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1)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归纳与解读《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唐代的文言文,作者是魏征。

以下是对该文章中的一些重要文言知识的归纳:1. 重点词汇:(1) 思:思考,考虑,想到。

在文章中指君主应该认真思考和注意的十件事情。

(2) 固:牢固,稳固。

在文章中指不要轻易打破或改变既有的局面或秩序。

(3) 居安:处于平安稳定的环境中。

居:处于。

(4) 戒奢:戒除奢侈和浮华。

戒:戒除,避免。

(5) 以:来,以便。

在文章中表示手段或目的的关系。

(6) 宏:广大,宽广。

在文章中指要有远大的眼光和胸怀。

(7) 易:容易,简单。

在文章中指不要看轻困难,要认真对待。

(8) 简:简单,简洁。

在文章中指不要繁琐,要简明扼要。

(9) 有善:有好的事物或优点。

有:具有,拥有。

(10) 浚:深挖,加深。

在文章中指要深入发掘好的事物和优点,加以发扬光大。

2. 语法结构:(1) “思”作为动词,表示思考、考虑。

例如:“必固其根本,思国之安危。

”其中,“思国之安危”表示思考国家的安危。

(2) 并列结构的句式,通过“则”、“必”、“故”等连词连接多个并列的句子或短语,表达多个相关的意思。

例如:“则思知足以自戒”、“必思无以欲盖而从恶”、“故思知足以自戒”、“故思无以怒而滥刑”等,都是并列结构的句式。

(3) 条件结构的句式,通过“如”、“若”等连词引导条件从句,表达某种假设或条件下的情况。

例如:“如覆薄水,如临深谷”、“若人君之欲明明德于天下”等,都是条件结构的句式。

(4) “臣闻”作为句首的固定结构,表示传闻、听说、嗅到等意思。

例如:“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等,都是以“臣闻”开头的固定结构。

(5) “也”作为句末的助词,表示肯定、强调等意思。

例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也。

”等,都是用“也”作为句末助词的例子。

3. 古今异义:(1) “根本”,古义指树木的根和主干,比喻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今义指相对于枝叶而言的根和茎等。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整理一、字音求木之长(zhǎng)浚(jùn)其源塞(sè)源载(zài)舟壅(yōng)蔽谬(miù)赏二、通假字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勿”,不要)三、古今异义词1.、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今义:尽情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4、承天景命景,古义:大今义:环境的风光5、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古义:帝位,国家今义:神异的器物四、重点实词1.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2.必固.其根本..(使……稳固(扎实))(树根)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4.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水的源头)5.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稳固,扎实)6.虽在下愚..(最愚昧无知)7.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8.居域中之大.(重要地位)9.塞源而欲流长.也(远)10.承天景.命(大)11.能克终者盖寡,善始者实繁克:能够;实:确实12.终苟免而不怀仁苟:苟且1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14.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16.虽董.之以严刑(督责)17.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18.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19.将.有作.(打算,计划)(兴建宫殿)20.则思谦冲.以自牧.(谦虚)(养)21.惧满溢..(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22.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与……之下)23.乐.盘游(以……为乐)24.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25.虑壅蔽..(指耳目被堵塞、蒙蔽)26.惧谗邪..(指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27.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排斥)28.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29.宏兹..九德(使……光大)(此)30.简.能而任之(选拔)31.信者效其忠效:奉献五、词类活用A、使动: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3、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B.意动1、乐盘游乐,以……为乐C.、名词作状语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D、名词作动词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E、动词作名词1、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F、形容词作动词1、塞源而欲流长也长,流的长,流的远2、则纵情以傲物傲:傲视G.形容词做名词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重要的权利:大,重要的位置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3、不念居安思危安,安乐的环境;危,危难的时候4、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小人5、惧馋邪馋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六、一词多义善:择善而从之 (好的人或事,名词)善始者实繁 (做得好,动词)则: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就,连词)则智者尽其谋 (那么,连词)虽: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连词)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连词)长:臣闻求木之长者 (成长、生长,动词)塞源而欲流长也 (远,形容词)下: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下游,动词) 必竭诚以待下 (下面的群臣,名词)虽在下愚(智力低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待人,动词)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攻克,动词)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使放下)诚:诚能见可欲 (如果,果真,连词)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心,诚意,名词) 以:纵情以傲物 (不译,连词)戒奢以俭 (行,动词)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不译,连词)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连词)虽董之以严刑 (用,介词)振之以威怒 (用,介词)则思知足以自戒 (来,连词)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连词)则思谦冲以自牧 (来,连词)能:诚能见可欲 (能够,副词)简能而任之 (有能力的人,名词)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安定)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享受)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稳,安定,形容词)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安慰,抚慰,动词)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舒适,形容词)安土重迁(安于,习惯于)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能愿动词)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攻破,动词)奉公克己(克制,动词)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动词)当:A、dāng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有大石当中流。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精品文档谏太宗十思疏一、通假字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二、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虚心: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骨肉:古义:之父母兄弟子女。

今义:亲生骨肉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三、一词多义盖1.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1 )(2)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诚2. )必竭诚以待下(诚心)(1 )诚能见可欲(如果)(2 下3.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1 (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4.当(1)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2)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3)安步当车(当作)5.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2)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3)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5)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6)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6.信(1)信者效其忠:诚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4)忌不自信:相信。

7.求(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4 (5)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8.治(1)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3)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克9. 1()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2)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3)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4)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

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理( ) ②下愚( ) ③明哲( )④当( ) ⑤神器( ) ⑥域中( )⑦崇( ) ⑧极天( ) ⑨休( )⑩胜( )2.理解性默写①文章开篇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所说的“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段凡百...实繁,能克..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以傲物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凡百( ) ②景( ) ③殷忧( )④道( ) ⑤善始者( ) ⑥下( )⑦纵情( ) ⑧傲物( ) ⑨行路( )⑩其( ) ⑪忽( )5.理解性默写①文中概括的历代君王能创业而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整理

译文臣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如今守成,能力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

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作为人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适合的奖赏。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整理大全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整理大全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整理大全(一) 古今通假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二) 古今异义1. 必固其根本古: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象3. 慎始而敬终古:谨慎;今:尊敬4.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古:虚;今:冲击5. 虽董之以严刑古:监督;今:董事6. 居域中之大古:处在;今:居住7.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路人;今:走路8. 人君当神器之重古:专指帝位;今:神奇的器具(三) 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1)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思无以怒以滥刑:用刑。

2. 形容词作动词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视。

3.形容词作名词1)人君当神器之重:重要的位置。

2)居域中之大:重大的地位。

3)简能而任之:有才能的人。

4)择善而从之:正确的意见。

5)则思正身以黜恶:邪恶的人。

6)居安思危:安宁的时候;危急的时候。

7)惧谗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8)将有作: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

4. 使动用法1) 欲流之远者:使……流得远。

2) 思国之安者:使……安定。

3) 则思止以安人:使……安。

4) 思虚心以纳下:使……谦虚。

5) 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6) 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7) 宏兹九德:使……光大。

(四) 一词多义1、居1)居域中之大:担负2)居安思危:处在……的情况中2、长1)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生长3)塞远而流长也:与“短”反义3、固(多时为虚词但此时为实词)1)固其根本:使……牢固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4、善1)择善而从之:正确的意见2)善始者实繁:好5、下1)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2)必竭诚以待下:在下位的人3)则思虚心以纳下:在下位的人6、危1)居安思危:危难的时候2)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高7、诚1)诚能见可欲:如果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3)必竭诚以待下:诚心8、能1)诚能见可欲:能够2)简能而任之:有才能的人(名词)9、思1)则思……(等句):考虑2)总此十思:要思考的东西二. 文言虚词1、盖1)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盖在殷忧2、以1)用、行:戒奢以俭2)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虽董之以严刑3)用:振之以威怒4)用来: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知止以安人则思三驱以为度则思虚心以纳下则思正身以黜恶5)而:则思无因喜以谬赏6)因为:则思无以怒而滥刑7)连词,不翻译:则纵情以傲物3、则1)就:则纵情以傲物2)那么: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则思……4、之1)主谓间: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2)同“的”: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代百司之职役哉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3)代词:a)代指“天下”:岂取之易守之难乎b)代指“臣民”: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c)代指“有才能的人”:简能而任之d)代指“善者”:择善而从之三. 文言句式1.判断句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必备文言知识归纳(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必备文言知识归纳(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魏征: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

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其为人直言进谏,推行王道,主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薄赋敛”“轻租税”等,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疏:疏,奏文的一种。

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

“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

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为“疏”,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二、重要词语释义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根);欲流之远(形作动,流的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安宁)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稳固)而求木之长(生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等级低)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任),居域中之大(形作名,重要的地位),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形作名,安逸的环境)思危(形作名,危险的境地),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形作动,流的远)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能够)克终者盖(大概)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下属);既得志,则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以傲(形作动,傲视)物。

竭诚(诚心)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

虽董之以严刑,振(同“震”,使……震怒)之以威怒(状语后置),终(最终)苟免而不怀仁,貌(名作状,表面上)恭而不心服。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一、通假字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二、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之父母兄弟子女。

今义:亲生骨肉三、一词多义1.盖(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2)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2.诚(1)必竭诚以待下(诚心)(2)诚能见可欲(如果)3.下(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4)(地位低下的人)4.当(1)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2)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3)安步当车(当作)5.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2)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3)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5)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6)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6.信(1)信者效其忠:诚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4)忌不自信:相信。

7.求(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4)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5)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8.治(1)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3)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9.克(1)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2)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3)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4)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四、重点虚词1.之(1)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一、通假字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二、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古义:之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三、一词多义1.盖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2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2.诚1必竭诚以待下诚心2诚能见可欲如果3.下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4.当1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2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3安步当车当作5.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2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3项王曰:“沛公安在 ”哪里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5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6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6.信1信者效其忠:诚实..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4忌不自信:相信..7.求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4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5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8.治1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3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9.克1能克终者盖寡:能够..2然操虽能克绍:战胜..3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4克己复礼为仁:约束..四、重点虚词1.之1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2.以1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2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4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3.而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2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3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4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五、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心:在内心2.名词作动词 1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做君主;统治3. 形容词用作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重任、重权 2居域中之大.重位 3惧谗邪.邪恶的小人 4择善.而从之 好的意见 5则思正身以黜恶. 奸恶的小人 6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4.形容词用作动词 1智者尽.其谋 用尽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长 3塞源而欲流长.者 远长 4能克终.者盖寡 坚持到底5.形容词使动用法 1必固.其根本 使……牢固 2知止以安.人 使……安宁 3正.身以黜恶 使……端正 4思虚.心以纳下 使……谦虚 5宏.兹九德 使……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 使……劳累6.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7.形容词意动用法 1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以……为乐;喜欢 2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以……为忧;担心六、特殊句式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结构后置;“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 “之”为度..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七、语句翻译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译: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5.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整理一、字音求木之长(zhǎng)浚(jùn)其源塞(sè)源载(zài)舟壅(yōng)蔽谬(miù)赏二、通假字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勿”,不要)三、古今异义词1.、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今义:尽情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4、承天景命景,古义:大今义:环境的风光5、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古义:帝位,国家今义:神异的器物四、重点实词1.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2.必固.其根本..(使……稳固(扎实))(树根)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4.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水的源头)5.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稳固,扎实)6.虽在下愚..(最愚昧无知)7.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8.居域中之大.(重要地位)9.塞源而欲流长.也(远)10.承天景.命(大)11.能克终者盖寡,善始者实繁克:能够;实:确实12.终苟免而不怀仁苟:苟且1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14.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16.虽董.之以严刑(督责)17.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18.诚.能见可欲(如果,果真)19.将.有作.(打算,计划)(兴建宫殿)20.则思谦冲.以自牧.(谦虚)(养)21.惧满溢..(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22.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与……之下)23.乐.盘游(以……为乐)24.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25.虑壅蔽..(指耳目被堵塞、蒙蔽)26.惧谗邪..(指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27.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排斥)28.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29.宏兹..九德(使……光大)(此)30.简.能而任之(选拔)31.信者效其忠效:奉献五、词类活用A、使动: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3、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B.意动1、乐盘游乐,以……为乐C.、名词作状语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D、名词作动词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E、动词作名词1、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F、形容词作动词1、塞源而欲流长也长,流的长,流的远2、则纵情以傲物傲:傲视G.形容词做名词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重要的权利:大,重要的位置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3、不念居安思危安,安乐的环境;危,危难的时候4、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小人5、惧馋邪馋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六、一词多义善:择善而从之 (好的人或事,名词)善始者实繁 (做得好,动词)则: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就,连词)则智者尽其谋 (那么,连词)虽: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连词)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连词)长:臣闻求木之长者 (成长、生长,动词)塞源而欲流长也 (远,形容词)下: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下游,动词)必竭诚以待下 (下面的群臣,名词)虽在下愚(智力低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待人,动词)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攻克,动词)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使放下)诚:诚能见可欲 (如果,果真,连词)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心,诚意,名词)以:纵情以傲物 (不译,连词)戒奢以俭 (行,动词)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不译,连词)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连词)虽董之以严刑 (用,介词)振之以威怒 (用,介词)则思知足以自戒 (来,连词)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连词)则思谦冲以自牧 (来,连词)能:诚能见可欲 (能够,副词)简能而任之 (有能力的人,名词)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安定)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享受)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稳,安定,形容词)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安慰,抚慰,动词)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舒适,形容词)安土重迁(安于,习惯于)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能愿动词)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攻破,动词)奉公克己(克制,动词)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动词)当:A、dāng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有大石当中流。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二、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含贬义;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三、词类活用①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

善:好的意见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使动用法①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②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四、一词多义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虽然/即使,表示假设。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当:①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 1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2、信: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5、当:A、dāng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6、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7、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8、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9、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10、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示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示递进)③垂拱而治(连词,表示修饰)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示假设)四、词类活用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2、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动,居……之下)3、宏: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五、古今异义的词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时期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旨在劝诫太宗皇帝要有十种思考,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下是该文言文知识的整理:
1. 通假字:
“九德”中的“俊”,通“俱”,全。

2. 古今异义:
“德不厚”中的“厚”,古义为深、重,今义为厚度、尺寸等。

3. 一词多义:
“所宜深慎”中的“深”,应当理解为十分、非常,表示程度深。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动词,整顿、整治。

4. 词类活用:
“纵情以自娱”中的“纵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纵容自己的感情。

“何必劳神苦思”中的“劳”、“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苦。

5. 特殊句式: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是反问句。

6. 重要虚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中的“以”,表示目的,来。

“总此十思”中的“此”,代词,指上述的十种思考。

7. 固定搭配:
“戒奢以俭”中的“戒奢”与“以俭”不是固定搭配。

8. 常见文化常识: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在这里是整顿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振动”的意思不同。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中的“载舟覆舟”,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存亡的根本力量,要得到人民的拥护。

9. 特殊实词: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动词,整治、整顿。

10. 文言句式: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是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11. 多义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中的“盖”,连词,表示承接上文,对前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总结或说明。

这些是对《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文言知识的整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事物用之得当那么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魏征,字玄成,以直言敢谏著称。

本文写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二、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①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外表上。

②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牙阮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那么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那么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四、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那么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下:①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1)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1)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文学常识】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

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词类活用】A.使动: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虚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7、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B.意动1、乐.盘游乐,以……为乐C.、名词作状语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D、名词作动词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E、动词作名词1、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2、将有作.作,建造,兴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文学常识】
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

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2、语言特点
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A.使动:
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
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虚
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
7、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
B.意动
1、乐.盘游乐,以……为乐
C.、名词作状语
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
D、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E、动词作名词
1、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
2、将有作.作,建造,兴建。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的事情
F、形容词作动词
2、塞源而欲流长.也长,流得长,流得远
3、则纵情以傲.物傲:傲视
G.形容词做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重要的权利:大,重要的位置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3、不念居安.思危.安,安乐的环境;危,危难的时候
4、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小人
5、惧馋邪
..馋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
1、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2、臣虽下愚
..下愚:最愚昧无知
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
4、克.终者盖寡,善始者实.繁克:能够;实:确实
5、盖.在殷.忧盖:因为;殷:深
6、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监督;振,通“震”,威吓
7、终苟.免而不怀仁苟:苟且
8、则思谦冲.而自牧.冲:虚;牧:养
9、虑壅蔽
..壅蔽:被堵塞、蒙蔽
10、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
11、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12、载.舟覆舟载:承载
13、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
14、信者效.其忠效:奉献
一词多义:

必固其根本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

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必竭诚以待下下面的人
臣虽下愚极,最

诚能见可欲如果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

诚能见可欲能够
简能而任之有能力的人

克终者盖寡大概
盖在殷忧发语词,不译
【值得关注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被动句:虑壅蔽
文武并用
3、倒装句:
A宾语前置:
(1)则思知足以自戒
(2)则思谦冲而自牧
(3)则思三驱以为度(当省略也可以)
B.介宾后置:
(1)戒奢以俭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C、定语后置
(1)居域中之大
【值得关注的成语】
1、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难和困难
2、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4、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

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固定搭配】
岂……乎难道……吗
况……乎(更)何况……呢
【翻译参考】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
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