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

合集下载

教师民族分裂心得体会

教师民族分裂心得体会

一、提高认识,认清民族分裂的严重危害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分裂是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分裂势力企图破坏我国的领土完整,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破坏我国的繁荣稳定。

民族分裂势力往往披着宗教、民族的外衣,打着各种旗号,进行破坏活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加强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让他们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抵制民族分裂思想。

首先,我要在课堂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其次,我要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团结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最后,我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三、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我要严格遵守党的教育方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为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榜样。

四、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应对民族分裂问题,我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要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了解民族分裂问题的本质和危害,掌握反分裂斗争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我要关注国内外民族分裂问题的动态,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

我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认识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及其危害教案

认识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及其危害教案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第二十二周年月日周节次第一课时认识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及其危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及其反动本质。

2、“三股势力”的主要危害。

过程与方法:认识中国民族分裂主义的表现、特点和实质,明确危害祖国统一与安全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民族分裂主义的危害,做一个维护民族团结,明辨是非的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生活在新疆,这里是各民族大杂居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善良,朴实。

然而,有些人见不得别人过幸福的生活,他们想方设法的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他们就是——民族分裂主义二、认识民族分裂主义的表现及危害1、师问;你们对民族分裂主义了解多少?(生回答,师给予肯定)2、在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主要表现为暴力恐怖活动。

受“三股势力”操纵和指挥。

他们妄图反人类,反社会。

他们的行为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3、你知道哪些暴力恐怖事件?生:7.5事件,7.28事件,7.30事件······生:“7•28”“7•30”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

生:听到这些事件,很害怕。

现在出门街上都是警察在保护我们。

······4.是啊,暴力恐怖事件带给我们的是阴影和伤害。

让我们玩耍时提心吊胆,让我们上学时胆战心惊,让我们的童年不再无忧无虑。

我们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5.请你谈谈民族分裂主义的危害(1).破坏民族团结,危害祖国统一和安全。

(2).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3).给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我们来讨论1.遇到暴力恐怖事件,我们该怎么做?冷静,沉着,先确保自身安全,不要大喊大叫······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1)不穿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

非洲黑人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分裂

非洲黑人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分裂

非洲黑人民族主义的崛起与分裂非洲黑人民族主义是指非洲黑人追求民族独立与民族主权的一种思潮。

20世纪初,非洲黑人开始了自己的民族解放斗争。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自己的民族独立与自主权,其中就包括了黑人民族主义。

然而,非洲黑人民族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潮,而是存在着分裂和争论。

这主要源于不同思想派别之间的分歧以及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的不同。

首先,非洲黑人民族主义存在着不同思想派别之间的分歧。

其中主要的派别有激进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转型主义等。

激进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和纳尔逊·曼德拉,他们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殖民统治,实现黑人民族的解放和自主权。

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肯尼亚的焦腾·然内和南非的史蒂夫·比科,他们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获得独立,并强调本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重要性。

民粹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加纳的奥萨吉·福多和赤道几内亚的特奥多罗·奥比昂·恩圭马,他们主张摆脱外部干涉,实现本土的民主和经济独立。

而转型主义则是在中国的影响下兴起的派别,它主张把中国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入非洲,并强调经济建设和现代化。

其次,非洲黑人民族主义的分裂也是由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比如,在南非,黑人民族主义受到白人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政策的严厉打压,因此南非的黑人民族主义产生了激进派、温和派和白人派等不同的思潮。

在肯尼亚,黑人民族主义的崛起则与肯尼亚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有关,肯尼亚的黑人民族主义也因此在轮廓和内容上呈现出不同于其他非洲国家的特点。

在阿尔及利亚,非洲黑人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民族主义交汇与对峙,这一思潮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革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非洲黑人民族主义的分裂是多种多样的,这既是由于不同思想派别之间的分歧,也是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对非洲黑人民族主义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非洲文化与历史的演化,也有助于了解当前非洲地区面临的政治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民族分裂正确看法

对民族分裂正确看法

对民族分裂正确看法民族分裂是指在一个国家内,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历史、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政治诉求,从而导致国家内部出现了分裂和冲突。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持正确的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民族分裂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民族分裂所带来的危害。

其次,在处理民族分裂问题时,我们应该秉持一个原则:尊重每个民族的权利和利益。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并且享有平等的权利。

因此,在处理民族分裂问题时,我们不能偏袒某一个民族或者剥夺其他民族的权利。

第三,在处理民族分裂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来解决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等方式来缓解矛盾和冲突。

政治手段包括通过民主选举和协商来解决问题,经济手段包括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文化手段包括通过宣传和教育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第四,在处理民族分裂问题时,我们应该坚持一个原则: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因此,在处理民族分裂问题时,我们不能放弃对国家领土完整的维护。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处理民族分裂问题时,没有一种简单、快速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政府、各个民族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并且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我们应该保持耐心和冷静,秉持合作与共赢的原则,共同推动社会稳定与发展。

总之,对于民族分裂这一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我们应该持正确、客观、理性、全面地看待,并采取多种手段来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期发展。

对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几点思考

对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几点思考

对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几点思考丁诗传葛汉文民族主义理论以及民族主义运动在过去的两百年中无疑是对世界进程和世界面貌影响最为巨大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力量之一。

先后出现于一战、二战结束后的两次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不仅从根本上结束了自18 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与殖民统治,而且也开始推动冷战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冷战结束之后,昔日被掩盖的民族问题,更具体地说,民族分离问题日益凸现,并由于其对国际安全形势的重大影响,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呈升温趋势。

在前苏联、前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亚的东帝汶以及原属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已经取得成功,一大批新独立的主权国家得以出现;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以及跨国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也愈演愈烈、冲突频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如英国的北爱尔兰、西班牙的巴斯克、法国的科西嘉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等,民族分离主义问题也有所发展。

本文力图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就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现状与特点,运动兴起的原因以及对冷战后国际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民族分离”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中是使用较为频繁的词汇之一。

但是具体到它的含义和概念,则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与理解。

一般来说,民族分离是指多民族国家内的非主体民族将现存的国家管辖权排除于己方民族成员所居住的区域范围之外的活动。

仅从定义上理解,首先,民族分离并不否认现存国家的政治权威,而是希望将这种权威限制在本民族成员及本民族成员所占据的区域之外。

民族分离的目标在于限制国家权力的管辖范围,而不是试图全盘否定现存的国家权力。

第二,民族分离运动并不一定需要实现完全的政治独立。

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民族致力于从现存多民族国家内的脱离,其目的往往是希望成为另一个国家的一部分。

例如,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的民族分离活动,其目的并非为了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为了最终实现与阿尔巴尼亚的合并。

浅析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民族问题在多民族国家普遍存在,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与否。

作为民族问题的一种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民族主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也对民族主义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本文试图阐述列宁的民族主义观点,并探讨他的这些观点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哪些影响。

一、列宁的民族主义观(一)列宁眼中的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西欧和北美,出现于文本中则是在1844年,其基本含义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和奉献,特别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也就是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它民族更加优越。

当然,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会有对民族主义的不同定义,对此,革命导师列宁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产生深远影响。

列宁的民族主义观可以以十月革命为界分为两部分。

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认为民族主义始终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民族主义,就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即煽动、驱使人民排斥、歧视以致压迫、掠夺其它民族,借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谋取资产阶级的利益。

列宁明确反对这种民资主义。

后来,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直接过渡到战时共产主义的想法并没有能够在现实中获得成功,列宁认识到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民族、国家还很落后,这一切促使列宁改变了他对民族主义原有的看法,他不再是笼统的认为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政策和借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将民族主义分开来。

首先,列宁指出:“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

”为此,必须在原则上划清这样的界限:“在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反对压迫民族这一点上,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加以支持,而且比任何人更坚决,因为我们反对压迫是最大胆、最彻底的。

当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时,我们就要反对,我们反对压迫民族的特权和暴力,同时丝毫也不容被压迫民族谋求特权。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之利弊民族主义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它自产生时起,便开始对世界历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时至今日,它已是一种根植在世界上每个人思维深处的情感和概念。

然而,民族主义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下面,我们将对民族主义的利与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民族主义之利:1、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在欧洲中世纪,基本上是没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

当时的欧洲虽然有各个人种,如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希腊人等,但这只是一种广泛的地域上的概念,就如同他们认定新大陆的人都是印第安人一样。

他们只是通过这种名称的不同而简单地将欧洲人按照地理位置大致划分开来,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

当时的欧洲所谓的国家,其强调的意思主要是领地。

某个公爵在某地有了自己的领地,那么他就是那块领地上的统治者,他可以将自己的领地划分成若干区域,分给侯爵、伯爵等作为他们的领地,侯爵、伯爵等就要对他负责。

在领地内,领主就是“国王”,别人无权过问他的领地上的事务。

中世界的欧洲,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领地组成的。

直到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没有领地,不是封建领主,但他们又需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于是,某一区域有共同利益的市民阶级便联合起来,共同对封建领主进行干涉,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这样,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便开始觉醒。

这种民族意识,在当时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有共同利益的资产阶级对抗其地区有利益冲突的资产阶级。

同一地区的资产阶级便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归属感,也就是民族归属感。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有共同利益的民族,而不是纯粹的地理意义上的民族。

资产阶级没有领地,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他们只有通过代议制与封建领主进行对抗,到后来这种代议制战胜了封建领主制,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便产生了。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有民族归属感的属于同一民族的资产阶级建立的,是一种民族国家。

2、民族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

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

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民族主义是指一个民族追求自身利益、追求自身民族文化、追求自身独立的意识和行为,而独立运动则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在世界各地的历史上,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探讨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在历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殖民统治或外来压迫。

在这种背景下,民族主义的兴起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

人们追求自身利益和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而独立运动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以印度为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

在英国殖民统治的压迫下,印度人民逐渐觉醒并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意识。

著名的印度民族主义领袖甘地,通过非暴力抵抗运动和民族团结,成功地推翻了英国的统治,使印度获得了独立。

二、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仍然存在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民族认同、民族压迫和民族矛盾等等。

例如,科西嘉岛是法国的一个海外领地,由于法国的统治政策和经济剥削,科西嘉岛的民众开始出现分离主义情绪。

他们认为只有实现独立,才能摆脱法国的控制,捍卫本民族的利益。

在现实意义上,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有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让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国家,保障自身的权益。

另一方面,独立运动往往因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因素而变得困难和复杂。

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寻求和平、公正的解决办法。

三、平衡要平衡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需要有意识地避免极端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倾向。

毕竟,一个国家的独立不应该是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歧视和排斥之上,而是应该基于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

此外,国际社会也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推动对话和和解的方式,帮助解决民族冲突和独立运动。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的平衡和和谐。

结论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它们在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乌战争中的民族认同与地区分裂主义

俄乌战争中的民族认同与地区分裂主义

俄乌战争中的民族认同与地区分裂主义引言:俄乌战争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之一,这场冲突不仅涉及到地缘政治利益和经济争夺,更牵涉到了民族认同和地区分裂主义的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个角度探讨俄乌战争中的民族认同与地区分裂主义的因素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与民族认同1.1 俄乌历史渊源俄乌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双方在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性。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民族认同也开始出现分歧。

1.2 乌克兰的民族认同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以乌克兰人为主体。

乌克兰人对自己的民族认同有着强烈的意识,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历史。

1.3 俄罗斯的民族认同俄罗斯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人对自己的民族认同也非常强烈。

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二、文化差异与地区分裂主义2.1 语言与文化差异语言是一个民族认同的核心因素,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语言差异是俄乌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

乌克兰人主张使用乌克兰语,而俄罗斯人则主要使用俄语。

这种语言差异导致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而加剧了地区分裂主义的倾向。

2.2 历史记忆与地区分裂主义历史记忆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乌两国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存在分歧,尤其是对于苏联时期的评价。

乌克兰人认为苏联是对他们进行压迫和剥削的象征,而俄罗斯人则认为苏联是伟大的历史时期。

这种历史记忆的差异加深了地区分裂主义的矛盾。

三、经济利益与地区分裂主义3.1 资源争夺与地区分裂主义俄乌两国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克里米亚地区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尤为重要。

乌克兰政府试图控制这些资源,而俄罗斯则试图通过军事手段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这种资源争夺加剧了地区分裂主义的矛盾。

3.2 经济依赖与地区分裂主义乌克兰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俄罗斯,特别是能源供应。

然而,俄乌战争导致了两国经济关系的紧张,乌克兰不得不寻找其他经济伙伴,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

反分裂活动剖析材料

反分裂活动剖析材料

反分裂活动剖析材料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史无数次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利益所在,民族团结搞好了,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

相反,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的时期,就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

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必然要求。

而影响xq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

民族分裂活动是颠覆人民政权、破坏祖国统一、挑起民族纷争、损害安定团结的罪恶活动。

因此,要维护好民族团结,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

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实现其把xq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大力实施西化、分化、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xq独立”,着重从意识形态领域加紧渗透破坏。

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

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重要领域。

民族分裂主义的分裂破坏活动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xq的长治久安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境内外“三股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持续不断地进行分裂破坏活动,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鼓吹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歪曲、篡改、编造xq历史,恶毒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攻击现实社会,进行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危害巨大。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我们要备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局面。

浅析民族主义若干问题

浅析民族主义若干问题

浅析民族主义若干问题摘要民族主义被著名哲学家以赛亚•柏林喻为20世纪对人类最有影响的历史力量。

无论是过去美国的独立战争,还是现在的巴以冲突、印巴冲突或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无不冠以民族主义之名。

所以深入了解民族主义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就是历史学专业学生必做的功课。

我在拜读徐讯老师《民族主义》一书后,就个人的收获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分析,希望使读者对民族主义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政治权利一,对民族主义概念的理解提到民族主义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民族,这说明民族与民族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民族呢?众所周知民族是一个内容复杂涉及知识广泛的历史概念,不同的学科对民族概念的理解自然不同。

关于民族的概念国内外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去理解民族和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在理解民族这一概念时要把它看作一个历史范畴去思考。

其次,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对民族概念的认识去把握它。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

”在这里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不是要把民族这一概念限定在这一狭小范围内,而是要把这一理解当作我们更好地分析民族主义的工具。

有了对民族的简单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民族主义的概念。

民族主义并不是和民族相伴而生的,它是近代社会工业文明的产物。

从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民族为单位向未知世界的探索,到工业时代又以民族为单位进步民族以廉价商品为武器坚船利炮为后盾打开落后民族的大门使各民族的外界的认识开始改变。

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一个生产力高速发展对未知世界认知不断深化的历史时期。

随之而来的是各民族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巨大变化之后民族主义大旗便在世界各地升起。

二,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伴随着他们工业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在西方出现了第一批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并出现了以民族主义为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运动。

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民族主义是一种强调民族利益和认同的政治思想和运动。

它强
调民族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团结,通常以建立独立的国家或维护民
族文化和传统为目标。

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
既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可能导致排外和冲突。

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

它强调民族共
同体的重要性,认为民族是一个共同的文化、语言和历史传统的集
合体。

通过强调民族利益和自主性,民族主义者试图维护和促进自
己民族的权益,包括政治权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然而,民族主义也常常伴随着排外和仇恨。

一些民族主义者会
将自己的民族视为优越的,而对其他民族持敌对态度。

这种排他性
的民族主义可能导致种族歧视、仇恨言论甚至暴力冲突,对社会和
国际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重新抬头,成为一种
重要的政治力量。

一些政治领袖和运动试图通过强调民族利益和民
族认同来获取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带来
的挑战。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民族主义如果走向极端和排他,
很容易导致分裂和冲突,对社会稳定和和平造成威胁。

因此,对民族主义的认识需要既要尊重民族文化和传统,也要强调包容和多元文化的价值。

民族主义不应成为煽动仇恨和冲突的工具,而应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力量。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包容地对待民族主义,寻求民族和谐与共赢的道路。

民族分裂思想发言稿

民族分裂思想发言稿

民族分裂思想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民族分裂思想的看法和观点。

民族分裂思想是指一种旨在破坏国家统一与稳定的意识形态,鼓吹或支持分裂国家,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或政治目标。

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国家发展的思想,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

民族分裂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

在一些地区,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个别人士或团体宣传分裂思想,制造和挑起民族矛盾,挑动民族仇恨,地方分离,甚至挑起暴力事件和冲突,给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宁带来巨大的威胁。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民族分裂思想和分裂行动无疑是对国家发展的严重阻碍和破坏。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产生民族分裂思想呢?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经济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分配,导致一些地区或民族不满和不公感情的产生。

政治方面,一些极端分子或团体可能会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和民族认同感,在一些弱势群体中散播分裂思想。

历史因素也是产生民族分裂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的民族冲突和矛盾,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往往加深了民族间的仇恨和敌意。

此外,文化差异也可能导致民族分裂思想的产生。

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可能会激发民族间的冲突和矛盾,进而导致分裂思想的滋生。

面对民族分裂思想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应对。

首先,我们要加强国家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分裂宣传和行为。

同时,要依法打击分裂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通过加强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历史意识,增强他们对爱国主义的认同,减少民族间的误解和偏见,从而消除民族分裂思想的土壤。

再次,要加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打消一些地区群众的不满情绪。

通过加大力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民族主义与民族独立的思潮 (3)

民族主义与民族独立的思潮 (3)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亚洲和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包括印度独立运动、中国辛亥革命、非洲的反殖民斗 争等。
20世纪中叶至今
去殖民化进程加速,许多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同时,一些国家内部也出现民族分离主 义运动,如苏联解体后的各共和国独立等。
当代民族独立斗争现状
仍有一些地区存在民族独立斗争,如西撒哈拉、北塞 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等地区争取独立的运动。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推动共同进步
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应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避免文化霸权 和文化歧视。
包容文化多样性
多元文化环境需要各民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其他民族的文 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推动各民族共同进步
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各民族应相互学习、借鉴,共 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民族国家应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利用国际资源 和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民族国家应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吸收 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民族复兴
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全球 化战略
民族国家应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 切实可行的全球化战略,趋利避害,实现国 家利益最大化。
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民族独立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在推动国家和民 族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通过学习,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增强了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成 果。
拓宽了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
课程不仅关注本国本民族的发展,还涉及国际关系和全球 治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员们拓宽国际视野和战略思 维,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鸦片战争中的民族主义与互信

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鸦片战争中的民族主义与互信

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鸦片战争中的民族主义与互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

这场战争是清朝政府和英国政府之间的一场战争,但是这场战争的背后却关乎到中国的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也涉及到了民族主义和互信这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鸦片战争之前的情况。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政府对待外国人的态度非常保守,不愿意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更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定居和传教。

然而,这种态度并没有起到抵制西方列强的作用,相反,反而导致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中国的经济和科技落后于西方国家。

当时,中国的统治阶级内部也存在着分歧和矛盾,一些人认为应该推行改革开放,向西方国家学习;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西方列强是“不毛之地”的野蛮人,绝不能在中国境内存在。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不得已与英国政府进行了对峙,但是由于国内的矛盾和分裂,中国政府的军事实力并不足以对抗英国军队。

最终,中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和《黄埔条约》,割让了香港并且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这些举措都是对中国的边疆和领土主权的严重损害。

这场战争不仅使中国社会遭受了极大的打击,也使国内民族团结遭受了重创。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主义和互信成为了中国面临外来侵略的两个重要概念。

民族主义认为,中华民族具有独立、自主、尊重的权利,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主权性,而互信则是指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理解和沟通合作,建立友好的互信,避免出现冲突和分裂。

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士绅和思想家,以及拥有一定启蒙思想的志士,开始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了改良和变革的方案。

他们认为,要让中国强大起来,必须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人民的觉悟和民族自豪感,建立国家的现代机构,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重建中国的民族团结。

但是,中国的改革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既有改革者敢于实践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也有传统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影响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影响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影响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影响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影响方面的概述:
1. 俄罗斯民族主义影响: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面临民族主义的挑战,其中一些民族主义势力试图将其扩展到乌克兰境内。

这种民族主义影响通常通过俄罗斯媒体、宣传和互联网渠道传播,试图强调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以及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保护角色,以推动亲俄情绪和反乌克兰情绪的产生。

2. 分裂主义影响:在乌克兰东部地区,曾经发生了一系列与俄罗斯相关的分裂主义活动,包括顿巴斯地区的分离主义和克里米亚的并入俄罗斯。

俄罗斯被指控支持和鼓励这些分离主义行动,通过提供武器、资金和军事援助来加剧乌克兰的内战。

这些行动影响了乌克兰的稳定和国家完整性。

3. 政治干预与信息战:俄罗斯通过信息战、网络攻击和政治干预等手段来干扰乌克兰的内政和选举。

这包括在乌克兰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媒体上传播假消息、制造混乱和煽动分裂。

这种干预试图影响乌克兰的政治走向,制造内部分裂和不稳定。

乌克兰政府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应对这些影响和挑战。

这包括加强网络安全、打击假消息、加强乌克兰的民族认同、改革政治体系和加强乌克兰与国际伙伴的合作。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对乌克兰的支持。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社会的动荡与分裂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社会的动荡与分裂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社会的动荡与分裂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动的开始。

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国内社会的动荡与分裂,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动荡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民政府在面对日本侵略时表现出无力和无能,无法有效保护国家利益。

这导致了国内各地的不满情绪的激化,民众开始对国民政府的统治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同时,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组织抵抗,成为民众心中的希望。

这使得国内政治格局更加复杂,各方势力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展开争斗。

二、经济困境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日本侵略军控制了东北地区的重要资源和工业基地,使中国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支柱。

此外,战争的爆发导致了国内经济的停滞和破坏,许多企业倒闭,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经济困境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社会分裂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分裂现象。

一方面,国民党政府与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加深,两者在政治和军事上展开激烈的斗争。

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

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差距扩大,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恶化,社会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社会矛盾使得中国社会陷入动荡与分裂的状态。

四、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众对日本侵略的愤怒和抵抗意识逐渐增强。

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社会中迅速兴起,人们开始呼吁团结一致,抵制日本侵略。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一方面促进了国内团结,加强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力量。

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分裂,因为不同的团体和政治力量对于如何应对日本侵略有不同的意见和策略。

五、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国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导致了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分裂,国内各方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展开激烈争斗。

其次,经济困境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历史交汇与撕裂

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历史交汇与撕裂

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历史交汇与撕裂在20世纪初期,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一个激进思想的象征,其中民族主义强调本土的文化和传统,强烈愿意获得自主权,并排斥外来文化的侵入。

与之相比,共产主义则更为国际化,旨在消除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所有障碍。

在这两种思想的历史中,有着一些交汇和矛盾的地方,这些区别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民族主义在欧洲的许多场合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些民族运动试图获得民族自由和文化独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主义变得更加强大,可以在各种基于国家的纪念碑、公园和历史采写中看到。

一些运动试图通过离开帝国、废除贵族和国王的制度,获得独立的国家份子。

许多民族主义者以诸如日尔曼民族主义、爱尔兰民族主义和印度民族主义等形式领导着各自国家的独立运动。

对于共产主义来说,历史与民族主义有一定的重叠。

在俄国革命期间,民族主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领导和组织基础,尤其是在初期。

列宁在实施他的共产主义革命期间,认为民族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他认为只有解决民族问题才能组建起强大的工人阶级政府。

因此,列宁支持民族自决权,反对将一个国家强加给另一个国家的做法。

然而,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在20世纪初期这一分歧表现得尤为明显。

共产主义的国际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立场,与民族主义的保护主义和分裂主义形成强烈的对比。

共产主义者认为,将工人阶级的利益融入民族主义的形式当中是不可能的。

相反,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消除阶级矛盾,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和正义。

在20世纪初期,有几个事件后来被证明既影响了民族主义的发展,也影响了共产主义的发展。

一个例子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弗·托洛茨基率领的红军发动了布热津斯基起义,试图消灭俄国军队士兵和本地军事力量。

起义失败了,图列茨基逃往芬兰,但他在俄罗斯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仍然被铭记。

同时,这也表明俄罗斯革命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紧张关系。

中国当代民族分裂势力及其危害Word文档

中国当代民族分裂势力及其危害Word文档

中国当代民族与分裂势力的主要表现及危害多民族的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是中国长期面对的敏感问题和重要问题。

当前的中国民族问题,既体现了原有的特点,又以新的形式和强度体现在新的社会整体发展中。

一、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1.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存在将种族性邪恶化的倾向作为反对国家建构的历史遗留问题,民族分裂分子坚持狭隘的族裔民族主义,面对国家统一大势和国家合法力量的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以境外为立脚点,打着过时的民族自决旗号寻求外部支持,并通过境外操控,在边疆民族地区制造恐怖事件。

民族分裂分子将族性赋予了邪恶的目的,制造了令人发指的罪恶与悲剧。

民族差异、历史上的过节、现实中的不满情绪、负面的族裔印象都可能被民族分裂分子所利用。

2.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时有发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之后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并引发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露出的不良习俗引起城市人的误会以至摩擦;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而引发的事端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与少数民族成员相关的经济案件中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一些少数民族“三无”人员(无身份证、无务工证、无暂住证)扰乱社会秩序等。

尤其是一些流动的少数民族经商人员中还存在未经许可,在路边摆摊或贩卖管制刀具的现象。

3.少数民族时传统文化被边缘化的担心和忧虑局限于地域性的少数民族文化面对汹涌澎湃的现代化大潮的冲击显得有些招架乏力。

现代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民族地区年轻人的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很多年轻人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这种局面已经引起了本民族年长者和知识分子的深深忧虑。

二、民族分裂势力的危害民族分裂主义严重破坏阻挠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先秦的六国统一,还是唐代的繁荣鼎盛,都一再证明了这一真理。

相反,在历史的长河中,凡是民族纷争、国家破碎的时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受到严重的阻碍。

浅析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

浅析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

浅析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20世纪国际社会共经历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前两次的民族主义运动使世界上大多数民族摆脱殖民压迫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而第三次民族主义运动带来的更多的是民族分裂和国家解体。

同样的民族主义运动之所以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是因为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中,民族分裂主义领导者将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偷梁换柱,披上民族主义民族自决原则的外衣,实现了分裂原母国的目的。

因此,掌握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关系及实质,对于维护民族团结,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意义重大。

一、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界定在分析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关系之前,需要对两者的概念进行了解。

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无一确切定义。

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我国学者李少军认为:"民族主义既指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亦指一种社会运动。

"尽管以上学者对民族主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不难发现他们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存在共性,即都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体现主观性的思想。

和民族主义的概念具有争论性一样,分裂主义的定义至今仍无统一界定。

阿伦.布坎南将分裂主义定义为,国家的一部分把国家的政治权威限制在自身群体及其控制区域以外的行为。

上海合作组织将分裂主义定义为:分裂主义,是指旨在破坏国家领土完整,包括把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分裂出去或分解国家而使用暴力,以及策划、准备、共谋和教唆从事上述活动的行为。

笔者在这里采用兰州大学杨恕教授对之进行的界定,将分裂主义定义为:现存国家的一部分人口在所属国家的反对下,力图将其居住的领土从现属国家脱离,建立一个新的独立国家或并入其他国家的系统思想和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国际社会共经历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前两次的民族主义运动使世界上大多数民族摆脱殖民压迫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而第三次民族主义运动带来的更多的是民族分裂和国家解体。

同样的民族主义运动之所以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是因为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中,民族分裂主义领导者将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偷梁换柱,披上民族主义民族自决原则的外衣,实现了分裂原母国的目的。

因此,掌握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关系及实质,对于维护民族团结,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意义重大。

一、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界定
在分析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关系之前,需要对两者的概念进行了解。

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无一确切定义。

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我国学者李少军认为:“民族主义既指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亦指一种社会运动。

”尽管以上学者对民族主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不难发现他们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存在共性,即都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体现主观性的思想。

和民族主义的概念具有争论性一样,分裂主义的定义至今仍无统一界定。

阿伦?布坎南将分裂主义定义为,国家的一部分把国家的政治权威限制在自身群体及其控制区域以外的行为。

上海合作组织将分裂主义定义为:分裂主义,是指旨在破坏国家领土完整,包括把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分裂出去或分解国家而使用暴力,以及策划、准备、共谋和教唆从事上述活动的行为。

笔者在这里采用兰州大学杨恕教授对之进行的界定,将分裂主义定义为:现存国家的一部分人口在所属国家的反对下,力图将其居住的领土从现属国家脱离,建立一个新的独立国家或并入其他国家的系统思想和行为。

从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定义来看,两者在理论上并无太大关系,然而现实中,两者存在千丝万缕联系。

分裂主义之所以能与民族主义产生互动,重要的原因便是分裂主义往往以民族为载体。

关注当下受分裂主义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不难发现,其国内的分裂主义势力往往是某一民族,如斯里兰卡的分裂势力主要是泰米尔人、西班牙的分裂势力主要是巴斯克人、塞尔维亚的分裂势力并已成功将科索沃分离出去的主要是阿尔巴尼亚人,中东地区的分裂势力主要是库尔德人、英国的主要分裂势力为爱尔兰人等,从中可以看出分裂势力往往以民族为载体。

选择民族为载体,一方面是民族的民族主义情绪容易被煽动,可为以后的分裂运动搭桥铺路。

另一方面则是只有以民族为载体,才能利用民族自决为分裂主义合法性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民族主义是催生分裂主义的主要政治因素。

民族主义的本质是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将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当民族认同在高度政治化基础上进行极端化诉求使时,则表现出排斥国家政治权威的特征,演变成分裂主义。

可以说,当民族主义演变成民族分裂主义的时候,民族主义已完成其角色转变,成为分裂主义。

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能够互动的另一方面原因,则是两者在政治认同上存在相似性。

就民族主义来讲,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

就分裂主义而言,分裂主义是文化隔离和民族对立基础上产生的政治问题,它的根本问同样是政治认同问题。

可以说,催生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因素具有惊人相似性。

如两者在产生过程中均包含封闭的地域环境、文化差异、民族精英的领导和煽动等因素。

二、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的差异
尽管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依然有很大差异。

就合法性而言,民族主义是合法的,分裂主义则是非法的。

民族主义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民族主义的重要原则民族自决权在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被确定下来,并在随后的中东欧国家重组
中得以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自决原则被写入联合国宪章,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

第二次民族主义运动浪潮就是在民族主义和民族自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使一批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及民族建国的梦想。

与民族主义相反,分裂主义是非法的。

尽管国外许多学者试图从民主自由角度证明分裂主义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但在实践中往往充满矛盾和缺乏解释力。

通常,受分裂主义影响的国家往往强烈反对以任何理由和借口赋予分裂主义合法性。

如中国、俄国、塞尔维亚、英国、土耳其等。

分裂主义是非法的。

就分裂主义的性质而言,它是针对所在主权国家提出的单方面脱离行为,并不为所在国同意。

由于分裂势力很难通过和平方式获得成功,因此其在分离过程中往往伴随暴力甚至恐怖主义手段,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它是以破坏国家领土完整、民族团结为代价的。

同时,由于国际制度是主权国家互动的产物,是为维护现存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服务的,因此,任何分裂现存国家的分裂主义行为,都是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

即使科索沃成功从南斯拉夫分离,国际社会对其承认也只是基于民族自决原则而非民族分裂主义的合法性。

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取得成功的方式也截然不同。

民族主义取得成功更多的依赖民族内部的团结,而分裂主义则更多的需要依靠外部力量才能取胜。

纵观国际关系史,依靠民族主义取得民族自治或是独立国家地位的,往往是该民族民族内部团结的结果,这在第一次及第二次民主主义浪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取得反压迫反剥削胜利的,往往是民族团结力量的产物。

与民族主义主要依靠内部团结力量取胜不同,分裂主义力量获得胜利往往是外部力量支持的结果。

唐纳德?霍尔威茨指出:“分裂主义运动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政治目标,是由国家以外的利益和力量平衡决定的。

”当今分裂主义试图获得独立国家地位大都需要依赖外部力量的支持,没有外部力量的军事支持与经济援助,分裂主义很难获得成功。

如二战后取得独立的孟加拉和东帝汶,均是外部势力支持的结果。

冷战后,科索沃能成功从南斯拉夫分离出来,得益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支持,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成功脱离格鲁吉亚,是俄推波助澜的结果。

悬而未决的乌克兰危机背后,亦是大国之间的博弈。

民主主义和分裂主义取得成功建立真正的独立国家后,国家受外部势力干涉的程度即国家的处理国内外事务的独立程度不同。

通常,民族主义依靠自身民族团结获得独立身份,在未来的国家建构中,通常能够独立的处理本国内外事务,受外部力量干涉的力度较小。

而分裂主义则不同,由于其靠外部势力获得成功,因此分裂势力在获取成功后往往需要对外部势力的支持做出回报或兑现承诺。

兑现的承诺和回报或是自然资源,或是战略要地,或是经济利益。

无论回报的是什么,都是损害新生国家利益的,因为外部势力在介入前通常会考虑介入的收益与成本,毫无疑问收益必定大于成本。

当然,这也是分裂势力获取成功的代价。

三、分清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的本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联认为,尽管分裂主义借助外力和环境的改变而与民族主义挂上钩,但二者在理论层面实无共通之处。

分裂主义有时被等同于民族主义,主因在于对文化民族向政治民族的过渡缺乏认识。

究竟何为文化民族、何为政治民族,安东尼?d?史密斯对这两类民族进行了定义,他将政治民族nation(他称之为“民族”)定义为“一个有名称的人类聚居形式,它有共同的神话和记忆,有共同的大众公共文化,有既定的祖国,具有经济统一性,所有成员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而将文化民族ethnic(他称之为“族裔”)定义为“具有共同祖先神话和历史记忆,具有共享文化成分,与历史版图有一定联系,具有一定团结的(至少在精英层面是这样的)、有名称的人口单元”。

根据安东尼?d?史密斯的定义,可以看出,我们平时所讲的汉族、回族、满族等这些民族,他们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属于文化民族。

而我们通常所讲的中华民族、法兰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等这些通常与领土、主权、国家等联系并经常代表国家意义的民族,属于政治民族。

按照王联教授的观点,文化民族的民族主义极易演变为分裂主义,而政治民族的民族主义则属于“真正”的民族主义,即民族主义通常由政治民族发起,且具有合法性,而分裂主义通常由文化民族
发起,常因追求高度的政治化而逐渐演变为分裂主义。

因此我们在不断完善民族政策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同时,还要对追求高度政治化的文化民族保持高度警惕,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民族主义向民族分裂主义转换,维护国家传统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