春景/自然的喜爱之情。
卢诗: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
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
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颔联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
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
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内古诗《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精编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

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内古诗《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精编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随着中考的临近,许多学生开始备战语文考试。
在语文课内,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古诗文,针对这些文言文,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内古诗《钱塘湖春行》的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中最容易使人产生意境的是()。
A. 烟笼B. 寒水C. 月笼D. 沙2. 下列关于诗中“滟绿”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远处滟绿的山B. 碧淀波荡漾,菱歌泛滟绿C. 设计师引进了大江大河上滟绿风景。
D. 滟绿随风起,重波逐浪荡。
3. 诗句“不知瘦又何妨,还似浮云游子。
”这句话的对比方法是()。
A. 称谓法B. 模拟法C. 拟人法D. 比喻法参考答案:1. A 2. C 3. D二、阅读理解题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唱响了钱塘江风光秀丽,杭州市美丽城市人文高雅的天地兴亡史。
在诗中,白居易抒发了对钱塘江秀美风光和生动形象的巨大认同和深深感情,呈现了一种豁达和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一首反映古代水乡风貌,追忆江南古都烟水情怀的精品之作。
1. 请写出“钱塘湖春行”的作者。
2. 诗歌主要反映的内容是什么?3. 读完诗歌后,你对“古代水乡风貌,追忆江南古都烟水情怀”的理解是什么?参考答案:1. 白居易 2. 反映钱塘江秀美风光和生动形象的认同,反映一种豁达和向上的精神风貌。
3. 诗歌揭示了古代古都的富饶和风光秀丽,抒发了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和认同。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

9.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赏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用“最爱”一词直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答案:
9.B(“浅草才能没马蹄”说的是初春小草绿的特点,“草木繁茂”不是初春景物的特征,故B项说法有误。
)。
九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测试题(含答案)

《钱塘湖春行》测试题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分)1.“水面初平云脚低”中“初”的意思是( )A.初级的B.刚刚C.开始D.最初的答案:B解题思路:“初”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不久。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2.下列诗句中,与《钱塘湖春行》所写季节最接近的是( )A.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D解题思路:《钱塘湖春行》写得是早春时节的景色。
A项写暮春景色;B、C都是夏季景色;D是初春、仲春的景色,最接近早春。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3.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景,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西湖的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答案:C解题思路:A出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B出自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出自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都是描写西湖景色。
C出自杨万里《小池》,与西湖无关。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诗的颔联从动到静,通过选取和描写“莺”“燕”等典型景物,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早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答案:B解题思路: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莺”“燕”等动态景物。
B项中“从动到静”的说法不正确。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考阅读题及答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考阅读题及答案引导语: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被后人誉为出游诗之典范,这首诗描写春天非常完美,因此是中考重点,今天分享几篇《钱塘湖春行》的中考训练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1分)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2011年山东省日照市(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3分)答:7.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评分:每空1分,共2分。
8.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本题共3分。
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
意思对即可。
2011年湖北省十堰市(二)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面诗歌创设了生意盎然的意境,能让人身临其境地尽享美景。
根据链接材料,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创设意境表达主旨的?【链接材料】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
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
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有机组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答案】有目的地选择莺、燕、花、草等早春事物(物象),将喜悦之情融入其中,用“早”“新”“乱”“浅”修饰物象,形成带背作者情感色彩的意象,并进一步进行有机组合,创设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意境,从而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喜悦心情的主旨。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链接材料中“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
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可知,诗歌中的莺、燕、花、草等早春事物都是意象。
依据“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有机组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可知,意象是用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
据此分析本诗歌中上述意象及其作用即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句意是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依据句意可知,诗人通过描绘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自然界中事物的活动或情态,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
抒发了作者赞美和喜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中考题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绿杨阴里白沙堤】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4、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草没马蹄】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爱(最爱)】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部编八上《钱塘湖春行》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5题)

部编八上《钱塘湖春行》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5题)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主旨、情感诗人通过对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极有早春特征的动植物的描写,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早春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赞美之情。
4.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表现的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几只早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
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5.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的表达效果。
答:“早”“新”用字准确,生动地表明了早春的时令;“争”“啄”两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争”“啄”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7.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的表达效果。
答:示例一:动态描写,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把春的活力、大自然的春意生动地描述出来。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最新版)

《钱塘湖春行》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想内容】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
“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
都表现事物在发展变化。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名句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人看到路畔野花似开未开,但看势头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草如茵,但草地还不够深,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
西湖之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艺术手法】①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
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②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③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五年中考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9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味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排徊。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暖树:争着飞向朝阳的树。
B、没马蹄:初长青草似毯,刚能淹没马蹄。
C、行不足:走也走不够。
D、香径:铺满落花的小径。
②《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苹云脚低。
”两句诗的意思是: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首句交代游踪,次句写远眺湖面,见到的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画面。
B.颈联描绘“乱花”“浅草”等植物,生动地展示早春时节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写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语言极富表现力,准确抓住了早春的景物特征,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12.诗中的“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好不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1.B 12.不好。
本诗内容上描绘了早春的特点。
“几处”是说只有几个地方,“谁家”也说明并不是“家家”如此,这样表达既表现早春莺鸟还少、燕子始回的特点,又能够照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水面初平”“浅草”等早春景象。
如果改成“处处”“家家”则没有这个效果。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B.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野花渐开渐盛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展现的是早春花朵渐开渐盛,小草刚刚萌发遮没马蹄的画面;“生动地展示早春时节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分析有误;故选B。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好。
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
“处处”是到处的意思,“几处”是说只有几个地方。
题目是“钱塘湖春行”,内容上描绘了早春的特点。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既符合早春特点,有表现了诗人踏春的欣喜之情。
同样,“家家”各家都有,是暮春以后的景象,“谁家”而不是“家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结合“争暖树”“啄春泥”的语境,“几处”和“谁家”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早春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钱塘湖春行中考题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答案:(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分析·助读: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关键词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
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
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
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
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
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1—12题。
(共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这首七首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提景致最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A应是“钱塘湖早春时节”;B应是“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绕在水上”;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1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
(3分)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
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
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
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答:我选(A )。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我选( B )。
最美黄石矿山园,矿产遗址数百年。
【解析】A本题考查诗句中字词的妙处,找出字词,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
B仿写,要结合本地风景,如:黄石国矿山公园,历经风雨数百年。
著名汉冶萍煤铁,露天开采未停歇。
落差四百四十米,扶栏眺望不见底。
世界第一边坡陡,矿产遗址保护守。
为了环境更优美,今成观赏别类景。
热衷爱好者来游,定有收获记心头。
《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汇总

《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汇总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一、默写《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阅读理解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诗中他最迷恋“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一景致。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的西面,至白沙堤终,绕湖而行,观赏景色。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4)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5)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初、早、新、渐、浅等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钱塘湖初春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
(7)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8)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

《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钱塘湖春行》中考试题【基础练习】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3、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钱塘湖春行

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钱塘湖春行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钱塘湖春行,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分析: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第二句是远景,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
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充满活力与生机,给人以清新之感。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
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
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翻译: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精解与精练(中考试题大全)

初中古诗词精解与精练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注:理解赏析均编自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预习资料1.题目解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行,春天出游。
题目点明了诗人出游的地点、季节。
2.作者名片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资料此诗是白居易于唐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诗句理解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句意:从孤山寺以北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理解赏析: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句意:有几处地方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衔草筑巢。
理解赏析:颔联写莺与燕,莺争暖树,燕啄春泥,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
“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句意:纷繁的春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绿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理解赏析: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
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
“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句意:而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树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
理解赏析: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样结尾,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主题归纳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中“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颔联中作者通过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C.颈联中的“乱”字,描绘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首诗写的是早春的西湖景色。
“乱花”是指早春时节纷繁开放的花,不是“暮春时节”。
故答案为C。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社日①(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②鸡栖③半掩扉。
桑柘④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人们通过开展娱乐活动,表达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②豚栅:猪栏。
③鸡栖:鸡窝。
④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结合全诗内容,试分析农人因何而“醉”。
【答案】1.示例:春天,鹅湖山下稻粱肥硕,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闭上眼,似乎可以闻到稻花香。
每家的牲畜圈里,猪肥鸡壮;每户的大门都半掩着,村民们都参加社日去了。
2.①因农村生活的美景而醉;②因民风淳朴而醉;③为开怀畅饮而醉;④为丰收在望,生活富足而醉;⑤为来年期盼而醉。
【解析】1.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本题要抓住“鹅湖”“山”“稻粱肥”“豚栅”“鸡栖”等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勾勒农村的田园风光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钱塘湖春行_5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钱塘湖春行
日照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3分)
7.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8.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本题共3分。
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
意思对即可。
2023中考语文古诗文《钱塘湖春行》《黄鹤楼》理解性默写强化训练

2023中考语文古诗文《钱塘湖春行》《黄鹤楼》理解性默写强化训练一.钱塘湖春行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平静的水面与低垂的云幕构成宁静的水墨西湖图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远视所见之景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仰视所见之景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早春禽鸟的勃勃生机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借动物变化写早春景象并表达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俯视花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律诗,运用对偶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抓早春禽鸟景象从仰视角度描写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黄鹤楼1.崔颢的《黄鹤楼》,写近景的句子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2.崔颢的《黄鹤楼》,写远景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3.崔颢的《黄鹤楼》,写日景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崔颢的《黄鹤楼》,写晚景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崔颢的《黄鹤楼》,写对黄鹤楼的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而去,眼前就是座寻常的江楼的句子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6.崔颢的《黄鹤楼》,写楼头眺望,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烘托出黄鹤楼高耸的雄姿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中“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颔联中作者通过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C.颈联中的“乱”字,描绘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首诗写的是早春的西湖景色。
“乱花”是指早春时节纷繁开放的花,不是“暮春时节”。
故答案为C。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诉衷情①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②,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①公元1172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公元1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十二年,期间写下了一系列诗词,《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②《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下面诗句中,与诗人“关河梦”所回想的画面不相仿的是()A.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C.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烽夜举。
(《谢池春·壮岁从戎》)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壮志,不畏劳苦,一心报效祖国;身披战甲,驰骋疆场,渴望建功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绿杨阴里白沙堤】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
4、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草没马蹄】
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爱(最爱)】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众之意。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
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
】
11、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
12、诗人通过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4、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