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

小学是教育的重要阶段,孩子的自我认知,社会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强化都需要在这个时期进行。

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成为了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提出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一、加深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期望在一瞬间就能产生巨大的变化。

要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需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课堂内部引导,小组讨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艰苦精神和劳动观念,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拥有自信心,坚定人生信念,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

二、强化行为规范管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教育学生遵守规则。

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违纪处理,不仅强化了学校管理方面的规范性,而且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负责,进一步增强了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课外活动引导除了在课堂内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以外,课外活动也是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

举办各类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如美术比赛,文艺汇演,社区服务等等可以培养学生自信,拥有开拓精神,加强学生意识和自我认知,使他们更加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家教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所在,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鼓励家长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注重监督与引导孩子的综合评价,使孩子更能从校内外教育中受益。

综上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一起密切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沟通与家长、社会资源联系,制定新的策略和方法,减少学生对社会的有害行为影响,加强学生的品行教育,使学生能够承担起担当,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良好的习惯是人成长、终身发展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是人一生的财富。

我们作为奠基铺路人,更应在小学这一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

鉴于以上认识,几年来,我比较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力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打实基础,创出新意。

并重点对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为好的实践效果。

一、建章立制、规范言行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形成。

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或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保证。

我班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主要制度有:1、值日制度:班上除了常务干部,还设立了“值日班长”、“规范管理员”、“和谐调解员”等岗位。

值日班长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其职责检查每天的清洁卫生,填写班务日志,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处理突发事件。

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或及时报告。

各项规范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学生的各项规范行为,并做好记载。

各“和谐调解员”负责对学生纪律、学习、卫生、生活、文娱等方面违规、违纪等不和谐的行为做和谐地调解。

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分别给他们颁发有关标志,大大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

同时“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记载、登分、考核、评比制度:为了有效地规范学生行为,我制订了“班级规范考核细则”,将其打印后发给每个学生,每人都要学懂。

因为每人都要按细则去约束自己,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每人都有做管理干部的可能(表现好的优先竞选)。

其次要求值日人员认真做好每天各项的检查、记载(出示:在校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细则)。

平时学生在哪个项目里做得优秀就加分,相反则扣分,把行为规范当作一面镜子,做到一日一公布, 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并将“规范管理”记载簿上的加扣分汇总到细则考核栏,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引言: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行为规范教育是培养他们良好品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正面激励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对于表扬和奖励非常敏感。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应注重正面激励。

当小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例如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活动、给予小礼物或赞扬他们的努力。

这样的正面激励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模仿正确的行为规范。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小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家长、老师、同学等,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引导他们正确行为的表达和行动。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为规范。

三、情感沟通小学生是情感世界比较丰富的群体,他们的行为规范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应注重情感沟通。

他们可以与小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困扰,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引导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

通过情感沟通,家长和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与小学生建立亲密关系,增强他们对行为规范的认同和遵守。

四、游戏化教育小学生对于游戏具有天生的喜爱,因此,将行为规范教育与游戏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团队合作游戏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学习和遵守行为规范。

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设定一些奖惩机制,激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和遵守规则,从而达到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效果。

五、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环节。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范本一、引言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高度重视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和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本文对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二、总体情况在2024年,我们学校切实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比如,在每周的晨读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律和责任感;在每月的班会中,我们设立了“学习好榜样”、“争做文明小卫士”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们主动遵守规则;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尽管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是: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弱,对于一些不良行为,难以自觉抵制;其次是:部分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较为突出;再次是:学生的责任心和团体意识有待提升。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潜在的危害。

四、解决对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1. 强化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我们将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2. 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学生行为。

通过建立班级管理规范和制定班级奖惩制度,加强班级纪律建设,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对于违反纪律的行为,及时予以惩戒和教育。

3. 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通过组织实地参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感受到助人为乐、守纪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4. 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教育,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共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规范行为的意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3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3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小学生阶段是孩子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总结:一、遵守纪律规定1.学校纪律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小学生应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不旷课。

2.遵循教室秩序,保持教室整洁,不随意乱扔物品,不在课堂上说话、走动,不上课迟到等。

3.遵守课间休息的规定,不做危险的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吃零食、吃东西的时候不哄笑、讲话。

二、尊重师长和同学1.尊敬师长,尊重老师讲课,不打断老师讲话,不提问、批评老师。

2.友好待人,不欺负同学,不说恶言恶语,不借机损害同学的名誉和形象。

3.互助友爱,关心帮助弱势同学,共同维护友好的班级氛围。

三、文明礼貌待人1.要能够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乱说脏话,不嘲笑同学长相、家庭背景等。

2.在餐桌上要有良好的用餐礼仪,不发出嘈杂声音,不乱丢餐具,不浪费食物。

3.遵循社交礼仪,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不搞破坏行为。

四、保护环境1.爱护校园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校园整洁美观。

2.节约用水用电,养成关灯、关水龙头的良好习惯。

3.学会分类垃圾,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保护环境。

五、安全意识培养1.学会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者等待绿灯。

2.在校内、校外注意安全,不私自离校,不走陌生人拐带的路线。

3.安全自护,学会正确使用刀具、剪刀等,不玩火不乱丢杂物,遇到陌生人或可疑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

六、培养良好习惯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个人整洁。

2.培养读书习惯,每天坚持阅读,积极与书籍为伴,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3.培养运动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七、有礼貌谦虚待人1.学会说谢谢、对不起等常见礼貌用语,待人谦虚有礼。

2.不吵闹,尊重他人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和行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为孩子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良好的行为规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等,这些规范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养成专注和自律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良好的行为规范也有助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同学友好相处,能够让孩子们在集体中更受欢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再者,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孩子们未来走向社会的基础。

具备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等品质,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规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比如,在家中要保持整洁,遵守作息时间,尊老爱幼等。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要耐心地引导和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

学校在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同时,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张贴标语、举办文明评选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评价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范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

这种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2024年我们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制定行为规范标准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我们制定了小学生行为规范标准,详细规定了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如课堂行为规范、操场行为规范、图书馆行为规范等。

同时,通过老师、班主任以及家长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确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道德观念。

例如,在“尊重他人”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自觉行动。

3.建立正面引导机制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我们建立了正面引导机制,通过奖励措施和榜样示范来激励学生。

每周评选“优秀学生”、“文明班级”等荣誉称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活动,争做自己的榜样。

4.家校合作促进养成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我们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家校沟通。

通过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工作内容,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养成教育计划,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工作成效2024年我们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行为更加文明,礼貌待人。

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操场上团结协作。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学习压力较大在当前教育系统中,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忽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兴趣课程,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其更有时间和精力参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2.家庭教育力量不足一些家庭教育力量不足,无法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引导。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总结报告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总结报告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总结报告一、引言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本报告旨在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1. 课堂表现:大部分小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上课走神、窃窃私语、玩手机等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小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题目正确。

但部分学生作业拖沓,粗心大意,错题较多。

3. 出勤与纪律:总体来说,小学生出勤情况良好,但部分学生存在迟到、早退等问题。

在课堂纪律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规定,但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

4. 课外活动:小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在部分活动中存在纪律松散、互相攀比的现象。

5. 与人交往:大部分小学生懂得礼貌待人,尊重师长和同学。

但部分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存在自私、任性、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缺乏对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2. 学校教育不足:部分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面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

3. 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网络、媒体等的发展,一些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行为惯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学生自律性差: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惯和自律性。

2.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大力度推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培训和指导。

3. 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政府、媒体等应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4. 提高学生自律性: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五、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研究

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研究

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研究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成长时期。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学校里大多数独生子女,对于掌握小学生的成长特点,采取相应合适的日常行为管理手段,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前提。

针对当前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有意义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了解当前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针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探索,是现在实行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理性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因此,文章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希望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相关建议和管理策略。

标签: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研究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于儿童的厂长和心智的发育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加上國家对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推进,使得教育不仅限于课堂之上,也包含了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这项工作逐渐成为校园管理工作的新问题,新重点。

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成长的初期,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针对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心理变化,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应对,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促进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的良性发展。

一、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一)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特点结合实际工作可以观察到,小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中具有独有的特点:首先是易反复。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处于发育初期,心智尚未成熟,导致他们在纪律方面和自觉性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好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依赖于教师或者相关教育人员多次反复的提醒和教导才能解决。

其次,就是细小琐碎。

因为小学生心理尚不健全,经常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犯下许多小错误,诸如上课小动作,乱丢垃圾等行为,尽管这些违反记录的行为不是很严重,但是却会破坏学校和谐的环境,影响教育效果,不仅容易让学生养成坏的行为习惯,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最后就是一定程度的他律性。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独生子女的原因,让当代的小学生生活状态非常安逸,导致他们缺少对生活习惯的约束力和自律意识,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对于日常的行为管理不以为意,有些学生还会产生强烈的反抗心理,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阻碍。

(完整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完整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

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研究的内容1、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2、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律和方法;四、实施策略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

班会、班队活动,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升旗下讲话,班会,思品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3、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

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

具体包括班主任的周会课,少先队活动。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惯。

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

在以上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三、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

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

2.本课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本课题实施,探究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使学生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这一目标努力,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让其受益终身。

四、研究的内容(一)现状分析1. 描述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习惯现状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刚刚入学的孩子,最需要补上的是“习惯课”。

有些孩子的认字和计算能力,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年级下学期的水平,但是却不会收拾文具,打预备铃了还手忙脚乱;不懂用眼卫生,喜欢的课外书一看就是很久;课堂上随便讲话,离开座位,做小动作;课间随意追逐打闹,捉弄同学;乱扔垃圾,不会扫地;有的孩子甚至吃饭时还吵着要爸爸妈妈喂……家长往往在学科学习上急于求成,生活上却完全包办,造成孩子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但他们却浑然不觉。

2. 分析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形成原因①个人因素学生们不知道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行为习惯不重视。

他们对于一些行为规范的要求还是知道的,但由于自身不重视和缺乏家长和老师的训练,还没有形成习惯。

②家庭因素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教育孩子的方法各种各样,有“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民主型”等。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

他们可能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引导。

这就使有些孩子们形成了比较随便,不受拘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我校有较多外学区的学生,父母是生意人或农民,他们忙于做生意,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就更疏忽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调查报告

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调查报告

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调查报告篇一: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报告《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邹城市城前镇尚河小学—、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细 无声 ”的教育效 果。
作为傍 洋并学 生 心 中 的 特 殊 地 位 ,所 以 教 师 成 了学 生最 经 常 、最
直接、最信 赖的模仿对 象 ,教 师的行为 习惯潜 移默化地
影 响 学生 。
3注意 一 日常规训练 。明确规 范具体 要求。一 日常 .
1严 格 执 行课 程 计 划 ,寓养 成教 育 于 各科 教 学 之 .
了解学生行 为习惯 ,找 出不 良现状原 因

中。 我们 要 求教 师都 要 根据 本 学科 的特 点 确定 明确 的 德 育 目标 ,牢 固树立 教 书是 为 了育 人 ,学 习是 为 了作 人 的 思想 观念 ,如语 文 教 师教 《穷人 》一课 ,就让 学 生讨 论 渔 夫 ,桑娜 的 自我 行 为规 范意 识 ,在 热 烈的讨 论 中 ,正确 的道德 观 在学 生 心里 渐渐 地 树立 起来 了 ; 《列 宁 与 卫 兵 》使 学 生 受 到 自觉 遵 守 纪 律 的教 育 ; 《诺 言 》使 学 生 受 到诚 实 讲 信誉 的 教 育 ;地 理 《 黄 河 》一课 ,激 发学 生作 为 黄河 儿 女 的 自豪感和 对 祖 国
的热爱之情 。 2活 跃 校 园 生 活 , 寓 养 成 教 育 于 活 动 之 中 。我 们 首 . 先 确 定 一 批 行 为 规 范 教 育 试 点 班 ,组 织 行 为 规 范 现 场
现 在 的 少年 儿 童行 为状 况 究 竟 如 何 ? 了做 到 有 为
的 放 矢 ,我 们 对 部 分 学 生 家 庭 进 行 了调 查 走 访 发 现 : 我 校 地 处 下 半 城 ,是 小 商 小 贩 、 个 体 户 、 租 房 户 聚 集 区 , 大 部 分 学 生 家 长 思 想 文 化 素 质 低 , 对 自 己 的 孩 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通用15篇)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通用15篇)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通用15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1我校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辅导》的精神,从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围绕学生身边发生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一个学年的活动,取得了初步性地成果。

为了更加长期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养成教育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现将我校的养成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抓组织,使工作责任到人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并逐级细化工作内容。

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大队部牵头,坚持按学校要求对各班进行检查的监督,每周评比一次,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学校设立行为规范评比栏,每周在升旗仪式上公布的同时,在评比栏上进行公布。

各班要在开学前出一期以关于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和法律法规宣传为专题的黑板报。

二、抓动员,让各班全面启动学校在20xx年10月,举行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动员大会,校长黄清城同志在会上做了专题动员报告,使师生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

学校少先队和各班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班级宣传栏、校园文化橱窗等阵地进行广泛地宣传和发动,使教师、学生明确了活动的目的、任务、措施和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

旅部和各班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召开了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和中队会。

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去解决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抓学习,让学生晓之以理深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精神,各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辅导》,重温了《中小学生守则》。

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辅导》达到会背、会讲,并悟出道理,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四、抓宣传,营造育人氛围1、校园“温馨话语”随处可见为了让每块墙壁活起来,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文性,本学期我们在各楼层及校园内都设计、张贴了许多温馨提示话语和名人佳句。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德育的基础工程,核心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使“规范”的要求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奠定好学生成功的人生基础。

这其中,班主任老师任重而道远。

那么,班主任如何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呢?1 要广泛宣传贯彻“规范”的目的和意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

为此,必须动员社会上一切力量重视这项工作。

“规范”的内容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学生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教育,达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协调一致,把对“规范”的贯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班主任可以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印发给学生和家长,做到人手一份。

在家长会、学生集合时进行宣传,在校园和社会上张贴“规范”的图片。

校园和教室内可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园地,宣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颁布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要求。

创造一种声势,使家长和学生从思想上得到应有的重视。

2 要深入学习体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学生了解和熟悉“规范”的内容。

学生只有在理解“规范”中每条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去贯彻。

例如:在低年级可根据年龄小的特点,由班主任老师结合图解逐条讲解。

高年级学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组成“规范”宣讲团,结合实际宣传“规范”的具体内容,如“尊敬国旗”这四个字对小学生接受起来显得太抽象,为此必须伴随为什么要尊敬国旗,怎样做才叫尊敬国旗等一系列问题去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去尊敬国旗。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旗的来历、意义:了解无数革命先烈怎样为了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创建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了解无数的英雄模范以自己的先进事迹,给国旗增添了光彩,以此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尊敬国旗的字面意思,还懂得了内在的含义。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推进以德治国,落实《纲要》精神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

一、目的意义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依据,遵循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坚持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目标和任务1、目标:——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研究制订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使广大中中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任务:中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⑴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教育专心于未来。

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

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

”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

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二、课题的界定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

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

鉴于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

我们认为:(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

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村庄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

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

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

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

如早期的陈鹤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

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近期不少专家从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总的来看,在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

着眼于寄宿制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

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3)应用价值。

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是:密切结合我校寄宿制办学实际,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途径。

五、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

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

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6万册图书的阅览室。

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论著作,又有新颖生动的光盘资料,还有时效性较强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队工作》、《辅导员》等刊物杂志,使课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

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习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习、研究氛围浓厚。

参研20位教师中有五位小学高级教师,两位为市教坛新星,8位参加全国十一五或相关课题研究,成绩突出。

年轻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教研后劲足。

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1、行动研究法。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

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2、个案研究法。

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

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

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

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

六、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本课题由我校一批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

1.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组长:李建虎对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有较高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学习、内容安排,活动召集、组织等。

主要成员: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实施,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分析、总结等。

七、实施步骤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本课题预计2011年3月——2013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为期二年。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习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

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

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习交流相关理论。

②实验教师、班主任探索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精心设计上好班会课,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③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与全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体会。

阶段成果呈现方式:1、教师研究案例2、阶段研究报告3、班主任工作论文4、班队会及活动案例5、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6、班级日志样本。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习惯研究经验论文,将成功班会课例刻录光盘,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成果呈现方式:结题报告、相关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

(班主任论文汇编、班队会等活动案例汇编及光盘、教师研究案例汇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