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调查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施玲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7年第07期
[摘要] 该院在全院医、护、技、行政各科室发放“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工作问卷调查表”共200张,收回196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该院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进行了原因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就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当前状况,提出了适合该院现状的整改措施和治理对策。
[关键词] 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3(a)-0182-02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是其中的重要内容[1]。
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是重塑医疗卫生行业和医务人员形象,维护医学圣洁,密切医患关系,推进惩治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
如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整顿医药购销秩序,降低虚高药价,优化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强力推进卫生行业廉政建设,各地各部门都在进行积极探索。
一直以来,该院始终贯彻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把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工作重点。
今年3月份,该院面向全院职工进行了“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工作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0份,收回196份,其中医生77份、护士51份、行政管理23份、医技科室45份。
现结合该次调查问卷情况就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谈如下粗浅认识。
1 医院医药购销工作现状
医院2015年全年用药总额约8 000余万元,90%以上都是通过集中招标采购。
从总体情况来看,药品和医疗器械经销企业和经销商资质齐全,手续合法;药品购销渠道正规、制度健全、各项程序符合规范;医务人员遵守医疗法规,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能够自觉维护职业道德。
但从实际情况看,尽管医院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方面下了大气力、真功夫,但是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客观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治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难点在于“涉及面广、隐蔽性强、思想顾虑多”[2]。
一些药品、器械经销人员仍采用非正当手段,向医院推销医用器材和高价药品,甚至通过熟人进入医院开展临床促销活动,或者给医务人员赠送一些疏通感情的礼物,或者给医务人员提取一定的辛苦费用等等,导致一些医生给患者过度检查、过度诊疗,出现开大处方、开进口药和高价药品等行为。
该次调查显示药品耗材购销业务、设备采购是医院流通领域中最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采购部门负责人、各使用科室负责人及医院领导层是医院流通领域中最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人群。
2 原因分析
2.1 宏观上分析
①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对医疗机构的经费补偿不到位,地方财政投入的经费也很有限,致使医疗机构经费紧张,发展资金短缺,以药养医也就成了医疗机构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医药回扣等活动很自然地发展起来了;②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有一定隐蔽性,缺乏有效监督,加剧了卫生行业医药购销贿赂现象;③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要求不断提升、医院医务人员短缺,现有在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低,医药回扣成了弥补的一种手段。
2.2 微观上分析
①药品经销人员为了取得丰厚利润,不惜抬高药品价格,将成本转嫁至患者,利润则层层划分,致使出厂价很低的药品,转手后便成了高价药品,由此发生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②部分医务人员沾染社会上不良风气,追求奢靡生活,但低薪难以支撑,药品回扣和提成就很自然地成为这部分人员的“补偿”收入,而这也是成为医药贿赂高发的原因之一;③一直以来,从上到下总是把商业贿赂的矛头指向药品、设备采购及临床医务人员,忽视了医技科室耗材购销,使得医技科室工作人员放松了商业贿赂的弦,法制意识淡漠。
此次问卷调查中,45份医技科室的调查表显示有11.11%医技人员认为在科室人员共同受贿时只有科室负责人承担刑事责任。
④此次问卷调查中,50.64%医生、44.44%医技人员认为是顶层设计问题是医药购销领域存在商业贿赂的原因;调查显示药品耗材购销业务、设备采购是医院流通领域中最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采购部门负责人、各使用科室负责人及医院领导层是医院流通领域中最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人群。
从另一个侧面看,临床医生、医技人员并没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执业风险,缺乏廉洁的修养与抗腐拒变的能力。
3 治理对策
商业贿赂危害性极大,特别是医药购销环节的商业贿赂行为,不仅成为当前药价虚高造成人民群众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败坏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损害了医务人员的社会形象。
对此,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被列为卫生行业工作之重。
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重拳治理。
3.1 强化法制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医院3月份开展“法制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在内部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法制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动员,布置活动方案和要求;邀请市委党校老师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全院干部、职工参与;各科室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与法制建设系列讲话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及“反四风”相关规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同时围绕单位与个人在廉政与法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题讨论。
通过“法制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让医务人员认清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广大医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参与治理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 完善各项制度,加大信息公开
①建立健全医技科室内部相关规章制度,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整合,查弱补强、查漏补缺,防止出现制度的重复和缺陷。
强化对职务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堵塞漏洞,积极防范商业贿赂行为产生的方法和措施。
②完善药品暂停机制及考核机制。
医务科目前已出台了“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输液率”“均次药费”等一系列考核机制,有效降低了药品的不合理使用率。
在此基础上,加大超限处方监控、医嘱以及“三合理检查”的严格督查,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使用强度和使用率,重点加强抗菌药物使用量、分级管理和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的监控,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③规范设备引进及物资采购程序,严格招投标制度。
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对设备引进、基建项目、物资采购等(含总务物资、一次性耗材、专科医用器材),根据政府规定的标的金额进行招标、议标、议价,实行集体参加、集体开标、集体决策的集体决策机制。
大型设备及基建项目,邀请市纪委、监察局、检察院、审计局及建设主管部门协助监管。
万元以上设备引进,需科室申请,经科室、职能科室、院部三级调研、论证、评估,召开技术委员会及院长办公会讨论决策后方可进入政府招标采购程序。
④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和院务公开制度,增强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透明度。
医疗收费及药品的价格等信息通过院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查询,同时通过“公告”“住院须知”等形式向患者和社会宣传行风纪律规定。
在日常工作中,院部推行政务公开制,一切采购活动必须经办公会讨论通过,并公开采购的途径和程序,将药品、耗材、设备等采购过程进行公开,杜绝不透明的竞争现象。
3.3 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了投诉处理机制,自觉接受社会和患者的监督,提高社会监督效能。
同时,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人事、财务、采购的民主监督机制,严禁任何科室设立帐外帐和“小金库”。
对重点岗位和重点人群加强监督管理。
3.4 推行“阳光账户”
“阳光账户”资金按照有关规定专户管理。
将返点资金暗箱操作“阳光化”,同时将药品和耗材采购或其他公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或礼品折价款,都主动缴入“阳光账户”。
资金全额用于医疗机构建设发展的专项补助、全市公益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以及社会贫困人员医疗救助等方面[3]。
3.5 学习福建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精髓,建议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医院配合、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通过完善政府补偿机制,依靠“三个依靠” 实现“三个回归”。
“三个依靠”即:公立医疗机构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三个回归”即: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4]。
3.6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议实施医务人员年薪制
为防止盲目追求高绩效,科室业务收入不得列入绩效年薪考评内容,考核应与医德考评结果、社会评议、岗位工作量相挂钩。
在核定年薪的基础上,医院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体现绩效。
3.7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该院将严格按照《扬中市人民医院建立健全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工作方案》,整改结合,纠建并举,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边查、边整、边改,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商业贿赂得到有效遏制,营造依法执业、抵制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颜怀柱,周杰,冯钢.对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自查自纠专项活动的启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26):80-81.
[2] 曹卫,朱海燕.浅析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5):88-89.
[3] 孙霞.市直医疗机构实施“阳光账户”[N].镇江日报,2013-03-10.
[4]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三医”联动向综合改革要红利——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调研报告[J].中国财政,2014(6):46-49.
(收稿日期: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