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1) (1)三校生必学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则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人君当神器之重③,居域中之大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⑤,欺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⑥,承天景命⑦,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⑧。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2)。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3)。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14);载舟覆舟(15),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8),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9),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2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4),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茲九德(25),简能而任之(26),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7);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8)。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注释〕①本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疏,古代大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②下愚,最愚笨的人。
这里是魏征自谦之词。
明哲,明智的人。
③当,有“主持”“据有”的意思。
神器,帝位。
重,这里是“重权”“重势”的意思。
④居域中之大,在天地间是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⑤戒,革除,消灭。
以,用。
⑥凡百,所有一切。
元首,指帝王。
⑦景,大。
封建阶级常把帝王的高踞万民之上,说成是上天让他这样作的。
说“神器”,“域中之大”,也是这种用意。
⑧克,能够。
盖,表示对所说的事不作十分肯定的判断。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所写,是一篇旨在谏诤唐太宗李世民的上表文章。
该文章以深刻的见解和真诚的态度,对李世民在统一中国后的一系列政治举措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对于了解唐代政治历史和魏征的思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的整理,供参考。
文章开篇即指出统一天下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并不是终极目标。
魏征认为,大一统的国家需要有一种权力制衡的机制,而不是单一的统治者集权。
这一思想体现了他对于政治组织和权力分配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唐代政治理念的变革,即逐渐从以君主为中心的专制体制向官僚主义制度转变。
魏征指出,权力过于集中会导致君主依赖过多的宦官和贤臣。
他建议太宗在重要政务上,应当亲自参与决策,并与官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体现了魏征对于君主的参政思想和对于官僚的重视,也反映了唐代君主与官僚的互动关系。
此外,魏征还批评了李世民过于重用宦官的行为。
他认为,宦官容易得到君王的信任,却很难被制衡和监督,容易产生贪婪和腐败的现象。
这一观点揭示了唐代宦官问题的存在,对于深入理解唐代政治局势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进一步指出了李世民过度奖励功臣的问题。
魏征认为,李世民对功劳大臣的奖赏过分慷慨,导致朝廷财政出现问题。
他建议太宗应当合理的分配奖励,保持朝廷的财政稳定。
这一观点反映了唐代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管理不善的现象。
同时,魏征还指出了李世民重文轻武的倾向。
他认为太宗应该平衡发展武功和治国能力,通过智慧治理和儒家教育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一观点反映了唐代朝廷对于文学和儒家礼制的重视,也表达了魏征对于李世民政策取向的担忧。
此外,《谏太宗十思疏》还涉及了对外战争和对内政治的批评。
魏征指出,太宗过多地发动战争,使得国内资源消耗过大,民众生活不稳定。
他建议太宗应当尽快结束战争,安抚民众,发展生产,保持国家的繁荣。
这一观点反映了唐代战争频繁和大规模战争对于社会的冲击。
最后,《谏太宗十思疏》还对于太宗的个人修养和忠诚提出了建议。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谏言文章,全篇共有十个思想,并通过对历代帝王所犯错误的剖析,向太宗提出了一系列的忠言逐级,表达了对太宗和国家前途的担忧。
本文旨在对《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即是说每个人都有保卫国家的责任,不仅仅是皇帝和大臣,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作出贡献。
因此,每一个普通百姓都有维护国家安定的责任。
这个思想点体现了个体对国家的责任感,同时也强调了个体的力量对国家的影响。
二、“口吃不如咽,舌吐不如藏”这是说要慢慢地说话,用恰当的语言与用词,把一个人的看法清楚地表达出来。
同时,也强调了不要贸然发表言论,避免言多必失。
这个思想点和今天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训练密不可分。
三、“道德言行纷杂间,二者不可得兼”这一思想点是说要把道德和行为一致,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人产生误解和怀疑。
做事必须要讲究诚信,言行一致,不打不相识而言之,这一点在当今社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古人身不存,尚可致其名”这一思想点是通过学习古人的遗产和思想,保留并传承文化,以致使古人的思想和精神得以传承下去。
学习文化遗产和精神是对当前时代的建议,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不断地进步。
五、“勤政廉洁,能脱胎换骨”这一思想点即为“廉政”观点,不受贿赂,不作弊,以满足公众的信心和不断推动国家发展,以至于能有效地净化官场。
如今,不管是官场还是平民百姓,与此观点完全是同等重要的。
六、“岂因祸福避趋之,斯已淫矣”这一思想点是指不能因为祸福避讳而改变自己的信仰,而是应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立场。
只有在困难和挑战中坚持自己的信条,表明自己的立场,自己才不会被困难所打败。
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思想点是说要通过学习来使自己的能力更加强大。
通过读书可以让自己了解世界、扩大知识面和提高个人素质。
现在读书还是一项重要的事情,不仅是在校时读书,也包括读报、看书、看电视、上网等。
(完整word版)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docx
太宗十思疏一、通假字1. 董之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能而任之(“ ”同“ ”,拔).二、古今异1.求木之者,必固其根本(古:木的根。
今:指事物的本。
)..2.既得志,情以傲物(古:放情感,即“ 傲”。
今:尽情。
)..3. 壅蔽,思虚心以下虚心:古,使⋯⋯虚。
今:一种虚的美德。
..4. 傲物骨肉行路骨肉:古:之父母兄弟子女。
今:生骨肉..三、一多1.盖( 1)善始者繁,克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 2)盖在殷,必竭以待下(,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
)2.(1)必竭以待下(心)(2)能可欲(如果)3.下(1)壅蔽,思虚心以下(臣下的意)(2)臣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3)惧溢,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4)敏而好学,不耻下(地位低下的人)4.当(1)盛夏之,当而立(着,面)(2)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3)安步当(当作)5.安(1)思国之安者,必其德(安定)(2)燕雀安知之志哉(怎么)(3)王曰:“沛公安在?”(哪里)(4)衣食所安,弗敢也(享受)(5)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境。
(6)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6.信(1)信者效其忠:。
(2)愿陛下之信之:信任。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4)忌不自信:相信。
7.求(1)求木之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2)予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求。
(4)不求达与侯:追求。
(5)府史此,因求假:求。
8.治(1)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2)医之好治不病以功:医治。
(3)不效治臣之罪:治。
9.克(1)能克者盖寡:能。
(2)然操能克:。
(3)公乃与克日会:定。
(4)克己复礼仁:束。
四、重点虚1.之( 1)臣求木之者构助,用在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构助,的。
( 3)取之易而守之乎?代,指代天下。
2.以(1)盖在殷,必竭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2)董之以刑。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一、古今异义词: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 凡百元首元首:古义:指帝王。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4.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路人。
今义:走路。
5. 役聪明之耳目聪明:古义:听觉、视觉灵敏。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二、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2. 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3. 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4. 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5. 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三、重要虚词、实词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史学家魏征所著,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论文。
本文通过10个思疏,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对于朝廷政务和国家治理的种种忧虑和建议。
以下是对《谏太宗十思疏》的知识点梳理:1.《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此书的撰写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635年,当时太宗刚刚平定了玄武门之变,文治武功的太宗开始思考并引领国家的政务。
2.《谏太宗十思疏》的目的:魏征力图用此书来挑战封建统治思想,尤其是反对刚刚建立的世袭制度。
3.第一思疏:魏征提出“文武之道,一也”、“明君臣之义,二也”的观点,强调儒家的统治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4.第二思疏:魏征批评传统的世袭制度,主张选拔人才,尤其是从军事中选拔将才,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5.第三思疏:魏征提出慎重使用酷刑,主张以德治罪,以减轻民众的苦难。
6.第四思疏:魏征对于边防政策进行了分析,主张积极防御边境,以保卫国家的安全。
7.第五思疏:魏征提出重视农业和国家财政,主张减税和免除劳役,以鼓励农民的生产。
8.第六思疏:魏征呼吁统筹考虑国家的经济和人口问题,主张稳定人口增长和促进社会的繁荣。
9.第七思疏:魏征对于治安问题进行了讨论,主张加强法律的实施和依法行政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0.第八思疏:魏征提出重视教育,主张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倡导儒家思想的普及。
11.第九思疏:魏征对于地方政权进行了批评,主张加强中央政权的监督和管理,以避免腐败和权力滥用。
通过对《谏太宗十思疏》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魏征主要关注政治、经济、军事、人口、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讨论。
他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建议,对于唐太宗和后来的统治者都有一定的影响。
这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文献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谏太宗十思疏》必备文言知识归纳(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魏征: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
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其为人直言进谏,推行王道,主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薄赋敛”“轻租税”等,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疏:疏,奏文的一种。
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
“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
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为“疏”,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二、重要词语释义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根);欲流之远(形作动,流的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安宁)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稳固)而求木之长(生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等级低)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任),居域中之大(形作名,重要的地位),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形作名,安逸的环境)思危(形作名,危险的境地),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形作动,流的远)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能够)克终者盖(大概)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下属);既得志,则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以傲(形作动,傲视)物。
竭诚(诚心)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
虽董之以严刑,振(同“震”,使……震怒)之以威怒(状语后置),终(最终)苟免而不怀仁,貌(名作状,表面上)恭而不心服。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徵,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这个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嘿,朋友们,今儿个咱们来聊聊一篇老古董——《谏太宗十思疏》。
这可是唐朝那会儿,咱们四川的老乡(虽然隔得有点远哈,但都是华夏子孙嘛)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
魏征啊,那可是个直肠子,有啥说啥,不怕得罪人,就为了给皇帝提个醒,让他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臣闻哦,要想树木长得好,根子得扎牢;要想河水流得远,泉眼得掏深;要想国家稳当当,道德仁义得积厚。
”魏征一开头就用咱们农村头那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来打比方。
你看嘛,树没根咋个长得高?河没水咋个流得远?国家没道德仁义,咋个能长治久安呢?他接着又说:“源头不深,你偏想河水流得远;树根不牢,你偏想树长得高;道德不厚,你偏想国家安稳。
我虽然是个笨脑壳,都晓得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唐太宗那么聪明的人哟!”魏征接着就开始给唐太宗摆龙门阵了,他说:“你唐太宗啊,坐在这个龙椅上,掌握的可是天下大权哦。
你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安逸了就不管危险了,不能奢侈了就不节约了。
道德得厚实,欲望得控制。
不然的话,就像挖了树根还想树长得好,堵了泉眼还想水流得远,那是不可能的嘛!”他还给唐太宗提了十条建议,咱们也来听听:“看到好东西,要知足,别贪心;位置高了,要谦虚,别骄傲;打猎的时候,要有个度,别打太多了;听到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别装聋作哑;赏罚要公正,别因为个人喜好就乱来;要正直,别让那些歪门邪道的人得势;用人要用贤能的,别只看关系;做事情要始终如一,别半途而废;要防止被蒙蔽,多听听下面的声音;要防小人,多亲近正直的人。
”你看嘛,魏征这十条建议,条条都是金玉良言,都是为了让国家更好,让百姓过得更安逸。
他最后还说:“你要是把这些建议都听了,都照做了,那智者就会给你出谋划策,勇者就会为你卖力,仁者就会给你散播恩惠,信者就会对你忠心耿耿。
到时候,你啥都不用操心,就可以天天出去耍,享受生活了。
何必自己去操那份闲心,去管那些小事呢?”朋友们,你们觉得魏征说得有道理没?我觉得啊,咱们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他那个程度,但他的精神还是值得咱们学习的。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1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诤 臣 魏 征
—
—
第一段
动词, 使……稳固
疏通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 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动词,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 主持, 掌握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 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安
求
积累词语
•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载舟覆舟
第二课时
• 赏析第三自然段 • 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 • 文言知识积累
第三段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止 虚 养 居于……之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下 慎终 ;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 堵塞 端 蒙蔽 正 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 奖赏不当 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 斥退奸恶小 人 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 刑 因 罚 为 选拔 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 恩惠 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 撒播 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职责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 百司之职役哉!
本课小结
固本思源(比喻)论证
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善始实繁 克终概寡
提出问题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为什么思 引出警告 思些什么 提出十思
反面
分析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正面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整体思路
人君当思
思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谏太宗十思疏完整版
谏太宗十思疏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1.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十思,是本文内容,即;疏,又称奏疏、奏章、表,是古代向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
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3.写作背景: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时时警醒着唐朝统治者。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
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
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内容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课文第二段与中心论点有怎样的关系?总结历史教训,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劝谏君王积其德义。
3.第三段提出具体的做法,即“十思”(十条建议)。
请以表格形式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温馨提示】作者提出的“十思”,也可以概括为“五戒”:(①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②念高危 惧满溢 ③戒骄傲④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⑤戒纵欲⑥虑壅蔽 惧谗邪,⑦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⑧⑨戒赏罚不公)4.本文为什么能打动唐太宗(或:本文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试作分析)?通观全文,先用“固本”、“浚源”两个比喻,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论点,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积德义”的重要性,然后引历代君主善始而不能善终的教训,对比分析国君在创业、守业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论述了不积德义、纵欲傲物的危害性。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魏征,字玄成,以直言敢谏著称。
本文写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二、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① 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 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 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 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四、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高一语文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一)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主持,掌握
永保无疆之休。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王居其一焉。
——《老子》二十五章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主持,掌握
永保无疆之休。
喜庆,福禄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
介词,“用”
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朗读并思考:作者论证观点的方法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
所有的
大 没有谁 深
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表示推断,大概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连词,表修饰
放纵情感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怀仁,貌恭
介词,“用”
同“震”,威吓
而不心服。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下》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 慎;奔车朽
索,其可忽乎!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
——《 荀
对比论证
善始者繁——克终者寡 在殷忧竭诚待下——既得志纵情傲物 竭诚则吴越一体——傲物则骨肉行路 以仁义德行治民——以严刑酷法治民
谏太宗十思疏
听读课文并正音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 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 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 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 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 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 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思疏》原⽂、注释与精细翻译魏征《谏太宗⼗思疏》原⽂、注释与精细翻译导读:第⼀段:原⽂:⾂闻求⽊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岂望流之远,根不固⽽何求⽊之长。
德不厚⽽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况于明哲5乎!⼈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将崇极天之峻,永保⽆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茂,塞源⽽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
5、明哲:聪明睿智(的⼈)。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长,⼀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流得远,⼀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就要推崇皇权的⾼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茂盛,堵塞源泉⽽想要泉⽔流得远啊。
第⼆段:原⽂:凡百元⾸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道著,功成⽽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有余,今守之⽽不⾜,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体15,傲物则⾻⾁为⾏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不怀仁19,貌恭⽽不⼼服。
怨不在⼤20,可畏唯⼈21;载⾈覆⾈22,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注释:9、凡百元⾸:所有的元⾸,泛指古代的帝王。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1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源泉 源不深 望流远 根不固 求木长
伐根 义
德不厚 思国安 臣知不可 而况明哲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魏征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史称“诤臣”
疏
疏 shù,奏议的一种。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包括奏、议、疏、表、对策。
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 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 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 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 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 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 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 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 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在群 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书进谏,使太宗猛醒。太宗 看此疏后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 于案头,奉为座铭。
壳状的小溪珍珠腮狐像云梯一样,朝着女族长W.娅娜小姐瘦瘦的白象牙色鸟网模样的眼睛飞劈过去……紧跟着蘑菇王子也旋耍着兵器像竹节般的怪影一样向女族长W .娅娜小姐飞劈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淡青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墨紫色、景物变成了中灰色、天空变成了水青色、四周发出了浪漫的 巨响!蘑菇王子深邃快乐、充满智慧的黑亮眼睛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女族长W.娅娜小姐犹如扫帚似的脚,此时正惨碎成龟壳样的深橙色飞灰,高速射向 远方,女族长W.娅娜小姐狂骂着狂魔般地跳出界外,加速将犹如扫帚似的脚复原,但已无力再战,只好落荒而逃同学最后一个校霸终于逃的不见踪影,战场上留下了 满地的奇物法器和钱财珠宝……蘑菇王子正要收拾遍地的宝贝,忽然听三声怪响!三个怪物忽然从三个不同的方向钻了出来……只见L.崴敕柯忍者和另外三个校霸怪 突然齐声怪叫着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井盖象背鬼!这个巨大的井盖象背鬼,身长二百多米,体重八十多万吨。最奇的是这个怪物长着十分诡异的象背!这巨鬼有着亮黄色 面条似的身躯和嫩黄色细小羽毛般的皮毛,头上是墨绿色陀螺一样的鬃毛,长着墨紫色熊胆似的熊猫云帆额头,前半身是暗黄色积木似的怪鳞,后半身是新奇的羽毛。 这巨鬼长着墨蓝色熊胆模样的脑袋和亮青色柿子似的脖子,有着海蓝色河马样的脸和天蓝色长笛模样的眉毛,配着湖青色石塔一样的鼻子。有着浅绿色臂章样的眼睛, 和紫宝石色豪猪似的耳朵,一张浅绿色婚纱似的嘴唇,怪叫时露出青兰花色地灯模样的牙齿,变态的暗黄色廊柱般的舌头很是恐怖,嫩黄色汤勺般的下巴非常离奇。这 巨鬼有着很像小号模样的肩胛和酷似扫帚一样的翅膀,这巨鬼变异的鹅黄色奶酪般的胸脯闪着冷光,特像香槟一样的屁股更让人猜想。这巨鬼有着活像匕首似的腿和天 青色瓜子模样的爪子……轻飘的墨绿色茄子般的五条尾巴极为怪异,紫玫瑰色仙鹤模样的烟枪湖帆肚子有种野蛮的霸气。鹅黄色狮子一样的脚趾甲更为绝奇。这个巨鬼 喘息时有种湖青色路标般的气味,乱叫时会发出亮蓝色钻石样的声音。这个巨鬼头上春绿色蛋糕一样的犄角真的十分罕见,脖子上犹如粉笔一样的铃铛显得极为豪华同 时还隐现着几丝精妙。蘑菇王子和知知爵士见这伙校霸来者不善,急忙把附近的学生别墅群甩到千里之外,然后快速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报亭蟹眼仙!这个巨大的报亭蟹 眼仙,身长二百多米,体重八十多万吨。最奇的是这个怪物长着十分尊贵的蟹眼!这巨仙有着深紫色木瓜样的身躯和亮紫色细小路灯造型的皮毛,头上是水白色面具般 的鬃毛,长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景:承天景命(大)
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
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
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
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
2、信:
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
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
3、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
4、治:
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
5、当:
A、dāng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
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
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
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
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
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
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
6、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7、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
8、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9、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
10、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示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示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示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示假设)
四、词类活用
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2、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动,居……之下)
3、宏: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
②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①古义:放纵情感。
②今义:尽情)
3、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①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
②今义:认为)
4、虚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①古义:使心虚。
②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六、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始做得好的实在太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4、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