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
(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综合测试01-答案
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该地位于湖南,湖南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2.【答案】B【解析】从4幅图中可以看出,每一种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都是夏季较冬季多,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石栎 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秋高春低,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大致为“单峰曲线形”。
3.【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杉木人工林属人工针叶林,其他三种为天然次生林,故一年中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徽生物生物量小于其他三种森林的主要原因是树种单一。
4.【答案】B【解析】一般杂树是在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下自然生长的植被,属于当地的地带性植被,“拍摄当日”为3月25日,正值春季。
“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杂树冬季落叶,此时开始长出新叶,则当地杂树不可能是常绿树种,据此可排除A、C两项。
从图中树型看,也不可能是针叶林,故为落叶阔叶林。
故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5.【答案】C【解析】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区,森林分布广,则代表森林生态区的是乙。
从森林区向内陆,降水减少,则丙为草原生态区;平原地区对应的甲是农业生态区。
6.【答案】D【解析】由图b可知,冬季林地植被覆盖度较草地高,可判断I曲线是草原生态区、Ⅲ曲线是森林生态区,Ⅱ曲线是农业生态区。
草原生态区气候干旱,则年太阳辐射总量大。
7.【答案】B【解析】Ⅱ曲线(农业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在6月份出现低值。
结合华北平原农业类型,6月份正是农作物成熟时期,因农作物被收割而植被覆盖度下降。
8.【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各月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A项正确。
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B项错误;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大,C项错误;土壤含水量低海拔地区低于高海拔地区,D项错误。
9.【答案】B【解析】4月份为春季,此时气温回升快,而雨季尚未到来,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B项正确。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五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暑假去阿尔卑斯山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为该山地的局部南北坡植被的垂直变化图。
最有可能在下图中①地采集到的植物标本是(),①地下面为山地针叶林,而①地上面为高寒荒漠,即该地位于森林与荒漠之间,最可能是草原或荒漠草原,D正确。
我国广西引进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的几种高大桉树作为造纸原料。
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因为其生长快,3—5年即可成才,被称为“速生桉”。
下图示意广西某地种植桉树前后的变化。
读图,完成2~3题。
2.广西的主要地带性植被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3.广西大量引种桉树,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减少B.湿地面积变大C.地下水位下降D.降水量增大2题,广西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A正确。
第3题,由“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和图示可推知广西大量引种桉树,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3.C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耐寒、喜旱D.喜热、耐旱5.调查发现,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光照更加充足C.降水逐渐变少D.水土流失加重4题,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可知,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时,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均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对;与阴坡相比,阳坡所占比重小,说明该森林植被不喜光,A错;海拔超过1 800—1 900米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该森林植被不耐寒,C错;与迎风坡相比,背风坡所占比重小,说明该森林植被不耐旱,D错。
第5题,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A对;该森林植被喜湿,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降水增加,C错;该森林植被喜阴,故光照充足不是其增长趋势明显的主要原因,B错;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D错。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配套训练含答案
植被[合格·过关练]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D.武夷山区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
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解析:1.D 2.A 第1题,图片中有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
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
第2题,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
②茶树是灌木,适宜在中层,避开强光照射。
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
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
读图,回答3~4题。
3.图甲所示植被类型为(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4.图乙所示植被类型为(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3.A 4.B 第3题,读图可知,图甲树木排列整齐,为人工林。
第4题,读图可知,图乙树木稀少,主要植被为草原;图中有大量野生动物,故图示草原为天然草原。
读森林中的成层现象图,回答5~6题。
5.图中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丙→乙C.乙→丙→丁→甲D.丙→乙→甲→丁6.森林的“层”越多,说明( )①气温越高②降水量越多③气温越低④降水量越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5.B 6.A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被喜光程度越高,植被的空间分布就应该越高,故图中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丙→乙,B正确。
第6题,森林的“层”越多,说明植被丰富,生长环境较好,气温和降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故森林的“层”越多,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A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质量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五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B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D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第1题,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2题,同一街道两侧,植被类型不一样,此处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最可能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
第3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下表为伊犁河谷南、北坡自然植被带及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比。
据实地调查发现,在伊犁河谷的南北坡自然植被带中,山地草原多与阔叶林或野果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山地草甸与针叶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A.地形B.气候C.土壤D.河流5.伊犁河谷山地森林—草甸应分布在山地的( C )A.最大坡度带上B.最高温度带上C.最大降水带上D.最薄土壤带上6.推测伊犁河谷的南、北坡交错的自然植被带主要分布在( D )A.起伏和缓的山麓地带B.平坦开阔的山顶地带C.坡度较小的缓坡地带D.山脊与河谷相间地带[解析]第4题,伊犁河谷为我国新疆中西部南北天山之间的西端,开口朝西,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升高,夏季受来自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候鸟迁徙是禽流感传播的主渠道,禽流感的蔓延之势,直接参与了( )①生物循环②水循环③大气环流④地壳物质循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禽流感的蔓延之势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直接参与了候鸟与鸡、鸭等家禽的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体现的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物质循环过程。
【答案】 A读图,回答2~3题。
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关系的是( )A.abc B.defC.ace D.bdf3.下列各有关相互联系的实例,不确切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大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缓解水土流失【解析】第2题,根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其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bc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def则为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3题,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反映植被的破坏,会加重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故D项不合理。
【答案】 2.B 3.D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4~5题。
4.乌里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B.②C.③D.④5.能表示山水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解析】第4题,乌里江和珠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两者相距万里。
造成两者水文特征不同的是因为两地气候不同。
第5题,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对应⑥环节。
【答案】 4.A 5.B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7.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第6题,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①②③依次为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和降水增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由材料可推知,猴面包树是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物。
③符合题意。
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
这是为了在旱季提供生长所需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3.【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植被生长在流石滩,流石滩的环境是比较干旱的,所以不可能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滨海潮间带;流石滩是受重力影响,从高山山坡滚落下来的石块或者碎屑岩石。
荒漠戈壁气候极端干旱,水母雪兔子的生长需要水分,而荒漠戈壁多沙丘细沙,土壤松散,不适合它的生长扎根。
4.【答案】B【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植被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常是以枯枝落叶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①正确。
植物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生命机体的需要,②正确。
风化有多种,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植被通过根系对土壤的结构及孔隙度都有影响,最典型的是植被的根劈作用,④正确。
水分和热量的交换需要太阳辐射和水循环及重力能,③错误。
5.【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山顶中间部分平坦,土壤层较厚,保水性好,发育了常绿阔叶林;山顶四周,地形崎岖,土壤层较薄,保水性差,故发育耐旱的硬叶林和矮小的灌木。
所以土壤的差异影响了植被的差异。
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沟谷雨林区位于崖底,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沟谷被山块围合,地形封闭,沟谷内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形成湿热的小环境,该类区域也被称为“热岛+湿岛效应”。
7.【答案】B 【解析】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是“顶平、身陡、麓缓”,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堆积物,最易堆积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变广,进一步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大,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可能会波动变化,但崩塌及侵蚀可能会使得山顶更加干旱,顶部生态受破坏,整体区域植被类型不变也可能会减少。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
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图1为某地景观图,图2为旗状树冠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图1—天然植被B.图1—草原C.图2—人工植被D.图2—森林2.造成图2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B.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答案:1.D 2.C解析:第1题,图1为人工植被;图2为天然植被,为森林。
第2题,旗状树冠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下图为某地森林树种分布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树种。
读图,完成3~4题。
3.此森林最可能属于()A.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的国家是()A.日本B.巴西C.芬兰D.俄罗斯答案:3.D 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在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10种左右的树种,说明树种丰富,属于热带雨林。
第4题,巴西有热带雨林分布,且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分布区。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5~6题。
5.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是()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6.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巴西高原D.东非高原答案:5.B 6.D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区树木高大稀疏,草原广阔,且主要动物为斑马等大型动物,因此为热带草原。
第6题,图示景观为热带草原,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和巴西高原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图中有斑马,因此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东非高原。
广玉兰原产于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是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
读图,完成7~8题。
7.该树属于()A.常绿林B.落叶林C.针叶林D.灌木丛8.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A.干冷B.干热C.暖湿D.冷湿答案:7.A8.C解析:第7题,北美洲东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植被主要为常绿林。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 (五)一、选择题1.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余因素,以下对于生物对其余地理因素影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丛林使日夜温差变大B.加速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速了岩石的风化D.丛林加大了径流的季节变化分析:生物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定对岩石有必定的损坏作用,这就是风化作用,故 C 项正确。
丛林拥有调理天气、修养水源的作用,故丛林使日夜温差变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
答案: C2.以下图表示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的互相关系。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A.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③B.表示不一样温度带生长植物不一样的是④C.表示绿地对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①D.表示植被损坏惹起土壤肥力降落的是②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由流水侵害形成,是水文因素;不一样温度带生长的植物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属天气因素;绿地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植被(生物)对天气的影响;植被损坏惹起土壤肥力降落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答案: A以下图为某地区地理因素关系图。
读图,达成3~4 题。
3.图中植被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①纬度较低②地势起伏大③河流短急④降水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分析:由图中信息知,该地为亚热带或热带区内的某一岛国。
影响植被种类丰富的主要因素是天气、地形因素。
答案: C4.据观察,该地区最近几年来降水量减少约10% ,但地表径流却增加了 3% ,最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以下哪一因素相关() A.地形B.植被C.河流D.洋流分析:地表径流增添,说明植被损坏严重,致使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 B5.自然地理环境各因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限制,使自然地理环境表现整体性特色,以下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绘最可信的是()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添B.我国西北内地地区,风力侵害作用激烈,流水侵害作用较弱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批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分析:枯水期,河流搬运能力低,含沙量小;洪水期,河流搬运能力强,但对咸潮影响小;依据大气环流局势,北美西部的温带荒漠不行能被带到北太平洋;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风力作用强,流水作答案: B读澳大利亚自然带散布图,达成6~8 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测试题及答案
密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B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C .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 .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2.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 .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C .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D .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3.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地方性分异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 ①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③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④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B .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C .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D .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内不得5.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D.草原进化,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人教版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省一等奖)
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该循环示意图通过二氧化碳的循环流动展示了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的简要过程,表明是生物循环。
2.【答案】D【解析】在生物循环中,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另一方面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3.【答案】B【解析】结合图例,根据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推知,图例所示植被类型是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
故选B项。
4.【答案】A【解析】亚欧大陆面积广大,干旱地区面积也大,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温带草原在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大。
故选A 项。
5.【答案】C【解析】b表示热带草原,可知其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故选C项。
6.【答案】C【解析】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草原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强;荒漠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相关性较强。
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下浮动,并非下降趋势,A项错误。
年降水量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均温的变化,B项错误。
森林区植被覆盖度大小主要受年均温影响,C项正确。
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b、a。
森林区降水较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且森林的树冠大,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草原区降水偏少,植被覆盖率较低,且草地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荒漠区降水极少,植被覆益率极低,植被稀少,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
故选B项。
8.【答案】D【解析】读图1,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读图2,根据旗形树冠形状,风向为主导因素,该地位于西风带,主风向为西北风,树冠向东南方向伸展。
照片有逆光现象,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偏北向逆光概率高。
所以镜头朝向最可能偏北,西北或东北方向,D项正确。
9.【答案】A【解析】根据图1位置,甲地位于40︒S~60︒S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是温带森林,A项正确。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_第五章综合练习.doc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 —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 —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 —70°之间的广大地区4.世界上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6.任何自然带都具备的特征是()①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②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③有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④占有一定宽度,呈长带状分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8.关于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C.高山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明显9.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11.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B,距海洋远近不同D.山体坡度C.地势高低起伏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12.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 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B.整体性C.不可替代性D.数量的有限性13. 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 、 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 、 喜玛拉雅山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C 、 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 、 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1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5. 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A. 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B. 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C. 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D. 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16. 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B.亚寒带地区C.亚热带地中海区D.热带雨林地区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单元测试题(附答案)1.选择题1.下列哪种地理现象能够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A。
我国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的植被变化B。
秦岭南坡与北坡的植被生长差异C。
云贵高原的石漠化D。
沙漠地区的芦苇生长2.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A。
干旱气候,稀少降水B。
流水侵蚀微弱,风力侵蚀显著C。
植被稀少,土壤贫瘠D。
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3.农业中使用“农家肥”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B。
增加矿物质的含量C。
直接释放氮素养分D。
占据土壤空隙,减少水分,提高土温4.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其人为原因是什么?A。
防护林工程进度缓慢B。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增,风力强劲D。
过度引水灌溉,气候变干5.以下哪些因素造成了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A。
黄土土质疏松B。
风蚀严重C。
降水集中,多暴雨D。
植被破坏严重正确答案是:①②③6.以下哪些因素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A。
大量砍伐森林B。
大量燃烧矿石燃料C。
海水体积膨胀D。
陆地外流区入海河水大增正确答案是:①②③④7.以下哪些措施能够减缓海平面上升?A。
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B。
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C。
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
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8.在城市绿化中,下列哪种方式污染地下水最为严重?A。
落叶阔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
人工草地9.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最不合理?A。
利用耕地大力发展种植业B。
利用丘陵山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C。
排干湖泊、沼泽,拓展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10.以下哪种措施不够合理地治理了土壤退化?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B。
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
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二、文章改写原文: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综合测试
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上了它们的背面。
读图回答1~2题。
1.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上的景观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D.丁图上的景观2.对乙图上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回答3~4题。
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3.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4.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 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a地大力植树造林,防治风沙B.b地退耕还草C.c地种植苹果、柑橘等水果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5~6题。
5.在甲、乙、丙、丁四幅图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 6.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丙图岩石和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④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8.图中乙处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9~10题。
9.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为了固定沙丘应该在哪里扎设草方格沙障最合适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 )A.①B.②C.③D.④10.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下图是某河流的部分河段,据图分析回答11~13题。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word第五章测评
第五章测评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柳树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夏季婀娜多姿,极具观赏价值。
福建泉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种柳树作为行道树,但柳树长得高矮不一,有的断枝,有的被虫蛀,每年都要补植不少,终年不落叶,影响城市景观。
泉州的行道树将改种华南的常绿乔木柳叶榕,叶子像柳叶,遮阴效果极佳。
据此完成1~3题。
1.泉州的地带性植被是()A.针阔叶混交林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季雨林2.下列城市更适合种柳树的是()A.济南B.广州C.上海D.三亚3.影响城市行道树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土壤D.地形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耐寒、喜旱D.喜热、耐旱5.调查发现,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光照更加充足C.降水逐渐变少D.水土流失加重下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与海拔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7.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A.成土母质粒度变大B.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C.植被类型趋于丰富D.物质迁移的速度加快下图是两种典型植被类型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8~9题。
甲乙8.图中甲、乙两种典型植被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温带草原C.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D.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9.下列关于乙图植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发叶,秋冬落叶B.降水少,树叶缩小为针状C.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零D.乔木多蜡质叶片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中间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A.荒漠B.水乡C.森林D.草原11.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A.炎热干燥B.温暖湿润C.寒冷潮湿D.寒冷干燥原始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但土壤贫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综合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循环示意图反映的是()A.地壳物质循环B.水循环C.生物循环D.大气循环2.下列关于这一循环的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转化B.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C.参与地表形态的形成和进化D.在该循环中,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3~5题。
3.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4.a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其分布面积最大的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5.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
图1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2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7.图1中曲线a、b、c分别代表()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某旅游者在某岛国旅行(图1),在甲点拍摄到10米外的风景照片(图2)。
据此完成8~9题。
8.拍摄时,相机镜头的朝向最有可能是()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9.甲点的自然植被属于()A.温带森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研究院发布了2016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
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11.影响入榜“氧吧城市”的因素有()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②市域森林覆盖率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④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⑤市域经济总量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用土壤损失减少程度表示)关系图,回答12~13题。
12.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13.下列关于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
读图,完成14~15题。
14.据图可知()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15.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沙漠气候B.地中海气候C.极地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
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17.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据此完成18~19题。
18.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19.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史料记载:“左公宗棠就职后,令民旱地铺沙,改良土地,成为特有之沙田……耕垦日广,民食渐充,白面一斤值钱十文,近更广植浙桑,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实为宜蚕。
”据此完成20~21题。
20.左公令民“铺沙”的主要目的是()①保持土层湿润②恢复土壤肥力③增高土壤温度④促进根系发育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21.“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降水丰沛B.气温年较差大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土壤贫瘠。
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
随着滴灌技术和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埃尔埃希多地区已由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据此完成22~23题。
22.埃尔埃希多地区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的合理措施是()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23.埃尔埃希多地区普及日光温室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室内温度,抵御严寒霜冻B.改善日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C.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麦收后,都会留有大面积土地种植玉米。
覆盖土壤表面的小麦秸秆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使后期生长作物产生病虫害。
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面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B.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C.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为玉米生长提供营养D.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起到保水作用25.为了应对目前东北黑土出现的问题,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小麦秸秆处理的方式,最合适的是()A.燃烧还田恢复土壤肥力B.粉碎还田恢复土壤肥力C.大量用于发酵沼气D.用于发展畜牧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图1为模拟的当前气候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分布状况,图2为未来(2050年)气候情景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可能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例A、B两类植被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
(4分)(2)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________。
(4分)(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6分)27.捷列克河是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的河流。
读捷列克河所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捷列克河三角洲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分析其成因。
(6分)(2)试分析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3)说明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
(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贵州的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俗称“江南煤都”。
水城河是六盘水市的“母亲河”,是乌江主源三岔河的支流,自西向东流经市中心城区,是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地表河流,也是六盘水市的“排洪通道”。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急剧的增加,这条六盘水的母亲河承担了过重的污染负荷,沿岸厂矿众多,污染严重,昔日母亲河成为一条“排污水道”。
而今六盘水市政府全面开展水城河的生态治理。
首先砸掉高高的水泥河堤,取代的是褐色的木栈道和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生态化斜坡,在河堤上种植本土植物,野草丛生,野花繁开。
经过综合治理后,河流的水质不断改善,现今成为六盘水重要的城市景观河和人们休闲漫步的绿廊。
(1)分析河堤上种植本土植物的原因。
(6分)(2)说明生态化河堤取代水泥河堤的益处。
(8分)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该循环示意图通过二氧化碳的循环流动展示了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的简要过程,表明是生物循环。
2.【答案】D【解析】在生物循环中,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另一方面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3.【答案】B【解析】结合图例,根据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推知,图例所示植被类型是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
故选B项。
4.【答案】A【解析】亚欧大陆面积广大,干旱地区面积也大,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温带草原在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大。
故选A项。
5.【答案】C【解析】b表示热带草原,可知其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故选C项。
6.【答案】C【解析】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草原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强;荒漠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相关性较强。
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下浮动,并非下降趋势,A项错误。
年降水量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均温的变化,B项错误。
森林区植被覆盖度大小主要受年均温影响,C项正确。
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b、a。
森林区降水较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且森林的树冠大,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草原区降水偏少,植被覆盖率较低,且草地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荒漠区降水极少,植被覆益率极低,植被稀少,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
故选B项。
8.【答案】D【解析】读图1,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读图2,根据旗形树冠形状,风向为主导因素,该地位于西风带,主风向为西北风,树冠向东南方向伸展。
照片有逆光现象,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偏北向逆光概率高。
所以镜头朝向最可能偏北,西北或东北方向,D项正确。
9.【答案】A【解析】根据图1位置,甲地位于40︒S~60︒S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是温带森林,A项正确。
10.【答案】B【解析】“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影响入榜“氧吧城市”的因素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市域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