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参考文本
顶板事故安全预防

顶板事故安全预防1.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摸清顶板压力显现规律及地质构造的分布、性质,仔细编写作业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方法及防范措施。
依据实际状况,准时调整巷道支护形式和材料。
2.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标准,仔细执行隐藏工程签证制度,杜绝不合格工程消失,防止因工程质量问题而消失顶板事故。
对于发觉的工程质量问题,要准时进行订正,限期整改。
3.各掘进工作面工作人员,必需仔细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放炮后,放炮员和班组长必需巡察放炮地点,检查顶板状况;工作前及工作中,要常常留意察看巷道顶板状况,如发觉活矸等隐患,要准时用长柄工具处理掉,然后再进行其它作业。
4.各掘进工作面过破裂带、地质构造带或地质条件变化时,施工单位要依据详细地质状况,加强现场管理,制定相应措施如调整支护工艺准时初喷、减小装药量、短循环进尺等,保证平安施工。
5.揭煤巷过煤段及煤巷掘进工作面要制定专项防冒顶、片帮事故平安措施,施工中,要严格工程质量标准。
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和签证工作。
对于超挖、冒顶、片帮等处,要坚持背帮、背顶,布满填实。
6.加强巷道的维护、修复工作。
对于受地应力影响造成喷层开裂、离层等现象的巷道要指定专人,常常进行找顶工作,防止掉矸伤及行人。
7.严格贯彻执行巷道贯穿平安措施,在两巷工作面相距20m前,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对前接通,准时完成贯穿点巷道支护。
8.工作面放炮时,人员必需撤到有掩护且顶板完好的平安地点进行躲炮。
9.要常常对放炮员进行平安、技术教育,提高素养,提高光面爆破质量,减小放炮对围岩的破坏,尽量发挥围岩的自承力量。
10.处理冒顶、片帮时,必需制订专项平安技术措施,由详细负责人现场指挥,指派有阅历的工人进行操作,防止在处理过程中再次发生事故。
11.施工单位要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顶板分析制度,定期进行分析,准时实行措施,严防冒顶事故发生。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本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本巷道顶板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类型,主要是指矿井巷道顶板发生冒顶、顶板片帮及掉块等问题,给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治巷道顶板灾害,并对冒顶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以下是针对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冒顶事故的处理范本,供参考。
一、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1. 做好巷道顶板的勘探与评价工作,了解巷道顶板的地质结构和力学性质,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
2. 采用合理的巷道支护措施,一般情况下采用钢筋网片支护和锚杆预应力支护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3. 加强巷道顶板排水,控制地下水位,减小巷道顶板冒顶的风险。
4. 定期开展巷道顶板的检测与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确保巷道顶板的稳定性。
5.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遭遇巷道顶板灾害的情况。
二、巷道冒顶事故的处理范本【事故描述】某煤矿Y井难兄难弟巷道发生了一起冒顶事故,事故中有多名矿工被困,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事故处理措施】1. 紧急施救: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矿井救援队伍,确保救援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现场,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2. 组织救援力量:由救援队对现场进行简单勘查,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影响,组织救援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救援过程的安全。
3. 确定救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救援方案和方法,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巷道顶板冒顶问题,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
4. 救援现场处理: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应急处理,包括排除险情、确保风险控制和设施的稳定性等,为后续救援工作创造条件。
5. 伤员救治与善后工作:将被困人员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进行救治,并妥善安排已救出人员的后续就医和心理疏导工作。
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做好善后工作。
6. 事故原因调查与责任追究:对事故原因进行彻底调查,明确责任和责任人。
《顶板事故的防治》Word文档

顶板事故的防治1、采场顶板事故的防治1)、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1)、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局部冒顶的原因有三种,第一是直接顶被密集裂隙切割,形成了游离岩块;第二是采高过大,在老顶来压期间,宽壁片帮,扩大了无支护空间;第三是放顶煤开采,顶煤破碎。
单体支柱工作面预防靠近煤壁附近局部冒顶折措施是:!采用能及时支护悬露顶板的支架,如正悬臂交错顶梁支架,正倒悬臂错梁直线支架等,并使端面距不大于200毫米,还应提高支柱的初撑力,以使端面冒高不超过200毫米。
此外,在金属网下,还可以采用长钢梁对栅迈步支架。
在架设支架前还必须敲帮问顶,发防止掉岩块伤人。
!炮采时,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应合理,尽量避免崩倒支架。
!尽量使工作面与煤层的主要节理方向垂直或斜交,避免煤层片帮。
煤层一旦片帮,应掏梁窝超前支护,防止冒顶。
综采工作面的局部冒顶,主要是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的漏冒型冒顶。
其预防措施为:!支架设计上,采用长侧护板,整体顶梁,内伸缩式前梁,增大支架向煤壁方向的水平推力,提高支架的初撑力。
工艺操作上,采煤机过后,及时伸出伸缩梁,及时擦顶带压移架,顶梁的俯视角不不超过7度。
当碎顶范围较大时,则应对破碎直接顶注入树脂类粘结剂使其固化。
(2)、采场两端的局部冒顶为预防采场两端发生漏冒,可在机头机尾处各应用四对一梁三柱的钢梁抬棚支护,每对抬棚随机头机尾的推移迈步前移;或在机头机尾处采用双楔铰接顶梁支护(一般铰接顶梁,加上楔子后,不能向下弯,但能向上弯,双楔铰接顶梁则向下向上均不能弯)。
在工作面巷道相连处,宜用一对抬棚迈步前移,托住原巷道支架的棚梁。
此外,在采场两端还可以采用十字铰接顶梁支护系统以防冒顶。
在超前工作面 10米以内,巷道支架应加双中心柱,超前工作面 10~20米,巷道支架应加单中心柱以预防冒顶。
综采时,如果工作面两端没有应用端头支架,则在工作面与巷道相连处,需用一对迈步抬棚。
此外,超前工作面20米内的巷道支架也应以中心柱加强。
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重大安全事故,其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煤矿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首要措施。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档案。
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煤层地质工作加强煤层地质工作也是有效预防顶板事故的关键措施。
煤炭企业必须建立定期检测煤层完整性和变形性的制度,加强矿区的地质勘探和监测,及时了解煤层运动和变形情况,避免顶板突然断裂的危险。
三、强化顶板支护顶板支护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煤矿企业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支护技术,如钢架支护、矩形钢管支护、锚索支护等,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
四、进行现场安全监测进行现场安全监测也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手段。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现场监测系统,对顶板开展持续不断的监测,利用煤层地质、构造、应力等信息,进行预警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实施科学疏导实施科学疏导也是防治顶板事故不可缺少的环节。
煤矿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掘方案,严格执行疏导规定,避免在顶板高应力区进行大面积采掘作业。
六、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是煤矿企业有效防治顶板事故的必备手段。
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体系,对顶板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七、进行科学的应急处理进行科学的应急处理也是防治顶板事故的必要措施。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全面备足安全防护设备和器材,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保障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防治顶板事故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采取综合、科学、有力的措施。
煤矿企业必须时刻牢记安全是第一位的原则,增强安全意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顶板事故的预防工作。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事故安全
措施
1、依据本矿实际状况特制定以下措施。
2、掘进巷道加强修理工作,保证巷道畅通平安。
支护材料必需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支护间距保持在0.8--1.0M,仔细搞好背帮接顶。
3、仔细搞好敲帮问顶,准时处理松脱危岩。
4、巷道交叉口必需架设台棚支护,台棚支护间距不得超过0.6M,并仔细搞好背帮接顶。
5、回采工作面必需按规定支护,准时回柱放顶。
6、回采工作面必需有备用支护材料,平安出口高度符合规程规定,上下平安出口联接巷20M必需加固支护。
回柱时必需有专人观查顶板。
回采工作面不准分段回柱,只能按由下而上、由里向外进行回柱。
回柱人员不能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面操作。
7、回采工作面保持煤壁、支护直,准时架设木垛及密集支柱。
加快回采工作面的推动速度,按正规循环作业。
8、加强平安巡回检查,仔细搞好敲帮问顶。
9、采掘工作面必需严格支护工程质量。
10、回采工作面只能实行两采一准制工作制度。
- 1 -。
顶板事故的预防及处理采煤内容

顶板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一、顶板事故的征兆采煤工作面及巷道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顶板下沉量突然增加,大量的煤屑和碎石下落卷起尘雾,片帮煤增多,顶梁楔子被弹出,支柱大量插入底板、支柱三用阀溢液、支架扭曲变形等均是顶板事故的征兆。
井下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熟知顶板灾害的各种征兆和会熟练使用自救器,一旦发现有冒顶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查清原因,并汇报矿调度室。
(一)高档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1、对回采工作面进行顶板动态和支柱支护质量监测,特别是对新开面必须坚持盯面观测顶板动态和支柱支护质量。
对工作面来压时间及位置及时掌握和预报,防止发生顶板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2、加强巷道矿压观测,一是观测受回采影响巷道的变化情况,防止二次来压后造成应力叠加而发生顶板事故。
二是进行巷道围岩松动观测,掌握巷道掘进后,围岩松动位置和稳定时间,保证巷道在支护上做到技术合理、安全可靠。
3、严格执行支柱的试压、定期检修制度,确保支柱性能,严禁使用超期、失效、折损的单柱和顶梁要及时运出工作面,转运上井维修。
支设单体液压支柱必须保证初撑力:Φ80mm支柱不低于60kN,Φ100mm支柱不低于90kN,要抓好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的支设质量。
4、所有支柱都要架设牢固、接底足顶、压肩背实、柱距均匀、仰卧一致、迎山有力。
在倾斜方向上倾向上方,在走向方向上倾向老塘,一般取3—5度迎山角,煤层倾角变大时,要适当加大迎山角,支柱要支设在顶梁的前七后三位置并卡在顶梁的梁牙上。
5、当煤层倾角大于15°时,柱脚要刨麻面,以防支柱蹬脚。
6、临时支柱要按规定的距离及时支设,不得随意加大或拖后。
7、支柱时,支柱下方及有可能受波及的地点不得有人,以防落石或倒柱伤人。
8、挂梁要垂直于煤壁,穿齐穿全小木杆,压肩背实,用锤打紧水平肖。
如遇顶板掉渣不平,必须用小杆、批板或老料衬平、背实。
如遇顶板破碎,必须用板批密排背顶。
顶梁要保持、平、稳、牢固,不得漏挂。
9、顶梁必须铰接使用,不得随意摘开,不得加单梁。
顶板事故防范措施

顶板事故防范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顶板事故防范措施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防范措施1、巷道尽可能布置在稳定的煤岩中。
2、根据掘进巷道(煤)岩石性质,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
3、掘进头有空顶区和破碎带,严禁空顶作业,紧跟掘进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并且必须背严接顶。
需要时,一是应挂网,防止漏空;二是用拉杆等将支架连成一体,防止推垮。
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作业规程及操作规程的要求,支架质量及支护形式要合理。
5、炮眼布置和装药量要合理,以防爆破崩倒支架。
6、采用锚杆支护时,要合理确定锚杆的深度及密度,必要时采用锚喷网联合支护。
二、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防范措施一)、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1、地质构造带附近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1)断层,向斜、背斜轴部,如果工作面与构造带轴线部平行应斜交通过。
2)断层两侧加木垛,并尽可能迎着岩块可能下滑方向支架戗棚或戗柱。
3)加强破碎带的支护。
2、上下出口附近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1)工作面上下出口处要架设特种支架。
2)支架必须稳定性高、支撑力足够,以防老顶来压时摧垮支架。
3、煤壁附近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1)根据实际情况,工作面落煤后采用前探支架式贴帮点柱及时支护。
2)工作面的支护形式要和顶板岩性相适应,如松软、破碎顶板应采用快速移支支架并用背板背实。
3)对于炮采作业,必须明确炮眼距顶板的最小距离、爆破作业和支架错开的间距,以及最大的装药量和一次爆破量,防止崩到支架,造成过大空顶及空距。
4)严禁空顶作业。
4、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1)严格执行作业规程,采用正确的移支架方法,尽量避免顶板压力集中在个别支架上。
2)单体柱切顶处,应先回立支柱,再回戗柱。
3)及时处理采空悬顶,待大块岩石全部处于放顶线以外,在开始回柱。
二)、大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1、推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1)进行顶板动态监测,发现顶板离层,应采取形影的措施。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优选稿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采掘工作面在采掘施工前均要认真编制作业规程,正确确定工作面支护方式,有效控制顶板,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2.因为没有端头支架,存在个别综采工作面未使用端头支架。
支护采用单体柱木梁套棚加抬棚混合支护。
预防端头冒顶措施:①加强端头支护,距工作面10m范围内保证一梁四柱,10-20m范围内一梁三柱,抬棚沿工作面架设,排头架要抬住小棚。
严格按规程回柱放顶打好戗柱。
②进、回风巷铺顶网,控制顶板。
③当顶板压力增大时,要增加单体柱,增加支护强度,再加大木梁厚度,保证顶板支护效果。
④加强端头支护管理,要保证单体柱的支护效果,确保支护单体柱不漏液,失效支柱及时更换。
⑤加强端头压力观察,发现压力增大或周期老顶来压,及时加强支护,确保支护效果。
3.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特别是安检员要重点检查工作面的顶板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时,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和安全调度台并采取措施或下令停工撤人。
4.加强金属支护、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的检修、试压,日常监控及时检查更换失效的梁柱,保证每根都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搞好质量标准化,提高优良品率。
6.坚持矿压观测与顶板监控、分析,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各采煤队在开采上分层时,要研究并掌握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规律,密切注意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预兆,提前采取得力措施,防止工作面大面积冒顶,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8.回采工作面的初次开采,过老窑、空巷、局部破碎带、断层、冲刷带、陷落柱,过煤柱、冒顶区或托伪顶开采时,都必须制定专门措施。
9.回采工作面必须及时拉架、回柱。
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不冒落时,要停止生产,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10.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不准空顶作业,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4篇)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顶板事故是在地下工作场所中,由于矿井顶板失稳或坍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针对顶板事故的频发,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预防制度,以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顶板事故预防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安全管理政策建立安全管理政策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首要步骤。
矿山企业应制定一套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政策,明确公司对顶板事故的态度和重视程度,指导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操作。
安全管理政策应包括顶板事故的定义、责任分工、安全监察制度、事故处理流程等内容,确保各级人员对顶板事故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职责。
二、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避免顶板事故的关键。
矿山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顶板事故的认识、应急处理方法和设备操作等内容。
培训应包括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培养员工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
培训应定期组织,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在职员工的定期培训,以确保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有效更新。
三、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制度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重要手段。
矿山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部门,对各个工段、岗位的安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矿井顶板的稳定性检查、安全设备的完好性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检查等。
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督导,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四、强化事故报告和处置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对于预防顶板事故至关重要。
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发生事故时立即进行报告,不得隐瞒和虚假报告。
同时,矿山企业应建立事故处理流程,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快速有效地处置事故,尽量减少事故对工人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五、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是预防顶板事故的关键环节。
矿山企业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及时排除隐患。
对于老化、损坏或无法正常工作的设备,应进行及时更换和升级,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顶板事故预防措施[五篇范文]
![顶板事故预防措施[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78cb4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7.png)
顶板事故预防措施[五篇范文]第一篇:顶板事故预防措施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一、顶板事故预防措施基本要求: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顶板管理的规定,矿及区队要成立顶板管理小组,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2、区队要做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做到程序化操作、不违章作业,加强生产地区的顶板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落实。
3、井下支护用的各项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要求,矿供应站、成本中心要严格把关,严防不合格产品入井。
4、采掘工作面、硐室施工要切实加强顶板管理,严格按规程措施要求进行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5、掘进工作面及硐室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6、采掘工作面、硐室严格按爆破图表作业,最大限度地控制超挖、欠挖,爆破后成型规整。
生产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跟班制度,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改进支护方式。
6、严格落实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制度及质量控制制度,责任落实到人,监测、处臵、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1)回采工作面初采到结束,要进行全过程的矿压观测,观测数据按规定及时处理,回采单位根据实测数据及时对作业规程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2)锚网带摸顶掘进工作面要严格进行矿压观测,按规程要求安设顶板离层仪,并明确专人进行观测,每月要有顶板离层分析记录。
(3)锚网喷掘进工作面要按规定对喷砼厚度进行监控,对喷砼材质制成试块定期进行强度测试。
7、井下各生产地区,各采掘工作面,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确认工作,安全无隐患后方可进行作业。
施工前及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审帮问顶制度,找掉顶帮活矸危岩,防止顶板掉砟伤人事故。
8、各采掘工作面要严格实行工序质量控制,严禁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本着谁施工,谁负责的精神,认真落实好质量负责制。
9、常见冒顶事故的预兆(1)局部冒顶的预兆①工作面遇有小地质构造,由于构造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容易发生局部冒顶。
②顶板裂隙张开、裂隙增多,敲帮问顶时,声音不正常。
③顶板裂隙内卡有活矸,存在掉碴、掉矸现象,掉大块前往往先落小块矸石。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范文(二篇)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范文一、制定与完善规章制度1. 顶板事故监测与警报规定为了及时监测矿井顶板的状态,制定了矿井顶板事故监测与警报规定。
该规定包括对矿井顶板进行定期检测、采取合适的监测设备等内容,确保及时发现顶板异常情况,并能够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
2. 顶板支护技术规范为了确保顶板支护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了顶板支护技术规范。
该规范包括对顶板支护材料的选择、支护方案的设计、施工过程的控制等内容,确保顶板支护工作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3. 矿井顶板防治工作计划为了有效地防治顶板事故的发生,制定了矿井顶板防治工作计划。
该计划包括定期开展顶板稳定性评估、制定顶板支护方案、培训矿工顶板管理知识等内容,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开展顶板安全培训1. 顶板安全知识培训为了提高矿工对顶板事故的认识和了解,开展了顶板安全知识培训。
该培训包括顶板事故的成因、预警信号的识别、正确的应急措施等内容,确保矿工能够正确应对顶板事故。
2. 进行顶板应急演练为了提高矿工在顶板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定期进行顶板应急演练。
该演练包括矿工应对顶板塌落的紧急疏散、逃生设备使用等内容,确保矿工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顶板事故。
三、加强顶板事故监察与管理1. 顶板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为了发现和排除顶板事故的隐患,定期进行顶板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
该工作包括对矿井地质条件的全面评估、排查可能导致顶板事故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2. 建立顶板事故案例分析制度为了总结和分析已经发生的顶板事故案例,建立了顶板事故案例分析制度。
该制度包括对顶板事故的原因、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经验等内容,以便为今后的顶板事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四、加强顶板支护技术研究与交流1. 顶板支护技术研究项目为了提高顶板支护技术水平,开展顶板支护技术研究项目。
该项目包括对顶板支护材料的性能研究、支护方案的优化、施工工艺的改进等内容,以提高顶板支护的效果和安全性。
2. 顶板支护技术交流会议为了促进顶板支护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顶板支护技术交流会议。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2篇)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1严格按照“三大规程”规定的支护要求对顶、帮进行有效支护和管理,严禁操作人员空顶冒险作业。
2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作好采空区处理。
3采面底板软的地段,按作业规程要求穿好铁鞋,使用好切顶密集支柱和丛柱。
4加强采面安全出口和端头的支护,机、风巷超前支护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5掘进工作面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并按规定使用好前探梁、固棚器、杷杆等。
6加强采掘工作面的地质预报、安全和工程质量班评估工作,确保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2)是指为预防矿井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顶板事故,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制度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障矿工的安全,防止发生顶板事故,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
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开采过程中,由于顶板的失稳或崩落导致的事故。
顶板事故不仅会直接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还可能破坏矿井设施,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因此,制定并贯彻执行严格的顶板事故预防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顶板事故预防制度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的顶板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顶板管理规定,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强化对顶板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2. 定期顶板检测和评估:定期对矿井的顶板进行检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3. 严格的支护措施:根据不同开采工艺和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确保顶板的安全稳定。
4. 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宣传: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5. 事故处理和经验总结:对于发生的顶板事故,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制度和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通过建立健全的顶板事故预防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提高矿工的安全保障水平,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
同时,也能够增强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整体运营效益。
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对策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在于保证开采的安全性,以此必须要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以提高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对策,来提高处理突发情况的效率。
本文主要分析在煤矿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采煤工作面顶板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1.1矿山压力作用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煤炭在开采过程中,受到采动影响及各种围岩力学作用,导致煤壁表面发生形变,矿山自身的压力不断增大,在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内力和顶板就会接触,在力的传播过程中造成顶板或煤壁断裂的问题,防范不当,就会导致顶帮坍塌等事故的发生,从而影响了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采煤方法不合理在上述矿山动压的必然作用下,如果选用的采煤方法不合理,很容易导致采煤工作面顶板出现安全事故。
目前,我们常见的采煤方法是走向或倾斜长壁采煤法、放顶煤采煤法等,三种采煤方法下还有若干个具体采煤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在选用采煤方式时,要根据本矿煤层覆存条件、煤层厚度、走向、倾向、倾角等若干个因素决定。
采煤方法不合理,会导致采煤工作面顶板、煤帮控制不好,直接影响了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3设备选型、布置不合理现代化矿井大都是机械化程度100%的矿井,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如果设备的选型不合理或布置不够合理,不能有效支护顶帮煤壁,也会影响到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4安全意识不强,监管不到位再先进的设备、技术,也需要人的参与和控制,采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也会影响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性。
据调查,目前仍有煤矿井下用“农合工”的情形,“农合工”本身文化水平低,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加之部分煤矿开采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会重生产、轻安全,导致在采煤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在开采的过程中也没有规范流程,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
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
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页
—1—
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措施》正文如下:
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1)必须针对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的特点,编写采煤工作面的作业规程;
2)回采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破碎带、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开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3)工作面煤壁、支架都必须保持直线。
支架间的煤矸必须清理干净;
4)加强煤帮管理,防止片帮伤人;
5)采煤工作面要在适当地点安装一定数量的顶板动态监测装置,掌握顶板运动的动态信息,以便及时加强支护,有效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同时也可为进一步优化支护参数提供依据。
6)工作面爆破时,必须有保护液压支柱和其他设备的安全措施。
7)乳化液的配制、水质、配比等,必须符合有关要求。
泵箱应设自动给液装置,防止吸空。
综采工作面生产事故的预防措施实用版

YF-ED-J9952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综采工作面生产事故的预防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综采工作面生产事故的预防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1.1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1)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掌握回采工作面的顶、底板和采区的水文地质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2)认真编制采区设计和工作面作业规程,并由矿技术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3)严谨选用支护设备并安设仪表,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及早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4)保证工作面支护质量,严禁出现挤架、垛架现象,控制支架间隙。
如果架间隙超过300mm时,使用单体柱架一梁二柱抬棚管理;若架间空隙超过500mm时,平行工作面在支架前梁上挑半圆木,然后架一梁二柱单体柱抬棚管理。
如果间隙过大,要及时用大板棚进行支护,当间隙大于1.5m时要及时补架。
(5)认真执行《安全规程》中顶板管理有关规定,加强管理,严格工程质量。
保证机电设备完好,乳化液泵站供液压力达到31.5MPa,确保支架的初撑力,控制采场顶板离层变形,并努力确保液压系统不漏液,不窜液。
认真按《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标准》操作,确保工作面采直采平即达“三直一平两畅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普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煤矿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煤矿事故统计,我国煤矿顶板事故占30%~40%,大多数顶板事故又发生在回采工作面,约占75%~85%,而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多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约占顶板总事故的60%~70%。
其中,直接顶初次放顶占30%~40%,老顶来压时占60%~70%。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所占比例较大。
而回采工作面又以普采工作面较为严重:一是普采工作面数量多;二是由于普采工作面机械化水平较综采工作面低,抗灾能力差,发生顶板事故概率是综采的10~20倍。
因此,分析掌握普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规律,研究有效防治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1直接顶初次放顶时的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1.1初次放顶特点煤层在开采之前,它同岩层在各个方向受力是平衡的,掘出开切眼后,岩层受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围岩移动变形,寻求新的应力平衡,在顶板上方形成了暂时平衡的岩石松动圈,这时工作面支架主要支撑的是松动圈内岩石重量。
工作面开始回采,向前推进,松动圈逐渐扩大,支架受力很快增加,这时如不采取措施,岩层就会压垮支架,以致发生冒顶事故。
因此,一般在开切眼推进6m~20m后,就及时撤回采空区支架,直接顶随回柱而垮落,这就是初次放顶。
如果顶板岩石不自行垮落,要向采空区顶板打眼放炮进行“强制放顶”。
直接顶初次放顶的特点有:一是工作面控顶面积较大,支柱较多,承受的压力也较大;二是初次放顶时,一次回柱范围较大,顶板冒落范围也较大;三是回柱时人工操作量大,时间较长。
1.2初次放顶时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1)放顶距选择不合理,选择过大时,放顶前顶板压力大于支护阻力,易发生压垮工作面的顶板事故;(2)初次放顶面积过大,冲击力大,容易推倒支柱而造成冒顶;(3)初次放顶后,直接顶没有完全冒落,就继续采煤,使控顶面积越来越大,容易造成冒顶事故;(4)回柱方法不合理,造成顶板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碎,而容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5)支柱未按要求支设,初撑力不足,造成顶板下沉量过大或支护阻力较小,回柱后造成工作面支柱撑不住顶板而发生冒顶事故;(6)回柱一般均为工人直接操作,因此发生伤人事故的机率较大。
1.3事故案例案例1:南桐某矿,6号煤层厚度0.2m~1.8m,直接顶为含黄铁矿的钙质页岩,厚度1.9m~4.86m,老顶为坚硬的石灰岩,厚度2.4m。
煤层倾角30°~45°,使用金属摩擦支柱,该面直接顶平行工作面煤壁方向的裂隙发育,将顶板分割成大块。
回采后裂缝扩展,回柱时发生大块顶板向煤壁或倾斜方向的推垮事故。
事故原因为:回柱时一次垮落顶板范围较大,形成冲击力,推倒支柱,减小支护阻力引发大面积冒顶。
案例2:某矿2303普采工作面,直接顶为石灰岩,厚2m~3m,节理发育,老顶为石灰岩粉砂岩互层。
事故经过为,出完一刀煤后,工作面正从机头向机尾回柱,回到工作面中段接近老巷处,发现几棵支柱钻人底板50cm,改用铰车拉柱,支柱刚拉倒,整个顶板(长18m,宽7.2m,厚6m),将支柱推倒(倒向煤壁),发生在冒顶,造成4人死亡。
事故原因:一是顶板支护质量低劣,在煤壁侧发现顶板矿压显现有裂缝痕迹,未采取及时有效措施,仍盲目组织放顶,造成工作面大面积推垮型冒顶;二是组织措施不力,措施编制针对性不强,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有个别漏液现象;三是初采初放责任制不落实,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1.4初次放顶时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1)针对具体直接顶条件,确定合理的直接顶初次放顶步距;(2)初次放顶时,力争一次放顶成功,使直接顶完全冒落后,才能继续采煤;(3)支柱要按要求支设,保质保量,使支柱都能达到设计的初撑力和支护阻力;(4)加强切顶线的支护强度和支护密度,保证在切顶线处切顶,同时防止冒落矸石窜入工作面推倒支柱;(5)如果强制放顶,必须严格规定炮眼规格,装药量及放炮步骤,防止崩倒支柱,发生冒顶事故;(6)初次放顶时,选择有经验的工人操作,并且有技术人员现场指挥;(7)工作面工人,尤其是班组长必须掌握工作面顶板冒顶的预兆,一旦发现冒顶预兆,现场人员应迅速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2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的冒顶事故2.1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点直接顶初次放顶后,如果直接顶垮落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就像“梁”一样架在两边煤层上,并支撑着上面的岩石重量,当工作面继续推进,老顶悬露面积越来越大,当超过它本身强度,梁的平衡受到破坏,老顶折断垮落,它给工作面一个很大的突然压力,即老顶的初次来压。
老顶初次垮落后,随工作面继续推进,老顶呈悬梁状态存在,当悬臂长度达到一定长度时,折断垮落。
随工作面推进,这种垮落有规律,周期性地发生,称老顶的周期来压。
老顶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垮落步距较大、面积大、强度高,并且可能伴随发生动压冲击,矿压显现较强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于老顶的剧烈活动,使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剧增加;二是支架受力猛增,出现顶板破碎、裂缝、片帮甚至工作面出现台阶下沉等现象;三是老顶折断垮落时,在采空区深处先产生沉闷雷声,继而采空区出现掉碴,垮落时伴有暴风。
2.2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1)来压前,工作面压力较小,当使用增阻支柱时,支柱不牢,来压时极易失稳,造成切顶事故。
(2)来压前,由于支护强度不够,造成直接顶与老顶离层,来压时,老顶对直接顶形成冲击引起推垮工作面事故;(3)工作面支护强度不够或刚性支护(如木支柱),老顶来压时,压垮工作面,造成事故;(4)来压前,支承压力的集中,使老顶断裂线附近顶板破碎,当没有防止冒顶措施时,来压时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5)来压时造成煤壁大量片帮,当开采厚度较大时,片帮煤容易造成埋人、伤人事故。
另外,片帮后造成空顶面积增大,易发生漏顶事故。
2.3事故案例案例1:某矿2233炮采工作面,10#煤层厚1.8m,老顶为白色石英砂岩,厚8m,底板为铝土页岩,木支柱支护。
当工作面推进距开切眼48m时,老顶初次来压,从煤壁处强迫直接顶下切,压断支柱,造成大冒顶,死亡4人,伤2人。
事故原因:支护能力不足,造成直接顶和老顶的离层,来压时老顶对直接顶形成动压冲击作用,发生冲击砸垮型事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案例2:某矿高档普采工作面,直接顶为灰黑色砂质页岩,厚0.8m~1 m,老顶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厚5m~8m,初次放顶后,老顶明显不下沉,造成工作面内直接顶与老顶离层,当老顶初次来压时,沿煤壁切断直接顶。
由于工作面沿伪斜向上推进,离层断裂岩层带动支柱向下滑动,推倒支柱(均沿倾斜向下并偏向采空区倒伏),形成恶性冒顶事故。
事故原因:一是支柱阻力小,造成直接顶和老顶离层,以及来压时切断直接顶,使直接顶成为独立的“六面体”;二是没有防止老顶向下滑动的措施。
2.4老顶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时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1)加强矿井顶板管理的基础工作。
认真编制合理的作业规程,严格作业规程的实施。
编制作业规程时,应充分利用地质预防和矿压观测得到的基础资料,做好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和制定顶板管理措施,并切实贯彻执行有关技术政策和先进技术,保证其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根据生产条件和地质变化及时制定相应补充措施。
组队要认真学习作业规程,并按规定进行考核,按作业规程作业。
(2)支护设计应做到:第一,支架的支护特性与顶底板条件相适应。
急增阻摩擦支柱适用于顶板下沉量小于100mm、高度1.3m以下的缓斜煤层;微增阻摩擦金属支柱可用于顶板下沉量小于400mm的缓斜或倾斜中厚煤层;单体液压支柱可用于顶板下沉量小于600mm的缓斜或倾斜煤层.另外不同工作特性的支柱不能在同一工作面混用或分段使用。
第二,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和布置方式。
支护强度和支护密度是单体支柱工作面最重要的支护参数。
支护强度较小,会引起大面积冒顶或顶板台阶下沉,易引发顶板事故。
支护强度过大也带来支架成本高,支设和回柱工作量大等缺点。
有些情况下,过大的支护强度使支柱对老顶处于“限定变形”的工作方案下,老顶来压时给直接顶较大的压力,从而使直接顶破碎而引起冒顶。
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工作面,根据顶板具体条件,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支护强度和支护密度。
单体支柱工作面基本支护的布置方式应根据顶板条件确定:不稳定顶板采用齐梁齐柱加临时贴帮柱(或超前梁布置);中等稳定顶板采用齐梁齐柱或错梁齐柱等布置;稳定顶板可采用带帽点柱布置。
特种支护起着增强工作面支撑力和稳定性,提高切顶和挡矸效果的作用。
密集支柱一般在Ⅱ级以上老顶条件下使用;在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要用戗棚、木垛或增加支护密度等措施。
(3)进一步落实好顶板管理责任制,从上到下,认真落实,层层负责。
教育广大职工干标准活、干放心活,按质量标准化标准作业。
一是加强支护材料的质量管理,按设计每个支柱合格方能使用和严格执行定期检修制度;二是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按设计要求支设和回收支柱;三是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4)加强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
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是预防管理科学之一,通过对采煤面各部位顶板动态、支护质量和不安全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和预报,及时制定可行的防范措施,可做到有效地控制顶板。
(5)开展安全班评估工作。
开展班评估工作可以变静态安全、质量检查为动态检查,变定期检查为日常检查,及时反映现场的不安全隐患,立即加以整改,达到变事故后追查处理为超前预测预防的目的。
特别是加强老顶来压的预测预报,观察、观测顶板下沉速度的变化,当下沉速度突然增至某一范围时,及时发出预报,采取加强支护等必要措施,以消除沿煤壁切顶或工作面压垮型事故发生。
(6)加强矿井地质工作。
采掘工作面的顶板事故有相当一部分是因遇地质变化而未能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引起的,做好地质预报工作,对降低顶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