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
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
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三种不同的分法。
(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欢平均分的最多)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找两个学生回答)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出了个问题,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课件出示问题)师:小朋友们,我们帮着乐乐思考一下,也来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继续拿出圆片摆一摆吧。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扬州市级公开课)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扬州市级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
但学生在求平均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意义。
2.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求平均分。
2.难点:求平均分的方法和应用,理解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水果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求平均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练,互相练习求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反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认识平均分"这一部分,我们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教材中的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平均分"。
这部分主要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平均分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练习题,大家需要准备好纸和笔来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比如说分水果的问题。
然后,我会讲解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且通过例题来让大家理解如何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接着,我会让大家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让大家在家里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板书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点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答案:每个朋友会得到3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果大家在练习中遇到了困难,可以多思考,多练习,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掌握这个知识的。
对于那些学得比较快的学生,可以尝试一些更难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比如说分水果的问题。
这个实践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平均分的概念,因为它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通过实际例子,我可以向大家解释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让大家明白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平均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概念,但是要准确地给出它的定义并不容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即认识平均分。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以达到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的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 学习如何用除法计算平均分;3. 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平均分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指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2. 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平均分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平均分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学卡片:上面有一些物品的图案,以及相关的除法算式;2. 实物:一些水果、糖果等小物品,用于实际操作;3. 练习本:用于学生做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水果,然后将水果平均分给学生们,让他们亲身体验平均分的概念;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展示教学卡片,我会向学生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他们理解平均分是指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3. 学习除法计算平均分:我会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如何用除法计算平均分,让他们学会计算平均分的方法;4. 实际操作验证平均分: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将一些实物平均分给若干个人,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平均分的概念;5. 练习题:我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
计算方法:用除法计算。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将12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2. 将15个水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水果?答案:1. 12 ÷ 4 = 3,每个人分到3个糖果。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研究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1.教学例1。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XXX吗?一天,XXX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
XXX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
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XXX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师巡视,相机让分法不同的小朋友上黑板分)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观察:真厉害,分成2堆,人人想出了3种不同的分法。
这些分法公正吗?你能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贴)诘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小猴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请用圆片摆出你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夸大: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7页至第78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找到平均分。
2. 培养学生用除法来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除法找到平均分。
2.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20颗糖果,问学生:“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回答。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把20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讲解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将20颗糖果除以4,得到的商就是每个小朋友会得到的糖果数。
所以,20÷4=5,每个小朋友会得到5颗糖果。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把30颗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5.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实际问题: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如果将50个练习本平均分给这些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几本练习本?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将一些物品或者数量平均地分给一些人或者一些部分,每个人或者每部分得到的数量是相同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把40颗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2) 把35个练习本平均分给7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几本练习本?2. 作业答案:(1) 40÷8=5,每个小朋友会得到5颗糖果。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4《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4《认识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4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由于平均分涉及到分数的概念,而分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游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2.学具:每组一份的练习题、剪刀、胶水、彩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如果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几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出平均分的?”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带领组员们完成练习题。
练习题包括求平均分的问题和实际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或物品的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2.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3.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活动二: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每个同学,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5. 活动三:计算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平均分的计算题目,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7. 课堂检测:通过PPT展示一些平均分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平均分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平均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题目。
2. 提高题: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朋友。
3. 拓展题:研究平均分的其他应用,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等。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均分现象,如平均分配零食、平均分配家务等,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二)》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使每人分得的数量相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已经有了一些分配物品的经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使每人分得的数量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平均分配物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公平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使每人分得的数量相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物品,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数字,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和计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题,例如:“今天老师买了一些水果,想平均分给同学们,每人可以分到一样多的水果。
我们应该怎么分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水果、糖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求解
•快乐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求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掌握求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首先,为了让学生对“平均分”有个大概的了解,我会和学生分享平均
分的应用场景,例如家里三个人吃了一个西瓜,如果要求每个人都分到相等的一份,那么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
观察教学
•接着,我会将板书概念“平均分”的定义和应用方法,然后在黑板上写
下“30, 40, 50, 60”,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这四个数字的关系,引导学生
发现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50,教师再让学生思考:这个平均数是怎么求出来的?
拓展
•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20, 35, 50, 55”,让学生尝试求这四个数
的平均数,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是怎么求的”,及“平均数有什么作用”等问题。
巩固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及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完成“小吃坊销售的5种食物的销售量如下:家乐福猪肉水饺70份,小菜馆鱼香
肉丝45份,麦当劳套餐55份,肯德基汉堡40份,必胜客披萨30份,求每
种食物的平均销售量。
”的计算,然后在下次课上口头答题并评选出最佳答案
和解法。
总结:
•通过本次课,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定义、适用的场合、解题方法以及计算平均分的基本技巧。
并且,通过教学引导和小组讨论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认识平均分(三)》,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以及除法在平均分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可能更偏向于直观的实物操作,有的可能更偏向于抽象的符号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2.让学生掌握除法在平均分中的应用,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同学一起完成平均分的任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
2.准备一些除法计算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向学生提出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的任务。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16页至117页的“认识平均分”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求平均分。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分蛋糕的故事,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如何公平地分蛋糕的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平均分。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把12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把15个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并让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总数÷ 人数 = 每人分到的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把20个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饼干?2. 把18个水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水果?答案:1.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5个饼干。
2.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了求平均分的方法。
《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平均分》,主要包括平均分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以及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圆形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情景:妈妈分苹果,将8个苹果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华,每人分得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自主探究:(1)学生尝试用小棒、圆形卡片等学具摆一摆,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
3. 讲解示范:(1)教师讲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如求3个2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2×3=6。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4.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求5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评。
5.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12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认识平均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七、作业设计1. 求8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答案:8×5=40,40÷8=52. 求10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答案:3×10=30,30÷10=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学生准备笔、纸、教材。
2.教师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能力,为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第二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1.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首先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平均数,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练习。
2.教师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第三步:练习平均数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班级的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练习,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新的应用场景。
第四步:巩固知识教师设计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学习到了如何计算平均数,掌握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得出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学生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切实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将平均分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掌握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让学生观察四张图片,每张图片上有若干个蘑菇和小鸟。
让学生根据每张图片上的蘑菇和小鸟数量,进行比较,找出哪张图片上的蘑菇和小鸟数量相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每张图片上的蘑菇和小鸟数量相等?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平均分。
步骤二:讲解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示例,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逐一推算出示例中的数字,思考得到答案的方法和计算步骤。
3)教师总结、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练习根据作业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检查并纠正答案。
步骤四:拓展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五:总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并留下思考的问题和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入、讲解、练习、拓展和总结等。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在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理解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理解平均分》
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理解平均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使用简单的方法求解平均分问题。
3. 提高学生计算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题、演示材料。
2. 学生准备笔和纸。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1. 通过举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如分苹果、分糖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步骤二:讲解求解平均分的方法
1. 介绍求解平均分的常用方法,如总数除以个数。
2. 使用课件和演示材料示范求解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方法的使用。
步骤三:练平均分的计算
1. 分发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求解平均分问题。
2. 引导学生注意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题,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步骤四:巩固和拓展
1. 继续进行更多平均分计算的练。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
步骤五:总结与复
1. 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互相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是否提高。
2.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根据课堂反馈和学生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认识平均分(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4.1《认识平均分(一)》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实例计算平均分。
3.能够使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平均分2.如何计算平均分3.平均数的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一些学生对平均数等概念较为陌生,无法理解。
四、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法2.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法3.讲解法与示范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份上课考试成绩表格,并将其数据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先观察这张表格,询问学生能不能说出一些数据的特征?2. 认知1.教师让学生看一下这个人的成绩单,并让学生讲述一下这个人的成绩情况;2.教师问学生这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计算该生的平均成绩;3.讲解什么是平均分,如何计算平均分。
3. 练习教师让学生尝试完成以下练习:班级中还有一名学生刘明,他近十次的语文成绩分别是 85, 80, 79, 88, 87, 93, 90, 84, 86, 80,请计算他的平均成绩。
4. 能力拓展教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一个班级里,小明的期中考试成绩是80分,期末考试成绩是90分。
期中考试的总人数是30,期末考试的总人数是25。
请问这个班级这门课的平均分是多少?5. 总结1.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点,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平均分?计算平均分的公式是什么?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平均分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了解平均分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情景模拟法、讲解法与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与合作十分积极;2.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深入了解,能够更好的应用平均数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改进:下一节课将增加趣味性,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思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意义,从而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除法运算,但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物品、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应该如何操作?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个实例,如分水果、分玩具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42-43【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引导学生根据每几个一份和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方法,并在练习中巩固和掌握方法。
3.学生在学习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并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故事引入: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
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刚刚结束的跑步比赛,正在进行颁奖仪式。
小狗跑得最快得了第一名,兔子第二,小熊第三。
现在有6个桃子要奖励给他们,你猜它们各分到了几个?(课件展示分法3-2-1)孩子们,你们同意这样的分法吗?(同意)因为名次越高,得到的奖励越多,虽然分到的桃子不一样,但大家都心服口服,非常开心。
导入:森林里猴妈妈也采到了6个桃子,她要分给三个孩子,它可以怎样分呢?你能帮帮它吗?(课件展示1-1-4,1-2-3,2-2-2)其实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分成知识,引出每种分法的分成。
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最赞同哪种分法呢?为什么?(课件展示2-2-2)小结:只有每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才是公平的!(引出公平与不公平)出示课题:刚刚我们接触了一种公平的分法,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作平均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均分。
板书课题:认识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请孩子站起来说)提问:6个桃子还可以怎么平均分?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每1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练习:刚刚认识了平均分,我们来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萝卜5、4;草莓3、3、3;梨6、4;苹果4、4、4、4)萝卜图:(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的不是同样多。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
(让学生思考后再交流)草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堆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二-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二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平均分》。
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些物品或者一些数平均分成几份,以及如何找到每份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独立完成平均分的操作。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独立完成平均分的操作。
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找到每份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每组一份的小棒或者水果等实物、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些水果(或者小棒),让学生看看有多少个,然后分成两份,每份有多少个。
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上面的实践,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都相同。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例1: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例2:有15个橘子,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橘子?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用自己的学具(小棒或者水果)进行平均分的操作,然后把结果告诉其他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都相同。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8页的题目。
答案:(1)6个;(2)3个;(3)5个。
2. 用自己的学具进行平均分的操作,并记录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平均分的操作。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找不到每份的数量,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用学具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平均分?例如,用计数器进行平均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水果(或者小棒)作为教具,这是因为水果和小棒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
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
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
三种不同的分法。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种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
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出了个问题,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帮着乐乐思考一下,也来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继续拿出圆片摆一摆吧。
”
生1:把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3盘。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
每份几个?分出了几份?
引导学生完整说说三句话。
师: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
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个数怎么样?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
生2:把6个桃子每个盘放1个,可以放6盘。
引导学生完整说说三句话。
师:是平均分吗?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要看是不是平均分,只要看每一份分得是不是同样多。
请小朋友们把圆片收好,放一边。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师:你能想办法让胡萝卜也平均分吗?
生:份拿走一个或者第二份添一个。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猴解决了6个桃如何平均分好的问题,乐乐非常感谢你们。
猴爸爸又拿来了2个桃,一共有几个桃?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回答出来吗?大声的读一读老师带来的问题:有8个桃,每个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
打开书本圈一圈。
生1: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师:你怎么做的,请你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做法。
生1:我是每2个圈1份,圈出4份。
师:你会填空吗?一起大声把你的答案完整地读出来!
师:刚才这个问题乐乐也在和大家一起思考,看看他是怎么分的。
你们跟乐乐一样爱动脑筋,自豪的夸夸自己吧!
师:小熊看到咱们学的真开心,也带来了一道题来考考我们。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的真响亮,赶紧拿出小棒来摆一摆吧!
问:你能用这样的话完整说出来吗?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
师:每份同样多吗?是平均分吗?
师:12根小棒还能怎样平均分?
.“想想做做”第2题
师:为了奖励大家这么爱动脑筋,猴妈妈准备再拿出一些好吃的食品奖励给大家。
看,猴妈妈拿出了什么?
师:我们先来数一数猴妈妈带了多少块饼干。
师:猴妈妈打算怎样分饼干?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每2块一份。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想一想,10块饼干,每2块一份,分成了几份呢?
生:分成了5份,每两块圈一个圈,一共5个圈。
师:还有糖果、巧克力要分,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完成,请打开书43页“想想做做第2题”,找到要分的糖果和巧
克力,拿出铅笔在书上圈一圈,再填空。
“想想做做”第3题
师:大家真厉害,连乐乐都对我们班小朋友竖起了大拇指,他决定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大家作为礼物,你们开心吗?看,他给大家带来了气球。
师: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同桌间、小组里自由的讨论讨论。
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并完成填空。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师:5个小朋友都满意吗?为什么?这种分法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