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漳州市天宝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漳州市天宝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时常充当情感的符号。

从概念、范畴命题到自然科学的分子式或者数学、物理公式,理性或者思想的展开都拥有严密的符号系统。

理性或者思想的每一步进展无不诉诸上述符号。

相对来说,情感领域的活动纤细、灵敏,同时又飘忽、模糊。

人们常委托文学描述情感的波纹,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体系。

如何再现情感的微妙轨迹?中国古代诗人遗留下许多甘苦之言,例如“欲说还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如此等等。

很大程度上,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视为情感的容器。

曲折惊险、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每一个转换点无不带动了情感的波澜起伏。

当然,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包含了内在的因果关系,例如《水浒传》中林冲跌宕起伏的命运——由于一次又一次地遭到陷害,忍无可忍的林冲终于放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踏上梁山,落草为寇。

从高衙内调戏娘子到林冲误入白虎堂、野猪林险遭不测,再到风雪山神庙,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显示了严密的前因与后果。

然而,人们可以发现,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同时裹挟于强大的情感波澜之中,惊心动魄。

换言之,单纯的因果关系——譬如,超额的重量压垮了桌子,炽热的温度导致了燃烧——无法作为故事情节承担情感符号的重任。

如同理性做出的判断或者思想观念形成的结论,情感领域的喜怒哀乐不仅产生了另一种性质的内心倾向,而且隐合了强烈的行动性。

很大程度上,这就是文学所具有的激动人心以及号召、动员的能量。

古往今来,许多政治家、文学批评家均把文学在情感领域的能量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文以载道”或“文以明道”。

《毛诗序》谈到了《诗经》——尤其是“国风”——的教化作用:“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近代的梁启超阐述了“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并且概括了小说形成的“熏”“浸”“刺”“提”四种情感特征。

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寄望于新文学开启民智、改造国民的思想,从而造就现代的文化性格。

世界范围内,许多革命领袖对文学委以重任。

对于文学来说,“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情感领域。

文学史可以证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这些作品的主角曾经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偶像,甚至引起各种程度的模仿。

相对来说,另一些作品是以整体构造形成的情感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

例如,人们无法从《红楼梦》中认定某种单一的主题。

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式的叛逆,还是贾母、王熙凤式的世事人情,这一部作品让人在百感交集之中经历一次情感的成熟。

情感的成熟可以与理性的成熟相提并论,这个命题构成了现代主体的内涵之一。

很大程度上,情感的成熟是现代文学承担的一个
隐蔽使命。

无论是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还是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一系列现代文学作品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

从历史的感悟、个人内心的反省、深刻的同情、见贤思齐的崇敬到抗争的激情、搏斗的勇气、独立的人格、新的伦理,现代文学负责从情感方面塑造现代人的心灵。

(摘编自南帆《情感轨迹与时代精神肖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诗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说明情感微妙轨迹是无法再现的。

B.作品的情感全靠故事情节来表现,情节的曲折惊险会激起人的情感的巨大变化。

C.喜怒哀乐的情感和理性判断、思想观念形成的结论一样,都隐含着强烈的行动性。

D.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认为,大部分文学的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谈文学与情感的关系,再谈文学怍品中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谈情感影响的两种方式,层次分明。

B.第一段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如理性或者思想与情感的对比,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与单纯的因果关系的对比。

C.文章第二段引用《毛诗序》里的语句,论证文学批评家等重视情感能量,倡导“文以载道”或“文以明道”的观点。

D.文章第三段举例全面而典型,从时间方面说,有古代的,有近现代的;从空间方面说,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情感的符号与表现理性或者思想的发展之符号是不同的,后者是概念、范畴、命题、分子式或数理公式等。

B.《水浒传》揭示了林冲接二连三被陷害而逼上梁山这些情节的前因后果,令人信服,但这些情节缺乏情感波澜。

C.《阿Q正传》《子夜》《雷雨》这些现代文学作品都表现出情感的成熟,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

D.《红楼梦》对人影响的方式与《青春之歌》这类作品是不同的,《红楼梦》是通过情感经验不知不觉地感染、影响读者。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金华道情发源于金华义乌市,形成约在清乾隆年间,道光至光绪年间开始流行于浙江金华地区以及周边的衢州、丽水等市县。

因各地语言有别,当地听众往往把艺人们所唱的道情冠以当地名称,可见金华道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浙江省五大地方曲种之一。

金华道情的艺人大多为盲人或半盲人。

金华道情的传统曲目分“摊头”和“正本”(短篇和中长篇)两类。

摊头类似弹词的开篇,多在正本前加唱,其篇幅较短,正本是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有说有唱,短则一场唱完,多则三四场,每场约二至四小时。

金华道情正本曲目有四百多个,有的移植、改编自传统戏曲,有的根据其他曲种改编,还有一部分则是根据发生在金华地区的真人真事编成的,故金华道情又叫“唱新闻”。

2008年金华道情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编自高燕编著《金华民俗文化读本》)材料二:
金华道情的道具是渔鼓和简板。

渔鼓是毛竹制成的筒状器物,中间打通,一头绷上猪油皮,套上布环,将猪油皮绷紧,用手指轻轻弹击于绷紧的猪油皮上,能发出“嘭嘭”的声音;简板是用剖开的竹子做的两条毛竹片,主要配以节奏,使演唱更具韵味。

传统的金华道情表演形式为一人采用当地方音,怀抱渔鼓,手持简板,自行伴奏说唱,以唱为主,间有说白。

唱句多为七字句,通俗易懂。

演唱时艺人唱一段加几句说白,配上简单的动作,即所谓“艺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我自己”。

尽管金华道情曲调仅有一个基本调,即“道情调”,但演唱者根据内容、情绪的需要,有“平调”“悲调”“哭调”等多种唱腔,并按节奏分有紧板、中板、慢板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金华道情在唱腔上锐意改革,出现了把金华民歌、婺剧音乐融合进道情的新派唱法,以轻松欢快的方式代替了沉闷哀怨的基调,使古朴的金华道情更加优美动听。

同时,又开发了“群唱”形式,由五人组合坐唱,使古老的道情焕发了新的魅力。

(摘编自《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材料三:
金华道情铿锵悦耳,很少有一种曲艺形式能像金华道情这样,有几百个曲目,其故事很多都源于金华民众的生活经历,取材于发生在金华的社会新闻。

金华道情是下里巴人,在渔鼓和简板的热闹声里,金华道情谴责邪恶,劝人为善;金华道情始终以大团圆结局,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一种生活的信念和期盼。

这些口头文学作品是金华宝贵的文化遗产。

金华道情至今还保留着古老原始的演唱形式,由于演唱者大多是不识字的文盲,主要活动在农村,缺乏交流和借鉴,容易停滞不前。

再加上民间艺人和受众人数的逐年减少,金华道情前景不容乐观。

(摘编自李骅《金华道情漫谈》)
4. 下列对材料中“金华道情”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华道情是浙江省最有名的地方曲种,发源地是金华义乌市,大约在清乾隆年间形成,道光至光绪年间
开始在金华及周边市县广为流行。

B. 每一支金华道情的传统曲目均由“摊头”和“正本”两部分构成,前者篇幅较短,后者篇幅较长,故事完整,有头有尾,有说有唱。

C. 传统的金华道情表演形式为一个人怀抱渔鼓,手持简板,自己为自己的说唱伴奏,而说唱则采用当地方音,以唱为主,偶尔配以说白。

D. 作为一种雅俗相间的说唱艺术,金华道情具有普世的价值,它谴责邪恶,劝人为善,又以大团圆结局,给底层民众以生活的信念和期盼。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华道情正本曲目非常多,这些曲目的来源不一,既有对传统戏曲、其他地方曲种的改编,也有对本土真人真事的编创。

B. 金华道情的道具极为简单易制,只需渔鼓和简板,两者均由毛竹做成,用它们为道情演唱作伴奏,可使演唱更有韵味。

C.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金华道情发生了一场唱腔改革,新派唱法融合了金华民歌、婺剧音乐的元素,取代了传统的道情唱法。

D. 金华道情曲调只有一个“道情调”,但唱腔多变,可“平调”,可“悲调”,可“哭调”;也可伴有紧板、中板、慢板等多种节奏。

6.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金华道情,目前发展前景堪忧,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提两条对策。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在远方
曹文轩
①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故乡在情感指涉上其实是约等于乡土的。

乡土并非仅指一方水土,更重要的是这方水土所养育出的精神和情怀。

乡土乡情,童年童趣,写人纪事,抚今忆昔,乡土甚至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贯穿始终的基调。

董华的《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正是一本充满故乡味道的散文集。

全书九个单元,一百五十篇短章,花鸟鱼虫,世情百态,写尽了北方童年的生动与丰富,让我这个旅居北方多年的南方人也增长了不少的见闻。

②汪曾祺每当写到故乡时总会说“我们那个地方”,他像孩子熟悉母亲一般熟稔那个地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风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但是风土人情,写得有趣不足为奇,写得有情绝非易事。

天南海北,风情各异,找出一两处此处独有而别处难寻的景致和特色来演染一番并不高明,高明的是写出这方水土的人情。

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让人记住的选远不是沱江两岸高高的吊脚楼,不是硕果累累的桃园,不是漂
泊不定的渡船,而是那青山绿水的风景中,生活着的人,他们的良善,他们的狡黠,他们卑微而又勉力活着的状态。

《大地知道你的童年》写顽劣的孩童,斗草捉虫,爬树下河,偷瓜摸蛋,打泥仗捉迷藏,正月十五散花灯,追忆童年的背后,却让人感受到“那个地方”生活着的人对泥土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悲悯,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逝者如斯夫的忧伤,因为年华老去,记忆中的故乡终究还是成了一代人回不去的遗憾。

③我料想董华早写作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正如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和享受一般,因为读着读着,就会让人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

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

生活虽然贫瘠,但是童年的乐趣却很丰盛。

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④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触手可及。

童年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却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⑤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是去乡村化,城市无边无尽的扩张,乡村不断被蚕食,同时萎缩和流失的还有乡土的情怀。

我有时不免感慨现在孩子的辛苦,生活上虽然衣食无忧,却要在繁重的学业间隙穿梭各大辅导培训班,仅有的闲取时光也早已被手机电视电脑等占据,即使于乡村留守的孩子们而言,恐怕也早已失去到大自然中找寻乐趣的兴致抑或也没有那样未开发的自然等着他们去开拓。

正如董华在书中所言,“对应泥土和泥土里生长的东西,他们还有很多不懂;因为失去了懂得的机会”,童年生活贫乏得近乎可怜,5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

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对自然的认识几乎全诗从书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

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打折扣的。

⑥《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让我感动的还有对于乡土情怀的传承,乡土社会凝结的基础除了大地,就是情感,而这种情感除了血脉意情联系之外,就是乡情、邻里之情,进而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

书中那个可爱机灵的叫董为的小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爷爷的教导下,离开都市,回归乡村,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在和睦淳朴的乡间活泼自在地生长着。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董为的童年幸福丰盛得近乎奢侈,这一切都是他爷爷用心良苦的馈赠,而我相信这份生命中珍贵的馈赠一定会在那个叫董为的小伙儿以后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⑦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

我始终觉得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
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水汽和色彩。

因为他漂泊游荡的灵魂终有归属。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故乡不仅指一方水土,更包含乡土精神和情怀,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B. 第②段以汪曾祺和沈从文两位大师的写作表明,在写到故乡时,描写风土人情容易,但能浸润作者深挚情感不易。

C.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现代城市孩子因缺乏乡村生活体验,无法体会自然的乐趣,童年生活不幸福。

D. 作者相信,让孩子们在乡间活泼自在地成长,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8. 简要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

9. 本文题目“故乡在远方”意蕴丰富,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包含了哪些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昊人顾况。

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

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

”完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

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

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

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吾谓斯文遂绝绝:形容词,独一无二
②章武皇帝纳谏思理理:动词,治理
③而令师道掠美而:连词,表转折
④是朕拔擢致名位致:动词,获得
⑤丁母陈夫人之丧丁:动词,遭遇
⑥然多为排摈,小得用其才为:判断动词,是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文才出众。

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 白居易擅长作诗。

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 白居易积极进谏。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 白居易坦率耿介。

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小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日《琵琶行》。

14. 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6.本诗第二、三联描绘了怎么样的景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表示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的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中伤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潦倒,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接受聘请。

我是烟台大学新闻专业201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

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务必尽快与我洽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是江城中学“金秋读书会”活动筹委会发给某著名作家的邀请函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第五届“金秋读书会”将于2018年11月25日——30日举行,您是贵校杰出校友,我们荣幸地向您发出邀请,恭请您拔冗为广大莘莘学子作一次文学讲座。

您现在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日理万机,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到来。

(1) ______ ;(2)_______;(3) 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_ .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

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对以上材料中的现象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副标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这说明情感微妙轨迹是无法再现的”理解错误,从文章第一段来看,原文引用古代诗人所说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表达的意思是情感微妙轨迹的再现是不容易的,不是“无法再现”。

B项,“作品的情感全靠故事情节来表现”理解错误,第一段原句是“很大程度上,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视为情感的容器”,选项忽了原文中的“很大程度上”这一修饰语。

D项,“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认为,大部分文学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错误,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最后来看,“大部分文学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是作者的观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