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种群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四章 种群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方式]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四章 种群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方式]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cb2b98195f312b3069a523.png)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四章种群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在20年内呈“J”型增长B、第10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C、经调查该种群在第10年时为200,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D、经调查该种群在第15年时的出生率为m,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死亡率大于m【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
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为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B、在实验室中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初期细菌种群可能以“J”型曲线增长C、随着时间的推移,“S”型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为了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在K/2点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 ,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以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A、1.2N0B、1.44N0C、2.2N0D、3.6N0【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 )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C、相对稳定D、先增后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有一定的空间配置格局,种群内个体的分布则都是随机的B、群落的结构总是处于永恒延续的演替中,群落演替的速度与当地的气候及土壤条件有关C、种群的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D、种群的年龄结构一定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群落的时间结构是由空间异质性决定的【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兔的K值D、第3年狼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典型代表,当其培养密度大约在≥3000个/mL时,显微镜下观察效果较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精品名师资料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精品专题课后练习【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9分后)右图1就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提问以下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碳在甲、乙、丙之间以_________形式传递。
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之,图2右图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就是。
图2中属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存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每空1分)(1)生产者呼吸作用(细胞体温)有机物轻易(2)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分,对1点给1分)食用菌、蚯蚓(2分,对1点给1分)【考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试题分析:(1)在图1中,甲能固定二氧化碳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生理过程代表的是呼吸作用,碳在生物群落间以有机物形成传递。
如果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之,图2右图生态系统因为生物种类太少,营养结构直观,自我调节能力强,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图2中属分解者的就是食用菌和蚯蚓。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下面就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出现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以下描述错误的就是a.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物质③最有可能就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彰显了它具备辨识功能【答案】c【考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两者正在进行抗原信号的呈递,a正确;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以利于后续信号的传递,b正确;病原体进入细胞①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c错误;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d正确。
【教育资料】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浙科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种群含答案学习专

第四章种群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1.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2.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3.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5.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 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 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6.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如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B. 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C. 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 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8.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嵌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②③9.10.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 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 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 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1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 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 .12.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 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现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 能够传递下去.(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 者和______ 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 .13.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图1.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_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图2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1. D2. B3. B4. D5. A6. C7. B8. J;种类斗争;捕食;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9. 杂交;基因;竞争;捕食;标志重捕法10. 次生;垂直;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阔叶树;S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与测试+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练)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导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答案】D【解析】解: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所谓性信息素是指雌虫分泌到体外以引诱雄虫前去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新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即性引诱剂,制成对同种异性个体有较大吸引力的诱芯,结合诱捕器(水盆式、粘胶式)配套使用.在田间释放后,形成“假姑娘”(性引诱剂)引来“真小伙”(田间的雄虫),从而使得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大幅度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出生率),达到防治害虫目的.2.在对某地的麻雀种群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这些麻雀腿上套好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则该地的麻雀大约有()A.2 000 只 B.400 只 C.200 只 D.500 只【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干分析,麻雀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0:5,解得N=400只.3.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需加水稀释B.乙图中第4-7天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图中酵母菌数量较多,不方便计数,可以对样液进行适当稀释后再计数,A正确。
乙图中4-7天酵母菌数量处于相对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大致相等的,B错误。
《稳态与环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问题探讨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四章 种群浙科版拔高训练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生物第四章种群浙科版拔高训练第1题【单选题】对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三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B、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C、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b种群K值会保持恒定不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某一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那么不可能出现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的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答案】:第3题【单选题】下图表示在18℃(a)和25℃(b)的池水中,水蚤的出生、死亡和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的出生数和死亡数均为实际数量的两倍。
下列有关水蚤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a)表明出生数越大,种群数量也越大,反之,就越小B、图(b)表明决定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数C、在25℃环境中,当种群密度增加时,首先出生率受影响,再引起死亡率增加D、18℃的水温有利于水蚤更早进入快速增长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沙丘逐渐演变成树林的过程中,主要的诱导因素是( )A、发生了次生演替B、气温是影响演替方向的主要环境因素C、该地区年降雨量较丰富D、群落中所有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答案】:第5题【单选题】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老鼠D、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B、人口出生率是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量C、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的区别【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丝瓜、昆虫和无机环境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B、适当减少样方数目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D、改变计数方法【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图1表示相对独立的某一小片草地中各生态系统成分在碳循环中的关系,图2表示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2019年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种群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习题精选[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种群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习题精选[含答案解](https://img.taocdn.com/s3/m/54a3ba14bd64783e09122b3b.png)
2019年精选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四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面是调査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A、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B、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J”增长模型D、第19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定最大B、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唯一原因是种群A个体数大增C、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衰退型D、在该生态系统中,最好让能量多流向B种群内【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池塘养鱼,若要稳定和持续地保持较高的鱼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增加鱼苗的投放量B、增加饲料的投入量C、在K/2值水平适量地捕捞成鱼D、在K值水平大量地捕捞成鱼【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13年7月3日,山东青岛受持续南风影响,漂移在黄海海域的大面积浒苔绿藻登陆青岛海滩,使得青岛海滩变“草原”.从生物学角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岛海域浒苔数量短期内剧增,从生殖角度分析是繁殖率远大于死亡率B、浒苔数量剧增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体现,产生原因是海水中的N、P等元素过多C、海水中过多的氮、磷来自人为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D、因为浒苔是生产者,所以海水中大量浒苔的产生有利于鱼类等消费者的生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噬菌斑(下左图)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9-2020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种群练习题第二篇

【答案】:
【解析】: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A、从总体上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
B、每年6~8月间,蝼蛄都呈J型增长
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0只
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
【答案】:
【解析】:
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J”型增长
B、FNE最可能在c点对应的时间进入水库
C、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
D、出现水华现象时,毒藻产生的藻毒素会在FNE体内富集
【答案】:
【解析】: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
【解析】:
如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和时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5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B、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
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λ值的大小
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人们不断地除草、杀虫,目的是使______。
精选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种群浙科版课后辅导练习

精选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浙科版课后辅导练习第1题【单选题】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曲线所代表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生存斗争存在B、假设甲种群第一年数量是N0 ,种群数量下一年总是前一年的1.7倍,则第5年种群数量是1.7^5N0C、大熊猫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最大D、种群数量越高,该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当一种生物迁入适合其生存的新环境.很长时间后、其种群增长曲线最可能为( ) A、B、C、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应为右图中的bB、该生物种群增长率M=2(/天)C、该生物种群是在类似理想条件下生活繁殖的D、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为图中的c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A代表细胞,a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则b、c可分别代表失去接触抑制和细胞周期变短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若A代表种群,a为同化能量,则b、c可分别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和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D、若A代表2n=16的精原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b、c代表的2个精细胞可分别含7或8条染色体【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
2019-2020学年度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种群浙科版复习巩固

2019-2020学年度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浙科版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在海洋中捕捞某种鱼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是( )A、出生率B、种群密度C、物种丰富度D、性别比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大熊猫占有的营养级低,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它比华南虎有一定的生存优势B、目前我国野生型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区域,这些熊猫构成一个种群C、决定华南虎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D、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信息属于化学信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记忆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B、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催乳素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无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呈现“J” 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B、呈现“S” 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 型曲线D、“J” 型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0-200厘米。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种群习题精选

2019-2020学年度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二营养级
C、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氨转变为含氮的养料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答案】:
【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种群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
1.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
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
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2.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
是()
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
积
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
样方的面积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 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 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5.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
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如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 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C. 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 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6.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嵌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7.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1页/共4页
A. 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 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 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 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
8.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
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 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 .
9.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
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
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 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 种群表现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 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 者和______ 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 .
10.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图1.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
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图2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
第3页/共4页
1. D
2. B
3. B
4. D
5. A
6. C
7. B
8. J;种类斗争;捕食;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9. 杂交;基因;竞争;捕食;标志重捕法
10. 次生;垂直;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阔叶树;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