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一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塘沽一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吃喝当然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生活在太空,我们还能愉快地享用大餐吗?
最早的太空餐是让人的“牙膏”:宇航员从管子里面挤出半流体的食物,不需要咀嚼便直接咽下去,没有咀嚼的快感,没有多样的选择,首代宇航员的饮食条件相当艰苦。

然而,吃货的生产力,很快,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能在无重力环境中使用的餐具,甚至还有咖啡杯和煎锅。

如今,宇航员们已能在太空中自如地使用各种餐具,与地面用餐相当接近。

与此同时,太空食品的种类也丰富起来。

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而且宇航员们还在不停地开发新的太空料理:小饼干、寿司、花生酱冰棍,甚至是“昨天的咖啡”——采访中一位航天飞机的指挥官曾自豪地展示过一批再生水,而原料是什么,自然。

然而,制订太空莱谱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大部分蔬果在宇宙中最多只能保持两天鲜度,空间站中新鲜食品,绝大多数食品只能脱水或加工成罐头运上太空。

目前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踌躇不前不胜枚举心照不宣极其稀缺
B.望而却步不胜枚举不言而喻寥寥无几
C.踌躇不前不可低估心照不宣寥寥无几
D.望而却步不可低估不言而喻极其稀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这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B.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虽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C.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使得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计划——虽然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D.正因为目前国际空间站中有上百种餐品,所以宇航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用餐
计划——然而这一用餐计划是每八天循环一次的。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望而却步:形容十分害怕困难和危险。

踌躇不前:犹豫不决,不敢前进。

语境强调太空餐难吃,应选“望而却步”。

第二空,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不可低估:不能小看。

语境强调“吃货的生产力”不可小看,应选“不可低估”。

第三空,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浅显。

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前面有“自然”,强调不说就明白,应选“不言而喻”。

第四空,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少。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极其稀缺:极其稀少﹐短缺。

此处强调空间站中新鲜食品极少,应填“极其稀缺”。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有语病:
一是“正因为……使得”搭配不当,可以删掉“正因为”“使得”,也可以把“使得”改为“所以”,或者删掉“正因为”,在“使得”前加“这”。

二是“然而”使用错误,因为后面的句子是转折句的前半句,故改为“虽然”。

故选B。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不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孝廉”,在汉魏时期都是指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B. “左迁”是贬官的委婉说法,单用“迁”字则表示官职调动,如“再迁为太史令”“顷襄王怒而迁之”里均是。

C. 《项脊轩志》中“先大母”“先妣”中的“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妣”则指母亲。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东宫”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B项,“‘顷襄王怒而迁之’里均是”错误,“顷襄王怒而迁之”里的“迁”意思是“流放,放逐”,不是表示官职调动。

故选B。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大数据和AI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短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日益依赖的内容产品,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也越发普遍。

如何更好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防止短视频沉迷,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

短视频既有生活的记录和抓取,也有类似原创短剧的展示,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视频的长度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往往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

此外,短视频平台还能根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

对那些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来说,短视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专注力受损;观看大量无意义的内容造成生活本身的空洞化;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现实感欠缺等等。

针对短视频沉迷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版权局积极推动短视频平台以及自媒体、**运营企业全面履行主体责任。

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对短视频的观看行为进行相对可行的管理。

监管部门还需拿出相应的办法,让防止短视频沉迷有规可依,让平台和创作者、发布者有所遵循。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相互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养成更强的自主、自觉意识,形成正常多样的爱好和积极
合理的社交,培养对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从而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

(摘编自张颐武《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
材料二:
青少年模式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未成年人对青少年模式的态度占比
青少年模式有用功能认同情况
很不赞同
不太赞同
比较赞同
非常赞同
限制使用时长
77.0%
软件都应匹配
10.5%
18.1%
35.0%
36.4%
限制充值打赏
46.5%
愿意主动使用
11.5%
16.0%
35.6%
36.9%
限制搜索某些内容
39.6%
未成年人使用青少年模式的人数占比
限制浏览评论
33.5%
用过
53.3%
限制发布某些内容
13.0%
没用过
46.7%
限制收发私信
6.3%
青少年模式指的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南方都市报》2021年3月发布的报告,在被测试的20款APP中,仍有15%尚未上线青少年模式。

建议各平台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上线青少年模式。

也有一些小的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如诱导打赏、允许13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等。

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使青少年模式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实现统一标准,提升保护力度。

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快手执行总编辑刘洋说,快手APP目前能通过地理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农村留守儿童用户,并自动切换到“青少年模式”。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分析:“在防沉迷的问题上,社会一定要通过多方共治来形成合力,而不能是观望或互相指责。

”另一方面,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长效机制,重点仍在于培养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受访专家指出,作为内容提供者,平台应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兼顾娱乐和教育之间的平衡,这对于青少年成长意义重大。

“作为一个平台或技术,如果优质的内容不去占领,那么有害的内容就会去占领。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指出,短视频是实现知识普惠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制定《健康中国行动》,要求“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201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安排。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运用制度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才能更好解决游戏沉迷等问题。

目前,游戏沉迷的危害性及规制的必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同。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游戏成瘾”列入了“成瘾行为导致的障碍”疾病项下。

因此,针对以游戏为主的电子产品上瘾问题,我国有必要制定和完善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的制度体系,不仅着眼于个体的自我约束,而且要强化对相关产品及其营销的直接规制。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分类、以什么标准分类等问题。

此外,针对网络游戏广告及销售等营销行为,有必要根据分类结果作出禁止、限制或许可的规定。

通过明确的规范,引导相关责任主体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行为,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守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摘编自应飞虎《以制度效能守护健康上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短视频上瘾等网络沉迷现象普遍,可能与青少年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有关。

B.短视频是把双刃剑,它是实现知识普惠的重要途径,有正向的社会价值;但沉迷短视频和沉迷游戏一样,对未成年人有很多负面影响。

C.目前推行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不让孩子看什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们还应考虑“孩子们该看什么”的问题。

D.从2019年到2021年,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说明相关制度在防止未成
年人网络沉迷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成未成年人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超过一小时,表明不少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

B.使用过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还不到六成,表明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推广。

C.材料四列举诸多政策性文件甚至法律法规,意在论证游戏沉迷的危害性巨大。

D.四则材料都指出网络平台应对防止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履行责任。

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做法不属于避免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正确做法的是()
A.抖音建立了“白名单”机制,并开发了专门的内容审核模型,来确保青少年模式下内容的安全。

B.吸收古人讲解诗词的优点,结合现代的方法,制作成教学短视频,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C.学校组织提升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方式,让孩子培养更多的爱好。

D.家长控制孩子手机使用时间,确保不让学生把手机带入课堂,给孩子的手机设置青少年模式。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说明相关制度在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错误,由材料四可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这不能说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意在论证游戏沉迷的危害性巨大”错误,意在论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才能更好解决游戏沉迷等问题。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制作成教学短视频,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通过短视频实现知识普惠的做法。

故选B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
(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固裨将之器也。

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

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口出,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取材于黄淳耀《史记评论》)
(3)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

”司马温公①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二者皆一偏之论也。

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

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

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

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

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

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

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

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

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

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

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司马温公,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吏治军簿至明治:办理
B.虽无功犹不败虽:虽然
C.然此固裨将之器也固:本来
D.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乘:趁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C.遇大敌则覆矣则刘病日笃
D.不识之正行伍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B.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C.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D.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肯定李广的一组是()
①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②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③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④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⑤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
⑥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⑤⑥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通过程不识的语言、匈奴的畏惧和士兵的态度,侧面肯定了李广作为一个将领的才略。

B.黄淳耀认为李广不是大将之材,只是因为淮南王谋反,只忌惮卫青与汲黯,没
有听说害怕李广。

C.王夫之认为司马迁和司马光对于李广与程不时的看法都是一面之词。

他认为将领有不同的类型,李广属于将寡之将、攻兵之将,李广和程不时各有其长。

D.三篇文章观点各不相同,但都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其中王夫之的观点兼及两面,更加辩证。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2)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口出,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

13.黄淳耀认为“李广非大将才也”,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7. B 8. B 9. C 10. D 11. B
12. (1)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2)司马迁因为(自己内心孤愤)的缘故,陈述李广(的事迹)脱口而出,而记载卫青却像不值一钱。

13.示例1:不赞同。

①他虽然治军简易,行军没有部队编制和行阵部署,但却能服众,部队凝聚力强,士兵们都愿意为他去死;②他能够逐利乘便,把握战机;并且勇猛善战,能凭借一百骑兵抵抗匈奴数千骑兵,以少胜多,可见足智多谋;
③李广作战指挥灵活,擅长进攻。

示例2:赞同。

①他缺乏对军队的必要约束,遇到突然袭击,无法抵御外敌;②他作战因利乘便,缺乏大局观,难以统筹应对大敌;③他无法统领大军,不注重防守,带兵策略有欠缺,不值得效仿。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B.“虽”,即使。

句意:即使无功也不至于失败。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A.以,介词,从。

句意:(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

/以,介词,用。

句意:我用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B.而,连词,表转折。

句意: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而,连词,表转折。

句意:洁白的样子出淤泥却不沾染世俗的污垢。

意义和用法相同。

C.则,连词,就。

句意:遇到大规模敌人就(会)覆灭了。

/则,连词,表转折,但。

句意: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

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意: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意: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部伍行阵”是“无”宾语,“就善水草”是“屯”的状语,所以应在“部伍行阵”后断句,排除AD。

“远”是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远远地派出”,其宾语是“斥候”,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

③意为:用这样的姿态利用便捷追逐小利(还)可以,遇到大规模敌人就(会)覆灭了。

再结合(2)的首句“李广非大将才也”可见,这不是在肯定“李广”。

④意为:司马迁因为(自己内心孤愤)的缘故,陈述李广(的事迹)脱口而出,而记载卫青却像不值一钱,然而从行文中阅读,卫青和李广的优劣始终是无法掩盖的。

可见“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是在肯定“卫青”。

所以③④不符合要求。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只是因为淮南王谋反,只忌惮卫青与汲黯,没有听说害怕李广”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可见“只是因为”说法错误。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军”,治军;“卒”,通“猝”,突然、仓猝;“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2)“以”,因为;“故”,缘故;“不啻口出”,脱口而出;“传”,记载。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考生作答时,首先表明自己观点。

可赞同也可不赞同,但要做到有理有据。

如果不赞同:
原文说“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反映他治军简易,但是没有出过问题;“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士兵多乐从李广”说明在遇到打战时,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命,军队凝聚力战斗力很强;
原文说“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固裨将之器也”,他作战勇猛,以弱胜强,足智多谋;
原文说“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他作战指挥富有变化,擅长进攻。

如果赞同:
原文说“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他治军简易,但是若遇到突袭,无法抵抗;
原文说“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他作战因利乘便,缺乏大局观,难以统筹应对大敌;
原文说“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他不足以统帅大军;
“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防守不利,敌人就会利用他们的漏洞来攻打他们。

参考译文
(1)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2)李广并没有大将的才能,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用这样的姿态利用便捷追逐小利(还)可以,遇到大规模敌人就(会)覆灭了。

太史公叙述李广最称心得意的地方,是在(李广)做上郡太守时凭借一百骑兵抵抗匈奴数千骑兵,射死了对方的将领,解下马鞍无拘无束地躺(在地上),然而这本来是副将的才能啊。

至于庄严的军阵、整齐的军旗,进攻如怒风疾雨,后退如高山大岳,李广难道能做到吗?淮南王谋反的时候,只害怕卫青和汲黯却没听说提及李广。

司马迁因为(自己内心孤愤)的缘故,陈述李广(的事迹)脱口而出,而记载卫青却像不值一钱,然而从行文中阅读,卫青和李广的优劣始终是无法掩盖的。

(3)太史公说:“匈奴人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愿意跟随从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司马光却说:“(如果)效法程不识(的做法),即使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