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期中考试卷语文讲评教案

期中考试卷语文讲评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分析期中考试卷中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2. 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分析学生答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 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讲解。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期中考试的情况,包括考试范围、题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考试中的心得体会。

二、分析学生答题情况1. 教师展示期中考试卷,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3. 教师总结学生答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作文写作技巧欠缺等。

三、讲解答题技巧1. 针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讲解以下内容:a.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b. 常见的基础知识题型及解题方法c.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2. 针对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讲解以下内容:a. 阅读理解的方法b.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c.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3. 针对作文写作技巧欠缺的问题,讲解以下内容:a. 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b. 如何构思作文c.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d.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讲评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的积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讲评课中的收获,并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1. 学生根据讲评课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制定改进计划。

2. 完成一份针对期中考试的错题集,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加强巩固。

教学反思:1. 本次讲评课针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

2.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一、考试概况高三语文期中考试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一段时间后的一次检测,通过考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和应对高考。

二、试卷结构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1. 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对词语理解、语法知识、修辞手法等的了解。

2.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试卷分析针对不同题型,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指导:1. 选择题分析•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错题原因,及时巩固基础知识;•针对易错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2. 非选择题分析•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估,指导学生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表达水平;•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讲评教案根据试卷分析结果,制定讲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针对选择题中学生易错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供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2. 阅读理解提升•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授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3. 写作表达训练•分析学生写作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如何改进;•提供写作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分析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分析能力,训练分析思维;•提供分析题目,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

五、总结通过对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的讲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水平,掌握解题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分析思维,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努力提高,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期中试卷讲解教案

高中语文期中试卷讲解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次期中试卷的题型、分值分布及考试要求。

2. 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的错题,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错题,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的错题,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本次期中考试的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析试卷的重要性。

二、讲解试卷结构及题型1. 介绍试卷的题型、分值分布及考试要求。

2. 分析各题型在试卷中的占比,帮助学生了解考试重点。

三、分析错题1. 学生自愿分享错题,教师逐一分析。

2. 教师针对错题,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学生总结错题原因,反思自己的学习。

四、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1. 教师总结各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巩固解题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错题1. 学生回顾错题,尝试独立解答。

2. 教师针对学生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二、讲解作文题目及写作技巧1. 介绍作文题目及要求。

2. 分析作文题目,讲解写作技巧。

3.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尝试写作。

三、总结期中考试1. 学生总结本次期中考试的经验和教训。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四、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错题练习。

2. 学生根据作文题目,完成作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试卷,帮助学生分析错题,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语文期中考试卷讲评教案

语文期中考试卷讲评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分析期中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解题技巧和答题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讨论、个人反思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考试、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分析考试中的典型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2. 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答题策略。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调整心态。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不断进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期中考试的情况,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提问:同学们在考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二、试卷分析1. 教师展示试卷,引导学生回顾考试内容。

2. 分组讨论,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3. 教师总结各组讨论结果,重点讲解以下内容:a. 阅读理解: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

b. 古诗文默写:如何正确记忆诗句,避免错别字。

c. 词语辨析:如何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提高运用能力。

d. 简答题:如何准确把握题意,组织语言,使答案条理清晰。

三、解题技巧与答题策略1. 针对阅读理解,讲解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

2. 针对古诗文默写,讲解如何正确记忆诗句,避免错别字。

3. 针对词语辨析,讲解如何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提高运用能力。

4. 针对简答题,讲解如何准确把握题意,组织语言,使答案条理清晰。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自己在考试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五、布置作业1. 完成一份期中考试试卷的错题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2.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了考试中的问题,提高了解题技巧和答题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汇总6篇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汇总6篇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汇总6篇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汇总6篇教案对于教师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精选篇1)一、调适心态端正态度:态度决定高度增强信心:信心决定成败二、四个坚持1、坚持阅读:精读————深度泛读————广度、文言文、诗歌、报纸、杂志、文学类、实用类2、坚持积累:基础知识积累————字、词、句写作材料积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坚持写作:长短不限,有感而发4、坚持做题: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三、强化记忆1、要有“记住”的紧迫感2、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要及时复习,反复记忆4、系统概括或兴趣记忆5、读写忆用,协同记忆6、文理交替,适时休息四、能力培养1、科学安排课前、堂上和课后学习的三个环节抓好课前预习环节、注重堂上听课环节、抓好课后复习练习环节2、加强思维训练、反复咀嚼解题思路、答题技巧3、答卷注意信息准确、卷面整洁————数数落实、题题核对、答题规范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精选篇2)首先,查漏补缺,心中有数。

我们一般把高考复习后期称作“查漏补缺”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突破弱项,提升强项。

自己的强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同学们可以将你历次模拟考试的试卷找出来,按照表格形式统计总结自己的得、失分情况,并从中找出自己的强、弱项考点。

对于较弱的、多次失误的考点,一定要用醒目的文字注明,以提醒自己。

建议对每张试卷都要做这样一张“考点得分情况统计表”,然后将这些表格综合到一张总表上,最后根据这张总表将强、弱项考点列举出来,作为自己后期复习的参考目标,对以后的各次模拟考试也要进行这样的分析统计,以便找出自己的强、弱项的变化情况,随时将失误考点补充到复习目标表格中去,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语文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语文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语文期中试卷讲评教案第一章:试卷分析1.1 试卷结构分析分析试卷的构成,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运用、作文等部分。

1.2 试卷内容分析分析试卷中各部分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得分情况。

指出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和知识点。

1.3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统计学生的总体答题情况,包括平均分、及格率等。

对学生的错误答题情况进行分类统计,找出常见的错误类型。

第二章:答题技巧讲解2.1 古诗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如何正确理解古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指导学生如何准确理解古诗文中的实词和虚词,避免望文生义。

2.2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

指导学生如何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并进行合理推断。

2.3 基础知识运用答题技巧讲解如何快速准确地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如词语辨析、语法知识等。

指导学生如何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情况。

第三章:错误案例分析3.1 错误答题案例展示展示一些典型的错误答题案例,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运用等。

3.2 错误原因分析分析错误案例中的错误原因,如理解不准确、答题方法不当等。

3.3 改进措施给出改进措施,指导学生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

第四章:优秀答题案例分析4.1 优秀答题案例展示展示一些优秀的答题案例,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运用等。

4.2 优秀答题技巧分析分析优秀答题案例中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4.3 学习借鉴指导学生如何借鉴优秀答题案例,提高自己的答题水平。

第五章:期中试卷讲评总结5.1 试卷讲评重点总结总结本次试卷讲评的重点内容,包括答题技巧、错误案例分析等。

5.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3 改进计划鼓励学生制定改进计划,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第六章:作文部分讲评6.1 作文主题分析分析本次作文的主题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作文的出题意图。

6.2 常见问题分析分析学生在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如立意不当、思路不清、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语文期中测试卷讲评教案

语文期中测试卷讲评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次期中测试的成绩分布和整体情况。

2. 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的错题原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错题原因。

2. 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错题背后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宣布本次期中测试的成绩分布和整体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试卷中的优点和不足。

二、分析试卷1. 针对试卷中的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作文等题型,分别进行讲解和点评。

2. 分析错题原因,如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解题技巧不熟练、审题不仔细等。

3. 针对错题,给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1. 总结本次期中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如基础知识不牢固、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等。

2. 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反思和总结1.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期中测试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

2. 培养学生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努力提高成绩。

五、布置作业1. 根据本次期中测试的错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2. 针对薄弱环节,查找相关资料,加强学习。

教学反思:1. 在讲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原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 、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一、 学生得分情况一览第Ⅰ卷:选择题题 号 答 案做错人数 错 项第Ⅱ卷:题型 最高分 最低分 二、错因分析:(一) 选择题(二) 11、文言文翻译(1) 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

(5 分)学生答案示例: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 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 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 ( 5 分)学生答案示例: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三)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 分)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超然物 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

(5 分)学生答案示例: “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

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 文学作品阅读:14 。

文章第 1 段描写张翰“莼鲈之思”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 分)学生答案示例:①引出下文作者要写的莼菜,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莼菜之思就是故乡之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3、情感与态度: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4课时
教材分析:
1、数据统计:准确的统计是为了做到对成绩、对试卷、对学生心中有数。

了解整套试卷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年级最高分、班级最高分之外,还要统计每题得分率以及每一个板块的得分率。

其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

2、分析比较:根据试题出现的典型错误,研究学生试卷,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发现问题,利用试卷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

一定要多向比较,可以同类班级比较、也可以通过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作比较分析。

>
3、明确目的: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

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学情分析: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决定悬赏寻表,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赏金500美元。

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结果一个个都放弃了。

只有一个小孩,为了那笔巨额赏金,仍不死心地继续寻找。

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谷仓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

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

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
请以“静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结合命题材料,尤其是材料第2段充满智慧的点评,认真审读文题“静的魅力”,可以体悟到,文题的中心语是“魅力”,关键的修饰语是“静”,此篇作文要以“静”为思维基点,以“静的魅力”即“静”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和净化心灵、提升心灵为主旨下笔行文。

思路点拨:
思路一:先人有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另有一半则得之于静。

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存状态。

静是一种成熟,一种素养和与内涵。

只有静心才能专注,正所谓静水流深。


从静中能领略感悟人生真谛。

思路二:我们要在静中,寻找到人生真谛,感受静的魅力。

感受静的魅力,就是领略静的趣味。

感受静的魅力,就是理解静的无声。

感受静的魅力,就是吸收静的沉稳。

思路三:一切美皆源于静。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

静,是庄子愤世嫉俗的魅力。


静,是梭罗徜徉在瓦尔登湖畔的静谧。

思路四:寻找,有时就是一种对静的回归。

静的魅力,独特永存。

静的魅力,体现在文字中。

静的魅力,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静的魅力,体现在人格影响中。

思路五:置身于喧嚣多变的世界,我们惟有以内心的安静,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思随天上云卷云舒,方能淡泊明知,宁静致远,体现静的魅力。

静,散发着宽容博大胸怀的魅力。

静,散发着低调内敛的魅力。

/
静,散发着睿智风度的魅力。

佳作示例
静的魅力
储晨晨
寻找,有时就是一种对静的回归。

正如材料中的聪明的小孩,是静让他找到手表,亦是静,让他不忘心中坐标。

静的魅力,独特永存。

静的魅力,体现在文字中。

从《文化苦旅》中,我们读出了静的苦涩;从《围城》中,我们读出了静的枯燥。

然而,听那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看那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品那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攀那并不陡峭的高度,不正是你从静中领悟的成熟魅力吗鸿渐的灰色慢慢隐去,是文纨那出众的才情与美貌,然而终成正果的晓芙却静得悄无声息,难道这不正是她的魅力所在一曲静美的乐谱,是对围城最美的诠释。

由此可见,静的魅力,体现在淡淡的文字中。

静的魅力,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奥黛丽·赫本的美丽难道仅在于姣好的面貌与精致的五官不,她的美在于她的静。

《罗马假日》的辉煌是她青春活力的写照,却挡不了《梦幻天堂》中她自己那安静从容的独特气质。

静是她晚年不断读书的修炼成果,是她投身于慈善的雍容气质。

勿须多言,静的魅力已将光亮全打到她一人身上。

同样,马云的魅力不也在于静吗作为阿里巴巴总裁的他,帅气不敌李彦宏,智慧不及俞敏洪,却独以其静下来思考的魅力成为新一代青年偶像。

所以,静体现于举手投足间,让人更有魅力!
#
静的魅力,体现在人格影响中。

八百年的菩提树下参悟,换得一句“云淡风清,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任天上云卷云舒。

”释迦牟尼用他的一辈子最好地诠释了“静的魅力”——平和高深。

静得魅力不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从容吗不正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对心灵不动的坚守吗不正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对亡妻亘古不变的柔情与断肠之痛吗而他们,无一不给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人格标杆魅力,渊明的淡定,李白的孤傲,纳兰的绝美。

所以,静得魅力在人格影响中永存!
惟静者可看破红尘,修炼得道;惟静者可独守内心,特立独行;惟静者可孤傲人生,彰显非凡!
静的魅力,尽在不言中!
三、课堂小结
审题立意:
1、拓宽全面拓展话题
2、挖深深刻挖掘内涵
'
3、立准寻找最佳立意
四、课后作业:学生修改作文,并自评和同学互评。


周练(6)讲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讲评,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3、情感与态度: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复习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材分析:
;
此次周练时间为45分钟,题型有背默、文言文阅读、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语言文字运用等,共41分。

这些题型均是高考考查的题目类型。

背默题,从每周让学生掌握的两篇中出题,既有针对性,又能分解学生的背默压力;
文言文阅读,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读懂文言文,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及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名著题,这周安排了学生看名著《家》,事后也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掌握,题目也从这部名著中来;
文化经典题,这段时间都在复习《论语》,所以考查的内容也来源于《论语》。

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学生长句变短句的分解能力。

学情分析:
"
有认真掌握这两篇课文;
文言文阅读,不少学生读懂了文章,可是对题目的解答效果却不够理想了;
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因不认真看原著,课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不予理睬,所以名著题失分严重,已超出了老师预计的分数;而经典题,所设的三则经典均属于简单的篇章,有不少学生读懂了选文,却因没认真审题而失分。

语言文字运用,学生对长句的三层句意不会分解,自然也就不会将长句变短句了。

总之,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学生会不会做,方法掌握没掌握,而是讲过的题目学生认真研究了吗、课后布置的作业是否完成。

今后要将作业落实到底。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