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宗教文化
泉州寺庙建筑有何特色
泉州寺庙建筑有何特色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承载着丰富多元的宗教文化,寺庙建筑更是其中璀璨的明珠。
泉州的寺庙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泉州寺庙建筑在布局上独具匠心。
它们往往遵循着严谨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从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到藏经阁等主要建筑依次排列,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这种对称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观念,更彰显了宗教场所的庄重与神圣。
同时,寺庙内部的院落空间也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回廊、亭台楼阁等元素的巧妙组合,使整个空间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在建筑造型方面,泉州寺庙的屋顶形式多样,富有变化。
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等。
庑殿顶庄重而大气,常用于大雄宝殿等重要建筑;歇山顶则显得轻盈活泼,给人以优美的视觉感受;攒尖顶则常常出现在钟楼、鼓楼等建筑上,独具特色。
屋顶的屋脊和檐角通常装饰有精美的脊兽和木雕,这些装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辟邪、吉祥的寓意。
泉州寺庙建筑的墙体也是一大特色。
多采用红砖白石的组合,红砖的鲜艳色彩与白石的素雅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墙壁上常常镶嵌着精美的石雕和砖雕,这些雕刻题材丰富,有花卉、人物、神话故事等,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寺庙的门窗设计同样别具一格。
门窗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扇形等,窗棂的图案精美繁复,有几何图案、花卉图案等。
透过这些门窗,阳光洒入室内,形成斑驳的光影,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泉州寺庙建筑中的斗拱结构更是精妙绝伦。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独特构件,它不仅起到支撑和承重的作用,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泉州寺庙中的斗拱造型多样,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装饰艺术方面,泉州寺庙可谓是集大成者。
寺庙中的木雕、石雕、砖雕、彩画等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木雕通常用于梁柱、门窗等部位,雕刻的内容多为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生活场景,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泉州春节宗教信仰与民俗传统
泉州春节宗教信仰与民俗传统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泉州地区承载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与民俗传统。
本文将以泉州春节为切入点,探讨其宗教信仰和民俗传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泉州春节的宗教信仰泉州地区信仰多元,诸多宗教共存,对春节的宗教信仰影响不可忽视。
其中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
1. 佛教影响佛教是泉州地区广泛信仰的宗教之一。
泉州的报恩寺、南禅寺等佛教寺庙将春节作为重要的佛教节日,举行庙会和祈福仪式,吸引着大量虔诚的信徒。
2. 道教影响道教在泉州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视为寿康大帝的主要信仰群体。
春节期间,寿康大帝庙会将迎来大批信徒,庙内外热闹非凡,民众祈愿寿康平安。
3. 民间信仰影响泉州地区还有许多世俗宗教习俗,如拜神、求签、燃放鞭炮等。
民众参与宗教活动,祈求平安富贵和福康安好。
二、泉州春节的民俗传统泉州地区的春节庆祝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独特的民俗传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理念。
1. 祭拜祖先在泉州,祭拜祖先是每个家庭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活动。
人们整理祭祀场所,上香祭拜,恭敬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2. 贴春联、剪窗花贴春联、剪窗花是泉州春节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
泉州人喜欢用红纸和金笔写春联,将对联贴在门上,希望家庭幸福吉祥;同时,他们还喜欢用彩纸剪出美丽的窗花,给居室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3. 赏花灯泉州的花灯制作工艺独特,尤以“泉州花灯”最为有名。
春节期间,各地将举办花灯展览活动,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同时也展示了泉州人民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4. 舞狮、舞龙舞狮和舞龙表演也是泉州春节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身着狮子、龙的服装,表演节目,以传统的舞蹈和音乐迎接新年的到来。
5. 传统美食泉州春节期间,当地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传统美食如鱼生、年糕、油饼等,不仅满足味蕾上的享受,更寓意着五谷丰登、口福连连。
泉州开元寺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开元寺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开元寺,也被称为福建开元寺,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开元街的一座古代佛教寺庙。
该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是福建地区最早创建的佛教寺庙之一,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现今已成为福建省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创建的寺庙之一,泉州开元寺不仅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同时还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的古代建筑。
该寺庙的建筑群以唐时风格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是“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四面拱券、屋顶独特的唐风建筑,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珍品之一。
泉州开元寺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佛像、经石、碑刻、钟鼓、壁画等等,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佛教文化的精髓,还反映了泉州地区历史纵横的变迁。
如今,泉州开元寺已成为福建省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知名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
同时,泉州开元寺也成为海内外佛教徒朝拜的重要地点之一,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盛大的佛事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泉州历史文化研究报告
泉州历史文化研究报告
摘要:
泉州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研究泉州的历史和文化,探讨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并重点介绍了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建筑风格、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一、泉州的历史
泉州作为一个古老的港口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的汉代。
在唐宋时期,泉州成为海上贸易中心,是中国最早的对外经济活动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在明清时期,泉州的繁荣达到高峰期,是中国最大的外销贸易港口之一。
二、泉州的文化遗产
泉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宗教文化、建筑风格和音乐文化等。
泉州的宗教文化以妈祖文化为代表,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神,泉州被称为“妈祖故乡”。
泉州的建筑风格主要以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南洋风格,尤其以鳌江建筑群和开元寺三大殿为代表。
泉州的音乐文化以世袭民间乐团为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三、泉州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泉州的繁荣和发展也使得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南方各地文化的交融之地。
同时,泉州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
为中国南方建筑和文化的代表之一。
总结:
泉州作为一个古老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城市,其海上丝绸之路、建筑风格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使得它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泉州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同时,保护和传承泉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对于维护中国文化多样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是多种宗教兼容并存,民间信仰繁杂,节日活动丰富,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独特,且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闽越族和汉族的习俗。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元素:
1. 宗教:泉州是多宗教的城市,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在历史上都有传播。
2. 方言:泉州市通行闽南话,属于泉州音。
3. 节日:泉州民俗古朴,除了具有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节日,还有随着泉州市各区人民生活习惯及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二月的永春北溪文苑桃花节、三月的德化美湖乡小湖村樟树王节、六月的鲤城关帝文化节、永春魁星文化旅游节等。
4. 嫁娶文化:泉州传统的婚姻习俗,包括相亲、订婚、结婚等。
5. 饮食文化:泉州的传统美食有蚝煎、天公豆、深沪水丸、鱼丸、崇武鱼卷等。
6. 丧葬文化:泉州传统的丧葬习俗,包括入殓、出殡、安葬等。
7. 方言文化:泉州市通行闽南话,属于泉州音。
总之,泉州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值得深入探索和了解。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1.开元寺:福建省的佛教名刹,建于唐朝开元年间。
2.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介绍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3. 晋江古城:保存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4. 洛阳桥: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5. 泉州南安岩雕:以南宋岩雕艺术为代表的中国岩雕艺术重镇。
6. 清源山:福建省著名的道教圣地,是福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7. 祖师庙:福建省的道教名刹,是中国道教“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祖庭。
8. 吕厝福建土楼:闽南土楼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
9. 岩头寺:中国南方早期佛教建筑的代表,被称为“南方龙岩石窟”。
10. 台湾连江北竿岛: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综合体,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先民居址。
11. 大崎头:福建省最大的土城遗址之一,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清凉寺:始建于唐朝,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13. 成仙台:传说中唐代道士陈抟成仙的地方,是福建省文化名胜。
14. 万祥禅寺:建于金代,是中国禅宗的瑰宝之一。
15. 泉州安海古城: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街巷、建筑和风貌,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
16. 西街:泉州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和文化遗产。
17. 东湖公园:有着悠久历史的园林,是泉州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18. 龙港古城:明清时期的海港城市,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场所之一。
19. 泉州城隍庙: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是泉州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20. 南安山:拥有众多的峰峦、瀑布和溪流,是福建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21. 河滨公园:位于泉州市中心的城市公园,有着美丽的江河风光和众多的文化景点。
22. 泉州丰泽妈祖庙:是中国妈祖信仰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福建省的文化名胜。
古老的庙宇游览福建泉州开元寺的佛教文化
古老的庙宇游览福建泉州开元寺的佛教文化福建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开元路,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庙宇。
该寺始建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开元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开元寺占地广阔,建筑风格独特。
进入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山门。
山门上的楹联“佛门何止开元,念竹山河上下”气势磅礴,令人肃然起敬。
穿过山门,便来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
大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巍峨庄严,绘有精美的壁画,充满了佛教的神圣氛围。
除了大雄宝殿,开元寺还有众多其他精美的建筑。
比如天王殿、藏经楼、方丈楼等等。
这些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经历了多次修葺,保存完好。
而且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彩绘。
这些艺术品充分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和民间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建筑,开元寺还拥有丰富的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老峰石刻了。
五老峰石刻是北宋时期的作品,以五位贤者为题材,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五位贤者的形象。
这些石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珍品之一。
在开元寺,你还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佛教活动。
例如,早晨的晨钟暮鼓、法事念诵和佛经讲解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佛教文化,还能帮助你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除了佛教文化,开元寺还与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有关。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将领,他曾经在开元寺学习佛教和禅宗。
开元寺内还有着他痛改前非的故居,这里陈列着他的字画和著作,让人对他的一生有更深入了解。
总的来说,福建泉州开元寺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佛教庙宇,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
这里的建筑、艺术品和文物都展示了传统建筑工艺和民间艺术的精华。
游览开元寺,不仅能够感受到佛教的神圣与庄严,更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如果你对历史和艺术有兴趣,开元寺将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泉州的特色
泉州的特色
泉州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
以下是一些泉州的特色:
1.历史文化: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博物馆,如开元寺、东西塔、清净寺等,展示了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2.宗教文化:泉州是中国宗教文化的汇集地,这里有多样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让泉州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
3.自然景观:泉州的自然景观也非常迷人,如清源山、九日山、戴云山等,都是旅游爱好者探险和观赏的胜地。
4.民俗文化:泉州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丰富,如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等,都是泉州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5.美食:泉州的美食文化也非常出名,如土笋冻、牛肉丸、鱼丸等,都是泉州的传统特色美食。
6.侨乡特色: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许多泉州人旅居海外,为泉州的文化和经济带来了独特的元素。
7.建筑风格:泉州的建筑风格独特,如红砖楼、闽南古厝等,展现了泉州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风情。
总的来说,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风景优美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
泉州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有哪些
泉州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有哪些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南沿海。
它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现出独特的旅游魅力。
当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泉州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泉州的宗教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大亮点。
泉州素有“宗教胜地”之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处。
开元寺,作为福建最大的佛教寺院,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
游客们可以在古寺中感受宁静与庄严,欣赏精美的佛像和古建筑。
清净寺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让人们对伊斯兰教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而天后宫,供奉着海上保护神妈祖,是海内外妈祖信徒的朝圣地。
这些宗教场所不仅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了解泉州宗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开发宗教文化旅游线路,举办宗教文化活动,泉州成功地将宗教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祈福和体验宗教文化。
其次,泉州的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也独具特色。
泉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火鼎公婆”,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在一些旅游景区和节庆活动中,游客可以欣赏到这些精彩的民俗表演,亲身感受泉州民俗文化的魅力。
此外,泉州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等,也成为了旅游的热门时段。
在元宵节,花灯展遍布大街小巷,各种精美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端午节时,赛龙舟活动激烈而精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为了更好地推广民俗文化旅游,泉州还建立了民俗文化村和博物馆,展示民俗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民俗活动,学习传统技艺,购买民俗手工艺品,深度体验泉州的民俗风情。
再者,泉州的海洋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成效显著。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拥有悠久的海洋贸易历史和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
泉州的港口、码头、古船遗址等都见证了其辉煌的海洋历史。
如今,泉州开发了海洋文化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参观这些历史遗迹,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伊斯兰教与泉州清净寺
• 现存两墓并列,墓盖
用花岗岩雕刻,盖分
三层,呈阶梯状,通 高60厘米;底 层长方 形,长2.15米、宽1.10 米,四面浮雕莲瓣纹;
中层素面;顶层呈券 形,长1.55米。墓盖底 下为覆盖墓坑的石板。
• 墓前方有天然巨石一 块,风吹欲动,手推 能晃,俗称“风动 石”,明代知府周道 光题刻“碧玉□”三 个大字。这块风动石 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 曰“玉球风动”。
殿西墙朝向伊斯“米哈拉布”,习称“壁龛”,壁龛中 浮雕着阿拉伯文《古兰经》经句,为讲经 之所。拜坛两侧有6个尖拱宝盖状石龛,亦 均 浮雕阿拉伯文;殿南墙中开8 个大窗, 使奉天坛更显得开阔、雄伟。从 “壁龛”
(即拜坛)等建筑规制看,它仍保留着伊 斯兰教徒虔诚的宗教习俗。
门楼
• 寺门南向,临街,通 高约13米,宽6.6米, 用花岗石和辉绿石砌 成,分外中里3层,外 中层上部均用辉绿石 作圆形穹顶尖拱门, 里层上部作白色圆穹 顶。由连续贯通的四 道巨大尖拱门形成条 甬道,直达寺内。
望月台
• 门楼顶层是望月楼 和塔,早已倒塌。 现存月台,伊斯兰 教教长阿訇在斋月 前和斋月末站立于 上观望初升新月决 定穆斯林封斋和开 斋日期的地方。
• 元代,是泉州伊斯 • 明代,伊斯兰教在泉
兰教鼎盛时代,城
州严重衰落,穆斯林
内和城郊建有清真 寺七座,除了有 “圣友寺”以外, 还有“也门教寺”、 “穆罕默德寺”等
也已演化为“回族” 人;并放弃阿拉伯语 言、文字而普遍使用 汉语、汉字。而且原
伊斯兰教场所;并
居泉州的穆斯林也因
出现了“回半城”、 种族缘故而避居或改
• 伊斯兰教忌烧香祈祷,其如香炉两旁大立柱上联 对所云:“悔则净心但顶礼而无供养,宣则同调 即异斋可以合鸣。”所以它是为众多穆斯林聚在 一起举行礼拜时,将檀香末放置在香炉顶端下凹 处焚烧,借以净化空气,减少或避免因人多空气 污染而影响信徒健康,颇符合伊斯兰教徒酷爱卫 生的观念特色。
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论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管理本科(1)班陈红梅120070701109 摘要:泉州宗教文化发达,宗教文化旅游是泉州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了泉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产品的策略和旅游路线的整合,阐述了泉州宗教旅游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泉州、宗教文化旅游、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发展方向正文: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夕日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广泛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而泉州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了世界的各大宗教,并与泉州当地文化和谐相处和发展,直到今天,尽管有些宗教已濒临消失,有些宗教思想还在继续传播,但他们都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
因而泉州也被称为“宗教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市宗教文化资源概况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海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港口。
唐、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世界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传教于此。
在这里,中西文化长期和谐相处,多元共存,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一)泉州佛教。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
东汉末年,中国江南地区也有了外来的僧侣译经传教者。
后来,又有隋末皇泰年间建的安海“龙山寺”,唐垂拱二年建的开元寺等佛教寺院出现。
唐、五代时,泉州的佛教发展呈上升兴旺态势。
在增修建开元寺之后,又在城东一隅增建了“承天寺”等。
至唐末,佛教建筑寺庙在“泉州”辖区内,就有数十座。
而且出现不少高僧,翻译大量经典,佛学著作也不少。
宋时,与“泉州港”的兴盛相呼应的缘故,佛教发展仍呈上升态势。
宋代以后,泉州的佛教渐趋世俗化,但仍继续发展。
泉州历代建造的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800多座,现尚存339座。
泉州的佛寺,大多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巍峨壮观,具有特色,许多寺院被列为各种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佛寺,并且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泉州宗教
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 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 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 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 创立了摩尼教。摩尼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 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 压迫。
草庵--摩尼教遗 址位于距泉州市区 南门外19公里的晋 江余店苏内村万山 峰(又名万石山、 华表山),为我国 仅存完整的摩尼教 遗址。因古用草构 屋,故曰草庵。
国内现有最早的清净寺
“艾苏哈卜清真寺”依然矗立 在泉州繁华的涂门街。 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早 在唐朝就有三贤四贤来传教。据 史书称:泉州唐时传有“麒麟 寺”,就是阿拉伯人的礼拜寺。 而泉州清真寺,则成我国现存最 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 格的伊斯兰教寺,是我国与阿拉 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 的重要史迹。
相关景点
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 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 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
三大片区组成。清源山景区方 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 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 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 多的海外游客。 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 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 “泉州”;山高入云又名“齐 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 “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 称“三台山”。
清净寺
草庵
道教发源于中国,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就在泉州传播, 并建造了位于市区的白云庙(现)。 泉州目前道教宫观100余座,道士有1100多人。 其中道教的元妙观、泉州府城隍庙、马甲仙公山、东岳行宫、 法石真武庙、晋江崇真殿、深沪宝泉庵、石狮城隍庙、南安郭山庙、 安溪城隍庙、永春百丈岩、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等
泉州寺庙奉祀神祗与多元宗教文化
清道 光二 十五 年 ( 1 8 4 5 ) 苏廷 玉 撰《 重建 泉州元 妙观 记 》 云: “ 道 光癸 巳秋 , 正殿 中梁 遽 折 , 山门左 旋亦 倾颓 , 神 光暴露 , 观 者恻 焉 。维 时适 逢 踢亢 , 邑侯朱 公祷 雨 于斯 , 甘 霖旋 沛 , 岁 乃 大稔 , 即延 郡绅 士规 画 工 资所 出 , 首倡 捐廉 , 命董 其 役 。富美 大巡 萧 太 傅 捐 升 中梁 , 协 以众 募 之 赀 , 先 建 正殿 , 重 修 山 门及 东 西 两
人 即请 萧 王府 竖 立 梁 簸 一 枝 , 并 为萧 王府 崇奉神 位檀樾 主写“ 汉麒 麟 阁功 臣萧讳望 之, 即 富 美 王 府
也。 ” [
元 妙观 也奉 祀天 上圣 母 , 《 元 妙观 建戏 棚碑 记 》 云; “ 诸 纸 料铺 虔 诚醵 金 敬 塑北 斗 九 星全 身宝 座 , 仍塑 北斗星 君 副像 , 天上 圣母 宝像 , 为 值 年 正 东 翰 请 供 奉 … …仍 三 月 二 十 三 日恭 祝 南 门祖 庙 天 上 圣母 圣 诞
第3 1卷第 5期 2 0 1 3年 1 O月
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范 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Qu a n z h o u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1 No . 5
Oc t .2 01 3
泉 州寺 庙奉祀神祗与多元宗教文化
志 。子孙 繁衍 分居各 处 , 岁时致 祭 , 历年 已久 。因庙 宇 将圮 , 民 国十 二年 春 , 族裔 捐 资 修 葺 , 由晋 江 县知 事陈清 机布告保 护 。至 民 国十 四年 冬修 竣 , 祀典 重兴 , 又请 晋江县 知事李 重 申示禁 保 护 。 ” [ 1 关 于威应侯 , 《 闽书 》 载: “ 上 有显 应庙 , 祀 威应侯 。陈后 主叔宝 子 , 兄弟 三人 , 长 日镜 台翁 ; 季 日易简 ,
泉州关公信仰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
泉州关公信仰的文化内涵及其特点泉州通淮关岳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远播海内外,乃闽南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
泉州关公信仰在泉州产生、发展、形成并传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它反映了泉州一带人们思想发展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过程,是泉州这一区域所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一种民间(民俗)信仰。
关公信仰是由人们对中国人民所共同敬仰的历史英雄人物关羽的崇拜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地方民间神灵信仰。
对关公信仰的内涵及其泉州地方性文化特征进行探讨很有必要,这种探讨将有益于人们对泉州关公信仰加深认识。
本文着重阐述关公信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其重要而独特的地方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泉州关公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密切关系。
这种信仰是人们借助于英雄义士神灵加以神化崇拜的一种神灵崇拜。
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人物,能象关羽这样被泉州人民群众所了解、传颂、崇敬,直至顶礼膜拜,越千年而不衰。
关羽生前,并没有为福建建立什么功绩,更不用说为泉州了。
那么,泉州民众崇拜关羽是怎样产生的呢?考其原因,历代以来,泉州地方演“三国戏”,说“三国书”,看《三国演义》都对关羽作了宣传,对关羽的忠义等大加颂扬,这就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埋下尊崇关羽的浓厚思想感情的种子。
另外,自宋以后直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不断对关羽封王封帝,大力搞神化,借此以加强神权统治威力,为其封建统治服务,这也是原因之一。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开始初期,艰苦创业,开天辟地;到了发展繁荣时期,航海经商,同舟共济;内忧外患时期,要万众一心,守土御侮,因而逐渐形成一种勇敢尚义的风气。
关羽的忠勇尚义精神,自然成为人们所崇拜的理想人物。
人们奔趋敬奉。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基础,关公信仰才成为时尚;不然统治者再如何提倡、如何敕封也无济于事。
泉州供奉关羽,道观、佛寺随处可见。
到了宋代,佛家尊他为“伽蓝神”,道家封他为“忠惠公”、“义勇武安王”。
封建皇帝则先封之为王,继而封之为帝,建宫造殿,诏令和民意并举。
泉州宗教旅游文化特色
保存着全国最为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清净寺 ----清净寺
泉 州 佛 教
------------泉 佛
延福寺 、承天寺 喇嘛教三世佛造像 开元寺 龙山寺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址--草庵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址--草庵
草庵寺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 草庵寺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 光佛、摩尼教寺庙,位于晋江 市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宋代绍 兴年间,初为草筑而得名。据 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我国旧称 “明教”。其教义是杂糅佛教、 明教” 基督教、袄教而成的,唐武后 延载元年(公元694年 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 与此同时,有摩尼教高僧呼禄 法师传教入闽居泉。明初,由 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 遂摈其徒,毁其宫,摩尼教从 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 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 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
道教
----清源山老君岩造像 ----清源山老君岩造像
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龙山寺 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龙山寺
返回
延 பைடு நூலகம் 寺 返 回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唯一获得全国汉族佛教重点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 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寺。现有面积7.8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寺。现有面积7.8万平方米,始 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多年的历史。 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山门天 王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外少有。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 86根 王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外少有。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有86根 两人合抱的大方柱,丈八金身的五方佛,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 两人合抱的大方柱,丈八金身的五方佛,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 天乐伎。寺中古桑莲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 天乐伎。寺中古桑莲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 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
泉州的宗教文化
泉州的宗教文化政治组王少虹泉州位于中国福建东南部,依山面海,东南与台湾省隔海相望,面积为10865平方千米,人口以汉族为主,民族有回、蒙、畲、藏、苗、彝、壮、朝鲜、满、侗等41个。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历来就有对外通商和友好交流的传统。
早在唐代,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大港。
许多商人、旅行家、僧侣等汇聚泉州,带来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宗教文化,这些宗教文化和泉州本土民间宗教互相辉映。
从秦朝到唐代,大量的汉人多次入闽,带来了中原文化,佛教、道教就跟随南迁的移民传入泉州。
从唐代开始,泉州成为中国的重要港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的传入使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道教在东汉年间(25~220年)就开始传入福建,泉州最古老的道教史迹是白云观,今名“元妙观”,据清《泉州府志》记载,它始建于281年。
位于涂门街的通淮关岳庙,始建于宋代,因为主祀关帝,附祀岳王而得名。
泉州的东凤山下,有东岳行宫;万岁山下有真武庙;著名的老君岩在清源山下;泉州城内还有龙宫庙、净真观等。
可见,泉州的道观散布很广,信奉者应不在少数。
泉州地区最早的佛教古寺是延福寺,据记载延福寺始建于288年。
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曾在延福寺翻译《金刚经》。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686年,在宋、元、明曾扩建、重建。
唐代印度高僧释智亮曾来开元寺弘法,住东律院。
中国雕版印刷的佛教经典也被僧人带到了日本、朝鲜。
1217年日本僧人庆政离开泉州回日本时,带回了福州版的大藏经。
五代泉州招庆寺僧人静筠二禅师编的《祖堂集》在朝鲜开雕,并保存在朝鲜海印寺,成为珍本。
伊斯兰教在唐代传入中国,泉州灵山有“圣墓”,据明代的何乔远《闽书》介绍,这是唐初来泉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墓地。
泉州艾苏哈卜清真寺建于1009年,根据陈达生同志的考证,泉州现存伊斯兰教寺门楣石刻4个,重修寺碑、建寺碑各1个,说明泉州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六七座清真寺。
泉州有哪些值得参观的寺庙和道观
泉州有哪些值得参观的寺庙和道观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寺庙和道观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以下为您介绍泉州一些值得参观的寺庙和道观。
开元寺,无疑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寺庙之一。
它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 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开元寺的建筑风格宏伟壮观,寺内留存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
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其规模宏大,殿内供奉着五方佛。
殿内的斗拱和飞天乐伎木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东西塔更是开元寺的标志性建筑,它们分别名为镇国塔和仁寿塔。
这两座石塔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是中国古代石塔建筑的杰出代表。
塔身上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和浮雕,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承天寺,初名南禅寺,位于泉州市中心。
这座寺庙环境清幽,寺内建筑错落有致。
漫步其中,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承天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宋时期的特点,古朴典雅。
寺内的放生池清澈见底,池边绿树成荫,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
它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清净寺的门楼采用了阿拉伯式的建筑风格,高大雄伟。
寺内的石墙、石柱和石刻经文,都见证了伊斯兰教在泉州的传播和发展。
天后宫,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一座。
妈祖信仰在泉州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天后宫建筑气势恢宏,红墙绿瓦,充满了浓郁的闽南建筑特色。
宫内供奉着妈祖神像,香火旺盛,每年都有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玄妙观,是泉州的一座著名道观。
它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历史悠久。
玄妙观的建筑布局严谨,殿宇雄伟。
观内的三清殿是主殿,供奉着道教的三清尊神。
道观内的壁画和雕塑精美绝伦,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神秘和深邃。
泉州的寺庙和道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见证了泉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山圣母宫的文化价值考略
东山圣母宫的文化价值考略东山圣母宫是一座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东山岛上的天主教堂,建于187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之一,也是泉州市的重要宗教文化遗产。
东山圣母宫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对于了解中国基督教历史、了解泉州文化、了解东南沿海历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从历史、建筑、宗教文化等方面来探讨东山圣母宫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价值东山圣母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是由天主教传教士马利亚·奥德夫创立的,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之一,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东山圣母宫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也承载了基督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历史记忆。
在19世纪初,东山圣母宫是天主教在东南沿海的基地之一,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布道的重要据点。
东山圣母宫在中国基督教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基督教传教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建筑价值东山圣母宫建筑风格融合了欧洲哥特式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建筑价值。
教堂整体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建筑结构稳固,多层次的结构和复杂的雕刻展现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东山圣母宫在建筑细节上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柱子上使用了中国传统的云纹、莲花纹等装饰,使得整体建筑具有独特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色。
这样的建筑风格不仅展示了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传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宗教建筑的影响,因此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
三、宗教文化价值东山圣母宫是天主教的圣地,对于信徒来说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价值。
教堂内部装饰豪华,充满了宗教气息,墙壁上绘有圣经故事的巨型壁画,教堂内还摆放了大量的圣像和宗教装饰,给人一种神圣肃穆的感觉。
每年的宗教节日,东山圣母宫都会吸引众多的信徒前来朝拜,成为当地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
东山圣母宫的宗教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其对信仰者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中国基督教的传播历史,以及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伊斯兰概况 宗教概况
据《旧唐书》载,在“正统哈里发时期”就已派 使节、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朝见高宗,介 绍其教及其“政教合一”之国,这是有史为证的 最早由西域传入的记载。而后官方、民间的传播 记载亦就逐渐多了,当时唐肃宗还允准留居或世 居中国。事实上,据《闽书· 方域志》载,在“穆 圣”从麦加迁麦地那时,即唐高祖“武德中” (约公元622年左右)就有“穆圣”的门徒“大贤 四人”,越过阿拉伯海、经孟加拉湾、穿过马六 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而分别到广州、泉州、扬州 传教,其中的“三贤”沙谒储、“四贤”我高仕 二位即在泉州传教至“归真”(逝世),其时尚 无“泉州城”,而其墓葬在后来的泉州城东郊外 的山上,于是后来便称此山为“灵山”。 可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海上传入为最早, 而泉州是其最早传入的发祥地之一。
1/6/2015
宗教概况
泉州道教概况
在泉州,道教也有着相当重要的遗迹,其中 最著者莫过于清源山南麓那尊老君坐像了。 泉州是道教传播较早的地方,早在晋时即有 道教庙观出现。 南宋时,正当泉州处于鼎盛之际,著名理学 家朱熹和两度出任泉州知府的真德秀等人,又大 力提倡道教,使道教在泉州愈益发展。 现如今,道教的发展在泉州蓬勃向上,在泉 州中有相对较大的影响能力,传播了道教的养生 观念,对于泉州的养生观念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佛教建筑文化
宗教的思想、文化还反映在其建筑上,各个宗 教之间的建筑各自不同,体现了自己宗教的主体思 想特征。 佛教的建筑体现受苦才能飞升和众佛大爱大仁, 所以佛教建筑特点就是神圣、庄严。多以金箔贴佛, 体现佛的庄严,建筑顶部大多有龙、狮辅以左右, 低矮、宽阔也是佛教的建筑特点。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其中像柬埔 寨佛教建筑吴哥窟、甘肃夏河县拉卜仑寺佛塔,以 及泰国的玉佛寺。 泉州的开元寺也是包罗佛教的建筑特点:
道教建筑文化
道教讲究修身,在古代传说更多书写了道教的炼 丹术,所以道教的建筑特点就是避世。建筑多在高山 美景,以髙险而著称,道教建筑多人物与房屋一起遍 于山际。 著名建筑有峨眉山的金顶、江西的天师府、北京 的白云观。 泉州著名的便是清源山的老君岩。
伊斯兰建筑文化
伊斯兰教的建筑特点就是建筑本身为白色,建筑顶 上多是圆顶或者是尖塔,主体建筑前舍友广场或者是水 池,象征着伊斯兰爱好圣洁的特点。 著名的建筑有麦加大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 倭 马亚清真寺。 泉州著名的伊斯兰教就是圣墓。
1/6/2015
Hale Waihona Puke 照 片 分 享这是我们去海交馆 的一些图片。
1/6/2015
照 片 分 享
1/6/2015
总结
泉州市一个拥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的城市。在这里,存在着世界上各种 各样的宗教,但这些宗教在这一块土地上却和平相处,从未发生过冲突, 而我国对宗教采取的政策就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地位相互平等、和睦相 处。而泉州宗教文化和睦相处也正是我国宗教政策的雏形以及成功的例子。 泉州宗教文化繁荣也间接地体现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改革开放不 仅使我国经济繁荣富强,也使得世界各地的宗教和宗教文化能够更好的在 我国土地上得到交流,也使得泉州的宗教文化各具特色、相互依存。
黎 明 职 业 大学
:
中国传统文化——
泉 州 宗 教 文化
1宗教文化概况
2 宗 教 概 况 3总结
宗教思想
宗教文化概况
泉州宗教繁多,各个教派之间相互独立, 也相互影响。 其中,佛教是中国的主要教派,在泉州 也有很大的信徒。佛教的思想: 四圣谛:苦,苦集,苦灭,灭苦之道。 八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 正精进、正念、正定。 三相:苦、无常、无我,以戒律为根基,止 禅(修定)为助缘,观禅(修慧)为实践。 道教讲究的是修身养性,脱禅修性。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 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这是印度教的 主要特征之一,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 毗湿努和湿婆。 摩尼教,又称作牟尼教或明教,是一个 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的宗教,主要的教义 是两宗三际说,即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 的两宗,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际。
泉州佛教概况 宗教概况
唐朝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亦为佛教 的兴盛时期。 唐代,泉州的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崛起,为 佛教在泉州流传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佛教寺 庙的兴建是佛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标志。 唐垂拱二年,在泉州肃清门外建白莲瑞应道 场,后赐莲花寺。开元二十六年敕天下佛寺皆改 名开元寺。 唐朝泉州出现了不少著名僧人。泉州超功寺僧 人昙静,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泉州开元寺僧人 匡护,讲《上生经》,听者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