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及其意义-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市场人士的呼吁:索罗斯呼吁人民币 升值到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也怂恿人民 币尽快升值;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4)智囊结论: 2010年3月23日,美国智库 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EPI)报告《中国不平等贸易导致工作岗位流失》
• 中国“操纵汇率”是导致美国对中国贸易长期 出现逆差的重要原因,从2001年至2008年间, 美国一共有240万份工作岗位流失,其中2008 年有91400份就业流失。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3、境外投机商进入中国市场
• 2002年11月QFII制度后实施---外资机构争 相抢滩中国市场---与此前的悲观预期形成 巨大反差
• 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充满吸引力----瑞士信贷 第一波士顿---到2006或2008年,人民币汇 率应由当时的8.28升值至5左右。
• 1、美国民间舆论为始作俑者
• 2002年11月28日-远东经济评论-放开中国 通货,提高人民币币值—罗列升值好处
• 2002年12月24日-亚洲华尔街日报-人民币 汇率仍将维持目前水平-升值理由—外汇储 备增加—资本流入—出口增加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2003年1月-林西的公开言论—美国应当试 图说服中国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重 新评估—通货紧缩的压力
威胁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3)中国经济威胁论: • 2002--GDP约为10万亿人民币,按8.27的
汇率水平计算,相当于1.21万亿美元。约为 美国GDP(10.5万亿美元)的1/10多些。 如果按照1:4.2的汇率计算则折合2.38万亿 美元,经济实力增长了一倍多。 • 2009年—GDP约为33.5353万亿人民币,按 6.82的汇率水平计算,相当于4.92万亿美 元,约为美国(14.8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多。如果按照1:4.2的汇率计算则折合 7.98亿美元,约为美国的二分之一多。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2002年10月---摩根士丹利史蒂芬罗奇---中 国因素
• 2002年12月—商业周刊---中国的通货紧缩 正在危及全球经济
• 这些分析言论有意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 中国当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仅为5% 左右,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还不到日本国 内生产总值的2%。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4、美日等发达国家政府施加的压力 • 日本官方和公众媒体---副财相黑田东彦—财相盐
川正十郎—议员山本一太郎 • 2003年2月2日的提案—克隆1985年的中国版广场
协议
• 当时谁最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在美国贸 易逆差中的比重大约为21%;
• 当时谁最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2002年日本 对中国贸易顺差高达2.7456万亿日元。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统一战 线即将形成,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升温表明:由于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人民币汇率 的影响力已然波及全球,渗透到各国各地区经济 的各个角落。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1)国内经济学界的基本共识:人民币汇率仅仅 是导致贸易顺差的众多要素中的一环,无法解释 中国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源价格等要素对 出口的贡献;人民币汇率无助于解决中美贸易不 平衡问题。但是解释力明显苍白无力。
• 实质:着眼于局部利益,对全局利益考虑不够 • 3、国内的部分学者—学术背景-时间限制。 • 4、老百姓---投资理念相对不成熟/财富规模的
限制/关心汇率/判断上从众/结论传播 • 相对观点:中国政府---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
的承诺及国际投机商的反应。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升值论的主要倡导者及其理由
• 除非让人民币升值40%,否则将加剧美国对中 国的贸易逆差和失业情况。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5)政府表态:2010年2月3日起,美国总统奥 巴马公开表示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 更为强硬的立场,两次要求人民币升值,要求中 国开放市场为美国扩大出口;
• (6)政客政治压力:3月份,美国130多名议员 联名提出议案,向奥巴马总统施压,要求将中国 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 会。
人民币汇率争议及其意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吕随启 电话:010-82928580 手机:13901308838
电子邮件:Lvsq@
本讲主要问题
一、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由来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者 三、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贬值与升值的主要理由辨析 五、人民币贬值或升值的利弊分析
• 资本和金融项目---资本流入和流出---顺差 意味着流入大于流出---外汇供给大于外汇 需求---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2、经济增长率差异
• g Y Y d 进口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汇需求 外币升值或本币贬值
• g 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资本流入 外汇供给 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2、经济增长率差异
外币供给或本币需求 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5、利率差异
ie 本国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 本国资产吸引力 资本流入 或资本流出 外币供给 或外币需求 外币升值或本币贬值
6、市场因素
• 投机性攻击:市场预期的影响,投机商的行为导 致众人的“群羊行为”。
• 热钱大量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 的《2010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就预估,今 年涌入中国的热钱较去年将大幅增加。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四个理由
• 理由之一:日元汇率过高而人民币汇率过低。日 元汇率应以150-160,人民币汇率应当为4.2左右 的水平。
• 理由之二: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人民币升值 已具备条件。
• 理由之三: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贬值论的主要倡导者包括:
• 1、国际投机商-研究报告-宏观经济不景气、 微观企业效率低下、出口大幅度下降、 周 边国家货币贬值的压力、 长江流域水灾的 影响。
• 特点:(1)没有考虑国际收支;(2)没 有区分长短期。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2、国内外经贸部门的部分人-通过本币贬值刺 激出口-减轻本部门面临的压力
• 随着今年全球资本流动增速高于去年,中国等新 兴市场国家面临更高的经济增长预期,成为国际 资本流入的目标。同时,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声音 在西方国家逐渐放大,国际资本也会流入中国以 期获利。
• 理由: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国政府不断地用 人民币购入美元,其他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采取 了盯住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从而使中国及其周边 的邻国都获得了汇率低估的比较优势。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2)国际组织的结论:2010年2月底,在 韩国首尔召开的G20集团副部长级会议上, IMF发布了经济分析报告称,人民币被明显 低估。国际金融界关于人民币即将重新升 值的猜测甚嚣尘上。
• “慎重的时机选择”与人民币升值预期谜题。
• 周小川:特殊的汇率政策是在特殊阶段,比如说 金融危机的条件下采用的特殊的政策。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4)中国政府表态: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 易不平衡问题
• 理由:从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升值 21%,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大幅增长。反而是 2009年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后,中美贸易顺差在 减少数据说明,人民币汇率不是解决贸易平衡的 唯一办法。
• 理由之四: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 紧缩,中国应负相应责任。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美国政府的立场明朗化---2003年6月16日为 分水岭---财长斯诺的讲话---汇率机制改革 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
• 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贴水 从上一交易日尾盘的1500—1350扩大至次 日早盘创纪录的1950—1750水平。按这一 贴水计算,相当于一年后每美元兑8.09元人 民币。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5、2010年升值论开始甚嚣尘上
• (1)国外学者的共识: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 罗·克鲁格曼公开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谋取利 益;
• Fred·Bergsten、Niall·Ferguson、 ClydeV.Prestowitz 、PhilipI.Levy:人民币币值被 低估25%,相对于美元低估值达到了40%。
• g 劳动生产率 本国产品成本 出口竞争力
• 出口 外汇供给 • 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2、经济增长率差异
• GDP:1989年,16992.30亿元 • 2010年,397983亿元 • 21年间,GDP+22.4倍 • 如果人民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一点都没
有增值,我们对人民币的信心何在?对中 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何在?
3、通货膨胀率
•
• p 本币购买力 本币贬值
pe e 本币购买力 本币升值
4、外汇储备
• 外汇储备:代表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 能力,代表一国外汇市场的扭曲程度,代 表本国货币被高估或低估的程度。
• 截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05万亿美元。
5、利率差异
•
i 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 • 本国资产吸引力 资本流入
• 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改革重新启 动
三、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 1、国际收支(供求关系) • 2、经济增长率 • 3、通货膨胀率 • 4、外汇储备 • 5、利率水平 • 6、市场因素 • 7、中央银行干预 • 8、政策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
• 经常项目—出口和进口—顺差意味着出口 大于进口---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外币贬值 或本币升值
• 2、国际著名机构---升值预期的造市
• (1)人民币低估论--经济学家周刊---麦当劳巨 无霸汉堡价格2.71比1.20---人民币低估了 56%。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人民币低估论--- 2003年6月—高盛—中国 需要货币制度改革:制度改革—低估大约 15%
• (2)通货紧缩输出论--• 经济学家---目前国际经济最严重的威胁 • 亚洲华尔街日报—通货紧缩不再是虚幻的
• 二是美国将于4月公布半年度的关于所谓“货币操 纵”的报告,可能会对人民币带来风险;
• 三是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将于6月召开,这可能会 促使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的灵活性;
• 四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恢复良好。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刘利刚:“如果美国将中国定义为‘货 币操纵国’,那么美国商务部就有权对 中国的所有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如果 美国对华的出口征收10%-20%的关税, 将会比人民币升值5%-10%对出口造成的 伤害更大。”
• (2)央行高管表态:人民币的升值应当是长期、 缓慢且逐步升值的过程,从短期来看,汇率则应 当有升有降,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灵活调 整。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3)周小川行长(2010年3月6日):“尽管当 前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危机的影响还是 很深重的。如果从特殊政策中退出回归到常规型 的经济政策,对于这个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慎重, 也包括了人民币汇率政策。”
• 北京时间3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 对于中国汇率政策的听证会如期举行。
• 同一天,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赴美避免汇率战升级。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一种观点:人民币会在2010年3、4月重新开始实 行浮动政策,原因有四:
• 一是在2005年和2008年人民币汇率浮动政策实施 期间,这一政策并没有对中国出口造成有害影响, 中国出口仍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
一、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由来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贬值论 • 2002年下旬以来的升值论 • 2010年升值论:美国的国际统一战线 • 市场走势:人民币从始终呈现升值趋势;2005年
7月21日汇改以来至2009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 效汇率升值12.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3%。 • 结论:贬值压力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争论无非 是1997年以来升值趋势明朗化的表现。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4)智囊结论: 2010年3月23日,美国智库 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EPI)报告《中国不平等贸易导致工作岗位流失》
• 中国“操纵汇率”是导致美国对中国贸易长期 出现逆差的重要原因,从2001年至2008年间, 美国一共有240万份工作岗位流失,其中2008 年有91400份就业流失。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3、境外投机商进入中国市场
• 2002年11月QFII制度后实施---外资机构争 相抢滩中国市场---与此前的悲观预期形成 巨大反差
• 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充满吸引力----瑞士信贷 第一波士顿---到2006或2008年,人民币汇 率应由当时的8.28升值至5左右。
• 1、美国民间舆论为始作俑者
• 2002年11月28日-远东经济评论-放开中国 通货,提高人民币币值—罗列升值好处
• 2002年12月24日-亚洲华尔街日报-人民币 汇率仍将维持目前水平-升值理由—外汇储 备增加—资本流入—出口增加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2003年1月-林西的公开言论—美国应当试 图说服中国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重 新评估—通货紧缩的压力
威胁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3)中国经济威胁论: • 2002--GDP约为10万亿人民币,按8.27的
汇率水平计算,相当于1.21万亿美元。约为 美国GDP(10.5万亿美元)的1/10多些。 如果按照1:4.2的汇率计算则折合2.38万亿 美元,经济实力增长了一倍多。 • 2009年—GDP约为33.5353万亿人民币,按 6.82的汇率水平计算,相当于4.92万亿美 元,约为美国(14.8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多。如果按照1:4.2的汇率计算则折合 7.98亿美元,约为美国的二分之一多。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2002年10月---摩根士丹利史蒂芬罗奇---中 国因素
• 2002年12月—商业周刊---中国的通货紧缩 正在危及全球经济
• 这些分析言论有意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 中国当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仅为5% 左右,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还不到日本国 内生产总值的2%。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4、美日等发达国家政府施加的压力 • 日本官方和公众媒体---副财相黑田东彦—财相盐
川正十郎—议员山本一太郎 • 2003年2月2日的提案—克隆1985年的中国版广场
协议
• 当时谁最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在美国贸 易逆差中的比重大约为21%;
• 当时谁最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2002年日本 对中国贸易顺差高达2.7456万亿日元。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统一战 线即将形成,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升温表明:由于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人民币汇率 的影响力已然波及全球,渗透到各国各地区经济 的各个角落。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1)国内经济学界的基本共识:人民币汇率仅仅 是导致贸易顺差的众多要素中的一环,无法解释 中国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源价格等要素对 出口的贡献;人民币汇率无助于解决中美贸易不 平衡问题。但是解释力明显苍白无力。
• 实质:着眼于局部利益,对全局利益考虑不够 • 3、国内的部分学者—学术背景-时间限制。 • 4、老百姓---投资理念相对不成熟/财富规模的
限制/关心汇率/判断上从众/结论传播 • 相对观点:中国政府---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
的承诺及国际投机商的反应。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升值论的主要倡导者及其理由
• 除非让人民币升值40%,否则将加剧美国对中 国的贸易逆差和失业情况。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5)政府表态:2010年2月3日起,美国总统奥 巴马公开表示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 更为强硬的立场,两次要求人民币升值,要求中 国开放市场为美国扩大出口;
• (6)政客政治压力:3月份,美国130多名议员 联名提出议案,向奥巴马总统施压,要求将中国 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 会。
人民币汇率争议及其意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吕随启 电话:010-82928580 手机:13901308838
电子邮件:Lvsq@
本讲主要问题
一、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由来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者 三、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贬值与升值的主要理由辨析 五、人民币贬值或升值的利弊分析
• 资本和金融项目---资本流入和流出---顺差 意味着流入大于流出---外汇供给大于外汇 需求---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2、经济增长率差异
• g Y Y d 进口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汇需求 外币升值或本币贬值
• g 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资本流入 外汇供给 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2、经济增长率差异
外币供给或本币需求 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5、利率差异
ie 本国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 本国资产吸引力 资本流入 或资本流出 外币供给 或外币需求 外币升值或本币贬值
6、市场因素
• 投机性攻击:市场预期的影响,投机商的行为导 致众人的“群羊行为”。
• 热钱大量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 的《2010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就预估,今 年涌入中国的热钱较去年将大幅增加。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四个理由
• 理由之一:日元汇率过高而人民币汇率过低。日 元汇率应以150-160,人民币汇率应当为4.2左右 的水平。
• 理由之二: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人民币升值 已具备条件。
• 理由之三: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贬值论的主要倡导者包括:
• 1、国际投机商-研究报告-宏观经济不景气、 微观企业效率低下、出口大幅度下降、 周 边国家货币贬值的压力、 长江流域水灾的 影响。
• 特点:(1)没有考虑国际收支;(2)没 有区分长短期。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2、国内外经贸部门的部分人-通过本币贬值刺 激出口-减轻本部门面临的压力
• 随着今年全球资本流动增速高于去年,中国等新 兴市场国家面临更高的经济增长预期,成为国际 资本流入的目标。同时,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声音 在西方国家逐渐放大,国际资本也会流入中国以 期获利。
• 理由: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国政府不断地用 人民币购入美元,其他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采取 了盯住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从而使中国及其周边 的邻国都获得了汇率低估的比较优势。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2)国际组织的结论:2010年2月底,在 韩国首尔召开的G20集团副部长级会议上, IMF发布了经济分析报告称,人民币被明显 低估。国际金融界关于人民币即将重新升 值的猜测甚嚣尘上。
• “慎重的时机选择”与人民币升值预期谜题。
• 周小川:特殊的汇率政策是在特殊阶段,比如说 金融危机的条件下采用的特殊的政策。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4)中国政府表态: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 易不平衡问题
• 理由:从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升值 21%,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大幅增长。反而是 2009年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后,中美贸易顺差在 减少数据说明,人民币汇率不是解决贸易平衡的 唯一办法。
• 理由之四: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 紧缩,中国应负相应责任。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美国政府的立场明朗化---2003年6月16日为 分水岭---财长斯诺的讲话---汇率机制改革 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
• 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贴水 从上一交易日尾盘的1500—1350扩大至次 日早盘创纪录的1950—1750水平。按这一 贴水计算,相当于一年后每美元兑8.09元人 民币。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5、2010年升值论开始甚嚣尘上
• (1)国外学者的共识: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 罗·克鲁格曼公开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谋取利 益;
• Fred·Bergsten、Niall·Ferguson、 ClydeV.Prestowitz 、PhilipI.Levy:人民币币值被 低估25%,相对于美元低估值达到了40%。
• g 劳动生产率 本国产品成本 出口竞争力
• 出口 外汇供给 • 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2、经济增长率差异
• GDP:1989年,16992.30亿元 • 2010年,397983亿元 • 21年间,GDP+22.4倍 • 如果人民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一点都没
有增值,我们对人民币的信心何在?对中 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何在?
3、通货膨胀率
•
• p 本币购买力 本币贬值
pe e 本币购买力 本币升值
4、外汇储备
• 外汇储备:代表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 能力,代表一国外汇市场的扭曲程度,代 表本国货币被高估或低估的程度。
• 截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05万亿美元。
5、利率差异
•
i 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 • 本国资产吸引力 资本流入
• 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改革重新启 动
三、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 1、国际收支(供求关系) • 2、经济增长率 • 3、通货膨胀率 • 4、外汇储备 • 5、利率水平 • 6、市场因素 • 7、中央银行干预 • 8、政策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
• 经常项目—出口和进口—顺差意味着出口 大于进口---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外币贬值 或本币升值
• 2、国际著名机构---升值预期的造市
• (1)人民币低估论--经济学家周刊---麦当劳巨 无霸汉堡价格2.71比1.20---人民币低估了 56%。
二、贬值论和升值论的主要倡导 者
• 人民币低估论--- 2003年6月—高盛—中国 需要货币制度改革:制度改革—低估大约 15%
• (2)通货紧缩输出论--• 经济学家---目前国际经济最严重的威胁 • 亚洲华尔街日报—通货紧缩不再是虚幻的
• 二是美国将于4月公布半年度的关于所谓“货币操 纵”的报告,可能会对人民币带来风险;
• 三是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将于6月召开,这可能会 促使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的灵活性;
• 四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恢复良好。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刘利刚:“如果美国将中国定义为‘货 币操纵国’,那么美国商务部就有权对 中国的所有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如果 美国对华的出口征收10%-20%的关税, 将会比人民币升值5%-10%对出口造成的 伤害更大。”
• (2)央行高管表态:人民币的升值应当是长期、 缓慢且逐步升值的过程,从短期来看,汇率则应 当有升有降,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灵活调 整。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3)周小川行长(2010年3月6日):“尽管当 前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危机的影响还是 很深重的。如果从特殊政策中退出回归到常规型 的经济政策,对于这个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慎重, 也包括了人民币汇率政策。”
• 北京时间3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 对于中国汇率政策的听证会如期举行。
• 同一天,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赴美避免汇率战升级。
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
• 一种观点:人民币会在2010年3、4月重新开始实 行浮动政策,原因有四:
• 一是在2005年和2008年人民币汇率浮动政策实施 期间,这一政策并没有对中国出口造成有害影响, 中国出口仍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
一、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由来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贬值论 • 2002年下旬以来的升值论 • 2010年升值论:美国的国际统一战线 • 市场走势:人民币从始终呈现升值趋势;2005年
7月21日汇改以来至2009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 效汇率升值12.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3%。 • 结论:贬值压力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争论无非 是1997年以来升值趋势明朗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