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模式下的会计审计风险及应对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模式下的会计审计风险及应对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应用,会计审计风险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就信息化模式下的会计审计风险及应对方案进行探讨。
1、数据真实性风险
信息化模式下,财务数据全部都在电子化的状态下,这就给数据真实性带来了风险。
而且,某些企业在运用会计软件时,很可能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
因此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须警惕数据真实性风险。
2、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成为了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黑客、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攻击,会导致财务数据丢失,甚至会导致非法修改和篡改。
3、技术问题风险
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是通过各类技术构建的,如数据库、网络架构、编程语言等,如果企业对技术实力缺乏了解,就很难对技术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4、人员管理风险
信息化模式下,企业财务信息的处理更多地转移到了人机界面,而人员管理就成为了会计审计工作一个需要面临的风险。
如果企业对人员管理不到位,就很可能导致人为错误或者人为造假行为。
二、应对方案
审计师在审计企业财务数据时,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实地查证,核对数据是否存在造假行为。
企业应在财务数据输入和处理过程中设置先进的验收机制,以保障所输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企业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防护,分层次对系统进行安全保障。
例如,加强对网络边界的保护,监控网络流量行为,针对内部信息的安全风险加强防范控制,从而减少企业信息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
3、加强技术支持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支持能力建设,明确技术负责人的职责,掌握关键技术器材和软件的运用情况,实现数据及信息共享,保证信息及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管理,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素养以及对数据处理的技能水平;在管理方面,应强化对财务人员的考核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内
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处理过程,减少人为造假的可能。
同时,企业应加大对财务数据查验的力度,确保审计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企业在信息化模式下的会计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
企业只有全面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保障,强化财务人员的管理与指导,才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风险。
同时,审计师应加强对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审计和核查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