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政策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1.前言2.总体要求2.1建设目标2.2建设原则2.3建设模式2.4建设内容2.5建设流程3.用户信息素养3.1学生信息素养3.1.1研究态度与思想意识3.1.2研究方式与技能3.2教师信息素养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3.2.2教学方法与技能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3.3.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3.3.2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3.4技术人员信息素养3.4.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前言数字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为了规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提高用户信息素养,教育部制定了本规范。

总体要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贯彻以下总体要求:建设目标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设原则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实效。

3.注重信息安全,保护用户隐私。

4.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建设模式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可以采取自主建设、委托建设、合作建设等模式,具体选择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

建设内容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教育信息资源建设3.教育教学应用系统建设4.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5.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6.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7.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流程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需求分析2.规划设计3.实施建设4.验收交付5.运行维护用户信息素养用户信息素养是指用户在使用数字校园时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注重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生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研究态度与思想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附件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目录前言 (2)1范围 (2)2定义 (2)3建设目标、原则 (2)3.1建设目标 (2)3.2建设原则 (3)4建设内容 (3)4.1概述 (3)4.2网络 (3)4.3终端 (4)4.4应用 (4)4.5机制 (4)5建设要求 (5)5.1分类 (5)5.1.1数字校园分类 (5)5.1.2建设要求分类 (5)5.2网络 (5)5.2.1网络接入 (5)5.2.2网络中心 (6)5.2.3综合布线 (6)5.3终端 (7)5.3.1配备指标 (7)5.3.2功能室配备 (8)5.3.3其它终端系统 (8)5.4应用 (9)5.4.1教学教研 (9)5.4.2学校管理 (10)5.4.3生活服务 (11)5.4.4师生能力 (11)5.5机制 (13)— 1 —前言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

加强中小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求,要“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

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快速、高效、规范地推进韶关市中小学校信息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本标准”)。

小学数字校园管理制度

小学数字校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小学数字校园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保障师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师生、教职工及数字校园相关设施。

第三条数字校园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资源为载体,以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提供支持的信息化环境。

第四条数字校园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规范管理,高效运行;(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四)技术创新,持续改进。

第二章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五条成立小学数字校园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

第六条小学数字校园管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一)组长:校长;(二)副组长:分管副校长;(三)成员:教务处、德育处、信息技术处、后勤处等相关负责人。

第七条小学数字校园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修订数字校园管理制度;(二)组织、协调、监督数字校园建设;(三)指导、检查数字校园运行情况;(四)处理数字校园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信息技术处负责数字校园的日常管理,具体职责如下:(一)负责数字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二)负责数字资源的采集、整理、发布和维护;(三)负责数字校园网络的安全保障;(四)负责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五)负责数字校园技术支持与培训。

第三章数字校园建设与管理第九条数字校园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一)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学校实际情况;(二)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三)注重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四)确保数字校园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条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二)数字资源建设:包括教材、课件、试题、案例等;(三)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教务管理、德育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四)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等。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1 前言 (1)2 总体要求 (1)2.1 建设目标 (1)2.2 建设原则 (2)2.3 建设模式 (2)2.4 建设内容 (2)2.5 建设流程 (3)3 用户信息素养 (3)3.1 学生信息素养 (3)3.1.1 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 (4)3.1.2 学习方式与技能 (4)3.2 教师信息素养 (4)3.2.1 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4)3.2.2 教学方法与技能 (5)3.3 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5)3.3.1 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5)3.3.2 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 (5)3.4 技术人员信息素养 (6)3.4.1 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6)3.4.2 信息技术专业技能 (6)4 信息化应用 (6)4.1 主要类型 (6)4.2 总体要求 (7)4.2.1 建设要求 (7)4.2.2 应用要求 (7)4.3 教育教学 (7)4.3.1 网络备课 (7)4.3.2 网络教学 (7)4.3.3 网络教研 (8)4.3.4 课堂教学 (8)4.3.5 教学资源 (8)4.4 教育管理 (9)4.4.1 教务管理 (9)4.4.2 行政管理 (9)4.4.3 财务管理 (9)4.4.4 人事管理 (10)4.4.5 学生管理 (10)4.4.6 设备资产管理 (10)4.5 教育评价 (10)4.5.1 学生发展性评价 (10)4.5.2 教师发展性评价 (10)4.5.3 学校发展性评价 (11)4.6 生活服务 (11)4.6.1 家校互通 (11)4.6.2 文化生活 (11)4.6.3 社会开放 (11)5 基础设施 (11)5.1 主要类型 (11)5.2 总体要求 (12)5.2.1 建设要求 (12)5.2.2 应用要求 (12)5.3 网络环境 (12)5.4 数字终端 (13)5.5 数字化教学空间 (13)5.6 创新创造空间 (13)5.7 文化生活空间 (14)6 网络安全 (14)6.1 组织管理 (14)6.2 网络应用 (14)6.3 校园环境 (15)7 保障机制 (15)7.1 组织架构 (15)7.2 全员培训 (15)7.3 制度建设 (15)7.4 资金投入 (16)7.5 多方协同 (16)8 附录 (16)8.1 术语定义 (16)8.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8)1前言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政策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政策

目录1前言 (5)2总体要求 (6)2.1建设目标 (6)2.2建设原则 (7)2.3建设模式 (7)2.4建设内容 (8)2.5建设流程 (9)3用户信息素养 (10)3.1学生信息素养 (10)3.1.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 (10)3.1.2学习方式与技能 (11)3.2教师信息素养 (12)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2)3.2.2教学方法与技能 (12)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13)3.3.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4)3.3.2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 (14)3.4技术人员信息素养 (15)3.4.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5)3.4.2信息技术专业技能 (16)4信息化应用 (16)4.1主要类型 (16)4.2总体要求 (17)4.2.1建设要求 (17)4.2.2应用要求 (18)4.3教育教学 (18)4.3.1网络备课 (18)4.3.2网络教学 (19)4.3.3网络教研 (19)4.3.4课堂教学 (19)4.3.5教学资源 (20)4.4教育管理 (21)4.4.1教务管理 (21)4.4.2行政管理 (21)4.4.3财务管理 (22)4.4.4人事管理 (22)4.4.5学生管理 (22)4.4.6设备资产管理 (23)4.5教育评价 (23)4.5.1学生发展性评价 (23)4.5.2教师发展性评价 (23)4.5.3学校发展性评价 (24)4.6生活服务 (24)4.6.1家校互通 (24)4.6.2文化生活 (24)4.6.3社会开放 (25)5基础设施 (25)5.1主要类型 (25)5.2总体要求 (26)5.2.1建设要求 (26)5.2.2应用要求 (27)5.3网络环境 (27)5.4数字终端 (28)5.5数字化教学空间 (29)5.6创新创造空间 (29)5.7文化生活空间 (30)6网络安全 (31)6.1组织管理 (31)6.2网络应用 (32)6.3校园环境 (32)7保障机制 (33)7.1组织架构 (33)7.2全员培训 (33)7.3制度建设 (34)7.4资金投入 (34)7.5多方协同 (35)8附录 (35)8.1术语定义 (35)8.2规范性引用文件 (38)1前言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方案(试行)1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方案(试行)1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方案(试行)1级(个)学生(人)教职工(人)基础环境建设校园网设备标准(类)数字化管理水平办公自动化(有无)中心机房(有无)教师人事电子档案(有无)信息点覆盖(场所)学生学籍电子档案(有无)校园五系统广播系统(有无)学校教学信息管理(有无)通讯系统(有无)学校财产管理(有无)闭路电视系统(有无)学校图书管理(有无)电视台(有无)装备管理系统应用(有无)安防系统(有无)保障工作措施信息化建设规划(有无)计算机教室数量(个)信息化工作计划(有无)教室面积(平方米/个)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有无)电子阅览室(有无)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人)学生机比例(人/台)信息技术兼职教师(人)教师机比例(台/人)专职网络管理员(人)课件制作室(设备)(有无)教师全员培训(次/学期)多媒体设备(套)教师全员培训合格率(%)教学应用水平使用多媒体教师比例(%)专职教师培训(次/年)资源库容量(GB)生均信息化建设经费(元/年)学校网站(有无)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有无)学校网上互动平台(有无)信息化工作奖励措施(有无)信息技术课开出率(%)ip mac 用户实名制(有无)学生测试合格率(%)网络安全责任到人(有无)教育信息化课题(个)网络安全事故(有无)信息技术论文获奖(篇)思想品德教育网站(有无)表B 学校实验室建设基本情况班级(个)学生(人)专任教师(人)实验室数量(个)实验教学教学计划学校(有无)面积(平方米/个)教师(有无)照明(Lx)开出率演示(%)桌椅面符合是否分组(%)窗帘水电有无实验操作合格率(%)通风排气有无课外实验(个)仪器室数量(个)自制教具数量面积(平方米/个)效果照明(Lx)教研论文数量桌椅面符合是否获奖窗帘水电有无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执行健全是否通风排气有无执行情况实验员专职数量(人)仪器帐册是否完整学历仪器陈列是否规范职称安全情况防盗用工性质防火兼职数量(人)用电保护学历危险品保管职称系统软件应用用工性质教师资料专业刊物(种)仪器配备标准(类)资料收集表C 学校图书馆(室)建设基本情况班级(个)学生(人)教职工(人)藏书量总藏书量(册)管理人员专职数量(人)拟报损比例(%)学历生均拥有量(册/生)职称年递增量08年(册/生)用工性质09年(册/生)兼职数量(人)10年(册/生)学历报刊种类(种)职称工具书种类(种)用工性质参考书种类(种)管理分管领导文艺类比例(%)工作计划(有无)馆舍要求藏书室学生数量(个)经费额(元)面积(平方米)帐册(有无)书藏率(册/平方米)新书上架(有无)教师数量(个)报刊展出(有无)面积(平方米)环境卫生情况阅览室学生数量(个)制度执行情况面积(平方米)管理系统应用(有无)座位(个)书刊利用新书介绍(有无)教师数量(个)周出借时间(小时)面积(平方米)流通量(册/生、学期)座位(个)书报宣传(有无)配套设施办公用品齐全(是否)资料收集(有无)阅览设备到位(是否)辅导服务(有无)照明采光良好(是否)读书活动(有无)计算机配备(有无)抽湿消毒处理(有无)。

中小学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规范2016-4-25

中小学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规范2016-4-25

ICS03.180A18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2017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规范(草案)2017––发布 2017––实施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要求 (2)附录A(规范性附录)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19)附录B(资料性性附录)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表 (22)附录C(规范性附录)校园安全防控系统管理制度 (26)附录D(资料性性附录)安防监控调看记录表 (27)附录E(规范性附录)校园广播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28)附录F(规范性附录)多功能室安全管理制度 (29)附录G(资料性附录)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管理记录表 (3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中附录A、附录C、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教育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DB51/T — 2017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管理、安全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21748 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仪器和零部件的基本要求GB 5701 室内热环境条件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898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T 936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 17226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21746 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GB 21748 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仪器和零部件的基本要求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HJ 461 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JY/T 1001 教育管理基础代码JY/T 1002 教育管理基础信息JY/T 1003 教育行政管理信息JY/T 1004 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信息DB51/T 1422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规范DB51/T 1565 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基本规范DB51/T 1777 中小学数字化实验室建设规范DB51/T 1778 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系统建设规范DB51/T 1955 中小学数字化音乐教室建设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1前言62总体要求72.1建设目标72.2建设原则82.3建设模式82.4建设内容92.5建设流程103用户信息素养113.1学生信息素养113.1.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113.1.2学习方式与技能123.2教师信息素养13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33.2.2教学方法与技能13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143.3.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53.3.2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15 3.4技术人员信息素养163.4.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63.4.2信息技术专业技能174信息化应用174.1主要类型174.2总体要求184.2.1建设要求184.2.2应用要求194.3教育教学194.3.1网络备课194.3.2网络教学204.3.3网络教研204.3.4课堂教学204.3.5教学资源214.4教育管理224.4.1教务管理224.4.2行政管理224.4.3财务管理234.4.4人事管理234.4.5学生管理234.4.6设备资产管理24 4.5教育评价244.5.1学生发展性评价24 4.5.2教师发展性评价244.5.3学校发展性评价25 4.6生活服务254.6.1家校互通254.6.2文化生活254.6.3社会开放265基础设施265.1主要类型265.2总体要求275.2.1建设要求275.2.2应用要求285.3网络环境285.4数字终端295.5数字化教学空间30 5.6创新创造空间305.7文化生活空间316网络安全326.1组织管理326.2网络应用336.3校园环境337保障机制347.1组织架构347.2全员培训347.3制度建设357.4资金投入357.5多方协同368附录368.1术语定义368.2规范性引用文件391前言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作者:《规范》编制项目组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10期摘要: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旨在为全国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提供指导性的标准和要求,有序、快速地推进数字校园的高质量建设与应用,促进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发展目标。

该文从项目背景、编制思路、结构与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四个方面对《规范》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与时代意义进行解读与分析。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数字校园;“互联网+”;融合创新;规范解读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师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生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立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核心目标从“三通两平台”转向“三全两高一大”。

为了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目标,启动实施数字校园规范普及计划,4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为落实数字校园规范普及计划指明了方向。

为了更好地统一社会各界对《规范》的认识,加快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该文从背景、思路、主要内容及特征等方面对《规范》进行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人互联网”。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数字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推动全国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建设”。

同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将“绿色数字化校园建设”列为中小学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第一批在中小学校确立了351个试点单位,其中有47个单位选择了以数字校园或数字化校园为主题的试点项目,占13.4%,是试点内容分类中占比较高的内容一。

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
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8.04.16
•【文号】教技〔2018〕5号
•【施行日期】2018.04.1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
正文
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

教技〔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升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

附件: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教育部
2018年4月16日。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下)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下)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下)作者: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8年第16期(四)基础设施调研发现,目前数字校园的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普遍存在滞后性:一方面是学校网络建设亟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学校空间设置不够合理。

虽然大多数中小学校均已接入互联网,但是网络带宽难以满足师生方便快速获取信息的实际需求。

另外,虽然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有大部分学校未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无法顺利开展。

在校园空间设置方面,空间尺度不协调、空间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数字校园在建设中面临物理空间受限的难题,而空间多功能化将成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路径。

《规范》在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基于现实问题,从虚拟网络环境和现实物理空间两个方面入手建设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将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划分为五类,分别是网络环境、数字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创新创造空间以及文化生活空间。

在建设要求方面,鼓励学校用好既有的基础设施,在现有教室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环境和数字终端的各种组合形成学习空间,也就是实现空间的多功能化,满足教育教学应用的具体需求;不提倡学校再单独建设数据中心;同时鼓励各学校针对各种空间建设开展创新性探索,提升学校空间的利用率,避免空间的浪费和闲置。

在应用要求方面,强调基础设施的常态化应用、创新性应用以及在应用中的持续反馈与优化,以提升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教育价值,并形成可推广的应用模式与案例。

(五)网络安全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提出要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是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的基础,是数字校园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检测、数据备份、追踪审计、安全防护等。

随着互联网的开放和普及,数字校园的建设遭遇信息安全的困扰,学校网络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在遇到病毒、黑客等的侵袭时往往束手无策。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网络 应用 服务器 设备
若干
根据需要配置
机房 安全
设备和环 境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消防、安防、防雷、 防盗、电源管理、 温湿度监控等
2 . 模式二:建设标准和规范
网络机房
•网络中心机房使用面积大于16㎡,机房应设置在楼 房的中间层。 •机房需要安装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温度保持在 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 •机房窗户需要安装阻燃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 备。 •机房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安装专用防静电地板。 •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必须安装在专用机柜中。 •根据需要配置相应功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 •机房应安装消防、安防、防雷、防盗、电源管理、 温湿度监控等装置,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一)校园网络系统
1.模式一建设标准和规范
名称
项目
UTP非屏蔽双绞线
无线网络 传输 网络
信息点
网络 通讯 设施 设备
主干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
无线设备
网络 安全
行为管理设备
设备
规格要求
备注
双绞线,布线符合EIA/TIA.568商业
建筑布线标准
支持802.11、802.16等协议
可选
有线和无线网
能够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媒体 络相结合,覆
一、“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
(二)模式二:分布部署模式(校园网+终端)
分布部署模式:是指学校建有连接学校办公
区、教学区、生活区,带中心机房的校园网络, 并与县教育城域网络互通。
学校各类应用和教育资源一部分部署在学校中 心机房服务器上(满足学校个性化应用需要), 另一部分部署在县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服务器 (满足区县统一应用需要),共同支撑学校的教 育教学、管理和应用的部署模式。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评估标准(试行稿)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评估标准(试行稿)
90%以上的教师课堂教学和教学研讨在数字多媒体环境下进行的得5分,80%以上的教得3分,60%以上的得2分,低于60%的不得分。
9
C22网络课程应用于教育教学效果良好
在线运行各级各类网络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例(含精品课程)≥20%的得2分,≥10%的得1分,不到不得分。
C23校园网上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访问率(访问量/全校师生人数比)2分
C12建有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功能实验室和微格教室(课堂录播系统)
微格教室(课堂录播系统)36班以上配2个,其余配一个以上,符合得1分,没有不得分。数字化理化生实验室高中36班以上配2个,36班以下配一个,初中以理化为主配一个,小学无要求,符合得2分,没有不得分。
5
数码显微互动生物实验室:高中36班以上配2个,36班以下配2个,小学初中无要求,符合得1分,没有不得分。
6
总分
100
A6




30

B15专职人员工作量
C27专职网管、电教管理、实验、图书管理人员工作量有落实
各类专职人员周兼课量为规定工作量的1/3,兼职人员周兼课量为规定工作量得1/2的加2分,未落实不加分。(规定工作量:高中12节、初中14节、小学16节)
2
B16校园一
卡通
C28建有校园一卡通系统
C17有自主学习资源库(资源数量、质量、学科覆盖率等)
有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学科门类齐全的得2分,没有不得分。
4
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利用点击数每学期总数在3000次以上的得2分,总数在2000次以上的得1分,低于要求不得分。
A4
数字
化管
理办
公平
台11

B11数字平台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印发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印发

为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近日制定并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这是高校数字校园建设首个官方规范。

《规范》共分为十部分,给出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组成,规定了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素养、应用服务、网络安全和保障体系的通用要求,适用于高等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及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实施。

《规范》明确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规范》要求,在基础设施方面,应确定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性能和容量等指标,选择主流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和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安全;在信息资源方面,应对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标准规范、建设方案等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将相关的标准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和技术平台中,推进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创新应用;在信息素养方面,应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开展以学分课程为主、嵌入式教学和培训讲座为辅,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在应用服务方面,应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应用服务,支持跨领域业务协同,加强事务分析型应用系统建设;在网络安全方面,应确保基础设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终端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在保障体系方面,应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学校统一完备的规章制度、稳定专业的技术队伍。

《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起草单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附件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目录前言 (2)1范围 (2)2定义 (2)3建设目标、原则 (2)3.1建设目标 (2)3.2建设原则 (3)4建设内容 (3)4.1概述 (3)4.2网络 (3)4.3终端 (4)4.4应用 (4)4.5机制 (4)5建设要求 (5)5.1分类 (5)5.1.1数字校园分类 (5)5.1.2建设要求分类 (5)5.2网络 (5)5.2.1网络接入 (5)5.2.2网络中心 (6)5.2.3综合布线 (6)5.3终端 (7)5.3.1配备指标 (7)5.3.2功能室配备 (8)5.3.3其它终端系统 (9)5.4应用 (9)5.4.1教学教研 (10)5.4.2学校管理 (11)5.4.3生活服务 (11)5.4.4师生能力 (12)5.5机制 (14)—1 —前言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

加强中小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要求,要“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

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快速、高效、规范地推进河南省中小学校信息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本标准”)。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1 前言 (1)2 总体要求 (1)2.1 建设目标 (1)2.2 建设原则 (2)2.3 建设模式 (2)2.4 建设内容 (2)2.5 建设流程 (3)3 用户信息素养 (3)3.1 学生信息素养 (3)3.1.1 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 (4)3.1.2 学习方式与技能 (4)3.2 教师信息素养 (4)3.2.1 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4)3.2.2 教学方法与技能 (5)3.3 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5)3.3.1 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5)3.3.2 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 (5)3.4 技术人员信息素养 (6)3.4.1 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6)3.4.2 信息技术专业技能 (6)4 信息化应用 (6)4.1 主要类型 (6)4.2 总体要求 (7)4.2.1 建设要求 (7)4.2.2 应用要求 (7)4.3 教育教学 (7)4.3.1 网络备课 (7)4.3.2 网络教学 (7)4.3.3 网络教研 (8)4.3.4 课堂教学 (8)4.3.5 教学资源 (8)4.4 教育管理 (9)4.4.1 教务管理 (9)4.4.2 行政管理 (9)4.4.3 财务管理 (9)4.4.4 人事管理 (10)4.4.5 学生管理 (10)4.4.6 设备资产管理 (10)4.5 教育评价 (10)4.5.1 学生发展性评价 (10)4.5.2 教师发展性评价 (10)4.5.3 学校发展性评价 (11)4.6 生活服务 (11)4.6.1 家校互通 (11)4.6.2 文化生活 (11)4.6.3 社会开放 (11)5 基础设施 (11)5.1 主要类型 (11)5.2 总体要求 (12)5.2.1 建设要求 (12)5.2.2 应用要求 (12)5.3 网络环境 (12)5.4 数字终端 (13)5.5 数字化教学空间 (13)5.6 创新创造空间 (13)5.7 文化生活空间 (14)6 网络安全 (14)6.1 组织管理 (14)6.2 网络应用 (14)6.3 校园环境 (15)7 保障机制 (15)7.1 组织架构 (15)7.2 全员培训 (15)7.3 制度建设 (15)7.4 资金投入 (16)7.5 多方协同 (16)8 附录 (16)8.1 术语定义 (16)8.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8)1前言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前言 (5)2总体要求 (6)2.1建设目标 (6)2.2建设原则 (7)2.3建设模式 (7)2.4建设内容 (8)2.5建设流程 (9)3用户信息素养 (10)3.1学生信息素养 (10)3.1.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 (10)3.1.2学习方式与技能 (11)3.2教师信息素养 (12)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2)3.2.2教学方法与技能 (12)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13)3.3.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4)3.3.2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 (14)3.4技术人员信息素养 (15)3.4.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5)3.4.2信息技术专业技能 (16)4信息化应用 (16)4.1主要类型 (16)4.2总体要求 (17)4.2.1建设要求 (17)4.2.2应用要求 (18)4.3教育教学 (18)4.3.1网络备课 (18)4.3.2网络教学 (19)4.3.3网络教研 (19)4.3.4课堂教学 (19)4.3.5教学资源 (20)4.4教育管理 (21)4.4.1教务管理 (21)4.4.2行政管理 (21)4.4.3财务管理 (22)4.4.4人事管理 (22)4.4.5学生管理 (22)4.4.6设备资产管理 (23)4.5教育评价 (23)4.5.1学生发展性评价 (23)4.5.2教师发展性评价 (23)4.5.3学校发展性评价 (24)4.6生活服务 (24)4.6.1家校互通 (24)4.6.2文化生活 (24)4.6.3社会开放 (25)5基础设施 (25)5.1主要类型 (25)5.2总体要求 (26)5.2.1建设要求 (26)5.2.2应用要求 (27)5.3网络环境 (27)5.4数字终端 (28)5.5数字化教学空间 (29)5.6创新创造空间 (29)5.7文化生活空间 (30)6网络安全 (31)6.1组织管理 (31)6.2网络应用 (32)6.3校园环境 (32)7保障机制 (33)7.1组织架构 (33)7.2全员培训 (33)7.3制度建设 (34)7.4资金投入 (34)7.5多方协同 (35)8附录 (35)8.1术语定义 (35)8.2规范性引用文件 (38)1前言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本规范是推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性文件,是建设的总目标、总原则,具有指引方向和基础规约作用。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中小学(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的数字校园建设,其他基础教育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等)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本规范面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各类中小学校,从应用角度提出建设要求,在建设中推进应用。

为了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程度的数字校园建设的需要,本规范增加了可选项,用O标识。

标记为O的条目可以根据各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建设,未标记O的条目是所有学校都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2总体要求数字校园建设应坚持“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基本思想,采用云服务模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学校教育的质量提升。

2.1建设目标数字校园建设应达成如下目标:1.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教材、图书、讲义等)到应用(学习、教学、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

2.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让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师师、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互动。

3.实现用户信息素养提升。

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4.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与创新发展;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提升校园管理效能与决策水平。

2.2建设原则数字校园建设应遵守如下基本原则:1.应用驱动,融合创新。

从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整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主流业务、主要环节的常态化应用,支持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

2.重组整合,资源共享。

利用前期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保护己有投资;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与区域内其他学校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3.适度超前,特色发展。

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对校园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进行一定的前瞻性设计和实现;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某些方面的应用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绿色、安全的数字校园。

2.3建设模式数字校园建设应采用“云-网-端”架构模式:1.“云”要按照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标准规范,由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组织建设、租用、购买服务等方式来建设和维护。

2.“网”要以固定宽带、移动宽带、有线电视网络等方式支持“端”“云”联通。

3.“端”是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学校重点推进信息化应用,提升全校师生员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2.4建设内容数字校园建设包括五方面内容:1.用户信息素养。

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是数字校园服务的主要对象,提升用户信息素养是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核心目标之一;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与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2.信息化应用。

学校的教学、管理、评价、生活服务等信息化应用是数字校园价值体现的根本;数字教育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应用服务是实现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应用服务体系采用“云服务”建设模式,支持教育教学业务信息通畅、高速互访和有效整合。

3.基础设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和外显形式,包括网络环境、数字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创新创造空间与文化生活空间,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提供硬件和物理场所支持。

4.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必要条件,需要从组织管理、网络应用与校园环境三方面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以维护数字校园的安全、平稳运行。

5.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数字校园建设重点内容顺利完成的制度性保证,也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包括组织架构、全员培训、制度建设、资金投入、多方协同等方面。

2.5建设流程数字校园建设包括五个阶段:1.规划设计。

建立由教育专家、技术专家等组成的项目规划与设计组,保障项目的前瞻性与科学性;该阶段要完成整体需求分析与可行性报告,进行整体的数字校园设计。

2.项目实施。

根据数字校园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该阶段要编制详细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计划,进行项目结构分解,形成各类项目文档。

3.用户培训。

对数字校园的使用者进行系统的培训;该阶段要从技术操作和教育教学应用两个层面,开展多次专题培训活动。

4.项目验收。

成立专家组和专业第三方评测机构,对数字校园的功能、性能进行全面的验收;该阶段要提供详细验收资料,促使项目按照合同和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5.运营维护。

根据项目合同提供运营维护服务;该阶段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校园运营维护方案,配备数字校园运维服务经费,保证项目的定期升级与持续发展。

3用户信息素养本规范从学生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管理人员信息素养与技术人员信息素养四个方面对数字校园相关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发展进行规定。

3.1学生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重点是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本规范从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两个方面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进行规定。

3.1.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1.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对利用信息技术持积极态度。

2.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3.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4.对信息技术发展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能发现并挖掘其在学习中的应用潜力。

5.具有信息保健意识,能避免因不当使用信息技术导致对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6.具有分辨有用与有害信息的意识,能安全、健康地使用各种信息。

7.了解信息安全常识,积极维护信息安全。

3.1.2学习方式与技能1.能利用网络获取、筛选、储存、处理、管理、应用和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

2.能利用学科信息技术工具发现和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3.能利用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

(0)4.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宄学习。

5.能利用信息技术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按需调整。

6.能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及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0)7.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知识管理、构建互惠的人际网络。

(0)3.2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重点是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与学方式。

本规范从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教学方法与技能两个方面对教师基本信息素养进行规定。

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具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方式、开展教学改革研宄的意识。

3.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反思与终身学习的意识。

4.能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世界、解决真实问题。

5.能示范并讲授道德规范地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3.2.2教学方法与技能1.能掌握获取、加工和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常用工具与方法。

2.能创设恰当的可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技术手段丰富的学习环境。

3.能设计多样的信息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测验评价等教学活动。

4.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

5.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学生学情数据,开展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0)6.能利用网络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实现学用结合。

7.能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同行沟通交流,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8.能正确分析和解读教学过程与结果数据,调整信息化教学策略。

(O)9.能灵活处置课堂教学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常见意外状况。

10.能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提升学生信息创造与应用能力。

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发展重点是全面提升以校长为首的教务、行政管理干部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促进信息化领导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