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雨-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叙事类合集(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叙事类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秋苗的情形。
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
D.尾联写田夫嘱咐送饭人回去赶快喂鹅鸭。
2.《插秧歌》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三虎行[宋]方岳黄茅惨惨①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
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
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
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②何日是。
【注】①黄茅惨惨:指南方天气不好时,茅草上蒸腾出阵阵瘴气。
②负子渡河:《后汉书》载,弘农太守刘昆,施行仁政,上任三年,教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离境。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过路人的身份出现在诗中,通过行路的艰难、田家的劝阻,勾勒出猛虎伤人的恐怖局面,为下文张本。
B.本诗通过西邻的介绍,更突显出猛虎的凶狠和危害,与前两句所写的路途的荒凉气氛合成一个阴森的场面。
C.本诗的第二段转写避债逃亡人对行路难的看法及行为,把情绪再推进一层,尤其是“瘢”的细节意蕴丰富。
D.本诗最后通过三个典故来体现诗人的愤慨及忧虑,希望能出现像周处、刘昆那样的好官,让百姓安居乐业。
4.请从叙事角度入手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词元稹牛吒吒①,田确确②。
旱块敲牛蹄趵趵③,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④,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⑤,驱牛驾车食牛肉。
福建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解析版
福建省各地2020-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①(节选)苏轼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注】①这是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六十岁时在惠州贬所写的诗。
1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荆棘丛中盛开的梅花在初升的太阳光下明洁如玉,不仅状其光色,还写出梅花品格。
B. 诗人独把清樽,酒醒梦觉,对此名花,尽享短暂的欢愉,忽有妙意萌动,却终于无言。
C. 末二句以梅的口吻劝慰诗人,幸有月与酒为伴,可以忘怀一切,表现诗人满足惬意。
D. 此诗意象优美,语言清新,感情深沉。
诗人借梅自抒怀抱,人梅双关,浑化无迹。
19. 诗中三四句为人称道,清代纪昀评此二句:“天人姿泽,非此笔不称此花。
”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C 19. ①通过想象创造出梦幻般的境界;②以缟衣仙女喻梅花,活画出梅花高洁的风采神韵;③诗人视梅花为知己,借梅花慰藉寂寞心灵。
【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表现诗人满足惬意”错误。
说“勿叹息”,说“幸有”,是强作排遣口吻。
在这朝日已升、残月未尽的南国清晓,诗人独把清樽,对此名花,尽情领取这短暂的欢愉。
故选C。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意思是:莫不是海南娇娜神女驾着仙云,深夜降临在寂静阶庭?听,正是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轻轻敲门。
诗人想象盛开的梅花仿佛是婀娜的海南仙子,驾着仙云,穿着白衣,于深夜降临在寂静的阶前,在月下轻叩着诗人的门扉,创造出梦幻般的境界。
把盛开的梅花比作婀娜的海南仙子,分别写出梅花的颜色洁白和飘飘如仙的韵致。
2021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浙江版)-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月,雪落山径.(jìn),寒梅数点,我忙着去走一走,心境澹澹.(dàn),每一个落下的脚印,都是轻轻的叩门声,叩响泥土里温暖的种子的梦,叩响一场花事的门扉。
B.第一缕曙.(shǔ)色远远未降临,宋嫂就开始剔.(tī)鱼骨,打鱼茸。
白鱼就是这点好,鱼肉没有一丝暗淡,茸泥剁细后雪白粉嫩,一转眼便已收拾妥帖。
C.从表象看,契诃夫温和圆融,没有棱.(lénɡ)角,和任何人都不会发生激烈冲突,迥异于高尔基和托尔斯泰的烈性与好斗。
受到屈辱时,他从不出恶言,而是隐于人群,独自慢慢消化和吞咽.(yè)。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概叹如名刹.(chà)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
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kuān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答案】B【详解】A.“山径”的“径”不读“jìn”,应该读“jìnɡ”。
C.“吞咽”的“咽”不读“yè”,应该读“yàn。
D.“概叹”书写错误,应该写成“慨叹”。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通观当前工业网络小说,可以发现,无论什么体裁..,人永远是文学的核心。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有几亿产业工人,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工业教育,更.需要符合国情的工业文明。
(甲)齐橙在写作《工业霸主》的过程中,一直纠结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人与人之间细节上的矛盾冲突?这无疑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自觉意识。
(乙)“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工业本身,”蒋子龙说,“是人的故事——生命之谜构成了小说的魅力。
”不积累丰厚的生活底蕴,不形成对时代发展规律性的认知,要想借助贴近现实的叙事方法,将虚拟现实演绎..成有温度的人生经历,进而给读者带来真切的感动,只能是缘木求鱼....。
《雨》课外阅读答案【精选】
《雨》课外阅读答案【精选】《雨》课外阅读答案【精选】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课外阅读答案【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直至明嘉靖年间,还有游艺的相关记录。
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随着时间流逝,游艺渐次退出。
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
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笔下这场妇孺皆知的“清明雨”,正是以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
在追思先人的日子,“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
南宋词人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就是千年来清明气象的写照。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攀升到12℃以上,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已开始从冬到春的转变。
此时,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逐渐减弱,来自东南方海洋的暖空气开始活跃北上。
四月初的江南、华南上空,是冷暖空气往来频繁、势均力敌的相持区域,冷暖空气在此交锋,因此这一带出现绵绵细雨便不足为奇。
即使在“春雨贵如油”的广袤北方,清明降雨也有一定概率。
清明之雨,使悲凉凄切的氛围更加浓重。
从生理层面看,天气状况和人的情绪息息相关。
阴雨连绵之时,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减少,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可以促进神经兴奋和细胞代谢。
因此,春光明媚常常使人精神振奋,霪雨霏霏则令人忧郁不悦。
“清明雨”还在心理层面充满悲意。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和“雨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物质性,更有心理上的。
换言之,人如何感知、想象和看待环境,反向决定着环境对人的影响。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4
第4课柳永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________ ,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时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的鼓声等,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不一而足清规戒律响彻云霄淋漓尽致B.层出不穷清规戒律不绝如缕酣畅淋漓C.层出不穷金科玉律不绝如缕淋漓尽致D.不一而足金科玉律响彻云霄酣畅淋漓解析:“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句中的意思是民俗很多,所以应选“不一而足”.“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句中形容束缚人的规章制度,应选“清规戒律”。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响彻云霄”指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句中用来形容鼓声,应选“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的表达,“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的宣泄。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初一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解析1
初一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①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
【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
②东风:春风。
(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_______的自然属性。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5.诗歌鉴赏古诗赏析即事①宋·徐侨②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南宋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6.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①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宋朝的雨》阅读理解
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口吻行文, ①拉近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苏轼之间 的距离,文章的感染力。
5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和岳飞, 其用意是(3分)
将岳庙和岳飞与苏堤和苏轼相映衬,两 人一文一武,一个以生命捍卫国家,一 个以智慧治理山水,两人皆为人杰,都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作者说“我建议你去苏堤”是 因为(2分)
在苏堤能欣赏幽静的美景,也能了解苏 轼造福于民的伟绩。
3第(5)段画线句的描写,在文 中的作用是(3分)
(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细致地描 摹出苏堤春晓的动人景致;引出下文苏 轼的千古绝唱。
4上文在表达上使用了第二人称 “你”。你认为这样表达有什么 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3分)
《宋朝的雨》阅读理解
相关问题
1、标题“宋朝的雨”有怎样的味道?(6 分) 2、作者说“我建议你去苏堤”是因为(2 分) 3、第(5)段画线句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是(3分) 4、上文在表达上使用了第二人称“你”。 你认为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 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5、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和岳飞,其用意 是(3分) 6、苏堤的南端有一座苏东坡纪念馆,人 们在参观中不仅能读到苏轼的经典诗词, 还能了解到他在当太守时的功绩。假如 你就是一名参观者,你会在纪念馆的留 言薄上写下怎样的感言? (3分) 7、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 语”,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 (15分)
6、苏堤的南端有一座苏东坡纪念 馆,人们在参观中不仅能读到苏 轼的经典诗词,还能了解到他在 当太守时的功绩。假如你就是一 名参观者,你会在纪念馆的留言 薄上写下怎样的感言? (3分)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高三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鉴藏史研究告诉我们,一幅画是真品还是赝.(yàn)品相当不重要,而重要鉴藏家的选择、认定和叙述,才悄.(qiāo)然地为绘画史架起了价值体系。
B.永葆.(bǎo)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踔.(chuō)厉奋发、笃行不怠,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就能凝聚起攻艰克难的强大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回顾与金国藩先生二十年间的师生情谊.(yì),记忆犹新:老师直到五十岁时才有机会心无旁骛地潜.(qián)心做研究,并率先开展光学信息处理研究。
D.故宫城墙西北段墙体在1981年和1988年曾进行过两次维修,最近一次修缮要追溯.(shù)到三四十年前,均是因为渗水而出现墙体鼓闪、坍.(tān)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
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甲】晁以道的诗是在论诗画的离合异同。
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
【乙】但王安石称“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明妃曲》)他是个喜欢做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
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信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美人如在眼前。
《蒙娜丽莎》初成时,当也能给予我们同样新鲜生动的感受。
【丙】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
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口里念着我们古人的诗句,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针锋相对....。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台州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应该起步于对数的认识和记数方法的形成。
在古代中国,数字的产生究竟始于何时,现在无从考证。
可以肯定的是,在传说中的“结绳记事”年代,古人已经有了数的概念,其对应的时期应该在文明产生之前。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找到明确的考古依据,以此确定其具体年代。
在目前已知的古代遗存当中,半坡遗址一些器物上的刻画符号,很可能与数字有关,但那也只是今天人们的一种猜测。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数字的具体记录,包括从一到十以及百、千、万,最大的数字是三万。
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古人的记数法——十进位值制。
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的发明,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
与发明十进位值制记数方法相应的是,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
筹算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算筹作工具的一种数学计算方法。
根据《汉书·律历志》的记载,算筹是一种长六寸、直径一分的小圆竹棍。
古人在用算筹表示1-9九个数字时,有纵横两种摆法,为减少算筹使用,其中5-9这四个数字则以上方摆一个纵横相反的算筹代替五个算筹。
0这个数字则以空位表示。
再用它们依据纵横相间的方式组合表示一个数:在个位、百位、万位、百万位等摆纵式,在十位、千位、十万位、千万位等摆横式。
在明确了算筹的摆放方法之后,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利用算筹进行加减乘除、开平方以及其他的代数计算了。
后来在筹算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珠算。
珠算明代时在中国得到了普及,取代了筹算。
筹算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痕迹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的“筹划”“统筹”等词语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历史上筹算的影子。
珠算较筹算更为快捷方便,因而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快捷的计算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太重要了,正因为如此,国外曾有人把算盘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语文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常见考点一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节循考点鉴赏,依类题精练常见考点一杏花·春雨·堤柳大漠·狼烟·塞草——鉴赏诗歌的形象1.(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解析(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
“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
“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
(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
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
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鉴赏“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
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小度写范文[宋朝的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宋朝的雨模板
[宋朝的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宋朝的雨《宋朝的雨》主要描写的是雨为邂逅苏轼的想象提供背景,苏轼用心血和智慧构筑了了苏堤,造福于民,这是阅读理解题中的中心思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宋朝的雨》阅读题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宋朝的雨》阅读原文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
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
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我建议你去苏堤。
雨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
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
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
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呈现在你眼前的是l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
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
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泅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
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l071年。
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
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
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
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
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
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宋词鉴赏例及答案二
2016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宋词鉴赏100例及答案(二)51.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52.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53.曹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54.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55.张元干《渔家傲题玄真子图》(钓笠披云青嶂绕)56.张元干《临江仙·送王叔济》(玉立清标消晚暑)57.刘辰翁①《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58.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黛云远澹)59.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60.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故人溪上,挂愁无奈)61.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巡古苑)62.吴文英《玉楼春•和吴见山韵》(阑干独倚天涯客)63.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64.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65.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66.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67.仲殊《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68.仲殊《望江南》(成都好,蚕市趁遨游)69.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70.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71.汪藻《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72.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73.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74.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75.李冠《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76.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77.杨万里《好事近》(月未到诚斋)78.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79.黄裳《渔家傲·斜月》(已送清歌归去后)80.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81.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大别我知友)82.王以宁《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归来峰下霜如水)8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84.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85.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86.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87.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88.苏庠《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89.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90.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91.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92.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93.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94.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95.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96.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97.王诜(shēn)《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98.王诜《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99.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100.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5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咏荷上雨阅读答案
咏荷上雨阅读答案咏荷上雨阅读答案1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分);“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
(每种感情1分)咏荷上雨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3分)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
(5分)参考答案1.(1)“跳”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
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
一“跳”字写出了词人梦中惊醒后的愉悦心情。
2.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满湖烟水,阵阵幽香,不觉沉醉其中,忽然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和抱怨,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绿荷跳珠的美妙境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宋朝的雨》阅读题附答案
E.苏堤相较于白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因此雨中游西湖,作者建议人们去苏堤。
F.文章运用引用、想象、对比等手法,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这样一个心忧黎民、用智慧与生命造福于民的人物形象。
(11)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2)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⑨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宋朝的雨》阅读题附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宋朝的雨①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②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③我建议你去苏堤。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隐净山中大雨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隐净山中大雨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2.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3.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答案12.B13.示例: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隐净山中大雨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12.试题分析:B项中用碧霄龙喻雨的表述错误。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一句并非是用碧霄龙来喻雨,而是说山神有意为他安排的“奇观”,并唤来碧霄之上的云龙。
E项,应为《水调歌头》。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为诗意概括错误。
13.试题分析:答出雨的特征: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然后分析情感: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
2024届浙江省严州名校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浙江省严州名校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孙春平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
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
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
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
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
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
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
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
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
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
”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
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