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
关于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1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和焦距f 的关系
像的性质像的位置
应
用
举
例正立
或倒立
放
大或缩
小
实
像或虚
像
和物
体同侧还
是异侧
像距v和
焦距f的关系
u>2 f 倒立缩
小
实
像
异侧f<v<2f
照
相
机
u=2 f 倒立等
大
实
像
异侧V=2f
找
焦
点
f<u <2f 倒立放
大
实
像
异侧v>2f
投
影
仪
u=f 不成像探照灯
u<f 正立放
大
虚
像
同侧
放
大
镜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5、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6、汽化: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1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2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
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要点总结3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
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