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二首》、《短文两篇》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短文两篇》(1)导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仿写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3.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爱的教育》(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4)写作练习: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小王子》(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理解作品主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交流平台”是对前两篇精读课文学习后的总结、归纳与提升,回顾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

“初试身手”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以《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为例,引导学生继续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以及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方法,体验情感,初步运用。

4.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 六下三单元 教学解读及教学建议(语文主题学习)

(部编版) 六下三单元 教学解读及教学建议(语文主题学习)

丛书内容
成长风 向标
革命先驱 历史的星空 我爱我的祖国 永恒的精神
生命如歌 经典诵读 名著推荐
人文主题 素养主题
10篇文章代入课文学习。其余 18篇文章和经典诵读板块,采 用课下自主阅读与课内读书汇 报相结合的形式学习。
03
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规范书写并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 真情实感。 3.能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查的资料理 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感受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深深的怀念
9 十六年前的回忆
10*
灯光
11 为人民服务
12* 一夜的工作
• 十六年前的回忆 倒叙 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
• 灯光
倒叙 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
• 为人民服务
理清文章思路 初步了解文章是
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 一夜的工作 用生活小事表现人物的高尚人格
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理想
02
丛书内容分析
(临危不惧、镇定从容)
法庭上 如何理解父亲的神态?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 祥的脸。(提示:补充背景资料)
补充句段: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 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 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 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坚贞不屈、忠于革命)
三、汇报交流 分享收获
内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 容 (1944年9月8日 )在(张思德 )同志追悼会 过 上所作的演讲,一篇(演讲)稿,是围绕(全 关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活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活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活动活动目标本次复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第三单元的知识和技能,巩固研究成果,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活动内容1. 课前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本次复课的主题和重点。

2. 回顾知识点(15分钟)- 结合课前导入的主题,复第三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词语理解、阅读理解等。

- 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综合运用(25分钟)- 设计一些综合性练题,涵盖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实际操作。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答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提升能力(15分钟)-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在语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 可以选择一些口语表达、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训练。

5. 总结反思(10分钟)- 进行本节课的总结,让学生回顾复课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的互动和思考。

活动扩展对于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活动,提供更高难度的题目或任务,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和挑战。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温馨提示-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研究动力,及时进行引导和激励。

- 在提问环节,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热情。

- 注意组织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 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活动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综合语文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课时】古诗诵读与感悟【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诵读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感。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课题《古诗诵读与感悟》,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齐声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押韵。

Step 3:课文解析(15分钟)教师展示《静夜思》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指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Step 4:感悟古诗(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画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

Step 5:扩展延伸(10分钟)教师再次展示《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诵读这首古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美感以及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的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8.匆匆【教学内容】教科书P42~43 内容。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 6 个生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就仔细听。

没有脚,快步走,无人能够把它留,没有手,本领大,能让青丝变白发。

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身边无情而匆匆地流逝。

(时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课文《匆匆》,他是朱自清在走过8000 多个日子的时候写的,那么他在这8000 多个日子里又做了些什么呢?时间是怎样“匆匆”呢?二、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梅雨潭的绿》《荷塘月色》等。

三、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在读不懂的地方标上“?”。

(2)学生练读,检查交流。

出示生词:头涔涔、泪潸潸、徘徊、伶伶俐俐、挪移。

师:看同学们刚才读课文的时候,都很投入。

现在谁能展示一下呢?2. 指名读课文。

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3.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听完后,你们觉得读这篇文章时应注意些什么?4. 小组合作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画出中心句,并把你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四、品读感悟1. 学生默读课文,感受时光的匆匆。

2. 重点品读内容:(1)出示第 1 自然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整体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 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足迹更踏实,步伐更 稳健。本单元课文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和《别 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组成,内容比较贴 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理解起来切近、平易。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 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 助学生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遇到的类似的人和事,积极与他人分享自 己的感受,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第三部分(⑤):呼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强化
主旨,引发思考。
2、默读课文,品析作者借助的具体形象,逐段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情感脉络:
憧憬希望 失望怅惘
困惑执着
痛惜无奈
茫然焦灼

第8课 《匆匆》
任务三: 交流探究 活动 1:关键语句我来读
引导学生圈画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 采取教师范读,单个学生朗读,学生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 读,感受文章优美、富有诗意的语言特点。 活动 2:主旨思想我来说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实际,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文 本蕴含的对时间的哲理之思,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8课 《匆匆》
【本课小结】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 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 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激励读者要珍惜时间。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夯实基础:识记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作者将时间的流逝写得如此生动感人。学了课文之后,你对“时间的流逝” 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③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第三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理解、朗读和默写。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古代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复习《古诗两首》,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背诵。

2.复习《开福人》中的句子,能够正确地读和默写,理解其中的文言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对于《开福人》中的句子理解,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材、电子板书、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课文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古诗两首》1.教师唱读《古诗两首》,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两首》。

3.全班对古诗进行朗读。

第二步:复习《开福人》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开福人》的故事情节,对课文进行简要复述。

2.学生逐句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义。

3.学生默写《开福人》中的重要句子。

4.教师对文言阅读技巧进行解释和讲解。

第三步:思考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2.学生自由发表对《古诗两首》和《开福人》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课堂作业1.完成《开福人》的默写作业。

2.思考并写下对本节课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复习《古诗两首》和《开福人》为主线,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画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重点指导书写。

空虚叹息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涔涔潸潸2.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4.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5.提出疑问。

“我的问题是。

”(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研究。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2.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3单元8 匆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挪、藏”等生字。

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写作方法。

3.情感与价值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

(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3.“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二、自读自悟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5个生字。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三、小组合作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小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句子重点练读。

四、读文解疑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自主阅读,感悟体会(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教学》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教学》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教学》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第三单元集体教学内容。

该单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小组朗读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朗读练,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2. 合作阅读:学生分成小组,共同阅读一篇文章,并在小组内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和理解问题。

3. 讨论写作: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创作短文。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合理的论据。

4. 报告演讲: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讲,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的讨论成果和短文内容。

激发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互相讨论和合作,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2. 激励奖励:在集体教学中,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表现和合作互助。

3. 教师引导:教师在集体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通过集体教学,可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主动性、合作性和贡献度,以及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总结通过集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通过合作阅读和讨论写作,学生不仅可以增加语文知识,还能培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集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翻译文档,可能存在语言上的不准确或误解的情况。

如需确认,请参考原版教材或咨询相关教育专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6个字的写法和4个词语的正确读写。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朗读、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1.词语理解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2.阅读理解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研究方法,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反思自己是否珍惜时间。

3.表达运用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掌握6个字的写法和4个词语的正确读写。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朗读、背诵第1、2自然段。

一、回忆体验“匆匆”1.询问“匆匆”的意思,引导学生体验“匆匆”。

2.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追赶时间的体验。

二、课文研究1.学生交流对___的了解。

2.展示___的人物生平介绍。

3.朗读第1、2自然段,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修辞手法。

2.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1.研究课文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一、课文研究1.回顾第一课时研究的内容。

2.研究课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

二、写作练1.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三、课堂总结回顾课堂研究内容,概括课文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在体会着急和无奈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或特别喜欢的句子,并进行交流和感悟要点。

重点关注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点拨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品读好句悟文采三、把握当下惜时间本节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珍惜当下,把握时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迷茫,以及自己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感受和想法。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徘徊”在课文中的含义,理解当时一部分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情绪。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并反复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深入感悟、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准备】1.XXX简介及XXX作品。

2.惜时、伤时的现代诗词、文章、名言、警语。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研究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凭直觉,你们认为你们的一生能活多少天?(学生大胆猜想)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们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们有甚么感受?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没有了。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XXX。

3.简介XXX:原名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著作十分有特色,影响很大。

XXX 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直至逝世。

XXX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背影》《春》《荷塘月色》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要研究到的作品。

4.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学生一下子走入情境,感悟到了时间的流逝,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进修要求。

1.读准字音。

2.通过读课文,你能感受到时间有怎样的特点?(如: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等。

)二)搜检反馈。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色;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舞蹈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2. 古代舞蹈的特点及欣赏。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代舞蹈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准备:1. 教材: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 多媒体设备;3. 音乐播放器;4. 舞蹈演示视频。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对古代舞蹈的兴趣;2. 通过观看舞蹈演示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舞蹈的特点;3. 分组讨论古代舞蹈的表演形式和器乐伴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古代舞蹈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上节课的内容,梳理学生的研究收获;2.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3.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古代舞蹈形式进行研究,编写小组报告;4. 小组报告展示和讨论,增进学生对古代舞蹈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课时:1. 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舞蹈的欣赏,通过音乐播放器播放古代舞蹈音乐;2.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段古代舞蹈进行模仿和表演;3. 学生自评和互评,提出改进建议;4. 班级集体展示和欣赏,分享研究成果。

第四课时:1. 复并总结本单元的研究内容;2.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反思,写下对古代舞蹈的感受和体会;3. 学生展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4.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小组表演和小组报告中的表现;2. 评价学生在舞蹈模仿和表演中的动作准确性和表达能力;3. 收集学生的研究笔记和思考记录,了解他们对古代舞蹈的理解和感受。

参考资料:1.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2. 舞蹈演示视频;3. 古代舞蹈图片和文字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目标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包括皇度、科举制度和四大发明等内容。

通过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1.皇度:讲解中国古代的皇度,介绍不同朝代的重要皇帝以及他们的贡献和特点。

2.科举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包括科举考试的内容、选拔官员的过程和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四大发明: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了解它们对人类历史的巨大贡献。

教学活动1.皇度的探究:让学生分组调查不同朝代的皇帝,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政绩和对国家的影响。

然后每个小组做一次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古代的科举考生和官员,模拟科举考试和选拔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深入理解科举制度的运作和影响。

3.创造实践: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古代的四大发明,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班级展示他们的创造成果。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如制作纸张、制作指南针等。

教学资源1.教科书:部编版六年级历史下册。

2.PPT和图片:用于介绍和讲解相关内容。

3.图书和网络资源:提供学生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教学评估1.小组报告的评估:评估学生对皇度的了解程度,包括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和报告表现。

2.角色扮演活动的评估:评估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和模拟活动表现。

3.创造实践成果的评估:评估学生对四大发明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包括展示和书面报告。

教学延伸1.组织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考古遗址,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2.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和绘本,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以上是《部编版六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的内容安排和教学建议。

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资源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重要性。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1.单元说明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之前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

“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精读课文学到的写作方法。

“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

“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

“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语文要素及单元重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习作要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这是习作最基本的要求。

“写出真情实感”,就是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有真意,说自己想表达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写出真情实感”,也是为人真诚的体现,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既是教学生习作,也是教学生做人。

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

《匆匆》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前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一篇课文侧重把情感融人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交流平台”围绕写文章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展开交流。

结合两篇精读课文,总结了表达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初试身手”是学生对本单元写作方法的初步运用。

教材提供了两个示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练写。

“习作例文”是学生习作的范例。

例文《别了,语文课》写一直讨厌语文课的“我”忽然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说明了情感产生变化的缘由,抒发“我”对母语的热爱及对祖国的不舍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六下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人文主题,意在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遇到的类似的人和事,并能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阅读与写作训练要素方面,本单元分别提出了如下要求:“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以及“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这两个训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围绕“如何表达真情实感”这个核心内容展开,并采用先于阅读中向经典作品学习它们表达情感的方法,然后在习作中重点运用所学到的方法的策略,最终完成本单元的整体构建。

为了达到这样的训练目标,本单元选编了朱自清的《匆匆》、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作为课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作为习作例文。

关于“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统编版教材在前面已有循序渐进的学习安排:如上表所示,在二、四、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由浅入深地教授了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多种方法策略。

从低段的“朗读”与“想象”,到中段的抓“人物描写”和“关键语句”,再到高段五年级的借物抒情和抓场景、细节。

那么本单元到底要教会学生去体会的的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方法呢?结合本单元的所选文本的课后习题、“交流平台”以及“初试身手”几部分综合来看,本单元的“怎样”,一是指学生们在五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习过、在《匆匆》第4自然段集中出现的直接抒情法,以及学生还比较生疏的,在《那个星期天》中贯穿全篇的间接抒情法。

明白什么是“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的间接抒情,在与直接抒情的对比中进行理解,是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

在“初试身手”板块中还设置了专门的间接抒情片段练习,帮助学生从感受到理解再到运用。

在梳理清楚阅读要素中所指代的内容、方法和路径后,就可以对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做出如下细化,以更好地指导教学。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单元整理课《匆匆》《那个星期天》《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教学目标1.复习回顾本单元所学词语、课文内容等知识,巩固基础知识,做到查漏补缺。

2.能够分门别类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重点梳理每课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方法,整理好知识积累本。

3.做好单元检测。

二、教学过程(一)课文内容整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要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体会到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

1.回顾本单元所学基础词语,包括每课重点词语、课本中对应的“词语表”。

2.复习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要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按内容学生自主整理《主题学习丛书》相关内容。

词语: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叹息徘徊微风何曾游丝赤裸裸明媚拨弄草丛画报翻箱倒柜念叨停顿晃动耽搁沉郁漫长休止时光惊惶亲吻依偎挽回荒凉课文内容《匆匆》:这篇课文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写了“我”第一次殷切的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别了,语文课》:这篇课文主要围绕“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来写。

《阳光的两种用法》:主要写了“我的”母亲和毕大妈充满智慧的使用阳光,表达了“我”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颂,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赞美。

写作方法对照课本内容,再次理顺“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二)主题丛书整理我能按照上面方法整理主题图书内容:1.我积累的字词:2.我了解的“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按照分类整理知识积累本。

三、板书设计写作单元1.字词基础2.写作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第三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第三单元

8.匆匆(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让学生找到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

)二、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1.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及时做好批注。

预设:(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不可挽回,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3.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出示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1)“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3)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

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评价和名家的评价互相对照,一是给学生成功感;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规范起来,不能漫无目的;三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提供思想的借鉴。

)4.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设计意图:出示作者本人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本质是浓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而不光是词句的运用,使学生对写文章用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说明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单元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