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请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完成作业本1-6。圈 点勾划
• 自主学习完成后,每组安排介绍一个文明 区域的情况。
• 提示关注点:区域、时间、文字、城市、 生产活动等
• 请其它组进行补充
文字的产生
甲骨文
阶级的出现
1、读《摩亨左·达罗城富人住宅区示 意图》找出阶级产生的表现? 2、为什么会出现阶级分化的现象?
乌鲁克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富人住 宅区示意图
乌尔城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二里头遗址
请根据它们分布位置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
从地理位置看, 位于 20°N -40°N,邻 近大河流域。气候大多温暖多雨,热量、水 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 物的生长,适宜人类居住,能满足人类生存 的基本需要。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 赖性比较强。
请学生根据世界地图来认识四大区 域文明现在大致所处的地区和国家。
中国
文明孕育在哪里
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 代的门槛。让我们寻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了解人类 开启文明生活的主要标志。在领略其文化遗存时,感 悟人类文明的沧桑巨变。
文明标志是什么
文明发展的怎样
分析交流
材料:据史料记载,古埃及位于尼 罗河谷地势低平,周围的高山阻挡 了外界的骚扰。温暖而又安定的尼 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之后,留下了肥 沃的耕地,带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 这样古埃及文明持续了3000年, 光辉灿烂,从而成为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 。
图一古埃及壁画
1.从图一中能看到哪些事物?图中人物在从事什么生产?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农耕文明的出现产 生了什么影响?
小结
1.气候: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有利于 农作物生长,为古埃及农耕文明的出现提供了 条件。 2.河流:尼罗河水源充足为古埃及农耕文明 的出现提供了灌溉条。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_部编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_部编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弊辽:岁“岁币币,”每加年重银了1北0万宋两人民,的绢负20担万匹。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 丝织品利、:稻双米方、展茶开频叶繁等的,经换济取文辽化的交羊流,、有马利、于骆民驼族等交。融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 (白头发)利之:人辽,宋不边识境于长戈期。处 于 相 对 和 平 稳 定 的 状 态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
两,絹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岁币)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北宋获得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和议?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 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契丹族、党项族都去哪儿了?
契丹
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 达斡[wò]尔族
党 项
大部分与其他民族 融合
蒙古族
知识拓展
中华民族历史是 由五十六个民族 共同缔造——
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耶律阿保机( 872—926)
想一想 契丹族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治国措施: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契丹货币Fra bibliotek契丹文字
契丹鸡冠壶
一 契丹族与党项族
2.党项族与西夏政权 (1)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








11世纪 前期
有文献记载 党项诸部开 党项族内 党项族内迁 始强盛起来 附于唐朝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世界第一课从地图看世界第二课世界的划分第三课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1. 公元前550年前后,古希腊地理学家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这幅地图对地中海四周海陆轮廓的描绘大体上是正确的。

2. 公元2世纪,古希腊地理学者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幅地图首次展示了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并且使用了经纬线。

3. 阿拉伯学者伊德里西在12世纪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

图中的印度洋不再是被大陆所包围,而是一个在非洲大陆南面与大西洋相连接的海洋,中国、日本等亚洲东方国家也标注在图中。

4. 15世纪,麦哲伦等航海家最终证明了人类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其中一幅是地形图,一幅是驻军图,一幅是城邑图。

6.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制图理论和技术。

7. 地球上空有很多颗人造卫星,他们不停地向地面发送拍摄的卫星影像,地面接收以后,将它转送到科学家的计算机上,处理成卫星影像地图。

8. 古埃及人发现地图对表明财产所有权很有用。

(有了地图就可以解决所有权方面的种种争执。

)9. (人类的历史及时发现世界、了解世界的历史,也是丰富地图的历史。

)10. 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事物的空间联系。

(大陆漂移学说)11. 地图不但能够揭示自然事物的空间现象和过程,还能反映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

12. 如今地图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不但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

13. 地图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利和注记。

14. 方向:一般地图上的的方向(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用指向标表示方向、用经纬网表示方向。

15.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

介绍本学期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我们的国家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介绍各省区的特色。

1.3 我们的社会讲解中国的社会制度,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2.1 古代文明的传承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介绍夏、商、周等历史时期的特点。

分析古代文明传承的方式,如礼仪、文字、艺术等。

2.2 古代文明的发展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

分析古代文明发展的原因,如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

2.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讲解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分析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如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等。

第三章:近代历史的变革3.1 近代历史的背景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

分析近代历史变革的原因,如外来侵略、内部矛盾等。

3.2 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介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历史事件。

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的解放等。

3.3 近代历史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历史变革的启示,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第四章:现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4.1 现代中国的建设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果。

分析现代中国建设的原因,如政策引导、人民努力等。

4.2 现代中国的发展讲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等。

4.3 现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介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

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等。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西亚病夫”的崛起——土耳其的革命和改革1.“西亚病夫”是指哪个国家?——土耳其2.为什么被称为“西亚病夫”?土耳其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曾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自认为自己的文明最优越,轻视工业和贸易.20世纪初,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半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3.“西亚病夫”的崛起是指什么?①土耳其的革命:20世纪初,参加一战失败,成为战胜国瓜分的对象.为挽救民族危机,在凯末尔领导下,成立了新的政府,发表了“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与侵略军展开了武装斗争.1922年,终于赶走了外国侵略军,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②土耳其改革:凯末尔认为,要使土耳其富强起来,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册地的改革.他采取了各种措施,破除了落后的习俗,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三、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美国的罗斯福新政①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行经济复兴.②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内容:a、政府规定了企业必须遵守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工人有权和雇主集体谈判.作用:减轻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局部改变了生产关系,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它也是政府对雇员集体议价的支持.b、政府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有国家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补助.原始先民的家园1、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生活地点生活时间外貌特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 距今70-20万年头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山顶洞人距今30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氏族公社(血缘) 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课山川秀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川秀美的特点,了解我国地质构造和物种分布的主要特点。

2.懂得如何爱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问题。

3.学习现代化建设对河流的影响,了解西江、黄河、珠江三河的特点和河流治理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1.中国山川秀美(1)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绝美风景和各种自然地理景观。

(2)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山脉、河流、湖泊、林带等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

2.母亲河——黄河(1)粗略地讲授黄河的形成、重要性以及流经的主要省份。

(2)让学生分析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阅读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关于黄河治理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其成效。

3.三条重要的河流(1)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等形式,了解西江、黄河、珠江三河的特点和相关的地理、人文、历史背景。

(2)带领学生探讨这三条河流治理的意义,了解现代化建设对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山脉、河流、湖泊、林带等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

2.对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了解,并选择性关注到对生态问题的解决。

3.能够准确地描述三条重要河流的特点和治理措施,并了解现代化建设对河流管理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展板等方式,将优美风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的山川秀美。

2.讨论: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阅读: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报纸、网站等材料,加深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工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网络设备:电脑、手机等。

3.课堂设备:白板、笔、洗刷等。

六、课堂评价1.课堂讨论:加分机制或加权重,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回报。

2.课堂小测:对学生课堂听讲情况和对于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形成一定的反馈机制。

七、教学反思1.本课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美丽的景观和重要的知识点呈现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于自然美好的向往。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和社会1.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夏、商、周的兴起与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合并-秦朝统一中国2.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君主与臣民关系-世袭制与功臣封爵-农民和工匠的生活与地位3.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农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的发展4.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及其传承-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的意义-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二、古代国家的兴衰1.秦朝的兴起与统一-秦朝建立的原因-秦王朝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2.秦朝的衰落与汉朝的兴起-秦朝的弊端与短暂-刘邦与项羽的争霸-汉朝的建立与巩固三、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丝绸之路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作用-中国古代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的国际影响-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我国汉代与罗马的双方了解和交往-杨馆、罗马车马和汉代陶盆等的突出例证-中国古代文化如何对世界影响四、东亚古代国家的兴起1.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形成与发展-高句丽的疆域与特点-百济的疆域与特点-新罗的疆域与特点2.奈良和平和扶桑社会的形成-日本古代社会与政治-什么是和平时代和据说经济发展时期-什么是扶桑社会出现与经济繁荣的原因五、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造纸、丝绸和陶瓷等的制造工艺2.古代中国的数学和天文学-十进制计数法和算盘的使用-天文观测和历法的制定六、中国古代的交通与贸易1.陆上交通与贸易-货币与商业的发展-兵马俑的发现-驿站与驿道对交通和贸易的作用2.水上交通与贸易-运河与河运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港口城市的兴盛七、中国古代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1.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保护2.藏传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
(4)特点:终身学习,学习方式多样。
(5)终身,落伍,终身学习
(6)优势,充实,进步,创新,学习
(7)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突破了课堂的限制,学习更加方便,快捷,平等,民主,这种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学习的权利。
课后练习
1、A 2、A 3、大千世界,生存,发展,生活,大众媒体,网络
课中交流:一、1、⑴⑵略。⑶、创业的机会很多,我们要抓住机会,要因时制宜,要根据市场需求。2、⑴、供求关系。⑵、市场需求。3、⑴、与时俱进,创新。⑵、针对万变的市场,我们要因事制宜。4、⑴、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自然环境被破坏,导致土壤贫瘠,农业歉收。⑵、略。3、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家园。二、1、⑴、砸出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砸出了市场信用。⑵、信用是创业者成功的秘诀,又是守业者发展的根本、失去信用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2、⑴、由于陈馅做月饼,失去市场信用。⑵、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创业者立业之本,一旦失去了六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
生活从哪里开始第一课第一课时
课中交流:一、1、略。2、消费者,物品和服务。二、1、略。2、生产、消费,生产。3、在市场上购物。5、略。三、1、略。2、不受空间的制约,便于买卖双方交易。3、网上诈骗行为,网上购物陷阱。
课后巩固:1——5、DCBBD 6、ABD 7、A 8、⑴市场是买卖双方交易的场所。⑵略。
2、在社会中成长(第二课时) A
3、在社会中成长(第三课时)
(1)学生是他们共同的身份,学校是他们共同的场所。(2):网络的利弊的存在,要求我们提高上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3)A C(4)①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网吧惟利是图,纵容色情、赌博、不良游戏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为“电子毒品”的集散地,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②由于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控力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之中,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5)①我们要自觉抵制网络中的各种不良诱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②由于我们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们要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健康的上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7.1-规则的演变——规则之变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7.1-规则的演变——规则之变教案
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规则演变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这个环节学生们表现得挺积极的,每个小组都选出了代表进行展示。这个环节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小组讨论的时候,成员之间的分工不太明确,导致展示的时候有点混乱。下次我需要在课前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确保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发现学生们对规则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内容有较好的掌握。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规则演变的社会背景和复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4.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们在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通过撰写关于规则演变的小论文或报告,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规则演变的概念和案例分析有一定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在论述规则演变的价值和作用方面还需加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7.1-规则的演变——规则之变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规则的演变——规则之变”。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社会规则的基本概念以及规则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规则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规则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则的起源:了解规则的起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规则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2.规则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历史时期规则的变化,包括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理解规则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3.规则对个人的影响:理解规则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与引导作用,以及规则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我对学生们提出了以下评价与反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精讲精练参考答案第五单元走进社会1、在社会中成长(第一课时)(1)无法脱离社会而生存。

因为宇航员通过地面联络站与地球上的人保持密切联系,而其吃、穿、住、用等都来自地球。

(2)别离开生活水的海洋。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滴离开了杯中水,很快就会干涸。

其实水滴和杯中水的关系就象个人和社会一样,人离开了社会,就不能像人一样生活,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对人的性格、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说明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5)因为狼孩脱离了社会,所以无法向人一样生活。

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

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6)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7)社会镜子。

(8)B C2、在社会中成长(第二课时) A3、在社会中成长(第三课时)(1)学生是他们共同的身份,学校是他们共同的场所。

(2):网络的利弊的存在,要求我们提高上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3)A C (4)①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网吧惟利是图,纵容色情、赌博、不良游戏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为“电子毒品”的集散地,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②由于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控力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之中,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5)①我们要自觉抵制网络中的各种不良诱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②由于我们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们要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健康的上网。

4、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一课时)(1)满族、中国公民父亲工程师、厂长乘客观众顾客父亲、满族、中国公民厂长、工程师、顾客丈夫、女婿、儿子、家长儿子、满族、中国公民学生、乘客、游客工程师、教师、科学家(2)C5、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二课时)(1)对待同一事物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争执或隔膜尊重、包容、悦纳平等待人以平等、包容、悦纳的心态对待这种差异;两代人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加深理解(2)成人仪式标志着同学们从此走进了人生道路上的新阶段,离未来可能扮演的各种角色的距离更进例如,面临的选择更多了,责任更重了。

历史与社会七下7.1.1规则之“源”

历史与社会七下7.1.1规则之“源”
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更加生态化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规 则之“源”将更加生态化,与其 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相互连接、 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一个良性的
生态系统。
05 规则之“源”的实践应用
在企业中的应用
规则制定
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流程,以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价 值观和目标。
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教育,以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的来源、目 的和意义,从而更好地遵守规则。
法律性规则之“源”是指以法律法规 为基础制定的规则,具有法律约束力 。
规则之“源”的应用范围
01
规则之“源”的应用范 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 个领域和行业。
02
03
04
在政治领域,规则之“源” 是制定和实施国家法律法规 、政策文件的基础。
在经济领域,规则之“源 ”是制定和实施行业标准 、商业规范的基础。
现代社会时期
现代社会时期,规则之“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不仅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范,还包括 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等。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规则之“ 源”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02 规则之“源”的内容
规则之“源”的定义
规则之“源”是指制定规则的 依据和基础,是规则产生的根 源。
在社会领域,规则之“源” 是制定和实施社会道德规范 、公共秩序的基础。
03 规则之“源”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维护社会秩序
规则之“源”是社会秩序 的基石,通过规定人们的 行为准则和权利义务,保 障社会的正常运转。
促进公平正义
规则之“源”为所有人提 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 不公和偏见,确保社会公 平正义。
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5.2.3母亲河-长江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5.2.3母亲河-长江教案
1.长江的地理位置:介绍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2.长江的流域特点:包括水量丰富、流域广阔、地貌多样等,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地理特征。
3.长江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讲述长江在古代的文明、长江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等,感受长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
4.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介绍长江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水资源保护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6.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了《母亲河-长江》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思考了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识别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意识到在导入新课时,虽然通过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问题的设置还可以更加深入,引导学生更紧密地与长江这一主题联系起来。未来,我计划使用更具启发性的问题,例如询问学生对长江的印象,或者让他们分享与长江相关的个人经历,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布置作业时,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多种题型,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对于作业布置与反馈方面,我认识到需要更加细致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反馈。未来,我将努力做到及时批改作业,并在反馈中具体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给出改进的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念。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注入东海。长江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国土与人民的概念,掌握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人口分布的情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国土概念,学习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中国人口分布情况,掌握人口变化规律;3.探究国家安全的含义。

二、知识与能力1.知识1.国土概念:国土是国家的领土,是由陆地、内水和领海三部分组成,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物质载体。

2.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国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3.人口的分布情况:中国人口总量的增长特别快,分布地区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4.国家安全的含义: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安定,以及国家不受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威胁和侵害。

2.能力1.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能够表述出国土与人民的概念;2.学生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进一步理解国土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概括人口分布情况,掌握人口增长规律;4.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探究国家安全的含义,形成对国家安全的比较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用实物、图片等生动形象的物质来介绍国土和人民的概念。

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心理预期。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于国土和人民的想法。

2.主体环节(1)讲解教材内容1.通过课件和板书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土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以及人口分布情况与规律;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初步认识,并探究国家安全的重要性;(2)小组合作1.分小组进行讨论,以有关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形势变化为主题,让学生在团队中分析问题、讨论、总结,并展示自己的看法;2.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分析那些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南海问题等,对于可以防范和应对这些因素有何办法和建议。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强制性 公正性 公平性
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 交警、裁判、法官
规则的类型
成文的规则
不成文的规则
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
(1)太空交通规则的制定 (2)立法保护动物
垃圾分类的规则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 如:农业税的废止
3.规则会随着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完善和修改
(1)古罗马庞贝城的跳石演变成如今的人行横道线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规则
生活中到处有规则
1.市民文明公约
2.公园游人须知
3.村规民约 4.校规班规
5.体育运动中的跳远规则、篮球规则等
6.国家法律
什么是规则?
含义: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 则,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 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要有规则?
为什么要有规则?
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可 以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 高生活的质量。 来源: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 活的内容而存在,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烟花爆竹由“禁放”改为“限放”
1993年
2005年12月1日
刑 法 修 改
选取一则校规,说出其制定的原因或根据。



Hale Waihona Puke 因(理 由)保持上课正常秩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1.课堂规则 保持环境卫生,提供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 2.教室规则 维护考场秩序,保证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可信 3.考场规则 4.考勤请假规则 保证学生出勤率和学习效果
5.自行车管理规定
避免丢失,维护秩序
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 这些规则有什么共同特点?

七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历史与社会.ppt

七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历史与社会.ppt
2,懂得基本创业知识和投资增收技巧,有了钱还要 会理财,为家为国理财。
3,要知道社会发展是多文明共同进步的,除物质文 明外,还有精神文明的力量,我们要善于学习,改 变自己改变生活,推动发展。要担负传承文明的历 史重任,努力探究,立志成才。
4,任何事物都有历史,个人也有历史,知道如何记 录历史,知道学习历史的意义,为今后学好历史做 好准备
障 2,新的消费方式:超前消费—利用贷款的方式提前享受生活—正成为时尚 3,家庭消费中,既要满足物质生活,还要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提升品质。 4,对消费来说,我们即要珍重今天,更要选择未来:消费中我们要选择绿
色,环保消费,已经成为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
二、创业的学问---创业 可以增收满足消费 (一),爸爸成功创业的秘密
是风险
等不确定因素
金融危机
3,做好家庭预算,计划家庭收入支出,可以有效 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支出 开源:增加收入 节流:计划支出
(二),我们都是国家的“当家人”(大家国家)
1,国家的支出和收入
(1),支出:修建生活中的基础公共设施,道路机 场桥梁,创建军队,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剧院, 电站,通信,资源开发,科研单位,社会保障服务 等支出
1,生钱要投资(办企业经营获利) 2,创业有诀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
人廉我转
3,投资有风险:勇于承担风险,学习规避风险 (二),叔叔把握机会的启示
把握市场脉搏,因时因物因事因地制宜
(三),信用是金
1,投资非投机,投资经营不能失信。 2,海尔信誉发展,月饼厂失信倒闭,失去未来发展
机会。
3,诚信立身,共创诚信社会
二、我的成长历程
(一)、叙写自己的历史
1,一切事物都有历史,个人也有历史 2,每个人的历史都是与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联系的, 3,记述历史的基本要求:力求准确记述每个事件,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2)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探究历史问题;(2)学会利用资料、图片等资源,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内容的简介1. 课题: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2. 重点:了解我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3. 难点: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2)举例说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复述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掌握程度;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分析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2. 图片资料: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等;3. 视频资料: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事件视频片段;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详细目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详细目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详细目录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2.行政区划
3.众多的人口
4.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课山川秀美
1.复杂多样的地形
2.季风的影响
3.母亲河
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
1.秦岭—淮河分南北
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3.交流与互补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
1.红松之乡
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第二课南方地区
1.水乡孕育的城镇
2.富庶的四川盆地
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第三课西北地区
1.丝路明珠
2.草原风情
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第四课青藏高原
1.海报最高的牧区
2.高原圣城——拉萨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1.规则之“源”
2.规则之“变”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2.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1.生活的时代印记
2.生活的代际差异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1.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2.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1.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2.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1.中华文明的曙光
2.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众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

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西和中西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地形各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至呈三级阶梯。

综合因素。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海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

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的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

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

(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6、受地形的影响:漂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

(不修建东西方的铁路:地形影响)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初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1、描述家乡的基本点: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

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

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2、社会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调查法3、调查步骤(1)确定主题(2)拟定提纲(3)实施调查(4)撰写调查报告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一、规则之“源”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和修正。

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着生活的变化。

2、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产的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二、规则之“变”1、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旧的规则被废除,有新的规则产生,也有许多规则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参与制定,这使我们更准确了解规则所包含的意义,同时体现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也更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利益,当然也体现了公民对社会的关心。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者交换信息的行为。

如:文化教育、日常交往、旅游、商贸等。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教育等。

外来人口的迁入始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二、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1、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目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由王先教授发明的。

3、互联网是一种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

它具有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等独特优势。

4、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1)正面影响:提供了未知学习的新渠道;开拓视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调节身心,丰富生活。

(2)负面影响: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导致问题青少年增加。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一、生活的时代印记1、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的。

物质条件、制度、规则、科技等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印记)。

2、合理的购物方式:最入为出、节俭、从实际出发、不盲从。

二、生活的代际差异:1、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也称“代沟”。

“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2、要真正理解并正确把握生活的变化,需要借助历史的眼光。

3、学习历史的作用:可以知道现实事物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对未来有更清醒的认识;可以扩大生活经验,增长见识,锻炼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一、如何了解区域的变化:1、了解区域变化可以从人口迁移、物产变化、交通变化等方面开始。

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收集资料,资料据其价值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二、如何看待周围的变化:侧重说明区域变化的事实。

三、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选取特色鲜明的标题——收集资料——选取实例,进行描述——进行评价,亮出观点。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比较北京人头像和图8-5山顶洞人头像,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额骨高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2、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打桩,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3、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6、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

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7、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

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产领域8、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发明,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9、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0、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半地穴式房屋。

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干栏式木结构建筑。

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生产方面: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生活方面:生活用具新,使用陶器。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温带: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7、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①古代埃及的历法;②西亚的星期制度;③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④西亚的“60进位法”8、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古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用事例证明这一说法的正确)?①古代文献证明:“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少,人们就会停止呼吸。

”这是在一张纸草上记载的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它说明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

②地理环境证明: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这里是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成了唯一的水源。

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

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简陋的工具,清除荆棘,排干沼泽,开构筑坝,辛勤耕耘。

③科学与数学证明:埃及天文历法的产生,是因为要准确预测洪水的泛滥和播种时节。

埃及的数学是要计算灌水退却后的土地面积。

9、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渊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物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10、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印第安人,墨西哥南部和哥伦比亚北部。

11、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

13、我国重要遗址的分布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分布?共同点:都位于大河两岸原因:①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开垦和耕作;②地处温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水利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

14、早期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早期文明的共同点)(1)20°N—40°N,邻近大江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生长,适宜人类生存,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型较强。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一、中华文明的曙光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宗教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