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 舞会之后

合集下载

托尔斯泰诗歌《在喧闹的跳舞会上》原文及赏析

托尔斯泰诗歌《在喧闹的跳舞会上》原文及赏析

托尔斯泰诗歌《在喧闹的跳舞会上》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托尔斯泰诗歌《在喧闹的跳舞会上》原文及赏析【导语】:〔俄苏〕阿康托尔斯泰在喧闹的跳舞会上,在尘世虚幻的惊扰中,偶然地我看到了你,但你的面容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阴影。

托尔斯泰舞会之后

托尔斯泰舞会之后

舞会以后托尔斯泰□〔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著蒋路译“你们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问题全在环境,是环境坑害人。

我却认为问题全在机缘。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们谈到,为了使个人趋于完善,首先必须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接着,人人敬重的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就这样说起来了。

其实谁也没有说过人自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然而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有个习惯,总爱解释他自己在谈话中产生的想法,随后为了证实这些想法,讲起他生活里的插曲来。

他时常把促使他讲话的原因忘得一干二净,只管全神贯注地讲下去,而且讲得很诚恳、很真实。

现在他也是这样做的。

“拿我自己来说吧。

我的整个生活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并不是由于环境,完全是由于别的缘故。

”“到底由于什么呢?”我们问道。

“这可说来话长了。

要讲上一大篇,你们才会明白。

”“您就讲一讲吧。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

“是啊,”他说,“我的整个生活一夜之间,或者不如说,在一个早晨,就起了变化。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是这么回事:当时我正在热烈地恋爱。

我恋爱过多次,可是这一次爱得最热烈。

事情早过去了;她的几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

她叫Б——是的,瓦莲卡?Б——”伊凡?瓦西里耶维奇说出她的姓氏,“她到了五十岁还是一位出色的美人。

在年轻的时候,十八岁的时候,她简直能叫人入迷:修长、苗条、优雅、庄严——正是庄严。

她总是把身子挺得笔直,仿佛非这样不可似的,同时又微微仰起她的头,这配上她的美丽的容貌和修长的身材——虽然她并不丰满,甚至可以说是清瘦——就使她显出一种威仪万千的气概,要不是她的嘴边、她的迷人的明亮的眼睛里,以及她那可爱的年轻的全身有那么一抹亲切的、永远愉快的微笑,人家便不敢接近她了。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多么会渲染!”“但是无论怎么渲染,也没法渲染得使你们能够明白她是怎样一个女人。

不过问题不在这里。

我要讲的事情出在四十年代。

那时候我是一所外省大学的学生。

托尔斯泰 舞会之后

托尔斯泰  舞会之后

舞会以后托尔斯泰□〔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著蒋路译“你们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问题全在环境,是环境坑害人。

我却认为问题全在机缘。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们谈到,为了使个人趋于完善,首先必须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接着,人人敬重的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就这样说起来了。

其实谁也没有说过人自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然而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有个习惯,总爱解释他自己在谈话中产生的想法,随后为了证实这些想法,讲起他生活里的插曲来。

他时常把促使他讲话的原因忘得一干二净,只管全神贯注地讲下去,而且讲得很诚恳、很真实。

现在他也是这样做的。

“拿我自己来说吧。

我的整个生活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并不是由于环境,完全是由于别的缘故。

”“到底由于什么呢?”我们问道。

“这可说来话长了。

要讲上一大篇,你们才会明白。

”“您就讲一讲吧。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

“是啊,”他说,“我的整个生活一夜之间,或者不如说,在一个早晨,就起了变化。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是这么回事:当时我正在热烈地恋爱。

我恋爱过多次,可是这一次爱得最热烈。

事情早过去了;她的几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

她叫Б——是的,瓦莲卡?Б——”伊凡?瓦西里耶维奇说出她的姓氏,“她到了五十岁还是一位出色的美人。

在年轻的时候,十八岁的时候,她简直能叫人入迷:修长、苗条、优雅、庄严——正是庄严。

她总是把身子挺得笔直,仿佛非这样不可似的,同时又微微仰起她的头,这配上她的美丽的容貌和修长的身材——虽然她并不丰满,甚至可以说是清瘦——就使她显出一种威仪万千的气概,要不是她的嘴边、她的迷人的明亮的眼睛里,以及她那可爱的年轻的全身有那么一抹亲切的、永远愉快的微笑,人家便不敢接近她了。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多么会渲染!”“但是无论怎么渲染,也没法渲染得使你们能够明白她是怎样一个女人。

不过问题不在这里。

我要讲的事情出在四十年代。

那时候我是一所外省大学的学生。

舞会以后

舞会以后
舞会以后 一、作家作品知识 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 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倡导不以暴 力抗恶,追求道德自我完善和对全人类的爱。一方面反对 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对广大群众的压迫,一方面又反对无 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思想上陷于深刻的矛盾。 二、中心 小说以主人公伊凡在舞会上的恋爱故事为线索,通过 舞会上和舞会后两个对立的场面描写,深刻抨击了沙皇专 制制度的虚伪、野蛮和黑暗,愤怒控诉了沙俄军官对士兵 的残忍和暴虐。 三、写作特色 作者用主人公自述的方法交待整个故事情节,显得朴 实自然。主人公的自述给读者以娓娓动听的感觉。小说首 尾呼应,中间有伏笔,层次分明,结构

列夫·托尔斯泰《舞会之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舞会之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舞会之后》阅读练习及答案编者序该文档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希望同学下载后,能够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为您提供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的意思是说先阅读一段文字,然后理解它的含义,并且总结出来。

本文档主要对《舞会之后》进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解析。

Download tips: To provide you with reading answ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means to read a paragraph first, then understand its meaning, and summarize it. This document mainly analyzes reading training and reference answers.(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舞会之后列夫·托尔斯泰“你们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问题全在环境,是环境坑害人。

我却认为问题全在机缘。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人人敬重的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就这样说起来了。

“拿我自己来说吧。

我的整个生活一夜之间,或者不如说,在一个早晨,就起了变化。

”“当时我正在热烈地恋爱。

她叫瓦莲卡,十八岁的时候,她简直能叫人入迷。

那时候我是一所外省大学的学生,我的主要乐趣在参加晚会和舞会。

正当我狂热地爱着她的期间,我在谢肉节的最后一天参加了本省贵族长家的舞会,他是一位忠厚长者,豪富好客的侍从官。

这次舞会好极了,我跳华尔兹舞,又跳波尔卡舞,自然是尽可能跟瓦莲卡跳。

“‘您看,他们在请爸爸跳舞,’她对我说道,一边指着她那身材魁梧端正、戴着银色肩章的上校父亲,他正跟女主人和其他的太太们站在门口。

“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个很漂亮的老人,长得端正、魁梧,神采奕奕。

《舞会之后》读后感

《舞会之后》读后感

读《舞会之后》有感摘要:《舞会之后》是列夫·托尔斯泰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也是这位大文豪晚年世界观激变的体现,文章虽篇幅短小却寓意丰富。

小说描述了青年贵族伊万在舞会上对上校之女的“爱”与在刑场上体验到的对上校迫害士兵的“恶”,借助各种艺术手法的出彩运用以及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描绘了人类美好纯洁的感情是如何被人性中恶的另一面所破坏,揭露出以“老上校”为代表的俄国沙皇反动统治阶级在“文明外衣”的虚假面具下残暴凶恶、迫害人民的本质。

关键词:《舞会之后》;爱;恶;反动统治阶级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处处体现出其对人性的思考、对祖国前途及命运的探索,散发出文学的迷人魅力。

高尔基将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并称为“人类给自己建造的三座纪念碑”。

然而,每当我们谈及列夫·托尔斯泰的时候,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却总是《战争与和平》这样的鸿篇巨制。

殊不知,他一生之中也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中、短篇小说。

写于 1903 年的小说《舞会之后》是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小说篇幅短小而蕴意丰富,题材简单而处理不凡,代表了其晚年的创作风格,反映了其晚年思想转变之后的状态。

《舞会之后》是一篇故事体的小说,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甚或也成了围坐交谈的一员,听讲述者娓娓叙说自己亲历的故事。

讲述者伊万·瓦西里耶维奇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出现,为向在座各位证明机遇决定了人,他开始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伊万受过高等教育,早年出入于贵族沙龙等社交场合,是一位上层社会出身的人,这一点也与作者的出身具有共通性。

在之前的作者看来,贵族社会还存在着精华,如皮埃尔、安德烈、尼古拉、列文等,这些乡村出身的贵族或者是受乡村影响的贵族都是作者关注的对象,他们是贵族阶级的甚至是俄国发展的未来。

然而本文中贵族的身份成了作者矛头所指的对象。

[1]舞会上,主人公伊万与漂亮迷人的贵族小姐瓦莲卡一见倾心,爱的感觉使他们深深地沉醉在优美的舞步之中。

舞会之后读后感

舞会之后读后感

舞会之后读后感舞会之后(一)《舞会之后》是托尔斯泰在晚年的一部作品。

就题目而言,小说的着眼点是在舞会后男主人公的所见所闻给心灵带来的震撼。

而他的主要思想也是要控诉,至少是反思贵族阶层的伪善和残酷。

应该说他的目的达到了,从文字当中我们感受到舞会前后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给主人公/作者心灵带来的冲击,他从对美好生活的咀嚼中一下跌入对现实残酷生活的震惊。

而且,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托尔斯泰已经意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单纯是人性那么简单。

就象小说开头讨论的,主人公对所谓“环境改变人”的看法表示不满,然后他讲述了舞会的故事。

此时的托尔斯泰已经意识到阶级的差异是现实问题的主要焦点。

他对自己所身处的阶层感到失望,甚至是指责。

但是,也是从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觉到托尔斯泰对于贵族生活的熟悉,欣赏,甚至是留恋。

他对自己的阶层表示怀疑,但是毫无疑问他喜欢这样的生活。

从文章中他对于舞会的描述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锦衣玉食的喜悦,对上流生活的迷恋。

至于他对本阶级的反对与指责,更多的是一种改良主义的要求。

他希望不合理的现象减少、消失,希望宗教的宽忍与爱流淌在人间,他不是反对阶级本身,而只是反对阶级的丑恶——这是他作为贵族阶层的作家所永远不能超越的局限。

但是这就一定是局限吗?所谓的局限只是在此岸望向彼岸时的偏见,而此岸的人们何尝不是在局限的这一边。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能够表现生活,触动人心,揭示属于他自己的真理,在时代的前端发出肺腑的呐喊,就已经足够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

托尔斯泰的伟大也正在于此。

纵然从文字当中我们可以批判他的思想的局限,可以挖掘他的痛苦的根源,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却永远不能动摇他的灵魂的尊严。

杀不在多,是人则灵糖不在甜,蛀牙则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眦牙咧嘴,风往尘香——我其实胆小而又善良舞会之后读后感(二)初次翻读《舞会之后》这本书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同学的推荐下,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找到了这本书,角落里隐隐的灯光打在我的脸上,仿佛那样耀眼,刺的我睁不开眼,深深地沉浸在了书中。

列夫·托尔斯泰的悲悯:《舞会之后》,本质不同的人注定分道扬镳

列夫·托尔斯泰的悲悯:《舞会之后》,本质不同的人注定分道扬镳

列夫·托尔斯泰的悲悯:《舞会之后》,本质不同的人注定分道扬镳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早年的作品力求通过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他笔下人物的本来面目,从平凡中表现伟大,或者相反,从平凡中显示可怕。

进入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偏向更为简洁的创作方式。

他写人物心理,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

他写人物性格,倾向于写突然事故引发的重大性转变。

他写人物醒悟,经常采用倒叙的方法。

《舞会之后》正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一个作品,上述三个特点在这个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通过倒叙引出主人公人生出现转折的原因,改变就从醒悟的那一瞬间开始《舞会之后》是通过伊凡·华西里耶维奇讲述自己过去的一段记忆开始的,故事的展开与一场舞会密切相关。

伊凡·华西里耶维奇年轻的时候深深爱慕着一位美貌的姑娘,这位姑娘对他也有着绵绵情意。

他们在舞会这晚不停地跳舞,恋爱似乎已经成为定局。

姑娘的父亲是一位上校,他身姿魁梧,举止优雅,言行温和有礼,看上去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

舞会结束之后,伊凡·华西里耶维奇沉浸在爱情的美好回忆里,直到第二天仍旧不能平静下来。

然而,第二天早上,正在散步的伊凡·华西里耶维奇再次看到了那位姑娘的父亲。

这位上校举止异常粗暴,言行狠辣无情,他看上去就像疯狂的暴徒正在殴打着一名可怜的士兵。

伊凡·华西里耶维奇震惊到不可置信,他几乎落荒而逃,不能理解上校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伊凡·华西里耶维奇忘不掉这段记忆,同时认识到自己和他们之间隔着无法消除的隔膜,一份爱情无疾而终,他的人生方向也发生了转变。

伊凡·华西里耶维奇之所以讲述这段记忆,他是为了驳斥'环境决定人生'的观点,他认为决定一个人人生的不是环境,而是'机遇'。

这个'机遇'无论好坏,它会在一个人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俄国革命的镜像温柔背后的暴虐论托尔斯泰短篇小说舞会以后

俄国革命的镜像温柔背后的暴虐论托尔斯泰短篇小说舞会以后

俄国革命的镜像温柔背后的暴虐论托尔斯泰短篇小说舞会以后俄国革命的镜像:温柔背后的暴虐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细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其中,短篇小说《舞会以后》堪称是一部剖析社会问题和人性黑暗面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通过分析该小说,探讨其背后所暗含的俄国革命的“镜像”,揭示温柔背后的暴虐。

第一部分:镜像效应的出现《舞会以后》是托尔斯泰在1886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以舞会为背景,通过对两位角色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差异,并暗含了俄国革命的潜在冲突。

故事发生在一个贵族家族的舞会之后,揭示了不同阶层间的对立与斗争。

第二部分:温柔的破灭小说中的女主角凡妮莎阿穆斯卡与男主角尼古拉·伊凡诺维奇通过舞会结缘,凡妮莎的温柔与善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故事的发展中,温柔背后的暴虐逐渐被揭示出来。

尼古拉·伊凡诺维奇作为一个工业资本家,他追求的是金钱和权力。

他无情地压榨工人,使得工人们在贫困和苦难中挣扎。

这种暴虐的一面与凡妮莎的温柔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革命的镜像故事中的这种温柔背后的暴虐,实际上就是俄国革命中的一个镜像。

革命的初衷是为了消除社会的不公,改善人民的生活,然而,随着革命的发展,暴力和残酷愈发凸显。

正如小说中的尼古拉·伊凡诺维奇一样,不少革命领袖也变得专横和残忍,用暴力手段解决了他们认为是对立势力的问题。

这种背离初衷的行为,暗示着革命过程中的背叛和扭曲。

第四部分:社会问题的反思小说通过揭示温柔背后的暴虐,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作为文学作品,它向我们暗示着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制度的不公。

在工业社会中,金钱与权力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而弱者则被无情地剥削和压迫。

托尔斯泰通过对凡妮莎阿穆斯卡和尼古拉·伊凡诺维奇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复杂的善恶两面,以及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塑造作用。

第五部分:思考与启示在《舞会以后》中,温柔与暴虐的对立让我们思考,我们要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温柔和善良,又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呢?温柔不应该被权力和金钱所腐蚀,而是应该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

舞会以后 托尔斯泰

舞会以后 托尔斯泰

舞会以后托尔斯泰“但是无论怎么渲染,也没法渲染得使你们能够明白她是怎样一个女人。

不过问题不在这里。

我要讲的事情出在四十年代。

那时候我是一所外省大学的学生。

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那是我们大学里没有任何小组,也不谈任何理论,我们只是年轻,照青年时代特有的方式过生活,出了学习,就是玩乐,我是一个很愉快活泼的小伙子,而且家境又富裕。

我有一匹剽悍的溜蹄马,我常常陪小姐们上山去滑雪(溜冰还没有流行),跟同学们饮酒作乐(当时我们只喝香槟,没有钱就什么也不喝,可不像现在这样改喝伏特卡)。

但是我们的主题乐趣在参加晚会和舞会。

我跳舞跳得很好,人也不会丑陋。

”“得啦,不必太谦虚,”一位交谈的女伴插嘴道,“我们不是见过您一张旧式的银板照片吗?你不但不算丑陋,还是一个美男子哩。

”“美男子就美男子吧,反正问题不在这里。

问题是,正当我狂热地恋爱她的期间,我在谢肉节的最后一天参加了本省贵族长家的舞会,他是一位忠厚长者,豪富好客的侍从官。

他的太太接待了我,她也像他一样忠厚,穿一件深咖啡色的丝绒长衫,戴一条钻石头饰,她坦露着衰老可是丰腴的肩膀和胸脯,好像伊丽莎白皮德罗夫娜的画像上面的那样。

这次舞会好极了:设有乐队楼厢的富丽的舞厅,属于爱好音乐的地主之家的、当时有名的农奴乐师,丰美的菜肴,喝不尽的香槟。

我虽然也喜欢香槟,但并没有喝,因为不用喝酒我就醉了,陶醉在爱情中了,不过我跳舞却跳的筋疲力尽,——又跳卡德里尔舞,又跳华尔兹舞,又跳波尔卡舞,自然是尽可能跟瓦莲卡跳。

她身穿白衣,束着粉红腰带,一双白羊皮手套差点儿齐到她的纤瘦的、尖尖的肘部,脚上是白净的缎鞋。

玛祖卡舞开始的时候,有人抢掉了我的机会:她刚一进门,讨厌透顶的工程师阿尼西莫夫——我知道现在还不能原谅他——就邀请了她,我因为上理发店去买手套,来晚了一步。

所以我跳玛祖卡舞的女伴不是瓦莲卡,而是一位德国小姐,从前我也曾稍稍向她献过殷勤。

可是这天晚上我对她恐怕很不礼貌,既没有跟她说话,也没有望她一眼,我只看见那个白色衣服、束粉红腰带的修长苗条的身影,只看见她的晖朗、红润、有酒窝的面孔和亲切可爱的眼睛。

7 舞会之后

7  舞会之后
再如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其中既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象伊凡的幸福快乐与兄长的枯燥孤寂生活,上校的残暴与矮个士兵的手软,上校的狂吼与逃兵的哀求等,这些对比或烘托了主要人物的情感,或将不同人物的性格鲜明地区分开来。也有人物自身的对比,尤其是感情世界的对比。例如伊凡舞会上的幸福快乐与刑场边的惊诧恐惧,上校舞会上的道貌岸然、温文尔雅与刑场上的面目狰狞、穷凶极恶等之间的巨大落差。前者彰显出年轻大学生对世事认识上的一次深化,后者则暴露出上校凶残暴虐的庐山真面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作者创作《舞会以后》的意图,其小说中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及时代意义。
难点:《舞会以后》的艺术特点十分鲜明。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舞会以后》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1.主要内容:托尔斯泰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写作背景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1)托尔斯泰所处的时代背景
(2)作者的写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80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一次质变:同隶属的贵族地主阶级决裂,从原先坚持的贵族地主阶级立场上转变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并且在解决社会矛盾上形成自己的一套济世理论,即以宣扬“要爱一切人”、“不以暴力抵抗邪恶”、“道德的自我完善”为核心理念的所谓“托尔斯泰主义”。世界观的激变引致其文学创作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对俄国社会给予最猛烈无情的批判,表现出“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进行“托尔斯泰主义”的道德说教,将之奉为消除社会罪恶的根本途径。这一特征在作家该时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均有典型体现。其中长篇小说《复活》的问世,标志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其颠峰。
50年代初入伍驻扎高加索山区,适逢俄国与土耳其因领土争端引爆的可里米亚战争。战后的托尔斯泰根据参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保卫战的亲身经历,写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

托尔斯泰《娜塔莎》阅读答案

托尔斯泰《娜塔莎》阅读答案

托尔斯泰《娜塔莎》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5题。

⑴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

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⑵安德来公爵穿着骑兵上校的白军服、高统袜、低口鞋,显得活泼愉快,站在圈子里面的行列里,离罗斯托夫家的人不远。

非尔号夫男爵对他说起预定在明天举行的国务会议的第一次会议。

安德来公爵是一个斯撇然斯基亲近的、参与法规委员会的工作的人,能够说出明天会议的可靠消息,关于这个,正有各种流言在散布。

但他没有听非尔号夫对他所说的话,时而望望皇帝,时而望望准备跳舞却没有决心走进圈子里去的人们。

⑶安德来公爵注意着那些在皇帝面前怯场的男人,以及那些因为希望被邀请而焦急的女人。

⑷彼埃尔走到安德来公爵面前,抓住他的手。

⑸“您总是在跳舞。

我的protégée[被保护人],年轻的罗斯托娃来了,您请她跳吧,”他说。

⑹“在哪里?”保尔康斯基问。

“对不起,”他向男爵说,“这些话我们留在别的地方再说完吧,在舞会上应该跳舞。

”他按照彼埃尔给他指出的方向走上前去。

娜塔莎那张失望的、焦急的脸映入了安德来公爵的眼帘里。

他认出了她,猜中了她的心情,明白了她是初次露面,想起她在窗子上所说的话,于是他带着愉快的脸色朝罗斯托娃伯爵夫人面前走去。

⑺“让我向您介绍我的女儿,”伯爵夫人红着脸说。

⑻“我已经荣幸地认识了,假使伯爵小姐记得我,”安德来公爵恭敬地低低地鞠着躬说,和撇隆斯卡雅说他粗鲁恰恰完全相反,他走到娜塔莎面前,还未说完邀请跳舞的话,就伸出手去搂抱她的腰。

他提议跳华姿舞。

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舞会以后》教案

《舞会以后》教案

第十四讲、托尔斯泰《舞会以后》一、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理解“托尔斯泰主义”是从基督教文化生发出来的,它作为俄罗斯文化良心的代表,它主要观点是“勿以暴力抗恶”、“博爱”与“宽恕”。

使学生在感受到19世纪俄罗斯统治阶级的虚伪、残暴的同时,也要感受到作者的强烈的爱憎和是非观念。

二、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课文的主要人物性格和基本故事情节。

2、联系个人生活阅历领悟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

3、能针对课文中的异国见解对中国的某些当代文化现象进行评析。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品批判19世纪俄国现实的主题思想;《舞会以后》叙述手法;《舞会以后》对比手法。

难点:理解和托尔斯泰相关的两个关键概念“心灵辩证法”和“托尔斯泰主义。

”四、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以及主要教学方法第一节、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与创作(1课时)1、理解3个重要概念:史诗小说;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主义。

2、教学方式:讲解为主,提问为辅。

3、提问设计:你所理解的史诗小说?心灵辨证法?托尔斯泰主义?4、讲课提纲和板书设计:第一节、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与创作史诗小说心灵辨证法托尔斯泰主义5、作业布置:复习史诗小说、心灵辨证法和托尔斯泰主义这三个概念。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俄罗斯图拉省雅斯纳亚·波良纳的一个贵族家庭。

父母早逝,他主要是在姑母的监护下长大。

1844年进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学习,后转法律系。

在大学期间,他对文学和哲学发生浓厚兴趣,并深受卢梭的影响。

1847年,他因对学校教育不满,退学回到自己的世袭庄园。

这是托尔斯泰精神、思想的茫然和混乱期,他进行了一些不成功的农业改革,又在莫斯科上流社会胡混了一段时间。

1851年他到高加索服军役,参加了对车臣人的作战;随后,他又在克里米亚参加了与英、法、土耳其联军作战,从军前后达6年,其间,他多次从死亡和作俘虏的厄运中侥幸逃脱。

这一时期,托尔斯泰开始文学创作,发表《童年》(1851—1852)、《少年》(1852—1854)等小说。

外国文学作品,章节测试 第二十五节

外国文学作品,章节测试 第二十五节

第二十五节列夫·托尔斯泰《舞会之后》一、单项选择题1.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体现作家生活理想的人物是()。

A.阿纳托利B.彼埃尔C.安德烈D.娜塔莎【解析】D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体现作家生活理想的人物是娜塔莎。

2.显示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的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B.《复活》C.《一个地主的早晨》D.《舞会之后》【解析】B 本题考查作品概况。

《复活》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但也集中体现了“道德自我完善”思想。

3.《舞会之后》中的伊凡热恋华莲卡时的身份是()。

A.青年小职员B.青年官员C.大学生D.青年教师【解析】C 《舞会之后》中的伊凡热恋华莲卡时的身份是大学生。

4.《舞会之后》中的伊凡在外省念大学时的主要兴趣是()。

A.参加晚会和舞会B.念书和唱歌C.遛马和滑雪D.看马赛【解析】A 《舞会之后》中的伊凡在外省念大学时的主要兴趣是参加晚会和舞会。

5.舞会上华莲卡送给伊凡()。

A.一只手套B.一个手帕C.一把扇子D.一根羽毛【解析】D 本题考查作品内容。

小说上说,在舞会上,华莲卡从扇子上拔下一根羽毛送给“我”;舞会后“我”扶华莲卡和她母亲上车时,华莲卡送给“我”一只手套。

6.华莲卡的父亲和女儿跳完曲舞后,把华莲卡领到了谁的面前()。

A.阿尼西莫夫B.伊凡·华西里耶维奇C.华莲卡的母亲D.舞会的主人【解析】B 华莲卡的父亲和女儿跳完曲舞后,把华莲卡领到了伊凡·华西里耶维奇的面前。

7.伊凡和华莲卡最终()。

A.爱情消失B.成为情人C.成为敌人D.迅速成婚【解析】A 本题考查作品内容。

伊凡因为上校的暴虐,面对华莲卡时,心里总觉得不快和别扭,对她的爱情也慢慢消失了。

二、多项选择题8.托尔斯泰的自传三部曲为()。

A.《童年》B.《少年》C.《青年》D.《成年》E.《在人间》【解析】ABC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会以后托尔斯泰□〔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著蒋路译“你们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问题全在环境,是环境坑害人。

我却认为问题全在机缘。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们谈到,为了使个人趋于完善,首先必须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接着,人人敬重的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就这样说起来了。

其实谁也没有说过人自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然而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有个习惯,总爱解释他自己在谈话中产生的想法,随后为了证实这些想法,讲起他生活里的插曲来。

他时常把促使他讲话的原因忘得一干二净,只管全神贯注地讲下去,而且讲得很诚恳、很真实。

现在他也是这样做的。

“拿我自己来说吧。

我的整个生活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并不是由于环境,完全是由于别的缘故。

”“到底由于什么呢?”我们问道。

“这可说来话长了。

要讲上一大篇,你们才会明白。

”“您就讲一讲吧。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

“是啊,”他说,“我的整个生活一夜之间,或者不如说,在一个早晨,就起了变化。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是这么回事:当时我正在热烈地恋爱。

我恋爱过多次,可是这一次爱得最热烈。

事情早过去了;她的几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

她叫Б——是的,瓦莲卡?Б——”伊凡?瓦西里耶维奇说出她的姓氏,“她到了五十岁还是一位出色的美人。

在年轻的时候,十八岁的时候,她简直能叫人入迷:修长、苗条、优雅、庄严——正是庄严。

她总是把身子挺得笔直,仿佛非这样不可似的,同时又微微仰起她的头,这配上她的美丽的容貌和修长的身材——虽然她并不丰满,甚至可以说是清瘦——就使她显出一种威仪万千的气概,要不是她的嘴边、她的迷人的明亮的眼睛里,以及她那可爱的年轻的全身有那么一抹亲切的、永远愉快的微笑,人家便不敢接近她了。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多么会渲染!”“但是无论怎么渲染,也没法渲染得使你们能够明白她是怎样一个女人。

不过问题不在这里。

我要讲的事情出在四十年代。

那时候我是一所外省大学的学生。

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那时我们大学里没有任何小组①,也不谈任何理论,我们只是年轻,照青年时代特有的方式过生活:除了学习,就是玩乐。

“我是一个很愉快活泼的小伙子,况且家境又富裕。

我有一匹剽悍的溜蹄快马,我常常陪小姐们上山滑雪——溜冰还没有流行——跟同学们饮酒作乐——当时我们只喝香槟,没有钱就什么也不喝,可不像现在这样改喝伏特加——但是我的主要乐趣在参加晚会和舞会。

我跳舞跳得很好,人也不算丑陋。

”“得啦,不必太谦虚,”一位交谈的女士插嘴道,“我们不是见过您一张旧式的银版照片吗?您不但不丑陋,还是一个美男子哩。

”“美男子就美男子吧,反正问题不在这里。

问题是,正当我狂热地爱着她的期间,我在谢肉节的最后一天参加了本省贵族长家的舞会,他是一位忠厚长者,豪富好客的侍从官。

他的太太接待了我,她也像他一样忠厚,穿一件深咖啡色的丝绒长衫,戴一条钻石头饰,她袒露着衰老可是丰腴白皙的肩膀和胸脯,如同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②的画像上面的那样。

“这次舞会好极了:设有乐队楼厢的富丽的舞厅,属于爱好音乐的地主之家的、当时有名的农奴乐师,丰美的菜肴,喝不尽的香槟。

我虽然也喜欢香槟,但是并没有喝,因为不用喝酒我就醉了,陶醉在爱情中了,不过我跳舞却跳得精疲力竭——又跳卡德里尔舞,又跳华尔兹舞,又跳波尔卡舞,自然是尽可能跟瓦莲卡跳。

她身穿白色长衣,束着粉红腰带,一双白羊皮手套差点儿齐到她的纤瘦的、尖尖的肘部,脚上是白净的缎鞋。

“玛祖卡舞开始的时候,有人抢掉了我的机会:她刚一进门,讨厌透顶的工程师阿尼西莫夫——我直到现在还不能原谅他——就邀请了她,我因为上理发店去买手套来晚了一步。

所以我跳玛祖卡舞的女伴不是瓦莲卡,而是一位德国小姐,从前我也曾稍稍向她献过殷勤。

可是这天晚上我对她恐怕很不礼貌,既没有跟她说话,也没有望她一眼,我只看见那个穿白衣服、束粉红腰带的修长苗条的身影,只看见她的晖朗、红润、有酒窝的面孔和亲切可爱的眼睛。

不光是我,大家都望着她,欣赏她,男人欣赏她,女人也欣赏她,显然她盖过了她们所有的人。

不能不欣赏她啊。

“照规矩应该说,我并不是她跳玛祖卡舞的舞伴,而实际上,我几乎一直都在跟她跳。

她大大方方地穿过整个舞厅,径直向我走来,我不待邀请,就连忙站了起来,她微微一笑,酬答我的机灵。

当我们被领到她的跟前而她没有猜出我的代号③时,她只好把手伸给别人,耸耸她的纤瘦的肩膀,向我微笑,表示惋惜和安慰。

当大家在玛祖卡舞中变出花样,插进华尔兹的时候,我跟她跳了很久的华尔兹,她尽管呼吸急促,还是笑眯眯地对我说:‘再来一次。

’于是我再一次又一次地跳着华尔兹,甚至感觉不到自己还有一个沉甸甸的肉体。

”“咦,怎么感觉不到呢?我想,您搂着她的腰,不但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肉体,还能感觉到她的哩。

”一个男客人说。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突然涨红了脸,几乎是气冲冲地叫喊道:“是的,你们现代的青年就是这样。

你们眼里只有肉体。

我们那个时代可不同。

我爱得越强烈,就越是不注意她的肉体。

你们现在只看到腿、脚踝和别的什么,你们恨不得把所爱的女人脱个精光;而在我看来,正像阿尔封斯?卡尔——他是一位好作家——说的:我的恋爱对象永远穿着一身铜打的衣服。

我们不是把她脱个精光,而是极力遮盖她赤裸的身体,像挪亚的好儿子①一样。

嗨,反正你们不会了解……”“不要听他的。

后来呢?”我们中间的一个男人问道。

“好吧。

我就这样尽跟她跳,简直没有注意时光是怎么过去的。

乐师们早已累得要命——你们知道,舞会快结束时总是这样——翻来覆去地演奏玛祖卡舞曲,老先生和老太太们已经从客厅里的牌桌旁边站起来,等待吃晚饭,仆人拿着东西,更频繁地来回奔走着。

这时是两点多钟。

必须利用最后几分钟。

我再一次选定了她,我们沿着舞厅跳到一百次了。

“‘晚饭以后还跟我跳卡德里尔舞吗?’我领着她入席的时候问她。

“‘当然,只要家里人不把我带走,’她笑眯眯地说。

“‘我不让带走,’我说。

“‘扇子可要还给我,’她说。

“‘舍不得还,’我说,同时递给她那把不大值钱的白扇子。

“‘那就送您这个吧,您不必舍不得了,’说着,她从扇子上撕下一小片羽毛给我。

“我接过羽毛,只能用眼光表示我的全部喜悦和感激。

我不但愉快和满意,甚至感到幸福、陶然,我善良,我不是原来的我,而是一个不知有恶、只能行善的超凡脱俗的人了。

我把那片羽毛塞进手套,呆呆地站在那里,再也离不开她。

“‘您看,他们在请爸爸跳舞,’她对我说道,一边指着她那身材魁梧端正、戴着银色肩章的上校父亲,他正跟女主人和其他的太太们站在门口。

“‘瓦莲卡,过来,’我们听见戴钻石头饰、生出伊丽莎白式肩膀的女主人的响亮声音。

“瓦莲卡往门口走去,我跟在她后面。

“‘我亲爱的,劝您父亲跟您跳一跳吧。

喂,彼得?弗拉季斯拉维奇,请。

’女主人转向上校说。

“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个很漂亮的老人,长得端正、魁梧,神采奕奕。

他的脸色红润,留着两撇雪白的、尼古拉一世式的鬈曲的唇髭和同样雪白的、跟唇髭连成一片的络腮胡子,两鬓的头发向前梳着;他那明亮的眼睛里和嘴唇上,也像他女儿一样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他生成一副堂堂的仪表,宽阔的胸脯照军人的派头高挺着,胸前挂了不多几枚勋章,此外他还有一副健壮的肩膀和两条匀称的长腿。

他是一位具有尼古拉一世风采的宿将型的军事长官。

“我们走近门口的时候,上校推辞说,他对于跳舞早已荒疏,不过他还是笑眯眯地把手伸到左边,从刀剑带上取下佩剑,交给一个殷勤的青年人,右手戴上麂皮手套,‘一切都要合乎规矩。

’他含笑说,然后握住女儿的一只手,微微转过身来,等待着拍子。

“等到玛祖卡舞曲开始的时候,他灵敏地踏着一只脚,伸出另一只脚,于是他的魁梧肥硕的身体就一会儿文静从容地,一会儿带着靴底踏地声和两脚相碰声,啪哒啪哒地、猛烈地沿着舞厅转动起来了。

瓦莲卡的优美的身子在他的左右翩然飘舞,她及时地缩短或放长她那穿白缎鞋的小脚的步子,灵巧得叫人难以察觉。

全厅的人都在注视这对舞伴的每个动作。

“我却不仅欣赏他们,而且受了深深的感动。

格外使我感动的是他那用裤脚带箍得紧紧的靴子,那是一双上好的小牛皮靴,但不是时兴的尖头靴,而是老式的、没有后跟的方头靴。

这双靴子分明是部队里的靴匠做的。

‘为了把他的爱女带进社交界和给她穿戴打扮,他不买时兴的靴子,只穿自制的靴子。

’我想。

所以这双方头靴格外使我感动。

“他显然有过舞艺精湛的时候,可是现在发胖了,要跳出他竭力想跳的那一切优美快速的步法,腿部的弹力已经不够。

不过他仍然巧妙地跳了两圈。

他迅速地叉开两腿,重又合拢来,虽说不太灵活,他还能跪下一条腿,她微笑着理了理被他挂住的裙子,从容地绕着他跳了一遍,这时候,所有的人都热烈鼓掌了。

他有点吃力地站立起来,温柔、亲热地抱住女儿的后脑,吻吻她的额头,随后把她领到我的身边,他以为我要跟她跳舞。

我说,我不是她的舞伴。

“‘呃,反正一样,您现在跟她跳吧。

’他说,一边亲切地微笑着,将佩剑插进刀剑带里。

“瓶子里的水只要倒出一滴,其余的便常常会大股大股地跟着倾泻出来,同样,我心中对瓦莲卡的爱,也释放了蕴藏在我内心的全部爱的力量。

那时我真是用我的爱拥抱了全世界。

我也爱那戴着头饰、生着伊丽莎白式的胸部的女主人,也爱她的丈夫、她的客人、她的仆役,甚至那个对我板着脸的工程师阿尼西莫夫。

至于对她的父亲,连同他的自制皮靴和像她一样的亲切的微笑,当时我更是体验到一种深厚的温柔的感情。

“玛祖卡舞结束之后,主人夫妇请客人去用晚饭,但是Б上校推辞说,他明天必须早起,就向主人告别了。

我唯恐连她也给带走,幸好她跟她母亲留下了。

“晚饭以后,我跟她跳了她事先应许的卡德里尔舞,虽然我似乎已经无限地幸福,而我的幸福还是有增无已。

我们完全没谈爱情。

我甚至没有问问她,也没有问问我自己,她是否爱我。

只要我爱她,在我就尽够了。

我只担心一点——担心有什么东西破坏我的幸福。

“等我回到家中,脱下衣服,想要睡觉的时候,我就看出那是绝不可能的事。

我手里有一小片从她的扇子上撕下的羽毛和她的一只手套,这只手套是她离开之前,我先后扶着她母亲和她上车时,她送给我的。

“我望着这两件东西,不用闭上眼睛,便能清清楚楚地回想起她来:或者是当她为了从两个男舞伴中挑选一个而猜测我的代号,用可爱的声音说出‘骄傲?是吗?’并且快活地伸手给我的时候,或者是当她在晚餐席上一点一点地呷着香槟,皱起眉头,用亲热的眼光望着我的时候;不过我多半是回想她怎样跟她父亲跳舞,她怎样在他身边从容地转动,露出为自己和为他感到骄傲与喜悦的神情,瞧着啧啧赞赏的观众。

我不禁对他和她同样发生柔和温婉的感情来了。

“当时我和我已故的兄弟单独住在一起。

我的兄弟向来不喜欢上流社会,不参加舞会,这时候又在准备学士考试,过着极有规律的生活。

他已经睡了。

我看看他那埋在枕头里面、叫法兰绒被子遮住一半的脑袋,不觉对他动了怜爱之心,我怜悯他,因为他不知道也不能分享我所体验到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